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人教版英语七上Unit1《My name is Gina》教案2[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14:0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秋人教版英语七上Unit1《My name is Gina》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秋人教版英语七上Unit1《My name is Gina》教案2》。

第一篇:2018秋人教版英语七上Unit1《My name is Gina》教案2

Unit 1 My name’s Gina.(The 2nd period Section A 2a—2c)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如何做自我介绍及问候他人。

2.学会从对话中获取对方的基本信息(询问他人姓名)。.Language points(语言点)

1.要求掌握以下句式:What’s your/his/her name? My/His/Her name is ……

2.要求掌握下列词汇:his, and, her, question, answer, look

3.语法:了解缩略形式What is=What’s,I am = I’m等;初步了解代词my,your,his,her的用法(此知识可在今后学习中进一步巩固)。Difficulties:(难点):代词my,your,his,her的用法。

教学设计说明

Teaching steps(教学步骤)

1.Warming-up and revision(课堂热身和复习)(1)Sing ABC song1

(2)Greeting(Say hello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s)(3)Review introduction T: Good morning.I’m Diana.2 What’s your name? S: I’m Xu Dong./My name is… Nice to meet you.T: Nice to meet you ,too.2.Presentation(呈现新知识)

T: 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What’s his/her name?” 3 OK?

Show the students the famous persons, let them guess the names of these persons by using:

His name /Her name is ……I think his/her name is…Is he/she……?

1. 为活跃英语课堂氛

围而进行的活动。

2.为了复习第一课时的句式,教师可带上面具以新面孔出现,与学生进行仿真交流。教师与多个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熟悉同学,并且给学生多种激励性的评价。3.从guessing game中引出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让学生利用名人的图片来进行猜测,熟练新的句式。

4.板书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5.对有能力的同学,鼓励使用更多的句式来表达。Is he/she…? I think he/she is… I think his/her name is……

3.Summary(short forms)My name’s ______.Your name’s _______.His name’s _______.Her name’s ________.6 4.Work on 2a(完成P2-2a)

T: Now, look.at the pictures on P2, listen to the four conversations.Just listen.(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Then,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gai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Check the answers.5.Work on 2b(完成P2-2b)

Listen again.Circle the names you hear.The first name is done for you.Play the recording.Students listen and circle the names they hear.Then check the answers.7 6.Listen and repeat(听音跟读)

T: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Please try to read like the tape.8

7.Work on 2c(完成P2-2c)

T: Suppose you are new students in No.1 Middle School.You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You

meet for the first time.Make up a dialogue in pairs.9

8.Grammar focus(老师用中文总结这两天所学的语法点)T:这两天学习了自我介绍、认识新朋友、问候的句型。My name is ……

I’m ……

What’s his/her name? Nice to meet you.回答What’s your/his/her name? 的答语用: My/His/Her name is….注意几种缩略的表达法:What’s=What is

I’m=I am

name’s=name is10

6.小结物主代词my , your, his, her 的用法。并了解一些缩略形式及读法,为下一步的听力做准备。

7.Conversation1:Jenny, Tony

Conversation2:Tonny, Jenny

Conversation3:Bob Conversation4:Jim 8.将四段对话让学生跟读一遍,为下一步的同桌活动做准备。教师要特别强调语音语调的模仿。可以先全班跟读,再让学生个体跟读。

9.学生可根据P3的示范做对话,或脱离示范对话,自由发挥。教师当堂检查三、四组对话。其他同学课后到教师处表演。

10.指导学生阅读grammar focus时,注意使学生理解question, answer, look三个词。

9.Exercise

Workbook P1 Ex.1 Find these words.Circle the

words.P2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conversations..11

10.Homework

Oral work:(1)Listen to1a, read and recite it.(2)Read the sentences in Grammar Focus.(3)Go on making up your dialogues with your partner and polish it.Written work:(1)Finish workbook P1P2Exx(2)Bring some photos to school.1

211.练习册的两个习题巩固本节课的语言重点。

12.准备若干亲友的照片,若干生活中常用电话号码的图片(急救、报警、火灾等),为下节课准备。

第二篇:人教七上紫藤萝瀑布教案)

人教七上《紫藤萝瀑布》教案

玉山初中

周忠良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朗读感悟生命的永恒。(重点)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难点)

3、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重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出(bèng)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浆(qióng)盘虬卧龙(qiǘ)

2、解释下面的生词。

(l)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2)繁密:多而密。

(3)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4)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5)酒酿;江米酒。(6)挑逗:逗引,招惹。

(7)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8)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9)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3、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

自然景物是丰富多彩、婀娜多姿的。它会令人心旷神怡,会令人浮想联篇,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定会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命。

你了解宗璞吗?查看注解,了解作者.三、探究展示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2、提问:请给课文分段,看看各段写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想摘一朵”。写作者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

第二段:从“但是我没有摘”到“流向人的心底”。

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段: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到完。

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3、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

讨论并归纳:从三个方面写。

(1)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2)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4、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讨论并归纳:先写每一穗花,再写每一朵花。先写花趣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然后写花的形状,“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最后写花的香味,“淡淡 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5、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讨论并归纳:这里运用了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

6提问: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1)比喻:“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2)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拟人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7、提问: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

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8、提问: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讨论并归纳: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9、提问:本文的倒叙第二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这些花也正如人,人类社会也正如花一样由每一个一朵组成,虽然某些花或某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10提问:“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并归纳:说明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四、小结

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中心思想)文章写景抒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五、板书

写景抒情(写法)

树:

色:辉煌淡紫色

焦虑和悲痛 — 宁静和喜悦

形:瀑布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状:流动、欢笑、挑逗、推、挤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花穗:上盛开浅紫 下待放深紫

色:上浅紫、下深紫

形:帆一舱一舱内

香:嗅一视一幻(通感)

六: 课堂检测

1.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2.“我不由停住了脚步”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带走了焦虑和悲痛?

4.怎样理解“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5.“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这句话中“香气”是从嗅觉上说的,“紫色”是从视觉上说的,把嗅觉上的 “香气”比作视觉上的“紫色”,该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6.文章中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有什么意图?

七、课后作业

作业本作业

第三篇:《咏雪》人教七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

四、疏通大意,探究文本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默写课文。

五、课堂练习

五、课堂练习: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①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g)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语:对„„说。物②: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儿女讲论文义()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若令月中无物()

短文

(二)中也有一比喻句,写在下面分析其好处。

比喻句:

好处:

六、阅读激趣: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七、布置作业:

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咏雪句并写出理由。

2、整理你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教学反思:

1、本课的设计比较注意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的培养,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做好基础工作。

2、学生的反应尤其是朗读和讨论表现非常好,积极动脑深入探究。如在评判咏雪句子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且说话注意到了形式要求,即:表明观点,阐述理由,再次总结。

3、教案设计挺全面,但因课堂时间紧张所以删去了几个环节,如《世说新语》的介绍﹑问题探究中的一二小题以及课堂练习和阅读激趣。现在想来还是因为刚进入初中的孩子们的文言知识有限,如果有一预习环节或一学期的积累可能就会更好。

4、教师的课堂用语要再进行锤炼,如把“说给我听”改为“讲给大家听听”等。这一点我会在每一堂课上都注意,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的语言基本功。

第四篇:人教七上《整式的加减》教案

整式的加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教学过程: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120(t-0.5)=+120t-60

-120(t-0.5)=-120+60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

(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 [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作业布置 :1.课本第71页习题2.2第2、3、5、8题. 教后反思:

整式的加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概括能力。3.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

教学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做一做。

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1)写出答案:

(2)对上式化简。

2.练习:化简:

(1)(2—3y)+(5x+4y)

(2)2a2b

二、探究新知

1.整式的加减:教师概括(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步骤)不难发现,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因此,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2)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2.例题:

例1:求整式x2―7x―2与―2x2+4x―1的差。

练习:一个多项式加上―5x2―4x―3与―x2―3x,求这个多项式。

223(2a2b2)例2:计算:―2y3+(3xy2―x2y)―2(xy2―y3)。

例3:化简求值:(2x3―xyz)―2(x3―y3+xyz)+(xyz―2y3),其中x=1,y=2,z=―3。

三、新知应用

作业布置:课本p70:1,2,3

四、小结

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 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①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 ②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

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使计算简便。自我检测: 化简下列各式

2(2a2b)3(2b3a)2(x2xy)3(2x23xy)2[x2(2x2xyy2)]

先化简,再求值:

12x34xx2(x3x22x3)3,其中x3;14xy-[6xy-2(4xy-2)-xy]+1,其中x=-2.22122(x2y)(x2y)(x2y)2-4+-3(x2y),其中x=-1,y=2.222222(2x2y2xy2)(3xy3xy)(3xy3xy),其中x=-1,y=2.已知A=3ab3abb,B=ab11aba,C=8ab2abc,求A+B-C.224224224教后反思:

第五篇:《夏感》人教七上

《夏感》人教七上

《夏感》教学设计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

董雪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的语言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视频,学生随录音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两件事:1.认真听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点评朗读;2.概括每段段意。

夏天总体特点

夏天的自然景物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研读课文

了解了的大致内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齐读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

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总领全文。由此,分析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

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来的?还是有个过程?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回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出示相对应自然景物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景物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朗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那么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

演示一组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师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方法,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朗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短句的使用,偶句,反复等修辞手法)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五段。试分析写法。

热爱,赞美

对比,欲扬先抑手法

师: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李绅《悯农》),学生齐背,感受农民的辛劳,对农民的尊重。

四.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张急促热烈

自然景物

普通劳动者

热爱

赞美

向往

下载2018秋人教版英语七上Unit1《My name is Gina》教案2[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秋人教版英语七上Unit1《My name is Gina》教案2[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咏雪》人教七上5

    教学目标 ⒈掌握“骤、纷纷、因”等词语的含义。 ⒉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⒊感受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点难点......

    秋冀教版英语七上unit 1《lesson 1 hello!》教案

    Lesson 1 :Hello!一 、Teaching content:(教学内容) 1. Greetings: hello, hi , Nice to meet you. 2. Self-introduction: My name is… Or I'm .., I'm from... 3.Asking fo......

    秋冀教版英语七上unit 1《lesson 4 what is it》教案

    Lesson 4 :what is it?一 、Teaching content:(教学内容) 1. Learn the new word. 2.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pairs. 3.Finish the practice. 二......

    《夏感》人教七上7

    《夏感》人教七上7 张笑天——《夏感》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识记新的字词。 2.了解对比等写景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朗读体会的写景特征。 2.品读讨论写作手法及写景亮点。 情感......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羚羊木雕》教案 教材分析: 一直以来,众多人都局限于将本文定位为一篇反映亲情、友情的文章。旨在揭示子女与父母发生了冲突时,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正......

    人教六年上复习题)2

    人教版六年上复习题 1、科技是把(双刃剑),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在中国,曾有一个邪教组织(法轮功),它利用人们渴求(健康)的心理,引诱人们练习(法轮功)。 2、扔一张纸、(吐一口痰)、(说一......

    人教九年级上教案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理解、积累 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 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