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13:0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2017〕152号)、《关于深化自治区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宁政发〔2016〕15号)、《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宁政办发〔2015〕8号)、《关于完善自治区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宁财教发〔2017〕838号)等有关规定,规范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研发计划,是指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聚焦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提速、特色产业品牌及现代服务业提档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先进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等。资金来源为重点研发计划相关专项。

第三条

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三类,分层次管理。重大项目是指以攻克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技术瓶颈和应用基础关键核心问题为目标,开展全链条创新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须设立若干个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课题。重点项目是指以攻克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为目标,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引进消化

2加强对入库项目的审核,严格查重,从源头上杜绝多头申报、重复立项等情况。

第三章 评审论证与立项

第十二条

重大项目由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委托区内外专业科技评估机构进行项目立项评审;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采取网上评审和会议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由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项目主管业务处委托专业机构开展。

第十三条 建立专家遴选制度。原则上所有参与项目评审的专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遴选应当充分考虑专家组成的专业性、配置的合理性和回避制度。优化完善现有的专家库数据,建立完善评审评估专家轮换、调整机制,建立专家评审评估活动公示、监督、后评估机制和信誉档案。

第十四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项目主管业务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提出拟立项项目,经厅务会审定后在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有异议,经调查反映情况属实并需调整的,报厅务会重新审定。项目公示期满后,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将项目纳入本部门项目库。

第四章 资金配置与管理

第十五条

以企业承担的项目,根据专家预算评审确定的总研发经费,给予总研发投入的30%以内财政资金支持,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70%;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它事业单位承担,企业参与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也须有自筹资金。同等条件下,对科研院所、高校及其它事业单位有自筹资金的项目优先给予支持。

第十六条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财政支持资金按照实施计划,分年度拨付。

第十七条

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等具体事项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自治区关于完善自治区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实施。

第五章 实施管理与监督

第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为企业的,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同书;项目承担单位为科研院所、高校及其它事业单位的,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与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签订项目任务书。

(一)立项文件下达后10个工作日内须完成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的签订,逾期未签作自动放弃处理。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均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进行网上填写,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项目主管业务处审核后在线打印并上报。

(二)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重大项目最多不超过5年。项目由多家单位合作实施的,项目承担单位应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资金安排、知识产权归属、法律责任等。

6第二十七条

建立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监察系统,实行项目全过程嵌入式监督,项目管理全过程接受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驻厅纪检监察组和机关纪委监督。

第二十八条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监督检查、结题验收、绩效评价等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全程留痕,可查询、可申诉、可追溯。

第六章 验收与成果管理

第二十九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项目主管业务处负责项目验收工作,可委托专业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项目承担单位须在项目到期前3个月内完成验收准备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提交验收材料,在6个月内完成项目验收,不得无故逾期。项目下设课题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验收前组织完成课题验收。

第三十条

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须申请延期的,项目承担单位应于项目执行期结束前3个月提出延期申请,经项目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报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项目主管业务处审核批复后执行,项目延期原则上只能申请1次,延期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

第三十一条 重点研发计划研究过程形成的档案材料,项目验收通过后30天内,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将项目电子文档按规定上传管理信息系统,纸质文档按要求和程序报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项目主管业务处存档。项目文档包括:项目实施总结报告;项目所获科技成果、专利等证明文件;项目验收申请书和项目验收证书;其他材料。

第三十二条

重点研发计划应当明确项目承担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义务,产生的科技成果按照技术秘密保护、科技成果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学技术奖励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8年8月27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8月26日。同时,《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宁科计字〔2012〕5号)、《科技厅项目管理制度》(宁科办发〔2008〕22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监督办法(试行)》(宁科计字〔2010〕203号)、《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宁财企发〔2005〕182号)、《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宁财企发〔2006〕76号)废止。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建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支持“三农”、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宁夏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内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小额贷款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

自治区金融办负责全区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组织、协调、规范和推进工作,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负责起草或制定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及其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管理实施宏观政策指导,对其业务活动及风险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公司注册资本金进行监管。

(三)依据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核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变更、撤销、终止及业务范围,审查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指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下同)的任职资格。

(四)指导地级市金融办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初审工作。

(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创新、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六)其他管理职责。

第五条: 地级市金融办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小额贷款公司受理申请、初审工作,初审合格后报自治区金融办审批。同时,协助自治区金融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

第二章: 公司设立

第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名称必须为:“XX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或“XX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条 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符合规定。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的,银川市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石嘴山市、吴忠市和中卫市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固原市、川区县(市)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县(包括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太阳山开发区、西吉县、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海原县)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组织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的,银川市注册资本不低于2.5亿元,石嘴山市、吴忠市和中卫市注册资本不低于1.5亿元,固原市、川区县(市)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县(包括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太阳山开发区、西吉县、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海原县)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全部为货币资金,由出资人或发起人一次足额缴纳,经营期间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在银川市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必须在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县设立分支机构,注册资本金的1/3必须用于分支机构,并且同时开业。

(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任职资格。拟任人员除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外,董事长、副董事长应从事相关经济工作5年以上或从事银行业工作2年以上,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总经理、副总经理应从事银行业工作4年以上或从事相关经济工作5年以上(其中从事银行业工作2年以上),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董事应具备与其履行职责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及能力。

(三)股东符合法定人数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有2名至200名发起人,其中需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四)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其中包括熟悉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人员。

(五)有符合规定的公司章程和必要的内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营业场所要按统一标识进行装修。

(七)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应当向地级市金融办提交申请材料,经地级市金融办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自治区金融办审批。申请材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书。内容包括拟设立机构名称、组织形式、业务范围、注册资本和住所,当地经济金融发展情况和小额贷款需求分析,企业经营方针及未来发展规划。

(二)小额贷款公司股东基本情况。主发起人和其他出资人情况介绍及出资比例,是否符合投资条件;小额贷款公司股东名册,包括法人股东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注册地址、出资额、股份比例等;自然人股东的姓名、住所、身份证号码、出资额、股份比例等。并附经工商部门年检营业执 照复印件,自然人股东的简历和身份证复印件。

(三)出资人近3年完税证明、征信记录。

(四)出资人承诺书。出资人应承诺自觉遵守国家、自治区有关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规定,遵守公司章程,参与管理并承担风险,不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保证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以借贷资金和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五)出资人协议书。股东之间关于出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协议。

(六)出资人(除自然人以外)经审计的近3个的财务会计报告。

(七)章程草案。将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的相关内容写入章程。

(八)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九)拟任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申请书,拟任董事长、总经理简历。

(十)职能部门设置、公司治理结构及主要管理制度。

(十一)公司住所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材料。

(十二)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有关股东关联情况的法律意见书。

(十三)自治区金融办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经自治区金融办审查同意,参加自治区金融办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取得《宁夏回族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第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取得自治区金融办审批同意的文件后,方可到设立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小额贷款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送相关资料。在30日内,向当地税务部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并依法缴纳相关税费。

第三章: 股东资格和股权设置

第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原则上应当是管理规范、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要求上年末净资产为出资额的2倍以上,且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除上述条件外,主发起人和其他企业法人股东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应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三)企业应无偷逃抗骗税行为和不良信用记录。

(四)财务状况良好,入股前3个连续盈利。

(五)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

(六)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和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第十二条:

投资入股小额贷款公司的自然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三)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资金实力。

(四)具备一定的经济金融知识。

(五)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和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第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外商投资企业除外)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总额的20%,其余单个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外商投资企业除外)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总额的10%。小额贷款公司持续经营一年以上,可按《公司法》有关规定并经自治区金融办批准,进行增资扩股、设立分支机构。新增单个股东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

第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份可依法转让,但主发起人持有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其他股东2年内不得转让。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质押。

第四章: 运营要求

第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经自治区金融办资质审查合格后,方可开展业务。第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从事经营范围以外的其他业务,其经营范围为:

(一)办理各项小额贷款。

(二)其他经批准的业务。

第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内部或外部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第十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原则,贷款的投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向“三农”发放的贷款不得低于贷款总额的70%。

第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要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努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为广大农户和小企业提供短期小额贷款服务。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1%。

第二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经营,自主确定贷款利率,但上限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具体利率的浮动幅度、贷款期限和贷款偿还条款等合同内容,由借贷双方在公平自愿的前提下依法协商确定。

第二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区域经营业务,不得从事委托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不得向关联方发放小额贷款。

第二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遵守现金管理规定,合理使用现金。贷款发放和回收主要通过转账或银行卡等结算渠道,减少现金交易。

第五章: 风险防范

第二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制定稳健有效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第二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建立严格的贷款评估制度,配备或聘请经济、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采用项目评估系统,提高评估能力。加强对贷款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查和跟踪检查,完善对贷款企业或个人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控制和防范风险。

第二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参照商业银行贷款5级分类的办法,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准确进行资产分类,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全面覆盖风险。

第二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参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

第二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公司股东、主管部门、向其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捐赠机构,披露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和业务经营情况、融资情况、重大事项等信息,必要时向社会披露。

第二十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向注册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领贷款卡。接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和人民银行的要求向人民银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借款人基本信息和贷款

第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取得自治区金融办审批同意的文件后,方可到设立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小额贷款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送相关资料。在30日内,向当地税务部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并依法缴纳相关税费。

第三章:

股东资格和股权设置

第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原则上应当是管理规范、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要求上年末净资产为出资额的2倍以上,且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除上述条件外,主发起人和其他企业法人股东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应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三)企业应无偷逃抗骗税行为和不良信用记录。

(四)财务状况良好,入股前3个连续盈利。

(五)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

(六)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和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第十二条:

投资入股小额贷款公司的自然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三)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资金实力。

(四)具备一定的经济金融知识。

(五)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和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第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外商投资企业除外)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总额的20%,其余单个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外商投资企业除外)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总额的10%。小额贷款公司持续经营一年以上,可按《公司法》有关规定并经自治区金融办批准,进行增资扩股、设立分支机构。新增单个股东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

第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份可依法转让,但主发起人持有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其他股东2年内不得转让。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质押。

第四章: 运营要求

第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经自治区金融办资质审查合格后,方可开展业务。

第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从事经营范围以外的其他业务,其经营范围为:

(一)办理各项小额贷款。

(二)其他经批准的业务。

第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内部或外部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第十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原则,贷款的投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向“三农”发放的贷款不得低于贷款总额的70%。

第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要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努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为广大农户和小企业提供短期小额贷款服务。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1%。

第二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经营,自主确定贷款利率,但上限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具体利率的浮动幅度、贷款期限和贷款偿还条款等合同内容,由借贷双方在公平自愿的前提下依法协商确定。

第二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区域经营业务,不得从事委托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不得向关联方发放小额贷款。

第二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遵守现金管理规定,合理使用现金。贷款发放和回收主要通过转账或银行卡等结算渠道,减少现金交易。

第五章: 风险防范

第二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制定稳健有效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第二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建立严格的贷款评估制度,配备或聘请经济、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采用项目评估系统,提高评估能力。加强对贷款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查和跟踪检查,完善对贷款企业或个人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控制和防范风险。

第二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参照商业银行贷款5级分类的办法,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准确进行资产分类,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全面覆盖风险。

第二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参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

第二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公司股东、主管部门、向其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捐赠机构,披露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和业务经营情况、融资情况、重大事项等信息,必要时向社会披露。

第二十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向注册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领贷款卡。接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和人民银行的要求向人民银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借款人基本信息和贷款

第六章 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二十九条:

为加强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专项用于发放小额贷款,自治区金融办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优选合作银行,与其签订协议书。小额贷款公司要在指定的合作银行开立验资账户,在所在地合作银行开立基本账户。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挂牌开业后,分批将验资账户中的资金转入基本账户,存入资金只能发放小额贷款,不得挪作他用。合作银行要密切配合自治区金融办,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往来的监管。

第三十条:

为防范道德风险,小额贷款公司需在自治区金融办指定的银行存入30万元保证金,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者信用风险保证金。

第三十一条:

自治区金融办应当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和业务统计报告制度。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在每月10日前向自治区金融办和地级市金融办报送上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银行对账单及贷款明细表、贷款发放情况汇总表等业务报表。根据监管需要,自治区金融办可委托具有相应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专项审计或稽核,有关费用由小额贷款公司承担。

第三十二条:

自治区金融办应当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信息动态监测系统,定期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情况、高管人员情况、资本金变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十三条:

地级市金融办应当把风险防控作为监督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和定期检查,督促企业合规经营;加强资金流向和贷款利率的监测,严禁小额贷款公司变相吸收存款或参与洗钱活动,及时认定和查处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和高利贷违法行为;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处置风险。重大风险和重大违规情况报告自治区金融办。

第三十四条: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配合监管部门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管理工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并将具备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工商部门配合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登记、变更和年检等工作;公安部门配合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严厉打击金融违法活动。

第三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治区金融办有权依法依规采取警告、公示、风险提示、约见小额贷款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谈话、质询、责令停办业务、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从业资格等措施,督促其整改;经督促整改后拒不改正的,可以委托指定的外部审计机构进行独立审计,审计结果作为取消经营资格的依据;情节特别严重的,由自治区金融办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对其依法进行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的。

(二)未经核准变更、终止的。

(三)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须经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审查的项目而未取得审查的经营活动的。

(四)违反利率政策的。

(五)未经核准擅自更换法定代表人和任命主要管理人员的。

(六)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

(七)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八)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

(九)法律、法规授权工商行政管理、人民银行等部门处理的其他情形。

(十)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六条: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在营业场所门口醒目位置悬挂自治区金融办设立的监督举报牌,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行为的约束、监督,提高监督实效。

第七章: 变更与终止

第三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经地级市金融办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自治区金融办审批:

(一)变更公司名称、法定代表人、公司住所、公司章程、组织形式的事项。

(二)因增资扩股、原有股东之间股份转让、主发起人发生变化等引起的注册资本、股东、股权变更事项。

(三)确有需要,贷款超过最高额度和在区域范围外发放贷款的事项。

(四)更换高级管理人员的事项。

(五)其他规定的相关变更事项。

第三十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法人资格的终止包括解散和破产2种情况。小额贷款公司解散,按照《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后,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小额贷款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实施破产清算。小额贷款公司可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法宣布公司解散。

小额贷款公司终止前,应向自治区金融办提出申请,由自治区金融办受理、审查并决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宁夏小额贷款同业协会为宁夏小额贷款行业自律组织。宁夏小额贷款同业协会开展活动应接受自治区金融办的指导。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墓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2802

【发布文号】宁政发[1991]66号 【发布日期】1991-06-17 【生效日期】1991-06-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墓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6月17日宁政发〔1991〕6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行火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的殡葬管理方针,加强公墓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公墓管理应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第三条 第三条 公墓管理实行经营性和公益性分类管理的办法。

各市、县(区)的城镇地区,可以建立经营性公墓,乡、村可以建立公益性公墓。

公益性公墓可以创造条件,逐步向经营性公墓转变。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墓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级殡葬管理所,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墓,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第五条 第五条 经批准划定的公墓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章 公墓规划与管理

第六条 第六条 各市、县(区)新建经营性公墓的,由所在地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报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新建公益性公墓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民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持批准文件,向所在地城乡建设部门申请选址定点。并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许可手续。

第七条 第七条 公墓区应当进行统一规划:

(一)设置公墓铭牌和界桩。公墓铭牌应载明公墓名称、建墓时间、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管理制度;

(二)编排墓位序号,制定墓位标准,墓距前后、左右不超过一米,墓顶高不超过二米,每个墓位占地不超过六平方米,墓碑高不超过一米,墓区道路宽四米;

(三)建设绿化带和供群众祭奠、休息的场所。

第八条 第八条 经营性公墓可以建立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按规划对墓区进行建设与管理;

(二)为丧主提供挖墓穴、掩埋尸体及其他殡仪服务;

(三)植树造林,绿化墓区。

第九条 第九条 公墓管理机构所需人员,可以实行招聘制,也可以雇请临时工。

第十条 第十条 乡、村公墓,分别由公墓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管理,或由其指定专人管理。

回民公墓可以就近委托清真寺寺管会管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市、县(区)殡葬管理所对已划定的公墓区要登记造册,绘制成图,建档立卡,并报自治区殡葬管理所备案。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公墓管理机构平毁无主坟墓之前,应当发出通告,并拍照存档。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丧主在公墓区葬坟,必须遵守公墓管理制度,按公墓管理机构指定的墓位安葬。

禁止在丧葬仪式中搞封建迷信活动。

第三章 公墓使用与收费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死者葬入经营性公墓的,由丧主持医院或公安、交通监理机关、死者所在单位出具的死亡证明,到当地殡葬管理所办理葬入公墓区登记手续,并按规定缴纳费用后,在指定墓位安葬。

公墓区内墓位可预定预购。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经营性公墓是向社会开放的殡葬服务设施,由县级以上殡葬管理所兴办经营,或与其他单位联办联营。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经营性公墓实行有偿使用,按规定收费。

公益性公墓只一次性收取公墓管理费。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修建骨灰公墓。每个骨灰墓占地不超过一平方米。墓穴由公墓管理机构制作,丧主选择,按质收费。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列收费项目、标准、办法和开支范围,由自治区民政厅、物价局、财政厅共同制定。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公墓收费与开支应当建立财会、审计制度,并定期向上级民政部门和殡葬管理所报告。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公墓管理机构的殡葬服务收费,免征营业税。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县级民政部门或由其委托殡葬管理所予以处罚:

(一)未到殡葬管理所登记和缴费,擅自在公墓区葬坟的,除按规定补缴费用外,另对丧主处以五十到一百元罚款;

(二)不在指定墓位葬坟的,处以一百五十至二百元罚款,并强行将坟迁至指定墓位,所需费用由丧主负担;

(三)在公墓区内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对丧主处以二百元至三百元罚款。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国家干部、职工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所列行为之一者,除按规定予以处罚外,另由民政部门建议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不服从公墓管理机构的管理,妨碍公墓管理工作,侮辱、殴打公墓管理人员的,由公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民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殡葬管理所,对当事人处以罚款时,应使用自治区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罚没凭证。

罚没收入,全部上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民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殡葬管理所给予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民政部门申请复议,上一级民政部门应当在接到复申请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不申请复议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收减免管理暂行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收减免管理暂行办法

2015-11-0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区地方税收减免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等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和未分设地税的市、县(区)国家税务局(以下统称税务机关)税务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地方税收减免。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税收减免是指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税收规定,按照法定程序给予纳税人减税、免税的总称。减税是指从应纳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指免征某一税种、某一项目的税款。

第四条 税收减免分为核准类税收减免和备案类税收减免。核准类税收减免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应由税务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备案类税收减免是指不需要税务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

第五条 税收减免必须以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税收规定为依据。

第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高效、便利的原则,开展税收减免工作。

第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集中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办理税收减免工作。

第八条 为确保核准类税收减免核准工作的公正,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减免核准工作中必须坚持集体审核制度。

第九条 税收减免的核准采取谁核准谁负责制。各级税务机关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税收减免的备案和核准,禁止越权和违规核准减免税。第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税收减免核准公示制度,将依申请核准的结果定期公告。

以上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除外。

第十一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税收减免监督制度,加强对税收减免工作的监督管理。第十二条 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税收减免的权利。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减免决定有争议的,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章 申请与审核

第十三条 备案类税收减免由纳税人向其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第十四条 备案类税收减免分为事前备案和事后备案。纳税人在符合减免税资质条件期间,备案材料一次性报备,在政策存续期可一直享受。第十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以下规定受理备案类税收减免。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文件中规定的税收减免项目,其中明确为核准的项目除外。

(二)其它规定不需核准的税收减免项目。

第十六条 纳税人申请备案类税收减免,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登记,同时填报以下资料:

(一)《备案类税收减免申请表》;

(二)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七条 主管税收机关应在受理纳税人备案税收减免申请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备案工作。

第十八条 核准类税收减免由主管税务机关受理后直接向有权核准的税务机关报送。

第十九条 纳税人申请核准类税收减免的,应当在政策规定的减免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第二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按照以下规定核准税收减免。

(一)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负责核准的税收减免事项及权限

困难性税收减免,一个纳税单一税种减免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其他税收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由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核准的税收减免事项。

(二)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直属征收单位负责核准的税收减免事项及权限 困难性税收减免,一个纳税单一税种减免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含50万元)。

(三)设区的市级税务机关负责核准的税收减免事项及权限

困难性税收减免,一个纳税单一税种减免金额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含50万元)。

(四)县(市、区)级税务机关负责核准的税收减免事项及权限

困难性税收减免,一个纳税单一税种减免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含10万元)。税法另有明确规定核准机关和权限的,依照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申请核准类税收减免,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同时填报以下资料:

(一)税收减免申请报告(列明税收减免理由、依据、范围、期限、数量、金额等);

(二)《核准类税收减免申请审核表》;

(三)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四)申请减免税年终损益表(复印件);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复印件);

(六)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税务机关不得要求纳税人提供与其申请的税收减免项目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它材料。

第二十二条 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税收减免申请和相关资料,按照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的税收减免,依法不需由税务机关核准确认、备案后执行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二)申请的税收减免,依法不属于地税机关职权范围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告知纳税人向有关税务机关申请;

(三)申请的税收减免依据失效或有误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四)除上述三种申请外,其余的申请无特殊情况,应作出受理决定。第二十三条 对纳税人申请的核准类税收减免,各级税务机关应按以下规定时限完成报送、核准工作。

(一)对纳税人申请的核准类税收减免,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直接上报至有核准权的税务机关。

(二)属县(市、区)级税务局机关权限核准的税收减免,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决定并下达税收减免批复;属设区的市级税务机关、区局直属征收单位权限核准的税收减免,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决定并下达税收减免批复;属自治区级税务机关权限核准的税收减免,应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决定并下达税收减免批复。

第三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纳税人依法享受备案类税收减免,未按规定备案,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减免。

纳税人依法享受核准类税收减免,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但未经有权核准税务机关核准确认,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减免。

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申请的税收减免未批复前,纳税人应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减免税批复下达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办理税收减免事宜。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在享受税收减免期间,无论当期是否有应缴税金,都应当按期如实进行纳税申报。

第二十七条 纳税人享受税收减免期满的,应当自期满次日起恢复纳税。第二十八条 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既涉及减免项目又涉及非减免项目的,应分别核算,独立计算减免项目的计税依据和减免税额。

第二十九条 纳税人依法享受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存在交叉或重叠的,由纳税人选择其中最优惠的政策申请执行,不得累加享受,且一经选择,不得改变。税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享受税收减免的纳税人,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书面报告,经有权核准税务机关审查后,确定是否继续给予税收减免优惠。

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税收减免条件,或以隐瞒、欺骗等手段骗取税收减免的,或享受税收减免条件发生变化而未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的,以及未按本办法规定程序核准、备案而自行进行税收减免的,税务机关应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税务机关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享受税收减免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对专业鉴证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与事实不符的,应及时取消纳税人的优惠资格。造成未缴、少缴税款的,按《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三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结合纳税检查、执法检查或其他专项检查,对享受税收减免的纳税人进行清理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一)纳税人是否存在未经税务机关核准自行享受税收减免的情况;

(二)纳税人是否存在以隐瞒、欺骗等手段骗取税收减免的情况;

(三)纳税人在享受税收减免期间,是否存在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情况;

(四)纳税人税收减免到期的,是否存在未按规定时间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

(五)纳税人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将减免项目与非减免项目进行分别核算,并独立计算减免项目的计税依据和减免税额度的情况;

(六)纳税人是否存在叠加享受税收减免的情况;

(七)纳税人享受税收减免条件发生变化的,是否存在未按规定时间向主管税务报告的情况。

第三十四条 上级税务机关应对下级税务机关税收减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否严格执行税收减免集体审核制度;

(二)是否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税收减免申请予以及时登记备案、受理审核;

(三)是否按规定权限、程序、时限作出税收减免核准决定;

(四)是否对不具备减免条件的纳税人作出税收减免核准决定;

(五)是否超越规定职权作出税收减免核准决定;

(六)是否按规定向纳税人履行告知义务;

(七)是否按规定建立税收减免管理台账并及时进行登记;

(八)是否按规定妥善保管税收减免资料并按时归档;

(九)是否按规定时间上报税收减免统计报表及工作总结;

(十)是否建立健全税收减免工作后续管理制度。

第三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在办理税收减免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减免工作规定。对违反规定导致纳税人未缴、少缴税款或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应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税收违纪违法行为处分规定》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及单位领导的责任。第三十六条 县(市、区)级以上税务机关都应成立税收减免核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集体研究税收减免申请并作出决定;各级法规部门(行政审批办公室)具体负责实地核查,提请召开税收减免领导小组会议并记录在案,及时下发税收减免批复,报送税收减免统计报表及工作总结。

第三十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在每年12月15日前书面向上级税务机关(法规部门或行政审批办公室)报送当《税收减免统计报表》和税收减免工作总结。

第四章 核算统计与档案管理

第三十八条 税收减免核算与统计,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减免税会计核算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税收减免档案管理,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有关期限的规定,均为法定工作日。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有效期自2015年12月1日起至2018年11月30日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收减免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3号公告)同时废止。

第五篇:国家医药重点研发计划

附件2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重点专项2017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7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19个研究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5亿元。

1.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1.1基本证候与重大疾病病因病机创新研究 1.1.1基本证候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与重大疾病、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基本证候,— 1 —

系统梳理该证候的历史沿革,结合临床开展证候形成研究、证候的辨证要素、证候要素结合和辨证规范化研究,明确辨证规范,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并开展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验证,总结临床应用规律,探讨现代生物学基础,探索中医辨识新方法。

考核指标:完成1~2个中医证候与某些疾病核心病机相关性的基础研究;以临床试验数据为依据,明确证候临床演变规律;初步明确证候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形成可推广应用的中医证候辨识标准和技术方法,进入中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基于经典名方与中药大品种的药性理论和复方配伍理论研究

1.2.1中药复方或组分配伍理论与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临床长期应用且有一定基础的经典名方或大品种(《中国药典》收载),诠释中药配伍作用和量效关系的现代科学内涵。整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复方配伍理论和优化技术研究,以增效减毒为目标,以相互作用为核心,突破中药复杂体系解析关键技术,形成中药复方或组分配伍应用方案及技术规范,并形成中药配伍和量效关系研究模式,为中药复方重大新药创制和经方优化提供方法支撑。

考核指标:完成1~2个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并阐述其 — 2 —

科学内涵,建立中药配伍和量效关系研究模式;完成2个复方配伍新药处方,并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初步阐明其效应网络。建立从方剂遴选、药效物质筛选及评价、配伍配比优化和安全性评价等不同环节的组分配伍技术体系,形成组分中药研制方案;阐释中药有效组分配伍作用模式和科学内涵。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4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 1.4.1中医传承平台构建与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的需求,研究建立中医临床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结局评估与随访以及数据管理与分析利用等模块,形成智能化中医传承信息系统;建立以中医知识库、名老中医知识图谱为基础的个性化知识体系,形成基于名老中医经验的辨证论治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多功能的中医传承服务平台,为提升基层青年中医临床诊疗服务水平提供支撑。所构建的中医传承平台经一定数量的临床传承研究验证。

考核指标:研发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挖掘、辅助决策支持等5~8个软件,建成基于互联网、方便实用的具有辅助传承、辅助诊疗、辅助研究、辅助学习等功能的中医传承服务平台和相应APP,经500位以上名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与社会开放服务验证,形成软件著作权5~8项;形成《名老中医临床数据

与经验知识采集规范》以及《中医传承服务平台应用规范》。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

2.1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成熟方案循证评价研究

2.1.1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优化循证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心血管疾病及肺系、胃肠系恶性肿瘤等的中医防治,以中医药诊治特色和优势为切入点,选择已具备一定基础和临床证据的诊疗方案,明确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以提高疗效为目标优化方案,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疗效机制的研究,形成高质量、国际公认的临床证据。

考核指标:完成中医防治某种重大疾病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每个研究样本量不少于500例;初步阐明作用规律和可能机制,为形成可推广应用的临床方案提供依据;获得高质量的、国际公认的临床证据,在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1~2篇并纳入高级别中医和西医临床指南。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4项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选择1个病种或1类疾病申报。优先支持牵头单位为三甲医院,曾牵头组织过并圆满完成了多中心临床 — 4 —

研究,研究结果在知名期刊发表。项目组织机构完善,包括临床知名专家团队,国内外高水平方法学团队和高水平基础研究团队。

3.中药资源保障

3.1中药材生态种植及安全性保障 3.1.1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选择代表性的道地药材,充分分析道地药材品质形成因子和药效成分形成规律,系统考虑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等不同层次的影响,开展基于中药材的精细农业耕作、定向培育、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仿生栽培、菌根栽培、仿野生抚育、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生态种植技术研究,示范构建道地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并推广应用。构建全国中药材生产服务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开发50项中药材土壤改良、仿生栽培等生态种植技术;建立50种以上道地药材的生态种植技术体系或模式;形成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服务技术体系。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在定点扶贫地区示范推广。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30家(含推广单位)。

3.1.2中药材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及控制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中药材重金属超标和植物生长激素滥用等问题,开展农残、重金属等外源有害物质及植物生长素对中药材质

量及安全性影响研究;建立和完善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真菌毒素等外源有害物质数据库;建立中药材农药残留高效快速检测方法和技术;根据中药材有害外源污染物的区域特性及吸收分布特性,结合国际上规定的人体最大安全摄入量和中药服用剂量及模式,提出适合于中药的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评估方法,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形成中药材农残、重金属、真菌毒素、二氧化硫等外源有毒有害物质开放共享分析平台。

考核指标:阐明8~10种植物生长激素等外源有害物质对中药材质量及安全性影响;建立10种中药材外源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数据库,数据信息不少于300种农药残留、6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10种真菌毒素;建立中药材农药残留的高效快速检测方法和技术;申报3~5项中药材有害物质安全限量国际标准;形成外源有毒有害物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1.3高品质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以定点扶贫地区为重点,选择区域特色突出、道地性明确的常用中药材,以生产高品质道地药材为目标,开展全链条种植技术集成示范研究,系统构建种质优化、田间管理、药肥减施增效、产地初加工和储运技术体系,建立种源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开展全链条质量追溯,形成道地药材种植技术体系,— 6 —

打造高品质的道地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并面向适生地区示范推广,带动地方绿色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考核指标:建立高品质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和规范化中药材生产技术单元,基地示范区不少于500亩,种源基地不少于50亩,推广面积5000—10000亩,带动不少于5000农户增收,农民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10项

有关说明:由各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申报1项,每个项目不超过3种道地中药材品种;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优先在定点扶贫地区示范推广。

3.2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开发及中药材综合利用 3.2.1中药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中药资源利用不充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展中药材“非药用部位”潜在药效成分发现、药效活性评价、质量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是药材生产过程下脚料的循环利用、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产业化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副产物转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可用于医药、畜禽养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材料等的原料或再生资源性产品,以提升中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考核指标:建立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功效定位、质量评价等关键技术5项,形成3~5种不同类型中药废弃物转化利用技术,明确10种大宗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药效成分、药效活性及质量评价,实现20~30种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综合利用,开发10个以上药用、兽用、饲用等新原料资源。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3.3常用中药材药效物质及其质量控制研究 3.3.1“有毒”中药材安全性、有效性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有毒”中药材的药效物质、毒性成分、安全用药剂量尚未明确等问题,选择《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的代表性“有毒”中药材,系统开展药效物质、量—时—毒—效关系、安全用药范围及可能的易感物质和易感机制研究;建立毒—效关系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模式和技术体系,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阐明25~30种“有毒”中药材的毒—效特征、量—时—毒—效关系,明确其毒效关联,安全用药剂量和用药规 — 8 —

范;建立“有毒”中药材的药效物质和毒性成分数据库,修订和提升“有毒”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形成针对“有毒”中药材的科学认知、客观评价和安全使用、有效防控的系统方法。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 4.1 中药(材)大健康产品研发 4.1.1中药材大品种开发

研究内容:结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布局,选择有代表性、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大品种,从种植、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系统组织开展种植技术、核心功效、物质基础、生物活性、健康产品开发等现代科学研究,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开发功能因子明确、功效确切的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考核指标:建立集成多学科力量和国内优势单位、涵盖中药材大品种种植、加工、研究、开发、生产的高水平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建立中药材大品种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体系和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利用当代先进的方法,中药材大品种核心功效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跨越发展。每个中药材大品种规范化种植面积不少于1000亩,推广面积不少于5000亩,带动不少于1万农户增收(户均增收5000元),每个中药材大品

种深度开发不少于10个科技含量高、功效明确的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并实现上市销售,获批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形成中药材大品种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产业规模不低于100亿。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10项

有关说明:每个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组织推荐不超过1种道地大品种。鼓励围绕大品种从种植、研发、产业多环节进行集成设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其中地方财政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鼓励不同省份围绕同一道地品种联合申报。优先在定点扶贫地区示范推广。申报单位需提交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认可的实施方案。

4.2 中药生产、制剂关键技术研究 4.2.1中药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中药工业生产中制剂前处理环节存在的生产效率低、药材利用率低,能耗大、污染高、灭菌效率低等共性问题,以提升中药绿色制造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产业化应用为目标,基于中药生产过程特点、工程原理和规律,结合现代技术与方法,开展中药生产中节能、降耗、减排、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环境友好生产线。

考核指标:形成3~5项关键技术;创制或集成1~2套符合中药特点的绿色制造技术组合或装备组合,在不少于3家企业进行试点示范推广;节能、降耗或减排达2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学科交叉、国际合作,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2.2减少抗生素应用的研究

研究内容:系统整理中医药抗生素类作用古今文献,以中医药治疗呼吸、泌尿、妇科等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有效方药或方案为基础,开展中医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开展基于药物相互作用、增效减毒的中药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研究。

考核指标:评价3~4种抗生素敏感菌感染性疾病、1~2种耐药菌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临床疗效,并形成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初步阐明中药缓解抗生素耐药及耐药菌敏化的作用机制;进行4~8组中药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的基础、临床研究;形成中医药临床应用指南和中药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指导原则。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5中医诊断与数据采集设备研发关键技术研究 4.5.1中医智能诊断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开发系列新型智能化脉诊仪、舌诊仪等中医诊断设备,重点研究其信息采集、识别、处理与分析方法和相应的标准规范,建立典型疾病或重大疾病的中医诊断模式及相应脉诊、舌诊病例库,构建基于新型智能化脉诊仪、舌诊仪的现代化中医诊断体系和平台,实现脉诊、舌诊等的工程化、智能化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

考核指标:完成新型智能化脉诊仪、舌诊仪等中医诊断设备新产品研发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建立基于中医脉诊、舌诊等的疾病诊断技术平台,形成中医脉诊、舌诊设备及其信息采集、识别与处理分析的行业标准规范,建立不少于5万例的脉诊或舌诊信息与其相应的病例资料数据库,形成脉诊、舌诊等现代工程化技术和数据分析挖掘平台。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分别选择脉诊仪、舌诊仪申报。鼓励产学研结合,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6中医治疗、康复与保健设备研发关键技术研究 4.6.1 中药饮片智能调剂与煎煮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符合中药特色、基于传统中药煎煮方法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节能、便捷中药煎煮设备;研发与医院信息系统相衔接的中药饮片智能自动化调剂设备,中药饮片全自动调剂系统。

考核指标:研发1~2项中药饮片煎煮设备,研发或升级改造1~2项中药饮片调剂设备;完成相应设备的操作规范;相关设备应获得国家相关机构的批准和注册。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要求各课题组具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工程技术人员,拥有与项目申请相关的发明专利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原则上由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且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7互联网+服务技术研究及示范

4.7.1中医药大数据中心与健康云平台构建

研究内容:根据中医药大数据发展的需求,统一标准规范,突破中医药异构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发中医药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与利用以及数据安全保障的技术平台,建立国家中医药大数据中心与中医药大数据创新应用与共享服务的技术体系,研制相关的信息标准规范,建立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与医疗质量

评估的病案首页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与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云平台,为中医医疗与科研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建立起可以满足中医药大数据管理利用的数据中心(硬件、机房设施、软件系统),与中医健康智慧云平台以及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的安全保障、隐私保护系统;形成中医药数据汇集、管理、共享利用的规范40项,相关信息标准30项,并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完成50家中医院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的电子病例数据集成与分析挖掘平台建立;完成500家医院病案首页数据采集、汇聚与分析利用平台建立;为30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馆提供电子病历、辨证论治以及远程医疗咨询的服务,形成数据汇聚、数据展示、医疗质量评估以及数据管理利用的技术平台;为中医药重大研发计划项目数据汇总提供技术支撑。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要求有相当硬件、软件以及研究基础的单位承担。鼓励企业参与,且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5.中医药国际化 5.1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

5.1.1针灸优势病种疗效评价国际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组织国内的优势单位,建立针灸临床评价与数据中心,研制针灸临床研究的共性技术与方法,建立国际针灸病例登记注册等针灸临床研究的技术支撑平台,形成临床研究设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等专业化团队,负责国际针灸临床研究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以及第三方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质量控制的任务;利用国际针灸临床病例登记注册平台,组织开展针灸优势病种的效果比较、优势分析以及相关效应机制的研究,为针灸临床决策以及验证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考核指标:建立针灸临床评价与数据中心1个,建立可在国内外方便使用、多语种的针灸病例登记注册平台一个,形成软件著作权3~5项;组织5~8个国家、150个针灸师参加,应用针灸病例登记注册平台对不少于3种疾病、足够分析样本量的针灸临床效果比较、优势分析研究与相关的效应机制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报告3~5篇;形成可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并进入高级别临床指南;形成国际组织的《国际针灸病例登记注册的管理规范》以及《针灸临床实践质量保障规范》。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牵头单位要有针灸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以及临床评价研究与数据管理、病例登记注册平台研究的基础。

5.1.2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研究

5.1.2.1中医药“一带一路”联合开发国际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跨境传统医药标准制定、药品注册及相互认证、产品联合研发、药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开展相关传统药物的临床评价研究;建立中医药或民族药医疗与研究中心、药用生物资源保护中心或中试技术平台等。

考核指标:建立传统医药医疗和研究中心1~2个或建立药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平台1个;完成1~2个药品的境外注册,与合作国家制定传统医药标准3~5项。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 6.1民族医药传承与资源保护 6.1.1民族医药传承研究

研究内容:以尚未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为对象,开展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抢救性发掘、民族地区民间医药知识和用药经验的调查收集整理研究;整理名老民族医专家学术经验并制定特色医疗技术规范;开展民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表述规范示范研究。

考核指标:完成尚未发掘整理的不少于6个少数民族的医药古籍文献、医药知识或用药经验的整理;制定10个名老民族医专家特色医疗技术规范并进行临床评价,建立不少于20个名老民族医传承研究室;形成25~30个民族医药的《民族医药基本名词术 — 16 —

语规范》(至少含汉语等2个语种的版本)。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2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常见病研究

6.2.1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诊疗方案及经典方剂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优选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壮医、彝医等民族医,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性痴呆、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的防治,开展病机与病期、方案优化与临床评价、特色技术与制剂、诊疗指南制定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民族医防治重大疾病的规范诊疗方案、特色诊疗技术;优选临床常用、疗效确切的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经典方剂,开展方剂的组方理论、临床定位、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证据。

考核指标:形成民族医防治重大疾病的防治方案、诊疗标准与指南、特色技术及有效制剂等服务包不少于8个;明确5~7个代表性民族药经典方剂的组方理论、临床定位,并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做出评价。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7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

过30家。优先支持前期已有较好研究基础、资源可整合度高,特别是已经建立了民族医治疗优势病种的专业临床研究队伍,以及具有民族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良好研究基础的专业队伍。

申报要求

1.本专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6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2家。

2.申报单位和项目(含课题)负责人必须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承诺各领域项目产生的所有科学数据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在专项约定的条件下对专项各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如不签署数据递交协议,则不具备承担专项项目的资格;签署数据递交协议后而不在商定的期限内履行数据递交责任的,则由专项责令整改;拒绝整改者,则由专项追回项目资金,并予以通报。

3.本专项研究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等须遵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执行。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下载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

    2018年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 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先进装备 (联系人:范苑,电话:024-23983733) 重点聚焦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成套装备及部件、智能机器人创新链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范文大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

    湖南2018重点研发计划申报

    湖南省2018年度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 目 录 1、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 2、智能机器人系统及应用 ................................

    2018年宁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引

    附件1 2018年宁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 围绕自治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的重点科技需求,支持我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自主研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

    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科发资〔2017〕152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

    厦门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

    厦门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增强厦门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增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促进研发资源共享,规范和加强我市......

    新乡级重点室管理暂行办法

    新乡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新乡市市级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实验室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

    2018寿阳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8年度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市政发〔2016〕2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晋中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及寿阳县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原有的工业攻关计划、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