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课件

时间:2019-05-14 12:0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课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课件》。

第一篇: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课件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 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②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或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角度赏析文学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②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③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④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教学课时:2课时。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

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 教学建议:

1、整体教学思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形式著名的文学作品学生在语文课上大都学习并深入分析过,所以课上可引导学生先谈谈对每种文学形式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赏析文学作品,分析归纳每种作品的特点。

2、导入:可设问:你知道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能否举例说明其特点?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表现形式并以其已有知识来说说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3、关于“诗的经典”一目,建议教师:

(1)建议教师先简洁地介绍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2)从四方面分析《诗经》

①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②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适当引用《伐檀》、《七月》或《硕鼠》的诗句加以说明;

③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④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4、关于“楚辞的魅力”一目,建议教师:

(1)了解楚辞及其特点。“楚辞”是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的一种诗歌新体裁。引导学生结合《诗经》对比得出楚辞的特点:一,是浪漫主义的,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丽、风格绚丽、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二,句式较为灵活,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2)了解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讲解中可引导学生看屈原像和屈子词的图片,以加深印象。突出点出屈原的爱国精神。

(3)介绍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屈原的《离骚》,学生已在语文课中学过,教师可以适当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5、关于“汉赋的风采”一目,建议教师:(1)使学生了解赋这一文学形式。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2)列举西汉、东汉时期赋的成就。西汉代表性成就: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可适当介绍《上林赋》,作品借“子虚”、“乌有”和“亡是公”三人为辞,用对话的形式,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作品情节跌宕,铺陈起伏,视野广阔,气魄宏大。东汉成就:张衡的《二京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3)引导对比西汉、东汉时期赋的代表作品,分析两个时期赋的特点。西汉特点: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东汉特点: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6、关于“李杜诗篇万口传”一目,建议教师:

(1)先使学生了解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如下归纳: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2)补充介绍唐代诗歌的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依据教材着重介绍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李白、杜甫及其作品特色。①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②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还可通过大家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石壕吏》来说明。

7、关于“宋代词苑”一目,建议教师:

(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了解词的发展历程,以及宋词的基本概况。然后讨论宋词繁荣的原因。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为三点: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讲述两宋具有代表性的词人及其代表作品时,可从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入手,评析和鉴赏宋词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比较两派不同的风格特点。

①婉约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可举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说明婉约派词人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②豪放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要结合其代表作进行具体说明。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取得很高成就。可举出他们的代表作品和名句,总结豪放派词人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③教师最后还应指出:许多词人的作品往往兼具豪放与婉约两种不同风格,并不截然分开。如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8、关于“元曲和市民社会”一目,建议教师:

(1)了解广义元曲的含意,包括散曲和元杂剧。引导学生结合了解散曲和元杂剧含义及特点。

①散曲,是北方民间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包括篇幅短小的小令和多支曲子连缀而成的套数(套曲或大令)。特点:在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

②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2)元杂剧成就,关汉卿与《窦娥冤》,马致远与《秋思》。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建议教师引导他们进行东西方文学比较,如将关汉卿及作品与同一时期英国的莎士比亚及作品作比较,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3)引导学生分析元杂剧日益兴盛的原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一是为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二是(主要的)为满足广大市民阶层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

9、关于“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一目,建议教师:

(1)对此部分内容学生们比较熟悉,不但初中历史课学过,很多小说高中语文教材也分别选讲过其中著名章节。学生也读过这些小说,或观看过相应的影视片。建议教师突出两方面:一是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二是几部著名小说的特点。

(2)关于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①教师首先应指出,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文学的代表。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话本是说书人的底本,在说书人口头创作过程中,不断增加生动的故事情节,加工后的底文便作为书写文学在社会上独立流传,成为小说。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

②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市民文学蓬勃发展。

(3)通过活动课加深对明清小说特点和成就的理解。如:举行明清小说故事会;或放映根据明清小说改编拍摄的相关电视剧的精彩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设计探究性的问题。由学生去组织参与,合作探究,既立足课堂、课本,又延伸到课外、社会,既依托历史学科知识,又借助了语文学科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本课小结:建议教师先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第二篇: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人民版必修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参考教案

一、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色。

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并对学生在参与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文学家、诗人的艺术创作,把学生带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全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时期的文学的基础知识 难点:不同时代文学发展的特色

三、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结《诗经》分哪三部分?它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艺术特点:它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2、楚辞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品有哪些?

屈原。作品:《离骚》《九歌》《天问》。

3、什么是汉赋?两汉赋的艺术特点分别是什么?

赋:是从骚体中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有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文巧多智的特色。西汉:借物抒怀,意境深沉;汉武帝时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东汉: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4、唐诗繁荣的表现是什么?列举两位最杰出的代表并简要介绍他们诗的特点。表现: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丰富,在不到300年时间里,2300位诗人留下诗作5万首。

代表及特点: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诗风狂放炽烈火,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被称为“诗仙”。杜甫:诗风凝重与沉郁,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他有“诗圣”之称,作品有“诗史”之说。

5、说说词的起源并列举四位著名的宋词作者

起源: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唐代民间就已流行这种能够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

作者:柳永、苏轼、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等。

6、什么是元曲?元杂剧最著名的作家有谁? 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即“剧曲”和“散曲”。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朝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作家:关汉卿

7、明清时代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你能举出名家名著吗?(1)“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3)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4)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合作学习

8、简述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西周至春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和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楚辞体开创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两汉:汉赋成为两汉的文学主流形式。

唐朝:唐诗创作中李白和杜甫成为历代诗人们学习的典范。宋代:宋词中豪放派和婉约派相映生辉 元代: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大类。明清:小说描绘出人情世俗的社会现实。延伸学习

9、中国文学博大精深,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又各有千秋,互有长短,只有继承和发展,才能进步。阅读中国文学作品,写一篇读书笔记。

四、本课测评

1、风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它主要是(A)A、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B、贵族宴饮是演唱的乐歌 C、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D、宫廷祭祀时演唱的赞歌

2、以下著名诗人、词人,其作品风格属于浪漫主义的有(B)A、屈原、杜甫 B、屈原、李白 C、苏轼、杜甫 D、屈原、孟浩然

3、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①苏轼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杰出代表 ②他拓展了词的内容

③他通过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来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④苏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词,即歌词,是产生于唐朝前期流行于中唐以后的新体诗。到北宋时期,由于城市生活的繁荣,出现了许多以描写城市风貌的作品。其代表人物是(C)A、苏轼 B、黄庭坚 C、柳永 D、秦观

5、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D)A、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

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

6、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星光万丈,著名诗人比比皆是,有“诗仙”“诗圣”“诗魔”“诗鬼”等称号,其中被称作“诗圣”的是(B)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贾岛

7、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是(A)A、《封神演义》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8、以下对“三言二拍”的介绍,错误的是(C)A、这五本书都是由短篇小说组成 B、这些小说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 C、这五部小说的作者是同一个人 D、这些书都用当时的白话文创作

9、描绘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和心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的是(A)A、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B、曹雪芹的《红楼梦》 C、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D、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10、汉武帝时司马相如的汉赋词藻华丽,主要反映了(A)A、封建国家的繁荣昌盛 B、丰富的民间社会生活 C、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D、人民的悲惨生活

五、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疑问与建议: 教师教学反思:

第三篇:2018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质量评估人民版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

质量评估 人民版必修3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历史现象最早出现的是()A.雕版印制《金刚经》

C.用破渔网制作纸张

B.火药武器用于战争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解析】选C。雕版印制《金刚经》出现在868年;唐朝末年,火药武器用于战争;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破渔网等制作纸张;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故C正确。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下列中国古代发明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

【解析】选D。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影响及“宋代”。A、B发明于汉代,C隋唐就出现了。

3.“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工开物》 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

【解析】选B。A、C是在明清时期,D《窦娥冤》是在元代。故选B。【补偿训练】

“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此观点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解析】选B。题干材料意在说明三大发明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而传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故选B。

4.(2016·延边高二检测)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 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

【解析】选D。通过材料“内府铸”可知统治阶级并未抵制,A排除;活字印刷术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印刷技术,B排除;传统小农经济下,思想保守,制约了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但不是本质上的原因,C排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本质问题应该是经济问题,D正确。故选D。5.(2016·全国II卷)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析】选B。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三体石经》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这正是楷书之前中国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所以B正确。

6.有学者评价唐代某书法名家的字“刚中含柔,方中有圆,直中有曲,确乎达到美的某种极致,却仍通俗易学,人人都可模仿练习”。下列各项,属于该书法名家作品的是()2

【解析】选B。题干描绘的“刚中含柔,方中有圆,直中有曲”符合楷书的特点。选项中A是篆书,B是楷书,C是草书,D是行书。

7.(2016·宜宾高二检测)唐代一位书法家的作品简直就是舞蹈、音乐,充满激情,“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据此可知,这位书法家作品中的字体是()A.隶书 B.行书

C.草书

D.楷书

【解析】选C。材料“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体现该字体豪放、随性的特点,隶书整齐安定、端庄,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符合材料描述,故C正确;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8.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解析】选D。文人画在唐朝时已经出现,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此时理学还未兴起,A错误;文人画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B错误;文人画强调个性,追求的是抒情写意,C错误;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选D。【拓展延伸】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绘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从绘画风格看,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4)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

9.电影《梅兰芳》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解析】选C。京剧不是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也不是以北京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故A、B、D的说法错误。京剧是南方一些剧种(徽戏、汉戏)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C正确。【补偿训练】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

【解析】选C。从题干表述来看,这是一种表演艺术,再加上题干中“丑角”行当,可以断定选C。

10.(2016·揭阳高二检测)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宋代活字印刷术出现,文化普及,平民能接触到更多的书籍,故①正确;宋词在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成为平民与精英雅俗共赏的文化精品,故②正确;京剧是清朝时期北京的特产,故③错误;《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作品,反映了汴河一带的繁荣,故④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

11.(2016·呼和浩特高二检测)《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辉煌的开端,同时,它的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又是我国古文明的载体,是古代社会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下列关于《诗经》说法有误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C.人文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影响深远 D.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解析】选C。《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所处时段及作为儒家经典的地位,A、B、D的叙述都是正确的;而C的说法不符合其现实主义手法的史实,故选C。

1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主要是指()A.唐诗和宋词 B.国风和《离骚》 C.楚辞和汉赋 D.国风和汉赋

【解析】选B。毛泽东诗词中的“风骚”主要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13.诗风狂放炽烈,作品中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的诗人是

()A.杜甫

C.李白

B.白居易 D.王维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李白诗风格的理解,李白的诗狂放炽烈,是浪漫主义的代表。

1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解析】选B。题干材料信息体现了元代由于取消了科举制,“士才无所用”,从而推动了元杂剧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以及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故应排除A。C与题干不符,D在题干中并未反映。

15.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解析】选C。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市井俗人是指城市市民阶层,其力量的壮大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C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印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

——《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

(1)依据材料一,归纳有关中国古代书写材料和文字历史演变的脉络。(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文人画的特点。(12分)【解析】此题是图文结合的材料分析题。第(1)题从图片中观察、获取书写材料的脉络信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文字演变的趋势和过程。第(2)题从材料中提炼、概括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答案:(1)书写材料:经历了甲骨、竹木简、帛绢、纸的演变过程。汉字演变经过了由繁到简的演化过程;先后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

(2)作品意境角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以形写神”,寄托作者的思绪情怀,表达文人的心境,往往寄托于山水花鸟的意趣之中。艺术特征角度:集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等。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科举)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书(即按照要求作好书法字),有明算。凡择人之法有四:„„三曰书,楷法遒美„„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新唐书·选举志》

材料三 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明史》

(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秦始皇在“初兼天下”的情况下采纳这一建议有何积极意义?(6分)(2)据材料二,举出三位唐代“楷法遒美”的著名书法家,唐朝以“明书”和“楷法遒美”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和选才标准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5分)(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社会经济 因素。(7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2分)【解析】第(1)题,结合“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等信息作答。第(2)题,“楷法遒美”意指楷书,唐代杰出的楷书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作答。第(3)题,注意结合“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等信息进行分析概括。第(4)题,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答案:(1)统一文字。意义:巩固统一;维护统治;建立统一的文化,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2)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3)平民化、通俗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4)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第四篇:2011高中历史试题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测评 人民版必修3

专题测评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造纸术的改进是在()A.汉武帝时期 B.汉元帝时期 C.汉和帝时期 D.汉文帝时期 2.关于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3.以下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印刷术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火药将欧洲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C.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4.下列有关汉字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统一了文字②知识群体的形成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③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是东晋人④张旭是草书“圣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5.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最早在()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6.被马克思称为“变成新教的工具”的一项技术发明是()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7.培根说:“(中国)有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

8.“神舟”七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朝

9.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②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 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列哪一幅书法作品最有可能出自柳公权之手()

用心

爱心

11.下列关于山水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水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名山大川为描绘内容 B.一般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讲究布局构图D.写景是山水画的灵魂 12.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是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形式 B.在创作上强调群体表现 C.反映传统中国画注重布局的特点 D.追求抒情写意的风格 13.(2008·海南)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14.《诗经》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三部分,但不包括()A.《风》 B.《雅》 C.《颂》 D.《骚》

15.(2009·山东淄博)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楚辞宋词唐诗汉赋 B.汉赋唐诗宋词楚辞 C.楚辞唐诗汉赋宋词 D.楚辞唐诗宋词汉赋

16.唐代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代,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封建经济繁荣 B.民族关系融洽 C.科举制度发展 D.宗教政策宽松 17.“诗仙”是对下列哪位诗人的美誉()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柳宗元

1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发展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19.宋词繁荣的原因有()

专心 1

①商业繁荣②市民数量的增加③长短句便于抒发感情④诗的衰落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创新题)有一种中国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下面四幅作品中,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21.两宋著名的词人中,风格相近的是()A.柳永和李清照 B.苏轼和柳永 C.辛弃疾和柳永 D.李清照和苏轼

22.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23.科举制始于唐朝,但到了明清时期,却成为文化发展的障碍,清前期的一部小说就此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它是()A.《红楼梦》 B.《醒世恒言》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24.下列作品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史实的是()A.《三国演义》 B.《水浒》 C.《西游记》 D.《红楼梦》 25.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关的是()

A.古代散文的发展 B.宋代话本和词的出现 C.描绘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出现 D.明清小说的繁荣

二、非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26.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里程碑,阅读材料 材料一

用心

爱心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1863年1月28日致恩格斯的信

材料三 与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回答:

(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杰出人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仔细观察材料中的图片,试以造纸术、印刷术说明。

(2)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并作了突出的贡献。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试以四大发明对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作用为例说明。

(3)材料三中提到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新发展”的原因?

专心 2

27.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请回答:

(1)在绘画、文学方面各举三例说明世俗化趋势的表现。

(2)简要分析文学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

用心

爱心

专题测评二

13.D解析: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京剧是在融合多种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形成的。14.D解析:《诗经》包括三部分内容:《风》、《雅》、《颂》,故选D。

1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体裁及代表作品的掌握,依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可知分别为汉赋、唐诗、宋词、楚辞。

16.C解析:唐代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直接原因而言,应是科举制度的发展,尤其是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A项为根本原因,B、D两项为推动因素。

17.A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诗仙”是指李白。

18.B解析: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是与商品经济发展分不开的,其形式不断创新也反映了城市经济的不断繁荣,文学艺术的发展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19.C解析:宋词的繁荣与诗的衰落没有关系,④应该排除。

2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绘画特征的了解,根据材料所述应符合文人画的特点,对应图片,符合文人画的应为D项,A、B两项为民间风情画,C项为西方绘画作品。21.A解析:柳永和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属于豪放派。

专心 3

22.C解析:从材料“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句中可知是一位继苏东坡之后的豪放词人,“冀南

宋莫随鸿雁南飞”体现了其生活在南宋却对北方故土沦丧非常伤感,由此判断这一历史名人是辛弃疾。

2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小说内容的了解。24.D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清小说的掌握情况。

25.A解析:B、C、D三项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有关。

26.(1)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最早的纸,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节约了成本,促进了纸的应用和传播;唐朝开始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毕升创制了泥活字,将印刷术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提高了效率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①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②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③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开拓,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之,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

(3)新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西学东渐。原因:君主专制统治日趋腐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业城市繁荣与发展;市民阶层的增加。西方科技领先于中国;西方传教士以科技、教学手段进行传教。27.(1)绘画方面:《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木刻版画使小说、剧本更加有趣;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年画、剪纸画等。文学方面:北宋柳永长期混迹于市井下层,其词作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繁华多彩的都市风情;宋代“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三言”“二拍”等作品对市民商人阶层作了形象、深刻的描述。

(2)原因: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文化逐渐普及。

用心

爱心 专心4

第五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温岭中学潘雪红

本课的设计以金文“农”为引入,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耕作方式、水利事业、经营方式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展示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高度发展,让学生体会与感悟中国农耕文明的先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战国水利工程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时空观,通过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的相互佐证,让学生明白史料实证的重要性,课堂最后引入对古代先民和土地的赞美诗词,使情感升华,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耕种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变革,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深入了解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避免“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3)通过史料研习、历史时空的架构,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情感与价值观:

(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设计主要针对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学史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积极性较高,尽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初中学习历史基本上是死记硬背、简单知识的罗列,所以,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基本是空白,因此课堂设计就注重利用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设置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金文农字导入。◆导入新课:金文农字导入。

这是什么字?我们进行拆字游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田”字,“田”四周长满杂草,一只手,拿着当时的生产工具“蚌壳”将杂草除掉, 荷锄而耕,这一个字就是中国 早期的文字——“农”字,从古代的农字我们可以想像当时的农耕场面,那么,历经数千年,中国农业如何发展,又有哪些成就,农业发展会受到哪些因素发展?引出本课主题。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耕作方式】展示第一组图片,这组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刀耕火种稍作解释,结合材料介绍铁犁牛耕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铁犁牛耕技术也在不断变化,展示牛耕技术变化图,说一说:这些技术变化反映了什么规律?牛少了,人也少了。牛少了,意味着养牛的成本降低,这更有利于牛耕的普及,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又是怎样呢? 展示材料

我国的把犁人一般只用一头牛,很少超过两头牛的。

欧洲人通常要集资购买六至八头牛用于犁最普通的地,以致不得不倾家荡产。设问:这段材料又说明什么?(中国古代牛耕技术的先进)中国铁犁牛耕技术的先进还体现在这把犁的变化,一起欣赏曲辕犁。结合图片,说明曲辕犁的进步性。曲辕犁的出现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劳动人民在生产中还创造了很多劳动工具,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组图片:农具的变化,你能说说农具的变化吗? 农具材质的变化,铁农具数量的增加及用途广泛,也说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这些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国古代农业技术不断改进,而这些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当然,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水。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之本,历代帝王和民众都祈求风调雨顺,都重视促进水利技术的发展。【水利事业】:展示一组图片:政府重视水利的典型工程——都江堰,结合视频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先进性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

除了政府对水利事业的重视外,古代先民也善于总结经验,改进水利技术和工具。井渠法就是汉代关中人民的一项创举,展示图片

除了井渠法外,劳动人民也发挥他们的智慧,不断改进灌溉工具,展示第二组图片,你能说说灌溉工具的演变规律吗?规律总结。规律总结:动力上由人力到自然力的变革

总结:上面我们学习了耕种方式、生产工具的变革及历代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这些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展示材料 中西方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让学生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中国古代农业耕种方式数千年来也一直停留在铁犁牛耕阶段,这是为什么?

展示图片农字和象形文字男子,引出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经营方式】:结合材料

材料一: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材料二:“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歌词

设问: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小农经济有何特点?

从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一直领先于世界,从而也造就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农民是劳动者,进行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革新,并且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以一首诗来赞美先民。

几千年的历史刻下了岁月的年轮 那就是土地

历尽沧桑,石块也化为粘土 我们的先民

在赞美自然的歌声中春播,在吟诗虫鸣中度夏,在感恩祈祷中秋收,在静思养性中过冬。

在土地中寻求闪光的太阳 我生在这里

我为土地,为先民歌唱 ……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感受了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达,也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结合以上今天所学内容,讨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如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保障农时、奖励耕织、抑制土地兼并等。(3)重视水利的兴修。(4)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不利因素: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

知识链接: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战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世界奇观。225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不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井渠法

也就是坎儿井

坎儿井是我国新疆特有的一种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有中国第三大工程之称。(继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之后)

坎儿井起源于汉代的“井渠”,《史记·河渠书》和《汉书·沟洫志》均有记载。汉武帝时,在陕西大荔一带开龙首渠,引洛水灌田。因为渠岸容易倒塌,水工设计凿井在井下通水。穿井技术和凿井法通过汉朝的军队传到新疆。新疆各族人民根据当干旱、夏季炎热、有高山融雪的自然条件发展了坎儿井,主要流行于吐鲁和哈密一带。

坎儿井的水源,是高山雪水经山麓透入砾石层里的伏流或潜水。坎儿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暗渠即地下的输水道;第二部分是竖井,每隔20-30米有一个通地面的竖井,作为挖掘暗渠的出土口和通风口;第三部分是明渠,在流经田庄处通过明渠引用灌溉。

坎儿井有很多优点,可减少水流蒸发,可避免风沙理没,可利用地下深层潜水,可自流灌溉,可随地开挖独立成一灌区,施工比较简单,使用期长等等。减少地下水的蒸发,对当地的环境也到了保护作用。

下载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