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管理学》2018年10月自考复习资料和参考答案
复习资料
《现代管理学》(课程代码00107)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表明管理学是一门(A)
A.软科学 B.硬科学 C.应用性学科 D.定量化学科
2、在生产力系统中,作为独立的实体要素的是(D) A.科学 B.技术 C.管理 D.生产者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A)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4、布莱克和穆顿认为,领导者应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条件,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C) A.任务型管理方式 B.中间型管理方式 C.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D.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
5、管理关系主要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A)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财的关系 C.人与信息的关系 D.人与物的关系
6、人们的行为所要达到的道德结果的主观意图是(C) A.道德手段 B.道德责任 C.道德目的 D.道德品质
7、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力支配关系的是(C) A.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 C.行政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8、具有“压制个人目标,使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特征的是(A) A.传统管理 B.现代管理 C.目标管理 D.组织管理
9、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A) A.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B.以监督控制为中心 C.以岗位设置为中心 D.以人员编制为中心
10、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实现了(B) A.管理现代化 B.管理专业化 C.统一指挥 D.统一领导
11、组织理论上把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结构称之为(A) A.直式结构 B.扁平结构 C.直线结构 D.矩形结构
12、合理安排、使用和调配人员的基本依据是(D) A.人事选拔 B.人事监督 C.人员培训 D.人员考评
13、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是(D) A.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B.健全人事分类制度 C.加强人事培训工作 D.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
14、定期的形势报告、由下而上的定期报表等在管理信息类型中属于(A) A.作业信息 B.协调信息 C.管理控制信息 D.战略计划信息
15、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的输出形式是(B) A.磁带、磁盘 B.文字、图形(像) C.公文、档案 D.目录、卡片
16、在财务管理中,支出管理的最基本内容是(C) A.管好用好全部支出 B.管好用好专项支出 C.管好用好经常性支出 D.管好用好特殊性支出
17、在实施财务监督时,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为对象进行检查的方法被称为(A) A.财务检查 B.财务分析 C.实物检查 D.现场调查
18、在决策过程中,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是(B) A.发现问题 B.设计方案 C.选择方案 D.实施决策
19、确定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是(A) A.战术决策 B.战略决策 C.常规决策 D.非常规决策
20、与决策目标相比,计划目标是管理活动的(D) A.战略目标 B.综合目标 C.整体目标 D.分支目标
21、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计划起战略性、调节性、政策性作用,一般多运用(D) A.高层计划的形式 B.综合计划的形式 C.指令性计划的形式 D.指导性计划的形式
22、对指挥的实现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D) A.指挥权力的分配基础 B.指挥权力的固有基础 C.指挥客体的潜在能力 D.指挥目标与手段的合理性
23、指挥者的职位权力在指挥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权威是(D) A.现代权威 B.人格权威 C.技术权威 D.法规权威
24、下列管理职能中,具有主体广泛性特点的是(C) A.计划 B.组织 C.协调 D.激励
25、在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是(A) A.协调 B.控制 C.决策 D.指挥
26、根据大卫•麦克利兰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理论,如果一个人希望控制向上和向下的信息渠道以便对他人施加影响,那就表明他是一个(A) A.成就需要强的人 B.社会交往需要强的人 C.权力需要强的人 D.激励需要强的人
27、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而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被称为(D) A.领导 B.组织 C.创新 D.控制
28、包含在管理制度中的既定的控制程序被称为(A) A.常规控制 B.非常规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29、对于微观管理系统来说,关系到组织的输入和输出的动力问题的环境因素是(C) A.政治环境 B.社会环境 C.经济环境 D.技术环境
30、影响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A) A.管理环境 B.管理道德 C.管理方法 D.管理手段
31、传统管理学把人看作是(A)
A.管理的手段 B.管理的目的 C.管理的行为 D.管理的本质
32、委员会制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管理组织形式,其缺陷是易导致(D)
A.滥用职权 B.拉帮结派 C.任人惟亲 D.成本较高
33、马斯洛按照需要产生的先后,将人的需要排序为(C)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4、一般来说,在协调对象较多、协调范围大、各种思想认识并存的条件下,宜采用的协调方法是(D)
A.冷处理 B.思想教育 C.建议说明 D.酝酿协商
35、通过调节各方面物质利益关系刺激组织和个人行为动力的管理手段是(C)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36、某一个居于核心位置的沟通主体分别与其他几个沟通主体进行沟通,莱维特、巴维拉斯称这种沟通方式为(D)
A.链式沟通 B.全通道沟通 C.y式沟通 D.轮式沟通
37、“人的行为获得成功或失败主要可归于四个因素,即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和机遇。”这是(B)
A.善因论的基本观点 B.归因论的基本观点 C.X理论的基本观点 D.Y理论的基本观点
38、管理人员凭借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对下属进行调度,指导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活动的行为是(A)
A.指挥 B.教育 C.激励 D.监督
39、首次提出目标管理概念的管理学家是(D)
A.西勒 B.西蒙 C.莱文森 D.杜拉克
40、预测和决策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A.决策是为预测服务的 B.预测贯穿于决策全过程
C.决策强调客观分析,预测突出领导艺术 D.决策侧重科学分析,预测侧重科学选择
41、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定期修订计划,这种方法是(B)
A.定额法 B.比较法 C.整体综合法 D.滚动计划法 42、1916年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C)
A.计划、组织、激励、指挥、控制 B.决策、计划、组织、激励、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D.决策、用人、组织、指挥、控制
4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是(D)
A.人员激励 B.人员培训 C.人员选聘 D.人员考评
44、在“管理方格法”中,(1,9)方格被称为是(C)
A.贫乏管理方式 B.任务型管理方式 C.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 D.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45、可以不受指挥人员的数量及中间管理层次多少的限制,在大型组织活动或大规模的组织活动中尤显重要的指挥类型是(B)
A.直接指挥 B.间接指挥 C.命令式指挥 D.指导式指挥
46、非营利组织资产配置和划拨的特点是(B)
A.有偿性和经营性 B.无偿性和非经营性 C.有偿性和非经营性 D.无偿性和经营性
47、巴贝奇特别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B)
A.按成果支付工人工资制度 B.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C.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D.劳资协商的工资制度 48、20世纪60至70年代是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主要特征是(C)
A.计算机被用于商业数据处理 B.专门的数据系统转变成信息支持中心 C.管理信息系统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D.网络使组织中的通讯更加开放与灵活
49、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了全面分析的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是(A)
A.社会系统学派 B.决策理论学派 C.系统管理学派 D.权变理论学派
50、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明显的缺点是(A)
A.背离了统一指挥原则 B.加重了上层主管人员的负担 C.不利于发挥职能机构的作用 D.不适应管理专业化的要求
51、能够增强其他管理手段的功能,得到被管理者积极配合的管理手段是(D)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52、履行管理的控制职能、采取控制措施的主要依据是(D)
A.环境的变化 B.领导者的指示 C.绩效考核标准 D.组织的计划
53、管理组织中定期的形势报告、自下而上的定期报表等属于(A) A.作业信息 B.战略计划信息 C.经营信息 D.管理控制信息
54、目标管理的突出特点是(D)
A.强调组织成员相互协调 B.强调职、责、权、利相一致 C.强调公开公正的绩效考核 D.强调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
55、在现代跨国界管理中,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经营给予相当大的自主权,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保持一种合作关系,这被称之为(D)
A.民族中心主义 B.国土本位主义 C.单中心主义 D.多中心主义
56、具有“压制个人目标,使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特征的管理是(B)
A.现代管理 B.传统管理 C.目标管理 D.系统管理
57、赫茨伯格把工作成就、上级赏识、责任、个人进步等因素称之为(B)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管理因素 D.政策因素
58、首次提出关心人的哲学的管理理论先驱者是(D)
A.亨利•普尔 B.查尔斯•巴贝奇 C.安德鲁•尤尔 D.罗伯特•欧文
59、国际化管理在组织结构上采取了新的组织形式,其中,按产品和地区结合起来设置分部的组织形式被称作(D)
A.职能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 B.产品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 C.地区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 D.混合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
60、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适应性特点的组织结构形式是(C)
A.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 B.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 C.矩阵型组织结构形式 D.参谋型组织结构形式
6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认为,职工是(C)
A.“自然人” B.“经济人” C.“社会人” D.“善良人”
62、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换位思考属于(B)
A.实现自我超越修炼 B.改善心智模式修炼 C.加强团队学习修炼 D.进行系统思考修炼
63、组织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卡斯特 B.亚当斯 C.格林纳 D.巴纳德
64、格林纳认为,组织在成熟阶段后期,官僚主义盛行,文山会海普遍存在,组织将陷于(B)
A.领导危机 B.硬化危机 C.失控危机 D.自主性危机
65、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既关心生产,又关心人,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效结合的领导属于(C)
A.(1.1)型 B.(1.9)型 C.(9.9)型 D.(5.5)型
66、以“经济人”为假设条件的管理理论是(A)
A.古典管理理论 B.需求层次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67、科学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B)
A.军事管理领域 B.工商企业管理中 C.社会管理领域 D.国家行政管理中
68、管理协调的实质就是(C)
A.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B.选择有效方法 C.处理好人际关系 D.维护制度的权威
69、整个前资本主义的国家管理表现为(D)
A.科学管理 B.系统管理 C.法制管理 D.经验管理
70、科层组织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C)
A.法约尔 B.泰勒 C.韦伯 D.卡斯特
71、权力集中在最高一级,决策与组织目标的设置一般由领导者做出,下级无任何发言权,只有执行权,这种领导方式是(A)
A.专制—权威式 B.开明—权威式 C.协商式 D.群体参与式
72、近代人事品位分类制度始于(D)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73、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兰德公司首创和使用的一种特殊的决策方法是(A)
A.德尔菲法 B.模拟决策法 C.方案前提分析法 D.头脑风暴法
74、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是(A)
A.比较研究法 B.定量分析法 C.历史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75、精英决策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C)
A.欧文 B.斯密 C.圣西门 D.德鲁克
76、在随机抽样的方式中,最基本的一种抽样方式是(A)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77、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是(B)
A.程序控制 B.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反馈控制
78、访谈中所提问题主要有实质性问题和(C)
A.现实问题 B.热点问题 C.功能性问题 D.敏感问题
79、属于概率抽样的是(D)
A.偶遇抽样 B.定额抽样 C.主观抽样 D.等距抽样
80、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
A.菲德勒 B.卡斯特 C.奥唐奈 D.德鲁克
81、通常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管理决策方法是(C)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模拟决策法 D.方案前提分析法
82、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是(B)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83、提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学者是(D)
A.波斯纳 B.埃文斯 C.吉赛利 D.科曼
84、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
A.归属需要 B.尊重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85、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的第一要素是(B)
A.人员 B.目标 C.信息 D.物财
86、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B)
A.归因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强化理论 D.公平理论
87、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C)
A.人与人之间关系 B.人与环境之间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层级关系
88、属于激励因素的是(B)
A.工资收入 B.管理政策 C.工作具有挑战性 D.人际关系
89、要求调查研究的观点和结论都必须是以真实、可靠的数据与资料来支持的是(B)
A.客观性原则 B.实证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90、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的五项修炼中,在组织成员的积极互动下,形成组织的共同目标的修炼属于(D)
A.实现自我超越 B.改善心智模式 C.加强团队学习D.建立共同愿景
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
1、法约尔认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包括(ABCDE)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控制
2、组织设计的分工和协作原则要求明确组织各部门及其人员的(ABCD) A.相互关系 B.协作方法 C.工作范围 D.工作内容 E.工作环境
3、从组织内部挑选适合的人员加以聘用的优点是(BE) A.为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B.手续简便 C.给组织带来新观点 D.给组织带来新方法 E.费用较低
4、有效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CDE) A.以人为本 B.统一领导 C.客观公正 D.灵活机动 E.注重整体
5、在现代管理中,创新管理的成果与维持管理的成果相比较的特征是(ABCDE) A.具有首创性 B.具有未来性 C.具有先进性 D.具有变革性 E.具有时间性
6、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主要有(ABD)
A.价格 B.税收 C.奖金 D.信贷 E.罚款
7、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控制,其效果取决于(ABCDE)
A.对情况的观察 B.对规律的掌握 C.对趋势的分析 D.对信息的获得 E.对可能发生问题的预计
8、霍桑实验的结论认为,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CE)
A.工作时间 B.劳动技能 C.工作态度 D.工资报酬 E.人际关系状况
9、下列决策方法中,属于非数量化决策的方法有(ABCE)
A.头脑风暴法 B.提喻法 C.列名小组法 D.决策树法 E.方案前提分析法
10、在目标管理中,目标展开是目标确定过程的继续,其环节包括(ACD)
A.目标分解 B.目标评价 C.对策展开 D.明确目标责任 E.组织目标实施
11、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ABE)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E.管理组织理论
12、受管理宽度和组织层次相互关系影响的组织结构是(AC) A.直式结构 B.矩阵结构 C.扁平结构 D.直线结构 E.职能结构
13、布莱克和穆顿把管理中领导者的行为概括为(CE) A.对利润的关心 B.对环境的关心 C.对人的关心 D.对制度的关心 E.对生产的关心
14、下列控制方法中,属于传统控制方法的是(ABC) A.视察 B.报告 C.统计资料 D.预算控制 E.数字化技术
15、期望价值理论认为,要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BCE) A.职工与社会的关系 B.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C.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D.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关系 E.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第三大题:简答题
1、简述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简述人员绩效考评的要求。
(1)考评标准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考评原则要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
(3)考评工作要具有民主性和透明度。
3、简述计划工作体制的内容。
1)2)3)4)计划工作机构隶属于各级管理系统的决策机关,并接受决策机关的领导和制约; 计划工作必须建立严格、科学的论证制度;
计划工作部门制定出来的计划要经过决策机关的批准; 下级计划部门必须接受上级计划部门的指导。
4、简述决策的特征。
1)决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决策是多种方案的选择; 3)决策必须着眼于未来。
5、简述管理活动中维持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所谓维持,就是保证系统活动的顺利进行,使系统生命得以延续。所谓创新,就是通过创造与改革达到更高目标的创造性活动。维持与创新都是管理的基本职能,它们相互联系、不可或缺。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据和框架。
6、简述管理活动中应如何重视人的需要。
1)通过认识人的需要去实现对人的管理。
2)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去实现对人的管理。
3)通过唤起和促进人的需要去实现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
7、简述管理道德的形成。
1)管理道德评价 2)管理道德教育 3)管理者的自我完善
8、简述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2)3)4)必须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进行管理实践 必须注意协调组织自身的内外环境 必须注意向民主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必须致力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9、简述财务管理制度中如何贯彻责权利一致原则。
1)建立责任单位,2)确定责任指标,3)考评业绩,联责计酬。
10、简述人事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层面上主要包括职位分类、定编、定员等内容 2)执行层面上主要包括人员的招聘、选拔、教育、培训、人员余缺调剂等工作的具体安排。
11、简述人本原则的内容。
1)人是管理的目的 2)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3)重视人的需要
12、简述管理协调的过程。
1)了解、把握组织运营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之间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 2)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3)采取措施,消除矛盾与冲突。
13、简述跨国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1)自我中心主义阶段
2)国土本位主义或民族主义阶段 3)多中心主义阶段
14、简述思想教育手段的性质。
1)思想教育手段是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思想保证 2)思想教育工作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3)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极其丰富,它担负着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
15、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1)2)3)4)5)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处理 信息的存储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输出
第四大题: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2、试述管理组织部门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1)2)3)4)力求维持最少的部门,这是精简组织机构的要求;
部门划分应有弹性,不可僵化,应当随着业务需要而增减; 必要的职能均应俱备,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各部门职务的指派应达到平衡,避免忙闲不均和工作量分摊不均。
3、举例说明管理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协调是管理专业化最基本的要求,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
2)管理主体之间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价值追求和稳定的利益关系等,而且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需要的相互满足。
4、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2)3)4)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分析和借鉴国外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5、试分析组织变革方案的类别。
1)打破原状,抛弃旧的一套,断然采取全新的办法。这种变革会产生很大的震荡,因而阻力也会很大。
2)采取逐步改革的办法,这种改革不能触及组织内根本性的问题,且时间缓慢,收效不大; 3)采取系统发展、统筹解决的办法,这种变革能把领导和成员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共同有系统的研究问题和制定改革方案。
6、试述管理中如何做好利益协调工作。
1)紧紧围绕职能部门的需要配置资源,实现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
2)从调动全员积极性出发确定利益关系,实现组织与人员、人员与人员的利益协调。
7、试比较分析内部选聘与外部选聘的优劣。
1)内部选聘是从组织内部挑选适合的人员加以聘用,内部聘用费用低、手续简便,被选聘人员能较快进入角色,但容易造成自我封闭、近亲繁殖,且选择范围有限; 2)外部选聘是按照特定原则和程序从组织外部挑选人员加以聘用,外部选聘扩大了选择范围,能使组织注入新的活力,但成本较高,可能影响组织成员的士气。
8、结合实际试述决策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 2)决策关系到管理的绩效; 3)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9、试述强化理论。
1)强化是指在人的行为之后发生的某种结果,会使以后这样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2)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 和负强化; 3)强化理论的应用。
第二篇:2018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小抄整理版)
00107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是(B)H.法约尔
2.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是(A)A.行政管理思想
3.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的是(B)B.罗伯特·欧文
4.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A.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5.亨利·法约尔认为,在管理的五项职能中,最重要的管理职能是(C)C.计划
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D)D.“经济人”假设
7.企业再造的驱动力是(B)B市场或顾客需求
8.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的新型战略是(D)D.蓝海战略
9.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根据是(A)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
10.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决策模式是(B)
B.渐进决策模式
11.在组织的构成要素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是(D)D.人员
12.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称为(C)C.合理-合法权威 13.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的全新概念是(B)B.学习型组织 14.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是(A)A.直线制
15.在职位的分类中,把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称为(C)C.职等
16.不属于强制性领导影响力的产生因素的是(A)A.才能因素
17.不成熟-成熟理论的提出者是(B)
B.克里斯·阿吉里斯
18.在领导方式的类型中,领导者运用启发、诱导、商讨、教育的方法,使下属心悦诚服地接受并贯彻领导意图的领导方式是(C)C.疏导教育方式
19.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D.自我实现需要 20.变量的取值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次序上的区别,这指的是(B)定序变量 21.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管理活动的主体是(人)23.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下属的成熟程度的理论是(A)
A.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理论
24.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是(D)D.决策 25.容易形成一致,采取迅速行动的决策规则是(B)B.简单多数规则
26.在管理思想史上,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C)C.韦伯
D.梅奥
29.近代人事品位分类制度始于(D英国 30.在人事考评中,因考评对象的某一特征、品质或行为表现异常鲜明、突出,从而淡化以至掩盖了其他方面的表现,造成考评结果不客观。这种考评偏差称为(B)B.晕轮效应偏差
31.在领导者职位权力中,惩罚权源于(C)
C.被领导者的恐惧
32.在管理方格理论中,对人对生产都不关心,被称为“贫乏管理方式”的管理方格是(A)A.(1.1)方格
33.赫茨伯格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监督方式、工资收入等称之为(B)B.保健因素 34.管理组织传达政策、发布法规、下达指令、报告情况、请示和答复问题主要依靠的是(C)C.正式沟通
35.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D)D.现场控制
36.优化原则的核心就是要达到(B)
B.整体效益的优化
37.为了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而必须具备的要求或命令他人行动和处理问题的一种力量。这指的是(A)A.权限
38.特别适用于缺乏客观信息时的长期预测和方案评估的方法是(D)D.德尔菲法 39.组织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有计划的财务活动的表现形式是(A)A.预算
40.观察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目的是不影响
被观察者的行为和活动的观察方法是(D).非参与性观察
4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起源于(人)42.在管理思想史上,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A.泰勒
43.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处理
权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只保留对重要事项的决策与监督权的原则是(C)C.例外原则
44.早期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企业职工是(B)
B.社会人
45.在现代决策程序中,决策过程的起点是(A)A.发现问题
46.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全新的“学习型组织”概念的学者是(D)D.彼得·圣吉
47.在彼得·圣吉所提出的五项修炼中,其核心是(D)D.进行系统思考
48.考评者对某一类人员笼统、机械、僵化的主观认识影响考评结果而形成的误差是(C)C.刻板印象偏差
49.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理论是(D)D.X-Y理论
50.在“管理方格法”中,(5.5)方格被称为(B)
B.中间型管理方式
51.人类维持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是(A)
A.生理需要
52.激励理论的基础是(A)
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53.可能会抑制组织成员士气的沟通方式是(D)D.链式沟通
55.系统分析最基本的原则是(C)整体性原则
56.目标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制订合适的目标 57.主要用于远期目标的战略决策或随机因素较多的非常规决策是(D)风险型决策 58.经营性组织或部门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基本收支的预算是(A)A.经营预算
59.发现问题最全面、最有力的控制技术是(C)
C.管理审计
60.在随机抽样方式中,最基本的抽样方式是(A)A.简单随机抽样
61.依据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的观点,不属于...管理职能范畴的是(D)经营
63.对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理论基础的是(C)
C.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64.不属于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是(权变理论
65.将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C)C.孔茨
66.以西蒙为代表的管理学派提出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是(C)C.决策
D.计划 67.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属于(B)战略决策
68.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是 非正式组织
69.直线职能型结构的优点不包括...(C)C.便于部门间的协作
70.扁平组织结构的特点是(A)
A.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
71.从外部招聘主管人员所具有的优势中不包..括.
(C)C.有利于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调动其积极性
72.人事考评中由时间和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误差属于(D)D.近因效应偏差 73.现代管理强调的中心是(人)
74.通过对某种行为予以鼓励、肯定、奖赏,使之更加频繁发生的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
75.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间关系的工作是(B)
B.协调 76.不属于...
口头沟通方式优点的是(C)C.具有严肃性,规范性
77.来自沟通主体的障碍因素中不包括...
(A)A.注意力不集中
78.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
79.针对结果的控制是(C)C.反馈控制
80.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中不包括盈亏平衡分析 ...81.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管理学的奠基之作,它诞生于(A).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82.《孙子兵法》在阐述用兵策略时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反映的是(A)A.链式沟通
96.20世纪70年代,率先在系统分析中提出层次性原则的是(C
C.萨蒂
97.下列定量分析方法中属于确定型分析的是(A)A.排队论
98.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在网
络计划方法中,世博会整个公共管理任务被称为()A.工程
128D.格林纳认为,组织在聚合阶段后期,层级.计划的科学性取决于控制 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组织将陷于自主性危机 129.人事管理实践中,劳资关系专家及劳资关系咨询出现于(C)C.20世纪50年代
130.职位分类制下,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
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当的一个职位序列称为(C.职级
132.在管理方格理论中,(9、1)表示的是(B 出中国古代(C)C.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83.甲工厂近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改善作业环境与工作条件、大幅缩短工作时间、为职工提供午休场所、改造厂区基础设施等,试图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种改革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B)B.罗伯特·欧文
84.某公共组织就某一公共事务进行决策,各利益方向公共组织施压,最终决策方案有利于压力较大的一方。这说明该公共组织采用的是(D
D.集团决策模式 85.某单位开发一种产品,准备投入市场。决策者根据市场调查,可以知道各种方案在不同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但无法估计未来各种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这种决策是(B B.非确定型决策
86.B公司的管理模式如下:总经理作为最高管理者,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分别对业务部门行使领导权力。该公司的行政体制形态是(D.职能制
87.科层组织理论认为,除了某些必须按规定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外,其他人员均应(C)
C.委任产生
D.竞争产生
88.从总体看,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各级人民政府、各类企业及各类事业单位都属于(A A.正式组织
89.某单位领导对人和生产都不关心,只以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A)A.贫乏型领导
90.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的成熟程度已初步进入到成熟阶段,应采取的领导方式为()C.参与式领导方式
91.沙因认为,在管理中按照不同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属于(复杂人假设 92.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普遍喜欢熟悉的事与物,而不喜欢陌生或未知的事与物,这反映出人类 谋求安全的动机
93.“一切直接社会的共同的规模较大的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有一种指挥,以便协调个人的活动提琴独奏演员可以独展所长,一个乐队要有乐队的指挥”。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强调的是(C)C.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94.在沟通方式中,沟通速度快但会发生信息逐级筛选现象,以致影响信息真实性
99.在戴明环四个步骤中,被称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与核心的是(B.实施环节 100.构成传统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相同沟通方式是(B).下行沟通
101.法约尔提出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有(D)
D.14项
102.战略决策主要谋求(D)
D.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 104.公平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亚当斯 107.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存在(B B.反比例关系 109.在人力资源的特点中,能表现出人与其他资源本质区别的是(A.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110.在管理方格理论中,表示为俱乐部型管理方式的是(B
B.(1,9)型
11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最可能是自我实现需要的是(A)A.企业总经理
112.薪金和工作条件属于(A.保健因素 114.没有沟通核心,各沟通主体只能和左右两个沟通对象进行沟通属于(C.环式沟通
115.控制的目的在于 C 保证实际工作与计 117.管理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拟订具体标准 118.将有关专家聚集到一起,依靠专家的创造
性思维,以发散性方式讨论决策对象未来发展及对它的应对措施,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是(C)C.头脑风暴法
119.不属于...
决策树法优点的是(C.决策具有客观性
120.观察法最主要的优点是(B.直观可靠
121.在资本主义以前,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是(.国家管理 122.公共管理主体广泛,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A.政府
123.梅奥等人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B)B.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124.查尔斯·巴贝奇是科学管理的先驱,他特别强调劳资协作,并提出了(D
D.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125.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被称为(A)A.决策模式 126B.在决策体制中,负责组织决策方案设计任.管理具有科学性 务的是(D.管理就是对个人活动的控制 A)A.决策中枢系统
127.在管理思想史上,马克斯·韦伯被誉为是(B)B.组织理论之父
B.任务型领导
133.关于X理论与Y理论,正确的表述是(C)
C.Y理论主张领导者要创造机会,使下属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34.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A.M=V·E
136.下级管理组织或人员主动向上级组织或领
导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的建议。这种沟通是(A)A.反馈沟通
137C..不确定关系管理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
D.复杂关系(A .确立标准C.横向协调问 138.最早提出“系统”概念的学者是(C)
C.贝塔朗菲
139.用来表示开工或完工的相邻工序在时间上的分界点是(C.(9,1)型C
D).(C5,.事项5)型
D.线路 140.始终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促使人们积极行动以追求的结果是(A)A.目标
141.具有“迂回探索”特点的决策方法是(D
C.组织与工作之间的关系D.方案前提分析法
D.人际关系 142.在预算的分类中,被称为“总预算的”是(C)C.财务预算
D.零基预算 143C.在收集非语言行为信息方面,更具有直观.现场控制
D.管理控制 性和可靠性的调查方法是(D.观察法 144.社会调查中,观察者在人为设置的环境中进行的观察是(B)B.实验性观察
145.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的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是(B)B.抽样框
146.在公共管理中,重视回溯分析的决策属于(B)B.追踪决策
147.某公司准备上马一个重大项目,决策时将
有关专家召集到一起开会,依靠专家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开放式讨论,最后做出决策。这种决策方法是(A)A.头脑 148.在企业的经营预算中,作为预算控制基础的是(C)C.销售预算
149.为了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完善素质结构,许多管理者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管理学相关理论。这种现象在控制方法中体现的是(B)B.预防性控制
150.某牙膏生产企业在近期的一项调查中重点
了解城市中成年居民每天刷牙的次数,这一指标属于(D)D.描述性指标 151.管理起源于(C)C.人类的共同劳
152.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属于(.比较研究法
153.于1911年发表其代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D)D.泰勒
154.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B .梅奥
156.关于决策,正确的描述是(A)
A.管理就是决策
157.组织的主体是(C)C.人员
158.由最高主管至基层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领导关系而不设职能机构的组织是(C
C.直线制组织
159.不属于...管理组织“三定”内容的是(D A.定职能 B.定机构 C.定编制 D.定岗位 160.人事考评中,因考评对象的某一特征突出,从而淡化甚至掩盖了其他方面的表现,造成考评结果不客观的偏差属于(C)
C.晕轮效应偏差
D.暗示效应偏差 161.领导者强制性影响力的产生因素中不包括...(D)D.才能因素
162.关于人性的假设,X理论建立的基础是(A)A.经济人假设
163.在管理方格理论中,表示为任务型领导方式的是(C)C.(9,1)
164.期望理论属于(C .内容型激励理论
165.20世纪60年代,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的理论是(C)C.公平理论
166.造成沟通对象障碍的原因是(A)
A.注意力不集中
167.当协调对象较多、协调范围大、各种思想认识并存的条件下,宜采用的方法是(D)
D.酝酿协商
168.“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根据这一说法,最适合的控制方式是(A)
A.前馈控制
169.控制的过程不包括...(D.进行反馈 170.问卷法的优点不包含...(C)C.问卷法回收率高
171.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强调管理要正确处理(B)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72.科学管理理论所倡导的工资制度是(B)B.差别计件工资制
173.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是(B)
B.一般管理理论
174.在管理决策中,容易使方案通过,迅速采取行动的决策规则是(C)C.简单多数规则 175.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决策模式是(B)
B.渐进决策模式
176.通常认为管理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B)B.霍桑实验
177.“权威的存在必须以下级接受为前提,下级对权威的接受是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属于
(B)B.组织平衡理论
178.格林纳认为,组织在聚合阶段后期,上下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组织将陷于(D)
D.自主性危机
179.职系划分是职位分类的重要环节,其基本B标准是(.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C)C.工作性质 D.平时决策和危机决策
180.在管理方格理论中,(9,9)表示(B)
B.中间型领导
181.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领导理论是(B)B.X理论—Y理论
182.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领导者采取低工作低关系的领导类型时,表示(D
D.下属处于成熟阶段
183.近代最早实行人事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是(B)B.英国
18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A)
A.社会起因的研究
185.赫茨伯格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A)A.使工作丰富化
186.没有沟通核心,各沟通主体只能和左右两个沟通对象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是(D)
D.环式沟通
187.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所进行的控制是(B)B.现场控制
188.下列关于控制与计划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D
D.控制的效果取决于计划 189.系统分析的方法论中,行为研究也被称为(D)D.现状研究
190.一般而言,绘制网络图应用较多的方法是(A)A.顺推法
191.全面质量管理中,最早提出PDCA循环的学者是(D)D.戴明
192.通常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管理决策方法是(C)C.模拟决策法
193.在全面控制中被认为能够最全面、最有力地发现问题的控制技术是(C)C.管理审计 194.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都属于(B)
B.非概率抽样
195.若确认社会调查资料基本可靠,则要求其信度系数达到(D.0.9以上
196.一个由9人组成的决策群体对A、B、C
方案进行投票,结果为:A方案4票,B方案3票,C方案2票,最后A方案胜出。这说明该决策群体采用的是(C)
C.简单多数规则
197.某公司通常由公司高层做出决策,普通职工很少参与。这说明该公司采用的是(C)
C.精英决策模式
198.职位是组织的构成要素之一。下列对职位特征的描述,错误的...
一句是(C)C.职位设置体现因人设岗的原则 199.下列对人力资源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的表述,错误的...
一句是(人力资源的消费性大于其 200.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人
们在实践过程中围绕实现目标常常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调整或抉择。这说明人力资源具有(B B.能动性
201.某单位领导认为人是勤奋的,在管理上主
张启发内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自我控制。这说明该单位领导运用的是(B
B.Y理论
202.某单位领导高度关心生产和效率,而不关心人。这种领导方式在管理方格中的位置为(B)
B.(9,1)
203.王主任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办公室李秘书
是典型的做表面文章、善于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喜欢打小报告的人,故而对其许多行为常采用视而不见,不予理睬的方法。这种做法在强化理论中称之为(消退 204.某单位为了突出管理者的地位,设置一个
沟通主体分别与其他几个沟通主体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是(B.轮式沟通
205.为了防止甲型流感大规模爆发,我国政府
决定,根据疫苗的生产情况,为公民免费接种甲流疫苗。在控制理论中,这种控制方式是(A)A.前馈控制
206.根据系统的性质和特性,系统分析最基本和核心的原则应该是(C)C.整体性原则
207.1965年我国开始应用和推广网络计划方法,将其称为(D .统筹方法
208.在系统分析中,强调以政策的“机会成本”作为基本依据的是(B).价值研究
209.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中,属于临时性的团队是(C)
C.行动改正团队
210.采用函询的方式咨询专家们的建议以做出决策的方法是(B.德尔菲法
211.某公司开发一新产品准备投放市场,已知
在市场需求好的情况下可获利700万元;在市场需求不好的情况下损失600万元。由于是新产品,市场需求好与坏的概率无从可知。这种决策属于(不确定型决策 212.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发生特大尾矿
溃坝事故,事后山西省长引咎辞职,一副省长被免职。这里应用的控制方法是(B)B.人员管理控制法
213.把组织目标分解为项目,按规划的项目进行分阶段拨款的预算控制方法是(B)
B.项目预算
214.一项社会调查在问卷中了解不同年龄的居
民对网络购物的看法和态度,其中的“看法和态度”属于(A)A.因变量
215.在社会调查中,两个变量相关系数在0.5~B0..职位是以工作为中心设置的7之间,说明变量间的相关程度(C.显著 D216.职位的数量明确而具体.在决策模式中,提出了 “最优决策准则”的是(A)A.理性决策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
1.李处长特别欣赏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人性假设理念,并运用于管理实践。其管理行为特征应该是(ABCDE)
A.以人为中心 B.关注职工的工作态度
C.注意改善人际关系状况
D.实行参与式管理 E.重视人的需要的满足
2.决策树法是用树型图的形式进行决策的方法。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E)A.决策结点
B.方案枝C.状态结点
D.概率枝
E.结果点
3.按照主管人员与控制对象的关系来划分,控制可分为(A.间接控制
B.直接控制
4.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质量的改进过程包括(BCDE)
A.制定计划
B.标准的选择
C.过程评估
D.过程标准化
E.过程改进 5.常见的概率抽样方法有(BCDE)A.偶遇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等距抽样
D.分层抽样
E.整群抽样
6.与公共管理相比较,私人管理的显著特征有(AD)
A.以盈利为目的 C.行使委托权力
D.以市场为导向 E.平衡多元利益要求
7.波特在竞争战略理论中提出的企业基本战略有(ACE)
A.专一化战略
B.注重全局战略
C.差异化战略
D.超越现实战略
E.成本领先战略 8.行为科学家莱维特、巴维拉斯等对沟通问题做了专门研究,他们认为在解决简单问题时效率较高的沟通方式有(AB)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全通道沟通
D.环式沟通
E.Y式沟通 9.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包括(DE)A.超理性分析
B.社会文化分析
C.未来分析
D.确定型分析
E.随机型分析 10.传统控制方法包括(ABCDE)
A.现场观察法
B.内部审计法
C.统计数据分析法
D.专题报告分析法 E.人员管理控制法
11.弗雷德·菲德勒提出了领导权变模型理论,他认为影响领导效果好坏的因素是(BCE)
A.领导者的素质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C.工作任务结构
D.被领导者的成熟程 E.职位的权力
12.风险型决策方法应具备的条件是(ABCDE)
A.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目标
B.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
C.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状态
D.各自然状态的概率可以预先估计和计算出来
E.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
13.根据系统的组织情况和外界的关系进行的系统分析包括(ABCDE)
A.整体分析
B.结构分析
C.层次分析
D.相关分析
E.环境分析
14.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企业基本战略有(BDE)
A.企业文化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顾客至上战略
D.专一化战略
E.成本领先战略 15.与私人管理相比较,公共管理的显著特征是(AE)
A.依据委托权力
E.平衡多元利益要求 16.依据蓝海战略理论,下列描述正确的有(BCE)
A.蓝海战略追求生产技术的一般性改进 B.蓝海战略是一种实现多赢的战略
C.蓝海战略超越了本行业和现有客户 D.红海战略是一种超越竞争的战略
E.红海战略是零和博弈战略
17.波特竞争战略理论在竞争力分析模型中概括出的竞争力量包括(ABCDE)
A.供应方
B.购买方
C.潜在进入者
D.现有竞争者
E.替代品的威胁 18.按照控制发生在管理过程中的阶段性来划分,控制可分为(CDE)
C.前馈控制
D.现场控制
E.反馈控制 19.绘制网络图的基本方法有(ABC)A.顺推法
B.逆推法
C.重点工序法
20.目标管理法中制定目标的原则有(ABCD)
A.统一性系统性原则
B.科学性预见性原则
C.应变性协调性原则
D.先进性可行性原则E.强制性法定性原则
21.早期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A.职工的工作态度 B.人际关系状 22.思想教育手段的主要特征有(ABCDE)A.科学性 B.启发性 C.艺术性 D.目的性 23.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ABCDE)
A.组织环境
B.组织战略
C.组织规模
D.组织技术
24.根据决策的后果不同,决策可以分为(ADE)
A.风险型决策 D.确定型决策
E.非确定型决策
25.制定计划的原则包括(ACDE)A.统筹原则 时间原则 .重点原则 弹性原则 29.在应用目标管理理论的组织里,对管理者
进行能力分析所使用的SWOT分析表主要包括(ABCD)
A.优势
B.弱点
C.机会
D.威胁
30.抽样调查方法中常见的非概率抽样包括(BCDE)B.方便抽样 C.主观抽样D.定额抽样E.滚雪球抽样
三、判断说明题
1.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2.理性决策模式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满意决策准则”。×
3.领导四分图理论认为,采取低组织高关心的领导方式,其工作效率和领导效能就高。× 4.行为研究和价值研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系统
分析方法论范畴,在实际应用中应将二者截然分开。×
5.系统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决策辅助技术,离不开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的支撑。√
6.管理层次的数量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
7.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
8.赫伯特·西蒙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中不
可能达到最优程度,而只能追求一种满意的决策结果√。
9.系统优化的进程是绝对的,可以使系统达到最优。×
10.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就是指产品的质量。×
11.系统分析应用在不同专业领域中,使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和途径。×
12.集团决策模式认为,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
13.定序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除了类别、属性之外,没有其它区别。×
14.现代管理过程中,公平即分配公平,也即物质报酬数量分配的公平。×
15.公共管理过程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 16.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生产关系属性。× 17.根据集团决策模式的内容,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18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
E.长期性 募人员。×
19.领导行为理论认为,天资聪明的人应当成为领导者。×
E.权力体制
20.因为分析成本太高,所以有些管理问题可以凭借决策者的经验加以解决,而不必进行系统分析。√
21.麦克利兰的研究证明,高度社交需要对管理人员最为重要。×
E.连续性原则
22.环式沟通速度慢,准确性低,但组织成员满意度较高。√
23.匿名性是德尔菲法最重要的特点。√ 24.因为定量分析方法更客观、更准确、更严密,所以将完全取代定性分析方法。× 25.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基层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面向未来的信息。×
第三篇:2002年4月自考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2年4月自考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4-10-17 21:38:00
中国自考网
课程代码:00107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表明管理学是一门()A.软科学 B.硬科学 C.应用性学科 D.定量化学科 2.在生产力系统中,作为独立的实体要素的是()A.科学 B.技术 C.管理 D.生产者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4.布莱克和穆顿认为,领导者应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条件,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A.任务型管理方式 B.中间型管理方式 C.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D.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 5.管理关系主要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财的关系 C.人与信息的关系 D.人与物的关系 6.人们的行为所要达到的道德结果的主观意图是()A.道德手段 B.道德责任 C.道德目的 D.道德品质
7.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力支配关系的是()A.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 C.行政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8.具有“压制个人目标,使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特征的是()A.传统管理 B.现代管理 C.目标管理 D.组织管理 9.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A.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B.以监督控制为中心 C.以岗位设置为中心 D.以人员编制为中心 10.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实现了()A.管理现代化 B.管理专业化 C.统一指挥 D.统一领导 11.组织理论上把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结构称之为()A.直式结构 B.扁平结构 C.直线结构 D.矩形结构 12.合理安排、使用和调配人员的基本依据是()A.人事选拔 B.人事监督 C.人员培训 D.人员考评 13.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是()A.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B.健全人事分类制度 C.加强人事培训工作 D.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 14.定期的形势报告、由下而上的定期报表等在管理信息类型中属于()A.作业信息 B.协调信息 C.管理控制信息 D.战略计划信息 15.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的输出形式是()A.磁带、磁盘 B.文字、图形(像)C.公文、档案 D.目录、卡片 16.在财务管理中,支出管理的最基本内容是()A.管好用好全部支出 B.管好用好专项支出 C.管好用好经常性支出 D.管好用好特殊性支出
17.在实施财务监督时,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为对象进行检查的方法被称为()A.财务检查 B.财务分析 C.实物检查 D.现场调查 18.在决策过程中,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是()A.发现问题 B.设计方案 C.选择方案 D.实施决策
19.确定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是()A.战术决策 B.战略决策 C.常规决策 D.非常规决策 20.与决策目标相比,计划目标是管理活动的()A.战略目标 B.综合目标 C.整体目标 D.分支目标
21.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计划起战略性、调节性、政策性作用,一般多运用()A.高层计划的形式 B.综合计划的形式 C.指令性计划的形式 D.指导性计划的形式 22.对指挥的实现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指挥权力的分配基础 B.指挥权力的固有基础 C.指挥客体的潜在能力 D.指挥目标与手段的合理性 23.指挥者的职位权力在指挥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权威是()A.现代权威 B.人格权威 C.技术权威 D.法规权威 24.下列管理职能中,具有主体广泛性特点的是()A.计划 B.组织 C.协调 D.激励
25.在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是()A.协调 B.控制 C.决策 D.指挥
26.根据大卫·麦克利兰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理论,如果一个人希望控制向上和向下的信息渠道以便对他人施加影响,那就表明他是一个()A.成就需要强的人 B.社会交往需要强的人 C.权力需要强的人 D.激励需要强的人
27.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而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被称为()A.领导 B.组织 C.创新 D.控制 28.包含在管理制度中的既定的控制程序被称为()A.常规控制 B.非常规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29.对于微观管理系统来说,关系到组织的输入和输出的动力问题的环境因素是()A.政治环境 B.社会环境 C.经济环境 D.技术环境 30.影响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A.管理环境 B.管理道德 C.管理方法 D.管理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法约尔认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包括()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控制
32.组织设计的分工和协作原则要求明确组织各部门及其人员的()A.相互关系 B.协作方法 C.工作范围 D.工作内容 E.工作环境
33.从组织内部挑选适合的人员加以聘用的优点是()A.为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B.手续简便 C.给组织带来新观点 D.给组织带来新方法 E.费用较低
34.有效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以人为本 B.统一领导 C.客观公正 D.灵活机动 E.注重整体
35.在现代管理中,创新管理的成果与维持管理的成果相比较的特征是()A.具有首创性 B.具有未来性 C.具有先进性 D.具有变革性 E.具有时间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37.简述人员绩效考评的要求。38.简述计划工作体制的内容。39.简述决策的特征。
40.简述管理活动中维持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1.联系实际,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2.试述管理组织部门划分应遵循的原则。43.举例说明管理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 2.D 3.A 4.C 5.A 6.C 7.C 8.A 9.A 10.B 11.A 12.D 13.D 14.A 15.B 16.C 17.A 18.B 19.A 20.D 21.D 22.D 23.D 24.C 25.A 26.C 27.D 28.A 29.C 3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ABCDE 32.ABCD 33.BE 34.ACDE 35.ABC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7.(1)考评标准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考评原则要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3)考评工作要具有民主性和透明度。38.(1)计划工作机构隶属于各级管理系统的决策机关,并接受决策机关的领导和制约;(2)计划工作必须建立严格、科学的论证制度;
(3)计划工作部门制定出来的计划要经过决策机关的批准;(4)下级计划部门必须接受上级计划部门的指导。39.(1)决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决策是多种方案的选择;(3)决策必须着眼于未来。
40.所谓维持,就是保证系统的活动顺利进行,使系统生命得以延续。所谓创新,就是通过创造与改革达到更高目标的创造性活动。维持与创新都是管理的基本职能,它们相互联系、不可或缺。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维持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创新则为更高层次上的维持提供了依托和框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1.(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42.(1)力求维持最少的部门,这是精简组织机构的要求;(2)部门划分应有弹性,不可僵化,应当随着业务需要而增减;(3)必要的职能均应俱备,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4)各部门职务的指派应达到平衡,避免忙闲不均和工作量分摊不均。43.(1)协调是管理专业化的最基本要求,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
(2)管理主体之间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价值追求和稳定的人际关系等,而且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需要的相互满足。
百
《管理学基础》目标管理案例分析 作者:未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05-11-2 案例1 德鲁克对马狮公司的分析
英国马狮公司。这家公司的前身建于1884年,当初只是一家一元便利店,专门销售价格为一个便士的商品。到了1915年它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零售连锁店。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百货公司之一。1924年公司总裁西蒙·马克斯去美国实地考察了百货商店的运作情况(不是那个伟大的卡尔·马克思),回来后对马狮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马狮公司将公司的主要目标定为社会革命,而不仅仅是普通的零售业务。由此造就了马狮公司的增长奇迹。▲肩负社会革命重任
看起来很奇怪,一家百货商店应该肩负什么社会革命的重任。原来,他所说的社会革命是和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当时,人的阶级属性靠穿着来区分。上流社会的人穿着时髦而且精致,而下层人士则衣衫褴褛。马狮公司决定靠给下层人士提供物美价廉的衣物来突破社会的阶级壁垒。
德鲁克认为,这一决定意味着企业的目的是理解和满足社会的终极要求,如果它真这么做了,它就会成长,会变得繁荣昌盛。德鲁克认为,这正是马狮公司成功的秘诀所在。企业必须不断努力去理解它的客户需求的变化,并从经济角度来满足它们。这就是他所说的“创造顾客”,创造一种环境、创造一种产品,让这种潜在的顾客成为现实的顾客。▲确定不同领域的目标
马狮公司在确立了战略发展方向后,给出不同领域的目标。比如,在营销领域的目标是:将客户定位为工人和低级职员,去了解他们的偏好、好恶以及在服装方面的购买力。▲创新目标
它决定去开发新的纺织物和漂染原料,提供有吸引力的廉价服装。为了确保提供的衣物的质量,它成立了质量控制实验室。与此同时,它不断开发新款服装。最关键的,是对客户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对新款服装的反应,并确认他们的选择。这在那个时代也是一项创新。▲人力组织
要实现目标,有必要建立一个合适的组织,这个组织应该包括不同种类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也有必要引入合适的工作方法,并组建一个有效的团队。它特别注意招募、培训和发展它的管理人员。他们认为,管理是任何组织的关键要素。其中,它的人事管理很出名。它们是第一家委派女性经理人来管理它们的女性雇员的商店。女性经理人员具备同情心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员工的士气十分高昂,工作十分愉快。所有这些都使销售额得到了大幅提升。▲物质和财务资源
要明确物质和财务资源方面的目标。它非常注意原材料的采购,给产品选定合适的品牌,确定商店的地理位置和布局。鉴于城市中的空间极度拥挤的状况,商店中留给商品的空间都是有限的。他们觉得,要充分利用空间,必须关注细枝末节。商店的商品摆放要求有条不紊,干净、整洁,同时又要便于搬动。▲简化控制
零售商店必须囤积大量的商品,并且还要及时更新存货。正常的步骤是以各种形式在帐簿中登记。总裁马克斯偶然去一家商店访问时,看到按照传统方法要做那么多的案头登记工作,非常震惊。他命令必须立即停止这种无谓的案头工作。存货的确认被代之以简单的实物确认。这是一项大胆和富有想象力的创新。它让员工摆脱了案头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把以前用在案头工作的时间花在改善客户服务身上。自然,销售额迅速攀升。▲生产力评估
生产力是对组织绩效的真实检测,它是管理竞争力的一个指数。它最初是采用美国通行的一些衡量生产力的手段。后来他们采用了一个自己的衡量指标——商店中每平方英尺销售面积的销售额。我们知道,销售面积是零售商店的限制性因素,他们这样一种衡量生产力的手段,既简单也有价值。它的计算也一目了然。为了提高生产力,公司采用了若干步骤,包括仔细挑选产品,安排有吸引力的产品陈列方式和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利润要求
它没有利润要求!马狮公司没有计划要达到任何特定的利润目标,但最后还是取得了很高的利润率。利润对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谁都知道。但德鲁克反复重申,利润不是企业的首要目标。目标管理不仅仅关注利润,利润只是绩效的副产品。当公司按照顾客的需要提供了价格适中的产品,利润就会源源而来。▲社会责任
目标管理是一套非常有用的管理企业的方法,它对责任采取了更广的视角。和很多大公司的通行做法不同,马狮公司不是去利用和它有供货关系的厂商的弱点,而是特别注重它的供应商的稳定和增长,还帮助他们。结果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它能够确保质量优异的原材料的正常供应。
这就是通过德鲁克讲出来德管理故事。看看对你有没有什么启发?再来看看我们的企业,青岛海尔是一家很成功的企业。
青岛海尔的张瑞敏就说过:“我想无论哪个企业的目标应该都是一样的,都要追求长期利益的最大化。但这只是一个目标,并不是目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和社会融为一体,推动社会的进步。我觉得,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发展。
目前,很多企业目标已融入了社会责任的内容。比如,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等。在现代社会,传统的利己主义受到社会的批评。很多企业为了保持自己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拿出自己所赚利润的一部分,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比如,香港大亨邵逸夫,年轻时一毛不拔,到了老年才大方起来,把他以前赚的钱大把大把捐出来了。又比如,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支出达数亿美元。还设立了一个埃克森教育基金。
管理学家罗宾斯曾经对80家美国最大的企业作过调查,发现每家公司设定的目标数量都不一样,从一个到十八个不等,平均五至六个。涉及较多的依次是:利润率、增长、市场份额、社会责任、员工福利、产品质量和服务、研究与开发、多元化、效率、财务稳定性等。(P69表:是对一些大型企业所称目标的调查结果。)
议题:结合案例和你看到的实际情况,想想看,企业的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
(提示:
1、企业目标是企业各项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或宗旨的具体化。成功的企业都是很有使命感的;
2、企业目标是多重的,盈利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目标;
3、企业目标是有阶段性的,有眼前的,有长远的。)
案例2:某内燃机零部件总厂的目标管理
该厂从1997年开始在厂部和科室推行目标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后,逐步推广到各个分厂、车间和班组。多年的实践表明,目标管理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挖掘了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了企业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该厂的目标管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目标制定阶段 首先是总目标的制订:
该厂通过对国内外内燃机零部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的调查,结合长远发展的要求,并根据企业的具体生产能力,首先提出了几条指导方针,他们叫作“三提高”、“三突破”的总方针。“三提高”,是指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竞争力;“三突破”是指在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要有较大的突破。在此基础上,该厂把总方针具体化、数量化,初步制订出总目标方案,并发动全厂员工反复讨论、不断补充,送职代会研究通过,正式制定出全厂下一的总目标。然后是部门目标的制定:
这对总目标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各部门的分目标由各部门和厂部共同商定,先确定项目,再制定各项目的指标标准。其制定的依据是总目标和有关部门负责拟定、经厂部批准下达的各项计划任务,原则是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值只能高于总目标中的定量目标值。各部门的目标分为必考目标和参考目标(一般目标)两种。必考目标包括厂部明确下达目标和部门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参考目标包括部门的日常工作目标或主要协作项目。其中必考目标一般控制在2—4项,参考目标项目可以多一些。目标完成标准由各部门以目标卡片的形式填报厂部,通过协调和讨论,由厂部批准。最后是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和落实:
部门的目标确定了以后,接下来就是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和层层落实到每个人。
(1)部门内部小组(个人)的目标管理,形式和要求与部门目标制定相类似,拟定目标也采用目标卡片,由部门自行负责实施和考核。
(2)部门目标的分解是采用流程图的方式进行的,具体方法是:先把部门目标分解落实到职能组,再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再下达给个人。通过层层分解,全厂的总目标就落实到了每一个人身上。第二阶段:目标实施阶段
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主要工作是这么三项:
1、自我检查、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目标卡片经厂部批准后,一份存厂部,一份由制定单位自存。由于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有了具体的、定量的明确目标,所以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人们会自觉地、努力地实现这些目标,并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这种“自我管理”,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及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因此,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上级只管下达任务、下级只管汇报完成情况,并由上级不断检查、监督的传统管理办法。
2、加强绩效考核
虽然该厂目标管理的循环周期为一年。但为了进一步落实经济责任制,及时纠正目标实施过程中与原目标之间的偏差,该厂实行的是每一季度考核一次和年终总评定。这种加强考核的做法,有力地促进了责任的落实。
3、重视信息反馈
为了随时了解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动态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及时协调,使目标能顺利实现,企业十分重视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工作,并采用了两种信息反馈方法:
(1)建立“工作质量联系单”来及时反映工作质量和服务协作方面的情况。尤其当两个部门发生工作纠纷时,总厂管理部门就能从“工作质量联系单”中及时了解情况,经过深入调查,尽快加以解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部门之间不协调现象。
(2)通过“修正目标方案”来调整目标,内容包括目标项目、原定目标、修正目标以及修正原因等,并规定在工作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修改目标时,责任部门必须填写“修正目标方案”提交厂部,由厂长批准后方能修正目标。
该厂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狠抓了以上三项工作,因此,不仅大大加强了对目标实施动态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各部门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从而使全厂各部门从过去等待问题找上门的被动局面,转变为积极寻找和解决问题的主动局面。第三阶段:目标成果评定阶段
目标管理是要根据成果来进行管理的,因此,成果评定阶段显得十分重要。该厂采用了“自我评价”和上级主管部门评价相结合的做法,在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的10号之前,每一部门必须把一份季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表报送厂部(在这份报表上,要求每一部门自己对上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恰如其分的评价);厂部核实后,给予恰当的评分。比如,必考目标为30分,一般目标为15分。每一项目标超过指标3%加1分,以后每增加3%再加1分。一般目标有未完成项但不影响其他部门目标完成的,扣3分,影响其他部门目标完成的则扣分增加到5分。加1分相当于增加该部门基本奖金的1%,减1分则扣该部门奖金的l%。如果有一项必考目标未完成则扣至少10%的奖金。讨论:
1、与一般企业相比,这家企业的目标管理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特点?
2、增加和减少员工奖金的发放额是实行奖惩的最佳方法吗?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激励和约束措施?(提示:
1、目标管理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虽然案例里说是三个阶段,其实意思是相似的。当然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实施办法,各部相同。比较有意思的是它的评分扣分办法,很简单、机械。
2、奖金刺激是基本的、有效的办法,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办法,除了物资激励,还有精神激励或惩罚方法。)
案例3 :拟订可考核的目标
中兴集团公司是一家拥有20家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大型集团企业,集团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方式是独立经营,集中核算。
有一位分公司的总经理最近听了关于目标管理的讲座,很受启发和鼓舞。他最后决定,在下一次部门经理会议上向下属介绍这个概念,并且看看能做些什么。在会议上,他详细叙述了这种方法的发展情况,列举了在本公司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并且要求下属人员考虑他的建议。
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在第二次会议上,部门经理们就总经理的提议提出了好几个问题。财务经理要求知道,“你是否有集团公司总裁分配给你的明年分公司的目标?”
“我没有。但我一直在等待总裁办公室告诉我,他们期望我们做什么。可他们好像与此事无关一样。” “那么分公司要做什么呢?”生产经理其实什么都不想做。
“我打算列出我对分公司的期望”,“关于目标没有什么神秘的,我打算明年的销售额达到5000万,税后利润率达到8%,投资收益率为15%,一项正在进行的项目6月30日能投产。我以后还会列出一些明确的指标,如今年年底前完成我们的新产品开发工作,保持员工流动率在15%以下……”总经理越说越兴奋了!
部门经理们对自己的领导人经过考虑提出的这些可考核的目标、以及如此明确和自信的陈述感到惊讶,一时不知怎么说好。
“下个月,我要求你们每个人把这些目标转换成你们自己部门可考核的目标。我希望你们都能用数字来表达,我希望把你们的数字加起来就实现了公司的目标。”
分析讨论:
1、在没有得到集团公司总裁下达目标的条件下,分公司总经理能够拟订可考核的目标吗?怎样制定?这些目标会得到下属的认可吗?
2、这位分公司总经理设置目标的方法是否妥当?你会怎么做?(提示:
1、不可以。要先有一个总公司的目标,然后才有分公司的目标;
2、不妥当,不能一人说了酸。目标管理要求企业员工参与目标的设立。那么,你会怎么做呢?)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作者:中央电大在线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05-10-31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的重要性。
A.组织
B.预测
C.预防
D.计划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的 B.最符合需要的 C.最经济和合理的D.最先进科学的
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
B.评估工具
C.指标体系
D.激励手段
4.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
A、时间序列法
B、定性预测法
C、定量预测法
D、简单平均法
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
B.130
C.60
D.30
6.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分工合作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7.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
A、即席发言
B、无领导小组讨论
C、结构式面谈
D、非结构式面谈
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9.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它强调()。
A.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B.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也是检验出来的 C.产品的服务质量
D.产品的最终检验过程
10.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
A.正式途径内的关系
B.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C.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D.工作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专项计划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的计划,是某项重要项目的特殊安排,所以在拟订时不必考虑综合计划。
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低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
3.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运用时间序列法是可取的。
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
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6.组成领导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组合而成。一般而言,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中层、基层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
7.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
8.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各级管理人员才是控制的主体。
9.成本核算所用的记录应当是反映核算期内人财物等支出的全部帐面记录,是可靠的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依据。
10.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2.企业一般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3.管理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简述激励过程。
5.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零基预算方法。
五.案例分析(20分)
某市“宇宙”冰箱厂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该厂厂长周冰是个思路敏捷、有战略眼光的人,早在前几年“冰箱热”的风潮中,他已预见到今后几年中会渐渐降温,变畅销为滞销,于是命该厂新产品开发部着手研制新产品,以保证企业能够长盛不衰。果然,近来冰箱市场急转直下,各大商场冰箱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积压。好在宇宙厂早已有所准备,立即将新研制生产出的小型冰柜投放市场,这种冰柜物美价廉,一问世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宇宙厂不仅保证了原有的市场,而且又开拓了一些新市场。但是,近几个月来,该厂产品销售出现了一些问题,用户接二连三地退货,要求赔偿,影响了该厂产品的声誉。究其原因,原来问题主要出在生产上。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李英是半年前从本市二轻局调来的,她今年42岁,是个工作勤恳、兢兢业业的女同志,口才好,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但对冰箱生产技术不太了解,组织生产能力欠缺,该厂生产常因所需零部件供应不上而停产,加之质量检验没有严格把关,尤其是外协件的质量常常不能保证,故产品接连出现问题,影响了宇宙厂的销售收入,原来较好的产品形象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该厂几年的努力也许会付诸东流。周厂长为此很伤脑筋,有心要把李英撤换下去,但又为难,因为李英是市二轻局派来的干部,和上面联系密切,并且她也没犯什么错误,如硬要撤,搞得不好,也许会弄僵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因为该厂隶属于市二轻局主管)。不撤换吧,厂里的生产又抓不上去,长此以往,企业很可能会出现亏损局面。周厂长想来想去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去找厂咨询顾问某大学王教授商量,王教授听罢周厂长的诉说,思忖一阵,对周厂长说:“你何不如此这般呢……”周厂长听完,喜上眉梢,连声说:“好办法、好办法”,于是便按王教授的意图回去组织实施,果然,不出两个月,宇宙厂又恢复了生机。王教授到底如何给周厂长出谋划策的呢?原来他建议该厂再设一个生产指挥部,把李英升为副指挥长,另命一懂生产有能力的赵翔为生产指挥长主管生产,而让李英负责抓零部件、外协件的生产和供应,这样既没有得罪二轻局,又使企业的生产指挥的强化得到了保证,同时又充分利用了李、赵两位同志的特长,调动了两人的积极性,解决了一个两难的问题。
小刘是该厂新分来的大学生,他看到厂里近来的一系列变化,很是不解,于是就去问周厂长:“厂长,咱们厂已经有了生产科和技术科,为什么还要设置一个生产指挥部呢?这不是机构重复设置吗?我在学校里学过的有关组织设置方面的知识,从理论上讲组织设置应该是„因事设人‟,咱们厂怎么是„因人设事‟,这是违背组织设置原则的呀!”周厂长听完小刘一连串的提问,拍拍他的肩膀关照说:“小伙子,这你就不懂了,理论是理论,实践中并不见得都有效。”小刘听了,仍不明白,难道是书上讲错了吗?
问题:
1.企业应如何设置组织结构?到底应该“因事设人”还是“因人设事”?(10分)
2.你认为王教授的建议是否合适?(5分)
3.你怎样看待小刘的疑问?(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
1.D;2.A;3.A;4.B;5.D; 6.A;7.D;8.A;9.A;10.B
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专项计划必须以综合计划为指导,避免同综合计划相脱节
2.× 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
3.√
4.× 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少,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
5.× 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
6.× 一般而言,职能部门的基层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
7.√
8.× 在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及其所属的职能部门是控制的主体
9.× 成本核算所用的记录应当是反映核算期内人财物等支出的全部原始记录
10.× 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作“管理论理的丛林”,其中的主要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
2.企业一般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企业一般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
(2)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与团结;
(3)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
3.管理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管理系统理论将领导方式分为以下类型:
(1)专权命令式。即领导人极为专制,对下属缺乏信任,主要用恐吓和惩罚来激励下属,惯于由上而下地下达命令、传递信息,决策权高度集中。
(2)温和命令式。即领导者允许下属反映意见和提出要求,允许下属一定的决策权但严加控制。
(3)协商式。领导者对下属有较高的信任度。以允许下属参与管理的方式激励他们;注意倾听下属意见,重大决策由领导者裁决,具体事项则由下属安排或协商解决。
(4)参与式。即主管领导对下属完全信赖,凡事听取下属意见并酌情采用;鼓励下属参与组织目标的制定和评价工作;鼓励下属就其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作出决定或共同作出决定。
4.简述激励过程。
激励的过程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驱动下向目标努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5.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
通常,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有以下几种方法:
(1)回避。这是解决冲突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即让冲突双方暂时从冲突中退出或抑制冲突。当冲突微不足道时,或当冲突双方情绪非常激动时,可以采取让双方暂时回避的方法来解决冲突。
(2)强制解决。即管理者利用职权强行解决冲突。当你需要对一个事情作出迅速的处理时,或当你的处理方式其他人赞成与否无关紧要时,可以采取强制的办法。在强制解决中,往往以牺牲某一方的利益为代价。
(3)妥协。即通过要求冲突各方都作出一定的让步,使问题得到解决。当冲突各方势均力敌时,或当希望就某一问题尽快取得解决办法时,可以采取这种处理方法。
(4)树立更高目标。当其中一方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完成目标时,冲突双方可能会进行合作并作出一定让步,为完成更高的目标而统一起来。
(5)合作。将冲突各方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进行开诚布公地讨论,搞清楚分歧在哪里,并商量可能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因此从结果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零基预算方法。
零基预算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个预算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都视为是从零开始的,重新编制预算。预算人员以一切从头开始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各项活动的实际需要,安排各项活动及各个部门的资源分配和收支。
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较,零基预算的优点是预算编制依据科学,按照具体情况考虑预算大小,有利于资金分配和节约支出,缺点是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大,费用较高。
零基预算方法的核心是要求预算工作人员不要盲目接受过去的预算支出的结构和规模,一切都应按变化后的实际情况重新予以考虑。
在采用零基预算进行管理控制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一些重要问题:
(1)零基预算法的思想应贯彻到每一个预算编制人员和部门项目负责人的思想中。只有每一个有关人员理解了零基预算法的精神,掌握了零基预算法的方法,支持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才能发挥其自身优势。
(2)零基预算的主持者必须能把握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
(3)摆脱旧有思想的束缚,发扬创新精神。从零开始本身就要求能摆脱旧有思想的束缚,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开展零基预算工作。
(4)在实行零基预算法的过程中必须警惕形式主义。防止名义上从零开始,实际上一切依旧,新瓶装旧酒。对此,主要领导人必须有高度的警惕性,最后审批预算的主要领导人要亲自主持参加项目的评价过程,真正使那些过去一直在进行却不能提供效益或效益极低的活动能够停下来,而将资金用于能创造最高效益的项目和活动上去。
五.案例分析(20分)
问题:
1.企业应如何设置组织结构?到底应该“因事设人”还是“因人设事”?(10分)
2.你认为王教授的建议是否合适?(5分)
3.你怎样看待小刘的疑问?(5分)
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案例分析只要紧密结合案例和相应的管理原则,即可得分。可以有不同见解,但要自圆其说)
1.企业设置组织结构的原则。
依据教材上的观点,企业设置组织结构应坚持以下原则:目标任务原则;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分工协作及精干高效原则;适宜的管理幅度的原则;统一指挥和权力制衡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依据组织结构设置的目标任务原则,应坚持因事设人,以事为中心,因事设机构、设岗位、设职务,配备适宜的管理人员。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适应企业目标任务的要求,对职务结构进行调整,对人员进行调配,也是对组织结构设置原则的灵活运用。
2.王教授的建议比较合适,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如王教授所说,理论应该随着管理环境以及管理实际的需要而改变。
3.关于小刘的疑问。小刘刚刚大学毕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难免事事唯书为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第四篇:现代管理学答案
1.结构性维度:描述组织的内部特征状态的参数。决策树:是用二叉树形图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用树状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不同情况下的收益,据此计算每种方案的期望收益从而做出决策的方法,对分析多阶段的管理决策问题极为有用。网络计划法:对于任何一项生产制造、科学实验、工程实施、军事作战等活动,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与资源(人力、物力、财力),都必须编制一个科学的工作织计划来有效地组织、调度与控制该项活动的进程,以实现最佳的效应和效益。而这种为编制科学的组织计划的有效方法统称为网络计划法。前馈控制:是发生在行动之前的控制行为,主要是以事先识别和预防偏差为主,有时也成为预先控制。企业文化:或称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现象。关联性维度:反映整个组织特征状态的参数。矩阵结构组织:是一种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同按产品,服务或工程项目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格图:是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业绩的关心程度。反馈控制:是行为执行后的评价活动,其控制重心放在组织的产出结果上,由其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又称事后控制。决策方式:描述组织的内部特征状态的参数。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把人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获得报酬。影响力: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真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权力:所谓权力,是指一个人主动影响他人行为的潜在能力。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网络结构:是一种“外部化”的组织结构,它只有很小的中心组织,并依靠其他组织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制造、销售等等业务。组织:静态定义:一个系统形成的体现分工和协作关系的框架,即组织结构。动态定义:管理的一项职能,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再设计(组织变革)、人员配备工作
简述不确定性决策的方法?答:不确定性决策方法包括:小中取大法(悲观法则)就是对未来持悲观的看法,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自然状态,因此不论采取哪种方案,都只能获取方案的最小收益。2)大中取大法(乐观法则)就是对未来持乐观的看法,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好的自然状态,因此不论采取哪种方案。都只能获取方案的最大收益。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最小遗憾法则)就是如何使选定决策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后悔最小。
1.简述权变领导理论答: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2.简述双因素理论?
答: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3.简述管理的本质含义?答:管理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决策活动。4.简述决策的影响因素?
答:1 知识和信息 2 判断与准则 3 决策方式 5.简述网络性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答:优点:网络型组织结构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质的飞跃:一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二是实现了企业全世界范围内供应链与销售环节的整合;三是简化了机构和管理层次,实现了企业充分授权式的管理。缺点:网络型组织结构需要科技与外部环境的支持。网络型组织结构的的适用性不强。6.简述管理者的十大角色。
答:1)挂名首脑6)发言人2)领导者 7)企业家 3)联络者8)危机处理者4)监控者9)资源分配者5)信息传播者10)谈判者 7.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关系。答:(1)从管理
者和领导者的关系来看,管理者是由组织任命而产生的,产生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而领导者则是由于裙体中的某些成员的认同和自愿追随产生的,产生方式是自下而上的;管理者不一定能成为领导者,领导者也不一定能是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是领导者
(2)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所有资源,而领导的对象仅仅是组织中的部分成员。
(3)管理行为追球的是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而领导行为追球的是追随关系。
(4)管理者的领导行为是管理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
8.简述期望理论?答: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10、简述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和基本素质。
答: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基本素质:远见卓识、健全的心理、真诚待人
五、论述题
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五 论述题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本单位激励方面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项目背景:以岗位为基准的薪酬改革激起员工的不满 S公司是一家研发型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销售额年增长率超过80%.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更快、更好地发展,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的岗位等级对原有薪酬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大部分员工的工资都有近20%的提升。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薪酬调整后,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升,相反很多人以投诉、拖延工时等方式表达了对薪酬改革的不满。问题诊断:对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管理主题认识不足 分析结果显示,S公司的人才激励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第一,S公司处在成长期,业务模式尚不成熟,公司的增长空间取决于人才潜能的发挥程度,人才的贡献与岗位的价值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第二,S公司在进行薪酬改革时,采用了普调工资的方式,没有给出加薪的条件和理由;第三,加薪后,S公司没有为员工规划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没有给出下次薪酬调整的时机和幅度。解决方案: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对人才激励进行系统规划1.首先不应忽视保健因素,但又不
能过分地注重于改善保健因素首先因素的具备可以防止员工的不满情绪其次,过分使用保健因素激励员工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2.要善于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可以转化的。例如职工的工资、奖金,如果同其个人的工作绩效挂钩,就会产生激励作用,变为激励因素。如果两者没有联系,奖金发得再多,也构不成激励。一旦减少或停发,还会造成职工的不满。
3、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注重工作本身对职工的激励。首先,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实行工作丰富化,从而使职工能从工作中感到成就、责任和成长 其次,应简政放权,实施目标管理,减少过程控制,扩大职工的自主权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对职工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他们感到自己受重视和信任。2 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本单位组织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按照思路展开分析和解答公司存在的问题:公司同事已经对人事总务部失去了信任感.有什么事情要求他们帮忙的,往往要问一大圈人才能得到回复,而且拜托他们的事情往往要等很久才能得到回复.问题分析: 问题在于人事总务部门缺乏合理人员分工管理.造成了一个职员要做很多人的工作,久而久之,结果导致什么事情都要延迟很久,毫无效率可言.
第五篇: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双簧戏:
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主要成就: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会刊《新诗歌》。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文协: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孤岛文学: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九叶诗派: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战国策派: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第二章
鲁迅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了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赵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
艺术成就: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假洋鬼子、赵太爷等。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加入了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尖锐无情的、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较温和,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阿Q的悲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
《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
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
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进行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于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敏捷精悍认真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毁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表明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一:
1、“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
2、白描手法,采取“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特征进行描写。如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态和眼睛、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孔乙己的长衫。挖掘和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幻觉、潜意识等,深入揭示人物的灵魂。人物语言简洁传神,高度个性化。
艺术特色二:艺术多姿多彩。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但也常有诗意的抒情和以抒情手法为主的作品。主要是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性格,但也不乏对人物心理、幻想等的描写和以心理刻画见长。基本上是悲剧的结局,但在悲剧中常融进幽默夸张的悲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并有以讽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
艺术特色三: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
艺术特色四:结构形式丰富多样。小说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片段连缀而成;或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顺序为主,也有倒叙;多为单线发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叉叠合;体式有日记体、随笔体、章回体、速写等多种;
艺术特色五:以口语为基础,吸取有生命的古代语言,具有简洁、生动的特点。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
一、思想方面: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鲁迅杂文以“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为主要思想内容,由此构成鲁迅杂文的两个思想特色:
一、批判性(战斗性)。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中批判封建父权、夫权、妇女节烈观等等。后期杂文增加了批判资本主义文明,半殖民地都市等方面的内容。暴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对卑怯、保守等国民性作了深刻的剖析。社会批评的内容更为广泛,如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的罪行等都予以猛烈抨击。这种批判,具有战斗的现实意义。
二、深刻性。鲁迅的杂文对各种问题的论述,都极其深刻,富有辨证哲理。如《灯下漫笔》中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这从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本质性论断,是何等的深刻。《拿来主义》中批判封建闭关主义,论述国家民族应对世界采取开放态度,以及开放的意义和方法,见解精辟。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鲁迅后期杂文在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一、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杂文广泛揭露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罪行。
二、对旧中国社会、文明进行了更广泛的批判,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半殖民地都市种种
病态心理现象也予以深刻剖析。
三、后期杂文更为深刻有力,表现在:把历史批判和现实批判相结合。批判现实时,深挖坏种祖坟,批判封建历史时,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如《病后杂谈》等。辨证分析各种问题。能运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如作者后期能运用阶级分析揭示国民性在不同阶级阶层身上的不同表现,以及国民劣根性形成的社会原因,并对比民族性优点作了开掘和发扬。
四、后期杂文表现出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纪念左联五烈士。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一、形象性
1、善于以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如《拿来主义》中以“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以人参、鸦片比喻精华、糟粕,形象的说明了对文化遗产要批判继承。
2、创造了类型形象,如叭儿狗、蚊子等类型形象,概括了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某种普遍性特征,用比喻、白描等方法创造出来,简练传神。类型形象具有典型力量。
二、抒情性。鲁迅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像《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情文并茂,情感浓烈。
三、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
四、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其风格也多姿多彩。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三言两语,尖锐锋利。但多样而又统一,作为鲁迅杂文主要风格的,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
五、语言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常有包含深刻哲理的警句。好用反语,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充满幽默感。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小说塑造了各类古人形象: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如 《补天》中的女娲,《奔月》中的后羿。历史是上“中国的脊梁”,如《理水》中的大禹,《非攻》中的墨子。复仇英雄形象,如《铸剑》中的复仇英雄眉间尺和宴之敖。讽刺性的人物,如《出关》的老子,《起死》中庄子。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1、“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如《铸剑》原文献只简略记叙复仇故事,鲁迅则着重于性格刻画,这是出自作家在文献基础上的想象和加工,从而创造了一个有性格发展过程的真实丰满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复仇者形象。
2、《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如《铸剑》是一浪漫主义之作,其中虽有现实主义的描写,但作为主要倾向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等手法,塑造了眉间尺和宴之敖两个复仇者形象。
3、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为主,但也掺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如《补天》中女娲腿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学者等。这些现实生活内容,暴露和讽刺了现实的种种黑暗面,增强了作品的战斗性。作者还常使这些人物说些现代语,如“时装表演”、“莎士比亚”等。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一、《野草》的较多篇什,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等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追求、牺牲精神。如《秋夜》中枣树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鲁迅精神的富有诗意的形象表现。《这样的战士》中战斗显得英勇而悲怆。战士面对“无物之阵”这样的“绝望的抗战”反映了鲁迅的思想矛盾,也更体现了鲁迅的清醒执着,永不停息战斗的坚韧意志。《过客》中反映了在人生长途中战斗、探索的艰苦和矛盾,但不停顿地向前走,对旧社会绝无留恋的态度。
二、《野草》重点在袒露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展示了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等等痛苦而激烈的内心矛盾,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如《影的告别》中“彷徨于阴暗之间”的回环反复的语句,传达出内心斗争的深刻。《希望》希望与绝望的激烈矛盾。《墓碣文》自我解剖艰难痛苦。
三、以辛辣的讽刺针砭圆滑的处世哲学、无聊的围观等病态心理以及黑暗丑恶的社会世态,或以沉痛的笔刻画群众的冷漠麻木。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1、《野草》的多数篇什在艺术上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又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例:人物如过客;自然景物如天空、枣树都是象征性形象。作品中的故事也都具有象征性形象。
2、艺术构思奇特,写梦境的作品有9篇,创造了许多非现实性的形象和境界:如影和人的告别。
3、《野草》的艺术境界奇幻、神秘,但表现的是现实性的内容。
4、《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描叙了作者从童年到壮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传记意义。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副副世态图和风俗画。贯穿全书的,是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和对封建教育、道德、顽固派的批判。展示了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某些历史真实,揭示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艺术特色:十分注意人物刻画。作者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范爱农》中的范爱农。文体不很一致。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夹叙夹议,描述往事也批判现实穿插交织,有较多的杂文笔法。《藤野先生》《范爱农》重在写人。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一、作为叙事散文,十分注意人物刻画,尤其是写人散文。人物性格鲜明,如长妈妈朴质、愚昧,范爱农耿直古怪,藤野先生严谨认真。
二、刻画人物方法有: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如范爱农眼球白多黑少。如实描写,如写藤野先生衣着马虎等。饱含感情,常有凝练的抒情文字。
三、全书贯穿的人物形象是“我”——作者自己。“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家长制迫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出走,成为爱国青年等。既具有传记意义,又因注意性格刻画,“我”又是个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
第三章
郭沫若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反抗、叛逆表现在:《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如:《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磐》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槃》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不足之处:他把形式的自由强调到绝端的地步,造成有的诗一泻无遗,有的诗过于散文化。有的诗用语造句属于生造,还夹入一些欧化语法。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基本思想是:
1、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鞭挞卖国求荣的民族罪人。《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聂政是重义气的侠客,但他刺侠累的行为超出了“士为知己者死”而升华为雪家国“公仇”而舍身报国的崇高行为。《屈原》中的屈原代表的是爱国的政治路线,以郑袖等为代表的卖国路线。剧中的屈原受尽迫害而始终坚持斗争。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鞭挞了暴君的黑暗暴政。《虎符》写的是姬夫人舍身窃符,窃符后为不辱信陵君名声而自戕身亡。整个剧本贯穿着“把人当成人”的主题思想。《高渐离》歌颂义士高渐离为刺暴君秦王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雄气概,宣扬了“除掉暴君”的思想。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与痛苦。如屈原经常使人物处于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格与道义的美。如聂嫈在扬弟英名与自取灭亡上的现实矛盾等。这些历史剧充满着悲壮的情绪,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他愤怒痛斥张仪。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想火山岩浆。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作者大胆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创作原则,如剧中将屈原坎坷的一生浓缩在一天里展开,创造了婵娟形象,以“淫乱宫廷”向屈原问罪等等,都参合着作家的大胆的艺术想象,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根据历史可能性的原则舍弃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生活情节而突出其精神,从而将人物理想化。如屈原潜到汉北以图再起。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大开大阖的戏剧冲突的结合,如《雷电颂》。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屈原》作为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其主题则是富有战斗性的。因此抗战时期的现实,和屈原时代的历史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表现在:剧作中屈原坚持齐楚联盟团结抗秦,反对强秦妥协的精神,具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现实意义。屈原的诅咒黑暗、呼唤光明的“雷电颂”,更是喊出了国统区人民的心声,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应和效果。
第四章
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胡适《尝试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
主要思想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针砭时政,揭露军阀,如《威权》贯注着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否定、批判,如《孔丘》。表达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如《上山》,表达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同情、悲悯,如《人力车夫》,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的感情,如《尝试篇》,对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
艺术形式: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一扫旧诗词雕琢粉饰是白话诗迥异于旧诗词的一大创新。平实、冲淡的意境。如《一颗星星》等平实的语言,常见的事物,含而不露的情调,展示出各自的韵味、意境。托物寄兴。如《乐观》化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意,而以“树”为喻,表达不畏摧折、终将获胜的信念。在诗形和用韵上,句不论长短,声不拘平仄,音节自然,用韵自由。
地位在于:最早尝试用白话写诗,思想倾向上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向一致。冲破旧诗律绝体的束缚,自创新制,是他的“诗体大解放”理论的实践。胡适是白话自由体诗的开创者,《尝试集》作为第一部白话自由体新诗集,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正因为是“尝试”,胡适的诗艺还不免幼稚,有明显的不足:一些作品还未脱旧诗的窠臼,散发出“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缺乏想象力,较少余香与回味;重理轻情,有些诗平铺直叙。胡适的“尝试”有勇,而创造无力。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主要艺术特色与风格有: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相当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今人古籍、伟人平民等无所不谈。充分体现了语丝派自由随便、无所顾忌的创作态度以及作者本人的广见博识。恬淡从容,真率亲切。写法随便,不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舒徐自在。如《乌篷船》以致友人书的形式,介绍故乡的风物,态度亲切随便,在不知不觉中洋溢着乡情和野趣,在潜隐中透露出深厚真挚的故土之恋。简素质朴,庄谐并出。含蓄耐读的“简单味”,有一种寓庄于谐、寓谐于庄。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倪焕之》是叶圣陶惟一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倪焕之形象的塑造,比较完整地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的追求与遭遇。小说展示了倪焕之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
倪焕之是一个小学教员,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他认为,改革社会在于人,而造就理想的改造社会的人在于教育。他有一套改革教育的思想,但真正实验时却受到社会恶势力的阻扰。但它的最终失败,却是因为理想化教育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很快被那个社会同化,教育救国的理想破灭了。倪焕之觉悟到改造社会,要走有组织的群众斗争的道路。他从农村到了上海,参加了“五卅”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忧愤而病死。倪焕之道路,说明教育救国、个人奋斗道路不能改造社会,必须走集体主义、群众运动的道路。这是作品重要的思想成就。
《倪焕之》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风光习俗,以工笔细描。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如《多收了三五斗》作者对农民的同情深深地潜伏在不露声色的笔致后面。同情与讽刺兼备,是作者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对于潘先生等主人公,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自私自利,不由得要刺他们一下;但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样既有讽刺,又有同情,于是讽刺也显得温婉。
结构多变,讲究结尾饶有余味。如《倪焕之》以一个人的遭遇为纵线;《多收了三五斗》无一中心人物,颇有散文风。《多收了三五斗》《潘先生在难中》等不少小说结尾的艺术匠心,尤见功力。
语言平实、纯正。叶圣陶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味,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简析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主要思想内容有: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如《抗争》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浪漫主义倾向和现实的内涵,外表浪漫实质写实。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使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借异域写故土,宗教氛围和爱情线索中常暴露现实社会的冷酷无情。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思想复杂性表现在他作品中的爱国民主意识、人道主义思想和宗教宿命倾向的矛盾;人物性格复杂性,如《缀网劳蛛》中尚洁,《商人妇》中的惜官,在逆境中,她们既有沉稳坚毅积极乐观的一面,也有宿命倾向的消极面。
简析许地山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许地山早期小说浪漫主义倾向有三要素: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为缅甸、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南国的自然、人文,风俗等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宗教氛围。既描写了许多宗教习俗和活动,更着重描写了具有宗教信仰的主人公的出世精神。爱情线索。情节上,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婚姻的线索。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许地山后期小说改变了早期小说的浪漫倾向,走上了切实的现实主义道路,代表作为《春桃》《铁鱼的鳃》。
1、《春桃》刻画了一位下层劳动妇女春桃,在命运恶浪的捉弄前稳健地驾驶着人生之舟。战乱使春桃的生活中同时出现两个男人,这位朴实坚强的劳动妇女作出了自己勇敢的选择,在“我是我自己的”的信念下,她和两个男人开起了三人公司,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运,表现了劳动者在生活的重压下“相濡以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准则。下层劳动者的真实描写,自尊自强的劳动女性的塑造,显示了作品以现实主义为特色。
2、《铁鱼的鳃》以报国无门的科学家雷教授的不幸遭遇、不幸结局为基干,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国民党当局的卖国政策,既歌颂了雷教授的爱国热忱,又暗示了“科学救国”纯属幻想。《春桃》《铁鱼的鳃》以切实的现实背景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改变了人们对他初期小说的观感,从浪漫传奇转向客观写实。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对人生哲理的玄想,是《空山灵雨》的基本内容。“生本不乐”的佛教多苦乐观,他悠怨地对“死”的礼赞,流露出许地山思想的迷惘和矛盾。
平民主义的礼赞,如《落花生》它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写质朴无华的落花生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自然地引发出为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夫妇情感的抒写,写闺房之趣相思之苦,透露出性爱有信仰、人性与佛性的冲突,以及二者由共处到对抗的经路,而以人本主义对禁欲主义的胜利表明了作者终于弃佛入世的心路历程。
艺术:“空”与“灵”的韵味境界,上《空山灵雨》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不少作品都带着若隐若现、朦胧、洒脱的语言蕴含着破费咀嚼的玄理思辨。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山雨》是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它主要思想有:
1、《山雨》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展现了当时北方农村在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双重阴影下广阔的生活图景。作品通过对中农奚大有一家悲惨生活的描写,把农民对故土的依恋、离乡的无奈和流入城市寻求生活的艰辛一一写出,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画出了一幅新时代的“流民图”。
2、对农民心态的细腻体察与表现。奚大有是个安分、憨直的农民,农村崩溃的现实,使这个依恋乡土的农民一步步离开了乡土,同时也一步步走上了反抗和觉醒的新路。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纵观王统照从20年代前到40年代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到,他的艺术风格有着比较明显的数度转变,而对于象征的艺术手法,他始终都未释怀。以《沉思》为代表的早期小说,以女人体模特儿象征艺术之美。作者的暗示和象征往往失之虚玄。《沉船》的象征意味比起《沉思》多了点凝重。
现实主义的力作《山雨》标志着王统照从早期的象征趋向写实的重大转变。《山雨》展现的广阔生活画面正是当时中国现实“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象征。写实与象征较为融洽的结合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1、“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2、宣扬爱的哲学。如果说初期“问题小说”只是问病源,不开药方。《超人》则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步曲”,爱的核心是“母爱”。
3、冰心的思想中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分》将教授与屠夫的孩子从同一个产院的婴室“分”道扬镳的不同前途加以比照,透露了作者思想中开始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思想:《繁星》《春水》主要内容是对母亲、童真与大自然的讴歌。母爱、童真与自然之美已融为一体。冰心以最炽热的语言讴歌母爱,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至上的伟力,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有之源”。作者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对大自然的礼赞,也与作者对母爱的宣扬一脉相承。
艺术:受泰戈尔的《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托物喻理,常以哲理入诗。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思想:《寄小读者》是冰心著名的通讯体散文集,也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内容是叙写她赴美留学旅途中及在美国的生活,贯串的是对母亲、童真、大自然的礼赞和热爱眷念祖国的感情。除这“三爱”之外,爱祖国是《寄小读者》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把她诗文中的“三爱”升华到更高的层次。艺术:《寄小读者》满贮诗情,写景如画,艺术上具有抒情诗、风景画的特色。
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
冰心的文学创作是多面的,小说、诗歌、散文,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其是散文。而贯串于她的文学创作的,是“爱”的哲学。冰心的“爱”的哲学,其内容包括母爱、童真、爱自然、爱祖国。母爱、童真、大自然三者以母爱为中心而有内在联系。童真是母爱的自然延伸,爱大自然与母爱也一脉相承。冰心的爱国主义也和母爱、亲友之爱,对祖国河山之爱密切相联。
“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创作的基本思想内容。
冰心文学创作中的“爱”的哲学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以及加强作品诗情的作用。散文集《寄小读者》,是书信体儿童文学作品,写了作者赴美途中及在美国的生活。“爱”是她散文集的主要内容:父母之爱、兄弟亲人之爱,小朋友的爱等。在一切的“爱”中,母爱占着中心。冰心的“爱”的哲学的道德感情力量应充分肯定,在艺术上也使她独树一帜。
冰心的“爱”的哲学也有局限、不足。对于黑暗残酷的现实,“爱”的哲学显得苍白无力。“爱”的哲学并非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药。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指《背影》《给亡妇》等。
一、这类散文以致情感人,《背影》写父子之情、《给亡妇》写夫妻深情。
二、艺术上的特点是:用笔朴实平淡,没有华丽的词藻;事件也都是生活中的琐事。如写父亲为儿子送行、买橘子等。构思上,弃巧取平。结构缜密、剪裁得当、浓淡相宜、反复点题,在淡淡的笔触中营造浓浓的情意。朱自清的这类文章在朴素平淡的艺术形式中寓真情、风华。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朱自清的借景抒情类散文,指《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文中有画。意境幽美,景物描写细致而有神韵,使人可感可触,如身临其境。画中有诗,情景交融。似诗如画的美景中,流露出作者的复杂情思。月下荷塘的美景,透露出作者追求刹那宁静的心境,反衬出作者因现实烦恼而产生的不宁静心情。文字优美清丽,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多样。比喻新鲜生动,运用通感的手法。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美文”数量不多,而精品不少。尤其是像以至情为特色的《背影》,以诗情画意为特色的《荷塘月色》等,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名篇,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散文大师的地位。朱自清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证明白话文也能写出漂亮的“美文”,巩固了文学革命的胜利成果。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将自己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作品,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多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儿女之情等。如《背影》中父亲的深情,《给亡妇》中悼妻与自忏之情,《荷塘月色》以景物之“静”反衬心情之不静。
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到作者的笔下,简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缜密精巧的构思。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如《背影》里的四次背影四次眼泪,《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处处见“静”。
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如《背影》的质朴,《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荷塘月色》里的26个叠词,颇有听觉的美感。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海滨故人》是庐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思想:《海滨故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她们的思想和追求、苦闷和彷徨,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
风格:自叙传的写法。露莎的经历几乎就是作者的前半生的写照。对女性恋爱、婚姻问题的探究。作者对男女之爱虽然有所希望,而更多的却是疑惧。对异性的不信任感,导致了她对人生意义探究的答案倾向于“恨”,而不是爱。感伤、哀怨、悲观的抒情。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对女性婚恋题材的偏好。她触及了男女情爱中的各个侧面。作者本人坎坷而丰富的感情生活,使她对“爱情”、“婚姻”获得了相当深入透彻的理解。虽然她对人生问题的答案不同于冰心的“爱”,而反复地渲染异性的不可靠、爱情不是医治人生的灵丹。庐隐的这些作品确实能给青年人更多人生的真谛与警悟,在感伤哀怨的基调中投射出力量。
庐隐小说的基调,深受中国古典言情小说和“婉约派”诗词的影响,低沉郁闷。作者对女性心理大胆、真率、细腻的剖白,与社会心理、道德标准紧紧相连,从而突破了单纯的男女之爱的描写。简析《沉沦》的思想
《沉沦》的主人公“我”是一个留日学生,因对爱情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又兼不堪忍受异族的欺凌,最后投海自尽。
小说大胆描写了这个受“五四”思潮的洗礼而觉醒的现代知识青年“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以及由此而生的**性心理。追求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义。
作品最后通过主人公之口喊出的“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表达了郁达夫鲜明的反帝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沉沦》和《南迁》中的“他”等,心中交织着个人的积郁与民族的积郁,更感自身的凄凉,强烈地追求个性的解放,追求异性的爱情,甚至表现出某种**的心理。他们为自己只是一个生活的“零余者”落泪叹息,但心中却始终没有减退追求理想生活的热情,赋予形象相当深厚的感伤色彩。
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爱国主义如《银灰色的死》《沉沦》等作品中,主人公作为弱国子民所受到的屈辱,使他们迸发出真挚的热爱祖国,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提出了控诉。人道主义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中通过“我”与烟厂女工、人力车夫的生活境遇的联系对比,流露出“同时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和对普通平民真诚的同情、挚爱,剖析了落拓下层知识者的心理及其在自渐中因受劳动者的感化趋于升华的过程。
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沉沦》中的主人公的精神心理、言行举止表现出颓废气息。在消沉的外表下,跳动着作者热爱美好人生,反抗黑暗现实的欲求上进的心。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一、自我的写真。“自叙传”的色彩。相当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个人出身、经历、个性等。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这个具有连贯性的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二、感伤的抒情。郁达夫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他特别对忧伤的情绪感兴趣。以感伤的抒情为中心的郁达夫小说,轻视情节的营构,而注重情绪的倾诉。
三、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小说以抒情为中心,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如《沉沦》几乎都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以人物情绪为中心,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创造了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四、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郁达夫小说的文学语言是与他独特的文体风格高度一致的。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郁达夫对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的实验,呼应了20年代时潮的一个侧面——浪漫而感伤的时代氛围。吟唱出张扬个性、崇尚感情、表现自我的文学咏叹调。从道德的角度、心理学的范畴对现代小说的表现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引领了一种以浪漫主义为其风神的小说派别,开创了鲁迅为代表的写实主义风格不同的小说创作路向。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歌颂祖国、思恋祖国。身在美国,他笔下流泻出浓烈的思乡念国之情。表现在《太阳吟》、《忆菊》中、《孤雁》中他以流落的孤雁自比,从内心深处发出“不如归去”的感叹。他眷念的家不仅仅是小家,抒发的情也不是小“我”之情,在一定程度上,正准确地代表了所有身在异国心念故土的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态。
反帝反种族歧视。一些诗篇中抨击了“金元帝国”的罪恶,护卫民族尊严,抒写华工的劳碌和遭受凌辱的境遇,喊出对民族压迫的沉痛抗议。如《洗衣歌》中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对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和中国人的正气以及民族自豪感。在平易的诉说中,包含着对同胞的深厚同情与尊敬。
对军阀统治下祖国黑暗现实的失望和对祖国新生的信念。《死水》等为代表的一些直面中国现实的作品中,一面为祖国人民唱出了悲哀的歌声,表现出自己希望破灭的深深痛楚。另一面《一句话》中对自己心爱的祖国怀者总有“铁树开花”一日的信念,这就是一直浅埋在心底的“一句话”:“咱们的祖国”。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爱国主义诗篇。闻一多被朱自清誉为“五四”时期“惟一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主义诗篇具有反帝反封建憎恶黑暗现实、期盼祖国新生的丰富内容。
对新诗格律的理论提倡和创作实践。他提出新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死水》《忆菊》《洗衣歌》等,既有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又有“三美”的艺术形式。这对于纠正白话新诗创作中态度不够严肃、过于散文化的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闻一多是继郭沫若之后又一位对新诗成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大诗人。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对新月诗派有着很大影响。其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关于新诗“三美”的理论集中见之于他的《诗的格律》一文。
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作者在继承我过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新格律诗的音乐美,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全诗五节二十行。每行九字,这九个音节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最后都以双音节结尾。
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如《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等。
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死水》《洗衣歌》等都称得上是具有建筑美的范作。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徐志摩前期诗集是《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思想。由于作者长期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教育,他的关于“新的政治、新的人生”的理想,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空想主义的混合物。如《婴儿》里,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为要寻一个明星》、《我有一个恋爱》抒发了作者对这一理想执着的追求。追求的过程中,他显得自信、乐观。由于他的政治理想与中国现实情况的矛盾,作者又感到这理想有如一个梦,作为中国资产阶级开山诗人,他的内心也不无悲凉之慨。这些诗篇中,闪耀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诗魄。
反映现实社会。如《太平景象》《人变兽》揭示了反动军阀统治的罪恶,发出了对黑暗现实生活的诅咒。《先生!先生!》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这些诗篇,明晰地显示了诗人关注现实、憎恨封建军阀、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倾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描写爱情体验。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有时以自己的感情经历为基础,有时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真挚、坦率地表现了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如《起造一座墙》《望月》《决断》《翡冷翠的一夜》等包含着反对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性解放的积极因素。
歌咏大自然。徐志摩把大自然称为“最伟大的一部书”。不少诗作中,经常出现众多美丽的物象景观。如《再别康桥》《康桥再会吧》都以自己曾留学的英国剑桥大学的校园景色为对象写出的佳作,抒发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徐志摩后期诗集主要有《猛虎集》和《云游》,主要思想有:随着革命的深入和爱情理想的破灭,他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他的资产阶级理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于是苦闷更深。表现了较深厚的消极悲观倾向。如《我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表现的是梦的悲哀。对革命的实践和理论的恐惧和敌视。如《西窗》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突出特点在于:
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白莲”、“琴弦”等富有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沙扬娜拉》中心意象是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用以状写日本女郎温柔多情的神态,贴切传神。《婴儿》用产妇对腹中的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
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他在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等手法。《再别康桥》开头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复“轻轻的”,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旋律感。用韵上和谐中显出变化。
章法整饬,灵活多样。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等
都各有变化,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徐志摩的诗思富于想象力,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别具一种温柔纤丽的风情。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乡民命运的同情,较多的流露出对旧制度、旧礼教的不满。如《柚子》。对一些善良的乡村小人物关爱,赞美他们纯朴的人性美和古朴的生活方式。如《竹林的故事》《桃园》田园山水之美有人物性情之美相得益彰。对于佳山秀水的留恋,加浓了废名小说的隐逸倾向,长篇小说《桥》中表现最为充分。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抒情小说,浪漫特色,充满恬淡清逸的抒情色彩,洋溢着田园牧歌的静雅气氛,传达出远离尘嚣的浪漫主义气息,从中透出一种悠悠的感伤。诗话小说,意境冲淡而诗情浓郁。自觉地把小说当成诗,追求独特的意境、独特的神韵。结构上大多属于散文化的小说结构,不重情节而重情绪、意境的渲染,颇具古典诗词含蓄而有跳跃性的特点。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作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对青春、爱情的歌颂,对生命的沉思。如《我是一条小河》。从平凡的生活中窥见社会与人生的真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发出了不平之鸣,也表达了知识者的苦闷。叙事诗的创作是冯至2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所作的独到贡献。如《帷幔》从中国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中取材,反封建的色彩尤为浓烈。冯至的叙事诗,融抒情于叙事,为新文学叙事诗的起步,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诗人关注国家、人民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表现出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能从敏锐的感觉出发,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善于进行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不露“锋芒”。利用十四行诗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堪称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第五章
茅盾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由三个系列中篇所作成:《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中的各种矛盾和阶级分化。作者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个时期:幻灭、动摇、追求:
一、《幻灭》中,作者描写了一个抱着美好幻想的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悲剧。主人公静女士从小在恬静的家庭中长大,把革命也看作是一件诗情画意的事,但现实的社会带给她精神世界的“幻灭”。“幻想破灭”成了她思想弊病。从静女士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毫无准备的投入革命,革命动荡中必然就回出现个人主义的悲观幻灭心态。
二、《动摇》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武汉政府”蜕变之前,湖北一个小县城的**。主人公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他表现得软弱动摇,以致让人有机可趁。他对反动势力打击不够,立场也不分明。在对待爱情上也表现出“动摇”的本性。一方面是结发之妻的纯情包围;另一方面是时代女性的性感诱惑。方罗兰是属于即保留着传统道德,同时又呼吸时代新鲜空气的知识分子,在两者的选择中,他永远处在矛盾和动摇中。
三、《追求》是描写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剧命运。在上海悲观、颓废等是他们流行的通病,然而,不甘黑暗现实的压迫,企图作一次新的挣扎和追求。通过对张曼青的描写揭示教育救国梦的破灭;通过王仲昭揭示爱情至上主义的美梦破灭;通过史循揭示了“失败主义者”的失败;通过章秋柳揭示病态反抗者的悲哀。《蚀》中的这些主人公,都难以摆脱精神上的枷锁,只能用这种病态的反抗来宣告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他们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根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所以才在黑暗中盲目地、消极地追求新的出路。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动摇》中对土豪劣绅胡国光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政治上他是个投机革命的老奸巨滑的狐狸,玩弄反革命的手腕,善于伪装保护自己。他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笑里藏刀,一旦革命是时机成熟,他就会毫不手软地镇压革命。生活上,在剥削阶级荒淫堕落的本质上,他给自己罩上了一层温和的面纱。他的大度蒙蔽了一大批革命者,使他很快钻进革命堡垒的内部。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一、再现与表现。作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描写视角(本意是客观的,本能又是主观的)。作品描写了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并相当逼真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动荡,革命运动的起伏,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的创作特征。
二、现实与象征相结合。如《追求》本是想写成“又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炬,去追求光明了”的,然而结局却是“幻灭”,它超出了客观描写的本意,而趋于本能的表现。作者常以象征主义手法赋予物体、自然景物等以特定的内涵。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茅盾《子夜》的主要思想成就有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对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写。作品中描写的吴荪甫是上海工业界的巨头,他开办了规模很大的丝厂。作品还写出一些中小工业资本家,但他们的公司、工厂最后都以经济破产结局。破产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国民党政权的压迫。各种压迫使得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再加上军阀大战,农村经济破产,更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吴荪甫等的失败结局,说明了实业救国道路是不行的,表现了中华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②表现了30年代的时代特征。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等的压迫下为求出路,而加剧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起而反抗的时代特征。吴荪甫等使用各种手段压迫工人,使得无法生活,只得被迫罢工。③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刻揭示。小说中矛盾的焦点是中华民族工业的命运。资本主义列强的在中国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危及民族工业,而国民党政府也以苛捐杂税来排挤民族工业,买办资本家操纵中国的金融、公债市场破坏民族工业,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工业资本家在这重重压迫下一步步走向破产结局。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吴荪甫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
一、果敢、自信。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动摇、悲观。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
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子夜》里的赵伯韬是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他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走狗,并且与反动统治阶级有关系,后台的撑腰,他完全主宰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他的目的是消灭和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他是个心狠手辣的大魔王。在赵吴斗法中,他设下了个大陷阱,不遗余力地要把民族工业置于死地。作者还用他荒淫的生活方式来揭示他骄奢的性格特征,他玩弄各种女人,并以此为豪。在他带有兽行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气的洋奴精神。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一、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径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二、心理描写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主要有两点:
1、成功地塑造了中华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形象。吴荪甫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果敢、自信和动摇、悲观。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等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2、《子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子夜》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它描写了工厂生活和工人运动,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买办资产阶级的活动,金融、公债市场的**,都市各阶层人物的面貌。它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标志着矛盾短篇小说成熟期的到来。这些小说融外来形式技巧于现实主义的再现创作方法之中,深刻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和农村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以及农民、小商人的悲剧命运。
1、《林家铺子》叙述的是“一·二八”前后江南小镇林家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小说以林老板的挣扎与破产为情节主线,以林小姐婚姻纠葛为副线,两线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整个作品的情节有起有伏,分层铺开,首尾照应。作品以林老板与黑麻子、卜局长之间的冲突为主要矛盾,又以若干小事件作为多头线索,展开纷繁的细节,使得情节发展有张有弛,而有井然有序。
3、《林家铺子》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它展示了“一·二八”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肆掠夺和欺压小商人以及农民的罪行,从而挖掘了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中下层百姓的悲惨命运之根源。
《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以三部曲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阶级矛盾的日益深化,农民迅速破产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定会走上反抗道路的历史必然。
1、《春蚕》通过描写30年代沪凇战役前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的养蚕“丰收成灾”的悲惨事实,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国农民带来的民族灾难。由于转嫁危机与农民阶级形成的尖锐矛盾,同时勾勒了两代中国农民不同的思想与行为,预示着他们所走的不同道路。老通宝是受封建旧意识毒害很深的老一代农民形象。多多头却是一个正在觉醒之中的中国新一代农民的形象化身(从他对荷花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与众不同的思想)。他在勤劳这点上与老一代农民有着共同点,与老通宝相比,他显得豪爽、热情,更有独立见解。
2、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自然优美,在工细的笔墨中又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3、作品用极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养蚕的程序、礼仪等民俗风情,为烘托人物的心境作了殷实的铺垫。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白杨礼赞》、《风景谈》是茅盾在抗战时期写的散文名篇。思想上:歌颂北方敌后军民团结一致在艰难环境中不屈不扰抗敌斗争的崇高精神,歌颂延安人的新生活、新风貌,歌颂延安精神。
艺术上:《白杨礼赞》借物咏怀,具有浓郁象征色彩,景物、抒情、议论融为一体。《风景谈》吸取电影的艺术手法,由六个场景组成,注意光、影、色彩、音响的搭配,有极强的画面感。
第六章
老舍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一、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继承了鲁迅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新的特色。《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长篇中,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如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的马则仁。《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地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
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
四、幽默的格调。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喷出了无情的怒火。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造成祥子的悲剧的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上来说: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买自己的一辆车的愿望,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他不可能以一己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虎妞的诱骗。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截然不同,存在着尖锐的冲突。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强扭的瓜”。这个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强男的悲剧。
从主观上来说:个人奋斗的理想。祥子没有能看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者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祥子的悲剧在于他的长期“执迷不悟”。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接踵而来的打击使祥子滋生了自暴自弃。他曾经全力反抗命运去最终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曾经对虎妞干预他的生活目的的企图有所抵制却最终受制于她,最后在虎妞生亡而小福子又自尽以后,他的理性彻底泯灭。他的道德之柱彻底崩溃,终于自我放纵,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小说的思想:
1、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2、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祥子走的是个人奋斗的道路,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在屡受打击后,个人奋斗就变为自暴自弃,从自私自利变为损人利己。小说对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也揭示了悲剧的思想根源。说明祥子个人奋斗道路是走不通的。分析祥子的形象
老舍的《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城市地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
1、祥子初到北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同命运的穷人。他坚韧顽强的咬着牙,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2、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可以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命运的安排却是他追求不可得,躲避的被强加。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作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抗争的生活姿态。
3、当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而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时,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一击。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吃喝嫖赌,如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
形象的意义:
2、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3、祥子的又一典型意义是: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1、老舍的长篇小说《二马》思想上的重要特色是对国民性的剖析。作者把二马放在英国环境中考察,在中英民族性对照和老马、小马新旧两代人对比中,剖析中华民族性弱点。
老马是中国老派人物,人虽正派,但抱残守缺,他的人生哲学是“好歹活着吧”。他无所作为,一辈子未做过官却又是官迷,开口闭口以做官为上等。
小马则是感作感为,富有进取心,具有面向潮流走向开发的个性。
在中英民族性对照和新旧两代人对比中,小说对以老马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性弱点作了深刻批判。
2、小说也暴露了英国的种族歧视和偏见。
艺术上:《二马》标志着老舍幽默风格的形成,通过对人物的不合时宜的可笑行为的描写引导读者在笑中反思。如老马在店铺中摆店主架子,开着店铺却瞧不起做买卖,重面子轻法律等。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寓言体小说《猫城记》写一个漂流到火星上“猫国”里的机师在猫国都城的所见所闻,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寄寓着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为一个行将没落的社会(当时的中国)写照。
1、作品借猫人丑恶行径的描写,对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
2、间接地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内政外交的腐败、无能。
3、对革命力量进行了不正确的嘲讽。
4、在对民族前途的瞻望上,又染有比较浓厚的悲观色彩。作品的基本倾向则是表达了对统治中国的国民党政权的无情抨击与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国民性的严厉批判。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和几个科员及其家庭**的描写。
1、暴露和批判了旧中国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科员们整天无所事事、勾心斗角。如一肚子坏水的科员小赵。作品虽然描写的是点滴小事,但暴露和批判了旧中国的社会制度。
2、暴露和批判了因循守旧、凡庸的国民劣根性和生存哲学,对这种小市民性格和性格形成的社会生活环境等作了全面系统的挖掘。如主人公张大割就集中了北平市民社会的凡庸空气。
艺术上:《离婚》标志着老舍幽默艺术的成熟,语言含蓄而机智,幽默适度而有节制。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老舍的短篇佳作有《月牙儿》《微神》《断魂枪》
《月牙儿》写母女两代被迫为娼。小说结构精致玲珑,“月牙儿”贯穿全篇。“月牙儿”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还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加强了作品的诗的韵味。作品兼具散文诗之风,抒情味极浓。
《微神》也写暗娼。主人公自尊而倔强,不受人怜,具有人性美,艺术上也具有诗情浓郁特点。
《断魂枪》写拳师,写时代巨变中名拳师沙子龙的复杂心态。理智上认识到时代的狂风已把过去的世界连同自己的事业吹走,感情上却对过去的世界有着无限的留恋。这一人物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
1、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
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结怨。
2、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在她有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
3、当然,虎妞对于祥子,也不能说是没有一些感情。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
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紧凑,落笔谨严。
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二、丰富、多变、细腻的心理描写。通过以下方面来表现:
1、祥子的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心理描写就补充了祥子不善言语的个性。
2、以动作、情状写心理。
3、从语言方面写心理。
4、通过作者直接的剖析,托出祥子心理的变化。
5、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祥子的心理。
6、借助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理。
三、鲜明突出的“京味儿”。
1、对北京的风俗民情、地理风貌、自然景物的描写。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虎妞筹备婚礼的民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
2、“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祁老者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的长者:
1、他思想守旧,胆小怕事,顽固地想照陈旧的法规维持全家族的生活。当侵略者点燃的战火烧到家门口的时候,他还一厢情愿地力图保住自家的安宁。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他似乎置若罔闻。
2、他持有传统观念的偏见,瞧不起大杂院的普通人家。
3、当战争初起时,他认不清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但随着残酷的战争现实击碎了他安度晚年的幻梦,他心中逐渐萌生了仇恨和反抗的种子,他怒斥侵略者的罪恶和卖国者的丑行。老一辈北平市民觉醒的过程,在祁老者身上得到了信服的反映。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祁瑞宣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新式教育,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
他是祁家的长房长孙,在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来自新与旧两方面的作用力。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受着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只得在不能两全的境地中优柔寡断,苦闷不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家庭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他的思想中爱国思想还是占主导面,但他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中得到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瑞宣从苦闷中觉醒走向反抗的过程,是体现在他身上的国民精神弱点被逐渐清除的过程,是他不断摆脱传统文化影响的过程。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一、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
1、《四世同堂》从时间上来说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
2、从空间上说,它的笔触遍及北平的小胡同、大杂院等,简直就是一副沦陷了的北平社会的全景图。
二、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呈辐射型、网络状展开。它以小羊圈胡同的祁家四代人为中心,间以多重矛盾,既有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又有维护民族尊严者与出卖民族利益者的矛盾,也有同一个家庭内部的上与下之间、正与邪之间的矛盾,但结构严谨、匀称、完整。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四世同堂》有一个鲜明的特色,这就是比较浓厚的文化反思色彩:
1、小说中心的祁家,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祁老者引为自豪的“四世同堂”正是传统家庭伦理的理想结构。老舍抓住了维系这个堡垒的内在文化纽结,把它置于小羊圈胡同的具体环境和广阔深邃的民族抗战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加以表现,对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了沉痛的反思。
2、小说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企望在战火中焚毁国民性的劣根性,显示了改造与重塑“国民性”的努力。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老舍的宏篇巨著《四世同堂》由三部连续性的长篇《惶惑》《偷生》《饥荒》组成。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作品以祁家为中心,广泛地描写了北京市民阶层的各式人等。
小说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以下三点:
1、是异族统治下灵肉遭受折磨的痛史。亡国奴的生活是惨痛的。物质极度匮乏,人民陷于饥饿之中,生命没有保障。
祁天佑安分守己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日寇枪杀;钱默吟老诗人被日寇抓住严刑拷打长期监禁;祁瑞宣作为教师面临着要他教日语的苦恼。
2、是憎恨侵略者、民族败类,也恨惶惑与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小说描写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也刻画了一批汉奸形象。如大赤包、蓝东洋、冠小荷等。汉奸没有好下场,也是作家憎恨感情的体现。
3、是颂扬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激励人民奋起抗争的壮史。如通过爱国诗人钱默吟,他深明大义,重视民族气节;祁瑞宣和老三后来也一起抗日等,颂扬了民族气节和中华民族不甘沦为亡国奴的抵抗精神。
第七章 巴金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灭亡》是巴金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
思想内容:作品通过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历程。真切地反映出某些青年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躁动、激愤与反抗的心理。
人物形象:杜大心是一个带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革命者,他患有严重的肺病。肺病使他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过于强大的黑暗换金个又使他看不到人类的前途,最后白白牺牲了自己。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代表作品有《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
这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是:
1、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2、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都内心苦恼而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3、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激流三部曲》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其思想内容为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腐朽及其走向崩溃,表现了青年一代的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家》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以三个女性的悲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以觉明抗婚觉慧出走表现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高老太爷在绝望中死去标志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
《春》继续这一主题。惠和觉新相爱,但由于封建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
《秋》写封建大家庭彻底崩溃。一方面一些年轻生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最后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巴金小说的创作风格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1、1929-941年为早期:主观色彩浓厚,风格多样,热情是他作品中最稳定、最有价值的东西。2、1942年后:热情有所收敛,风格由多样趋向统一,在客观写实的日常生活琐事中寄托人生理想,风格朴素自然。《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这种风格演变有三个标志:
1、“家庭”涵义发生变化。早期“家庭”是黑暗的象征物。后期“家庭”是强权的对立物,作家珍惜的伦理组织。
2、作家塑造英雄形象的热情向塑造平凡的小人物转化;理想化、类型化的单纯性格转向生活化、立体感的复杂性格。
3、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本色越来越显示出来。简析《家》的艺术特点
《家》是一部具有很浓的主观情感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
1、它再现了五四时期内地四川封建势力浓重但五四时代浪潮已冲击着古老土地的典型环境,作品中的祖孙间的矛盾冲突也正是当时典型的社会矛盾冲突,塑造了高老太爷、觉新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许多生活细节也具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2、作者极端憎恨就制度旧家庭,热情歌颂敢于反抗旧势力的新生力量。强烈的爱憎感情渗透于《家》中,使《家》具有很浓的抒情色彩。或通过作品中人物抒发对旧制度的愤懑;或通过人物的心灵描写来倾诉旧制度的黑暗,如鸣凤投湖前的心理描写。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
《家》的思想成就有三方面:
一、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
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是旧式才女,与觉新青梅竹马。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
鸣凤死于封建家奴制。高老太爷把她送给六十来岁的冯乐三为妾,她最终以投湖自尽的方式来抗议黑暗的社会。
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她温柔贤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梅也是感情真纯。但封建伦理和迷信导致瑞珏难产而死。
这一切的悲剧都是由于封建家长制。三位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家长制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
二、《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高家的第三代中的觉民、觉慧就是觉醒青年的代表。
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他和琴的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
觉慧、觉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对封建的叛逆力量。
三、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高家是官僚地主家庭,成都北门首富,书香门第。表面上很融洽,内里却极其腐朽。第二代克安、克定便是高家腐朽的败家子的代表。克定在外面吃喝嫖赌。克安和他狼狈为奸。这个大家庭经济上挥霍亏空,精神上腐朽分裂。高老太爷一死,克定等在灵堂前就把家分了个彻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崩溃解体了。
内部的腐败导致大家庭彻底崩溃,时代潮流冲击下产生的新生代进一步敲响了封建家庭的丧钟,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
觉新是一个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是一个清醒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的懦夫。
1、自愿的牺牲自己。因为受到过五四新思潮和反封建的新空气的影响,他切身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他受到的封建教育和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太深,作为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使他自愿地挑起家庭的担子。他自愿为家庭牺牲自己,不敢反抗。
2、他是一个自觉的懦夫,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甚至做帮凶。他牺牲了梅、瑞珏,还劝说觉民接受高老太爷定的冯家的亲事。
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自己和亲人的惨重代价。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命运,由此产生了绝望、悲观等心态。这一形象对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具有很大概括力。简析《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
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人格化。
1、高家的家长,依借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来统治这个大家庭。他是高家一切悲剧的元凶。他要抱承重孙,于是依封建婚姻制度而造成了梅和觉新的悲剧;把鸣凤送给冯乐三为妾;甚至在他死后还受到迷信保护造成瑞珏的悲剧。但他对儿孙也有温情的一面,这是表现了他实现“四世同堂”家庭形式的一种满足。
2、高老太爷是封建末世的家长制代表人物,他是在理想幻灭极度失望后病死的。临死前他破天荒地答应取消觉民婚事要觉民觉慧不要走,是他为维护封建大家庭所做的最后的努力。他是带着幻灭感死去的。他的死具有象征意义,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
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
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
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分析《寒夜》的思想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小说是通过三个小人物的感情纠葛和凄凉命运来展示这一主题的。
小说描写一个走向崩溃的家,是一个新文化运动中的新型家庭模式:
汪文宣和妻子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他们大学毕业,追求爱情与理想的统一,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勇气。由于贫困与疾病的折磨,特别是在长期仰人鼻息的社会环境中讨生活,他们的理想都发生了巨大扭曲。
汪文宣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公务员,懦弱、多病。曾树生则凭着美色当了资本家银行的“花瓶”。这种贫困以及心理的沉重负担给家庭带严重危机。加之汪文宣的母亲的加入,婆媳不和使原有潜在的感情矛盾进一步复杂化,终于陷入无以自拔的悲剧。最终,曾树生随人而去,汪文宣在吐血中身亡。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
《寒夜》在艺术上达到了巴金所追求的无技巧的境界,风格朴素自然,是巴金最优秀、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
1、抗战时重庆的典型环境和这环境中产生的最普通的小人物悲剧性格和命运,揭示出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2、情节发展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推进;结构布局,一切象现实生活本身一样流动。
3、人物平凡,具有复杂性格和复杂感情。
4、大量的客观生活细节和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支撑了小说的框架,这使得作品逼近生活,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生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简析《寒夜》中汪文宣的性格
《寒夜》的主人公汪文宣是个为了生活在图书公司整天埋首做校对工作的小公务员。菲薄的工资、贫困的生活,、庸俗势力的社会、仰人鼻息的环境,使汪文宣曾树生年轻有为的性格发生扭曲。汪文宣善良而懦弱无能,虽勤劳做事但仍受歧视,因正派不善巴结而心情郁结。家庭少有欢乐,婆媳经常不和吵架,使得他左右为难。在单位受气,在家又两面受气,终于肺病发作死亡。
简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性格
曾树生是个个人主义者。
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恶语中伤,整个家庭都笼罩着一股死亡的气息,她感到了压抑,并本能地企图摆脱这种压抑,于是她面临着道德的抉择和感情的折磨。最终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诱惑而离弃了丈夫和家庭。完全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追求幸福。因而也谈不上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只是一个困境中企图拯救自己的妇女,她靠自己的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生活价值意义。
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产生出一种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
第八章 沈从文 简述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1、沈从文把创作看成是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在小说中表现真实地自我,自由地写自己所经历的题材与所经历的磨难,以及心灵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几乎可以看成是他的“自叙传”。
2、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是沈从文在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审美思想。这种创造思想是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思潮的积极影响。沈从文把表现人性看成是美的至极,把它当作文学表现的终极的理想。他笔下的各种劳动者都表现出真、善、美的人性。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一种爱与美的新的宗教”。分析评价《边城》中的“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
一、《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
1、这里人性皆真、善、美。人人勤劳,为他人作奉献。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乡亲。船总顺顺虽是富人,但常常体恤穷苦人,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商客、妓女等各式人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加上美丽的自然环境,俨然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2、集中表现“边城”世界人性美的,是发生在这里的一个爱情悲剧,这个故事也同样建立在人性思想的基础之上。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而翠翠却是心属傩送。天保求婚未成,失望之下驾船外出而以外溺水而死。船总在大儿子死后,一时未答应傩送娶翠翠的要求,使傩送与其父发生争吵而远走他乡。这种种的“不巧”,使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终成“善”的悲剧。天保与傩送,对翠翠展开自由竞争,未伤同胞之情。作者所表现的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
二、浓厚的悲剧意识
以翠翠为中心人物的恋爱悲剧,其实并非完全是“谁也没有错”的悲剧。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对立与矛盾,是悲剧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苗族的婚俗,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成婚。傩送以“马路”求婚,是苗族的习俗。他相信唱山歌能使翠翠心领神会。所谓“车路”,是汉族的婚俗观念。这种观念在作品中通过天保及其父得以表现。两种婚俗观念冲突的结果,使热恋中的翠翠与傩送生生分离。
三、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作者把一对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处理成悲剧,以次引起读者对“美”的毁灭的深沉思考。
茶峒地区历史上过着原始、自由自在的牧歌生活。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实行黑暗的统治。非人性、非人道的现实生活,为满目疮痍的现实所感发,呼唤着自由、美好的、“牧歌”式社会的回归,并以次对当时湘西封建宗法社会进行批判。这种建立在人性、人道主义思想上的批判,是独特的、理想主义的,也是苍白无力的。简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自然即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翠翠身上的“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
第一阶段:翠翠爱情萌生阶段。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
第二阶段:翠翠爱情的觉悟阶段。两年后又进城看龙舟,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
第三阶段:翠翠对爱情执着的阶段。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
在爱情挫折中翠翠的性格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简析《边城》中的老船夫形象
老船夫是“善”的化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的摆渡,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质朴憨厚、狭义心肠,不仅拘收过客的钱财,而且还善待乡亲。
2、老船夫的“善”,主要通过对外孙女翠翠的呵护、关爱充分地表现出来。他是一位慈祥、仁爱,为孙女可以付出一切的爷爷。最大的心愿是翠翠能得到自由幸福的爱情。为此他遵循苗族婚恋习俗。他见天保对翠翠有意,便指出“马路”和“出路”求爱的途径,引来了天保家正式向他提亲,未料翠翠却把答应,好心办坏事。在明白翠翠心里有傩送之后,又为孙女与傩送的联姻劳碌奔波,受到船总的冷遇,他怕翠翠的自尊受到伤害,不讲实情,以至郁闷离世。
作者对老船夫的刻画是围绕着翠翠的婚事种种,特意“放大”了去表现一个平凡老人充满人情美、伦理美的宽大的胸襟,即一个纯真、至善、完美的人性的生命个体。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1、作者擅长将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对翠翠的描写,作者静观、揣摩少女在青春发育期性心理所表现的各种情态,通过粗线条的外部刻画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从而把羞涩、温柔的个性突现出来。
2、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全篇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逐步展开,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傩送、天保两人钟情与翠翠为纬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为纬线,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又以翠翠与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为明线,以王团总想傩送当女婿为暗线。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美结合。
3、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来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4、《边城》的艺术风格,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诗情的载体,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作者还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以关于动作、对话的白描与韵味发掘翠翠内心丰富的“潜台词”;情节结构方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在乡土风俗描写方面,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副副风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
《边城》的故事基本上建筑在梦幻的基础上。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一半是“梦”,一半是理想的“现实”,并非对当时社会的写真。人物与故事是当时社会真实的超脱与超越。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解了种种对立因素。作品的结尾采用了比较平和、并非绝望结局,结尾更与余味袅袅的牧歌的情韵。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长河》是沈从文的一部长篇小说。
思想:
作品思想上的突出之点,是敢于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揭露与批判。
1、作者嘲讽批判蒋介石提倡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2、小说通过吕家坪保安队长与滕长顺一家的矛盾,揭露与批判国民党地方势力的罪恶。同时,作者还写到苗民对国民党地方罪恶势力的反抗。
艺术特色:
《长河》依然写人性美与风俗美,尤其对橘林秋色、农家摘果等乡土风俗风情,写得绚丽多彩,诗意盎然,颇具乡土气息。从人性美的表现看,滕长顺和夭夭的身上,保留着《边城》中老船夫与翠翠的影子,作者试图通过这两个人物,表现湘西的自古不变的“常”,即人性永恒的美。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想
一、对湘西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关注、同情,揭露旧社会的黑暗。
如《丈夫》描写一个青年农民进城看望当船妓的妻子,目睹妻子被人蹂躏,自己被人凌辱,麻木的灵魂终于有了人的自尊和初步觉醒,带着妻子回乡下去了。小说揭示了在经济压迫下和金钱魔力下人性畸形,批判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二、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如《绅士的太太》流露了上流社会人物的假道学、假文明内质。
《八骏图》是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八位专家学者都是假正经假道学,他们奢谈文明而压制自己的人性形成性**.这是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阉寺性”问题的嘲讽和批判。
三、对湘西完美人性的表现与思考。短篇小说中,表现的是“优美、自然”的人性思想,而又以表现青年男女的性爱作为切入视角与中心话题。
如《柏子》写船夫柏子与妇人之间男欢女爱的故事。两人共同创造了食色和爱情的传奇,其中包含着人的自然性与人性本真的哲学思考。
四、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
沈从文的小说里有湘西人性世界和都市世界两个并存的世界,他用湘西人性世界反观和批判都市文明世界,而统一于完美人性的思考、表现和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作者追求的完美人性,是一种未被都市文明扭曲、纯朴自然的人性。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文体形态和文体结构
沈从文创造了三种基本文体形态:
1、描述湘西与都市下层人物日常生活与命运的写实故事。运用的温情的现实主义。
2、根据民间、宗教故事创作的浪漫传奇。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
3、嘲讽、抨击现代都市“上等人”所谓“文明”的讽刺小说。运用的批判现实主义。
文体结构:
在文体创造上沈从文追求文体结构的千变万化。
结构上是自然、流畅和千姿百态;文体上则使他的小说打破各种文体间的界限,产生了明显的边缘性:有些运用散文笔致,似抒情散文,有的带有童话色彩,似民间故事。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色
1、《湘行散记》、《湘西》两本散文集,是文化的散文,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涉及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等地域文化。但并非作纯客观的介绍,而是从中融入作者强烈的主观评价和鲜明的审美感情。
2、两本散文集表现了作者炽热的本土性。反复抒写着他的一颗“湘西”之心,他书写湘西的历史与现实,因她是作者心中永存的一方热土。同时,作者还揭露与批判了贪官污吏的腐败。
3、鲜明的本族性。湘西民族问题,一直是作者的内衷隐痛,因此他很自觉地在散文中流露出其民族倾向,反复贯串着这样的思想:为苗族人民仗义执言,洗雪强加在他们头上“苗蛮土匪”的罪名和耻辱。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
《湘行散记》、《湘西》在艺术上有着显著的特色:
1、作者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作为叙写线索,一方面叙述现实的人与事,一方面将湘西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资料加以穿插。
2、沈从文的散文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形成小说的情节性有情境氛围。
3、作者的抒情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
a)描绘山川风景、民风民俗时,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
b)叙述、评述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
c)涉及敏感的政治性问题时,作者则采用曲笔。
第九章 曹禺 简析《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1937年曹禺写的三幕剧《原野》是作者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思想:
1、它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2、仇虎受了旧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认为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非理性的复仇观念,使他的复仇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之所以走上个人复仇的道路,是农民小生产的意识决定的。
艺术:
1、作品渲染仇虎内心的恐惧与内心的谴责,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如他逃进森林时,产生的种种幻觉和内心的恐惧。
2、现代主义手法,如森林的阴森。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
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
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表现在:
1、如《雷雨》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
2、地点集中:故事在周公馆展开;
3、人物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为明线;周、侍暗线,由血缘关系使矛盾冲突尖锐,且使整个剧情波澜起伏。
人物性格鲜明:
《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蘩漪、陈白露、愫方更是个性鲜明,具有美学价值。
语言的个性化表现在:
1、人物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
2、《北京人》里的含蕴隽永、抒情写意的台词,就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推动剧情的发展;
3、《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的那大段台词,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简析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数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2、3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雷雨》《日出》以后,现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分析《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及其反封建意义
《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主要表现在:
一、通过周朴园对家庭的家长制专制统治及其恶果表现出来。周朴园使周家成为一个黑暗王国,把聪明的蘩漪压制的性情抑郁乖戾,使周萍很他又怕他,导致蘩漪和周萍乱伦。
二、通过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导致侍萍不幸的一生表现出来。《雷雨》中复杂的血缘关系也由此决定,最后造成三死两疯的悲剧结局,这是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恶果。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
《雷雨》中的周朴园是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雷雨》悲剧的罪魁元凶。
1、他专横暴戾、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家中一切人的个性、尊严和自由思想,使公馆成为能窒息人的黑暗王国,他就是黑暗王国中的专制魔王。这最突出的表现于他和蘩漪的关系中。蘩漪是有个性、有思想、追求幸福的女性,在周公馆这个黑暗牢笼十八年,形成她抑郁乖戾的个性。第一幕中的吃药一场,作者采用“大写特写”的戏剧手法,突出表现周朴园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正是周朴园的这种性格造成了蘩漪与周萍的乱伦关系,摧毁了周冲向往自由平等的美丽幻想。蘩漪、周萍、周冲的悲剧,都是周朴园的封建专制造成的。
2、第二条线索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三十年前周朴园为了要和有钱小姐结婚,把刚生了孩子的侍萍赶出家门,造成了侍萍一生的不幸。在以为侍萍死后,又把侍萍作为他的第一夫人怀念,当侍萍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又想用金钱来封侍萍的口和赎自己的罪,他的这种态度是对他的怀念的虚伪性最本质的揭露。
3、他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的关系上充分表现了他的冷酷的性格。他故意淹死民工发昧心财,指使警察打死罢工的工人,使用利诱收买手段破坏工人运动。分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
《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个鲜明独特、复杂而富有深度的艺术形象。
她的性格是抑郁乖戾、热情强悍、极端而尖锐的一种悲剧性格。这是由于封建性的家庭和环境造成的。蘩漪聪明美丽,而周朴园要的是“服从”,他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蘩漪的个性尊严。她在周家被折磨了十八年,这是她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三年前,周萍的出现,燃起了她被压抑的热情。她需要爱、能爱,她不顾一切的爱上了周萍且把一切都交给了周萍。日子一长,周萍悔恨和蘩漪的关系,想摆脱和蘩漪的关系。这使蘩漪不能忍受父子两代的欺负,她要做困兽的搏斗,她要破坏周萍四凤的关系,她要拉住周萍。她的反抗是极端的,在《雷雨》中她最具有“雷雨”的性格。她以尖锐的语言揭露和控诉周朴园和周家的罪恶,撕破他们道德家的伪善面目;她和专横的周朴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正面交锋,是她推动剧情向高潮前进。
绝望的可怕的前途使蘩漪走向了最尖锐而极端的困兽之斗。
典型意义:
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罪恶,激起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人的地位、尊严、权利的深沉思考,把反封建家庭的罪恶与个性解放联系起来,使剧本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简析《雷雨》中侍萍形象
侍萍是旧社会下层妇女
1、她纯朴善良、顽强有骨气,在她一生的遭遇中,集中表现了下层妇女所受的深重苦难。周朴园对她始乱终弃,她投河自尽遇救。三十年来她顽强挣扎生存,嫁给了周家的下人鲁贵生了女儿四凤。她的心愿是女儿决不能重蹈自己的路。当重新遇周朴园后,有骨气的撕碎周朴园想赎罪的五千元支票,决定立即带四凤走。
2、命运观念:当她知道周萍和四凤的关系后,决定让他们走,走的愈远愈好,并且永远不要回来。她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命运。分析《日出》的思想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是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二、描绘“不足”者的被受欺凌。“小东西”被卖进妓院;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平性。
剧本正是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及形象意义
1、陈白露是个性格复杂的艺术形象,她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一方面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为此她和张乔治等都市群丑厮混,强颜欢笑,维持她习惯的享乐生活。这实际上是出卖色相、自甘堕落的生活。另一方面,她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生活,内心里厌恶张乔治等人,2、夜阑人静,会有一种没有归宿的感觉。但又不甘心漂泊无依的非独立的生活。她玩世不恭,游戏人间。她清醒的认识自己生活在黑暗中,但她沉溺太深无法自拔。
3、有正义感不能自救却想救人,为拯救小东西甘冒风险,这里表现她敢做敢为的倔强性格。她念着“太阳升起但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觉”而自尽。她成为黑暗社会的殉葬品。
陈白露悲剧的意义在于揭露了金钱物欲世界对人性的异化、扭曲,使一个漂亮聪明的年轻女性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激起人们对金钱社会的憎恶。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
1、《雷雨》是属于锁闭式结构。
时间集中,从第一幕到第四幕时间不到20小时;地点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厅;剧本巧妙地以明线、暗线交织布局,以幕前情节推动现在的剧情。
2、《日出》则是人像展览式的结构,“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没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让陈白露将一个个人物引出。每个角色都占有相等的轻重,交相陪衬,共同烘托一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结构联系的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一基本观念,用的是“横断面的描写”。分析《北京人》的主题
《北京人》通过描写曾家的腐朽、没落来表现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是通过虚实结合手法写现在、过去、未来的“北京人”而得到表现的。
1、现在的北京人是实写。主要人物有封建家长曾皓,儿子曾文清、儿媳曾思懿。
曾皓自私、吝啬、怕死,总是表现自己衰老多病,他最关心的是他的寿材。
曾文清是封建家庭培育出来的废物,外表温文儒雅,但什么事都不想做不会做,还抽鸦片,性格是“爱不敢爱,恨不敢恨”。在妻子的逼迫下,他决心离家出去做事,但最终因找不到现代生活中的位置,而自杀了。
曾思懿自私、口蜜腹剑、笑里藏刀。她强送曾皓去医院为了怕曾皓死在家中房子卖不出去;逼迫曾文清离家却又说我没逼你做事;对愫芳视为眼中钉又装出同情的样子,谋划让愫芳做曾文清的小老婆好一辈子侍侯她。
这一群现代北京人空虚、怯懦、腐朽,随着封建家庭的败落,表现了埋葬旧生活的主题。
愫芳是剧中最感人的艺术形象。她出身名门,受封建士大夫文化熏陶,但父母早亡,只得寄人篱下。她爱曾文清,是精神上的苦恋者。她性格温柔文静,忍受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忍受着曾皓、曾思懿对她的精神折磨。她性格中最具美学价值的是:宁愿牺牲自己,但愿能使别人快乐的道德情操。她自愿留在曾家就是希望曾文清在外面成了“人”。最后她跟瑞贞一起出走,向过去告别,面向未来,表现了埋葬生活,走向新生活的主题。她们又是未来的北京人,未来是虚写。
2、过去的“北京人”:北京猿人模型。剧作以人类祖先“北京人”作对照反衬,批判了不肖子孙——现在的北京人,并在一定程度上寄寓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社会理想和追求。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
《北京人》的戏剧冲突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曾思懿与曾皓之间。
曾思懿与曾皓的冲突是封建家庭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剧中共有3次冲突:
1、曾思懿策划了一场中秋讨债的戏,目的是使曾皓被迫交出存折。
2、曾思懿不顾众人反对,强要送曾皓去医院。名为救人,实是害怕曾皓死在家中,房子买不出去。
3、寿材抵债。
曾思懿与曾皓之间揭示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封建家长的权威也荡然无存,这是封建制度末世的特征。
二、曾思懿与曾文清、愫芳之间的矛盾冲突,既是性格冲突,又夹杂着感情纠葛。
1、曾思懿与曾文清是貌合神离的夫妻,但两人性格对立。两人冲突表现为曾思懿没有一天不给曾文清气受,曾文清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一再忍让。
2、愫芳与曾文清精神上的相爱使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更为复杂曲折。曾思懿总是对曾文清、愫芳笑里藏刀,给愫芳以精神折磨。她视愫芳为眼中钉,却又装出关心愫芳的样子,又盘算着让愫芳做曾文清的小老婆,好侍侯她一辈子。愫芳对她总是忍让,但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却有坚强的一面,并最后出走。
《北京人》中“棺材”的象征意义
《北京人》中曾皓的棺材,象征封建阶级的灭亡。棺材被爆发户杜家枪了去,有着封建主义早晚要进棺材的寓意。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1、在日常家庭生活画面中展开尖锐的戏剧冲突。在曾家内部日常家庭生活中表现人们勾心斗角的紧张气氛和尖锐冲突。
2、对人物性格、心理的细腻刻画,把人物的兴趣、心态等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
3、虚实结合、对照、象征等手法。实写现在的北京人,虚写过去和未来的“北京人”。以棺材为象征,表达封建阶级早晚要进棺材的寓意。
第十章 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简析《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的思想内容
《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是左翼作家蒋光慈最后也是最成熟的一部长篇小说。
内容:小说描写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阶级矛盾和南方的农民运动。矿工张进德和大地主的儿子李杰,携手合作发动农民起来组织农会,实行抗租。“马日事变”后,农民建立自卫队,奔向金刚山革命队伍汇合。
艺术:注意人物性格刻画与心理描绘,较以前作品来得细腻真切,是蒋光慈创作道路上的一次自我超越。简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
蒋光慈是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又是革命文学创作的身体力行者。他的革命文学作品有两个重要特点:
1、塑造了具有进步思想、革命思想的新人形象;
2、迅速反映和描写现代史上的重大革命斗争。
缺点:表现在思想内容上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和“革命+恋爱”的公式。诗歌缺少诗味;小说不注意熔铸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简析殷夫“红色鼓动诗”的特点
殷夫是左联五烈士之一,他的“红色鼓动诗”:
内容:以高昂的革命斗争精神显示鲜明特色。诗篇抒写了他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以及对无产阶级事业必然胜利的乐观坚定的信念。如《别了,哥哥》是一首记实诗作。《血字》是为纪念“五卅”四周年。
艺术:以壮为诗魂,都用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
4简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
丁玲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土改这一段时期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小说描写了土改前后前夕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农民的不同心态和动向,描写了工作组进村后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没收和分配地主的土地等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农村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2、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但不脸谱化。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成就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成就是:人物各有个性。
1、描写农民既写出他们的革命性,也不回避小生产者思想上的一些弱点:
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主要有张裕民、程仁。
张裕民是村党支部书记,土改运动的主要骨干,工作踏实,人很能干,阶级警惕性高。他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团结广大群众,终于斗到恶霸地主钱文贵;作品也写了他在土改运动过程中曾有过怕斗不倒地主的顾虑和工作上的一些失误。
程仁是村农会主席,因与钱文贵侄女黑妮相恋,怕斗了钱会伤害黑妮,行动犹豫不决。随着革命的深入,他毅然上台揭示钱,对斗倒钱起了重要作用。
小说对农民在土改运动中的内心活动和思想矛盾挖掘比较深,着重写他们在土改中作为小生产者的思想弱点不断克服和发展提高的过程。
2、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而不脸谱化。
地主形象主要是钱文贵、李子俊女人。
对于钱文贵作者着重描写他的“深谋远虑”。土改前把二儿子送去参军,当上了家属;把女儿嫁给了村治安员;利用侄女和程仁的恋爱关系企图收买程仁。
李子俊的老婆,作品写她对觉醒起来的农民“常常施展出一种女性的千依百顺”。当农会管制了她家果树园,农民前来摘果子时,她内心充满仇恨,脸上却堆满笑脸向每个人陪小心。小说对李子俊老婆的性格、心理描写十分细腻,是作品千方百计“抗拒”土改的阶级本性;但各个地主又有其不同个性和手腕,不是脸谱化的人物。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思想:
1、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始终直面人生展现世态,贯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揭示了绅士淑女们的“礼仪廉耻”,鞭挞了小官僚、小政客的自私、虚伪。《善女人》中的长生奶奶平时吃素拜佛。事实上,她却用高利贷压榨自己的儿子,对儿媳也施加虐待。
2、鞭挞了小市民包括职员灰色人生哲学和畸零性格。《包氏父子》中老包当了一辈子的仆役,为的是让儿子将来能做大官,而他的儿子却是个不读书的草包。作者抓住“望子成龙”以向上爬这种普遍于社会的文化心态,冷然审视对象,以含泪的讽刺刻画了老包的愚妄心理。
艺术:
1、作品善于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性格的细节突现人物的灵魂。如《华威先生》中的华威先生除了“忙”外,还有一个特点:假。
2、作品还善于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来让人物作自我暴露,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
3、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去揭示华美外衣下的愚妄和可笑。简析《南行记》《南国之夜》的思想和艺术
左翼作家艾芜的《南行记》、《南国之夜》短篇集,是带有若干自传体成分的流浪者手记。
1、小说描写了一群底层人物:农夫、士兵,也包括流浪青年作者自己。描写他们的艰辛,对他们的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山峡中》的小黑牛。
2、作品着力表现人物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的生活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信念及斗争勇气,并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人生哲学的第一课》中的“我”。
3、缅甸、印度、马来西亚等异域和云南边地风光的描绘,也加强了作品的浪漫气氛。表现方式熔写景、叙事、抒情和刻画人物与一炉。
第十一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
(一)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
1、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民族、土地、人民尤其是农村劳动人民的爱,感情深沉;前期的诗带有“忧郁”的感情色彩。《大堰河——我的保姆》,诗篇抒发了对乳母大堰河的深厚真挚的爱,以铺陈手法,塑造和赞颂了这一农村妇女勤劳善良的动人形象,对造成她一家悲惨命运的“不公道世界”发出“咒语”。忧郁的色彩源于对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增加了诗歌的动人力量。
2、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火一般燃烧的热情。
3、鲜明深刻的意象和浓郁的诗情,想象丰富,比喻新颖,有色调,有光彩,诗中有画,革命现实主义融进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艺术技巧。《手推车》以手推车为中心意象;诗在色调、光彩、线条与音响的调配上十分成功。《我爱这土地》中,诗人运用了象征、暗示、移情等手法。
4、以散文式的诗句自由抒写的自由体形式。不注重诗的外在节律,常用排比、反复等手法表达强烈的感情。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夏衍的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标志着作者的剧作题材已从历史转向现实,并自觉地运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创作。
思想上:
1、《上海屋檐下》描写的是一群立人檐下的小市民和穷苦知识分子的生活。
赵振宇安贫乐命;报贩“李陵碑”成天酗酒解愁;施小宝沦落风尘;林志成时时担心丢失饭碗,提心吊胆度日;黄家楣,失业在家,生活无着。剧本通过这一幢石库门里的五户人家的不同遭遇和命运的描写,反映出一群善良的人们的不幸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那种另人窒息的时代气氛。主线是二房东林志成、杨彩玉一家的故事。匡复出狱与好友林志成和妻子杨彩玉重逢时,他们都陷入了一种极度难堪的痛苦之中。这是一个由黑暗社会造成的家庭悲剧。
《上海屋檐下》通过对这些人物不幸命运的描写,对黑暗势力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发出了强烈的控诉。
2、作者还把剧情发生的时间精心安排在一个郁闷的黄梅时节。象征着抗战前夕的政治气候,反映出小人物的苦闷、悲哀和失望,更显示了革命风暴的即将到来。
艺术上:
1、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活动。如杨彩玉见到匡复后既要跟他走又难舍林志成的内心矛盾。
2、剧本结构也很有特点,利用石库门房子结构和上海下层人民居住条件差的特点,将五户人家用一个场景,在同一舞台空间同时展开。依靠各线索穿插交替的手法。线索多,但有主有从,林、杨、匡三人是结构主线,其它是副线,做到繁而不乱。
3、语言洗练简洁,富有个性特征,如赵振宇的乐天安贫,好发议论。分析《围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思想内容:
1、《围城》的含义,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人生的婚姻好比一座被围的城,已婚的恰好是处于被围的城中,极力要冲出城出,而未婚的则如攻城的勇士,拼命想冲进城去。
2、小说所反映的要远比它所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这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
3、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
艺术特色:
1、作品中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譬喻,以及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十分熟谙地在说天道地中掺入讽喻的喜趣。
2、作者在小说中妙语连珠,新意迭出,明明在写某件事物,却往往旁逸斜出,多方引喻,使事物的特征愈见鲜明。
3、中外典故、理论学识、生活印象,都一齐奔汇笔下。简析田间的《给战斗者》的思想和艺术
思想:田间的抒情长诗《给战斗者》是代表田间风格的优秀诗篇。作者以深厚的感情描述了中国人民曾经有过的朴实而安宁的和平生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祖国同胞惨无人道的蹂躏,并发出必须为祖国而战的强烈呼喊。
艺术:
1、精短的诗行,急促的旋律,跳跃的节奏,表现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
2、具有饱满的战斗激情和高昂的时代精神的诗歌,在当时发挥了强有力的鼓动和号召的作用。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
夏衍剧作的风格是:
1、富有现实战斗性,选取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题材,表达与祖国、民族命运相关的主题。历史剧《赛金花》,是为骂国民党的媚外求和;从《上海屋檐下》起转入现实题材,“从小人物生活中反映这个大时代”。抗战时期的代表作《心防》《法西斯细菌》都和抗战的大时代息息相关。
2、简洁朴素,取材平凡的日常生活,朴素地再现生活本来面目,重在展示形形色色的社会世相。《上海屋檐下》充分说明了这一特点。
3、注意人物刻画,以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如对俞实夫,选择了“九一八”前夕,“八一三”战争,等几个特定时代的场景、氛围、通过细节刻画俞实夫及其他人物的性格、心理。
4、语言朴素自然,含蓄深沉,平易亲切。
第十二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
(二)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
1、对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复杂性的描绘。如短篇《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然恋爱,遭到了把持村政权的恶霸流氓势力金旺、兴旺的迫害,也遭到了具有封建家长制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父母二诸葛和三仙姑的阻挠,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斗争呈现复杂性。
2、对农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暴露。赵树理称自己的小说为“问题小说”,他把农村工作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作为作品主题,如实地暴露这些问题。这表现出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如在《李有才板话》中,他如实地描绘了两个问题:一是解放区在初期,有些基层村政权还被坏人把持;二是农村干部中的官僚主义。
3、对解放区新社会的热情歌颂。《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得到胜利结局,表现和歌颂了人民政权为人民的思想,歌颂了解放区新社会,鼓舞了青年们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4、对解放区社会生活变革和农民思想心理变化的表现。小二黑和小芹的斗争胜利不仅是争取婚姻自主的胜利,而且是解放区农民反霸斗争和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胜利,赋予恋爱婚姻题材以更深刻的主题意义。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表现在:
1、赵树理的小说情节结构多数是运用传统手法,即注意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小二黑结婚》是一个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宜栽种”、“米烂了”等小故事。结局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以“一对好夫妻”为结果,恶霸受到惩罚,二诸葛、三仙姑的迷信思想等与有了好的变化。
2、在人物塑造上,也多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
3、语言大众化、通俗化,同时也注意语言的形象化、个性化,擅长运用农民口语。通俗易懂、简洁生动。如《小二黑结婚》只用一句话“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便把“老来俏”的三仙姑活脱脱地勾勒出来了。分析孙梨小说的独特风格
1、以谈笑从容的态度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描摹时代风云变幻的艺术角度和特点。如《荷花淀》写白洋淀一个妇女从送夫参军到在战斗中成长的故事,贯穿的是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
2、深入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灵美。小说写了水生嫂等一群劳动妇女的群像,水生嫂识大体,顾大局,送夫参军打日寇的爱国情操和刚毅性格,也写了她对丈夫深情款款的柔美性情。
3、散文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荷花淀》中,白洋淀的自然风光美和水生嫂心灵手巧的劳动美,交织成一副似诗如画的月下编席图,是对和平劳动生活和祖国美丽河山的颂歌。夫妻月下话别、妇女寻夫、伏击战,都写人情美和自然美交织,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融诗、散文、小说于一体的散文诗式的小说。分析《白毛女》的主题
歌剧《白毛女》的主题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是农民追求解放惟一正确道路的思想。
这一主题是通过剧情和人物形象得到生动深刻表现的。
贫苦农民杨白劳是旧中国老一辈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形象。躲债七天,最后走投无路,只有以死来了却在丑恶人世间的苦恼。表明农民在那个社会里,已经到了连屈辱的奴隶生活也无法维持下去了。杨白劳的命运,是旧社会农民的共同命运,很有典型意义。
喜儿是剧作的主要人物。她虽生活于贫苦中,但性格活泼开朗,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但是,厄运接踵而来,父亲别逼死,自己被逼迫到黄家,遭黄世仁奸污,还要把她卖给人贩子。她逃出深山。非人的野人生活,使她头发全白,变成“白毛仙姑”,“人变成了鬼”。喜儿是一个身受苦难但不向命运低头,怀着深仇大恨决心复仇的坚强女性形象。她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反抗性,要向地主阶级报仇雪恨。但是,喜儿的复仇愿望和生存意志,只有在八路军到来,向黄世仁讨还血债。喜儿由“人变成鬼”的遭遇,表现了旧社会和地主阶级吃人喝血的凶残本质;喜儿由“鬼变成人”,表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把旧社会变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喜儿为代表的受苦难的人民群众,才能报仇雪恨翻身得解放。简评赵树理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地位
赵树理着力描写农民,创作了他们喜闻乐见的作品。在艺术上能照顾农民欣赏习惯,把“写农民能看得懂听得懂”奉为创作信条。赵树理在解决作家与群众关系的问题上,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赵树理的创作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推进到新的阶段。
简析《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民族风格和在现代歌剧史上的意义
1、在音乐上,《白毛女》适当地运用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
2、在艺术表演上,《白毛女》借鉴了中国戏曲歌唱、吟诵、道白三者三结合的传统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3、唱词高度诗化,富于感情,有许多歌词,简直就是一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白毛女》在继承民间歌舞剧的同时,也借鉴中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的某些表现手段,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富有民族形式的歌剧。
《白毛女》以思想内容的战斗性和艺术上创新与民族风格,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树立起一个里程碑,表现新歌剧已经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