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卢雍政同志在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卢雍政同志在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各省级团委分管学校工作的副书记、学校部部长以及全国2200多所高校团委负责同志参加的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全团学校战线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认识,研究和部署工作,集中力量开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局面。
刚才湖北团省委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分别围绕如何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和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介绍了经验和做法,讲得很好。团十六大以来,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团中央书记处的工作部署,积极行动,努力创新,在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累就业经验、提升就业技能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同志认识上不到位,存在应付思想和短期行为,推动工作的力度、深度和持续度不够;有些同志认为就业创业工作不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主要职责,对于做好这项工作有疑虑,遇到困难就退缩;有些同志对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研究不深,对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把握不准,推动工作很吃力,工作成效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全面推进,影响了学校战线服务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工作的深化。
前不久,团中央书记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对学校战线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落实书记处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是团的十六大确定的全团重点工作。在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陆昊同志明确指出,全团要高举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旗帜,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电视电话会议上,陆昊同志再次强调,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精神,举全团之力推进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对学校战线而言,大学生是我们重要的工作对象。这一群体人数众多,就业压力大,社会影响大,因此更需要把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战线广大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1.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共青团服务党政大局的必然要求。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从基本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长期性战略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形势的紧张。特别是去年到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全国有应届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截止到7月1日,有415万应届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签约率为68%,但仍有近200万应届毕业生未能就业,加上往年未能就业的毕业生,这一数字就更加庞大。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本质上是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就是对整个国家社会财力投入的极大浪费。它不仅仅关系到我国从劳动力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发展,更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无论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还是从促进国家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都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要面临和解决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2.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履行团的根本职责和基本职能的应有之义。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基本职能。团十六大报告提出,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团的根本职责所在。高校团组织处在共青团与大学生群体的边界上,要想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目标和四项基本职能,首先就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吸引和凝聚大学生,让他们在内心里形成对共青团的认同,从而从思想上更好地引领他们。吸引和凝聚大学生必须从实现他们普遍性的、带有共性的利益诉求入手。当前,大学生群体最现实、最普遍、最紧迫的需求,就是就业创业。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必将长期、普遍存在,并成为大学生的核心需求。抓住了就业创业,就抓住了吸引和凝聚大学生的关键,找到了实现团的基本职能和根本职责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不是临时性任务,它与共青团的本质属性以及陆昊同志经常强调的工作普遍性原则紧密结合,与团的基本职能、根本职责完全一致,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
3.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共青团学校战线工作的重要支撑。在去年召开的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根据团十六大的总体部署,书记处对学校战线的工作体系进行了调整,明确提出“12344”工作格局,即突出一个根本目标,推进两大战略任务,抓好三大工作领域,把握四个基本要求,解决四个重点问题。其核心就是以育人为根本,努力完成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两大战略任务。高校的根本功能是育人,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共青团学校战线服务育人这个目标,重点要从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入手。思想引领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来教育和引领青年学生,这既是党对共青团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成长服务就是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既体现了团组织的关心,也是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既要看到思想引领是根本,脱离了思想引领,成才服务就失去了本质意义,失去了目标;也要看到成长服务是关键,脱离了成长服务,思想引领就失去了现实抓手,失去了活力。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已经非常明确,思想引领就是要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成长服务就是要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为龙头。这两大龙头性的工作是今后学校战线育人工作的两个根本性支撑点,是重中之重。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
今年以来,团中央书记处对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多次部署。陆昊同志强调,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有带动作用,又要看到一定就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对成功创业的支撑作用;要努力找到青年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实质性需要与共青团有所作为之间的结合点,注意把握共青团发挥社会化动员优势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与政府履行促进就业职责之间的区别;要充分尊重市场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善于把共青团工作的组织运行模式与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保证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普遍性和持久性。这些要求是我们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所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现阶段,我们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路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为基础,以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为导向,以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重点,不断加大对现有工作项目的整合力度,努力构建包括意识培养、观念转变、素质拓展、技能提高、实践锻炼等环节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体系。
围绕这一思路,我重点强调四个问题。
1.关于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就如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开展好青年马克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的意义一样,就业创业教育对于开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就业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和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就业创业教育是一种职业生涯教育,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做好就业创业的心理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它不同于一般常规课程的教学,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与各种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就业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没有进入正规教育体系,就业创业教育的课时数和基本教学设施很难得到保障。二是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三是就业创业教育研究薄弱。共青团组织要发扬勇于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积极主动,富有前瞻性地参与和推动这项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的工作;要与学校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践项目设计、交流平台搭建等方面加强探索,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于加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当前全团大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点项目,必须全面推进。今年3月以来,按照书记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学校战线积极参与了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创建工作。截至今年8月,共有935所高校参与基地建设,建成见习基地6608个,提供见习岗位163545个,已上岗见习的学生人数为82566人,占到基地提供见习岗位的50.5%,其中见习结束后被基地正式聘用8074人,占参加见习学生人数的9.8%。
尽管有了好的开端,但相当一部分高校团委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已经开展的部分高校团委在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见习基地是由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产学研基地简单“转化”而来,不能发挥基地促进就业的功能;有些见习基地由于未给学生办理保险、提供补贴,导致人员对接不充分、运转不正常;少数基地存在着已建立未启动或已启动未招收人员的闲置现象。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从企业方面来看,部分企业拒绝接受学生见习,主要是不愿意为学生购买保险,怕出现意外情况引起纠纷,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高校方面来看,部分高校对见习基地的定位和属性存有疑虑,认为见习时间与部分学校的正常教学安排存在冲突,担心见习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就业。从学生自身来看,部分大学生对进行见习认识不到位,或不了解见习对于积累技能和经验的重要性,或担心在基地见习结束后不能被正式聘用,或认为进行见习会错过许多参加招聘的机会等等,不愿到见习基地进行见习。
这些问题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借此机会,我再次强调一下团中央书记处对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的认识和判断。陆昊同志明确指出,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青年职业生涯起步阶段需要规范、并且团组织有能力提供规范的环节,要么为青年提供条件,要么为青年创业积累技能和经验。这项工作符合普遍性准则,抓住了广大青年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党政工作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中的空档,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陆昊同志强调,当前,各级团组织特别是高校团组织要把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从对新生事物的热情转变到扎扎实实为广大大学生服务上来,努力克服遇到的一些组织工作困难;要用贴近大学生的表达方式,向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大学生讲清楚见习是完整的学习制度和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见习理念深入人心,深得人心。下面,我就如何完善共青团学校战线“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强调四点。
第一,着力提高见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要注重基地建设的质量。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参加见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努力使见习岗位与学生的专业背景、就业意愿相吻合,并尽可能为见习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确保见习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因此,下一阶段见习基地建设工作的重点就要对基地提供的岗位和工种进行选择,要考虑到与学生就业的匹配度以及学生见习的实际效果。比如,可以从学科和产业的链条中寻找切入点,把每年与学校有固定用人协议的单位作为见习基地,在学生正式签约前安排见习环节。又比如,很多高校毕业生首选到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就业,我们可以考虑在事业单位,甚至一些行政单位建立见习基地。在强调基地建设质量的同时,不能放弃合理的数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能有效地形成工作声势,才能有效地服务更广大的青年学生。尽管我们上半年建立了6600余个见习基地,但在全国2200多所高校中,参与这项工作的还不到一半。下一阶段,我们要下定决心加大对高校见习基地建设的推进力度,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每所高校都要有见习基地,全国建设1万家高质量见习基地的目标。这个目标既有对数量和覆盖面的要求,也有对质量的要求。
第二,合理选择见习时间,关注两类重点群体。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就业前积累技能和经验。优先安排哪个年级学生到基地见习,是很关键的技术问题。目前看,有两个群体需要重点关注。一个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安排以及学生的求职心理,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特别是大三的暑假,应该是组织学生见习的最佳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学生的主要课程基本结束,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同时离毕业设计和就业找工作还有一段时间缓冲,学生的心态也相对平和,因此,这个学生群体最适合到基地参与见习。
另一个群体是毕业一年内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前不久,团中央学校部下发通知,要求高校团委做好组织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地见习的工作。我们了解到,有部分高校团委负责同志对这项工作有不同看法,认为已经毕业的学生已经不是本校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要统一认识。首先,关心这一群体是党中央对共青团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我们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一项政治任务。其次,从全团的工作布局来看,对刚毕业不久的未就业大学生,城市、农村等战线部门缺乏有效的联系渠道,相比之下,学校战线联系最便捷,是有条件覆盖的。全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工作领域有分工,但也要强调团结协作,学校战线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这项工作任务。第三,这些未就业的毕业生很多都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十分渴望母校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把母校的关爱、温暖传递给他们,还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形象、公众形象。我们提出的工作要求是关心毕业1年内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要求不算高,如果是已毕业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就超出了高校团组织的能力范围,可能再提要求也不易实现了。
第三,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对接和管理工作。在原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是实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战线,特别是高校团组织有人才、有技术、有设备,要率先在这方面做探索,建立团中央、省级团委、高校团委分级管理的网络平台。高校团组织要依托网络平台,及时发布见习岗位信息,做好见习基地和学生对接工作。省级团委要依托网络平台,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和项目展示工作。各省级团委、高校团委都要确定一名信息专员,及时更新、层层上报见习基地的相关信息,使见习基地创建、使用、促进就业等情况一目了然。团中央要依托网络平台做好基地建设的动态管理。
第四,充分尊重企业的合理利益诉求,确保基地建设的普遍性和持久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其中,也有一些企业是碍于共青团的情面,并不是出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利益,勉强建了见习基地。这样的基地,岗位的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证,持续性更令人担心。陆昊同志多次强调,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被一些点上的、不可推广的、表面上的社会责任所迷惑。企业建立见习基地,最根本的利益点有两个:一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每年都有合理的用工需求,见习基地能满足企业用人选人的需求;二是通过建立见习基地表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起到了一定的广告宣传作用。只有契合了企业的利益诉求,见习基地建设工作才能得到持久的支持和发展。比如,可以在学校丰富的校友资源中,寻找对母校有深厚感情的、并且有一定实力基础、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家,建立稳定的见习基地。又比如,要把大型骨干企业作为重点方向,可以考虑与金融、通讯、电力、石油、交通等行业合作,利用其稳定的用人需求及树立企业形象的动机,建立长期有效的见习基地。高校团组织要善于从工作对象的需求入手找到工作切入点,要善于从团组织的群众性特性中,研究和寻找专业化的、有思路的、有制度设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路径。
3.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大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但知识不等于素质,素质不等于能力,每个环节都需要转化路径。当初,我们设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是考虑到学生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把知识转化为综合全面的素质,并最终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大学生就业创业归根到底要靠能力。而大学生在现实的就业创业过程中,普遍表现出缺乏就业创业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应紧密围绕这项任务,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注重就业创业素质向能力转化的环节。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一直就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核心目标,这从它一开始设立的“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工作环节就可以一目了然。经过多年试点之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得到各级团组织和相当一部分学校党政领导的认同。今后,素质拓展计划在活动内容规划上要进一步突出就业创业素质向能力转化的环节。要强调一定的前瞻性,进行系统谋划。比如,在职业设计指导环节,必须既着眼于学生个人的特点和兴趣,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在素质拓展训练环节,要充分考虑就业创业能力结构的分层,整合共青团现有的品牌工作,提高能力转化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精确度;在评价体系和社会认同两个环节,则要主动争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在就业市场的认可度,帮助大学生通过素质拓展更好实现就业。
二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技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在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历史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分配的模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群体在整个国家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大学生开始更多地关注和思考如何走向社会就业创业,以及融入社会需要哪些必要的社会化储备、掌握哪些必要的社会化技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时俱进,要从大学生现实的利益点和需求点出发,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突出实践锻炼对社会化技能的提升。社会化技能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也不是单独个人能培养出来的,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环境或团队环境中才能得到锻炼。所以,高校共青团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更加注重团队结构、每位成员的角色和职能分配、实践目标细化、活动实施的过程控制等,使社会实践组建的团队以及活动实施过程成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社会化技能的有效载体。这里要重点强调过程控制的问题。共青团不少活动强调立意高远,强调结果宣传,却往往忽视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管理学中十分重要的理念,这也是共青团组织在新的条件下创新工作方式的重要环节。团的工作要从过去粗放式向更加精细化、更加可控的方向发展,其中过程控制及制度设计就是很重要的环节。
三是“挑战杯”系列竞赛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挑战杯”系列竞赛是共青团组织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着眼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就是从更高层次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创业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就业创业。具体而言,“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要侧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创造性、创新性地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使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在参与竞赛过程中经受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更好地提高创新能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要侧重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战能力。以突出实践性为导向深化“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要整合社会、企业、媒体等各方面资源,鼓励参赛学生将纸质的创业计划书付诸于实践,使竞赛过程真正成为创业实践过程的全真模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创业。
4.关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大学生传统就业创业观念,特别是对未来工作在地域、待遇、环境等方面的过高预期,与现实的就业创业形势之间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消除这个心理落差,主要是靠市场机制来调节,但是,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引导作用。围绕高校育人目标,校园文化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二是成长服务的重要条件。基于此,我们要坚持校园文化的导向性,营造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一方面,要在校园文化中唱响“面向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真正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地方去”的主旋律,要用事实说话,用理念引导,把这个问题讲透。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创业不仅仅是指办公司,从广义上来讲,创业就是开创一个新的事业。从党的事业来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是我们党的创业。从共青团工作来看,我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实推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这也叫创业。从个人发展来看,无论你在什么单位,从事什么岗位,只要你用创新的精神、创业的态度对待工作,踏踏实实干出成绩,这也是创业。
三、找准路径,分层实施
学校战线“12344”格局要解决好的四个重点问题之一就是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成长客观规律相匹配、相适应的问题。这种分层分类的思想同样适用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贯穿大学生入学、在校、毕业、离校的各个时期。大学生依照年级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高年级学生(三、四年级)和研究生,加上离校一年以内的大学毕业生,共四个阶段。不同年级阶段大学生的知识积累、素质培养、能力结构以及身心特点各不相同,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也不相同。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原则,从意识培养、观念转变、素质拓展、技能提高、实践锻炼等方面,对不同阶段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科学划分,有针对性地构建分层次的工作路径。
1.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由于没有现实的就业压力,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就业观念和职业意识。共青团组织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强对他们的就业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第一,要联合学校教务部门,向低年级学生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在这方面,团中央2005年实施、一些高校参与的KAB项目是一个有益的探索。第二,通过开展职业素质测评活动,帮助低年级学生发现自身素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素质培训。第三,对于大二学生还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小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社会调查,组织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现实,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高年级学生。经过了一二年大学生活的历练,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社会参与意识都逐步成熟,同时,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所承担的就业创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基于高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共青团可通过以下几个具体路径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一是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身心素质等自身条件评估,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二是大力开展“挑战杯”等科技创新、创业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搭建平台和寻找社会资源,努力促成学生的科研项目、科技发明、创业计划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开展以模拟和体验就业创业为内容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化技能,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和意识。四是组织就业见习,为学生提供见习岗位,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五是开展就业信息和政策指导服务,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广泛宣传有关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帮助学生用足用好相关政策。
3.研究生。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高层次学术型人才。面向研究生群体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应突出研究生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研究性。一方面可以组织研究生到科研单位就业见习,帮助他们完善理论知识,强化应用性专业技能,增强实际工作能力,积累就业经验。另一方面,可以组织研究生利用社会实践机会,多与地方和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合作,在增强科研能力的同时,着重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需求中找项目,以项目促就业。
4.未就业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处在暂时失业的阶段,最需要关心和帮助。对这个群体,我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办实事、解难题,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传递给他们。可以考虑做以下几件事:一是开展一次集中电话回访,全面掌握本校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基本信息、就业需求和思想动态。这项工作要分解到学校各院系团组织。二是建立一个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电话、手机短信、QQ群、电子邮件、学校网站等各种手段及时向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指导。三是提供就业见习机会,协调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优先吸纳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力争每个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至少有一次见习机会。四是重点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未就业毕业生的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下一阶段工作的几项要求
1.坚持“全团一盘棋”,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全团的力量,迅速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学校战线团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迅速形成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的工作态势。要加强与城市、农村、国际、志愿者等团内工作部门对接,协调其他兄弟战线的资源、渠道和平台,引导大学生开展实践、见习、交流等活动,特别要在见习基地建设上实现信息同步、资源共享、标准一致。要加强学校战线不同层级的协同作战能力,善于借助各种新技术手段快速联系、交流工作,确保从团中央学校部到高校团委之间的信息畅通、步调一致。
2.省级团委要争取政策和资源,发挥好统筹协调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从团内来说,团中央是总指挥,工作重点是明确思路、制定和争取政策、明确规范、检查督导;省级团委是坚守在一线的指挥中心,工作重点要放在争取和落实政策、统筹资源、协调推进,为做好工作提供指导、支持和保障上来。最近一段时间,团中央相继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银监会、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各省级团委要加强同当地有关部门的联系,抓好政策落实和对接工作。同时,要积极争取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服务本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要加强团内资源的整合,特别是要推动青联、青年企业家协会等青年组织关心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为高校团组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高校团组织要切实转变观念,努力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抓好抓实。高校团组织处于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广大学生,我们所有的工作设计和服务路径,都要通过高校团组织来具体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团组织工作的态度、力度和深度将最终决定工作的实际成效。高校共青团组织健全、工作活跃、队伍整齐、素质较高,这是推动工作的优势。在这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敢于打破固有工作框架的束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聚焦到就业创业工作上来。一是各高校团委负责同志,要尽快向学校党委汇报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积极争取学校党政的支持,努力推动形成党委领导、就业部门指导、共青团协调组织、各院系实施、大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各高校团组织要根据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对本校见习基地、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并结合本校的学科设置和办学特点,找准工作切入点,研究和制订下一阶段促进就业创业的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这是一项硬任务,每所高校都要研究,都要在11月1日前拿出工作方案。三是要按照本次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要求,立即落实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全面推动本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
4.加强督导检查,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一项工作要想做实、做细、做出成效,离不开督导检查。在这方面,团中央、省级团委的学校部要加大工作力度。要建立动态管理体制,随时了解各地、各学校工作的开展情况,既要发现问题、指出不足,也要及时总结好的作法、推广成功经验。要完善信息月报制度,对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使用、运转情况进行汇总、交流,促进见习基地的规范管理。要建立团内奖惩机制,对在开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团组织,给予表彰;对主观推动工作不力的团组织,要给予通报批评。要建立就业创业工作的交流机制,尤其要为高校团组织互相交流经验搭建平台。
同志们,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也始终面临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希望学校战线全体团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努力增强纪律观念,以真抓实干、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切实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大学生解难,切实以大学生普遍受益的工作业绩来开创学校战线共青团工作新的辉煌。
第二篇:卢雍政同志在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讲话
卢雍政同志在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9月21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我们召开各省级团委分管学校工作的副书记、学校部部长以及全国2200多所高校团委负责同志参加的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全团学校战线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认识,研究和部署工作,集中力量开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局面。
刚才湖北团省委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分别围绕如何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和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介绍了经验和做法,讲得很好。团十六大以来,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团中央书记处的工作部署,积极行动,努力创新,在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累就业经验、提升就业技能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同志认识上不到位,存在应付思想和短期行为,推动工作的力度、深度和持续度不够;有些同志认为就业创业工作不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主要职责,对于做好这项工作有疑虑,遇到困难就退缩;有些同志对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研究不深,对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把握不准,推动工作很吃力,工作成效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全面推进,影响了学校战线服务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工作的深化。
前不久,团中央书记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对学校战线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落实书记处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是团的十六大确定的全团重点工作。在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陆昊同志明确指出,全团要高举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旗帜,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电视电话会议上,陆昊同志再次强调,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精神,举全团之力推进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对学校战线而言,大学生是我们重要的工作对象。这一群体人数众多,就业压力大,社会影响大,因此更需要把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战线广大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1.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共青团服务党政大局的必然要求。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从基本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长期性战略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形势的紧张。特别是去年到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全国有应届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截止到7月1日,有415万应届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签约率为68%,但仍有近200万应届毕业生未能就业,加上往年未能就业的毕业生,这一数字就更加庞大。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本质上是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就是对整个国家社会财力投入的极大浪费。它不仅仅关系到我国从劳动力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发展,更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无论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还是从促进国家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都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要面 临和解决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2.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履行团的根本职责和基本职能的应有之义。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基本职能。团十六大报告提出,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团的根本职责所在。高校团组织处在共青团与大学生群体的边界上,要想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目标和四项基本职能,首先就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吸引和凝聚大学生,让他们在内心里形成对共青团的认同,从而从思想上更好地引领他们。吸引和凝聚大学生必须从实现他们普遍性的、带有共性的利益诉求入手。当前,大学生群体最现实、最普遍、最紧迫的需求,就是就业创业。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必将长期、普遍存在,并成为大学生的核心需求。抓住了就业创业,就抓住了吸引和凝聚大学生的关键,找到了实现团的基本职能和根本职责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不是临时性任务,它与共青团的本质属性以及陆昊同志经常强调的工作普遍性原则紧密结合,与团的基本职能、根本职责完全一致,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
3.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共青团学校战线工作的重要支撑。在去年召开的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根据团十六大的总体部署,书记处对学校战线的工作体系进行了调整,明确提出“12344”工作格局,即突出一个根本目标,推进两大战略任务,抓好三大工作领域,把握四个基本要求,解决四个重点问题。其核心就是以育人为根本,努力完成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两大战略任务。高校的根本功能是育人,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共青团学校战线服务育 人这个目标,重点要从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入手。思想引领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来教育和引领青年学生,这既是党对共青团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成长服务就是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既体现了团组织的关心,也是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既要看到思想引领是根本,脱离了思想引领,成才服务就失去了本质意义,失去了目标;也要看到成长服务是关键,脱离了成长服务,思想引领就失去了现实抓手,失去了活力。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已经非常明确,思想引领就是要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成长服务就是要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为龙头。这两大龙头性的工作是今后学校战线育人工作的两个根本性支撑点,是重中之重。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
今年以来,团中央书记处对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多次部署。陆昊同志强调,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有带动作用,又要看到一定就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对成功创业的支撑作用;要努力找到青年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实质性需要与共青团有所作为之间的结合点,注意把握共青团发挥社会化动员优势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与政府履行促进就业职责之间的区别;要充分尊重市场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善于把共青团工作的组织运行模式与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保证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普遍性和持久性。这些要求是我们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所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现阶段,我们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路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为基础,以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为导向,以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重点,不断加大对现有工作项目的整合力度,努力构建包括意识培养、观念转变、素质拓展、技能提高、实践锻炼等环节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体系。
围绕这一思路,我重点强调四个问题。
1.关于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就如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开展好青年马克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的意义一样,就业创业教育对于开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就业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和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就业创业教育是一种职业生涯教育,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做好就业创业的心理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它不同于一般常规课程的教学,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与各种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就业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没有进入正规教育体系,就业创业教育的课时数和基本教学设施很难得到保障。二是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三是就业创业教育研究薄弱。共青团组织要发扬勇于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积极主动,富有前瞻性地参与和推动这项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的工作;要与学校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践项目设计、交流平台搭建等方面加强探索,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于加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当前全团大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点项目,必须全面推进。今年3月以来,按照书记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学校战线积极参与了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创建工作。截至今年8月,共有935所高校参与基地建设,建成见习基地6608个,提供见习岗位163545个,已上岗见习的学生人数为82566人,占到基地提供见习岗位的50.5%,其中见习结束后被基地正式聘用 8074人,占参加见习学生人数的9.8%。
尽管有了好的开端,但相当一部分高校团委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已经开展的部分高校团委在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见习基地是由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产学研基地简单“转化”而来,不能发挥基地促进就业的功能;有些见习基地由于未给学生办理保险、提供补贴,导致人员对接不充分、运转不正常;少数基地存在着已建立未启动或已启动未招收人员的闲置现象。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从企业方面来看,部分企业拒绝接受学生见习,主要是不愿意为学生购买保险,怕出现意外情况引起纠纷,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高校方面来看,部分高校对见习基地的定位和属性存有疑虑,认为见习时间与部分学校的正常教学安排存在冲突,担心见习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就业。从学生自身来看,部分大学生对进行见习认识不到位,或不了解见习对于积累技能和经验的重要性,或担心在基地见习结束后不能被正式聘用,或认为进行见习会错过许多参加招聘的机会等等,不愿到见习基地进行见习。
这些问题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借此机会,我再次强调一下团中央书记处对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的认识和判断。陆昊同志明确指出,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青年职业生涯起步阶段需要规范、并且团组织有能力提供规范的环节,要么为青年提供条件,要么为青年创业积累技能和经验。这项工作符合普遍性准则,抓住了广大青年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党政工作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中的空档,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陆昊同志强调,当前,各级团组织特别是高校团组织要把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从对新生事物的热情转变到扎扎实实为广大大学生服务上来,努力克服遇到的一些组织工作困难;要用贴近大学生的表达方式,向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大学生讲清楚见习是完整的学习制度和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见习理念深入人心,深得人心。下面,我就如何完善共青团学校战线“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强调四点。
第一,着力提高见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要注重基地建设的质量。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参加见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努力使见习岗位与学生的专业背景、就业意愿相吻合,并尽可能为见习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确保见习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因此,下一阶段见习基地建设工作的重点就要对基地提供的岗位和工种进行选择,要考虑到与学生就业的匹配度以及学生见习的实际效果。比如,可以从学科和产业的链条中寻找切入点,把每年与学校有固定用人协议的单位作为见习基地,在学生正式签约前安排见习环节。又比如,很多高校毕业生首选到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就业,我们可以考虑在事业单位,甚至一些行政单位建立见习基地。在强调基地建设质量的同时,不能放弃合理的数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能有效地形成工作声势,才能有效地服务更广大的青年学生。尽管我们上半年建立了6600余个见习基地,但在全国2200多所高校中,参与这项工作的还不到一半。下一阶段,我们要下定决心加大对高校见习基地建设的推进力度,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每所高校都要有见习基地,全国建设1万家高质量见习基地的目标。这个目标既有对数量和覆盖面的要求,也有对质量的要求。
第二,合理选择见习时间,关注两类重点群体。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就业前积累技能和经验。优先安排哪个年级学生到基地见习,是很关键的技术问题。目前看,有两个群体需要重点关注。一个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安排以及学生的求职心理,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特别是大三的暑假,应该是组织学生见习的最佳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学生的主要课程基本结束,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同时离毕业设计和就业找工作还有一段时间缓冲,学生的心态也相对平和,因此,这个学 生群体最适合到基地参与见习。
另一个群体是毕业一年内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前不久,团中央学校部下发通知,要求高校团委做好组织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地见习的工作。我们了解到,有部分高校团委负责同志对这项工作有不同看法,认为已经毕业的学生已经不是本校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要统一认识。首先,关心这一群体是党中央对共青团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我们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一项政治任务。其次,从全团的工作布局来看,对刚毕业不久的未就业大学生,城市、农村等战线部门缺乏有效的联系渠道,相比之下,学校战线联系最便捷,是有条件覆盖的。全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工作领域有分工,但也要强调团结协作,学校战线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这项工作任务。第三,这些未就业的毕业生很多都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十分渴望母校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把母校的关爱、温暖传递给他们,还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形象、公众形象。我们提出的工作要求是关心毕业1年内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要求不算高,如果是已毕业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就超出了高校团组织的能力范围,可能再提要求也不易实现了。
第三,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对接和管理工作。在原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是实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战线,特别是高校团组织有人才、有技术、有设备,要率先在这方面做探索,建立团中央、省级团委、高校团委分级管理的网络平台。高校团组织要依托网络平台,及时发布见习岗位信息,做好见习基地和学生对接工作。省级团委要依托网络平台,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和项目展示工作。各省级团委、高校团委都要确定一名信息专员,及时更新、层层上报见习基地的相关信息,使见习基地创建、使用、促进就业等情况 一目了然。团中央要依托网络平台做好基地建设的动态管理。
第四,充分尊重企业的合理利益诉求,确保基地建设的普遍性和持久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其中,也有一些企业是碍于共青团的情面,并不是出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利益,勉强建了见习基地。这样的基地,岗位的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证,持续性更令人担心。陆昊同志多次强调,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被一些点上的、不可推广的、表面上的社会责任所迷惑。企业建立见习基地,最根本的利益点有两个:一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每年都有合理的用工需求,见习基地能满足企业用人选人的需求;二是通过建立见习基地表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起到了一定的广告宣传作用。只有契合了企业的利益诉求,见习基地建设工作才能得到持久的支持和发展。比如,可以在学校丰富的校友资源中,寻找对母校有深厚感情的、并且有一定实力基础、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家,建立稳定的见习基地。又比如,要把大型骨干企业作为重点方向,可以考虑与金融、通讯、电力、石油、交通等行业合作,利用其稳定的用人需求及树立企业形象的动机,建立长期有效的见习基地。高校团组织要善于从工作对象的需求入手找到工作切入点,要善于从团组织的群众性特性中,研究和寻找专业化的、有思路的、有制度设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路径。
3.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大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但知识不等于素质,素质不等于能力,每个环节都需要转化路径。当初,我们设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是考虑到学生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把知识转化为综合全面的素质,并最终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大学生就业创业归根到底要靠能力。而大学生在现实的就业创业过程中,普遍表现出缺乏就业创业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应紧密围绕这项任务,重点把 握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注重就业创业素质向能力转化的环节。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一直就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核心目标,这从它一开始设立的“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工作环节就可以一目了然。经过多年试点之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得到各级团组织和相当一部分学校党政领导的认同。今后,素质拓展计划在活动内容规划上要进一步突出就业创业素质向能力转化的环节。要强调一定的前瞻性,进行系统谋划。比如,在职业设计指导环节,必须既着眼于学生个人的特点和兴趣,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在素质拓展训练环节,要充分考虑就业创业能力结构的分层,整合共青团现有的品牌工作,提高能力转化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精确度;在评价体系和社会认同两个环节,则要主动争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在就业市场的认可度,帮助大学生通过素质拓展更好实现就业。
二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技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在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历史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分配的模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群体在整个国家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大学生开始更多地关注和思考如何走向社会就业创业,以及融入社会需要哪些必要的社会化储备、掌握哪些必要的社会化技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时俱进,要从大学生现实的利益点和需求点出发,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突出实践锻炼对社会化技能的提升。社会化技能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也不是单独个人能培养出来的,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环境或团队环境中才能得到锻炼。所以,高校共青团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 更加注重团队结构、每位成员的角色和职能分配、实践目标细化、活动实施的过程控制等,使社会实践组建的团队以及活动实施过程成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社会化技能的有效载体。这里要重点强调过程控制的问题。共青团不少活动强调立意高远,强调结果宣传,却往往忽视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管理学中十分重要的理念,这也是共青团组织在新的条件下创新工作方式的重要环节。团的工作要从过去粗放式向更加精细化、更加可控的方向发展,其中过程控制及制度设计就是很重要的环节。
三是“挑战杯”系列竞赛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挑战杯”系列竞赛是共青团组织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着眼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就是从更高层次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创业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就业创业。具体而言,“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要侧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创造性、创新性地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使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在参与竞赛过程中经受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更好地提高创新能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要侧重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战能力。以突出实践性为导向深化“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要整合社会、企业、媒体等各方面资源,鼓励参赛学生将纸质的创业计划书付诸于实践,使竞赛过程真正成为创业实践过程的全真模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创业。
4.关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大学生传统就业创业观念,特别是对未来工作在地域、待遇、环境等方面的过高预期,与现实的就业创业形势之间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消除这个心理落差,主要是靠市场机制来调节,但是,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引导作用。围绕高校育 人目标,校园文化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二是成长服务的重要条件。基于此,我们要坚持校园文化的导向性,营造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一方面,要在校园文化中唱响“面向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真正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地方去”的主旋律,要用事实说话,用理念引导,把这个问题讲透。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创业不仅仅是指办公司,从广义上来讲,创业就是开创一个新的事业。从党的事业来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是我们党的创业。从共青团工作来看,我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实推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这也叫创业。从个人发展来看,无论你在什么单位,从事什么岗位,只要你用创新的精神、创业的态度对待工作,踏踏实实干出成绩,这也是创业。
三、找准路径,分层实施
学校战线“12344”格局要解决好的四个重点问题之一就是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成长客观规律相匹配、相适应的问题。这种分层分类的思想同样适用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贯穿大学生入学、在校、毕业、离校的各个时期。大学生依照年级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高年级学生(三、四年级)和研究生,加上离校一年以内的大学毕业生,共四个阶段。不同年级阶段大学生的知识积累、素质培养、能力结构以及身心特点各不相同,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也不相同。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原则,从意识培养、观念转变、素质拓展、技能提高、实践锻炼等方面,对不同阶段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科学划分,有针对性地构建分层次的工作路径。
1.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由于没有现实的就业压力,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就业观念和职业意识。共青团组织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强对他们的就业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第一,要联合学校教务部门,向低年级学生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在这方面,团中央2005年实施、一些高校参与的KAB项目是一个有益的探索。第二,通过开展职业素质测评活动,帮助低年级学生发现自身素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素质培训。第三,对于大二学生还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小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社会调查,组织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现实,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高年级学生。经过了一二年大学生活的历练,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社会参与意识都逐步成熟,同时,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所承担的就业创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基于高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共青团可通过以下几个具体路径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一是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身心素质等自身条件评估,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二是大力开展“挑战杯”等科技创新、创业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搭建平台和寻找社会资源,努力促成学生的科研项目、科技发明、创业计划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开展以模拟和体验就业创业为内容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化技能,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和意识。四是组织就业见习,为学生提供见习岗位,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五是开展就业信息和政策指导服务,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广泛宣传有关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帮助学生用足用好相关政策。
3.研究生。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高层次学术型人才。面向研究生群体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应突出研究生的专业性、学术性 和研究性。一方面可以组织研究生到科研单位就业见习,帮助他们完善理论知识,强化应用性专业技能,增强实际工作能力,积累就业经验。另一方面,可以组织研究生利用社会实践机会,多与地方和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合作,在增强科研能力的同时,着重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需求中找项目,以项目促就业。
4.未就业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处在暂时失业的阶段,最需要关心和帮助。对这个群体,我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办实事、解难题,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传递给他们。可以考虑做以下几件事:一是开展一次集中电话回访,全面掌握本校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基本信息、就业需求和思想动态。这项工作要分解到学校各院系团组织。二是建立一个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电话、手机短信、QQ群、电子邮件、学校网站等各种手段及时向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指导。三是提供就业见习机会,协调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优先吸纳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力争每个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至少有一次见习机会。四是重点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未就业毕业生的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下一阶段工作的几项要求
1.坚持“全团一盘棋”,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全团的力量,迅速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学校战线团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迅速形成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的工作态势。要加强与城市、农村、国际、志愿者等团内工作部门对接,协调其他兄弟战线的资源、渠道和平台,引导大学生开展实践、见习、交流等活动,特别要在见习基地建设上实现信息同步、资源共享、标准一致。要加强学校战线不同层级的协同作战能力,善于借助各种新技术手段快速联系、交流工作,确保从团中央学校部到高校团委之间的信息畅通、步调一致。
2.省级团委要争取政策和资源,发挥好统筹协调的作用。促进大学 生就业创业,从团内来说,团中央是总指挥,工作重点是明确思路、制定和争取政策、明确规范、检查督导;省级团委是坚守在一线的指挥中心,工作重点要放在争取和落实政策、统筹资源、协调推进,为做好工作提供指导、支持和保障上来。最近一段时间,团中央相继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银监会、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各省级团委要加强同当地有关部门的联系,抓好政策落实和对接工作。同时,要积极争取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服务本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要加强团内资源的整合,特别是要推动青联、青年企业家协会等青年组织关心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为高校团组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高校团组织要切实转变观念,努力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抓好抓实。高校团组织处于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广大学生,我们所有的工作设计和服务路径,都要通过高校团组织来具体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团组织工作的态度、力度和深度将最终决定工作的实际成效。高校共青团组织健全、工作活跃、队伍整齐、素质较高,这是推动工作的优势。在这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敢于打破固有工作框架的束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聚焦到就业创业工作上来。一是各高校团委负责同志,要尽快向学校党委汇报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积极争取学校党政的支持,努力推动形成党委领导、就业部门指导、共青团协调组织、各院系实施、大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各高校团组织要根据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对本校见习基地、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并结合本校的学科设置和办学特点,找准工作切入点,研究和制订下一阶段促进就业创业的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这是一项硬任务,每所高校都要研究,都要在11月1日前拿出工作方案。三是要按照本次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要求,立即落实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全面推动本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
4.加强督导检查,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一项工作要想做实、做细、做出成效,离不开督导检查。在这方面,团中央、省级团委的学校部要加大工作力度。要建立动态管理体制,随时了解各地、各学校工作的开展情况,既要发现问题、指出不足,也要及时总结好的作法、推广成功经验。要完善信息月报制度,对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使用、运转情况进行汇总、交流,促进见习基地的规范管理。要建立团内奖惩机制,对在开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团组织,给予表彰;对主观推动工作不力的团组织,要给予通报批评。要建立就业创业工作的交流机制,尤其要为高校团组织互相交流经验搭建平台。
同志们,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也始终面临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希望学校战线全体团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努力增强纪律观念,以真抓实干、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切实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大学生解难,切实以大学生普遍受益的工作业绩来开创学校战线共青团工作新的辉煌。
第三篇:卢雍政同志在2011年全国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上讲话
新春伊始,我们在长沙召开今年的学校共青团工作会议,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党中央书记处关于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王兆国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部署,分析学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今年的有关工作。
刚才,听了江苏、河北、浙江、湖南、陕西五位团省委负责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这些地方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过去一年,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青年学生思想引领、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以及维护校园稳定等重点工作有新的进展,“挑战杯”、“三下乡”等传统品牌工作有新的深化,对于中学和中职团组织建设等难点问题有新的认识。各地、各高校还克服了很多困难,圆满完成了选派2600多名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的工作任务。我们还成功召开了全国学联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对于学校战线去年的工作,团中央书记处是满意的,全团也是认同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书记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学校战线全体团干部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下面,我着重就学校共青团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努力方向
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一定的历史进程、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找准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努力方向。
1.要注重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找准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去年11月,党中央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前不久召开的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作贡献的决定》。学校战线要对这些重要战略部署和举措认真研究和把握,努力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有所作为。特别是要着重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增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要通过深入开展“挑战杯”科技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引导青年学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贡献;要深化“三下乡”等品牌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参与扶贫开发实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着力做好促进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积极作用。
2.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的新变化,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学生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共青团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按照党的要求,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我们应当深刻体会到其中的责任和压力。这种责任和压力,从根本上看,来自于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和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对此,大家一定要清醒认识、全面把握。尤其要看到,我国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和处理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一些敌对势力借机炒作“中国威胁”、渲染“中国责任”,千方百计制造事端来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另外,从我们的工作角度而言,还需要特别关注到,近一段时间以来,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的政局发生了剧烈动荡,从长远来看,这一动荡还将持续并影响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对此,我们一方面要用稳定是福、**是祸的道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更要从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政治目标、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学生工作。
3.要积极适应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抓住推进学校共青团工作发展的重要机遇。去年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形势发展很快。中央连续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制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一系列落实措施。这些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看到,这次教育改革更趋广泛和深刻,将是包括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在内的全方位改革。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改革的特点和趋势,把握对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机遇,从而使工作更具主动性、预见性和适应性。比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大中学生暑期见习制度、完善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等内容,这为我们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见习等工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比如,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学校共青团工作、要加强学生代表大会建设,这为学校共青团充分发挥育人的重要作用、为学联和学生会组织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面对这些重要机遇和要求,需要我们拿出智慧和眼光,深入思考,积极应对,使工作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
4.要深刻认识全团工作的总体目标,不断巩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团的十六大以来,全团各条战线紧紧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要求,牢牢把握团的根本职责,认真履行团的基本职能,付出了大量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全团一直以来也有一个共识,就是从团员的来源和数量比例来讲,从全团工作的总体格局来讲,学校共青团工作是全团工作的主阵地,始终处于基础性战略地位。但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数量不必然等于力量,地位也不必然等于作为,我们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比如,工作深度不够的问题,有时过于追求活动的频度和热闹,没有与思想引领的根本目标有机结合,结果是“有乐无教”大于“寓教于乐”;比如,工作设计还缺乏普遍性的问题,开展的工作和活动仍有“高端化”、“精英化”的倾向,在广大普通学生中的覆盖面还远远不够,距离“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比如,缺乏完善的工作落实机制的问题,学校战线中能够按照总体思路和自身职责真正设计出一套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工作机制的还为数偏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扎实的努力,逐渐提升团学组织的影响力和工作的具体成效。
二、重点把握做好当前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两方面基本要求
学校共青团具有比较好的组织基础、队伍基础和工作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把这些基础和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转化为对学生更好的吸引和凝聚。这需要我们总结好过去,着眼于未来,找准并坚持工作的一些根本性规律和本质性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共青团要突出强调两个方面的要求。
1.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任务。理想信念教育,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这里,我还是希望大家明确认识到,共青团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的组织。特别是学校共青团,担负着教育引导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的重要政治责任。党中央书记处在今年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中,用很大篇幅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强调。大家都知道,当前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接触的社会思潮更为多样、个人的价值选择更加多元。如果大批的青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不能正确看待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只是单纯地追求物质财富、追求生活享受,而慢慢淡忘了对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那我们国家的未来又会走向何方呢,又何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再有,现在伴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背后隐藏的是敌对势力更加系统、更加隐蔽、更具技术含量的渗透和干扰,而高校和大学生群体始终是其重点目标。这意味着,做好应对敌对势力与我争夺青少年的工作依然是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当前最主要的还是要借助正面教育的力量,还是要发挥好共青团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传统优势。同时,做好这项工作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主要难在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我理解,要使我们的引导内容、价值观念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需要依靠整体上的浓厚氛围、需要依靠有针对性的分类引导、需要依靠有渗透力的工作设计、需要依靠“讲故事”这样的生动形式,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先期设计到活动中去,这比事后再对工作、对活动进行总结的意义要大得多。具体到今年的情况来讲,我们一定要抓住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这些重要契机,通过认真的谋划、周密的部署、积极的探索,把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高度。
2.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大家经常讲,学校共青团处于“高位徘徊”。我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学校共青团工作保持着一个稳定的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方面是工作难以实现突破,有些停滞不前。这要求我们必须付出更大努力,走出“高位徘徊”的困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对好的传统的继承、没有不断的探索创新都是不行的。首先,当今时代已经处在信息化时代,由互联网、物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带来的信息化潮流的影响日益深刻,可以说是全方位、革命性的,不仅使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交流、聚集方式产生巨大变化,而且对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动员途径、国家治理方式乃至世界力量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再者,我们现在的工作对象主体已经是“90后”了,这一代青年是独生子女加网络化的一代,他们有着怎样的心理特点,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互联网对他们的心理、行为、思想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在这种大变革时代,如果我们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还在采用陈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如何能赢得青年、赢得未来呢?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一是希望大家把学校战线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具有较高的党政支持度、社会关注度和学生参与度的传统工作品牌和项目,按照新的时代要求不断深化和拓展。二是创新不能停留在口号或是文字和表面上的活动名称、活动内容和重点的变化,而是既要创新工作领域,又要在传统工作内涵上创新。特别是要善于把我们的工作与国民教育体系紧密结合,关注国民教育体系发生的新变化,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努力建立更多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制度性安排。三是在工作中要尊重和体现学生意愿,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把学生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学生更好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四是在方法上,一方面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手机、动漫等手段,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基层的创造力,挖掘、提炼、推广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
三、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努力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实现新发展
当前,全党正在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校战线广大团干部要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按照强基础、抓深化、求创新、带队伍、谋发展的总体要求,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关于今年的工作,我着重强调五个方面。
1.关于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正逢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的关键时间节点,如何把握时机,发挥优势,使广大青年学生更加坚定不移跟党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具体来讲,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旗帜鲜明。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就是要用党的理论武装青年,带领青年跟党走,这是最大的应有之义。所以,在今年要格外珍惜这些重大契机,旗帜鲜明地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重大问题,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深刻认识到党的丰功伟绩、光荣传统和宗旨使命。二是要善于“借势”。今年,中央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都会有一系列的活动安排,必然会形成浓厚的正面宣传教育的氛围。大家一定要因势利导、乘势而为,更多地争取任务、争取资源,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更多、更长远的思想内容支撑和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三是要发挥好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独特作用。要进一步挖掘实践类活动的外延,完善运作机制,打造新的工作平台,更加强化活动的思想引领功能;要发挥共青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覆盖校园和影响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
2.关于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数据,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60万人,每年中职院校还有500万左右的毕业生,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仍十分繁重。党中央书记处在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中,也专门强调共青团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渠道。今年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大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下一步,要通过着力深化KAB创业教育项目,建立起包括意识培养、观念转变、素质拓展、技能提高、实践锻炼等环节的工作体系,推动就业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要结合就业创业的观念引导、技能培养两项内容来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就业创业观念引导,就是要通过宣传典型人物等方式,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行行出状元、勇于到基层就业创业等观念。就业创业技能培养,就是要做好以“挑战杯”竞赛为主要载体的相关工作,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适应职业需要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化技能。下一阶段,团中央书记处将专门就“挑战杯”竞赛的深化进行研究,团中央学校部也将作具体部署,希望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和深化。二是要加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见习基地是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工作项目。下一步,要在过去工作基础上,从提高见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优化对接和管理;尊重企业合理利益诉求,保证基地建设的普遍性和持久性;服务重点群体,把基地的效益发挥在最关键、最需要的地方等三个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三是要用好中央及地方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近一段时间,中央先后出台了高校毕业生从毕业起3年内自主创业享受税收减免等政策,各地也制定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措施。对此,既要做好对学生的政策宣传、信息咨询等工作,还要以这些政策措施为抓手,借助青联、青企协、优秀校友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3.关于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从学校战线的总体状况来看,中学中职的工作依然是我们工作的相对薄弱环节。应该说,在书记处的高度重视下,中职共青团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我们联合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意见,各级团组织通过举办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探索中职学生社会化技能培养载体等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找准了工作着力点,初步形成了中职共青团工作格局。今年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要继续开展好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活动,确保每一名中职学生每学期至少能直接聆听一次报告;二是要深入探索培养中职学生社会化技能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三是要集中开展中职学校团干部培训工作,这项工作由各省级团委直接组织,年底前要实现全员培训的目标。
关于中学共青团工作,今年我们要下大的气力,努力实现突破。这项工作,事关团员队伍的总体素质、事关全团事业的基础,做好这一工作,首先应当准确把握中学共青团在实现团的总体功能中的工作侧重点,明确应当具备的基本职能。目前,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抓好基础团务工作,按照《团章》把好团员发展的入口关,做好对团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收缴团费等基础性工作;同时研究和探索增强团员意识的有形载体,比如统一而庄重的入团仪式、团日活动等。二是要根据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学生的利益诉求,结合新课改探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工作体制机制,力争把团的有关工作和活动纳入综合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把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格局。三是要抓住中学生走向成人的普遍特点,充分发挥成人仪式的教育作用。多年以来我们开展的18岁成人仪式教育系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学生特点,丰富其内涵和载体,规范其形式和程序,朝着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目标发展,使之成为广受社会欢迎、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品牌。此外,今年我们准备召开全国中学共青团工作会议,各地要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有关工作。
4.关于学校共青团“红网工程”。党中央书记处在年初听取团中央书记处工作汇报时,对共青团利用网络开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应该讲,学校战线近年来在这方面付出了一定努力。在去年的工作会上,我们也专门就此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希望大家在工作中继续坚持“找准学生活跃的网络空间、运用学生常用的网络工具、发挥团学组织的整体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工作”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专业性,尽快实现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整体转型。具体来说,要加强网络信息员、评论员、策划员、技术员这四支队伍的建设,构建起信息化工作联系指挥、网上信息传播引导、网上舆情搜集分析引导这三大平台,完成好舆情收集分析、引导社会观察、开展主题教育这三项主要任务,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域开展工作的“三全”目标。特别是今年,大家要对这项工作给予更高的重视,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准确搜集、及时上报有关网络舆情,另一方面要尽力引导网上舆论,应对好突发情况,配合党政切实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
5.关于学联、学生会组织建设。去年,我们成功召开了全国学联二十五大,对加强和改进学联、学生会工作作出了部署要求。这项工作的关键,就在于要坚持和完善学生代表大会这一符合中国特色大学实际的制度,体现学生代表大会的代表性、权威性、公正性,使学生代表大会召开的过程成为扩大组织影响、增强组织活力的过程,成为广大学生学习民主、体验民主、参与民主的过程。同时,还要探讨解决高校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工作侧重、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问题,努力形成关系明晰、联系紧密、整体联动的团学工作总体格局。今年上半年,将重点围绕高校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现状开展调研,研究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就学联学生会组织建设、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的再设计,并争取与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相关文件。
此外,各省级团委学校部、各高校团委还要配合做好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各省级团委学校部要配合组织部门加强对挂职干部的指导和日常管理、考核。各高校团委要注重利用本校的人才、学科等资源优势,对挂职干部、对县级团委给予更多的工作支持,同时要关心挂职干部的生活,努力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四、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切实抓好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做好学校战线今年的工作,关键是要统一行动、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在此,我主要强调四点。
1.要保持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良好状态和持续推动工作的韧劲。今年,学校共青团工作的转型、深化、创新的任务很重。学校战线的同志们能否全身心投入工作,能否保持足够的毅力和韧劲,对推进学校共青团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大家要从三个方面付出努力。一是要有恒心。我们所做的育人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效果难以在短期内显现,更加需要坚持既定方向不动摇、不松懈。同时,学校战线很多工作也都是打基础、管长远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这时候就考验恒心、考验毅力。二是要抓深化。像“三下乡”、“挑战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传统品牌及重点工作都面临着深化的问题。希望大家把“抓深化”作为重要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状态,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增强工作普遍性、实效性上下功夫,不能浮于表面、逃避困难。三是要重研究。学校共青团的很多工作不是靠简单的执行、单纯搞活动就可以做好的,需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结合社会中的重大问题、结合全团的整体工作,系统深入地谋划研究,把握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不断提升政治敏锐性、思想深刻性、理论系统性、工作战略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想明白,做深做透。这既是推进学校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增强自身竞争力和赢得更多机会的重要锻炼途径。
2.要在系统谋划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做出亮点。一是要以办事业的理念做好学校共青团工作。要注重建设,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推进每一项工作。二是要着眼大局,突出重点,注重工作的科学摆布。学校共青团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大家具备谋全局、谋长远的眼界,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共青团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很多同志都谈到现在的工作项目越来越多,但工作力量、工作资源较为有限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战略性的坚持、战略性的放弃,还要有战略性的转移。工作中要抓大放小,有些工作可以交给学生组织去做,这样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感、成就感。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不要求所有的省、所有的学校对每一项工作部署都眉毛胡子一把抓,大家可以根据实际作出选择,这样就会形成“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局面。但是,在基本原则和战略方向上一定要统一,对于我们认准的重点工作,要集中资源、形成合力、一抓到底。三是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推动工作创新意、出亮点。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发展,我们的工作对象又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新一代学生,更加需要我们拿出革故鼎新的勇气,具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工作理念。大家要认识到,如果在工作上做不到不懈探索、不断创新,是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如果我们吸引不了学生,那他们就会被其它有新意、有活力的组织所吸引。比如,学联、学生会组织在组织体系、工作载体等方面的改革问题。比如,学生会组织如何增强包容性,让更多优秀学生参与的问题。再比如,高校团委如何在吸引凝聚青年学生的基础上,更好地联系和引导优秀青年教师、青年知识分子的问题,能否探索通过成立青年联合会的方式来有所突破。这都需要我们始终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创新。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工作影响。在党的历史上,宣传是党组织动员、凝聚、鼓舞群众的重要载体,对于开展群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应当成为我们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学生每天在各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上接受到的信息是他们思想的重要源泉,有些甚至会对他们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学校战线要特别注重抓好宣传引导的工作,要打主动仗、打提前量,要重在策划、重在基层。特别是要善于借助互联网、手机、网络即时通讯等新兴媒体和工具,逐步建立起与传统媒体高度融合、多层次、广覆盖的引导动员体系,形成整体的宣传态势,使我们的工作产生更具实质性的影响。
3.要加强学校共青团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科学化水平。一是要加快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要求,遵循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划分学校共青团在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内容和方法。今年要在这项工作上加大研究力度,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要注重界定不同层级团学组织的工作侧重点。学校战线总体上看组织体系健全,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更大程度地发挥好各个层级组织的效能。团中央学校部、省级团委学校部、学校团委、院系团委、班级团支部等各个层级要有不同的工作侧重点,找好自身定位,界定好自己的职能,不能搞“上下一般粗”。团中央学校部、各省级团委学校部要发挥好指挥部、参谋部、后勤部的作用,对上当好参谋、提出建议和及时上报信息,对学校团委要进行统筹协调、有效指导,同时还要整合资源提供保障。学校团委直接抓具体工作和活动。在此,特别强调一下明确基层团支部职能的问题。当前,“有组织没活动或者有活动没影响”一直是基层团支部面临的困境。重要原因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校园环境和学生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一方面传统团支部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显得陈旧落后,不被学生喜欢;另一方面是相比班委会、学生社团开展的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团支部的职能显得模糊甚至被边缘化。我们考虑,学校团支部的职能既要有普遍性,又不宜过多过杂,因此主要明确了四项基本职能:第一,发展团员、收缴团费;第二,推优入党;第三,组织志愿服务;第四,开展网上思想引导。各地各学校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推出团支部工作、活动的必选规定动作和自选项目菜单。三是要建立健全工作运行、考核、评价机制。工作的有效推动,人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但要使工作长期得以推进,必须进行中间环节的制度设计,建立起有效的机制。这也是我们学校战线客观存在的薄弱环节。目前,一些省级团委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今后,学校战线的各级团组织都要着力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机制,靠机制来规范工作,靠机制来增强活力。四是要善于运用社会化、项目化的方法推动工作发展。在这方面,学校共青团是具备一定优势和条件的。很多部门和社会组织有资源、有项目,需要学生的参与,需要得到学校共青团的支持,有这样的合作意愿,而学校共青团有自己的体系优势,也需要寻找资源支持,双方可以从中找到合作的契合点。希望大家着眼长远、转变观念、打开思路,探索通过多样化的 手段和规范化的运作,为推动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要不断加强学校战线团干部队伍建设。对于学校战线团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我曾多次讲过,全团在这一方面也作出了明确要求,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之所以高度重视并反复强调,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基于党的一贯要求。党中央和各级党委一贯非常重视团干部的作风建设,这既是因为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是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因为团干部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党输送、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一环。二是基于学校战线团干部队伍的特点。学校战线的团干部相对比较年轻,知识层次较高,同时又存在着缺乏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锻炼、缺乏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工作的历练、缺乏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考验等方面的不足,特别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三是基于推进学校战线重点工作的考虑。当前很多重点工作都富有极大的挑战性,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迎难而上的过硬作风,就不可能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在这里,我想对学校战线团干部强调四个方面的要求。一要坚持理想主义追求。这是学校共青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在脚踏大地的同时,还要仰望星空,去思考、探求社会发展前进的重大问题。大家要认识到,我们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这样的历史责任和定位就决定了学校共青团工作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理想和信念对于我们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家要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条件、工作资源确实还需要改善、需要加强,但这些都是客观的存在,并不是我们事业不能得到更大发展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共青团不是行政机关,是一个政治性的组织,最大的力量来自于精神层面,来自于有着一个始终保持理想主义情怀、并真正把推广这种理想作为自己人生崇高追求的团干部群体。二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群众工作是我们党走向胜利的法宝,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坦率地讲,我们学校战线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大家要想一想,我们的工作中体现了多少基层和青年学生的意见、呼声和诉求呢?基层和青年学生所创造的鲜活经验又有多少反映到我们的工作和思考中呢?我建议,大家今年都下决心到学校,与同学同住几天,一起听课、一起生活,看一看、听一听同学们都想些什么、聊些什么。希望学校战线的团干部在这方面做好示范,真正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做好青年学生工作,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三要不断深入学习思考。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思想,思想的背后是什么?是长期以来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淀,是对
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深入思考研究,是对事物规律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作为学校共青团干部,要注重对基本理论及各种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学习思考,培养比较扎实的学术功底、理论水平。四要切实加强党性锻炼。去年,王兆国同志在全国大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座谈会上,对培养新时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出了重要阐述,指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具备高度的理论自觉、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厚的群众根基、奋进的创新精神。学校战线的团干部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主要实施者,更要率先按照这一要求健康成长。对于学校战线的团干部来讲,在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要格外注重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深刻理解党的宗旨和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做到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
长江后浪推前浪,流水前波让后波。当前,学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希望学校战线各级团干部继续迎难而上、奋发进取、持之以恒、扎实工作,为全团事业取得新进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九十华诞!
第四篇:卢雍政同志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卢雍政同志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6日)
刚才,陆昊同志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要牢牢抓住思想引领这个根本任务,把握规律,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把高校团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全团做好高校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团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就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决定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历史方位。
共青团学校战线组织比较健全、干部队伍总体素质较高、团员人数众多、工作基础较好,在全团处于基础性战略地位。同时,学校直接担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学校团的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共青团工作全局,对全团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战线特别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要有更高的目标,要在吸 引凝聚青年,进而影响动员青年方面走在全团前列;在履行根本职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走在全团前列。
当前,学校共青团工作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呼唤千千万万适应新形势、具备新能力的青年人才。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总结过去经验,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任务。每逢历史的关键时期,学校尤其是高校就会成为十分重要而敏感的领域。做好这一时期的学校共青团工作,需要高校党政领导、需要全团特别是学校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学校战线要把在全团实现率先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和追求。下面,我结合贯彻落实陆昊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就推动学校战线形成新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谈几点意见。总的来讲,要突出一个根本目标,推进两大战略任务,抓好三大工作领域,把握四个基本要求,解决四个重点问题。
一、要突出一个根本目标:育人
育人,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集中体现了党的要求,体现了团的性质,体现了青年的需求,与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完全一致。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就决定了共青团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把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共青团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陆昊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和刚才的重要讲话中都明确指出,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围绕高校育人的目标体系,找准切入点。他提出了高校育人五个层级的培养目标: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二是帮助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帮助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四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五是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上述五个目标是递进的,第五个目标是最重要的目标。我们讲组织动员青年、教育引导青年、关心服务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现在全团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努力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说到底也是为了培养人,是要为党赢得青年。高校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责,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切实担负起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把这项任务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检查和评价工作的根本标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高校团组织都为党的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是共青团的光荣与骄傲,也是学校战线在全团基础性战略地位的集中体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把育人工作抓得更好。
二、要推进两大战略任务: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
近半年以来,全团围绕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进而实现团的总体功能,履行好团的根本职责开展了深入调研。吸引凝聚青年是共青团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吸引凝聚青年,一要靠思想引领,二要靠成长服务,这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两大战略任务。
思想引领,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着力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千千万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高校共青团的首要战略任务。先进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吸引人、凝聚人、激励人。面对社会思想的日益多元化,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大学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信念的支撑、先进文化的熏陶、良好品行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培育。学校战线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工作,帮助他们打牢成长进步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思想引领强调的是对青年的引导和带领,是在完全贴近青年基础上的引领,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
成长服务,就是围绕学生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是网络化的一代,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面临着成长发展的较大压力。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成长服务,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大学生的服务有多少,就意味着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服务的成效决定着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成长服务要面向广大青年学生,要着重解决青年学生面临的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围绕党政关注、青年急需、共青团能为的领域开展工作。从世界范围看,青年问题最集中地体现在就业方面,也可以说就业问题本质上就是青年问题;从我国的情况看,今后两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就成为实现成长服务战略任务的重中之重。由于大学生人数众多、就业问题集中、社会影响较大,做好这个群体的工作,对于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先进的思想可以吸引凝聚青年,有效的服务同样可以吸引凝聚青年。要把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发展。
三、要抓好三大工作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就业创业和综合素质拓展
按照育人的根本要求,着眼于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能,我们对学校战线团的工作布局进行了调整,明确提出三大工作领域: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这是打基础的工作;以促进就业创业为核心的大学生服务工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解难题的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这是促发展的工作。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侧重突出先进性,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和综合素质拓展工作侧重突出群众性,这样学校战线就形成了一个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成长服务和素质拓展为支撑的品字形工作格局。
1.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不长时间的实践,带给我们几点重要的启示。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就是要用党的理论武装青年,带领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形成导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分层推进。不同学生的思想水平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生奋斗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和目标要求所有学生,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践。大学生最缺的是实践锻炼,通过引导他们投身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把科学理论与生动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党的功绩与国家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把远大理想与扎实奋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形成合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今后一个阶段,要把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学校战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努力形成党政高度重视、全团协同配合、社会广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着重在扩大培养规模、拓展培养内容、丰富培养载体、健全培养机制、提高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坚持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要善于运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载体,理论社团、红色网站、党校团校等阵地,网络、手机等新传媒,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 5 径。要善于协调和运用好团内团外资源,推动工作的基地化、制度化,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与中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有机衔接,保证这项工作规范、科学、有序地推进。
协助学校做好维护校园稳定工作是共青团学校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将会进入一个相对敏感时期。高校团组织和团学干部要高度重视校园稳定工作,发挥贴近学生的优势,密切关注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信息反馈、校园舆情分析监测等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努力促进校园和谐稳定。高校团委要慎重出台有关学生工作的政策,确需出台的要向上级团组织报批。
2.以促进就业创业为核心,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学生最关注、最忧心的问题。抓住了促进就业创业,就抓住了服务青年学生的关键。共青团组织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直接关系到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战线要高举促进就业创业的旗帜,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合力,扎实工作,努力探索,打造新的品牌,创造精品工程。高校团组织要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战略问题来研究,作为战略任务来推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共青团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优势不在于能够提供多少岗位,不在于能够筹集多少资金,更不可能出台多少优惠政策,团的优势来自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和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最根本的是在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竞争力方面下工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扶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既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全程服务,又要突出 6 入学和毕业两个重点阶段;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服务,又要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重点群体;既要力所能及地开展各项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又要突出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和竞争力这个重点环节。在集中力量做好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同时,学校战线还要继续做好以倡导自立自强精神为重点的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工作,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为重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探索建立合理、有序、有效维权机制为重点的大学生权益维护工作。
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培养学生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全面素质。校园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各类文体活动、学术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校园文化,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学生的重要手段。文化育人具有影响广泛、润物无声的效果。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大都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动员力,是共青团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阵地。在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选择日趋多样的今天,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牢牢掌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权,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影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各高校要结合学校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增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发挥其在繁荣校园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和平条件下,文化阵地从来都是敌我斗争的前沿,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近些年来,各种势力通过公益维权、传播宗教等形式加大了对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渗透,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要把握好四个基本要求:克难点、收战线、出精品、办实事
高校共青团具有很好的组织基础、队伍基础和工作基础。面对党中央对共青团提出的新的要求,结合团中央书记处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考,高校共青团必须把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工作优势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切实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和凝聚,不断巩固和扩大党 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努力实现“重振雄风,率先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共青团工作要把握好四个基本要求。
1.克难点。学校战线团的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也存在难点和薄弱环节。相对于高校,中学是难点;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是难点;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是难点;就学生群体而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共青团工作的薄弱环节。在上述学校,团的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影响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初高中在校学生接近8500万人,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学生超过1100万人,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各类学校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果团的基层组织网络不能有效覆盖他们,团的工作和活动不能有效影响他们,共青团就无法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学校战线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克服上述工作难点和薄弱环节,推动学校战线团的工作实现新突破。
2.收战线。共青团不可能包打天下,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与履行根本职责最直接的地方,紧紧围绕党政的要求、青年的需求,结合团的实际开展工作。在多年的实践中,共青团形成了许多好的工作品牌和工作项目,但也存在战线过长、项目过多、资源使用过于分散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收战线,不是简单地砍掉几个工作项目,也不是盲目地收缩工作领域,而是基于实现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目标,对现有工作内容和项目的战略性放弃和战略性坚持。对于那些与培养人的目标关系并不直接,耗费资源多,成效不明显的工作内容和项目,要果断地放弃,把它所占用的资源重新整合,投入其它工作。同时,对于认准了的项目,就要集中资源,形成合力,一抓到底。学校战线要形成这样一种共识,战略性坚持和战略性放弃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放弃也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3.出精品。打造精品,是提升共青团组织影响力,增强对青年吸引和凝聚的重要途径。所谓精品,就是指那些主题好、受欢迎、影响广、效果好、可持续的工作项目,一般具有较高的党政支持度、社会关注度和青年参与度。精品的社会影响力,是一般工作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影响全团、带动社会,影响一批甚至一代青年。从60年代、7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到80年代的学习张海迪活动、新长征突击手,再到90年代以来的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包括学校战线的“挑战杯”竞赛等活动和项目,都是共青团工作的精品,可以说在一代甚至几代青年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高校共青团要树立精品意识,把出精品作为努力的方向,各地要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4.办实事。这既是工作要求,也是作风要求。长期以来,学校战线广大团干部勤奋工作、甘于奉献,为学校建设、学生成长、共青团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这是一支值得信赖、朝气蓬勃、大有可为的队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团干部包括一些高校团干部身上,也存在诸如作风不扎实、有短期行为等突出问题。办实事,首先要有对工作的深入思考和理解,要有对学生工作规律准确、深刻、富有前瞻性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工作的根本,才不至于频繁更换工作频道,才能在持之以恒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取得工作实效。办实事,还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从谋划工作开始就要把落实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坚决避免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的情况发生。只有我们的工作一件一件落到实处,我们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才能一点一点产生,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和凝聚才能逐步增强。
五、要解决好四个重点问题:组织建设、动员能力、团干部队伍建设和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
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明确后,就必须找准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集中力量,9 依靠创新,逐个突破,推动高校团的事业实现新发展。
1.组织建设创新要走在全团前列。组织覆盖是吸引凝聚青年的基础。在这方面,学校是共青团各条战线中条件最好的。但是,形式上的覆盖并不等同于思想上的覆盖。实现对全体学生真正有效的覆盖,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高校团组织要适应学生的新变化,深刻把握他们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大力推进组织建设创新,积极探索推广宿舍建团、社团建团、自组织建团、网络建团等团建新模式,不怕多重覆盖,就怕不覆盖。要特别重视基层团支部建设。基层团支部处在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学生的边界上,是实现团的各项功能的基础。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发挥作用还有很大空间。要进一步加强学联建设,既要坚持和加强团组织对学联工作的指导,也要鼓励学联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团组织要深入研究团建的新领域、建团的新方式和开展工作的新手段,为团的其它战线提供经验。
2.动员学生的能力要有明显提升。只有能够有效的组织动员青年,才能够有效的影响带领青年,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有了组织覆盖,没有动员能力,覆盖就没有意义。目前,动员青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组织动员是基础,是共青团的基本动员手段,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优势所在。高校团组织要充分认识组织动员的重要作用,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活跃的组织生活、行之有效的组织制度、传统的组织活动阵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有效动员,不断提高组织动员的能力。对于社会化动员,我们已经有了成功探索和实践。一是志愿服务。在今年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举办过程中,志愿服务显示出作为社会动员方式的强大力量。要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动员方式,而不仅是工作的终端,在做好品牌、扩大影响、传播理念的同时,花大力气研究其作为动员方式的特点和规律,使志愿服务能够为团的组织化动员提供有力支持。二是互联网。我国网民数 10 量达到2.53亿,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8.8%,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的受访青年占到80%以上。可以说,网络对青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网上联络,网下聚集,成为青年聚集的突出特点和重要途径,这一点在大学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互联网吸引青年、影响青年,进而有效动员青年的机制。高校团组织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社会化动员和组织化动员的有机结合,推动动员学生能力的明显提升。
3.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要加快构建。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是从全团工作整体布局出发,深刻分析学校战线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重要工作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战线的重要工作任务。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核心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成长客观规律相匹配、相适应的问题。要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要求,根据青年的成长规律,从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培育、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科学划分不同阶段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一要聚焦学校共青团的根本职能,根据职能规划教育内容;二要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特点开展分层教育;三要注重工作的延续性和实效性,形成教育工作的链条。要从巩固学校战线基础性战略地位、推动学校团的工作实现事业化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这一体系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今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4.团干部队伍建设要不懈推进。高校共青团干部是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力量。适应新的要求,高校团干部要加强学习,做青年学生学习的表率;要深入学生,深入生活,熟悉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要加强对所在高校重点学科的了解,加强对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的了解,做好学校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要深刻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敏锐性;要在面对困难、矛盾不退让、不回避的过程中,提 11 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高校团干部主要来自学生,要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做学生友,不做学生官,保持良好品行,锤炼过硬作风,增强自身的感召力。总之,高校团干部要做到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政治上可靠、作风上扎实、自律上严格,做到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
同志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共青团组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高校党政的关心支持下,有学校战线特别是高校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学干部的努力拼搏,高校共青团工作一定能够率先为共青团事业发展创造新经验,一定能够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作出新贡献。
第五篇:卢雍政同志在墨西哥世界青年大会上的讲话
卢雍政同志在墨西哥世界青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25日)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充满活力的莱昂。首先,我要感谢墨西哥政府举办世界青年大会这一重要会议。
谈到青年和发展,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张曾经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照片。照片的主人公叫苏明娟,是中国中部山村的一个贫困辍学女孩。她含泪的大眼睛闪动着“我要上学”的热切渴望,激发了中国政府、民间、企业广泛参与的名为“希望工程”的捐资助学的热潮。19年后的今天,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圆了大学梦的苏明娟,已经成为一名银行职员,她业余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当一名志愿教师,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在苏明娟接受帮助的日子里,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修订案相继出台,中国城乡全面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中国政府为青年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中国青年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参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是青年发展的前提。经历了抵抗侵略、解放战争和民主革命的历史,面对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新中国自成立伊始就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保障人权的首要位置。经过60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最早提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和初级教育两项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近3亿青年成为国家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受益者,中国先哲两千年前所畅想的“少有所学,壮有所为”的社会理想在当代中国得以实现。
理想主义的价值追求是青年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锻造的理想主义精神,鼓舞了中国青年投身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参与的过程就是实现权利的过程;响应时代召唤,“与祖国共奋进”,奉献的过程也是收获成长的过程。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青年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在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在创新创业的挑战中,在志愿服务的潮流里,到处都活跃着中国青年奉献的身影,留下了中国青年成长的足迹。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青年发展的保障。中国一贯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国家宪法明确提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保障青少年各项权利,并且早在1950年就设立了国家青年节;各级政府、立法机构不断完善青少年法律体系和青年事务协调机制,根据青年状况和需要制定、实施青年政策,支持青年参与和青年组织发展。中国的青年工作体系,是执政党和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青年为本的体系,充分调动了政府、学校、青年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业各方的积极因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二个国际青年年,也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10周年。借此机会,我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支持联合国在青年发展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青年发展领域,联合国作为重要的引导者和推动者,高举参与和发展的旗帜,以青年为伙伴,为青年谋权利,为各国制定青年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建议,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青年的福祉和各国青年之间的团结与理解,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人类和平与进步的共同美好理想而奋斗。当前,青年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目标的一部分,青年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联系日益紧密。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刻,尤其需要联合国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二,在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中提升青年经济地位。当前,全球经济出现失衡,既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耗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对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而言,还表现在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失衡,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就业增加,青年失业率持续攀升。在这种情
况下,各国要在协力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着眼未来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合作,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努力提升青年经济地位,同时要着力解决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问题,消除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
第三,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促进青年政治参与。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民主政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政治参与是促进政治民主的有效方式。青年是重要的政治力量,为青年参与政治创造便利条件,是社会平等和进步的重要标志。除了传统的政治选举和政治咨商,还要根据青年政治意识和政治表达方式的新特点,利用虚拟组织、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丰富青年的参与方式,扩大青年的参与范围,提高青年的参与水平,使青年真正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第四,鼓励各国青年在文明对话中创造青年新文化。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多元文化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不是世界冲突的根源,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青年作为文明的传承者,在汲取本民族本地域精神营养的同时,还要成为促进文明对话的桥梁和纽带。青年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应该积极开创兼容、开放的青年新文化,推动人类步入文化“共生”的新时代。各国政府和组织要创造一切机会,鼓励青年开展对话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点燃包容和友爱之火,照亮人类大同的美好未来。
当今世界,各国的青年问题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共性,各国青年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无论是气候变化、就业创业,还是健康问题、青年流动,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开展经验交流。青年不是问题,而是资源;青年不仅是未来,更是现在。让我们与青年携手,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