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学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新)

时间:2019-05-13 09:4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管理学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管理学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新)》。

第一篇:文化管理学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新)

文化管理学

一、单选

1.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以(文化)为实体,按照一产品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合配的并且耗费一定成本的物品服务。

2.文化产品按照(公共性)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3.萨缪尔森认为,公共物品有如下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文化事业的本质在于(公益性)。

5.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6.文化事业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经的(公共性)。7.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中,(行政方法)具有权威性、直接性、明确性的特点。8.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中,(经济方法)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最有效的手段。

9.指导性管理与指令性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较少使用行政命令)的手段。

10.受文化的政策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文化政策目标团体)。

11.(方案设计)是确定文化政策的中心环节。12.(文化政策功能的终止)是指文化政策自身所具有的和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发挥和行使的作用,效力和职能的局部或全部的终止和结束。13.(文化政策机构的终止)指由于某项政策功能的终止而导致的机关组织机构的撤销或职能的转变。1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15.文艺创作政策是(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

16.中国专业舞台艺术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奖”。)

17.文物工作政策——(保护为主,抢救第一)。18.中国对文物实行的分级保护,对于可移动的文化,按文物何时何地分为三级进行科学保管与收藏。

19.文化市场政策——“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0.加强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建设,属于(群众文化组织)。

21.党内主管文化的最高领导是(中共中央宣传部)。22.中央政府主管文化的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3.(文化中介机构)是指在文化经济市场中,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信息,促成交易而收取佣金等报酬的文化服务机构。

24.我国最早成立的文化行为协会之一是(宁波北仑

文化行业协会)。

25.文化事业组织是种免税组织,有严格的免税规定,表现的是(非营利性)。26.国际标准书号由(“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位”)四组数字组成,其英文缩写依次是“ISBN”。

27.2002年4月9日(中国出版集团)成立。我国图书出版的集团化建设开始实施。

28.在国内出版公开发行的报纸都有国内统一刊号和邮发代号。(CN)为中国代号。29.高校报纸的统一刊号形式是一般的统一刊号后面加(F)

30.(文化市场的经营立体)是指在文化市场上依法从事文化商品经营和进行文化服务活动的个人和组织。

31.(执业注册)是在国家实行准入控制的行业内,从业人员取得法定的职业资格后,还须办证执业注册登记手续方可开业。

32.繁荣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调节社会分配和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33.“六五”计划提出的“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至今尚未实现。

34.“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兰克福学派)提出。

35.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阿多诺)。36.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它文化服务是(文化产业外国层)。

37.文化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生产业除具有一般产业的商品属性之外,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38.(网络游戏)属于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形式和内容都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型文化产品。

39.2004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全国首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

40.实现有效的文化产业管理的首要前提是坚持(以人为本)。41.实施的法规、传统、道德和标准、伦理关系扩大到社会之后,就使得中国传统社会具有了(家法社会)的特点。

42.城市文化特征的(多代性)反映了文化历史的演进。

43.城市的重要特点或者本质特点是(集聚)。44.(城市建筑)作为物质文化的一种,被人们比作城市的名片。

45.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还要考虑它的节奏感和整体效果。

46.(城市的精神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内核或深层结

构。

47.城市人口文化也就是(市民文化)。

48.(培育具有现代化素持的市民)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

49.城市文化建设在工具取向上存在分歧,表现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

50.“三馆二宫一厅”中的一厅是指音乐厅或者歌剧院。

51.其中“三馆二宫一厅”中三馆是指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二宫是指文化宫、少年宫、一厅是指音乐厅或者歌剧院。52.社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来的。

53.地域性:这是社区文化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54.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性原则,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性原则实际遇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55.市场调节模式的特点是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调节。

56.我国的文化事业法律本系是宪法为核心。57.《文物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和颁布的第一部文化法律。

58.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国家所有优先原则。59.传统文化体制的生存环境:计划体制。(1)它依赖于计划体制所提供的基本制度规则,(2)它依赖于计划体制所提供的经费支持。60.20世纪80年代没有进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的是广播电视业。

二、多选

1.文化行政的主要特点:宏观性、间接性、多样性。2.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文化管理部门:由主要办文化向管文化较多、由主要是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较变、由主要是直接管理局间接管理较变。

3.先进文化建设的两个目标:一是树人的目标,二是社会目标。

4.文化政策立体指:执政党、国家立法机关、政府、文化政策研究人员。

5.文化政策方案的确定包括三个阶段:确定文化政策目标、方案设计、方案抉择。

6.我国文化事业总政策包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服务。“百花齐放、百家包鸣”两部分。7.我国文化行政管理组织存在的弊端:组织结构不合理、宏观调控措施不到位、行政管理手段不规范。8.文化市场服务社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传递信息的功能,2.知识转化的功能,3.教化引导的功能,4.整合凝聚的功能。

9.文化市场按照不同标准较为不同类型:1.营销

环节,2.营销区域,3.营销内容。10.电影市场的经营主体分为三类:制片者、发行者、放映商。

11.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特点:公益性、教育性、非营利性。

12.公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公有性、社会公家性、社会公用性。

13.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表现:1.文化设施日益完善,2.文艺创作、文化活动繁荣发展,3.民间艺术抢救活动声势浩大,4.群众文化事业异彩纷呈,5.文搏事业卓有成效。

14.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图书、报刊、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

15.新兴文化产业管理: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网络文化产业、会展业。

16.我国传统农村文化的特点:1.以农业为基础的村庄经济决定了传统农村文化的基本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2.以农族关系为基础的组织群体特征,3.以孝梯和勤俭为最基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道德,4.以舆论和情感作为主要的农村社会控制手段。17.农村文化的功能:认识功能、整合功能、调适功能、导向功能、教化功能。

18.城市的物质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城市人文景观文化。

19.社区文化的特征:1.地域性,2.群众性,3.多样性,4.交融性。

四、判断

1.文化企事业单位对自身文化经济活动的管理是文化事业的宏观层面(×)

2.文化政策主体问题决定了文化政策的所属,即文化政策代表谁的利益、反映谁的要求。(√)3.执政党是政策的主体中的核心力量。(√)

4.文化政策制定是指文化政策问题界定到文化政策议程的建立再到文化政策文本确立以及合法化的过程。(√)5.“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事发展的正确方向,简称“二为”方向。(√)6.“古为今用,评为中用,推陈发新”是正确认识,利用古代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针。(√)7.以拥金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文化服务报酬,它通常为中介交易双方承担。(√)8.文化事业组织所从事的“社会服务”更多地体现为服务者与社会公众的“契约关系”,不以公共权力的基础,也不具有强制性。(√)

9.《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学科分为五大部类,2

2个基本大类。(√)

10.我国的期刊发行模式主要有:依靠邮政系统发行,杂志社会自办自行,通过第三发行公司发行的三种模式。(√)11.随着信息的潮流的涌起,出现了期刊网上发行的新模式。(√)

12.根据电影审查分级标准,国产和进口影片按内容分为普通影片和少年儿童不宜观看两类。13.国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理所当然地应当归社会全体公民所在。(√)14.狭义文化产业是文艺广电业:广义文化产业简称文教广电业。(√)15.文化产品(可)以按照一般商品等所交换的原则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并接受市场的选择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16.在市场准入政策方面,对于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的坚持产业化方向,但政府应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对于消遣、益智、娱乐型文化则完全产业化。(√)

17.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重要特点:经济上的竞争以城市为竞争单位。(√)

18.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是由政府。(√)

19.文化事业主要由国家举办,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国家规定并通过发布指令性的计划加以实现。(√)

20.我的文化事业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文化法为主要内容。(√)21.《文化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和颁布的第一部文化法律。(√)

22.1910年清朝政府颁布了中国的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

23.出版单位实行(主编)责任制度,保障出版物刊载的内容符合本条例的规定。(×)24.西方国家没有文化事业的概念,文化十分明确地以产业的形式来发展。(√)

25.《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的分类模式:(1)主体或核心行业,(2)前沿文化行业,(3)拓展的文化行业,(4)广告业与咨询业。(√)

26.《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的分类模式:(1)主体或核心行业,(2)前沿文化行业,(3)拓展的文化行业,(4)广告业与咨询业。(×)

三、名词解释

1.文化事业管理:是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和各种文化企事业单位对各项文化事业和具体文化活动的规则、组织、协调和监督,包括宏观文化行

政和微观文化管理两个层面。

2.文化政策主体:是指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为对象,根据一定时期的国家文化利益,决策和制定文化政策以实现国家文化目标的人以及由这类人的群体组成的组织形态和机构形态系统。

3.文化组织:主要是指各相关群体为了实现全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权责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随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适应与调整的完整的有机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及全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目标,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文化产品、管理文化事务为基本职能。

4.文化事业组织:是指国家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由国这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文化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非营利组织。5.文化市场:就是文化商品、文化服务和文化资源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和领域。

6.图书市场:图书商品出版、发行、买卖整个流通过程中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7.文化市场稽查:是指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管理法、法规和规章,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栓查的具体行政行为。

8.公益性文化事业:指由国家或社会兴办的面向全体公民或社会某一部分人的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及其场所和所开展的各项活动。

9.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10.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占有市场和获取利润的能力。

11.家族文化:是在一定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以宗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注重家族内家庭与家庭之间、族员与族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一种村落文化。

12.城市文化:是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思想,准则、艺术等思想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13.城市化:指在一定的地域内,建立在现代工业基础上的城市经济取代农业经济,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14.社区文化: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特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15.文化事业管理模式是管理文化事业过程中用于规范文化管理关系的制度体系。16.多元复合模式是一种包括集权、分权和放权等多

种管理形式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17.文化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调整国家文化管理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8.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指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文化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传播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

五、简答

1.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1.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2.坚持政事分开的原则,3.坚持分类管理原则。2.文化政策终止的主要形式?

答:文化政策的终止是指停止执行某项文化政策。1.文化政策废止,2.文化政策替代,3.文化政策合并,4.文化政策分解,5.文化政策缩减。

3.文化中介机构的功能?

答:1.扩大文化信息传播渠道,加速文化商品流通。2.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拓展文化再生产规模。3.引导文化经济消费,培育文化消费群体。4.开发文化专业市场,建构支柱文化产业格局。5.推动文化事业体制的转换,健全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体制。4.文化事业组织的特征?

答:1.社会服务性,2.非营利性,3.非政府性。5.我国群众文化组织的构成?

答:1.人民团体,2.基层文化馆、文化站和群艺馆,3.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组织。6.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意义?

答:1.繁荣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聚和提升民族精神的有效方式,2.繁荣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对于建设现代化文明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3.繁荣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调节社会分配和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7.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答:1.文化投入欠账较多,文化发展水平偏低,2.文化发展不平衡,3.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滞后于数量的增长,4.文化建设的队伍不够稳定,文艺人才流失现象日趋突出,5.文化体制改革还不够理想,6.文化法制不够健全。

8.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的原则?

答:1.坚持持续增加投入原则,2.坚持公益性原则,3.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4.坚持法治原则,5.坚持向文化生活贫乏的群体倾斜的原则,6.坚持兼顾各方面的文化利益原则。

9.我国文化产业管理面临的机遇?

答:1.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国外文化产业管理的成功

经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2.有助于更好地引进外资,拓宽融资渠道,3.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改革动力。

10.加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2.加强农村文化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迫切需要,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1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具体举措?

答:1.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3.坚持文化大众化方向,培植多元的农村小康文化主体。12.城市文化的特征?

答:1.城市文化的多代性与多元性,2.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与层次性,3.城市文化的开放性与整体性,4.城市文化的现实生活与有效管理笥,5.城市文化的快节奏性与求新性,6.城市文化的集聚性、扩散性与地域性。

13.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

答: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2.建设具有个性的城市形象文化,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4.形成若干个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艺术团体,5.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6.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4.社区文化的功能?

答:1.社区文化具有营造“社区精神”的作用,2.社区文化具有提高“社区综合竞争力”的作用,3.社区文化具有提高社区综合素质的作用。15.政府主导型文化事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答:1.健全的文化行政体系,2.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3.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16.《电影管理条例》实行的基本制度?

答:1.摄制电影许可证制度,2.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制度,3.电影审查制度,4.电影进口专营制度,5.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制度,6.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制度。

17.我国互联网文化管理法律制度主要包括? 答:1.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许可制度,2.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制度,3.互联网文化产品审查制度。

18.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方向? 答:1.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2.完善相关法规,依法建设文化,3.深化文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4.完善文化市场体系,5.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6.逐步实现文化管理体制向

大文化管理体制转变。

六、论述

1.新时期农村文化事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答:1.认识上的偏差制约着农村文化建设,2.文化生产与消费脱节,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3.文化阵地建设参差不齐,投入不足,利用率不高,发展不平衡,4.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给农村文化事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5.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市场出现诸多问题,6.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文化仍具有封闭性、凝固性、落后性、农耕性等特征,7.农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2.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特点?

答:第一,体制内改革快于体制外改革;第二,外层制度改革快于核心制度改革;第三,基层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快于文化行政体制改革;总之,20多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典型特点是“非平衡性发展”,即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改革、外层制度改革与核心制度改革、基层单位管理制度改革和文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不配套、不协调,集中体现为“三大差异”;一是行业系统差异,二是地域差蒸发量,三是同一系统内部不同基层单位之间由于资源条件不同,改革的速度与路径也有差别。

3.多元复合模式的特点及利弊分析?

答:多元复合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法国。多元复合模式是一种包括集权、分权和放权等多管理不甘落后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同一个国家内,对不同的文化事业或同一文化事业的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发展对同一文化事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甚至在同一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中,包括了截然对立的多元化因素。其优点体现在:第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地方办文化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对地方文化单位和文化活动的资助,并在必要的时候保护本国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第二,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利于对那些需要加强调控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控,也有利于使那些可交由市场调节的行业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第三,集权、分权、放权并用,体现了这一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使文化事业管理能遵循文化活动本身的规律和要求。这种模式也有其内在的缺陷,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放权和收权的冲突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协调工作造成较多的问题。4.论述国外文化事业管理的类型?

答:世界各国的文化事业管理模式分为四种类型:

国家计划模式,以苏联为代表;政府主导模式,以韩国为代表;市场调节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多元复合模式,以法国为代表。

国家计划模式以苏联为代表,这是一种中央高度集权的文化事业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一国的文化事业由各级政府及其春主管行政部门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和控制。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文化事业主要由国家兴办,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国家规定并通过发布指令性的计划加以实现。

这一模式的最大优势是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条块结合的、封闭性的文化行政网络、有利于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蚀,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和国家认同,有助于推动非营利性文化组织的迅速发展和壮大,集中人力物力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文化艺术精品。

这种体制的弊病也十分突出:一是片面强调文化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工具,忽视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而限制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使文化沦为政治的附庸;二是轻视了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文化产品的供需关系紧张。矛盾突出,难以有效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也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文化行政机关拥有文化管理的一切权力和绝对权威,以指令性手段管理文化单位,文化单位没有自主权,其积极性、创造性严重受挫。同时,文化经费来源单一,国家拔款有限,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政府主导模式以韩国为代表,政府主导特点是文化事业以私人兴办为主,但政府并非放任不管,而是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自身拥有的权力及合法有效的手段进行积极主动的引导和协调,使文化事业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沿着特定的方向繁荣发展。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政府的强力调控有助于消除文化交流中颓废、腐朽等不良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国民消除现代化过程中焦急、困惑、不信任等消极文化心理的束缚,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而提高社会的整合程度。第二,文化管理机构“少而精”,尤其是广播电视系统的“局台合一”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这也为部分文化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以求发展创造了条件,该模式的缺陷也很明显,它较适合小国寡民的国家,较适合单一制的国家,不太适合多民族、地城辽阔的大国。

市场调节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特点是文化事业的发燕尾服主要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调节。

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政府较少干预文化发展,文化单位在文化市场上自由竞争,有利于形成符合文化活动规律、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格局,从而较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第二,政府对非营利性文化单位以经济优惠政策而非行政拨款的方式进行扶持。第三,依靠众多民间文化机构去调节文化与公众的关系,沟通文化单位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调动地方和个人的保佑极性,提高对内对外的文化交流水平,丰富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生活。第四,依靠法律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规范文化市场和推动文化发展的做法。该模式也有以下不足:一是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文化管理机构较多,容易造成管理权限的重叠混乱和管理工作的扯皮现象。二是不利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形成统一的意志和思想,社会凝聚力差,无力抵御外来有害文化的侵害。多元复合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法国。多元复合模式是一种包括集权、分权和放权等多管理不甘落后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同一个国家内,对不同的文化事业或同一文化事业的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发展对同一文化事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甚至在同一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中,包括了截然对立的多元化因素。其优点体现在:第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地方办文化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对地方文化单位和文化活动的资助,并在必要的时候保护本国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第二,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利于对那些需要加强调控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控,也有利于使那些可交由市场调节的行业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第三,集权、分权、放权并用,体现了这一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使文化事业管理能遵循文化活动本身的规律和要求。这种模式也有其内在的缺陷,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放权和收权的冲突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协调工作造成较多的问题。

第二篇:公共政策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

公共政策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P26 2.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的政策思想:

P7 孟子:“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荀况:君如舟而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管仲:“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李世民:“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3.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政策案例著作可能是《智囊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的著作是《战国策》。

P8 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赫伯特·西蒙,其获奖主要著作《管理行为》一书,被认为是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开创性研究的著作,他在理论上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提出决策的有限理性命题,构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概括出了决策过程理论。P22,P84 5.拉斯韦尔揭示公共政策学具有的特点:

民主性、逻辑实证性、时控性、跨学科性和动态性。

P27-28 6.拉斯韦尔将政策系统运行分为七个功能活动环节即七个阶段或步骤:情报(信息)、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终止。

P28,P206-207 7.克劳塞维茨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8.20世纪前半期,对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主要条件有:P17-26(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1(4)凯恩思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9.公共政策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P34-43 10.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会的成立(2)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3)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4)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11.马克斯·韦伯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表现在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P13-15 12.公共政策学第二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洛尔

P32-33 第二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2.政治系统决策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

P89 3.伊斯顿的政治系统模型表明决策中“暗箱”的存在。P89-90 4.政治系统理论认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是政治系统运行的周期过程。

P90 5.渐进主义政策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

P85 6.从精英决策模型这一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政策。

7.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8.“多数人民主”与“少数人决策”这一难于克服的悖论的解释是基于公共政策的精英模型。P92-93 9.在克服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的局限性的过程中,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规范最佳模型。

10.试图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起来的公共政策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 2 论是逻辑经验主义。P69 11.“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

12.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即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P57-58 13.美国政治学家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构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的特性,即合法性、普遍性和强制性。P91 14.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三个层次,即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群(内容各异,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集合体)、政策链(先后制定的同一政策问题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和政策一般。P50-52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与功能

1.著名政治学学者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P108 2.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即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的作为或不作为。P108 3.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P109 4.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P152 5.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6.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7.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元政策或叫总政策,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P135-136 8.中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在横向结构上的表现形式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 3 行政决策。

P118 9.美国的公共决策(政策)体制在横向结构上的表现形式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10.在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形式构成中,不存在着司法决策这一形式,而美国则存在司法决策这一形式。

11.中国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的形式为: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地方政策是省、市、县三级政权分别制定的政策,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地方政府有权制定地方性规章)P128-131 12.我国行政法规以总理令的形式发布。P124 13.公共政策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政策的塔形结构、政策的链形结构、政策的圈层结构、政策的网状结构、政策的矩阵结构、政策的群落结构。链形结构是政策的横向结构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P147-148 14.在我国,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但须经过2/3的人大代表通过。对宪法的每一次修改和解释都意味着我国公共政策的重大变动。P120 15.依政策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将公共政策分为如下基本类型,P141-142即:

政治政策:包括外交、国防、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力资源、阶级、民族、政党政策,等等。

经济政策:包括产权与经营权、农业、工业、金融、财政、贸易、环境、房地产、区域发展政策,等等。

社会政策:主要包括劳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救助(社会救济)、人口、宗教政策,等等。

教育政策:包括国民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政策,等等。

文化政策:包括大众传播、文学艺术、体育政策,等等。

科技政策:包括科技管理、高新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等。16.政策内容构成的其他分类方法,如:(1)美国学者西奥多·丁·洛维为分析纽约市人事任免而做的一种类型划分,分为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政府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属于再分配性政策)。

(2)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类型划分,即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3)安德森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分为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

象征性公共政策是指哪些创造情感忠诚的政府行为(爱国主义,如国庆纪念日、忠诚、服从、民族自豪感)或把社会地位赋予社会精英(如授予称号或勋章,“三八红旗手”、“五四奖章”等)政府还经常用某种道德象征(如向雷锋同志学习)来营造一种氛围以支持国家制度。P145 17.政策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桥梁,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P159 18.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体现了其调控功能。P163-164 第四章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1.根据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决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及参与决策的方式,将公共政策的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

直接主体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间接主体主要包括在野党、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选民。

在间接主体中体现一定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功能是利益集团。P167-169 2.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和客体主要依据的是: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现为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的不断循环往复。P206 4.公共政策系统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这七个子 5 系统构成。决策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P171,P173 5.政府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或者说良好的政府治理能力的标志包括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P190 6.政府能力是指政府将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有效的公共政策制定与强政府能力是分不开的。有能力的政府对某一政治问题能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相反,无能政府对政治问题常常陷入“霍布森选择”中,直至束手无策。无选择余地的“选择”被后人讽刺为“霍布森选择”。P191-192 7.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路径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政策问题。P216 当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涉及相当多的社会成员或影响较大时,这部分社会问题就具有了公共的性质,转化为公共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共问题都必须通过政府政策来解决。只有在公共问题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并能够进入政策议程时,公共问题才能转化为政策问题。因此,不能一概而说社会问题就是政策问题。P169 8.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公共选择理论有两个基本假定:一是“经济人”假设,即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自私者”,他关心的只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二是交易政治学。P214 9.政策宣示(政策声明):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P210 10.公共政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P195 11.公民(选民、民众)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既是政策的主体,也是政策的客体(政策发生作用的基本对象),即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公民往往兼具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双重角色。

一项合理的公共政策只能是由负责任并且胜任的公共权力机关做出。因此,形式上的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是不可能改变的,即,在多数情况下,公民只能作为政策对象而存在。12.综合西方学者的看法,结合我国的政策实践,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运行一般经过五大环节完成其生命周期,或政策周期。即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政策终结。P208 第五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1.所谓问题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非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P216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觉察;(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P218-219 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

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程度,这指的是公共政策问题的历史性。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指公共政策问题的动态性。P219-220 4.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很多,主要有边界分析法、多角度分析法、类别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假设分析法等。P226 边界分析法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它有三个步骤:(1)饱和抽样;(2)诱导性提问;(3)边界估计。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人,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政策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机理不是依赖于逻辑上的一致性或过程的合理性,而是靠脑力激荡团体成员间的共识程度。P231 多角度分析通常从个人角度、组织角度和技术角度进行分析。P227 5.政策议程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P234 政府议程执照其建立过程中多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可分为四种阶段性类型:(1)界定议程;(2)规划议程;(3)磋商议程;(4)循环议程。P235 6.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条件主要有:(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过程。P236-238 有了正常、民主、开放的觉察机制、过程,一些有可能严重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地进入政府议程,并不必非等到特别严重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不必非要个别权威人物的认同、支持和提出才倍受关注。

7.政策诉求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策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张。政策诉求也被称作政策要求、政策倡议或政策主张。P222 8.人们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即直接提出或间接提出政策问题)以及创始者扩散问题的程度和方向,提出三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即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P239 9.在现代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程的主要主体是政府。

第六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

1.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有关的重要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定、评估和选择有关政策方案并最终择定的过程。P242 2.公共政策问题得以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确定有关政策目标(非拟定政策方案)。

3.公共政策目标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P242 公共政策目标具有问题的针对性和未来的预期性两大特征。

4.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主要有:(1)实事求是;(2)面向未来;(3)系统 8 协调;(4)明确具体;(5)伦理考量。P245 “跳一跳,够得着”说明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要具有挑战性与可行性。5.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为步骤的过程。P247-248 6.为了实现政策规划主体的多元化,不少国家通常采取听证制度,其核心要求是政府在作决策方案时要听取有关专家、有关管理主体、有关利益代表和公众的意见,以利于政策规划和抉择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公正化和规范化。

我国个别地方(如深圳)自80年代价格决策领域就引入了听证制度。公共政策听证与公共政策论证,二者不是一回事。P251 7.公共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有:(1)紧扣政策目标;(2)规划多重方案;(3)方案彼此独立;(4)方案要有创新;(5)方案切实可行

P252-253 8.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标准:(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地小。P255 9.公共政策方案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P256 能用于预测性评估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方法,也有定量的方法;有直观的预测,也有非直观的预测;有演绎式预测,也有归纳式预测等。P258 德尔菲法是一种由专家匿名介入的直觉预测法。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归纳式外推或后推预测法,是指根据事物从过去到现在随时间而变化的形态,来为今后该种事物的演变趋势作预测。

10.政策合法化涵盖三方面的内容: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和有关政策的法律化。政策内容的合法化要求所制定的政策与既定的法律相一致;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就是政策抉择过程应合乎法定的程序要求;政策的法律化即政策立法。

政策的抉择过程因抉择主体不同而抉择过程不同,一般有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和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较行政决策程序复杂得多,一般 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和公布议案这四个阶段。P270-272 从政策立法的政策范围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要法律化,而是哪些有立法必要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政策,即政策立法所具备的三要件。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1.公共政策政执行是指公共政策被采纳之后,把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P273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实践环节。2.政策执行的总原则就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P277 政策变通就是原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求神似,去形似”是合理、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

邓小平同志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政策变通的典型范例。P279 把政策的基本精神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政策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政策合理变通的关键所在。P280 3.政策执行理论有行动理论、组织理论、因果理论、管理理论、交易理论和系统理论。P280-281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4.政策执行理论模型主要有:P281(1)过程模型,由美国学者T.B史密斯提出,又称史密斯模型。(2)互适模型,亦称“互动理论模型”,美国学者M.麦克拉夫林创建。结论:成功的政策决定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而有效的政策执行则有赖于成功的互相调适过程。

(3)循环模型,美国学者M.雷恩和F.拉宾诺维茨构建。他们认为政策执行经历三个阶段,其顺序为拟定纲领阶段→分配资源阶段→监督执行阶段。

政策执行须遵循三个原则,即合法原则、理性原则、共识原则。

(4)博奕模型,以美国学者E·巴德克为主要代表。以完全理性人为假设 10 前提,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

(5)系统模型,美国学者霍恩和D.米特提出,又称“霍恩一米特模型”。(6)综合模型,美国学者D.梅兹曼尼安和P.萨巴提尔提出,又称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模型。

5.政策执行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P287 制定计划,编制出政策执行活动的“线路图”,明确工作任务指向,使执行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指的就是政策分解。P288 “摸着石头过河”体现的就是政策实验。

6.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是实施过程的部分中断,而非完全中断。P291 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同时兼有政策执行和制定的双重特征,它属于既有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部分活动,其目的是直接为既有政策的对象服务。P295 7.政策执行手段主要有:(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思想引导手段 P297-299 8.政策执行偏差的本质属性是政策目标的偏离。

9.“上有对策,下有对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是替代式政策执行。

“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是照搬式政策执行。10.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的途径主要有:(1)政策修正;(2)政策增删;(3)政策更新

11.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方法:对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应采取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1)完善管理体制;(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3)科学诊断问题;(4)及时跟踪评估;(5)强化监督控制;(6)加强舆论宣传;(7)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12.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象征式政策执行。主要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仅做表面文章或只做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或“阳奉阴违”或前紧手松,或敷衍塞责。其总的 特点是政策最终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什么具体的政策问题。

(2)附加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政策原定的要求,特别是执行者在现行政策的目标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目标。“土政策”往往是附加式政策执行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3)残缺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弃置不顾,使政策内容残缺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其典型表现就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4)替代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了与现行政策表面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执行偏差,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5)观望式政策执行。主要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观上面的招数,等新政策出台;观上面的态度,看是否来真的;观左右行动,看是否行动。特点是执行者采取“软拖”的手法,能拖的就拖,实在不能拖的只得勉强执行。

(6)照搬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机械地照搬照抄。“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它的特点是执行者把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严重地分离。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1)执行者的认知缺陷;(2)执行者的利益驱使;(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4)执行准备不充分。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有:

(1)政策质量低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政策目标错误或者模糊不清。B政策内容混乱。C政策标准不合理。

(2)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变异性等特征,这些特点给政策执行增加复杂性和困难。

(3)利益集团的压力。(4)政策资源的不足。(5)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1.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多个阶段、各个环节,对策的效率、效能、效益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P319 政策评估的目的就是取得关于政策过程、政策效益和政策效率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分配政策资源、改进政策系统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2.美国学者J.E安德森认为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P318-319 3.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其去向一般可分为三种:(1)政策延续;(2)政策革新;(3)政策终结,无论选择哪种去向,都必须对原有的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作为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P321 4.公共政策评估者是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政策评估主体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政策对象等构成。P322-323 由于政策对象既是政策的受体,又可能是政策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政策的成败得失有切身的体会,因而有可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P324 5.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

(1)政策效率,即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关注的中心内容是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小投入获得最有效的产出。

(2)政策效能,即某项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政策的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关注的是通过可计算的政策成本与可比较的政策效果来考量政策的合理程度。

(3)政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4)回应的充分性,即既定政策目标实现以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

13(5)执行力即政策执行机构实际具有的整体执行政策能力与它投入某项政策的执行过程的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6.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健康发展(3)社会公正

7.影响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一个完整的政策评估系统包含了五个要素,即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政策评估的结果便是政策评估系统的输出结果,那么政策系统的输入情况,政策评估系统的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的外部环境,都要对其评估结果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具体地讲,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有下面几个: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涉及面广,要使其得到理解和支持,顺利地通过并付诸实施,就必须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要求,而且这些利益往往互相矛盾,政策目标就会很不确定。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一项政策的影响有直接影响或间接的、共时的和历时的,象征性和实质性的等等。政策影响的如此广泛和多样,常使有责任感的评估者感到评估困难,尤其感到对深层的影响和长远的影响做出评估是力不从心的。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这使评估者不易确定某项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因果关系。

(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政策评估不但是对政策的价值判断,而且还是对政策主体的行为及其客体化的价值判断。这是政策评估常常遭到有关人员抵制的根本原因。

(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有些政策评估者为达到某种不良目的,可能有意识地夸大或缩小、掩盖或曲解有关政策的某些事实,或试图由看似科学的评估形式将评估引向自己期望的方向。(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评估有赖于充分的信息。但是,在我国政策信息工作刚刚起步,信息系统尚不完备,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可靠性就会有不少问题。

(7)政策评估所需经费获取不易。政策评估者在不接受委托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政策评估,经常面临的窘境是所需经费不易获取。

(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会受到一定意识形态的约束,而这种意识形态有可能使政策主体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是与政策评估的科学追求完全对立的,因此政策主体会坚决地拒绝和阻挠真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

8.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过程对比法,指的是评估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进行对比检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被称之为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因为它概括了政策评估的基本特点和本质要求。

该方法主要包括“始—终”、“始—中”对比以及“有—无”对比。在始—中对比分析中要特别注意政策运动规律中政策效力规律的影响,政策效力规律是政策运动的基本规律。政策效力是指一项政策付诸实施后所产生的对现实生活的实际效力,可分为政策正效力和政策负效力。相应地,政策效力规律也可分为正效力周期规律和负效力周期规律。政策正效力周期规律表明,政策正效力运动过程有三个阶段,即政策效力低效期、政策效力增效-高效期和政策效力递减期。P342 有—无对比法是测量“纯效果”的主要方法。P343(2)价值分析法:是对政策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最低的政策成本,获取政策方案的最大功能。

价值分析分为三个基本步骤:(1)分析对象的选择;(2)功能分析与功能评价;(3)制定和实施改进方案。

价值分析功能评价公式为V=f/C(其中V为功能值,C为某功能的实际成本,f为实现该功能的最低成本)。9.政策监督的主体是从事监控活动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大众传媒、利益集团以及政党和公民等。P346 10.我国日前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 :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2)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3)纪检,监察部门;(4)审计,统计部门;(5)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

11.政策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采集和分析政策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找出偏差和错误,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

12.公共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者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政策控制的程序由三个步骤组成,即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持续、终结与周期

1.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以实行。P355 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政策僵化。P355 2.政策的变动有两种类型:断裂型和渐进调整型,断裂型的政策变动是原政策的部分或全部终结。政策调整是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对实施中的政策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补充、删减和修证。P359 3.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P360-361 政策调整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涉及公共政策的各个子系统,主要包括:(1)主体调整,这指的是公共政策主体系统发生的变更;(2)客体调整,这指的是政策问题的调整;(3)目标调整;(4)方案调整;(5)关系调整。

4.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期应在政策的上升期。

5.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 16 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在政生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6.政策缩减是通过逐步减少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来达到最终完全终止政策的目的。

7.阻碍政策终结的力量有:

(1)政策制定者,政策终结的决定是由决策者自己做出的,他们作出判断时会权衡利弊得失。首先,制定者在心理上会有顾虑,抵触情绪。其次,政策制定者不愿付出太大的代价。

(2)政策执行者,这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执行者也像决策者一样,不愿承认政策的失败,尤其是终结某项政策,危及他们的利益时,抵触会更为强烈;二是执行机构产生的阻力。

(3)政策受益者,这些即得利益者包括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和普通大众,他们囿于既得的利益,担心政策的终结会使自己丧失已有的实际利益,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8.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过的一个循环。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9.政策终结及其对象、方式与作用。(1)政策终结的定义,详见前第5点。(2)政策终结的对象:

A、功能,功能的终结就是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B、组织,组织终结指伴随着政策终结的组织缩减或撤销。

C、政策,政策本身的终结指承担政策活动的机构依然存在,而政策所承当的功能则由新的政策来担负。

D、计划,计划终结指的是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在所有终结对象中,计划的终结最易达成。(3)政策终结的方式:

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终结,在实施过程中多采用一些阻力较小的局部的、渐进的终结方式。主要有:

A、替代,政策替代是用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种种需求基本不变;

B、合并,政策合并指的是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的政策中去。

C、分解,政策分解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划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

D、缩减,政策缩减是指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

(4)政策终结的作用:

A、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自然资源和社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及时终止一项已经过时或是无效的政策,那将是对有限的政策资源的极大浪费。

B、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当一项政策在实施中失败,无法解决面临的问题时,旧政策的终结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这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政策绩效的提高。

C、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D、政策终结可以促进政策优化。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二是政策组织的优化。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及其应用

1.公共政策的研究指的是对公共政策进行的分析和预测行为。

2.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科学的研究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和政治与社会活动者共同合作的场所,是融科学、知识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形式。

3.改进政策制定、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终目标。

4.公共政策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解决公共问题的适当方案。5.公共政策分析过程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

(1)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侧重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结合的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

(2)沃尔夫分析模式:侧重从政策过程和步骤分析公共政策分析过程。(3)邓恩分析模式:侧重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公共政策分析过程。邓恩认为,公共政策分析基本上要解决三类问题,即事实、价值和规范。6.作为一种方法论的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RAND)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提出并加以使用的。P400 7.PPBS,即“计划—规划—预算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P400 8.现代公共政策分析中定性方法的核心是专家技术或称智囊技术。P404 9.公共政策分析的常见的定性方法有价值分析、可行性分析、超理性分析、创造性分析方法、辩证分析方法。

对公共政策进行直觉、灵感、洞察力分析是一种超理性分析。

10.公共政策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效果较好的有趋势外推法、专家评估法、模型预测法、动态分析法(又称历史分析法)。

趋势外推法属于定量预测方法。P428 11.公共政策咨询按其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决策咨询与政策信息咨询两类。公共决策咨询是自上而下的思维视角而进行的政策咨询。政策信息咨询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进行的政策咨询。

附:

案例分析

1.A市著名的风景区燕湖原本风景秀美,近年来由于游客太多,管理混乱,湖水已严重污染,加之附近有一棉纺厂,该棉纺厂没有污水排放管道,途经燕湖向远郊的河里排放污水,经过燕湖的管道闸门因年久失修已有泄漏,造成了泄漏排放染色废水事故,使湖水污染更加严重,经市环保局现场勘察,采集有关水样检验、监测,证实燕湖的水质已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附近的居民和游客对此很有意见,纷纷呼吁政策机构着手治理燕湖。

你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呢?为什么? 答:一项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应具备下列一些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

燕湖水质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甚至引起了居民和游客的强烈不满;市环保局也对此问题进行检测,证实水质确实不符合要求,该市政府应对此严重明朗化的问题有适当的反映,而且燕湖是风景区,保护区内的水污染问题更易引起政府的重视。因此,我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应该能进入政策议程。

2.A市是一个古老的工业城市,有化肥厂、选矿厂、棉纺厂、钢铁厂等许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没有采取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清泉河,近年来,由于大部分企业扩大了生产能力,使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清泉河水质严重污染,河中的部分鱼虾和植物已经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由于问题的日益严重,2001年元月A市政府决策采取措施治理清泉河。

请你帮A市政府拟定清泉河污染治理的政策目标。

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清泉河污染治理目标可被具体界定为:

(1)到2002年底,确保清泉河流域各工业企业及沿河的宾馆、饭店等单位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到2005年底,使清泉河的水质达到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实现清泉河 水体变清。

(3)到2010年基本解决清泉河富营养化问题,河区生态系统转向良性循环。3.黑龙江某县土地肥沃,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县,由于农产品价格一直低迷不前,虽然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该县依旧摘不下“贫困县”的帽子,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该县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下列四种政策方案。

(1)全县继续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通过科学种田来提高产量。(2)全部种草代替种粮,全力发展黄牛、兔子等养殖业。(3)全部土地用来种植蔬菜,尤其要重视大棚蔬菜种植。(4)一部分土地种粮,一部分土地种草,另一部分土地种蔬菜。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是最优方案,为什么? 答:方案(4)是最优方案。

政策方案评估择优应遵循的基本标准有:(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度尽可能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尽可能小等。

根据以上标准,方案(1)几乎不能实现政策目标,因为虽然粮食产品产量会有所增长,但涨幅毕竟有限,对农民脱贫没有实质性影响。方案(2)和方案(3)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风险程度和副作用都较大;消耗的政策资源也可能较多,相比较之下,方案(4)把地区优势与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风险程度低,副作用小,有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是最佳选择。

4.某年7月29-31日,岭县连降大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水位迅速上涨,3月22日岭县水库蓄水量已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而且水位仍在上涨,县抗洪抢险指挥部马上召开紧急会议,经过讨论,大部分人认为:炸坝泄洪是比较稳妥的办法。当即电告在水库指挥抢险的冯兴同志,但冯兴同志表示:炸坝将会造成巨大损失,并说自己在现场,对坝上的情况了解的最清楚,因而提出了不仅不要炸坝,而且还要增调民工坚持保坝,他的理由如下:

一是认为水库水坝的负荷虽已达到设计承受能力的极限。而且天还要降雨,据预测,水位最大限度还要升高37厘米,但水库水坝的负荷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将大坝迅速加固,加高,大坝一定能够保住,现在也具备在大洪峰到来之前迅速加高大坝的条件:充足的人力和抗洪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和抢险人员的誓与大坝共存亡的精神。

二是权衡利弊,还是保坝比炸坝损失小,无论在哪个地段炸坝,都至少冲毁三个自然屯和3000亩庄稼,若保坝,可能会使上游淹没2000亩庄稼。

三是即使退一步说,大坝经过抢险没有保住,水库上游虽然会受到一定的危害,但可以延缓洪水冲击下游的时间,使下游的群众及其财产转到安全地带,减少人员伤亡。

冯兴同志没有完全执行县指挥部的命令,带领民工经过紧张的抢险,大坝保住了。

你认为冯兴同志在执行政策中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是政策执行的合理变通。要确保政策的合理变通必须注意如下三点:(1)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2)摸清实际情况;(3)上情、下情有机结合。冯兴同志的作法是与以上三点相一致的。县委炸坝决定的精神实质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少受损失,冯兴同志的保坝作法比炸坝更能实现这一点。因为冯兴同志在抗洪现场对实际情况更了解,是根据当时情况做出的决定。正是把政策的基本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冯兴同志才做了保坝的决定。

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把1978年统计:政府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为97%,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为94.4%,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在为99.7%。而由中央政府直接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就占70%。

摘自《当前几项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电视系统讲座专辑》

材料2 目前生产资料价格80%以上,农产品90%左右,市场零售商品价格90%以上,都是在市场上形成的,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主确定。

搞自《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材料3 有的企业借税制、汇率和价格改革出台之机搭车涨价;有的地方、部门乱收费用;有的经营者不执行明码标价制度,漫天要价,垄断价格,欺行霸市,牟取暴利。

某地服装大厦,一件紫貂皮大皮在“让利销售”活动中,从原价46.8万元降至9.8万元,竟“让利”37万元;某地一家夜总会饮料标价:一小杯“人头马”338元,一瓶矿泉水40元,一听青岛啤酒45元,一瓶“大享”果茶50元,一杯茶水35元。

据测算,1993年在社会零售物价上升13%的总幅度中,自发涨价部分为6.8个百分点,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价格秩序混乱而引起。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经济日报》1994年5月4日

材料4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的通知》。监审是指:通过调价备案制度,监测其价格走势,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必要时对其中的部分品种提价行为进行审核,并视情况进行管制干预。监审价格的具体种类,包括面粉、粳米、食用植物油、猪肉或牛羊肉、鸡蛋、牛奶、食盐、民用煤、自来水、学杂费、医药费、市内公共交通费等20项。

国务院决定1994年继续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制止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度上涨。

国家计委发出《关于加强钢铁产品价格管理的通知》,1994年5月20日起执行,规定铁路专用钢材继续实行国家定价,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重要的基建生产用钢材用及军用、农用钢材实行国家指导价,对重要的钢铁产品实行企业调价备案制度,其他钢铁产品,继续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自主定价。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请回答:

(1)在计划价格机制向市场价格机制转变中,材料3反映出了政策执行的 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

(2)材料4属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什么情况,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答:(1)材料3的一些情况说明出现了政策执行偏差。产生这些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有:A、执行者的利益驱使;B、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价格问题涉及的领域很多);C、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2)材料4属于政策执行再决策。其作用和意义有:A、再决策有利于纠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B、再决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取得更好的效果。使计划价格机制顺利向市场价格机制过渡;C、再决策有利于后续政策的科学制定。

6.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特别是建国以后人口增长尤为迅速,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控制人口的问题,但该问题及其政策建议直到70年代末才得到应有的重视。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1981年3月6日设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并提出“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这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希望到2000年总人口能控制在12亿以内,这段时间,人口增长有所减缓,1981年为10亿,1988年达11亿,1995年突破12亿,虽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若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可能在1987年就达到12亿了。现在党和政府对提出到21世纪中期要把总人口控制在16亿以内,因此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仍长期继续执行。

请回答:

(1)马寅初对人口问题的察觉及政策建议为什么没有被政府采纳?(2)从78年至今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计划生育政策为何能持续执行? 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执行有哪些积极效果?

答:(1)仅有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是不易于建立政策议程的,必须同时也得到有关权威人物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策议程。而马寅初的建议恰恰在当时是毛主席所反对的,所以不会被政府采纳。

(2)计划生育政策长期持续执行是因为这项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中国人 口问题仍未解决。

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会带来很多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A、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而取得明显的成效;B、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C、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成本

7.据报载,人大代表,山东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雄介绍了本企业由于实行股份制改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介绍说,1993年企业搞了股份制改造,共募集定向股合4500万元。以前习惯于对上级、政府负责,有事也是找主管领导。1993年根据上年盈利650万元的情况,定下当年盈利850万元的目标。可再一算细帐,4500万元的募集股,如无1000万元的利润,第二届股东大会根本没办法向股东们交待。当时他们真是紧张,这时才真正理解股份制带来的不仅是资本金的扩大,更意味着责任。企业也正时从这时开始大刀阔斧走向市场,先是从内部改革做起。把企业的部门,由37个减少到只剩下12个。各部门负责人任免要经历重新考核,普通电工也要竞争上岗。1993直及1994年连续两年,企业纯利润以78%的速度递增,目前,企业正式职工虽只有900人,却与众多的超大型企业同列全国企业500强。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变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为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属于政策终结的哪种方式,结合题意说明这种终结方式有何作用?

答:它属于政策替代。

变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为现代企业制度是政策替代。它可以促进政策优化。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由于政策替代意味着人员的裁减与更新,因此终结旧政策有利于优化政策人员,提高效益。二是政策组织优化,传统国有企业制度政企不分,企业是行政机构的下属单位,没有自主权。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8.我国的户籍政策一直建立在城市和农村二元对立的基础上,这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甚至成为市场经济的阻碍力量,必须尽早予以调整。改革开发以后,随着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限制以及物价、特别是主要食品价 格的全面市场化,城乡之间的制度化壁垒有所松动。但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城市的就业、住房、医疗、福利、保障和教育等方面,仍然与城市籍身份密切相连。农民越来越意识到,户籍身分带来的福利差距是一种社会分配的不平等。城乡之间的利益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1985年-1995年,城镇居民平均生活费收入从685元增加到38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578元。二者的比差(以后者为1)从1.7:1扩大到2.5:1,同期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差从2.3:1扩大到3.4:1。这还不包括城市居民的住房、医疗、物价等方面所享受的补贴待遇。1995年,仅国家财政用于价格补贴支出就高达365亿元。为了减轻国家的城市福利负担,国家采取了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政策,并鼓励农村实行“离土不离乡”式的就地工业化。但付出的代价是,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分散的农村工业成本甚高,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严重。而且,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民工进城的潮流又难以阻挡,经济规律在自发地调整着城市化水平滞后的状况。

以上材料说明政策持续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会导致政策僵化,请你根据材料说明政策僵化的内涵。

答:政策僵化是指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得以执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和障碍,政策僵化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户籍政策的僵化付了惨重的代价,象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9.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是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对于保障广大干部职工生活、稳定社会秩序、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根据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变动体现在:

(1)扩大社会保障的对象,原来社会保障的对象仅为城镇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干部和固定工,覆盖面窄,要建立一种所有劳动者都能合理、平等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

(2)国有企业职工的保障经费,原来一般都由企业直接支付,是企业的沉 重负担。现在要逐步还社会保障以社会办保障的本来面目。

(3)原有的社会保障项目不够完备,如没有失业保险这个项目。(4)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筹资渠道过窄,需要建立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合理负担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

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调整的原因主要有:

(1)政策环境的变化。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也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原有的保障制度必须改革。

(2)政策资源方面的原因。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少,资金来源少(而且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很大负担)、项目也不完备,经过调整后在人、财、物各方面都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0.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民“看不起病”、“看不了病”、“看不好病”的病困现状普遍存在,试分析这一现象背后包含的农村公共政策问题?你所在地农民就医状况如何?对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构建你有何政策建议?

第三篇:2018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小抄整理版)

00107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是(B)H.法约尔

2.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是(A)A.行政管理思想

3.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的是(B)B.罗伯特·欧文

4.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A.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5.亨利·法约尔认为,在管理的五项职能中,最重要的管理职能是(C)C.计划

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D)D.“经济人”假设

7.企业再造的驱动力是(B)B市场或顾客需求

8.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的新型战略是(D)D.蓝海战略

9.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根据是(A)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

10.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决策模式是(B)

B.渐进决策模式

11.在组织的构成要素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是(D)D.人员

12.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称为(C)C.合理-合法权威 13.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的全新概念是(B)B.学习型组织 14.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是(A)A.直线制

15.在职位的分类中,把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称为(C)C.职等

16.不属于强制性领导影响力的产生因素的是(A)A.才能因素

17.不成熟-成熟理论的提出者是(B)

B.克里斯·阿吉里斯

18.在领导方式的类型中,领导者运用启发、诱导、商讨、教育的方法,使下属心悦诚服地接受并贯彻领导意图的领导方式是(C)C.疏导教育方式

19.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D.自我实现需要 20.变量的取值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次序上的区别,这指的是(B)定序变量 21.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管理活动的主体是(人)23.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下属的成熟程度的理论是(A)

A.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理论

24.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是(D)D.决策 25.容易形成一致,采取迅速行动的决策规则是(B)B.简单多数规则

26.在管理思想史上,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C)C.韦伯

D.梅奥

29.近代人事品位分类制度始于(D英国 30.在人事考评中,因考评对象的某一特征、品质或行为表现异常鲜明、突出,从而淡化以至掩盖了其他方面的表现,造成考评结果不客观。这种考评偏差称为(B)B.晕轮效应偏差

31.在领导者职位权力中,惩罚权源于(C)

C.被领导者的恐惧

32.在管理方格理论中,对人对生产都不关心,被称为“贫乏管理方式”的管理方格是(A)A.(1.1)方格

33.赫茨伯格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监督方式、工资收入等称之为(B)B.保健因素 34.管理组织传达政策、发布法规、下达指令、报告情况、请示和答复问题主要依靠的是(C)C.正式沟通

35.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D)D.现场控制

36.优化原则的核心就是要达到(B)

B.整体效益的优化

37.为了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而必须具备的要求或命令他人行动和处理问题的一种力量。这指的是(A)A.权限

38.特别适用于缺乏客观信息时的长期预测和方案评估的方法是(D)D.德尔菲法 39.组织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有计划的财务活动的表现形式是(A)A.预算

40.观察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目的是不影响

被观察者的行为和活动的观察方法是(D).非参与性观察

4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起源于(人)42.在管理思想史上,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A.泰勒

43.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处理

权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只保留对重要事项的决策与监督权的原则是(C)C.例外原则

44.早期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企业职工是(B)

B.社会人

45.在现代决策程序中,决策过程的起点是(A)A.发现问题

46.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全新的“学习型组织”概念的学者是(D)D.彼得·圣吉

47.在彼得·圣吉所提出的五项修炼中,其核心是(D)D.进行系统思考

48.考评者对某一类人员笼统、机械、僵化的主观认识影响考评结果而形成的误差是(C)C.刻板印象偏差

49.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理论是(D)D.X-Y理论

50.在“管理方格法”中,(5.5)方格被称为(B)

B.中间型管理方式

51.人类维持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是(A)

A.生理需要

52.激励理论的基础是(A)

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53.可能会抑制组织成员士气的沟通方式是(D)D.链式沟通

55.系统分析最基本的原则是(C)整体性原则

56.目标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制订合适的目标 57.主要用于远期目标的战略决策或随机因素较多的非常规决策是(D)风险型决策 58.经营性组织或部门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基本收支的预算是(A)A.经营预算

59.发现问题最全面、最有力的控制技术是(C)

C.管理审计

60.在随机抽样方式中,最基本的抽样方式是(A)A.简单随机抽样

61.依据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的观点,不属于...管理职能范畴的是(D)经营

63.对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理论基础的是(C)

C.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64.不属于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是(权变理论

65.将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C)C.孔茨

66.以西蒙为代表的管理学派提出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是(C)C.决策

D.计划 67.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属于(B)战略决策

68.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是 非正式组织

69.直线职能型结构的优点不包括...(C)C.便于部门间的协作

70.扁平组织结构的特点是(A)

A.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

71.从外部招聘主管人员所具有的优势中不包..括.

(C)C.有利于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调动其积极性

72.人事考评中由时间和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误差属于(D)D.近因效应偏差 73.现代管理强调的中心是(人)

74.通过对某种行为予以鼓励、肯定、奖赏,使之更加频繁发生的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

75.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间关系的工作是(B)

B.协调 76.不属于...

口头沟通方式优点的是(C)C.具有严肃性,规范性

77.来自沟通主体的障碍因素中不包括...

(A)A.注意力不集中

78.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

79.针对结果的控制是(C)C.反馈控制

80.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中不包括盈亏平衡分析 ...81.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管理学的奠基之作,它诞生于(A).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82.《孙子兵法》在阐述用兵策略时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反映的是(A)A.链式沟通

96.20世纪70年代,率先在系统分析中提出层次性原则的是(C

C.萨蒂

97.下列定量分析方法中属于确定型分析的是(A)A.排队论

98.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在网

络计划方法中,世博会整个公共管理任务被称为()A.工程

128D.格林纳认为,组织在聚合阶段后期,层级.计划的科学性取决于控制 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组织将陷于自主性危机 129.人事管理实践中,劳资关系专家及劳资关系咨询出现于(C)C.20世纪50年代

130.职位分类制下,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

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当的一个职位序列称为(C.职级

132.在管理方格理论中,(9、1)表示的是(B 出中国古代(C)C.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83.甲工厂近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改善作业环境与工作条件、大幅缩短工作时间、为职工提供午休场所、改造厂区基础设施等,试图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种改革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B)B.罗伯特·欧文

84.某公共组织就某一公共事务进行决策,各利益方向公共组织施压,最终决策方案有利于压力较大的一方。这说明该公共组织采用的是(D

D.集团决策模式 85.某单位开发一种产品,准备投入市场。决策者根据市场调查,可以知道各种方案在不同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但无法估计未来各种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这种决策是(B B.非确定型决策

86.B公司的管理模式如下:总经理作为最高管理者,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分别对业务部门行使领导权力。该公司的行政体制形态是(D.职能制

87.科层组织理论认为,除了某些必须按规定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外,其他人员均应(C)

C.委任产生

D.竞争产生

88.从总体看,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各级人民政府、各类企业及各类事业单位都属于(A A.正式组织

89.某单位领导对人和生产都不关心,只以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A)A.贫乏型领导

90.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的成熟程度已初步进入到成熟阶段,应采取的领导方式为()C.参与式领导方式

91.沙因认为,在管理中按照不同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属于(复杂人假设 92.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普遍喜欢熟悉的事与物,而不喜欢陌生或未知的事与物,这反映出人类 谋求安全的动机

93.“一切直接社会的共同的规模较大的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有一种指挥,以便协调个人的活动提琴独奏演员可以独展所长,一个乐队要有乐队的指挥”。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强调的是(C)C.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94.在沟通方式中,沟通速度快但会发生信息逐级筛选现象,以致影响信息真实性

99.在戴明环四个步骤中,被称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与核心的是(B.实施环节 100.构成传统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相同沟通方式是(B).下行沟通

101.法约尔提出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有(D)

D.14项

102.战略决策主要谋求(D)

D.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 104.公平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亚当斯 107.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存在(B B.反比例关系 109.在人力资源的特点中,能表现出人与其他资源本质区别的是(A.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110.在管理方格理论中,表示为俱乐部型管理方式的是(B

B.(1,9)型

11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最可能是自我实现需要的是(A)A.企业总经理

112.薪金和工作条件属于(A.保健因素 114.没有沟通核心,各沟通主体只能和左右两个沟通对象进行沟通属于(C.环式沟通

115.控制的目的在于 C 保证实际工作与计 117.管理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拟订具体标准 118.将有关专家聚集到一起,依靠专家的创造

性思维,以发散性方式讨论决策对象未来发展及对它的应对措施,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是(C)C.头脑风暴法

119.不属于...

决策树法优点的是(C.决策具有客观性

120.观察法最主要的优点是(B.直观可靠

121.在资本主义以前,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是(.国家管理 122.公共管理主体广泛,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A.政府

123.梅奥等人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B)B.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124.查尔斯·巴贝奇是科学管理的先驱,他特别强调劳资协作,并提出了(D

D.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125.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被称为(A)A.决策模式 126B.在决策体制中,负责组织决策方案设计任.管理具有科学性 务的是(D.管理就是对个人活动的控制 A)A.决策中枢系统

127.在管理思想史上,马克斯·韦伯被誉为是(B)B.组织理论之父

B.任务型领导

133.关于X理论与Y理论,正确的表述是(C)

C.Y理论主张领导者要创造机会,使下属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34.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A.M=V·E

136.下级管理组织或人员主动向上级组织或领

导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的建议。这种沟通是(A)A.反馈沟通

137C..不确定关系管理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

D.复杂关系(A .确立标准C.横向协调问 138.最早提出“系统”概念的学者是(C)

C.贝塔朗菲

139.用来表示开工或完工的相邻工序在时间上的分界点是(C.(9,1)型C

D).(C5,.事项5)型

D.线路 140.始终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促使人们积极行动以追求的结果是(A)A.目标

141.具有“迂回探索”特点的决策方法是(D

C.组织与工作之间的关系D.方案前提分析法

D.人际关系 142.在预算的分类中,被称为“总预算的”是(C)C.财务预算

D.零基预算 143C.在收集非语言行为信息方面,更具有直观.现场控制

D.管理控制 性和可靠性的调查方法是(D.观察法 144.社会调查中,观察者在人为设置的环境中进行的观察是(B)B.实验性观察

145.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的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是(B)B.抽样框

146.在公共管理中,重视回溯分析的决策属于(B)B.追踪决策

147.某公司准备上马一个重大项目,决策时将

有关专家召集到一起开会,依靠专家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开放式讨论,最后做出决策。这种决策方法是(A)A.头脑 148.在企业的经营预算中,作为预算控制基础的是(C)C.销售预算

149.为了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完善素质结构,许多管理者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管理学相关理论。这种现象在控制方法中体现的是(B)B.预防性控制

150.某牙膏生产企业在近期的一项调查中重点

了解城市中成年居民每天刷牙的次数,这一指标属于(D)D.描述性指标 151.管理起源于(C)C.人类的共同劳

152.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属于(.比较研究法

153.于1911年发表其代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D)D.泰勒

154.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B .梅奥

156.关于决策,正确的描述是(A)

A.管理就是决策

157.组织的主体是(C)C.人员

158.由最高主管至基层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领导关系而不设职能机构的组织是(C

C.直线制组织

159.不属于...管理组织“三定”内容的是(D A.定职能 B.定机构 C.定编制 D.定岗位 160.人事考评中,因考评对象的某一特征突出,从而淡化甚至掩盖了其他方面的表现,造成考评结果不客观的偏差属于(C)

C.晕轮效应偏差

D.暗示效应偏差 161.领导者强制性影响力的产生因素中不包括...(D)D.才能因素

162.关于人性的假设,X理论建立的基础是(A)A.经济人假设

163.在管理方格理论中,表示为任务型领导方式的是(C)C.(9,1)

164.期望理论属于(C .内容型激励理论

165.20世纪60年代,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的理论是(C)C.公平理论

166.造成沟通对象障碍的原因是(A)

A.注意力不集中

167.当协调对象较多、协调范围大、各种思想认识并存的条件下,宜采用的方法是(D)

D.酝酿协商

168.“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根据这一说法,最适合的控制方式是(A)

A.前馈控制

169.控制的过程不包括...(D.进行反馈 170.问卷法的优点不包含...(C)C.问卷法回收率高

171.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强调管理要正确处理(B)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72.科学管理理论所倡导的工资制度是(B)B.差别计件工资制

173.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是(B)

B.一般管理理论

174.在管理决策中,容易使方案通过,迅速采取行动的决策规则是(C)C.简单多数规则 175.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决策模式是(B)

B.渐进决策模式

176.通常认为管理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B)B.霍桑实验

177.“权威的存在必须以下级接受为前提,下级对权威的接受是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属于

(B)B.组织平衡理论

178.格林纳认为,组织在聚合阶段后期,上下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组织将陷于(D)

D.自主性危机

179.职系划分是职位分类的重要环节,其基本B标准是(.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C)C.工作性质 D.平时决策和危机决策

180.在管理方格理论中,(9,9)表示(B)

B.中间型领导

181.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领导理论是(B)B.X理论—Y理论

182.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领导者采取低工作低关系的领导类型时,表示(D

D.下属处于成熟阶段

183.近代最早实行人事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是(B)B.英国

18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A)

A.社会起因的研究

185.赫茨伯格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A)A.使工作丰富化

186.没有沟通核心,各沟通主体只能和左右两个沟通对象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是(D)

D.环式沟通

187.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所进行的控制是(B)B.现场控制

188.下列关于控制与计划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D

D.控制的效果取决于计划 189.系统分析的方法论中,行为研究也被称为(D)D.现状研究

190.一般而言,绘制网络图应用较多的方法是(A)A.顺推法

191.全面质量管理中,最早提出PDCA循环的学者是(D)D.戴明

192.通常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管理决策方法是(C)C.模拟决策法

193.在全面控制中被认为能够最全面、最有力地发现问题的控制技术是(C)C.管理审计 194.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都属于(B)

B.非概率抽样

195.若确认社会调查资料基本可靠,则要求其信度系数达到(D.0.9以上

196.一个由9人组成的决策群体对A、B、C

方案进行投票,结果为:A方案4票,B方案3票,C方案2票,最后A方案胜出。这说明该决策群体采用的是(C)

C.简单多数规则

197.某公司通常由公司高层做出决策,普通职工很少参与。这说明该公司采用的是(C)

C.精英决策模式

198.职位是组织的构成要素之一。下列对职位特征的描述,错误的...

一句是(C)C.职位设置体现因人设岗的原则 199.下列对人力资源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的表述,错误的...

一句是(人力资源的消费性大于其 200.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人

们在实践过程中围绕实现目标常常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调整或抉择。这说明人力资源具有(B B.能动性

201.某单位领导认为人是勤奋的,在管理上主

张启发内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自我控制。这说明该单位领导运用的是(B

B.Y理论

202.某单位领导高度关心生产和效率,而不关心人。这种领导方式在管理方格中的位置为(B)

B.(9,1)

203.王主任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办公室李秘书

是典型的做表面文章、善于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喜欢打小报告的人,故而对其许多行为常采用视而不见,不予理睬的方法。这种做法在强化理论中称之为(消退 204.某单位为了突出管理者的地位,设置一个

沟通主体分别与其他几个沟通主体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是(B.轮式沟通

205.为了防止甲型流感大规模爆发,我国政府

决定,根据疫苗的生产情况,为公民免费接种甲流疫苗。在控制理论中,这种控制方式是(A)A.前馈控制

206.根据系统的性质和特性,系统分析最基本和核心的原则应该是(C)C.整体性原则

207.1965年我国开始应用和推广网络计划方法,将其称为(D .统筹方法

208.在系统分析中,强调以政策的“机会成本”作为基本依据的是(B).价值研究

209.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中,属于临时性的团队是(C)

C.行动改正团队

210.采用函询的方式咨询专家们的建议以做出决策的方法是(B.德尔菲法

211.某公司开发一新产品准备投放市场,已知

在市场需求好的情况下可获利700万元;在市场需求不好的情况下损失600万元。由于是新产品,市场需求好与坏的概率无从可知。这种决策属于(不确定型决策 212.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发生特大尾矿

溃坝事故,事后山西省长引咎辞职,一副省长被免职。这里应用的控制方法是(B)B.人员管理控制法

213.把组织目标分解为项目,按规划的项目进行分阶段拨款的预算控制方法是(B)

B.项目预算

214.一项社会调查在问卷中了解不同年龄的居

民对网络购物的看法和态度,其中的“看法和态度”属于(A)A.因变量

215.在社会调查中,两个变量相关系数在0.5~B0..职位是以工作为中心设置的7之间,说明变量间的相关程度(C.显著 D216.职位的数量明确而具体.在决策模式中,提出了 “最优决策准则”的是(A)A.理性决策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

1.李处长特别欣赏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人性假设理念,并运用于管理实践。其管理行为特征应该是(ABCDE)

A.以人为中心 B.关注职工的工作态度

C.注意改善人际关系状况

D.实行参与式管理 E.重视人的需要的满足

2.决策树法是用树型图的形式进行决策的方法。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E)A.决策结点

B.方案枝C.状态结点

D.概率枝

E.结果点

3.按照主管人员与控制对象的关系来划分,控制可分为(A.间接控制

B.直接控制

4.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质量的改进过程包括(BCDE)

A.制定计划

B.标准的选择

C.过程评估

D.过程标准化

E.过程改进 5.常见的概率抽样方法有(BCDE)A.偶遇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等距抽样

D.分层抽样

E.整群抽样

6.与公共管理相比较,私人管理的显著特征有(AD)

A.以盈利为目的 C.行使委托权力

D.以市场为导向 E.平衡多元利益要求

7.波特在竞争战略理论中提出的企业基本战略有(ACE)

A.专一化战略

B.注重全局战略

C.差异化战略

D.超越现实战略

E.成本领先战略 8.行为科学家莱维特、巴维拉斯等对沟通问题做了专门研究,他们认为在解决简单问题时效率较高的沟通方式有(AB)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全通道沟通

D.环式沟通

E.Y式沟通 9.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包括(DE)A.超理性分析

B.社会文化分析

C.未来分析

D.确定型分析

E.随机型分析 10.传统控制方法包括(ABCDE)

A.现场观察法

B.内部审计法

C.统计数据分析法

D.专题报告分析法 E.人员管理控制法

11.弗雷德·菲德勒提出了领导权变模型理论,他认为影响领导效果好坏的因素是(BCE)

A.领导者的素质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C.工作任务结构

D.被领导者的成熟程 E.职位的权力

12.风险型决策方法应具备的条件是(ABCDE)

A.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目标

B.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

C.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状态

D.各自然状态的概率可以预先估计和计算出来

E.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

13.根据系统的组织情况和外界的关系进行的系统分析包括(ABCDE)

A.整体分析

B.结构分析

C.层次分析

D.相关分析

E.环境分析

14.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企业基本战略有(BDE)

A.企业文化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顾客至上战略

D.专一化战略

E.成本领先战略 15.与私人管理相比较,公共管理的显著特征是(AE)

A.依据委托权力

E.平衡多元利益要求 16.依据蓝海战略理论,下列描述正确的有(BCE)

A.蓝海战略追求生产技术的一般性改进 B.蓝海战略是一种实现多赢的战略

C.蓝海战略超越了本行业和现有客户 D.红海战略是一种超越竞争的战略

E.红海战略是零和博弈战略

17.波特竞争战略理论在竞争力分析模型中概括出的竞争力量包括(ABCDE)

A.供应方

B.购买方

C.潜在进入者

D.现有竞争者

E.替代品的威胁 18.按照控制发生在管理过程中的阶段性来划分,控制可分为(CDE)

C.前馈控制

D.现场控制

E.反馈控制 19.绘制网络图的基本方法有(ABC)A.顺推法

B.逆推法

C.重点工序法

20.目标管理法中制定目标的原则有(ABCD)

A.统一性系统性原则

B.科学性预见性原则

C.应变性协调性原则

D.先进性可行性原则E.强制性法定性原则

21.早期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A.职工的工作态度 B.人际关系状 22.思想教育手段的主要特征有(ABCDE)A.科学性 B.启发性 C.艺术性 D.目的性 23.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ABCDE)

A.组织环境

B.组织战略

C.组织规模

D.组织技术

24.根据决策的后果不同,决策可以分为(ADE)

A.风险型决策 D.确定型决策

E.非确定型决策

25.制定计划的原则包括(ACDE)A.统筹原则 时间原则 .重点原则 弹性原则 29.在应用目标管理理论的组织里,对管理者

进行能力分析所使用的SWOT分析表主要包括(ABCD)

A.优势

B.弱点

C.机会

D.威胁

30.抽样调查方法中常见的非概率抽样包括(BCDE)B.方便抽样 C.主观抽样D.定额抽样E.滚雪球抽样

三、判断说明题

1.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2.理性决策模式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满意决策准则”。×

3.领导四分图理论认为,采取低组织高关心的领导方式,其工作效率和领导效能就高。× 4.行为研究和价值研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系统

分析方法论范畴,在实际应用中应将二者截然分开。×

5.系统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决策辅助技术,离不开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的支撑。√

6.管理层次的数量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

7.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

8.赫伯特·西蒙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中不

可能达到最优程度,而只能追求一种满意的决策结果√。

9.系统优化的进程是绝对的,可以使系统达到最优。×

10.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就是指产品的质量。×

11.系统分析应用在不同专业领域中,使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和途径。×

12.集团决策模式认为,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

13.定序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除了类别、属性之外,没有其它区别。×

14.现代管理过程中,公平即分配公平,也即物质报酬数量分配的公平。×

15.公共管理过程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 16.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生产关系属性。× 17.根据集团决策模式的内容,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18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

E.长期性 募人员。×

19.领导行为理论认为,天资聪明的人应当成为领导者。×

E.权力体制

20.因为分析成本太高,所以有些管理问题可以凭借决策者的经验加以解决,而不必进行系统分析。√

21.麦克利兰的研究证明,高度社交需要对管理人员最为重要。×

E.连续性原则

22.环式沟通速度慢,准确性低,但组织成员满意度较高。√

23.匿名性是德尔菲法最重要的特点。√ 24.因为定量分析方法更客观、更准确、更严密,所以将完全取代定性分析方法。× 25.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基层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面向未来的信息。×

第四篇:自考企业统计学 复习资料 小抄 口袋书

企业经济活动内容主要表现为?

答:企业利用所拥有的生产经营条件,组织生产要素投入,取得商品和劳务产出,并力求取得投入产出对比的最大经济效益。

简述企业三大经济核算体系的相互关系?

答:企业 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合称企业三大经济核算,构成企业经济核算体系。企业三种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但又紧密配合、相互补充,从不用侧面担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核算和监督任务。

在企业核算中,尽管统计核算是重要的,但会计核算占特殊重要的地位。在企业的业务核算中,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主要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反映企业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来龙去脉,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货币方面的归宿。评定企业的经济效果,这在企业是由会计部门来承担的。统计部门制定的有关统计指标,常常需要会计部门提供材料。企业的业务核算也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因此,会计核算可以说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

在三大核算中,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的业务核算侧重于对原始资料的调查、登记、保存和必要的计算。没有健全的企业业务核算,也就不可能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

简述企业统计整理的概念及作用? 答: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调查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并能反映总体特种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它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各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总体情况。因此,只有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结构。例如,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每个工业企业的资料,只能说明每个企业的情况,如企业经济类型、生产经营情况、职工人数、销售收入和利润等等。必须通过对所有企业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组等加工处理后,才能获得全国工业企业的综合情况,从而分析全国公告也企业的各种构成情况、比例关系等,达到对全国工业企业的全面、系统的认识。

统计整理,不仅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同时,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搞好统计资料的整理,会使综合的资料十分丰富,使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资料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什么是原始记录?有哪些作用及设置原则?

答:原始记录就是对事物发生最初世纪情况的各种记录。作为企业原始记录则是按照企业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情况所做的最初数字和文字记载。企业原始记录不仅是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做好企业原始记录对于搞好企业统计工作和加强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去切实做好原始记录和设置工作。

原始记录设置原则有:

应满足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需要;

应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状况;

应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相结合,成为管理制度中的组成部分;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简述统计台账的定义、作用及种类?

答:企业统计台账是指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的账册。所以,统计台账是一种积累资料的工具。通过统计台账,可以对统计资料加以分类、归纳、综合、按日、月、季、年进行登记,使资料积累做到“每日资料条理化,月度资料系统化,资料档案化”,以适应企业制度发展及研究生产经营规律的需要。

统计台账的种类主要有,按企业统计组织系统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的统计台账和两个层次的统计台账;按其内容繁简的不用,可分为综合性台账和专用台账。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有几种?他们的内涵各是什么?

答: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可分为企业物质产品和企业劳务产品两大类。

物质产品又称为事物产品或有形产品。作为企业生产的物质产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创造了新的事物形态和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

劳务产品是与物质产品相对应的产品,又称无形产品,一般称之为“劳务”或者“服务”。

企业劳务产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第三产业提供的各种生产性、非生产性服务,产出的是服务性或劳务性产品:另一类是物质性生产企业附带经营的生产、非生产服务,产出的同样也是服务性或劳务性产品。

企业产品原始事物量统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统计工业产品的实物量?

答:企业产品原始实物量,又称为产品的混合量,是指各类产品按其自然物理量为单位的产物。其统计的基本原则是;

必须是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必须是本期生产的产品;

必须严格按照产品目录的规定统计。

实物量统计是对企业生产成果的统计,工业产品实物量统计有其特殊性。工业企业产品按完成程度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而作为工业产品实物量统计的,不仅是企业的成品和最终产品。列入企业产品事物量统计内容的,可以使企业成品、企业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企业半成品。企业产品生产凡列入工业产品目录的,不论是企业成品、企业最终产品或半成品,不论是作为商品销售的,还是作为本企业自产自用的,是正式生产或试车生产的,只要是合格品,都要加以统计。

何谓标准实物量?工业产品标准实物量折算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答:标准实物量是从经济用途相同,而品种、规格、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中,确定某种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他产品产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标准产品产量。

工业产品的标准实物量折算,一般有三种方法:按产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折算标准实物量;按产品好用劳动量的多少折算标准实物量;

以单位产品所耗原材料的多少折算标准实物量。

计算企业产值指标应遵循的统计原则是什么?

答:为了正确计算各企业产值指标,并兼顾全社会产值指标的汇总,企业产值指标的统计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在于: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中间消耗和最终使用也计算在哪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原始收入和派生收入就在哪里分界。核算方法上的主体原则,又称对象原则。即计算产值指标是以什么为主题进行计算。产值指标如以生产对象为主题进行计算,称为产品法;产值指标如以经营单位为主题进行计算,称为企业法,又称工厂法。计算时空范围上的统一原则。企业计算产值指标时,必须在起讫时间上,遵守规定的时间标准;在空间范围上,遵守规定的空间标准。企业工业总产值指标计算的特点有哪些?

答:企业工业总产值指标计算的特点有:

企业工业总产值受物质消耗转移价值的影响。企业工业总产值受企业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

企业工业总产值不受企业生产起点变化的影响。

为什么说工业增加值是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答:企业工业增加值是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其原因在于:、第一,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基础。国内生产总值是各部门增加值的综合,它是全面描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

第二,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有助于反映本企业为社会生产做贡献的份额。工业增加值指标是指在报告期通过工业生产活动追加到劳动对象中区的价值,它克服了总产值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第三,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满足统计资料国际对比的需要。企业农业总产值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计算?

答:企业农业总产值,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农产品总量。它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农业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农业总产值采用“产品法”计算。

统计农业总产值,首先要明确计算范围。我国农业泛指农、林、牧、渔四业。农业总产值是企业在报告期的农业(农作物的种植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和渔业总产值等的总和。按“产品法”计算时,是先将本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乘以其相应的单价,求出每种农产品的产值。然后,再把它们加总求得企业产值。最后企业产值相加,即得企业农业总产值。

什么是新产品?新产品的条件是什么?

答:新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技术指标等某一方面比老产品有显著改进、提高或独创的产品。新产品应具备下列一个以上的条件: 有新的原理、构思或设计; 采用了新的材料,使产品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 产品的结构哦有明显的改进; 4 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企业服务质量的统计指标有哪些? 答:这里的服务质量统计指标是泛指企业除工作质量以外的各种质量统计指标,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设置。安全指标。反映安全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安全件数、死亡人数、货损率。准确指标。准确特性包括时间、空间(地理位置)上的准确两个方面,可以采用准确率指标来反映。不同企业对准确特性的要求不同,因而计算方法略有差异。运输质量要求程佃,所以常计算正点率;邮电业务质量要求不出差错,因而常用差错率指标反映准确特性。3 速度指标。速度是指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及时性,通常可以用及时率指标反映。邮电业务对这一质量特性要求较为严格,常用的指标有:电报(函件)全程及时率、电报发报(投递)及时率、长途电话及时率等。及时率指标通过服务中实际消耗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是否及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及时,超过规定的时间为不及时。便利和满意指标。便利是指用户享受服务的方便程度,满意是指用户对提供服务的感受程度。衡量便利与满意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指标:每一服务人员平均服务的人口数(面积)、顾客满意率、问卷调查平均分。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是什么?简述其特点。

答:国家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是组织、全体成员及社会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并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是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全企业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企业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因此,产品质量人人有责,必须把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上至厂长(经理),下至工人,人人关心产品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员参加质量管理活动,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直到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的是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组织角度来看,企业可划分成上层、中层、基层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第二,从质量职能角度看,产品质量职能是分散在企业的有关部门中的,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把分散到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全面质量管理要采用多种多样的管理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既有物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技术因素,又有管理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要把这一系列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全面管好,就必须根据不太那个的情况,区别不同的影响因素,广泛、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来解决质量问题,其中要特别注意运用统计方法。

上述的基本要求都是围绕着“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这一企业的目标的,这是我国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把顾客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树立为顾客服务,对顾客负责的思想,是我们社会主义企业推行全面质量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所决定的。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管理,增加效应,提供各种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无疑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如何计算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全部从业人员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人数=报告期每天实有从业人员人数之和报告期日历日数

因为从业人员为时点数,所以,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计算一般采用序时平均法。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计算全部从业人数平均人数时应该注意,对于报告期内节日、假日的人数一律按节、假日前一天的人数计算。对开工不满全月的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计算,其分母也应用报告月的日历日数,这样避免人数的重复计算,真正反映整个月的平均人数。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体,除了从事生产活动外,还从事非生产活动,所以企业的从业人员,并不都是生产劳动者。根据统计分析的不同需要,企业从业人员统计可以有两个口径:一是作为企业生产要素的企业劳动者,二是反映规模的企业全部劳动者。

为了进行企业经济核算和避免企业间统计上的重复,企业从业人员的统计原则上是“谁发工资谁统计”,因而一些虽未参与企业经济活动,但却由本企业支付工资的,如代培人员、借调人员、学习人员以及出国援外人员等,也统计在企业全部劳动者范围内。但为了准确反映企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新增加的人员,则从其报到之日起,不论是否发放当月工资,即应算为企业从业人员。对于退职、退休、死亡、开除、停薪留职等退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从其离开之日起即不统计为企业从业人员。

何谓劳动生产率?其表现形式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表示;劳动生产率的逆指标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正指标与逆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经济意义完全一样,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数量上互为倒数,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一般采用正指标,逆指标多用于劳动定额方面。原材料采购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企业在做出原材料采购决策时,应考虑下面三方面的因素:企业对原材料种类、质量、数量的要求;

物资市场的可供资源,企业可支配的资金及企业的仓储能力;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类型,如连续需求或一次性需求等情况。

在决策过程中最主要的是通过对企业所需要原材料的价值分析,对供货客商的信誉评估和采购批量的计算,做出采购哪一种原材料、向谁采购、采购多少的决策。简述企业原材料库存量统计的范围。

答:企业原材料的库存量必须是企业有支配权的原材料数量。不论其来源如何,也不论其存放地点如何,只要是尚未进入消费(使用),尚未转移支配权的库存原材料都计入库存量。车间或施工队已经领料,但未进入第一道加工工序的原材料,已决定调拨但尚未办理出库手续的原材料,委托外单位代保管的支配权属于本企业的原材料,都应计入原材料的库存量,但不能包括在途和待验收原材料。库存原材料在管理中可能出现实物数与账面不符的情况,通常作盘盈、盘亏处理。企业原材料库存量应按盘点后的实在量统计。

原材料储备定额的分类如何?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包括三部分,即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性储备定额。经常储备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过程对原材料的经营需要而设立的储备。它的大小、决定于原材料供应周期的长短和平均日原材料消费量的大小。因此,原材料经常储备的最高限度应该是在前后两次供货之间的时间内所需要入库的原材料数量。

保险储备是指企业为了防止由于经常供应方万一中断而 影响生产所设立的储备。其储备量应该是经常储备用尽后,在紧急催促下一期原材料运来之前企业所需要的数量。季节性储备是由于原材料供应的季节性中断而设立的。其最高限度应该是季节性供应中断期间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总量。最低量应接近于零。

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就是上述三种储备量的需要量之和。最高储备定额等于经常储备定额最高需要量、保险储备定额需要量和季节性储备最高需要量之和。最低储备定额则等于保险储备需要量。

固定资产的标准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特征?

答: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你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特点是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不构成新产品的实体;其价值是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上去并且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上去并且逐渐地、部分地得到补偿,以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固定资产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且在使用过长中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不变。这一特征表明,企业为了获得资产,将固定资产投入生产经营所发生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而不是收益性支出。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土地除外)。这一特征说明了计提折旧的必要性。固定资产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是为了出售。这一特征是固定资产区别于商品等流动资产的重要标志。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是说明?

答: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直线折旧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偿债基金折旧法等。

以上计算呢折旧的几种方法,其各年的折旧额呈现出不同的折旧模式。直线折旧法为“均衡”模式,即各年折旧额相等或者说不变。加速折旧法中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为“递减”模式,即折旧额逐年减少;而偿债基金法却为“递增”模式,即折旧额逐年增加。什么是企业生产能力?决定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社会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能力。这个能力从工程学观点看是理论上可达到的最大产出,即在既定技术可能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最大生产潜力。

决定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有:设备数量、设备的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和单位设备的生产能力。设备数量,指已经安装好的设备,不包括不配套的和未安装的已经备用的设备(邮电业应包括备用设备);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指设备全年最大可能运转的时间;单项设备生产能力,指某项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通常以台时产量表示。

应从哪些方面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答:企业的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除了决定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外,还要受企业的经营规模、设备技术水平以及企业市场环境的影响。所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把企业的利润水平与相应的营业收入、产值、成本、资金等指标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业收入利润率、产值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更为综合的分析指标是资金利润率或资本金利润率,这两个指标应采用利润总额来计算,这是因为企业占用的全部资金除了用于本企业的主营业务经营以外,还可能用于其它生产经营活动。另外,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会形成不同的财务成果。

企业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分别由哪些项目构成?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答:企业的制造成本对一般企业又称为营业成本,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直接费用是可以按成本对象归集的费用,是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力所发生的直接材料耗费、直接人工工资和其它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指应当由产品或劳务的制造成本负担,但不能直接计入各产品制造成本的有关费用,如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

期间费用是企业必须从当期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它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与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制造成本没有直接联系,不属于产品成本的统计内容。它只与企业当期实现的收入有关,所以应当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企业可分配利润一般的分配顺序是什么? 答:企业可分配利润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弥补企业以前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

提取任意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第五篇:宪法学自考小抄

宪法:就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

宪法与普通法的区别:1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规定的内容不同2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

宪法分类: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刚性宪法:凡效力高于一般法律、宪法修改须经过比一般法律更为复杂和严格的程序的宪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的宪法。凡是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权组织 不成文宪法:以国家的一般法律、惯例或法院判例形式出现的宪法

宪法实施监督方式:事先审查;事后审查;附带性审查;宪法控诉

:1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3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宪法控诉:公民个人有权就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而向宪法法院提出控诉,有权

宪法的作用:1宪法对组织和规范国家权利的作用2宪法对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3宪4宪法对经济的作用5它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宪法解释:由法定的机关对宪法条文的的内容、词义以及适用范围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宪法惯例:在国家长期的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涉及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宪法规范:是调整有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 宪法规范特点: 1宪法规范是最高的法律规范2宪法规范的包容性和概括性3宪法规范的宪法规范表现形式: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宪法判

1宪法规范的科学性2宪法规范的完备性3适宜的社会外司法审查制度:在实行宪政的国家由法院按照诉讼的程序对某些行为进行合宪审查

:1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2在法律效力上与普

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3以“天赋人员”、“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积极启蒙思想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近代宪法正是基于上述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的因素才得以产生的,它是时代的产物

《国旗法》内容: 关于国旗升挂、使用和实施监督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内自管辖范围内国旗的升挂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1954年宪法的制定贯彻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体现了原国经验和外国经验、领导智慧与群众智慧相结合的产物。它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为普通立法提供了原则和依据,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4年宪法是一部比较好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部宪法带有过渡性的特征,没有很好地解决宪法的稳定性问题。宪法自身对于宪法的保障与监督也没有用出有效的规定。当我国宪的稳定和严肃性便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内容: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导3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完善土地征用制度5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6的规定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9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10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811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12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13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在革命形势的压力之下预备立宪,于1908年9月颁十九信条:1919年重大信条十九条,也称为十九信条,是1911年11月3日清政府公布的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由中国的宪法性文件。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各项基本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的宪

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大职权: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国家重大问题的决定权、监督权、应当行使的其他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根据宪法规定的范围行使立法权、解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的审批权、人事任免的权力、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国家生活中其他重要事项的决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人大代表的义务:1模范的遵守宪法和法律2是同原选举单位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3是保5是接受原单位和群众监督

人大制度是根本制度: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机构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权组织形式,其核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表现在:1我国现行《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充分和比较全面地反映我国的阶级本质。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其他各项制度建立的基础和依据,反映国家政治生活的全貌

人大制度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在:1从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政权组织形式: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治理社会所采取的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国家形式

所组成的。人民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人民的使者,能够充分地体现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和制: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代表机关即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规定有一定任期意志和利益。人民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接受选民或选举单位的监督2从人民代

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君主立宪制:君主或国王是国家元首,国家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形式上由君主或国王一人掌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国家机构的 核心。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受它监督3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 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 中央的原则,才能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才能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中央又不能集权过多,必须充分照顾地方特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 特点,使地方有可能充分发挥它们的首创精神

人大的性质和组成:现行《宪法》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 ”。这表明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及其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

地方制度:在国家治理上有关行政区域划分和地方国家机关或自治机关的组织、职权以及力机关,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都不能超越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之上,也不能与之平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全经济制度: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调整的,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核心的各种经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制基本是地域代表制与职业代表制(军队)相结合,而以地域代 表制为主的代表制

经济制度特点:1982 年的宪法是改革开放以后新时期制定的,在经济制度方面它突破了长地方各级人大会的性质、职权和任期: 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年。职权:1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了四次修改,主要是经济制度方面的内容,宪法的修改对我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有非常重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我国宪法先后进行不适当的决定2地方性法规制定权3地方重大事项决定权4人事任免权5监督权6其他职要的意义。其中,2004年修正案在经济制度方面主要增加和修改了以下内容:1 加大私权

有财产保护力度2 继续提升非公有经济地位。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还在朝着更深入的方宪法强化全国人大职权的具体表现:1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向发展,其改革的成果必将会在我国宪法中有所反映。因此,我国宪法在经济制度方面还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有关的规定也将还会有所修正和变化

有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在发展经济方面,实展计划及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做的部分调整方案。电大答案,电视大学教学2,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针。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通过计划来有权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等等 配置社会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企业的经营必须要按照国家计划安排,社会的一切经营活选举:由选民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推举民意机关代表国家公职人员的政治活动。动都要执行和遵守国家计划。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是生产者根据市场的需要自主地决定各种: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有关制度的总称 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国家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利用价格、税收、利率以及 各种政策导对市场施加影响和调节。到底用何种方法来建设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对每一个享有选举权的公民,从法律上确认其选民资格的行为 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我国 1954 年《宪法》规定: “ 国家用经济计划导国: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选举权的平等性每个选民在每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地方并只能享有一个的独立和安全。”我国 1975 年《宪法》规定: “ 国家实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社会选举制度的民主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在社会生产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5选民对代表实际监督和罢免的原则6选举的物质保障和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1978 年《宪法》规定: “ 国家坚持鼓足干劲、法律保障原则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完善选举制度:加强选举制度的民主化1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2改进和健全候选人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以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我国 1982 年《宪法》原来规定: “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4改进和完善代表候选人的介绍办法5健全对人民代表的监督机制6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禁止任除了继续坚持按地区选举的制度外,还可以探索辅之以按界别选举与其他方式产生部分代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 1993 年《宪法修正案》第 7 条表的办法,使民主的选举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将之修改为: “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物质文明: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实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 :1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具有决定意义23持国家性质:的是国家的本质属性。在政治学上称国体。在宪法学上国家性质一般以有关的实现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特点4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力保障

制度的根本属性。1982年《宪法》开宗明义第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精神文明:是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和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表现:1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人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文明通常的是社会的一种进步状态,是人类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他们都属于人民的范围2状态的标志。社会文明,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其中,精神文明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3神生活的进步。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两个方面 社会事务4通过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居民委员会这种基层群众性自治编织的形式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5我国人民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还享有各种权利和自由,这些自由 和权利非依法律不得剥夺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从领导权来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性质2从阶级基础来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他们都是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3从国家职能来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一 样,在实现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方面也是一致的4从担负的历史使命来看,我们的人民

国家形式:要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地消灭私: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制,同时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实现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的共产主义。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导下,“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爱国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以

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结构的形式:国家的内部构成形式,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不仅包括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联盟,而且还包括工人阶级和其他一国家结构形式分类:单一制和复合制

一直存在着这两个联盟

第一个联盟

我国单一制原因:1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无论是相互压迫还是相互友好,中国量。现在这个联盟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这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当前社会变革中3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5根据我国尚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个联盟是全体社会主义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劳动者之间的联盟,是建立在社会主义一致性基础上的联盟,它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体总之,国家结构形式是特定国家为实现统治所采取的适合于自己国情的形式。

和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的依靠力量。国内电视大学学生交流社区,提供学习资料复合制国家:以几个有一定独立性的单位组成各种国家联盟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联邦下载,交流,电大就业导等。第二个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其他一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所谓一个国家,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统一的不可的历史条件下这个联盟也有了新的发展,其范围空前地扩大了,它不仅包括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而且还包括了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包括了广大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和台湾,都不能分割或分离出去,也不能变成任何独立的政治实体。所谓的两种制度,在海外侨胞中的一切爱国人士

我国一般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可以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按照传统的理论和政党制度:就是有关政党的产生、其法律地地位和作用;政党的活动方式、其参与或影响模式,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只能允许一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实行“一国

两制”后,突破了原有模式,形成了在一个国家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两政党制度特点:我国的政党制度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这个制度就是中国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国家制度上的一大创新和发展,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结合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体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民族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对于我们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和进一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有着重要的意义

内事务的政治制度。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地方制度的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组成一党制: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的手里,只有该政党才是惟一合法政党的制部分23民族区域自治是为了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力

两党制:在一个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他们通过几年自治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有大会制定的,有关本地区这行民族区域的基本组织原一种制度 范性文件

多党制:就在一个国家里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自治权的范围内根椐当地民

我国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1制订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自治权2组织本地方公安部队的自治

4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5管理本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自治权6配备民族干部和培养民族人才的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的统一2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逐步消除民族间发展的事实上的不平衡,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考区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地方2有利于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出发,以有利于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生产的发展3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政区域划分既要便于政府工作,同时又要有利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4照顾到历史状况、民族传统和人民生活习惯以及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 特别行政区在我国行政区域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专门设立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又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特别行政区自治权:1原有的政治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不变,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2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不变3行政管理权。特别行政区政府依照基本法的规定自行处理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事务,制定和执行政策,进行人事任免,管理社会治安,编制财政预算和决算,提出法案、议案等4立法权5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6财政独立权7.特别行政区在中央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8除悬挂国旗、国徽外,可使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职权:行政权、与立法有关的职权、人事任免权、中央交办事务的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的职权:制定并执行政策;管理各项行政事务;办理基本法规定的中法规;草拟行政法规;委派官员列席立法会会议、听取意见或代表政府发言等 设立特别行政区理论法律根据:《宪法》第3l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宪法是根本法,它巩固并确认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现在,宪法在行政区域划分中提出特别行政区,无疑说明允许特殊情况下可以有另一种制度的存在。这些制度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关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点:1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群众性的社会组织,不同于国家政权2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一个具有自治性质的社会组织3基层自治组织具有基层性的特点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基层人民政府的关系1层人民政府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导关系2众性自治组织在与基层人民政府的关系中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

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等等。特点:1鲜明的阶级性2历史性3国家机构是一种国家组织,享有特殊的强制力45协调性

国务院的七项职权:1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权2行政措施的规定权3提出议案权4对所5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组的领导和管理权及对外事务的管理权6行政人员的任免、奖惩权7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国家主席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交权;荣典权 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我国人民法院基本上是以国家行政以有利于审判工作和方便群众诉讼为原则设立的,组织系统:最高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最高法院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罢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任免本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在人民法院院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从本级人民法院副职领导人中决定代理的人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在省、自治区内按行政公署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任免。人民法院院长的任期与产生它的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相同,均为 5 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我国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组成。(实践中,除军事检察院外,还有铁路运输检察院。)我国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组成。下级人民检察院在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的同时,还要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因此是一种双重领导体制 居委会性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会组织

“政治避难权”或居留权。一国公民因为政治原因请求另一国准予进入该国居 人权:就是作为自然的和社会的人所固有的权利

: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从事一定行为和要球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 政治权利和自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表达对国家事务、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1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公民的住宅不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公民享有权利和应尽义务的平等,即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公民也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予以保护。而对于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予以追究和制裁3国家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人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特点:1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3公

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不可分离的辩证统一关系。公民与集体、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现行《宪法》第 33 条规定: “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充分体现出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宪法的一条重要原则。表现在:公民享有权利和应尽义务是统一的。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同改善党的领导关系是:为了坚持党1要改善党的领导,首先就是要加强党的制度的建设2改善党的领导,要实行党政职能分开,革除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弊端3改善党的领导,还必须要改进党的作风4改善党的领导,还必须解决好党与宪法和法律的关系问题人民政协会议的性质:根据新的《政协章程》的规定,机关,也不属于国家机关体系的范围,但它同国家机关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从人民政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在1954年以前人民政协曾具有双重的性质,一方面它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起国家政权机关的作用;另一方面,即使在当时,就其性质来说它仍然是统一战线的组织,除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外,它仍然有自己的工作任务。1954年以后,人民政协虽然不再具有国家机关的职能了,但它仍然参与国家事务的协商。自1959年以后,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同时召开会议使他们更便于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和讨论。必要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还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人民政协会议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参政议政: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人民政协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在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载文化管理学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管理学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研究方法 03350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

    社会研究方法03350 单选题 1、社会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说明社会现象的表面状况,还要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 2、我们把在社会研究过程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单位称为(分析单......

    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小抄

    第一章 总论 一、 名词解释: 一,企业;二,企业组织;三,资金密集型企业;四,劳动密集型企业;五,技术密集型企业;六,主营;七,企业管理; 二、 简答题:一,简述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二,简述企业运行......

    自考市场营销(三)小抄

    1市场是指一种货物或劳务的所有潜在和现实购买者的集合需求。 2市场包含三个主要因素1)人口2)购买力3) 购买欲望 4市场营销:是通过市场促进交换以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的活动。 5......

    自考市场营销(三)小抄必备

    1市场是指一种货物或劳务的所有潜在和现实购买者的集合需求。 2市场包含三个主要因素1)人口2)购买力3) 购买欲望 4市场营销:是通过市场促进交换以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的活动。 5......

    自考市场营销学小抄

    名词解释: 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的集合。 市场营销:是指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的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 市场营销者:......

    自考心理学史总结小抄

    1.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境。 人。 12.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三种:2.人类心理学思想最早萌发于原始社会末内省法、实验法、比较法。 期的万物有灵论的观点......

    自考工程经济小抄

    第一章绪论 率法,适用于从资金周转的定义出发推第十三章 项目筹备工作的评价(2 )项目决策的 1 .工程经济活动的要素有哪些?算出建设投资的一种方法。( 3 )分项1 .什么是价值工程?价......

    自考 金融市场学 复习小抄

    第一章 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 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以及关系的总和。 证券资产化:是指吧流动性比较差的资产,如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