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1999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2:5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1999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1999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1999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502

【发布文号】鲁政发[1999]48号 【发布日期】1999-05-10 【生效日期】1999-05-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

做好1999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1999年5月10日鲁政发〔1999〕48号)

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大中专毕业生是我省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重要力量。1999年我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以下简称毕业生)19.6万人,其中非师范类毕业生15.5万人,师范类毕业生4.1万人。今年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积极稳妥地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逐步建立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努力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作如下通知:

一、一、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在毕业派遣前,通过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派遣到接收单位;未落实单位的,派遣回生源所在市地,由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推荐或自行联系工作单位。

毕业研究生在就业服务范围内择业。其服务范围主要是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国有重点企业和文化、医药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及人民解放军所属单位。超出服务范围就业的毕业研究生应补办委托培养手续。

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实行学校推荐、自主择业的制度,不使用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自主择业,学校及其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推荐工作。当年能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派遣到接收单位;未落实单位的,年底派遣回生源所在市地或县(市、区)。

三峡库区毕业生,由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下达指令性计划安置就业。

二、二、师范类毕业生要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就业,重点充实基层中小学。学校确实安排不了的,毕业生可到其它行业就业,不再补缴或返还其在校学习期间普通专业的学费及定向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有关费用。师范生资源不足的市地、县(市、区),可根据需要挑选适合做教师工作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到各级各类学校任教。市地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办法。

三、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精神,适当延长派遣期。毕业生派遣期为两年(自毕业之日起算)。派遣期内落实单位的,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派遣手续;未落实单位的,其档案转至生源地县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由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人事代理,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就业转介手续,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不再负责办理派遣手续。在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人事代理的毕业生就业后,不再实行见习期。毕业生实行人事代理的具体办法,由省人事厅另行研究制定。

四、四、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引导毕业生面向多种所有制单位就业。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要积极接收和储备毕业生;鼓励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接收毕业生;支持毕业生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或到乡、村工作。毕业生创办经济实体或自谋职业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工商、税收等优惠政策。放宽对毕业生就业的限制,为其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策规定及时为毕业生办理派遣、落户、人事代理、社会保险等手续。

五、五、合理调控毕业生流向,保证高学历毕业生优先就业。事业单位接收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可允许先进人再追加增人计划。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吸引高学历层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急需的毕业生。

六、六、坚持需求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择优录用毕业生。各用人单位要及时提报毕业生需求计划,公开用人条件,经考试或考核,择优录用,杜绝不正之风。不提报、不公开毕业生需求计划的单位,不得自行接收毕业生。省内院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须使用省统一印制的就业协议书,并经同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核鉴证。

省属高校省内生源毕业生出省和外省生源毕业生来鲁就业,须报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

七、七、实行优生优分。各学校要按照省统一规定的条件、比例和办法评选优秀毕业生。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可以向需求毕业生的部门和单位下达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安置计划,有关部门、单位要按计划接收,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八、八、积极培育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调节作用,利用多种途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毕业生就业供需信息网络,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举办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活动,要坚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宗旨,不得以盈利为目的。

九、九、加强毕业生收费管理。各地、各部门、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对按就业计划派遣的毕业生,接收地区和单位不得收取城市增容费、职工风险抵押金、就业保证金等费用;对省计划统一调剂的毕业生,不得收取出地区和出系统费。凡违犯规定收费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十、十、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大中专学校要认真抓好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毕业生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关系,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建功立业。各学校要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帮助毕业生按照有关规定和社会需求正确择业。十一、十一、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好。要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公开办事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人事、教育、计划、财政、公安、粮食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0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选)

【发布单位】81502

【发布文号】鲁政发[2000]37号 【发布日期】2000-04-24 【生效日期】2000-04-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2000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000年4月24日鲁政发〔2000〕37号)

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2000年,我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20.2万人(师范类4.1万人,非师范类16.1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181人,本科毕业生4.2万人,专科毕业生4.5万人,中专毕业生11.2万人。毕业生资源丰富,但学历和专业结构不够合理,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运用市场机制和必要的调控手段,广开就业渠道,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择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大中专毕业生是我省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队伍补充的主要来源,是实施科教兴鲁、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省人才队伍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还比较低;大中专毕业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偏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更低,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大局出发,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提高对科技和人才关键作用的认识,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结合起来,与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搞好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着眼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地做好工作,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二、二、完善毕业生就业办法,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一)国家招生计划内的毕业研究生,按照学以致用、发挥专长的原则,在就业服务范围内,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文化、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就业。

(二)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面向全省自主择业,重点充实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供需见面和计划指导下的“双向选择”等方式,使其尽可能得到合理安置。委培生、定向生按协议就业,其中属政府部门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委培的,不得进入公务员岗位,可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电大普通班毕业生仍按省教育、计划、人事等6部门《关于择优录用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内招收的自费、电大和函授普通专科班毕业生的通知》(鲁教发〔1990〕518号)规定,面向生源地基层就业。

(三)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原则上面向教育系统就业,重点充实乡村中小学。教育系统确实无法安排的,允许其面向非教育系统自主择业,免收师范教育培养费。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生源不足的市地、县(市、区),可根据需要选拔适合做教师工作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到各级各类学校任教。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办法由各市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四)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和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实行介绍就业的办法。毕业生离校前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给予办理介绍就业手续;离校时未落实单位的,其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毕业生本人持《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推荐书》或《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书》进入人才市场择业,落实单位后,由市地以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给予办理介绍就业手续。具体规定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五)优先推荐和安排大中专学校省级优秀毕业生就业。对毕业时仍未落实单位的省级优秀毕业生,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可直接向需求毕业生的部门和单位下达安置计划,有关部门、单位不得拒收,毕业生要服从安排。

三、三、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一)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国有、集体企业要积极吸纳和储备人才,事业单位接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可先进人再追加增人计划。要积极引进我省紧缺专业的外省籍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严格控制外省籍长线专业或低学历层次毕业生到我省就业。

(二)支持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对到非国有、集体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人事代理手续,公安、粮食部门要及时办理户粮迁移手续。鼓励并积极扶持毕业生创办经济实体或自谋职业。对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开业1年内免收工商管理等行政性收费,并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单位工作。毕业生到村委会任职,或到乡村医院、乡镇企业就业,其人事关系由县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代理。经过2―3年锻炼,根据实际情况,可按国有单位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向各类所有制单位流动。

(四)各地各部门要打破地区和部门封锁,为经过双向选择落实单位的毕业生就业提供方便。对本地区生源不足、用人单位急需的专业,应允许外地毕业生进入,不得以非本地生源为由拒绝接收。

四、四、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毕业生择业环境

(一)为尽快建立毕业生“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机制,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作用、政府的指导作用和市场的调节作用,组织和帮助有条件的学校举办或联办毕业生就业市场,采取多种措施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举办招聘活动,要坚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宗旨,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各类用人单位要按规定向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提报需求信息,经审核同意后,通过人才服务机构向社会发布。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热点”单位接收毕业生要增加透明度,公开选人条件和程序,实行平等竞争、择优录用,不得搞“暗箱”操作。不按上述规定要求接收毕业生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就业手续。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手续的规范管理。省内院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须使用省统一印制的《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鉴证、调整改派、落户等手续,均由接收单位负责按有关规定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非国有单位接收毕业生,由其托管单位或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到同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接收手续。

(四)严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收费管理。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收费,必须严格执行省政府和省财政、物价部门的规定,任何地区、部门、学校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不得收取出系统费、跨市地费、改派费、城市增容费、职工风险抵押金、就业保证金等费用。对乱收费的部门和单位,有关部门要严肃查处,并追究领导责任。

五、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广泛宣传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政策。要做好毕业生需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协调组织好当地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活动。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开设就业指导课或就业指导讲座,并纳入正常教学计划。要教育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以服从社会需要为己任,走科技创业、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六、六、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配合,努力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

各级各部门对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要有紧迫感,选准着力点,寻找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就业市场建设所需的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社会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各级人事、教育、计划、财政、公安、粮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鲁

【发布单位】山东省

【发布文号】鲁政办发〔2003〕22 【发布日期】2003-05-07 【生效日期】2003-05-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3〕22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全省预计接收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24.8万人(师范类3.6万人、非师范类21.2万人),毕业生资源总量较大,就业任务艰巨。为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和《 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2〕1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使用毕业生资源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毕业生数量与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尤其是基层单位对各类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在供需结构、用人机制、择业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部分毕业生就业存在结构性困难。各级、各部门和各学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努力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将我省毕业生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合理流动政策。放开非师范类毕业生择业的范围,允许毕业生跨省、跨地区就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委培生、定向生按协议就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要首先服从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需要。生源不足的市、县(市、区),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拔部分适合做教师工作的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任教;生源充足的市、县(市、区),要在做好教师队伍结构调整的同时,尽量吸纳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对教育系统无法安排的师范专业毕业生,允许面向非教育系统自主择业。

各地要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认真落实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要认真清理不利于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取消限制性措施,进一步简化就业工作程序,及时、便捷地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对经过双向选择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公安部门凭《就业报到证》或《就业通知书》、《毕业证书》、《就业协议书》办理落户手续。

三、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要采取积极措施,疏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城市社区和农村工作。继续做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的工作,并切实做好管理和使用工作。今后,县、乡(镇)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司法、工商行政管理、税务、质检等部门新增人员,应主要从在农村基层锻炼以及在其他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考试录用。

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非公有制单位接收毕业生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人事或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社会保险等手续,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其合法权益。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各地应尽快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在人事代理、社会保障、户口迁移、贷款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积极予以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享受有关工商管理、税收等优惠政策。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各大中专学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按一定的师生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按毕业生人数和一定比例核拨专项经费,满足就业工作的基本需要。要把就业指导课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和求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和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

各地要进一步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制度和培训制度,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凡就业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未就业毕业生,应在毕业离校后3个月内到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求职登记手续。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为登记的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就业推荐工作。对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省级优秀毕业生,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优先推荐,也可直接向需求毕业生的单位下达安置计划;对特困家庭毕业生,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重点帮助其就业。

五、加快学校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大中专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拓宽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逐步形成招生、培养与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要加快专科(高职)、中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要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对社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学校和专业,要根据情况减少招生数量,相应减少教育经费投入,直至停止招生。

六、积极引进高学历层次和紧缺专业毕业生。各地要根据我省及当地重点工程、项目和优先发展产(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制定优惠政策,将市场配置和组织选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和吸纳所需的毕业生。凡外省籍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来我省就业,各地可先办理接收手续,再落实就业单位;对我省紧缺专业毕业生,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帮助他们尽快落实工作单位。

七、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管理工作。举办毕业生就业市场要遵循小型化、专业化的原则,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快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扩大供需信息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要将举办毕业生就业市场纳入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程序,规范市场行为,创造公平环境。凡举办应届毕业生参加的供需见面活动或行业(系统)组织的招考活动,须经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核准,并接受其监督。

要进一步规范毕业生接收工作,凡用人单位招收毕业生都要公开用人条件、办法和程序,并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向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提报需求信息,经审核登记后向社会发布。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报到证》的管理,继续实行《就业协议书》鉴证制度。坚决取消毕业生就业中的不合理收费,切实保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通报制度。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各市、各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向社会公布各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

八、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和各大中专学校要高度重视200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优化人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抓好落实。要实行领导责任制,加强组织协调,经常分析就业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营造毕业生就业的良好环境。各级人事、教育、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三年五月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1998年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有 效 性】有效

【法规名称】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1998年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文 件 号】湘政发「1998」8号

【颁布部门】湖南省政府

【颁布日期】1998年06月12日

【实施日期】1998年06月12日

【正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1998年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娄底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今年是建国以来在我省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年,预计10万人。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1998」16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省今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中专毕业生是国家有计划培养的专门人才,是保证我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各用人单位和大中专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保证毕业生及时走上工作岗位。

二、今年我省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原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教学「1997」6号)为依据,继续贯彻执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1997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就业分配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1997」23号)精神,按照“行业归口,生源归口,专业对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

三、积极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对已有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各地各部门要采取措施,确保畅通。要继续发挥国有企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作用,鼓励毕业生面向多种所有制单

位就业。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工商、税务等部门要为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毕业生优先和放宽办理有关手续。

到非国有企业就业和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毕业生,其户粮关系允许迁入非国有企业所在地或个体、私营经济兴办地,由所在地县以上政府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或人才交流机构代为办理落户上粮手续,具体办法由省有关部门另行制订。毕业生档案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湘政办发〔1997」23号文件规定的办法管理。

四、要有计划地吸收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充实基层机关和重要岗位。对今年参加政府机关公务员考试合格的应届毕业生,要按原计划接收并安排好工作。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试行预备公务员制度,录用应届毕业生先安排到基层支教、支农、扶贫或到企业锻炼,两三年后,选拔其中的优秀人员到机关工作,所需编制从人员分流和自然减员中解决。金融、工商、税务、审计、公安、司法等部门录用工作人员,除军转等指令性安置外,应优先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

五、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方针与政策,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各级政府、备大中专学校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工具,向广大毕业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方针与政策,引导人们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通过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各大中专学校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毕业生文明离校。

六、整顿就业秩序,规范就业行为。要积极培育和建立以学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学校和就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工作,为毕业生提供有效服务。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需求信息耍及时上报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布,在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逐步推行公开招考的办法录用毕业生。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本着一切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原则,简化就业手续,任何部门都不得对毕业生就业设关设卡。《报到证》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和办理户粮手续的依据,只能由主管毕业生调配的部门签发,非主管毕业生调配的部门不得印制、签发《报到证》,不得用介绍信、通知单等函件取代《报到证》。要坚决制止和杜绝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乱收费行为,对乱收费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毕业生就业计划的编制、审批派遣、调整改派等环节的工作要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教学「1997」

6号)和省人民政府湘政办发〔1997〕23号文件精神、各地各部门要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和支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七、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明确专人负责,及时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排忧解难,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努力工作。各大中专学校要切实但负起推荐、帮助毕业生就业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建设支高素质的就业工作队伍,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厦府〔2010〕6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为切实做好我市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家、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我市生源毕业生数量达1万5千余人,而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这项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增强我市发展后劲的重要保证,是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坚持把促进毕业生就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挖掘岗位潜力,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就业政策和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大就业政策、正确就业观念的宣传力度,按照国家、省以及本意见的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积极促进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二、认真贯彻国家、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

(一)大力促进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完善人事代理、流动管理、档案管理等服务措施,加强用工监察力度,规范企业用人制度,营造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良好环境,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二)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就业信息服务建设,开发建设毕业生网上审批数字证书系统(电子印章),同时拓展毕业生就业网络功能,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为企业及各类用人单位招用毕业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市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选拔企事业单位常年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力资源专家充实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全员化、专兼结合的就业工作队伍和高水平、专业化、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指导活动,加强毕业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从基层、从一线做起的正确择业观,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积极主动地就业;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从财政安排的市人才发展专项经费中支付。

(三)优化高等中等教育结构。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及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加强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规律性研究,及时将社会对专业知识、各种技能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各类学校,有效优化高等、中等教育专业结构。

(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积极推动高等、中等院校与行业协会、企业等的联系与合作,共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并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所需的紧缺的具有本科学历的研发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经市人事行政主管部门鉴证开展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又被该企业接收的,按接收的毕业生人数给予我市高校经费补贴。补贴按照本文三

(四)第2点的相关标准执行,所需经费从市、区就业专项经费中支付。

三、积极促进厦门生源毕业生就业

(一)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厦门生源毕业生

⒈国有企业应在帮助厦门生源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示范性作用。辖区内企业补充工作人员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厦门生源毕业生。

⒉奖励积极招用厦门生源毕业生的企业。我市辖区内企业当接收5名及以上首次就业的厦门生源毕业生满一年以上的,以毕业生就业报到手续、合同及社保为凭证,按接收人数及实际工作年限给予一次性奖励,用于补贴企业培训、招聘等人力资源工作费用。具体标准为:一年期的每人300元,两年期的每人500元,三年期及以上的每人1000元。所需经费从财政安排的市人才发展专项经费中支付。

⒊实施厦门生源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对用人单位招用连续失业一年以上厦门生源毕业生,并与其签有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为:以全市上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用人单位应为所招用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的部分给予补贴,用人单位先缴后补,补贴最高年限为三年,所需经费从市、区就业专项经费中支付。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仍由本人负担。

⒋继续推动毕业生职业见习活动的开展。各类用人单位应积极为厦门生源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经双方协商一致,见习期可延长到1年;为方便发放各类见习补贴费用,统一见习补贴标准及补贴时间,2010年3月1日起见习学员的生活补贴标准为每日45元,其中财政拨付的各类见习补贴标准为每日37元,以上补贴每月按30日计发,所需经费从市、区就业专项经费中支付。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可根据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调整各项补贴标准。

企业见习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时应优先录用表现优秀的见习学员,每接收1名在本单位厦门生源见习生,并及时按规定为其办理就业接收手续,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以毕业生就业报到手续、合同及社保为凭证,按实际接收人数给予一次性奖励,用于补贴企业培训、招聘等人力资源工作费用。具体标准为每人200元。所需经费从财政安排的市人才发展专项经费中支付。

(二)公益类岗位优先招用厦门生源毕业生

⒈市、区属义务教育阶段事业单位补充编制内及非在编工作人员应招收厦门生源毕业生。其中补充教师的,应从厦门生源师范类毕业生及经教师技能培训合格的非师范类厦门生源毕业

生中招聘。市、区属教育事业单位招聘编制内及非在编工作人员的须经同级编制、财政部门同意。

⒉市、区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参加招聘考试的厦门生源,笔试加10分,免笔试采用面试方式招聘的,厦门生源面试加10分。

厦门生源是指入学前(指考入取得第一个全日制普通教育学历院校前,下同)户籍和学籍在厦门市的普通教育全日制毕业生。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普通教育全日制毕业生可参照厦门生源享受就业优惠政策:

(1)入学前户籍在厦门市但学籍不在厦门市的普通教育全日制毕业生。

(2)入学前户籍和学籍虽不在厦门市,但毕业时父母或配偶有一方户籍在厦的普通教育全日制应届毕业生(仅限于应届)。

(三)鼓励扶持自主创业普通大中专院校厦门生源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缴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需办理人事代理手续的,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机构自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缴人事代理费用。

到农村从事教育、医疗、农业技术推广行业的,注册资金允许3年内分期到位、最低注册资本可放宽到3万元;有贷款需求的,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其它形式小额贷款贴息政策,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

(四)加大技能培训力度⒈继续开展行业专业技能培训。市、区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评估选定专门培训机构,针对首次就业的厦门生源毕业生,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培训课时不少于60课时,培训合格的,按实际培训人数给予行业培训机构一次性培训经费补贴,标准为每人300元。

⒉继续联合用人单位开展技能培训。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具备培训能力的用人单位开展针对首次就业厦门生源毕业生的各类免费技能培训活动,提供的培训课程不得少于120课时。政府根据不同科类给予补贴,具体标准为:非工科类专业岗位的每人一次性补贴600元,工科类专业岗位的每人一次性补贴1200元;培训企业吸收消化培训合格毕业生并与其签定一年以上合同的,试用期满后按每人一次性200元的标准奖励给企业(符合本文三

(一)第2点奖励规定的企业仍可享受该奖励)。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应免费组织开展对口企业与参加各类培训合格的厦门生源毕业生专场对接会。

⒊继续开展非师范类厦门生源毕业生教师技能培训活动。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每年需增教师岗位的情况,联合市人事行政主管部门继续开展教师技能培训活动,为确保培训质量,将培训费用标准由每人每课时不超过4元,提高为每人每课时不超过6元,总培训课时850课时增加到900课时。市人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开展民营学校与参加培训合格的非师范类厦门生源毕业生的专场对接会,鼓励毕业生积极到民营学校从教;被民营学校录用,上岗就业的给予毕业生本人一次性奖励,具体标准为:工作满1年期的1000元,2年期的2000元,3年期及以上的3000元。

⒋以上各项技能培训所需经费从市、区就业专项经费中支付,奖励经费从财政安排的市人才发展专项经费中支付。

(五)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⒈开展厦门生源毕业生求职登记工作。为确保就业推荐所需的生源信息真实有效,保证就业优惠措施落到实处,市、区人事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有就业意愿但毕业后尚未实现就业的厦门生源普通教育类待就业毕业生发放《普通大中专院校厦门生源毕业生信息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用于做为厦门生源毕业生就业推荐、参加职业见习及各种技能培训、企业领取专项奖励等各类优惠的凭证以及参加各类活动的记载。但有就业能力,待业超过1年(含1年)不来领取登记证的,视为无就业愿望,不再享受有关优惠待遇。

⒉举办公益性厦门生源专场招聘会。市、区属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各行业主管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要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打造公益性交流平台,积极为毕业生求职、就业创造市场条件。

⒊为待就业厦门生源提供免费档案管理等。市、区属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为待就业的厦门生源毕业生提供免费档案管理,企业可免费在市、区属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网站发布专门招聘厦门生源毕业生的信息。

四、加强监管狠抓落实

(一)市组织、编制、人事、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促进厦门生源就业各项工作的监管,建立必要的数据库,严防各种弄虚作假行为,确保各项优惠措施、经费落到实处;一经发现单位或毕业生在享受优惠政策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主管部门将撤销审批,追回补贴,取消其申报享受各项优惠措施的资格,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二)用人单位接收符合我市政策规定毕业生的,应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手续,及时签订合同、缴交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不得搞假接收“空挂”等,一经发现用人单位或毕业生在办理就业、申办户籍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由主管部门撤销该接收手续,并取消其申报资格,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三)之前我市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其它仍按原规定执行。

二O一O年三月二日

下载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1999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1999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