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益阳市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的研究
关于益阳市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的研究
[摘要]“银城”益阳是湖南省有名的“鱼米之乡”,随着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发展,益阳市农村集贸市场日益发展壮大,面对当前发展的机遇,通过对现有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调查、分析、研究,针对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以促进益阳市农村集贸市场更为科学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益阳 农村集贸市场 作用 问题 建议
0 引言
农村集贸市场是实现生产生活用品、农副产品、工业品相互对流的场所,近年来,随着新农村规划的实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益阳市位于湘中偏北,洞庭之滨,辖资阳、赫山两区和安化、桃江、南县、沅江市、大通湖区管委会,素称“鱼米之乡”,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益阳市农村集贸市场已由最初的街头地摊逐渐形成规模,成为益阳农村商品经济活动的主要发生地和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县市的集市已经成为城乡产品交易的重要平台,比如益阳市安化县的梅城已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农村集贸市场。通过实地考察,研究益阳市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现状,对于推进农村集贸市场建设,促进农村商品市场流通、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益阳市农村集贸市场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1.1促进了农村道路交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商品贸易的加速,益阳市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客货站场、水运设施等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2006年至2009年,全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7205公里,全市行政村通畅率达75.1%;正在建设中的二广高速、杭瑞高速、太澳高速贯穿市内,可以辐射湘、鄂、赣等省多个城市。益阳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不断改善的交通运输条件成为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
1.2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据统计,随着农村集贸市场的开发,2009年,益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1亿元,其中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33.2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7%,比上年增长18.4%。通过集贸市场的发展,粮食、棉花、油料、麻类、茶叶、柑桔、生猪、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大部分进入流通领域,农产品商品化率稳步提高。农民通过参与集市的商品交换,把农产品转化为货币收入,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为农村的闲散劳动力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
1.3促进了流通形式和主体的多元化
益阳市现有各类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152个,其中市场服务中心管理的54个。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电子商务开始起步,益阳茶业市场电子商务网站网络销售比重逐步增大。安化县大力发挥供销社的作用,在乡镇、村建立综合超市和加盟农家店,拥有农资、日用品经营网点430个、营业面积达12.5万平方米,覆盖了全县80%以上的乡村。据统计,2009年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88个,其中流通服务业合作社63个,综合服务社309个;拥有会员17万人,带动农户39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0%,流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成为当前农村流通的主体。流通渠道、流通形式和流通主体都呈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
1.4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益阳市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引导和方便了农民进入市场,使农民从自身的获利中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促使农民根据市场供需的变化趋势,自觉自愿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使农副产品转化为商业产品,实现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为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提供了集散地,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1.5为规范经营和管理创造了条件
农村集贸市场的存在不仅为产品质量监控、产品交易规范管理等提供了可能性,也大大减少了流动性商户的数量。一部分农民在集市上通过从“赶集”到固定摆摊设点、从季节经营到常年经营、从自产自销到采购经销的演化过程,从小农经济转化成市场经济。在国家鼓励农民进城进镇务工经商的政策引导下,农村集贸市场已经成为培养农民经营意识的重要场地。同时,通过市场熏陶而逐渐累积形成的规则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价值意识,无形中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有助于农民市场主体的确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金投入不到位
农村集贸市场资金需要量较大,再加上部分领导和管理机构没有将农村集贸市场建设作为新农村规划的重点项目来实施,导致许多乡镇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运用到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后期管理费用不到位等,导致了一系列开发管理的问题。同时,部分农户由于自身资金的短缺无法及时参与到农村集贸市场的商品贸易当中,影响了整体的商业运作。因此,资金投入不到位是影响益阳市农村集贸市场建设滞后的一个主要原因。
2.2缺乏规划,管理混乱
在整个益阳农村地区的重点农村或重点贸易地段,农村集贸市场没有进行统一规划、配套、管理,不少是由农民自发形成的农村集贸市场。此类自发形成的市场,一是沿路设摊多,严重妨碍了交通,破坏了社会治安和正常的交通秩序;二是门面组合形式杂乱无章;二是游动商贩多,影响了整体街道环境卫生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调查发现,农村集贸市场成为了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为害地,约有六成左右的农民曾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农村集贸市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罚代管问题突出。如2009年,益阳市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赫山工商分局余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系列案中,共往赫山、桃江、沅江、大通湖等地农村违法销售不合格化肥8400多吨,给广大农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2.3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某些地区农村集贸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卫生条件相对较差,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陈旧,信息服务、质量检测、交易结算、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仓储设施简陋,仓储能力不足。部分乡镇有场无市、有市无场、沿街为市、占道为市的现象比较普遍,以地摊经营为主的“赶集”活动在桃江、安化等交通欠发达地区依然盛行。另一方面由于流通渠道不畅通,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还存在“绿色通道”不通畅,铁路运输车皮紧张,个别部门设卡扣车等问题。
2.4特色性专业性不足
在市场竞争中,特色性、专业性是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主要手段,有利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经营。目前,益阳市农村集贸市场普遍为综合性的、低层次的农产品和日杂市场,市场建设大众化,多数农民将农产品推入农贸市场进行交易仅仅是简单的交换活动,没有规模化运作和产品深加工,难以形成自身的品牌。如北洞庭湖的水产和雪峰山的山珍等都没有开发和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性市场。除去益阳安化的黑茶市场已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场外,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专业性市场不多,导致了市场的建设难以对整体农村区域经济的增长、产业链优势的形成起到显著的带动和引导作用。促进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3.1统一规划布点
在益阳市农村集贸市场建设中,要注意围绕各地的资源状况、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商品流向等要素来合理确定市场的选址和规模,合理确定市场建设数量。一是市场建设应充分考虑各地农副产品的生产特点、分布状况、商品流量和流向、居民的消费习惯等因素,要与城镇规划建设以及交通、通讯建设统一配套、统一规划,符合小城镇总体规划、道路建设的要求。二是按照市场的流通量来确定市场规模,在市场建筑的设计上既要先进又要富有地方特色,满足经商居住多方面的需要,把良好的文化环境融入市场当中,体现时代风貌。二是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档次应因地制宜,划分不同层次,不能千篇一律。总之,要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将农村集贸市场迅速从传统市场转变为现代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加快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升级改造,尽快形成益阳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
二要加快培育发展粮油、茶叶、蔬菜、水果、水产、生猪、药材等重点批发市场。积极申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加快完成中心城区27个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工作。
二要加强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仓储设施、冷藏设施建设。
四是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逐级建立健全信息服务机构,建立贴近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信息服务网络,比如依托目前全国最大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网上供销社”等。
五是优化农村流通发展环境。加大农村交通、电力、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家用电器和电信等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推进铁公水联运体系建设,大力提升益阳火车东站运力。抓好益阳物流同建设,初步建立装备齐全、运行规范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管理。
3.3加强市场管理
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坚持经常性治理和定期整顿相结合,特别是在每逢新年春节期间要进行重点治理整顿,以保护农村生产生活资料的公平交易。一方面要通过对商品流动者进行培训、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做到依法经营、文明经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工商、公安、税务、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市场执法力度,依法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健全流通领域食品检疫检测体系,创建统一高效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同时,加快市场中介组织的培育,构筑形成物流有序、信息准确、价格合理、质量可靠、文明经营的农村集贸市场。
3.4加强金融服务
各级政府需加大资金在农村集贸市场发展中的投入力度,对于参与农村集贸市场开发的各级农户,积极推广“兰溪联保信贷模式”,探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解决资金难的问题。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强加大对财政支农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农村金融网点建设,扩大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另外,重点支持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和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对农村水、土、田、林、路、电等公益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信贷投入,改善农村集贸市场基础设施条件。
第二篇:农村集贸市场现状及发展思考
农村集贸市场现状及发展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贸市场在搞活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与城镇建设相比,农村集贸市场无论是在硬件建设,还是规划管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切实加强农村集贸市场的基础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规划,应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角度,谈点一己之见。
关键词:农村集贸市场现状分析建议
连续五年的“中央1号”文件,让“三农”问题一直成为聚焦热点,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农民朋友得到实惠很多,但是,各级党政部门主要是从农业产业化、农业政策扶持、减轻农民负担等大处着手,对于农民集中交换、购物的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却重视不够,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变化实际上非常缓慢,目前,多数集贸市场已不能满足老百姓的交易需求,给主管市场的工商部门的监管服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优势,积极向政府建议,搞好市场规划建设,努力培育有规模、上档次的集贸市场,为经营者和广大农民消费者提供舒适的交易场所,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农村集贸市场现状及分析。
(一)农村集贸市场具有“大”、“散”、“杂”、“小”的特点。在农村集贸市场中从事交易的既有个体工商户,有企业,也有企业的分支机构,有自产自销农产品、不需办照的农民,也有应该办理证照,而未办证照的经营者,市场主体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为农民购买商品多集中在赶集天,人多拥挤,市场的表面规模较“大”;从经营场所看,有利用民房开设的店面,有在屋檐底下搭蓬摆设的摊点,也有在路边铺起的地摊,市场的经营较“散”;从经营的商品来看,不少经营者销售的商品中既有日用百货,又有副食,甚至还兼营农资商品,销售的商品较“杂”,受经济实力影响,多数经营者的经营规模很“小”。以上特点,使农村工商监管巡查任务繁重,监管效率十分低下。
(二)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现象比较突出。无照经营现象是市场经济的顽疾,合法经营者意见很大,部分消费者也很反对,一直是困扰工商部门的难题,农村集贸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经营者素质普遍较低,守法意识较差,主动办照意识不强,通常是先经营,直到工商部门巡查到,才不得已而办照;另一方面,一些特殊行业的前置许可手续办理程序比较复杂,如餐饮、药品行业,经营者主观上想办理营业执照,但由于不能-2-
提供前置审批手续,工商部门便不能准予其进入市场,经营者受利益驱使,擅自无证无照经营;同时,无照经营的查处难度也较大,虽然国务院给予了工商部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这把上方宝剑,但在具体执行中却阻力重重,比如在面对一些经营规模小、效益差,特别是一些老弱贫困人员的无照经营以及超范围经营个体户,要实施查处取缔,确实让基层执法人员很难为情。
(三)集镇规划和交易秩序较乱。以秀山县为例,全县32个乡镇中,仅有5个乡镇建有专门的农贸市场,其余27个乡镇的集市基本上是以街为市、以路为市,属自发性市场,每逢赶集时,往往造成交通堵塞,拥挤不堪,即使是县城的2个较大规模市场,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也是既有五金建材,又有日杂副食,其专业化水平很低,不利于提升市场档次,阻碍了市场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市场卫生状况较差。除县内6个已专门修建的农贸市场外,其余集贸市场由于主体资格不明,清洁卫生的管理成了老大难问题,各乡(镇)政府通常是委托村(居)发委员会代管,由于卫生经费、管理体制等原因,很难管理到位,于是农贸市场成了“脏、乱、差”的集中地。
以上现状,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政府部门的规划管理不到位,在日常巡查中,有不少经营者反映,现在的市场根本没有人
管了,言下之意,原来还有人在管,的确,工商部门在未实现市场管办脱钩前,市场的规划和秩序(有形秩序)还是不错的,最起码还让经营者认为有人在管,自2002年交给当地政府后,才出现了无人管的现象,当然,笔者并不是否定管办脱钩的科学性,只是想提醒政府应将有形市场的规划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工商部门将义不容辞地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二、农村市场的监管建议。
(一)强化市场规划建设。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集贸市场的规划建设,按照“谁修建、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民间资本开发集贸市场,理顺集贸市场的产权关系,由开发商对市场硬件及卫生进行管理,市场管理部门负责软件管理。
(二)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民是“有文化、会经营”的农民,为此,各级主管部门要在引导农民“会经营”上下功夫。日常检查中部分农村个体户根本不知道要办执照,为检查商品的质量,要建立进货台账,认为工商部门要求其办照就是为了收钱。交了钱之后就没事了,执照有无不重要,有了执照挂不挂更是无所谓,部分人对工商职能的否定,与工商部门对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够不无关系。虽然《城乡个体工商户暂行条例》将近20年,但并不等于个体户都懂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也不仅是工商部门用于执法的工具,还应该成为-4-
经营者守法经营的教材,宣传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是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应尽职责,一方面,工商部门要在市场巡查中认真宣传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一会两站”的宣传功能,同时,还要切实加大对行业协会的规范和指导,只有让经营者先知法、懂法,最后才能守法,才能在全社会倡导诚信经营;只有让广大消费者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利,怎样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才能在全社会掀起打假治劣的良好氛围,才能改变对无照经营现象监管的被动局面。
(三)要进一步将工商服务职能向农村市场延伸。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工商部门要认真兑现注册登记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协助农村个体户完善相关前置手续,有计划、有步骤地减免“规费”收取,从根本上减少无照经营现象。
(四)要切实加大对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既要鼓励农民经商、办企业,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又要立足发展,加强规范,做到宽严适度。特别是对于一些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高危行业,要严格审查前置许可手续,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坚决打击违法经营行为;要加大对农资市场和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
第三篇:加强农村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
加强农村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以民为本、立足传统、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制定出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注重大中小市场结合,批发与零售市场结合,综合性与专业化市场结合,合理规划和布局城乡集贸市场。进一步明确市场举办主体、经营责任人(部门),与监管部门签订责任状,加强配合与协作。
二、增加投入,完善功能。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快对现有农村集贸市场建设与改造升级步伐。提高现有农村集贸市场的设施、档次和水平。尽快形成大中小、高中低档相结合,结构布局合理的市场流通网络。建议农村集贸市场建设采用商业化市场运行模式,在解决土地征占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个人投资兴建农贸市场,切实做到开办市场者直接管理市场,明确其市场管理责任,确保监管到位。
三、明确责任,强化监管。需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做到管办分离不分责,相互配合共同承担监管职能,组成农村集贸市场管理领导机构。做到齐抓共管,全面加强农村集贸市场的规范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主办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商品质量监管责任制。
四、宣传教育,疏导规范。做好业户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监管的素质,自觉遵守市场管理规定,努力提高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五、政策支撑,行业自律。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相应的市场建设和市场监管的政策,加大对农村集贸市场规划建设和监管力度,使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进入法制运行轨道。
第四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研究综述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研究综述
提要:本综述的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且均为2005年至2012年期间发表的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文章。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但是其义务教育并不理想。本综述旨在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具体情况,发现农村开展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困难,找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困难;对策
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不仅带来私人收益,而且还能产生社会效益,有助于实现公平和效率双重目标,特别是初等教育投资的社会和私人回报率皆大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资金方面,其中包括资金的匮乏和资金的管理。由于资金的不足,在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校舍改、建经费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师的福利低,不利于优秀教师的引进。
二、师资方面,其中包括师资质量和师资数量。由于农村的环境比较艰苦,教师严重缺乏,而且多半留下来的老师的知识、教学能力方面也是存在不足的。
三、国民对教育的不重视。很多国民,尤其在农村并不重视教育,更看重眼前的利益。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免除学杂费。
二、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在财政方面应对中西部欠发达的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有分担的责任,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三、加强领导,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并将一个地区的教育状况纳入政绩考核。
四、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阶段远程教育工程,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效益和质量,在一些地区学生分布的很散,不利于其中教学。
五、推动地方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
六、国家应制定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免费培训政策和计划,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数量适中、质量较高、思想稳定的教师队伍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要。
七、大学生支教。
结束语:从我做起!
参考文献
长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调查 2027/YC-(2006)01-0075-04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策略(甘肃 兰州 730030)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造就一代新型农民(蚌埠党校学报)
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条件(湖南 岳阳 414000)加快解决贫困地区农村教育边缘化问题(《新重庆》)
................
第五篇: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沈丘县电子商务协会
二〇一七年
《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三农问题一直是农村电商是一项民生工程,是扩内需、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好”
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农村电商有着良好的发展108个县,近1900个乡镇,47000多个村,6000万,县域经济总量超过2.4万亿元,农特色农产品3000多种,花卉苗木、中药材、食用菌、23个“中国名牌”,有59家国家农业重点龙头
企业。同时,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通信网络交换枢纽,联网用户总数达5600多万户,位居全国第5位。电商企业超过20万家,农村网店突破3万家,农村电商就业人员达7000多人,农产品全面“触网”,部分县域网店年销售额超1亿元,截至2015年10月底,首批7个国家级示范县电商交易额突破66亿元。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已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物流快递网络,基本实现县县有分拨,乡乡有网点,顺达、中通、汇通等快递品牌乡镇网点覆盖率均达50%以上。在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发展农村电商、省委省政府提前布局谋划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电商已站上“互联网+”的风口。
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二难”
2.1专业人才难寻
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来说,目前电商人才的匮乏突出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方面是在农村电商的直接参与者层面缺乏专业人才,由于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远远滞建设河南的焦点,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加速器,本文通过分析河南发展农村电商的良好基础、两项难题以及三点不足,借鉴国内外农村电子商务的经验,提出发展我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四点思路和五项对策。基础:全省农村人口近村电商发展空间大、潜力大。河南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茶叶、芝麻、花生等产量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品牌中有后于城市,工作生活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与城市相比存在显著差距,培训体系不完善,人才吸引力偏弱,人才培训周期长导致农村难以吸引到亟需的电子商务人才,特别是既懂农业经营,又懂互联网应用的人才,更愿意到农村地区服务的人才。另一方面,在推动与规范农村电商发展的地方政府层面,缺乏懂电商的官员和管理人员。
2.2高效服务难觅
电子商务高效运转,离不开快递、仓储、培训、运营、园区等电子商务服务协同支持。现阶段,我省农村电商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电子商务服务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许多地区的快递企业数量足够,但服务费用高、服务效率低(比如送货慢),包括设计装修、摄影、代运营、培训、金融等在内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也依然不够完善,这就制约了农村电商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随着企业和消费者应用电子商务的规模快速增长,个性化、多样化的服
务需求快速涌现,对电子商务服务商提出更多更新的挑战。
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三不”
3.1需求契合不高
目前,我省农村电商的着力点多放在铺设直营店和加盟店、产品单链条传输,以及教农民用互联网购物方面,虽然各大农村电商都大体提出了农村电商服务的四大领域,代收费、代买、代卖、创业与金融服务等,但实际上,由于渠道太多代收费不温不火;而代卖又遭遇农产品电商的诸多现实困难,一时难以突破;创业与金融服务则是有了站点,变成平台用户之后的事情;于是唯一当下见效的只是代买服务,也就是工业品、消费品下行,2015年全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逆差中国河南排名第5,河南农村电商整体表现为向农村卖得多,而当地政府与农民则更关注的是农产品上行问题,如何卖出去和如何买进来,中间的意愿差距不小。3.2整体统筹不够
农村电商线长面广,商务部门一家也不可能把活干完,也难以有效统筹各个部门的资源项目,于是出现各个部门纷纷上马的情形,“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规模化。同时,由于农村电商被视为最后的蓝海,淘宝、京东、苏宁、云书网及地方电商企业纷纷“跑马圈地”,有的地方已经出现各个电商“水火不容”的迹象,让人忧心。如果农村电商企业形成规模化,住宿、饮食、娱乐等周边条件肯定都会发展起来。所以农村电商最大的突破口是形成规模、整体统筹,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吸引更多企业聚集靠拢。3.3政府经验不足
现阶段,我省农村电商存在政府重视但经验不足的现象,急于推进却找不好切入点,对电商的概念、内涵、目的等不甚明了,个别地方出现了大跃进、形象工程的迹象,最常见的就是三大冲动:有盲目建平台的冲动,一投入就上千万,为电商而电商,有线上,无线下,有互联网、无农业,或者有些不会运营,没有流量,成为网络空壳;有盲目建园区的冲动,脱离农业实际,有产业、无农业,依然模仿传统的工业园区套路,变个名字,换个招牌,想拉动土地升值、地产开发、物业运营等配套产业,结果配套服务缺乏,往往门可罗雀;有招商引资的冲动,想尽快找到一两个大电商装点门面,而真正的主力军——青年电商创业者很难得到扶持,没有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长久的发展基础不稳。
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四点思路”
4.1夯实基础:完善服务支撑体系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应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启蒙阶段,考虑如何打消企业及创业者的顾虑,紧张和畏惧;在发展阶段,政府考虑的是如何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撑体系,如何提供更完善的配套和服务,让电子商务在县域内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而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政府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规范它,如何让大家在更公平的起点上来实现竞争。现阶段,我省农村电商务的发展处于起步后的发展阶段,政府更多的是应该在交通、宽带、物流、仓储等方面,建设坚实的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贸易流通、电子商务平台等服务支撑体系。4.2电商换市:带动传统产业改革升级
电商换市,带动传统产业改革升级,首先,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截至2016年8月我省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已达21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承担着探索农村电商发展的重任,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扩大涉农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第二,推动农村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促进农资、农副产品交易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培训农村网商经纪人,推动我省农村流通市场和流通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第三,促进特色支柱产业改革创新引领。重点选择农特产品、乡村旅游、农村特色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突破口,推动农副产品、农村文化、旅游业“连网触电”,支持建设集高优农业、生态农业、休闲体验为核心的大型特色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4.3产业聚集:创造农村经济社会双重价值
河南有4.7万个行政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生产力水平各不相同,发展路径不能靠同一个模式,既要因地制宜,更应突出创新发展,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而是要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综合利用农村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农村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剩余劳动力资源优势等,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搭建以农村地方特色产品(包括农产品、各种地方特色产品)和服务为主导、上下游相关产品与服务构成的全产业链,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实现相关资源要素在农村地区的集聚,达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农村人口在本地的就地转移的新型城镇化,最终实现“四化”同步发展,有效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进而带动农业高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4.4融合升级:培育农村电商发展新业态
农村电商的发展,跟其他所有工作一样,都应该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来引领。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提出将推动电商下乡,和鼓励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业态,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的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在工业品、农资产品销售中采用020等新模式,实现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融合互生;推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金融、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发展,打造农村电子商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
4.5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五项策略”
4.5.1社会共建。多模式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电商人才从培训转向培养,是一个系统的改变,必须有一个电商生态来支撑,培养模式也应多样化,实施电商人才的“蒲公英计划”:第一,走出去:学习全国优秀农村电商发
展经验,参加县长研修班,组织各种形式的网商圈子,推动自组织、自学习,参加各类电商发展论坛交流活动、融入圈子;第二,请进来:聘请优秀专家担任顾问、协助农村电商发展规划,定期邀请优秀奖是到本地授课;第三,坚持本地化:成立本地化电商培训机构,依托淘宝大学,结合本地职业教育资源,建立本地化电商人才培训机构,实行院校培训+企业自主培训+校企合作培训、本地教学+实习、网络课程+自学等多种模式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4.5.2政府支持。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需要政府从构建电子商务诚信、安全、技术等配套体系出发,到创新人才培训、金融、质检等服务体系,到完善网络、交通、仓储、物流等支撑体系全力支持:通过构建县域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的三级配送网络,整合企业资源,减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从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强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培育一批跨区域农产品流通网络骨干市场,促进农产品交易信息实现互联互通;通过统筹规划、上下一体,逐步建设覆盖我省乡村,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
4.5.3大众创新。发挥创业主体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一批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抱着创业造福家乡的愿望回归农村,形成一波“新知识青年下乡”的热潮,这是在新的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加速向农村领域扩散的天然体现。百佳县、遂昌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电子商务发展与当地服务商、网商规模、活跃度和创新力密切相关,因此,我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创业主体作用,鼓励农户积极利用微信、微博、微商等众创空间发展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通过创业贷款、税费减免、创业培训,跟踪帮扶等措施,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优越的环境,建立创业前有准备、创业中有支持、小企业能做大的创业体系,打造健康良好的创业生态链,充分发挥创业主体作用。
4.5.4试点先行。推进农村综合应用服务。大力引导和支持农村供销社、合作社提供在线购物、移动支付、网购代收等便民服务,不断挖掘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探索建立线上线下、体验互动的O2O平台和消费品个性化定制C2B、C2F等电子商务模式;试点“聚土地”的项目,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农村土地通过招拍挂的形式以转让、出租、作价入股、抵押等形式进行“流转”;加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引进,探索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市场,从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着手,为农民提供包括消费金融、众筹、信贷、物流保险等新型电商金融产品和服务;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体系,创新农村精准扶贫模式;以信息化改造和电子商务综合应用提升农村服务业水平为目标,开展镇乡村各级综合服务电子商务建设,整合服务业资源,推动农村智能社区、智能家居、智能养老、智能医疗建设。4.5.5融合升级。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生态。河南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结合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借助郑州市建设“国际商都”及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学习曹县、义务等地区的成功经验,鼓励、培育、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构建内外贸电子商务产业链,扩大本土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克服了农村电商发展的同质化,实现产品升级和市场升级。同时,要整合教育、工商、税务、质监、产品、安全等服务体系,提供面向政府、企业及农户多层面的信息发布、产销对接、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信用管理等综合服务,盘活快递、仓储、运营服务、营销推广、视觉设计、人才培训等本地电子商务圈,打造集生产、经营、消费为一体的集聚、协同、共享、共赢的“大数据、大整合、大服务”农村综合生态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