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专业社如何解决音乐类图书出版中的侵权问题
非专业社如何解决音乐类图书出版中的侵权问题
近年来,许多非专业出版社开始纷纷涉足音乐图书出版。但同时也发现,由于非专业出版社没有专业的音乐编辑,导致图书质量不高,版权纠纷时常发生。
热词:非专业社 音乐类图书 版权保护 版权纠纷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对艺术修养提升的需求,近年来大众音乐图书市场成长迅速。专业音乐出版社的图书专业性过强,与读者距离较远,而市场对音乐欣赏类和歌词曲谱类图书的大量需求,使得对市场把控力较强的非专业出版社开始纷纷涉足音乐图书出版。但同时也不得不注意到,由于非专业出版社没有专业的音乐编辑,导致图书质量不高,版权纠纷时常发生。出版社要在编辑出版物时提早规避和解决可能出现的版权问题,从客观因素上的法规条款和主观因素的编辑专业能力两方面入手,提早防范,维护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音乐类图书侵权问题中的客观因素
(一)与音乐类图书出版相关的法律条款
音乐著作权,是指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财产权利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音乐著作权保护期是指音乐作品的词曲作者、改编、翻译等创作者对其创作的音乐作品享有专属权的保护期限。保护期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过了保护期的音乐作品可以免费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修改权等人身权利永远受保护。
《著作权法》第十四条规定: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特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为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以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音乐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二)音乐类图书常见侵权纠纷的案例分析
音乐类图书出版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三类,我们通过案例来了解一下。
1.使用音乐作品前需确认是否进入公版
《著作权法》规定,进入公版的音乐作品是可以免费使用的,所以这一免费的蛋糕谁都想啃一口,但殊不知,“免费”使用也需谨慎。
[案例一]四川名歌《川江船夫号子》原是古老的民间音乐,应早已进入公有范畴,但由于该曲谱流传广泛,常被人改编,如陶鹏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就将其曲调改编成一首男生小合唱《川江船夫号子》,并于1999年进行了版权登记,同样的歌名,相似的曲调,此《川江船夫号子》非彼《川江船夫号子》,所以在使用前还需要进一步求证是否为改编的作品,区别对待才不会出现差错。
2.音乐作品的正确署名
这类纠纷在现实中经常出现,由于它关乎作者的权益,一旦疏漏,必然导致权利纠纷。
[案例二]歌曲《浏阳河》,最早版本署名为“徐叔华编剧,唐璧光曲”。其后由于特殊历史时期的问题,自1957年后,该歌曲在出版物中的署名均为“湖南民歌”。1992年,作者函请湖南文化厅为其正名,确定《浏阳河》正确署名为“徐叔华作词,唐璧光、朱立奇、齐芝田等集体编配原曲”。但此后的十几年内,仍有不少出版社将《浏阳河》署名为“湖南民歌”,为此作者也打了不少官司,让出版社付出了工作疏漏的代价。
3.音乐类图书中的编校错误也不容忽视
[案例三]一位音乐教师曾向媒体告发吉林一家出版社,称其出版的《中国音乐学院校外考级全国通用教材?美声唱法》一书中存在歌词错误、随意删除、词曲错位、标记符号错误等大量问题。且不谈从出版质量上看该书肯定为不合格产品,就其“随意删除”这一项问题,若著作权人追究起来,肯定会有侵权纠纷。《著作权法》中明文规定,无论著作权人生死与否,保护作品完整权都是不可侵犯的。
二、从主观因素规避和处理音乐类图书侵权问题
谈到如何规避和处理音乐类图书的侵权问题,笔者认为归根到底是主观因素――图书编写者和图书编辑的主观能动作用。由于图书出版必须经过编辑把关,故重点谈论图书编辑的个人因素。同时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及的只是非专业出版社,它们专业人才比较缺乏,所以这些内容才会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责任编辑需要根据图书要求提升专业素养
非专业社的音乐类图书编辑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照理说“专业人做专业事”,但是由于出版社对编辑有考核要求,若出版社有较好的发行渠道,编辑不可能将前景好的图书拒之门外。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非专业人做专业事”就应该格外谨慎,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一定要顾及编辑个人的声誉以及出版单位的社会影响力。
1.主动学习著作权中有关音乐作品的相关条款
作为非专业的音乐图书编辑,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学习《著作权法》有关音乐的相关条款,掌握一定的音乐著作权知识。事先与图书著作权人约定好出版要求,若是汇编类作品,提请作者在选取作品时一定要多方查验是否是公版作品,若是改编作品,还需要联系该作品的著作权人征得许可。有必要在合同中签订“免责条款”,即“作品出版后发生侵权纠纷而给出版社造成损失的,应由著作权人承担一切后果”。
2.掌握必要的音乐专业知识
编辑音乐类图书,记谱法及相关理论知识不可不知。将复杂曲谱整理发表是一项精细的活儿,在审读乐谱时要对内容负责,认真校对。如谱号、调号与拍号的使用,速度、力量与表情记号的准确标记及前后统一,音符的正误、节拍的划分、连线的画法等是否合理,乐器弹奏的指法、弓法记号有无错误等。有歌词的曲谱还要认真核对歌词,多对比版本。由于网络传播中的随意性,网络上的歌词往往有误,建议编辑多对比查找或以专业社的权威版本图书作为借鉴。切忌在未征得音乐作品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随意删减内容。
(二)责任编辑需要掌握的规避与处理纠纷的方法
1.图书出版前如何规避侵权
曲谱类图书大多为汇编,特别是民族乐器的改编作品和歌曲曲谱很多为新创作。出版社和作者由于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一得到著作权人的授权,故可以委托专门机构作为中介代为处理。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它由国家版权局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发起成立,是专门维护作曲者、作词者和其他音乐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非营利性机构。它同时也为广大音乐作品使用者提供许可服务。非专业社在出版含有大量曲谱的汇编音乐图书时,可在图书付印前向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提交所使用音乐作品的目录,该协会会从中梳理、确定属于其协会管理的作品,通过审核后提交相关费用,并发放音乐使用许可。对于有极少数不属于协会管理范围的音乐作品,而出版社和作者又一时无法联系上著作权人的,有些出版单位的做法是在图书的版权页注上“声明”,表明由于出版社无法联系上作者,请作者见书后主动与出版社联系,并愿意支付使用作品的稿酬。笔者认为此法亦可借鉴。还有些作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对原作品进行改编和重新编配,这样出版的新作品的著作权属于改编作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侵权问题。
2.出现侵权纠纷的处理
若由于音乐类图书的出版侵犯了著作权人的权益,其实被侵权者往往会事先联系出版社,提出抗议和有关诉求。对此,笔者认为,作为出版社和相关的责任编辑最好不要推诿给作者或者不予理会,应该确认侵权的真实性,若情况属实,应主动向被侵权者予以道歉,说明工作的失误,期望得到对方的谅解,达成和解,并及时在出版物中予以更正,不要将影响进一步扩大。实在是难以和解的也只能走诉讼程序,在此处不具体展开。
无论是作者还是出版单位,都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在打官司处理纠纷上。因此,没有经验的非专业出版社,更要多学习《著作权法》及音乐著作权的有关条款,合理合法地使用音乐作品,遵守作者的著作权和相关权益。同时,为了不使出版社遭受经济以及名誉损失,音乐图书编辑要更加专业和认真地处理稿件,学会使用合理的规避手段,正确处理纠纷,让出版社和著作权人达成双赢。
(作者单位系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篇:关于解决村社灌溉问题的请示
某某镇某某村
关于解决村社农业灌溉问题的请示
某某镇人民政府:
某某镇某某村村位于某县天工运河上游,距离江南新城1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2.45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村民共计 6541人,耕地面积3212亩,人均耕地0.5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全村农业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但蔬菜产业发展所需灌溉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原某某村1、2、3、4社因距离水源太远,灌溉水资源一直比较缺乏,成为了制约地区蔬菜种植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遗留问题较多。2006年某某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在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因设计不合理等原因致使原1、2、3、4社的农田灌溉水利设施被破坏、废弃或未能得到修复。这一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的劳动量和蔬菜的种植成本,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在干旱年份,将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直接影响着1200余人的生产生活。为尽快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灌溉水问题,推进这些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我村计划修建和修复原某某村1、2、3、4社的引水渠和蓄水池,请示某某镇人民政府予以帮助和解决!
妥否,请批示!(此页无正文)
某某镇某某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四日
第三篇:培训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培训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
一、国培学习的主要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理念及总体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及进程;《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初中数学分学段目标及内容主线的分析;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微型师德案例。
二、国培的收获
通过国培十个科目的学习,对于教学的各种理念,观点都有了重新的认识,提高了教学能力,增强了个人素质,从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切身体会,对比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挖掘自己的潜力,完善和灵活发展自己的教学综合能力,做一个具有先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能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师。
三、国培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导入新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紧紧抓住课堂,成功教学的第一步;
2、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条理的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精华,教学的核心内容;
3、如何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学以致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的最高追求;
4、怎样在课堂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架起教与学的桥梁。
四、问题生成过程反思、原因分析及本次解决问题思路
1、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生反映不强烈;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无精打采,不能跟上思路,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学生知识掌握不好,成绩不太理想。
2、原因: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导入新课的创设情境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课堂,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
3、尝试:课前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精心准备,设计趣味的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对于无法解决的情况不要急于求成,层次分布讲解,逐步深入。
4、讲解知识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和一步到位,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夯实学生的基础,同时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五、此次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
1、能利用生动有趣的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课题。
2、能有条理而又利用通俗的语言生动风趣的突出课题的重、难点。
3、通过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全心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六、预设性解决方案
一、通过听名师的课、积极参加校本教研、钻研教材教法,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
(一)听名师授课,能让我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讲,怎样讲,才能使课堂生动、具体、通俗易懂,更能显现出知识的条理性。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值得我去推敲、去反思。
(二)钻研教材,才能吃透教材,才能弄清一册、一章、一节在本学科中的低位、作用及和其他部分的关系,才能更具体地搞清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内容和要求,明确教材核心内容并钻研透,不仅懂得,而且融会贯通,只有先做到深入,然后才能浅出。只有熟透教材,才能抓准重、难点,才有可能解决重难点,特别是学生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只有这样,进行有的放失的教学。
二、精心备课;做好课前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教法;注重学生学习情况及课后作业反馈;按时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具体做法:
(一)精心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授课者备课的心血。备课作为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提高自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也是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的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上好课的可能条件。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去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
(二)针对教学内容,精心准备好教学设计。围绕“正确理解教材;实证的分析学生;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来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做到: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应该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改进教学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反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并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四)教学反馈主要来自于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因此,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必须精心设计,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用处。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兼顾:一是作业分层次,让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二是注重作业训练的面和量,注重作业训练的梯度;三是作业注重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四是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练习,让学生自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用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记录教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改进办法。通过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认识和改变自己;培养良好思维模式;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掌握一种良好学习习惯,使自己能更快的提高和成长。
(六)积极参加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综合能力。
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数学教学用具;尝试做一些社会调查,研究生活中与数学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关注数学专业的一些相关教研活动和培训,充分利用每一次能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综合能力。
通过国培的学习,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它让我在学习中收获,在交流中解惑,在探索中感悟,在研修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它让我增长了知识,增添了快乐,增强了自信。对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理念的转变,使我感觉到幸福而充实。我会把这些理念和知识与可爱的学生们一起分享。
第四篇:培训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培训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祁县古县中学
郭绍旺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培训,我感受颇多,下面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在本次培训中的问题聚焦有: 首先,我们以新课程教学设计为培训内容,把目标定位在转变教学设计观念,变革教学设计行为,以适应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通过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确定、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选用、教学媒体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内容的整合。
一、提交问题。根据要求提交教学设计方面的困难、疑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二、接受指导,“初设计”。首先,教师在专题辅导讲座和教学案例学习中,与培训者对话(现场交流,网络互动)、与文本对话(读书笔记,问题思考),接受教学设计指导。然后,教师根据培训方案的要求,进行一个课题的教学设计。
三、模拟教学,“再设计”。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付诸“实践”(模拟教学,即“无生上课”),在听取培训者和学习伙伴的建议及自主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
四、参与诊断。参训教师以模拟教学的“学生”身份,参与学习伙伴的模拟教学;同时,也以一名观察者的角色,记录所经历的教学“实践”,进行“实践”的分析、诊断活动。
五、行动研究,“三设计”。参训教师阅读自己的模拟教学文本实录,或观看自己的模拟教学视频录像,并结合此前的学习活动,在与培训者对话、与学习伙伴交流,实现自我的深度反思,进行教学设计行动研究,完善教学设计。
在本次培训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如何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其次,在本次培训中须突破的难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何让学生把学的的知识灵活应用,举一反三,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在本次培训中预期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鼓励自己“学无止境”。要在新学年里,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在本次培训中预期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鼓励自己“学无止境”。要在新学年里,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
三、在本次培训中解决路径:
1、端正教师工作态度。
2、时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向时间要效率。向课上40分钟要效率,加大课常训练节奏,加强课上练习密度,让课上的每一秒钟都不虚度。
4、团结协作。首先是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齐抓共管,让学生有一良好的学习环境,齐头并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出现偏科厌学现象。
5、抓好基础,师生都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使学生不欠帐。每天学的当天必须会,每周需要完成的本周必须完成,每单元会的必须过关。
第三、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学设计、模拟教学、研讨交流、诊断反思为主要行动研究方式,立足于“做”,指归于“变”,较为有效地促进了参训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的改善和提升。
第五篇:如何解决抛光中出现的问题
如何解决抛光中出现的问题
发布时间:2009-12-10阅读:497次
抛光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时“抛光过度”,抛光过度是指抛光时间越长,模具表面品质越差。发生抛光过度时有两种现象,即“橘皮”和“微坑”。抛光过度多发生于机械抛光。
“橘皮”
不规则、粗糙的表面被称为“橘皮”,产生“橘皮”有许多不同的原因。最常用的原因是由于模具表面过热或渗碳过度,加上抛光压力过大及抛光时间过长,较硬的钢材能承受较大的抛光压力,较软的钢材容易发生抛光过度,研究证明产生抛光过度的时间因材料不同而有所不同。
发现表面品质不好,许多人就会增加抛光压力,并延长抛光时间。这种做法往往使表面品质变得更差。
可采用下列一种方法来补救:
方法2:以低于回火温度25℃的温度进行应力消除,在抛光前使用最幼细的砂号进行研磨直至达到满意效果,最后以稍低的压力进行抛光
若效果仍不满意,必须将模具的硬度提高,以下是几种方法的提示:
1.采用氮化或渗碳的方法提高钢材的表面硬度
2.采用热处理技术提高钢材的整体硬度
“微坑”
“微坑”或“针孔”的形成是由于钢材种的非金属夹杂物(杂质),通常是硬而脆的氧化物;在抛光过程中从钢材表面被拉出,形成“微坑”或“针孔”。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抛光压力和抛光时间
2.钢材的纯净度,特别是硬性夹杂物(杂质)的含量
3.抛光工具
4.研磨材料
产生微坑(针孔)的原因是由于钢材基体与夹杂物(杂质)的硬度不同。抛光时基体被研磨去除的速度比夹杂物大,倘若继续抛光,夹杂物突出,最终会被拉出,留下微坑(针孔)。若钻石膏的砂粒尺寸小于10μm和使用较软的抛光工具时(如毛毡),最易出现微坑(针孔)。
减少出现微坑(针孔)的之一就是选用经真空除气处理或电渣重熔精炼(ESR)的高纯净度的模具钢材。
若仍然出现微坑(针孔),可采用以下措施:
1.小心的将表面重新研磨,砂粒粒度比先前所使用的粒度略粗一级,采用软质及削锐的油石进行最后步骤的研磨才再进行抛光程式
2.当砂粒尺寸小于10μm应避免采用最软的抛光程式
3.尽可能采用最短的抛光时间和最小的抛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