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学文学社团发展研究1
农村中学文学社团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临沭县白旄镇初级中学李玉兰 校园文学社团一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更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更好地彰显与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品位。新课程标准中,将“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列为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可见组织文学活动在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而组织建设与发展文学社,是组织文学活动的最佳方式之一,学生可以借助这一社团,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
而在农村中学,图书资源少,网络条件差,学校的微机室远远满足不了一千多名学生的需求,而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有旺盛的精力渴望去探索更多的知识,他们有强烈的欲望想要表达自我,更有一些孩子,他们热爱文学,想在文学的领域里了解更多,发展自我开拓自我,文学社作为一种社团形式,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平台一个舞台。应该说,目前农村中学文学社并非新鲜事物,很多学校成立了文学社,但是真正发展起来,走上正轨的并不多。本课题的研究致力解决找到农村中学文学社发展的问题。
一、找出制约文学社发展的因素
(一)师生对文学社团认识有失偏颇
文学社团是农村校园文化阵地之一,服务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氛围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部分领导、老师认识不到位,把文学社团的事当作某负责人的事,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错误的认为文学社团是在不务正业、影响学习。这种认识严重影响文学社的建设与发展。另外一方面学生投稿功利目的性太强,不给班级加分不想写,没有稿费不想写,没有认识到文学社团本有的功用。
(二)校本资源匮乏
在农村中学,文学的土壤非常贫瘠。语文课堂上,教师将教材定为圣本,所谓的课外拓展就是课外阅读训练,一切以考试为指挥棒,以考定教,即便教材选入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被教师为了应对考试而作的分析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根本无法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写作教学随意性大,想到什么写什么,缺乏系统指导与练习。
另一方面,学校图书资源严重贫乏,可供学习与参考的书籍严重不足,这些都不利于文学社团向纵深发展。
(三)人力资源不足
一个成熟的文学社团,不仅需要一支文学素养较高的学生团队,更需要一支文学素养较高的教师团队去引导和锻造一支优秀的学生团队。这支教师团队需要较高的文学素养,更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承担起辅导、修改、评语、荐稿、编辑、排版、校对、出刊等任务。目前,我校文学社团基本由一人兼起这些职责,同时肩负语文教学,明显力不从心,制约文学社发展。
二、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旨在寻找农村文学社团发展的途径,使得文学社团得以发展壮大,为教学服务,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层次。研究内容分三大块:
(一)文学社分层管理模式可行性研究。以“柳芽”文学社为核心,在年级乃至班级建立文学兴趣小组,以文学分社的形式出现,以此构建文学社分层管理模式。
(二)文学社活动形式与内容研究。可以分时期、分阶段,组织主题征稿活动,促进学生写作热情。
(三)校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挖掘现有校本资源,有效利用学校网站、学校内刊、学校内部资源库等形式,扩大文学社影响,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实验策略
(1)建立文学社分层管理模式。文学社的第一层机构是理事会,设正社长一名,副社长两名,全面负责本社工作。第二层机构是编委会,负责审稿定稿工作,编委会一般5—8人,流动式管理,每一月更换一次,由文学社成员推选产生。第三层机构是班级文学社,为了扩大学生参与面,在各班级组建文学社,并将班级内的优秀者选拔推荐到校文学社中。分层管理模式,使得组织机构既有稳定性又有流动性,使核心文学社更具生命力与活力。
(2)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学社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文学社中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更高了文学素养。我们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举办有关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根据社员的需要,先后开展过“诗歌鉴赏”、“阅读感受与表达”、“散文的阅读与写作”、“九
年级迎考作文序列指导”等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定时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写作大赛等,以竞争点燃社员写作兴趣之火,从而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
(3)深入挖掘本校校本资源。校本资源不能偏狭的定为学校图书资源,这只是校本资源的一部分,作为农村中学,图书馆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他的校本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校本资源,通过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文学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让他们承担起学生辅导的责任来。编辑社刊,每月一期,并将电子稿发至校内资源库共享,文学社成员活动时间可以进行互评。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并建议家庭上网的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投稿,寻找更大的交流空间。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与研究,我校文学社发展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师在参与中也逐步改变了思想观念,提升了文学素养,可谓教学相长,师生的改变更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从而达到三方受益的目的。
(一)学生
农村文学社团的发展,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作为农村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校园图书资料难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尤其有文学特长的学生更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自我。那么文学社团的分层管理模式,校园文学社、班级文学社二元并存,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面,降低了学生入社的门槛,并且班级文学社与校园文学社二级互动使得文学社更具竞争性,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在有压力状态下,学习成效会更显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林祥云,先是在班级文学社“流星雨”中被发现,推荐到校文学社中,很快就脱颖而出,有多篇作品被《散文百家》、《中考特刊》采稿,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被重点高中录取。如果不是逐步完善的分层管理模式,不善言辞的她,恐很难被发现。
文学社为学生搭建了更大舞台,学生在文学社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很多文学活动成为经典,列为文学社每年的固有项目“我读名著大PK”、“辩论赛”“写作大赛”等,在这一年里先后组织了两次征文比赛,获得全国“优能杯”优秀组织奖并有两名社员获得了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先后有十几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作品。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了促进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拉动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总体语文水平大幅提高,同时学习方式也得到极大改变,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习更有成就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教师
教师是最重要的校本资源,他们存蓄的满满一桶水,将是学生乐学愿学的源泉,课堂上神采飞扬的讲解可以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殿堂,课堂外,对学生抛砖引玉的指点,都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文学兴趣,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较好的写作功底,因而亟需打造一支专业教师队伍,业务水平较高,又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参与到文学社团的组织建设中来。
首先从语文教师入手,本校间周一次的理论学习,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引导教师研课磨课,通过看录相学理论等多种方式,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将每一堂课上出来精彩来,上出经典来,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从而爱上文学;上多读书读好书,勤奋写作,写下水文,写阅读感悟,在亲身的参与下,对于学生写作的思考过程有了更好的动态把握,因而在写作指导中更具有针对性。学校每周一堂公开课,语文教师坐在一起听课评课,将课堂效率尽大量发挥出来。在听评课活动中选拔出佼佼者在他们擅长的领域,举行讲座。在准备讲稿的过程,他们的理论思路更清晰,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吴坪珍与李玉兰老师合作的《抓住关键 找准角度——材料作文指导》的便是迎考作文指导讲座的讲稿,被《新语文活页·中考特刊》采稿;李玉兰老师的诗歌鉴赏《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也是讲座的讲稿,被《学知报》采稿。
教师在本次课题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促进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提高了业务素质,虽然他们付出更多,但工作回报他们的也更多。
(三)学校
推出一批批校园小作家,他们的偶像带动作用,影响和辐射了他们周围的学生,使他们积极向上,引导他们爱上文学,远离低俗的娱乐,学生向学、向善、向美,间接改善了学生德育管理状况。学生德育管理一直是管理难题,初中生又是青春萌动期,他们有旺盛的生命力需要宣泄,打架、上网、逃学等问题事件频发,当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吸引着他们去参与,他们犯错误的机率大大降低;
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极具创新与改革精神,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摸索出一套更有效的教学机制,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为实现学校教
育办出特色来办出成绩来作出积极的贡献。
文学社团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丰富多彩的文学社活动不仅直接播撒文学之种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文学认识文学,更是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文学,发现文字之美,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装点校园的每个角落,黑板报、文化长廊,点染出浓浓的书香氛围。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及今后需要进一步强化的研究
农村中学文学社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在课题总结阶段,课题研究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就师生对文学社的了解程度、活动形式、影响进行了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共发放了80份,有两份空白卷,其余均为有效答卷。对文学社了解情况,选择十分了解、大概了解的68人占到85%,了解很少的10占到12%;活动形式比较倾向于讲座、比赛等活动;对文学社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认为不会影响学习反而对学习有帮助的为75人占到93%,另有7%认为影响学习,这里面包括1名教师。
通过数据分析,应该说,文学社的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更多的师生在文学社团活动中受益。但也不排除个别因素在,依然有师生对文学社建设认识不清。因此本次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农村中学文学社团发展空间很大,但任重而道远。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学实践进行的多,理论总结不足;实践经验累积较多,但理论提升层次尚需提高。尤其在教学与考试之间寻到平衡点,将大语文教学进行下去,还需要更多的师生改变认识。
逐步建设发展起来的校园网络如何正确为文学社团所用,网络使用管理尚待完善,为了文学社活动的效率降低,避开网络这个大平台是不可取的,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建立读写互动平台应是课题进一步开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钱宁芳;张扬个性 放飞心灵——浅探中学生作文个性化[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沈明峰:创新文学社机制,提升中学年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18期
第二篇:农村中学社团文化建设的研究
农村中学社团文化建设的研究
崇明县大公中学团委内容摘要社团是学生素质拓展的舞台,社团活动是学校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体现,他们对促进校园主流文化的发展、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着眼于培养和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积极探索农村中学开展社团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使中学生社团成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研究显示,农村中学团委开展社团文化建设获成功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社团运行体系,二是开设一系列具有农村特色的社团活动,三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关键词农村中学 社团 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一、农村中学社团文化建设背景
(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呼唤中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化环境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的社会变革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现代意识和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2004年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上,陈良宇同志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育分”这一理念。“二期课改”提出了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课改”指导思想,显然,这些目标靠单纯的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整合和发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才有可能达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密切学生的人际交往,提高自主意识和能力;有利于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有利于活化校园文化,展现校园的勃勃生机和“育人”魅力。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对促进校园主流文化的发展,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二)农村的广阔天地,为社团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大公中学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地处崇明东部,靠近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这为学生社团开展鸟类保护宣传实践活动,开发研究性学习课题提供了天然大课堂;崇明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长江口丰富的鱼类资源,为野生动物保护社团开展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具有崇明特色的“三园”(校园、庭园、田园)教育为学生开展教学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海岛特有的生态美景,为学生社团开展摄影、绘画、书法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独特的风俗、语言和垦拓精神,为文学社开展乡土文化探寻提供了丰实的素材。总之,农村学校有着市区学校所不具备的社团教育资源,这有助于我们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社团文化建设之路。
(三)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为社团文化的开展提供了原动力在农村,由于文化活动比较少、娱乐设施不够齐全,学生的课余生活相对单调,因此趣味性和操作性强的社团活动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参加社团活动的态度”选择“非常愿意”的占82.5%,选择“愿意试一试”的占14.8%,“不愿意”的仅占2.7%,可见,社团活动在农村中学也不乏深厚的学生基础,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
二、农村中学社团文化建设现状
(一)基本情况
1、社团数量较少以大公中学为例,在2000年以前,大公中学还没有比较规范的学生社团。2000年5月第一个学生社团——野生动物保护社团宣告成立,2001年又分别成立了“邓读会”和党章学习小组。此后虽逐年增加,截止2004年9月,大公中学的学生社团有9个。但对于一所拥有2000多名学生的完中来说,要满足广大中学生素质拓展的需要,社团的数量还是较少。
2、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较少2000年5月刚成立野生动物保护社团时,自觉加入该社团的学生仅有五、六位,后经过学校团委协调,发动全校各班班长和团支部书记加入,人数才达到60位。其它几个社团的人数也是少得可怜。经过了5年多的发展,我校参与社团的学生数量虽有明显增加,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或是缺少机会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据最近一次统计,我校参与社团活动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40%,3、社团运作机制不够健全虽然团市委学校部、县教育局团委要求每个中学生社团要有完善的社团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以及每学期的活动计划和总结,且每两年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同时评选出市、县中学生“明星(优秀)社团”,中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已显示出了它蓬勃的生机,但农村学校与城内学校相比较,有些社团的运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活动会带有随意性和突击性。有的社团每周有活动,有的一学期才仅有几次活动,有的只象征性地搞一次活动。如大公中学现有的9个学生社团,也是几个相对成熟的社团,活动真正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其它几个社团每学期的活动次数也较少。
(二)原因分析
1、崇明特定的地理位置崇明是上海唯一保留县级建制的郊县,农村人口占80%。四面环水的岛域环境阻碍了与大上海的经济、文化、信息的交流,致使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也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中学社团文化建设与教育理念、学生思想观念等有着密切关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社团文化建设。
2、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态度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他们的父辈在饱尝了务农的艰辛和清苦后,强烈希望子女脱离“苦海”,因此学习文化知识成了农村学生的唯一要务,其它一切活动均被看成“不务正业”。调查显示,当问及“若家长和老师反对,你还是否会参加社团活动”时,回答“会”的仅占12.5%,“偶尔会”的占37.8%,“不会”的则高达49.7%,由此可见,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是否参加社团活动有非常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知道社团活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然而由于来自各方的压力,有些老师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不太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3、社会舆论在农村,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往往就是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如果成绩好,那就是优秀的学生;如果成绩不好,那就是一个顽劣的学生。许多人更愿意看到学生乖乖地坐在那里读书,而不愿意看到学生风风火火地搞社会实践活动。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往往就是,今年该校几个学生考上了重点中学,几个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老师带着学生搞校外社团活动,往往被看成是“作秀”,或是“浪费孩子的青春”。
4、学校对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由于来自家长、老师、社会及升学“指挥捧”等多方面的压力,学校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升学教学上,而社团文化建设往往被视作“鸡肋”。有些学校的领导希望社团活动“点到为止”,而一旦失去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社团活动就难以深入开展。
三、农村中学社团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建立一个完善的社团运行体系
1、多种角色的遴选和社团核心的形成作为一个学生社团,首先要有一名有特长、有责任心的指导老师。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也一样,无论曾经如何辉煌,他们总有一天要离开学校,而有了这名指导老师,就可以把成功的经验一直传下去。其次要挑选出一名能力强、具有号召力的社团负责人,动员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并成为社团活动的骨干。以我校野生动物保护社团为例,社团设理事长一名(负责人),理事两名(初、高中各一名)。有了这三名能力强、颇具号召力的核心成员,社团运转就会强而有力。再次,各班要有一名负责任的联络员,通过他们把分散于各个班级的社团成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社团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2、完善的社团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社团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形成为广大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社团价值观和社团精神。在共同价值观和社团精神的感召下,社团成员内部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团章程是社团核心价值观的反映,是维系社团形成和发展的纽带。因此制定出明确、科学、细致的社团章程,让社团的每一位成员明确社团的宗旨、社团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在爱鸟俱乐部的章程中,我们明确指出活动的目的是宣传保护崇明的鸟类,使崇明成为鸟类的天堂,从而为建设崇明生态岛出力。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激励着一批批俱乐部成员用各种方式宣传保护崇明鸟类的重要性。同时,社团还必须制订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约束和规范每一个成员的行为,明确社团的纪律,这将为社团顺利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保证。
3、详尽的社团活动计划和总结要使一个社团的活动具有实效性和持续性,必须在学期初制订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活动计划,确定每个学期常规活动以及特色活动的内容和次数。如野生动物保护社团有年计划和月安排,每年都确定一个不同的主题宣传活动,如2004年是“救救蛇类”,2005年是“救救长江口的鱼类资源”等,按月组织相关活动。到每学期末,社团负责人还要做出每学期的活动总结,肯定做得好的方面,对做得不好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有待改进。
(二)开设一系列具有农村特色的社团活动项目
1、野生动物保护社和爱鸟俱乐部这类社团以崇明东滩为天然大课堂,组织学生广泛开展野外考察活动,并对开发和保护中的某些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例如,近年来长江口涛声依旧,但鳗苗锐减,不少媒体指责鳗苗捕捞导致资源枯竭,但野生动物保护社的同学展开了认真调查和研究后,得出了与众人截然不同的结论:长江口鳗苗锐减是因为人为因素阻挡了成年鳗鱼降海繁殖,提出了“让成年鳗鱼降海繁殖为上策”这一观点,引起有关部门专家领导的重视。又如,为引导公众自觉爱鸟、护鸟,宣传崇明东滩候鸟保护区,“爱鸟俱乐部”成员以东滩鸟类为蓝本设计、制作具有崇明特色的爱鸟扑克牌,希望扑克牌这一人们常用的娱乐用品,在发挥它的娱乐功能时,还起到教育作用。
2、科技制作社该社团有一特色精品课题——中草药药衣研究,社团成员对本地区的中草药进行探究,利用中医学及气味学原理,制成“药衣”,达到“衣药合一”的目的。有了“药衣”,人们可以避免吃药的痛苦及由此带来的副作用,只要穿上相应的“药衣”,就可以起到医治某种疾病的作用。
3、“春雨”文学社作为一个文学类社团,地方文化栏目是其特色栏目,主要介绍崇明地区特有的文化,比如唱因果(民间曲艺)、崇明山歌剧,扁担戏、二人转、双簧等,这些扎根于地方文化的传统艺术,具有强烈的地域气息。它让学生对崇明的传统文化、地域风情有更深刻的了解,再现了那些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金巢”社团崇明的蓝天、净土、朴素民风、沧海巨变,为“金巢”社团开展书法、摄影、绘画等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们或扛着摄像机跑遍海岛的各个角落,拍摄崇明古宅风貌,探寻崇明的发展史、变迁史。或挥毫泼墨,用美丽的画卷描绘着崇明的昨天、今天,畅想着崇明的明天,用遒劲的笔画,颂扬家乡生态岛建设的光辉前景。
(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首先,是对指导老师的评价。学校根据各社团活动产生的社会效应、获奖情况,对每个社团进行评估和打分,然后根据获得的等第发给指导老师相应的奖金,从而激发了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是对学生的评价。每学期末,社团根据成员的表现评选出优秀成员,并进行表彰,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我们还有一个做法就是把参加社团活动的表现与评选县级和校级三好学生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部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主动性。虽然目前学生的成长评价手册上有参加社团的相关评价内容,但我们认为,要真正使广大学生积极地参与社团活动,有赖于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推进,只有当素质拓展证书真正能成为进入高校的通行证之一,社团活动才能吸引更多学生来参与。
四、社团文化建设的积极效应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野生动物保护社团理事长姚珍珍刚担任理事长时还是一个略显害羞的女孩,然而,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磨练,面对市里专家毫不怯场,介绍由她主持的获市二等奖的课题研究方案时侃侃而谈。该社团理事张水晶初中时还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大男孩,担任社团理事两年后被学校选派参加“上海市中学生明星社团”的评选答辩,面对市专家学者的问题对答如流,最终该社团荣获上海市中学生“明星社团”。目前他们均已考入上海的知名大学。二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科技制作社有太多这样的例子,该社团成员不少灵光闪现的小发明、小创造获得了市、县级的奖项,特别是参加电子探雷的小陈同学,因为改良了电子探雷的功能,带领同学勇夺上海市中学生电子探雷团体第一名。三是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农村学生一般给人的印象是刻苦有余而人文素养不足,尤其缺乏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然而,社团活动中的优秀分子却是一批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例如校艺术社团的骨干黄丹多次获得崇明县中学生歌唱比赛大奖。在她的带领下,2003年7月学校合唱队获得了崇明县二等奖。我们的文学社也造就了不少文采斐然的小作家,他们多篇文章在中学生知识报、青年报发表。
(二)推进了学校二期课改
“二期课改”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社团文化建设正是顺应了这样的要求,为“二期课改”中的拓展型活动、探究型活动、研究型学习,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在“二期课改”中应运而生的本校野生动物保护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态教育活动,通过对周边社区生态环境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该社团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崇明东滩堤岸护坡工程对野生动物影响的调查》获市二等奖。最近两年,我们还尝试开发了《生态崇明》、《鸟文化教育》等校本研究性课程,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素质。因此,可以说社团文化建设不仅打造出一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健康多彩的校园生活天地,同时又成为深化“二期课改”的有效载体。
(三)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首先,社团文化建设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得到了协调和统一。例如,我校野生动物保护俱乐部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十佳明星社团;先后获得生物百项六连冠、市识鸟比赛五连冠等。其次,社团文化建设与“二期课改”的有机整合,使学校教育质量连续攀升,2005年初中一次性会考合格率、优秀率,高三本、专科上线率为历史之最,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第三,社团文化建设推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和谐校园的创建和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例如,在素质教育综合考核中,我校连续数年获县优秀奖。此外,社团文化建设还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我们对于中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研究才刚起步,还面临着一系列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丰富社团建设的文化内涵,壮大社团队伍;如何开辟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社团的新天地;如何有计划地组织社团开展拓展型和探究型学习活动,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创新能力等等。但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将努力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开展社团文化建设的特色之路。
(陆杰、龚胜飞、时枫、宋佩娟、邵汉明、曹建国、黄锦飞
汤超、倪菊平、俞凤琴、陆秉能、宋安昌、沈章、张磊)
领导点评近年来,我校团委在上级党团组织的关心和指导下,结合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兼以生态见长”的办学理念,勤于钻研,勇于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我校的社团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一是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二是大大提高了大公中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三是有效促进了学校二期课改的开展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四是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同时我们也看到,社团活动在农村中学开展的时间还不长,面临的阻力也不小,有些做法还不够成熟,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希望学校团委能协调多方力量,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聪明才智,把社团活动开展得更广一点,进一步丰富社团文化的内涵,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农村中学个性和特色的社团文化建设之路。
——崇明县大公中学校长 邵汉明
第三篇:文学社团
文学社简介
江苏省戏剧学校文学社团本着“体验文学妙趣,发掘生活感悟。”的宗旨,立足于发现文学之美,提高文学素质,培养学生写作创作能力,欣赏艺术文学。主要以散文、诗歌、歌曲创作、小说、漫画等集合出每月一期社刊来展现我校的文学光彩。
文学社团为你提供了一片天地,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的展现文笔,展现属于你的绚丽人生,记录创作于你的每一个瞬间,还在犹豫什么?
体验文学妙趣,发掘生活感悟。
文学社章程
第一章 总则
一、社团名称:“戏言”
二、社团宗旨: “体验文学妙趣,发掘生活感悟。”立足于发现文学之美,提高文学素质,培养学生写作创作能力,欣赏艺术文学。
第二章 社团活动
1、举办文学沙龙讲座,更多的欣赏文学。
2、举办写作比赛,确立主题,面向全校征文。
3、组织校外采风,集体到景点、山区、林区、农家或滩涂采景。
4、优秀作品推优颁奖,举办“文学佳作欣赏会”“文学作品点评交流会”。
5、与各社团合作开展活动。如摄影社的作品可以择优刊登到文学社社刊上。
6、选取优秀文学作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式各类征文比赛,如“文明风采”。
第三章组织机构
1.社长、主编:负责统筹安排文学社各项事宜,会议主持。负责协助社长制订各项工作计划,负责摄影社档案管理、会议安排等日常工作。
2.宣传部:负责社刊的最终装订、分发和宣传。
3.编辑部:负责文稿的统筹,收集所有成员收集的稿件,并按照各科稿件各负责人用电子文件规划好,检查错别字、标点是否有误;负责栏目的编辑。
4.美编部:负责边框的手绘、封面的设计。
第四章社团规章制度
第一条:凡承认社团章程并热爱文学者均可申请成为社员。
第二条:社员应听从社长统一安排,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第三条:每周四下午五点半在101教室集中开会,社团成员之间交流一周工作情况。
第五条:社团成员不得无故缺席文学社例会、活动,如有事不能到场应事先请假。
第六条:社员必须维护社团的公共利益,不得做损坏社团形象的事。
第四篇:文学社团
叶公中学文学社团活动计划
主持人 : 李玲玲 闫随忠
一、指导思想
文学社是学校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阵地,是培养语文尖子的苗圃。为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我校成立文学社。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动笔,从而感悟文学的内涵和人生的哲理,放飞思维,陶冶情操。
3、在活动中体验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欣赏能力。
4、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陶冶情操,丰富思想,提高修养。
三、活动内容
1.办好社刊。社刊是文学社的一面镜子,标示着文学社的形象。我们坚持“以质取优”的原则,做到存优去劣,优中选精。
2.办好讲习班。针对学生知识面狭窄,写作能力差的现状,文学社要多举办一些内容丰富的讲座,邀请学校权威语文老师或者社会文化名人来班主讲,与学生一起谈文学、话语文、论人生。3.开习作评改会。规定社员每月交一篇习作,学期结束时根据社员投稿数量和质量评出优秀社员。对于学生习作,辅导老师及时批改,并定期召开习作评改会,辅导老师与社员就社刊来稿进行双向交流,师生共同探讨,品佳作、谈体会、指缺点、教方法。优秀的习作略加润色后,在社刊发表,并向校外报刊推荐。4.举办征文竞赛。为了使学生勇于提笔,乐于练笔,文学社经常举办征文竞赛:一是举办节日征文赛;二是结合国内、国际重大事件举办征文赛;三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报刊杂志的征文活动。
5.开展朗诵会、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为了加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口才,文学社长期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朗诵、演讲、辩论竞赛活动。
6.趣味知识竞赛。为了引导学生广泛而合理的进行课外阅读,要求社员阅读教育部向全国中学生推荐的30不中外文学名著,学习做读书笔记。文学社适时地举行趣味知识竞赛,内容涉及中外名著、汉语知识、文学典故、猜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节假期间,组织社员深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同时将所见、所闻、所感付诸笔端,写成调查报告,使语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社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增加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体验,为作文提供取之不尽的生动素材。
三、活动时间
每周一、周三 下午第四节
四、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五、实施对象
七到九年级部分学生
六、活动要求
1、保证时间。
不能仅仅依靠两周两节课的社团活动,要保证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充分利用晨读暮写时间和每周的三节语文晚自习。指导学生朗读名著,背诵古今优秀诗文。
2、营造书香环境。
(1)手抄报。发动每个同学到课外去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写在画纸上贴在教室里的读书角旁,每周更换一句,让同学们体会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聪明。
(2)建书吧。在教室的里造一个迷你小书吧,给小书吧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每个同学至少带来两本书,使小书吧拥有一定数量的书籍,再由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同学们借阅。通过开展“献两本看多本”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阅读资源。
(3)设专栏。在教室西面的墙上创建一个
读书专栏。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制作的推荐好书的小报,撰写的读后感、好作文等贴在“书香小筑”里。定时更新作品,在书香小筑里,孩子们可以和书中的主人公对话,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写作的乐趣,读书的妙趣
3、指导老师教给良好的阅读习惯
(1)勤查字典。鼓励学生遇到生字时能“咬住不放”,勤查字典,不光要知道字音,还要了解一下字意,把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
(2)快乐积累。我们提倡学生在看书时养成摘录好词佳句的好习惯。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采蜜集,每天摘录几个好词或几句好话。指导学生 作 简易的读书笔记,内容包括:书名:《 》;摘录:好词好句或好段;阅读感受:……日积月累,细水长流。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对不同的读物,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报纸时,可以“浏览”、“跳读”、“略读”等;读故事情节强的文章,可以默读;读优美的诗歌、散文、书信时,可以美美地朗读。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活动实施 时间 内容
1——2周 制订计划 3——4周 健全组织 5——6周 文学讲座 7——8周 演讲比赛
9——10周 诵读比赛 11——12周 作文评讲会 13——14周 征文竞赛 15---16周 办手抄报
叶公中学文学社团活动计划
叶县叶邑镇叶公中学 二0一五九月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学社团文化建设及作用
浅谈农村中学社团文化建设及作用
吉林省东丰县一面山中学
王宗广
【摘 要】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扩大求知领域,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农村中学社团的组建意义、文化建设以及功能作用等方面做了剖析。
【关键词】农村中学
学生社团
组建意义
建设
作用
一、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
中学生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处在一个心理生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时期。农村中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往往缺少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他们在学校的时间非常长,每天除了上课学习外也需要一些其他的活动丰富学校生活。而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往往内容单一,规定繁多,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众所周知,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教育比较多的是重视共性与纪律,而对个性、兴趣的张扬不可避免的有其局限性,社团活动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许多志趣相投,兴趣一致的人在一起切磋交流,这对人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1、农村学校学生课间活动大致有:单双杠、足球、篮球和排球等,好一点的学校有乒乓球室,就这些运动几乎看不到女同学的参与。喜欢运动的女同学自备了羽毛球、毽子、皮筋等。还有大部分同学在班级里吃点小食品,调侃疯闹一会儿。就这样把课余时间白白的浪费掉了。现在有了社团活动,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忙碌起来。广播室的同学在播音,画室的同学在描绘自己的多彩人生,田径队的同学在练体能,文学社的同学在微机室电脑前准备校报的稿件,书法社的同学准备自己的参赛作品,篮球队的同学在打团队配合,图书室里管理员同学为借还图书的同学们登记等等。同学们都在忙碌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2、家长们都想让孩子能有一技之长,利用课余时间学电子琴、美术、书法、写作、舞蹈等等,但我们农村的小镇上没有这样的特长班,没有培养孩子特长的地方。城里的特长班离我们路途遥远而且收费价格不菲,很多家长无可奈何,望而止步。学生社团想同学们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为孩子们免费提供一个培养的兴趣爱好的平台。
3、给有特长的老师一个发展创作的空间。新来的美术老师知道自己是美术社团的指导教
展也同样如此。针对我校社团刚刚起步,经验不多,加强社团内外的交流和学习就更为重要。在交流和学习中,在“引进”和“走出”中,知耻后勇、务实创新。
三、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独特作用
社团以创建和谐校园,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学生,重视学生内在潜力的挖掘和提高学生综合性素质为目的。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现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独特教育功能。
1、学生社团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渗透在学校一切活动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综合文化成果,它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同学在参加社团组织时互相了解更多,思想交流更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他们凝聚在一起,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在同学身上发现他们的长处、优点,使他们更加懂得合作、关怀、宽容,这正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的表现和载体。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既满足了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为多彩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2、学生社团有利于学校教育目的的有效实现
学生社团活动还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各种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不可能只停留在教材上,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对更多的东西感兴趣。一个教室,一套教材是担负不起这全部的责任。社团则可以另辟天地,让学生的知识得到相应的拓展与延伸。同时,由于实践性是社团活动的显著特点,学生的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立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将得到发展,其综合素质将得到全面提高。进而有效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
3、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提升自信心,获得多方面肯定性的评价。
经过三年的实践,本人发现,学生社团为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优越于他人的地方,这种优越远不只是一个考试分数所能涵盖,它是多方面的。有人擅长于考试,有人擅长于绘画,有人擅长于演讲,有人擅长于球类,一个课堂肯定不能满足所有学生不同才艺展示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有众多的舞台让学生来演练,来展示。可以说,一个社团就是一个舞台,可以让许多学生来提高,来展示,从而提升自信心,获得更多的肯定性的评价。
4、学生社团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经本人观察发现,那些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并在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同学,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变得越来越自信。在学校生活中,他们都慢慢具有一种主人翁的意思,遵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