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完善税收管理工作讲话
企业完善税收管理工作讲话
一年一度的全县企业税收工作会议在县人民政府的主持下胜利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年度企业税收工作,表彰诚信纳税人及办税先进个人;对*年企业税收征管工作提出要求,安排布置*年度全县企业所得税汇算及其它应纳各税的清缴工作,对企业汇算业务进行辅导,并对相关税收政策、法规、发票管理及企业税收征管改革等业务进行培训;县上领导对今年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和如何加快我县企业的发展步伐将作重要讲话。会议时间紧,内容丰富,十分重要。下面我结合地方税务管理就企业税收征管工作讲二个方面的意见:
*年度企业税收征管工作回顾
*年,我县地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特别是广大企业纳税人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面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探索推进税收科学化管理,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组织收入为中心,推进以法治税,强化征收管理,努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服务水平。克服了税源结构变化、政策性减收因素多等困难,并在收入基数越来越高、增幅要求越来越大的压力下,加强税收与经济对比分析,加强对地税税源的调查和研究,依法强化征管,充分挖掘潜力,实现了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全年共组织地方各税及基金附加*万元,超额完成了县人民政府和市局下达的税收收入目标任务,同比增长*%,净增*万元。其中企业所得税入库*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加*万元,增长*%;个人所得税入库*万元,比去年同期*万元增加*万元,增长*%,两税收入总额达到*万元,占全年税收收入*万元的*%,;占全年总收入*万元的*%,在上年增长的基础上,续创新高。
1、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县域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税收大幅增长,为全年收入任务的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年企业地方税收实现*万元,占地方税收总收入的*%,比上年实际*万元,增加税收*万元,增长*%。
从主要税种和行业看:营业税入库*万元,同比*万元增收*万元,增长*%;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入库*万元,同比增长*%;其他收入包括基金附加*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长*%。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有限责任公司入库税款*万元,占企业税收总额的*%;国有企业入库税款*万元,占*%;集体企业入库税款*万元,占*%;私营企业入库税款*万元,占*%。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入库税收*万元,占总收入的*%。第二产业入库税收*万元,占总收入的*%,其中采掘业入库*万元,占第二产业入库税收*%;制造业入库*万元,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入库税收*万元,占*%;建筑业*万元,占*%。第三产业入库税收*万元,占总收入的*%。
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一是县上立足本地资源,对外招商引资取得了显着成效;二是全县重点骨干企业税收的总量有所增长,改制企业的效益增强;三是税收的高速增长,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的效益不断增强,税收是集中反映的窗口,这是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县”战略的体现;四是税收征管改革和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工作有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2、企业税收的增长,弥补了我县由于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实施、重点龙头企业税收优惠、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以及个体工商户税收起征点的提高等减少因素给地税任务的完成造成的困难,*年共计依法减免地方税收*万元。在对待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县府和市局的有关要求,一方面将中央、省、市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到位;二是加强税企合作,逐户分析税源,解决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户确定了完成税收计划指标;三是严格审批制度,把好政策关,从而既克服了困难,落实了政策,又确保了收入。
3、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年我局按照市局全面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大力探索推进税收科学化管理的的总体要求,继续对全县的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重点纳税户纳入直属税务所集中管理,强化了对税源的跟踪和监控,切实加强了对重点税源的管理。全面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逐步完善管户联系制度,随时掌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工程进展情况,分析税源动态。协调解决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缴纳税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实现的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4、进一步规范了税收执法,为有效组织收入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是加强税法宣传,严格依法治税。规范企业纳税行为,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分层次、分重点、把学习宣传贯彻《税收征管法》与企业税收的实际征管工作相结合,采取政策宣传、财务辅导、纳税管理服务等形式,促进了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企业依法纳税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遵纪守法的诚信纳税人和优秀办税人员。
二是继续清理各种涉税违法、违规文件,坚决纠正和制止乱开口子等越权减免税行为,正确处理依法征税和依法减免的关系。*年企业税收征管我们杜绝了转引税款、空转税款、垫交税款等现象的发生,既实现了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循环,又严肃了税收法纪,同时进一步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纳税。
三是改进稽查机制,强化稽查职能,以查促改,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堵塞漏洞,清缴欠税。*年我局不断强化税务稽查职能,以推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动力,以实施“阳光稽查”为契机,大力开展了日常稽查及专项检查,切实加大稽查力度,狠抓涉税案件查处,理顺了征纳秩序,构建和良好的税收综合环境。全年共查处各类涉税案件*件,稽查约谈*件,结案*件,查补地方各项税款*万元,各种基金附加*万元,处以罚款*万元,加收滞纳金*万元,共计入库稽查各项收入*万元,入库率*%。同时对企业纳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整顿了纳税次序,使一些企业从中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受到了启发。对征收单位提出征管建议书,提出稽查建议*户,移交征管单位*户,征收入库税款*万元,达到了以查促收、以查促管、以查促改的目的。同时探索与国税稽查部门开展联合稽查,做到联合进户、信息共享、各税统查,增强了检查力度,加大了对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打打力度,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国税、公安等部门建立了税警协作机制,联合办案,有力地打击了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为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和良好的依法纳税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志们,回顾过去一年的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深切地感到:*地税的每一步前进,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来自于全县所有企业的大力支持,来自于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来自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与支持,来自于地方党政、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在此,我谨代表县地税局党组,向全县所有企业法人代表及财务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一贯重视、关心、支持地税工作的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以及各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年我县企业税收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企业的国家观念、纳税意识淡漠,拖欠税款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有的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税务稽查后,整改不到位,年年查,年年有问题,甚至是同类问题;四是对违反税收规定的行为处罚不到位,刚性不强,强制性体现不明显,让一些企业心存侥幸心理,总想钻点空子,找点路子,或在税收上打主意,给税收的依法处理带来困难;五是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申报缴纳税款的及时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按期将实现的税款缴入金库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在以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并需要进一步增近理解,切实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加强宣传,采取措施,强化管理,使我县的企业税收管理工作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志们,成绩已属历史,希望还待今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和繁重,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以及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把全县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搞得更好,为*县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建立富强和谐*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完善税收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完善税收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关键在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那么,税收作为影响企业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构建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与税收激励
创新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他在其著作中第一次提出创新是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结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和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熊彼特在阐述创新概念的同时,涉及到了范围广泛的如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自主创新放在了国家战略的位置上,并赋予了自主创新的三重涵义 :
第一是原始性创新。就是要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第二是集成创新。即选择具有极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
第三是“二次创新”。就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再前进,在创新。
带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技术创新,由于其发明的昂贵造价和复制的廉价性,导致出市场的严重失衡,发明者很难从其发明中得到回报,而其他人却能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劳动成果,表现出的外部性、风险性、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性,使得企业创新举步维艰,这就为政府介入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税收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表现在政府对某个技术领域、某个产业和区域的支持,会导致社会资源和注意力转向该活动领域,促进和引导该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提高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更重要的一点是税收优惠政策使得企业在自主创新的研究和开发、中试、产品化和商品化的各个环节中,创新成本和投资风险大大减小,有利于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增加创新的收益。
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企业R&D经费支出及R&D强度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07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达2112.5亿元,比2006年增长29.6%。从R&D强度来看,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0.81%,略高于去年的0.77%,说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已对自主创新给予了很大关注,创新投入强度不断增加(图1)。
图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变化情况
注: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部网站,2007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分析(2008年23期)
在企业科技人员方面,队伍在不断扩大,素质也显著提升。2007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达到220.2万人,比2006年增长了16.3%,增长率比2006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3%。与此同时,企业中科学家工程师的数量也有较明显的增加,2007年已达140.1万人,比上年增长19.2%,增幅比去年高出5.2个百分点,占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达到63.6%,标志着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但是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显薄弱,表现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例很小,大多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以2006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为例(见表1)。
表12006年中国和主要工业化国家
2008)
同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的3/4为外国人所拥有,本国居民仅拥有1/4。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此外,中国自主品牌缺失现象严重,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中国内地只有海尔一家企业入围,名列第95位,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
三、现阶段我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分析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企业技术创新。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税收科技政策,初步形成了以所得税为主,具有一定创新体系特征科技税收政策体系。例如1994年财税发1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1996年财工字41号文《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和2003年财税发244号文《关于扩大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适
用范围的通知》。这些政策措施都给当时企业进行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开辟新市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后来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起到了引导和借鉴的作用。
2006年2月7日,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营造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发布了若干配套政策并同当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力度。
(一)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第28条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研究开发费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科技人员不低于规定比例1。
(二)鼓励研究开发投入的政策。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2。
(三)鼓励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及技术引进的税收政策。对于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关键设备、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缩短折旧年限。用于研发的设备仪器,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允许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允许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四)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的税收政策。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强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实力,我国对高新技术产品实行增值税零税率的政策,具体规定为:“对列入科技部、外经贸部《中国高新技术商品出口目录》的产品,凡出口退税率未达到征税率的,经国家税务总局核准,产品出口后,可按征税率的现行出口管理规定办理退税”。(财税字[1999]273号)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可按法定17%的税率征收后,对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
(五)鼓励科研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和服务取得的收入,经有关部门认定,可免征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
《配套政策》还在工资扣除标准、资助与公益捐赠的处理、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免征四税和中部六省老工业基地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标准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这些税收政策旨在鼓励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现行的鼓励企业创新、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虽然也表现出类型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形式多样等特点,并在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与国外税收政策在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制约了税收政策效应的发挥,1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
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动力的形成上,缺乏形成足够能量的激励机制。如:
(一)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形成健全的政策体系。
企业自主创新涉及到技术项目引进、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转化和转让的各个环节,要真正解决企业自主创新的顾虑和难题,就要解决企业的研发推广的各个环节的问题,而目前的优惠扶持政策基本只着眼于单一环节,很难在完整循环或运行过程中形成环环相扣、相互衔接的扶持机制。税收扶持政策更多地体现为对研发产品生产或研发成果取得收益阶段的优惠,而对研发、推广、转化过程的优惠较少;尤其是能够减少和弥补企业研发失败造成损失的扶持政策、利益保护和补偿政策更少,忽视了科技创新的风险性,动力激励不足。
(二)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太窄。
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企业。而且所涉及的行业也很有限,对软件、集成电路、互联网站和医药行业,自登记成立之日起5个纳税内,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的,其广告支出可据实扣除,其他高科技行业则没有此项优惠。与国外相比,显然在力度和强度上都显得薄弱和无力,企业在自主创新的选择上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信心。
(三)对高科技人员收入的税收扶持不够。
目前国内从事科技研发的高科技人才相对较少,每万名劳动力中研究人员只有16人。企业进行科研一般只能通过引入科技人才,但是现行税收政策中,对高科技人才的收入并没有给予真正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对高科技人才的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等问题也没有得力的税收措施。另外,我国内资企业还有计税工资限额扣除.特别是内资高新技术企业工资支出较大,由此一方面加重了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的税收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科技人才引进,还一定程度的造成了人才流向海外。
此外,高科技创新成长中运用风险投资、孵化器等融资工具方面也没有得到税收政策的支持,现行增值税政策使高科技产品比一般产品税负高,而风险资本投资于高科技企业所得的股息红利或分回利润却要双重征税,投资于高科技风险大,优惠政策少,无法有效引导广大投资者参与投资。
四、比较国外现有的有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创新型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的时候,都会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自主创新给于很多方面的照顾。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减免税、加速折旧、投资抵免、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等方式来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一)研发投入税收抵免。
研发投入的一定比例直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或一定期限内免征所得税。法国税法规定,凡是研发经费投资比上一年增加的企业,均可申请按增加额的50%抵免所得税税金,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新办企业免征公司所得税10年(而我国只有2年的免税期,且仅限国税);美国税法规定,企业当年科研开支超过前3年科研开发支出平均值的,其增加部分给予25%的税收抵免。我国规定:对盈利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以上的,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扣除外,年终经过税务机关批准,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研发试验设备实行加速折旧政策。
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准许企业提取较多的折旧,以后逐年降低。这样,尽管企业总的税负不变,但相对于“直线法”折旧,企业税负前轻后重,享有递延纳税的优势。美国税法规定,对于试验研究用机械设备,大幅度地缩短历来的折旧年限,折旧期限定为3年,产业用机械设备的折旧年限定为5年;韩国对试验研究专用设施可按设施成本的50%提取特别折旧费。
(三)投资税收抵免优惠政策。
企业在购进生产性固定资产设备时,准许其在税前扣除设备价款一定比例的金额,以减轻其税负。这种税收优惠类似于政府对私人投资的补助(也称为投资津贴),从而激励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创新。比如,英国税法规定,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的资本性支出可以100%从税前的营业收入中扣除,而对购买知识产权和技术秘诀的投资,则按递减余额的25%从税前扣除;新加坡对于为投资高新技术项目而扩充和改善作业方式的公司,在10年内按不低于10%的优惠税率课征所得税。
(四)对于技术培训和科技人才的鼓励措施。
各发达国家为促进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对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如美国允许企业每年为职工支付高达5250美元的教育补助金,并可在税前扣除列支;符合条件的教育贷款60个月的利息费用可税前扣除;对从事本专业的科研人员用于科研经费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等。法国则允许个人技术转让所得视同长期资本所得,按16%的低税率征税。下表显示的是中国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研究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力及与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中国每万名劳动力中R&D活动人力和研究人员比例相对较小。(见表二)
(2007)
(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
在实行增值税的发达国家,为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一般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拉美及中欧国家实行的也大多是收入型的增值税,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才在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国际上通用的消费型增值税。发达国家之所以选择消费性增值税是为了给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的企业以优惠,从而刺激企业采用新技术。同时,对用于科学研究的产品以及用于交流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书报刊物、大学教材、学术杂志等的增值税采用零税率。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为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许多国家对科技人员获得的科技奖励、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实施税收优惠。比如,日本对于个人向国外技术输出的所得、转让工业产权、专利等收入的7%、提供咨询服务收入的12%,可计入亏损,从而降低了个人税负。
五、积极研究和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
(一)积极推进增值税转型的改革。
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在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国际上通用的消费型增值税。这些税收政策都旨在鼓励试点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虑到财政的承受能力,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分按比例抵扣,逐步到位。譬如,第一年抵扣50%,第二年抵扣70%,第三年全额抵扣。在实现新增机器设备所含税款全额抵扣的基础上,下一步再实现在进到对包括厂房、建筑物等不动产在内的全部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款的抵扣。
(二)完善税收优惠方式,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要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所得税的优惠方式,增加加速折旧、投资抵免、技术开发基金等税基式优惠方式的运用。对从事科技研究与开发的企业给予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不分企业所在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性质。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对于使用先进设备的企业以及为研究开发活动购置的设备或建筑物,加速折旧。
(三)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技人员的税收优惠。
完善对科技研究开发人员个人所得税的优惠范围,扩大技术成果奖励的免税范围。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奖励科技人员应予免税。较大幅度调高高新技术企业的计税工资标准,有条件的实行据实扣除政策,促进企业吸纳更多优秀的高科技人才。
(四)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对高新技术的吸纳与应用比较主动。要通过税收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于向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和提供担保、再担保的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投资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可免征营业税,并适当降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五)实行鼓励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
对风险投资行业的税收优惠可比照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税收优惠政策来执行。风险投资企业参股高新技术企业占全部投资额一定比例的应视同于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风险投资企业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其分得的税后利润再投资于本企业或创办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时,可实行投资退税政策。
第三篇:个体税收管理工作
当前个体税收管理工作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个体税收管理工作,是当前税收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矛盾点,也是征管工作探讨的热点,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个体税收管理工作谈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当前个体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
1、税收征管难度大。个体税收因个体工商户税源零星分散、交易频繁、流动性强、开业停业变化快、从业人员法纪观念淡薄,税收征管难度大,虽然分局每月都要下大气力进行漏征漏管户的清理检查,但由于个体工商户变化较大,频繁地发生转让停业,部分新增户不能及时办理登记(包括部分工商登记),使得漏征漏管户不断出现。
2、税收征管力度难以到位,“费挤税”现象严重。在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支出中,一些经营必须的费,如:经营场所租赁费,各种管理费,特殊行业许可费,雇佣人员工资等占了营业利润很大比重,使得税收难以核定到位。
3、税收工作的社会参与性不强,综合征管效果不佳。由于税收法制建设的滞后,“依法诚信纳税”缺乏激励制约机制,由此造成在税收征管工作中主要靠税务部门的孤军奋战,难于形成社会综合征管合力。
4、《征管法》的部分条款可操作性不强,对税务违章打击不力,个体税收纳税秩序整顿乏力。
二、加强个体税收管理的措施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税收观,与时俱进提高对个体税收的认识。一是统筹企业税收与个体税收征管,正确处理加强个体税收征管与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的关系,在人、财、物的安排上按照个体税收管理的实际,给予个体税收征管工作适当照顾。二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注意工作方法。由于个体税收管理面对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和工作的难度性,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而且要具备人际交往的能力,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业务知识、Ctais操作技能、培养与不同纳税人交流的工作方法,以促进个体征管质量。
2、强化管理,不断增强对个体税源的监控能力,提高征管效率。一是强化户籍管理,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对包括仓库、没有门店但实际发生经营行为者,都要严格列入税务登记的管理范围,定期巡查核对,以堵塞漏征漏管现象的发生。二是严把注销关。一些发票用量大户在连续三个月发票开具金额超过月核定销售额,或者年内累计6个月发票开具金额超过月核定销售额时,往往采取注销的方式来逃避调高月核定销售额。更有甚者一些户注销了干脆不办证,到征收大厅去代开发票。针对这种情况在注销前就严格把关,从工商营业执照、房屋租赁合同、地税局税
务登记情况,实际经营场所、人员是否发生变化进行认真核实,以遏制借假注销,偷税行为的发生。三是严把停歇业关,在业户办理停歇业时要严格审核,已办理停歇后坚持巡回检查,以杜绝假停业偷税行为。四是建议恢复个体业户办理税务登记和购领发票时交纳税款保证金的做法,以杜绝个体业户随意走失,甚至携带发票走失情况的发生。五是对已经注销的纳税户也仍然把他纳入动态监控的范围。六是区别对待,对个体户要实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生产经营规模等综合情况,将个体工商户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类型的个体工商户,相应地采取有效的征管办法和措施,掌握税收征管的主动权。
3、充分发挥发票对税收征管的基础性作用,使发票管理与规范行政处罚相结合,消除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重补轻罚的现象,并实行严格的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采取有奖发票等措施,倡导、鼓励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积极索取发票,以利于税务部门不断扩大和提高利用发票对个体税收进行有效监控的范围和质量。
4、加强定额管理,严格定额核定程序和标准,确保定额核定的公平、公正。一是按照“抓住大户、管好中户、规范小户”的管理原则,着力解决税负不公的问题。突出管理重点,在税收管理员力量分配上体现重点税源重点管理,对
重点税源实行定期不定期地测算和纳税评估,做好动态监控,以保证税收收入。二是采取分行业、分路段进行测算的方式,对定额明显不公或纳税人反映存在问题的业户及时进行定额调整,真正体现税法的公正性。三是对月核定税款在起征点附近的纳税人,建立跟踪核查制度,勤查、勤算,一旦达到征税的标准,及时恢复征税。四是充分利用个体户定额核定软件核定定额。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路段纳税人的利润率、房租、水电、人员工资、材料成本等情况确定定额标准,与定税软件产生的标准进行比对、平衡。从而真正实现管理到位,公平税负。
5、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密切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着力构建个体税收征管长效制约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鉴对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相关的“四小票”管理机制,建立起包括所有普通发票管理的发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发票的管理水平,提高发票对个体工商业户依法纳税的监控水平。二是与工商局、地税局、等部门配合,逐步扩大税控设备的应用行业,配合发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起加强个体税收征管的长效制约机制。
6、加强综合技能培训,不断增强个体税收征管人员业务技能,不断提高依法治税水平。采取集中学习、辅导讲座、岗位练兵、以老带新、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与时
俱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税务人员搞好个体税收征管的本领。
7、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个体税收征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要按照 《公务员法》,定期进行轮岗交流。二营造“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争当先进、崇尚先进”的良好氛围,在奖先、评优时应适当照顾个体税收征管人员,不断增强其工作的成就感、自豪感。
8、加强对个体税收的调查研究。切实加强对个体税收征管情况的调查研究,认真研究、分析不同类型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特点,努力把握其发展的规律性,增强征管工作的创造性,始终掌握税收征管的主动权。要加强不同地区个体税收征管工作经验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征管水平的共同提高。
第四篇:税收责任区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税收责任区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税收责任区管理工作情况汇报2007-02-02 21:55:19
今年以来,××区国税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国税征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追求质量的原则,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指导原则,以完善税收管理责任区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加强巡管巡查,抓好简易评估,强化考核考评为抓手,以“五清、四度、一评、二查”为工作目标,使征管制度体系日趋健全,责任区管理步入正轨,征管质量和征管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税收环境和税收秩序有了进一步改善。
一、以“五清”为目标,提高税收责任区管理质量。
税情清是税收管理责任区的首要职责,税情不清,税收管理责任区就抓不住重点,陷入盲人摸象的怪圈。××区国税局现有企业户,管理责任区管理人员人,人均管理户。基于这个实际,××区国税局采取了人盯人的战术。
首先是合理分类,确定人盯人的重点目标。将户企业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重点企业,一类为一般企业。重点企业按下列条件确定,总户数不得低于现有企业总数的。
⒈企业销售额在万元以上的;
⒉年纳税在万元以上的;
⒊被认定为类企业的一般纳税人;
⒋上税收负担率连续个月为零或连续三个月负申报的一般纳税人;
⒌用废、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
⒍分局确定的其他企业。
重点企业按月组织巡查,一般企业按季组织巡查。据计算,税收管理员每月对重点企业的巡查任务在户左右,对一般企业的巡查任务在户左右,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通过分类巡查,使税收管理员清晰了管理思路、掌握了税收管理的主动权,清理了“背街小巷”的管理死角,部分企业长期没有税务人员实施税收管理的现象得到了根除。
其次是依托《户籍管理手册》,确定人盯人的具体方法。《户籍管理手册》是税收管理责任区管理员采集纳税人信息的书面载体,既包括从征管软件、一户式中采集的纳税人基本登记信息、纳税申报、发票使用等,也包括税收管理员下户巡查采集的基本登记信息变动情况、申报稽核、物耗、能耗等信息。
再次是以“五清”为目标,确定人盯人的基本技能。五清即:管户及相应行业基本情况清,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资金运行状况清,纳税人申报纳税及欠税情况清,税人发票领购使用情况清,纳税人适用税收政策情况清。具体包括:
一、管户及相应行业基本情况清。即对责任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以上户、起征点以下户的数量、地址、经营范围、法人代表、办税人员、电话、分支机构、是否承包、承租经营等情况清;二是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资金运行状况清。即对企业生产工序、内部流程管理、主要原材料种类、产品种类、耗用的燃料、电力、运费指标、主要设备月生产能力、职工人数、工资、银行帐号、货币资金总额、应收、应付款项总额,设置的总账、明细账种类、核算水平、四小票管理巡查等情况清;三是纳税人申报纳税及欠税情况清。即对责任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以上户当期、历史同期申报税款、税收负担率、欠税数额、认证税额、抄税金额、停歇业等情况清;四是纳税人发票领购使用情况清。即对纳税人领用发票的种类、数量、保管措施、填开人员、填开质量、填开金额、缴销时间等情况清;五是纳税人适用税收政策情况清。即对责任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以上户适用的税种、税目、税率、优惠政策、信誉等级、税务违法行为处理等情况清;
二、以“四度”为目标,强化税收责任区考核。
强化税收责任区考核,是税收责任区工作质量得到提高的保证。如何考核、考核什么,是税收责任区考核的关键。××区局出台了围绕贯彻落实上级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收管理员“五清”为基本内容,“四度”为目标的考核办法。“四度”为目标,即:户籍管理的广度,税源管理深
度,进机信息准确度和纳税人满意度。
考核内容分扣分和加分两部分内容。扣分内容主要包括:
⒈达到“五清”工作目标。
⒉依照规定,对纳税人分别实施全面监控、综合监控和重点监控。
⒊未经批准,税收管理员直接承办征收税款、审核减免缓税、进行涉税处罚等事务的。
⒋未按规定做好交办、日常管理、巡查和日常检查工作的。
⒌未按规定填写《户籍管理手册》的。
⒍未按规定开展日常评估分析的,对应移送纳税评估或税务稽查而未移送 的。
⒎对经核实与征管软件中电子信息不符的信息,凡未按规定填写《××区国税局异常信息传递单》反馈给相关岗位进行维护或作相应处理的。
⒏机内信息与纳税人实际信息不一致,且已经超出法定变更期限的;
⒐纳税人满意程度;
⒑未依照纳税评估与税收管理员工作联系制度要求,在个工作日内将调查了解的情况反馈给纳税评估部门的;
⒈未按规定实行责任区管理员工作计划制度的;
⒉责任区内纳税人有税收违法行为,责任区管理员未发现的;
加分内容包括:
⒈经巡查或日常检查,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纳税人按照要求已经改正的。
⒉经巡查或日常检查,发现纳税人发票违法行为,依照规定做出处理的。
⒊经巡查或日常检查,发现纳税人未按规定账簿、财务核算不健全,依照规定做出处理的。
⒋经巡查或日常检查,发现骗取税收优惠资格,依照规定做出处理的。
⒌经初步评估分析,纳税人自查补税在万元以上的。
⒍经初步评估分析、巡查、或日常检查,移送纳税评估、税务稽查,补税罚款在万元以上的。
实行税收管理员考核考评办法以来,对人次进行了批评教育,对人次实行了扣发奖金,总额为元;分局通过按月考核,对人次实行扣发元。
三、以“一评”为目标,强化日常税源监控。
“一评”就是一年对所有企业评估一遍。“疏于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因指导思想的错误,税务人员一般不下企业,对企业实施的税务管理频率上低,质量上差,进而导致税务监控网络漏洞百出,企业做假帐、偷逃税。“一评”就是××区局重新编织企业税务监控网络的第一步。
一、两级评估实施。结合××区局实际机构设置和纳税人结构,××区局实行了两级评估。两级评估就是纳税评估分为专业评估和简易评估。专业评估由
专业评估机构第一税务分局承担。简易评估由承担管理职责的税务分局承担。
二、实施分类评估。分类管理是科学管理的一部分,是管理行为具有针对性的前提,既保证了管理的效率,也保证了管理的质量。实施分类评估,就是第一税务分局主要负责本系统区局级重点税源户、重点监控户、重点行业和上级确定评估对象的纳税评估工作。承担管理职责的税务分局负责其他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第一税务分局按月公布评估计划,其他分局不得重复评估。
三、细化简易评估办法。纳税评估工作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方法。考虑到评估的工作量,××区局本着专业评估专业化,一般评估简易化的原则开展评估工作。专业评估专业化,就是第一税务分局承担的评估工作必须严格依照纳税评估工作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方法进行。一般评估简易化就是减并评估的
程序和复杂的计算过程,依托《户籍管理手册》进行评估。为指导简易评估的开展,制定了《××区国家税务局纳税简易评估办法(试行)》。规定:责任区管理人员根据日常管理所掌握的信息、资料,每月将监控企业的情况在《户籍管理手册》的《企业经营情况监控表》中载明差异原因,在《月度管理情况综合分析》表中载明户籍巡查、发票巡查、财务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税负等涉税指标,得出初步评估结论。对初步评估结论为异常的,确定为纳税建议评估对象,制作《纳税评估对象清册》,经分局长批准后,移交评估分析岗位。评估分析岗位对初步评估结论验证后,即可进行约谈和实地核查。除规定必须移送税务稽查外,直接做出评定处理。对分析、取证复杂的评估对象,移送第一税务分局实行专业评估,以保证评估的最终质量。
今年以来,××区局共组织专业评
估户次,企业补申报税款万元,加收滞纳金万元。月份实行简易评估以来,共对户企业进行了简易评估,其中转一分局专业评估户,转专业稽查户,企业补申报税款万元,加收滞纳金万元。评估面占企业数的。
四、以“两查”为目标,建立良好的税收秩序
所谓“两查”,就是两年对所有企业检查一遍。“两查”就是××区局重新编织企业税务监控网络的第二步。随着所有制结构的逐步调整,纳税主体呈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伴随产生的偷税与反偷税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在认清这个规律的基础上,税务机关必然要将主要精力转移到这场斗争中来。反观前几年税务机关强调“重点稽查”字指导方针,致使基层税务机关陷入了“一级稽查”的误区,不敢查,查案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据统计,年以来,××区局每年立案稽查案
件始终徘徊在户左右,仅占企业总数的左右。因稽查选案突出重点税源、重点企业,又造成大企业每年都要接受稽查,绝大部分其他企业长期无人检查的局面。可以想象,这部分企业会如何纳税。在治税思想加了“强化管理”四个字以后,给××区局走出“一级稽查”的误区,寻找重点稽查和强化管理的最佳结合点带来了春天。“两查”就是××区局寻求这个结合点的产物。××区局的做法是:
一、合理确定检查职责。稽查局主要负责查处涉及偷逃骗抗案件、涉嫌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违法犯罪行为的企业,简称专项检查;行使管理职责的分局负责其他企业查处,简称日常检查。稽查局年初向管理分局传递日常稽查计划,按月通报专项稽查计划,随时通报上级交办、举报案件计划,管理分局根据稽查局计划,按照两年查一遍的目标,制定本单位检查计划,根据稽查局传递的月度计划和临时
计划,调整检查计划。明确征管部门负责稽查局和管理分局的协调职能,确保计划不打架。
二、细化日常检查办法。为指导日常检查的开展,制定了《××区国家税务局日常检查办法》。办法规定:日常检查必须有计划和月度计划。计划由分局长制定,防止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日常检查必须经过分局长批准,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税务检查通知书送达纳税人后,文书送达回证留分局存档。按分局建立日常检查台帐,按月填报《日常检查情况统计表》。检查内容包括:发票核查;注销户的税收清算、检查;申报纳税异常户的实地核查;调查核实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企业纳税情况的全面检查。
今年以来,专项稽查案件户,补税万元,罚款万元,加收滞纳金万元;日常检查户,补税万元,罚款万元,加收
滞纳金万元。
第五篇:税收责任区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区国税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国税征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追求质量的原则,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指导原则,以完善税收管理责任区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加强巡管巡查,抓好简易评估,强化考核考评为抓手,以“五清、四度、一评、二查”为工作目标,使征管制度体系日趋健全,责任区管理步入正轨,征管质量和征管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税收环境和税收秩序有了进一步改善。
一、以“五清”为目标,提高税收责任区管理质量。
税情清是税收管理责任区的首要职责,税情不清,税收管理责任区就抓不住重点,陷入盲人摸象的怪圈。××区国税局现有企业800户,管理责任区管理人员36人,人均管理22户。基于这个实际,××区国税局采取了人盯人的战术。
首先是合理分类,确定人盯人的重点目标。将800户企业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重点企业,一类为一般企业。重点企业按下列条件确定,总户数不得低于现有企业总数的20%。
1、企业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
2、年纳税在20万元以上的;
3、被认定为D类企业的一般纳税人;
4、上税收负担率连续3个月为零或连续三个月负申报的一般纳税人;
5、用废、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
6、分局确定的其他企业。
重点企业按月组织巡查,一般企业按季组织巡查。据计算,税收管理员每月对重点企业的巡查任务在4户左右,对一般企业的巡查任务在6户左右,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通过分类巡查,使税收管理员清晰了管理思路、掌握了税收管理的主动权,清理了“背街小巷”的管理死角,部分企业长期没有税务人员实施税收管理的现象得到了根除。
其次是依托《户籍管理手册》,确定人盯人的具体方法。《户籍管理手册》是税收管理责任区管理员采集纳税人信息的书面载体,既包括从征管软件、一户式中采集的纳税人基本登记信息、纳税申报、发票使用等,也包括税收管理员下户巡查采集的基本登记信息变动情况、申报稽核、物耗、能耗等信息。
再次是以“五清”为目标,确定人盯人的基本技能。五清即:管户及相应行业基本情况清,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资金运行状况清,纳税人申报纳税及欠税情况清,税人发票领购使用情况清,纳税人适用税收政策情况清。具体包括:
一、管户及相应行业基本情况清。即对责任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以上户、起征点以下户的数量、地址、经营范围、法人代表、办税人员、电话、分支机构、是否承包、承租经营等情况清;二是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资金运行状况清。即对企业生产工序、内部流程管理、主要原材料种类、产品种类、耗用的燃料、电力、运费指标、主要设备月生产能力、职工人数、工资、银行帐号、货币资金总额、应收、应付款项总额,设置的总账、明细账种类、核算水平、四小票管理巡查等情况清;三是纳税人申报纳税及欠税情况清。即对责任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以上户当期、历史同期申报税款、税收负担率、欠税数额、认证税额、抄税金额、停歇业等情况清;四是纳税人发票领购使用情况清。即对纳税人领用发票的种类、数量、保管措施、填开人员、填开质量、填开金额、缴销时间等情况清;五是纳税人适用税收政策情况清。即对责任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以上户适用的税种、税目、税率、优惠政策、信誉等级、税务违法行为处理等情况清;
二、以“四度”为目标,强化税收责任区考核。
强化税收责任区考核,是税收责任区工作质量得到提高的保证。如何考核、考核什么,是税收责任区考核的关键。××区局出台了围绕贯彻落实上级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收管理员“五清”为基本内容,“四度”为目标的考核办法。“四度”为目标,即:户籍管理的广度,税源管理深度,进机信息准确度和纳税人满意度。
考核内容分扣分和加分两部分内容。扣分内容主要包括:
1、达到“五清”工作目标。
2、依照规定,对纳税人分别实施全面监控、综合监控和重点监控。
3、未经批准,税收管理员直接承办征收税款、审核减免缓税、进行涉税处罚等事务的。
4、未按规定做好交办、日常管理、巡查和日常检查工作的。
5、未按规定填写《户籍管理手册》的。
6、未按规定开展日常评估分析的,对应移送纳税评估或税务稽查而未移送的。
7、对经核实与征管软件中
根据稽查局计划,按照两年查一遍的目标,制定本单位检查计划,根据稽查局传递的月度计划和临时计划,调整检查计划。明确征管部门负责稽查局和管理分局的协调职能,确保计划不打架。
二、细化日常检查办法。为指导日常检查的开展,制定了《××区国家税务局日常检查办法》。办法规定:日常检查必须有计划和月度计划。计划由分局长制定,防止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日常检查必须经过分局长批准,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税务检查通知书送达纳税人后,文书送达回证留分局存档。按分局建立日常检查台帐,按月填报《日常检查情况统计表》。检查内容包括:发票核查;注销户的税收清算、检查;申报纳税异常户的实地核查;调查核实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企业纳税情况的全面检查。
今年以来,专项稽查案件47户,补税64万元,罚款35万元,加收滞纳金15.3万元;日常检查316户,补税121万元,罚款63万元,加收滞纳金6.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