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2005年1月12日)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2004年,全县实现GDP1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5亿元、6.35亿元、2.35亿元,分别增长3.2%、41.4%和7.2%;财税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16070万元,增长70.92%;实现工业总产值20.16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4亿元,增长66.4%,实现增加值5.44亿元,增长52.5%,实现销售产值17.2亿元,增长 64.3%。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53.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
一、强化工业主导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快工业发展
一是推行工业经济“一把手”工程。明确党政“一把手”是抓好工业经济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和5个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22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业经济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工业制度和县级领导挂点联系骨干企业制度,34个副县级以上领导分别挂点联系县内34家重点骨干企业,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全方位支持和保护,及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年共召开6次县委常委会、10次县政府常务会、18次现场办公会议研究工业发展,40多个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出台支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加快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鼓励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投身到加快工业发展中来,全县上下形成了大抓工业的合力。
二、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工业发展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促使企业家安心生产经营,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要不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城南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工程,连接民乐镇、龙潭镇、xx镇三个重点工业重镇的花民公路一期改造工程、三条矿山公路改造工程和虎渡口至洞溪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二是切实加强协调服务。积极为工业企业排忧解难,成立了县企业投诉中心,年内共妥善处理各类污染事故纠纷12起,解决各类投诉案件21件次;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用电问题,争取优惠电价,在全省取消目录电价和超基数电价优惠的情况下,年内仍为工业企业争取到优惠电价近3400万元;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运输困难,先后向铁路部门争取增加运输车皮200个以上,并有5户工业企业纳入全州铁路运输重点保障企业行列,占全州重点保障企业总数的55.56%;积极为企业协调核销银行债务,先后为东锰、铁合金、纸厂、印刷厂、水泥厂等企业核减债务1.9亿元。通过以上措施,切实解决了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系列实质性问题,促进了企业的达产增效。去年,全县独立核算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达1.22亿元,同比增长91.5%,对全县财税收入的贡献率达78.1%。
三、强化竞争意识,培育规模优势加快工业发展
去年,与我县相邻的贵州省松桃县、重庆市秀山县凭借其低电价、低税费、低地价甚至零地价等优势,加快工业开发,对我县工业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一些企业老板纷纷到秀山、松桃去兴业发财。为应对竞争,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营造总量优势。通过优化配置矿产资源,加强矿产资源税费管理,鼓励矿产品就地加工增值,我县矿业经济形成了采、选、冶一条龙的生产格局。目前,全县共有大小矿业企业100余家,具有年产电解锰11万吨、电解锌18万吨、硫酸26万吨、硅锰合金3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较大的电解锰生产县、全省较大的铅锌冶炼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出口创汇县。二是着力营造企业优势。一年来,县财政共投入350万元支持工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内引外联,加大融资力度,扩充总量,提升质量,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8家,产值过5千万元、税利过5百万元的企业6家,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10家,一批锰锌下游产品项目正在抓紧开发和实施。三是大力营造外向优势。积极为矿业企业搭建对外贸易平台,鼓励矿业企业开发对外贸易。目前,全县共有自营出口企业6家,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4.97亿元,同比增长32.2%;完成出口创汇4095万美元,同比增长7.76%。
四、强化持续发展意识,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工业发展
针对县内工业经济结构单
一、科技含量低等实际,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着力优化工业结构。一是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提升产业层次,全年共完成工业技改投入9925万元,同比增长6.9%。鼓励企业开发锰锌下游产品和农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着力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年内纳入省规划产业项目笼子的5个工业项目有3个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其中东锰集团年产2万吨无硒高纯电解锰项目完成投资9600万元,振兴公司年产4千吨微细球型铝粉项目完成投资6500万元,湘源公司天然药用有效成份提取项目完成投资3500万元。二是以国有企业改制为重点,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围绕盘活国有资产、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财税收入的目标,坚持依法依规、因企施策,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年内启动改制企业19户,目前已全面完成2户,其余17户正在加紧进行改制工作。年内共置换职工身份785人,安置职工174人,企业资产变现后上缴县级财政3370万元。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外资、民资以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目前,全县共注册民营工业企业17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多户,从业人员1.28万人,全县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2.1亿元,增长19%,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增长45%,上缴税金7130万元,增长26%,民营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68%以上。三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调整工业布局。以县城高新工业园区为中心,以工业基础好、区位条件好的民乐、龙潭、团结等工业产值亿元镇为轴点进行重点开发,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向县城集中、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通过努力,目前县城高新工业园区已基本完成“三通一平”,拥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2座,已有振兴公司、湘源公司2个高科技项目入园建设,2005年意向入园的高科技项目5个,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我县围绕加快工业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还处在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粗加工阶段,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还很低,企业效益还不十分明显,受电力、资金、原材料的瓶颈制约短期内还难以打破。2005年,我们将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协调服务为手段,着力扩充数量、提高质量、培育优势,抓好锰锌下游产品开发,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抓好达产增效,努力打破电力、资金、原材料的瓶颈制药,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6亿元以上,实现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以上;通过工业发展的带动,确保GDP实现1.26亿元,增长12%;完成财税收入1.75亿元,增长12.2%,为xx县及湘西自治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突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突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验材料
2004年,我县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通过工业的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全年实现GDP10.48亿元,比增23.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6亿元、5.72亿元、2.4亿元,分别比增3.5、45.6和
1.5;财税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年总收入1.607亿元,比增70.92;实现工业总产值20.12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4亿元,比增65.9,实现增加值5.2亿元,比增87.8,实现销售产值17.2亿元,比增62.8。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54.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0.14。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工业主导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快工业发展。一是推行工业经济一把手工程,明确党政一把手是抓好工业经济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和5个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22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业经济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工业制度和县级领导挂点联系骨干企业制度,34个副县级以上领导分别挂点联系县内34家重点骨干企业,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全方位支持和保护,及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年共召开6次常委会、10次县政府常务会、18次现场办公会议研究工业工作,40多个各类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加快工业发展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鼓励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投身到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列中来,全县上下形成了大抓工业的合力。
二、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促使企业家及老板安心生产经营,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要不断提高为他们服务的水平、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城南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工程,连接*乐镇、*潭镇、**镇三个重点工业重镇的花民公路一期改造工程、三条矿山公路改造工程和虎渡口至洞溪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二是切实加强协调服务。积极为工业企业排忧解难,成立了县企业投诉中心,年内共妥善处理各类污染事故纠纷12起,解决各类投诉案件21件次;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用电问题,争取优惠电价,在全省取消目录电价和超基数电价优待的情况下,年内仍为工业企业争取到优惠电价近3400万元;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运输困难,先后向铁路部门争取增加运输车皮200个以上,并有5户工业企业纳入全州铁路运输重点保障企业行列,占全州重点保障企业总数的55.56;积极为企业协调核销银行债务,先后为**、铁合金、纸厂、印刷厂、水泥厂等企业核减债务1.9亿元。通过以上措施,切实解决了困扰企业生产的一系列实质性问题,促进了企业达产。全年生产硫酸13.29万吨、电解锰7.23万吨、电解锌6.5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9.5、27.5和40。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县独立核算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达1.42亿元,比增80.16,对全县财税收入的贡献率达65.99。
三、强化竞争意识,培育规模优势加快工业发展。2004年,与我县相邻的**省**县、**市**县凭借其低电价、低税费、低地价甚至零地价等优势,加快工业开发,对我县工业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一些企业老板纷纷到**、**去兴业发财。为应对竞争,我们一是营造总量优势。通过优化配置矿产资源,鼓励矿产品就地加工增值,使我县矿业经济形成了采、选、冶一条龙的生产格局。目前,全县共有大小矿业企业100余家,其中电解锰企业11家、电解锌企业3家、铁合金企业3家、硫酸企业4家、铅锌浮选企业45家,具有年产电解锰11万吨、电解锌18万吨、硫酸26万吨、硅锰合金3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较大的电解锰生产县、全省较大的铅锌冶炼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出口创汇县。二是着力营造企业优势。一年来,县财政共投入350万元支持工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内引外联,加大融资力度,扩充总量,提升质量,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8家,产值过5千万元、税利过5百万元的企业6家,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10家,一批锰锌下游产品项目正在抓紧开发和实施。三是大力营造外向优势。积极为矿业企业搭建对外贸易平台,鼓励矿业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目前,全县共有自营出口企业6家,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4.83亿元,比增24.5;完成出口创汇4095万元美元,同比增长7.76。
四、强化持续发展意识,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工业发展。针对县内工业经济结构单
一、科技含量低等实际,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着力优化工业结构。一是以科技创
新为手段,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提升产业层次,全年共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12亿元,比增6.9。鼓励企业开发锰锌下游产品和农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着力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年内纳入省规划产业项目笼子的5个工业产业项目有3个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其中东锰集团公司年产2万吨无硒高纯电解锰项目完
成投资96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50个,年新增产值2.6亿元;振兴公司年产4千吨微细球型铝粉项目完成投资6500万元,湘源公司天然药用有效成份提取项目完成投资3500万元。二是以国有企业改制为重点,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围绕盘活国有资产、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财税收入目标,坚持依法依规、因企施策,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年内启动改制企业19户,目前已全面完成2户,其余17户2005可全面完成。年内共置换职工身份785人,安置职工174人,企业资产变现后上缴县级财政3370万元。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外资、民资以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目前,全县共注册民营工业企业17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多户,从业人员1.28万人,全县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2.1亿元,增长19,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增长45,上缴税金7130万元,比增26,民营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68以上。三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调整工业布局结构。以县城高新工业园区为中心,以工业基础好、区位条件好的**、**、**等工业产值亿元镇为轴点进行重点开发,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向县城集中、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通过努力,目前县城高新工业园区已基本完成“三通一平”,拥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2座,已有**公司、**公司2个高科技项目入园建设,2005年意向入园的高科技项目5个,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突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突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验材料。
第三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欠发达县尽快改变面貌的根本性举措。汶上县作为全省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我们紧紧抓住省市扶持的有利机遇,从实际出发,以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为抓手,以资源开发为契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动力,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一、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培植支柱产业。培植壮大优势产业是提升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我们针对汶上县有一定的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基础,又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花岗岩等资源和农副产品的优势,在依靠科技进步对纺织服装、机制制造、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培植壮大煤电化工、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煤电化工业,针对当前全国性电力紧张、能源短缺的实际,充分发挥汶上煤炭资源优势,加快煤炭开发步伐。在组织唐阳煤矿、义桥煤矿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加快阳城煤矿、义能煤矿建设进度,尽快开工建设苑庄煤矿,力争到年建成煤矿处,在建煤矿处。同时,加快富全铁矿和张保庄铁矿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围绕拉长产业链条,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筹备新上圣能热电、阳城万千瓦电厂和万吨蓝资新型建材、万吨甲醇等项目,形成煤炭—电力—煤化工、煤炭—铁矿—冶金等产业链条,力争到年实现年产原煤万吨、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铁矿石万吨、新型水泥万吨。机械制造业,以金成机械、北大机械、精良集团为依托,密切与重汽集团、北内集团、小松山推等大企业的协作关系,重点抓好精良铸造加工扩产,柴油机生产线建设、金成公司推土机、挖掘机配件自营出口,北大机械公司自动装载机生产线扩建。同时,抓住山东半岛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搞好上下游配套联合,拉长产业链条,膨胀壮大产业体系。纺织服装业,以天容纺织公司、爱丝制衣、凯信服饰、佳洁服装等企业为依托,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搞好后续产品延伸,突出抓好万纱锭紧密纺、台织机、高档西服、系列牛仔服装、职业装,大力研究开发绿色生态环保服装,配套做好天丝、大豆纤维、麻类、彩棉、甲壳质等新型绝色纤维系列面料的开发,力争到年全县纺纱能力达到万纱锭,服装总产量达到万件。建筑建材业,以瑞琪木业、中都木业为依托,辅以郭楼、寅寺板材加工户,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板业加工基地;以蓝资新型建材、白石石材开发园为依托,进一步扩大产能,提高质量,力争到年年产石材万立方米,建成鲁西南最大的市政和公路建设的石材加工基地。食品加工业,以金苑食品、恒发油脂、云仙面粉、鲁鑫蔬菜为依托,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扩大面粉、植物油、蔬菜、饮料、畜产品等农副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生产能力,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增值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二、上下联动,招商引资上项目。大项目是实现汶上跨越发展的根本所在、希望所在。作为经济欠发达县,汶上没有能力依靠自身新上大型项目,只能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扭在一起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实施全民抓外经外贸招商引资战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到县乡村上下联动,部门企业民间合力齐抓。牢固树立“满天星斗不如一轮明月”的思想,依托我县自然资源、工业基础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有针对性地搞好招商引资,吸引大项目、大企业、大财团落户我县。明确规定县委常委、副县长、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每人每年都要引进一个投资过万元的项目和招商引资万元、引进无偿资金万元,其他副县级领导干部引进一个投资过万元的项目和招商引资万元,引进无偿资金万元;对乡镇实施“”工程,即每个乡镇新上个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过万元的项目、个过万元的项目、个过万元的项目,确保××年规模以上企业突破户,比上年增加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利税亿元,增长。目前已有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在建和待建,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个。
三、搭建平台,发挥园区聚集效应。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我们集中力量在全县建设“二区三园四带”,构筑汶上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二区”,就是县经济开发区和宝相寺景区。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我们对县工业园区内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搞好开发区规划,力争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效益最高”的创业样板区。目前园区已实现了“五通一平”,形成了“四纵五横”的工业城框架,建成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个,总投资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家,过千万元的项目达到家。宝相寺景区开发建设,充分利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坚持高标准、高起
点规划设计,积极争取利用外资做好开发文章,年内完成投资万元的大雄宝殿建设工程,十年内完成投资亿元、规划占地余亩的开发任务。“三园”,即天容纺织工业园、白石石材开发园和济矿集团工业园。按照一流的规划、一流的建设、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进一步完善提高,形成汶上新的块状经济群。目前,白石石材工业园已有家企业入驻,年加工花岗石板材万立方
米,年创利税余万元。天容纺织工业园已动工兴建,投资亿元新上万锭紧密纺和台喷气织机的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内建成投产。阳城工业园阳城煤矿和一期投资亿元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的阳城电厂项目正在积极建设。“四带”,就是沿国道、兖梁公路、汶嘉线和李军线经济隆起带。进一步加快沿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功能,以沿路村镇建设为载体,形成以民营经济、林牧棉菜药高效农业为主的经济隆起带。这些项目的投入,也带来地方财力的大幅度增加,在去年可用财力亿元基础上,今年力争达到亿元,明年过亿元,后年力争地方财力亿元。
四、优质服务,着力营造良好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品牌、就是资源。我们把环境作为一条生命线、作为一条高压线,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大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进一步转变职能,精简审批事项,充分发挥县行政审批中心的作用,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办结的“四个一”制度。继续开展“行风万人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机关”活动,把机关部门和机关干部作风的好坏评判权交给群众、交给企业、交给服务对象。用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治理整顿经济环境。充分发挥行政效率投诉中心的职能作用,有举必查,严肃处理,公开曝光,确保政令畅通。党政机关执纪执法部门争做优化发展环境的表率,增强全局观念和发展意识,积极主动地为企业、为基层搞好服务,自觉为经济发展清除各种障碍。二是大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加大诚信宣传,树立诚信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大力开展创建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活动,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建立良好的银企共建机制,打造汶上的诚信品牌。三是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欺外排外、强装强卸、扒门堵路,严重败坏汶上形象、侵害外商权益、扰乱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在全社会树立尊商、敬商、亲商、爱商的良好风气。
第四篇:突出主导地位 发挥比较优势 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
突出主导地位
发挥比较优势
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
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孟君
近年来,我县始终牢固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要求,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使县内各种发展思路向工业聚焦,各项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各方工作力量向工业靠拢,各种要素资源向工业汇集,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近期,我对平邑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做了专题调研,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路和措施,同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平邑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工业总量较快增长。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3.4亿元,同比增长21.9%,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幅21%;完成工业增加值51.3亿元,同比增长17%,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幅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2亿元,同比增长21.7%,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幅22%;实现利税19.5亿元,同比增长30.5%,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幅19%;实现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30.3%,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幅18%。
(二)企业规模迅速膨胀。2005年,全县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仅有6户;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26户以上,合计实现产值74.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4%。利税过千万的企业20家,合计实现利税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0.7%。
(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五年来,累计完成规模以上技改投资82.3亿元,共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187个,总投资达65.4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22个。2010年,全县共建设工业项目65个,过亿元的9个,现已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30%,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成功招引了中联水泥、山东黄金、北新建材、汇源果汁、福田雷沃五家上市公司在我县投资建厂。
(四)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县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3家、省级技术中心1家、市级技术中心5家;累计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1个、山东省名牌6个。2010年,由我县起草的《纱线针织劳保手套标准》成为山东省第一个联盟标准,填补了国内纱线针织劳保手套标准的空白;制定了《果蔬罐头联盟标准》,有效促进了罐头产业的规范提升。
(五)节能任务全面完成。2010年,我县万元GDP能耗为0.73吨标煤,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97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为12.5立方米,分别比2005年下降23.7%、31.2%、33.7%,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节能任务目标。我县4户重点用能企业2005-2009年已完成节能量3.8万吨标煤,已超额完成了“十一五”2.29万吨标煤的节能量任务。
二、平邑县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项目化带动。招引建设项目是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我县连续将08年、09年、10年定位为“大项目建设年”,“大项目推进年”和“重点项目建设攻坚年”。五年来新上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243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1个。在近几年的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立足资源优势,招引产业链项目。平邑县是一个资源大县、果蔬大县,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果蔬种植历史悠久,开发潜力巨大。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提出了“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依托这些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批资源开发加工型项目落地我县。2008年,我县与北京汇源集团签约。依托我县42万亩果品基地和37万亩金银花基地,主要生产果蔬汁饮料、矿泉水、水果罐头、金银花饮料等系列产品。去年4月,投资3亿元的一期工程投产。今年6月,投资4亿元的二期工程投产。这一项目的落地,不仅提升了我县果品产业化发展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平邑境内拥有丰富的水泥产品的原材料储备,石灰石出露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储量近100亿吨,而且多为整体性矿床,便于开采和矿石外运,发展水泥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2009年,经过积极争取和深入接触,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与我县签约,投资7亿元建设一条大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目前,项目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中,这一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全年产熟料越150万吨、全年产水泥24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我县石膏资源丰富,已探明石膏储量为27亿吨。在石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缺少大项目的支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去年,我县与亚洲最大的石膏板企业集团北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投资6000万元在我县投资设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平邑北新建材有限公司。目前,该项目已投产运营。二是立足产业基础,寻求合作方加盟。经过近几年的培植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好成长性的骨干企业群体,这部分企业不仅成为我县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同时也在国内外同行业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为了进一步促进这部分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我县一直鼓励和支持县内骨干企业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构建战略联盟,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其中:临工桥箱与福田雷沃、浙江万里扬实施战略合作,变速箱年产量提高到80万台,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桥箱生产企业; 2009年,我县将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70%的股权转让给了山东黄金集团,成立山东
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天宝化工有限公司继2008年与长沙矿冶研究院、临沂古城实现战略合作后,去年又与世界第二大火炸药公司西班牙马克西姆公司实现合作,将建成全省最大的民爆生产企业。三是立足长远发展,建设高科技项目。高新项目决胜未来,要想在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中抢得先机、拔得头筹,必须把高新项目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县在工业项目建设和布局上,一直以抢占技术研发制高点为方向,把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作为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2009年,台湾客商投资的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临沂巨皇科技公司落户我县。该项目的建设,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并依托巨皇太阳能公司建立了“临沂市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研发太阳能光伏电站、照明灯具和移动空调等系列产品。去年6月份,该公司总投资6亿元的20兆瓦光伏跟踪电站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奠基,这是国内首家单一采用双轴跟踪的兆瓦级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高精度光伏跟踪电站。该项目填补了我市太阳能光伏跟踪发电的空白,是国家、省重点调度关注的高新技术项目,对于推广利用新能源、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坚持区域化布局。调整区域结构,大力发展块状经济,是推动工业布局从遍地开花向集约化、集群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早在“十一五”初期,我县就从平邑的实际出发,确立了经济开发区、国际石材城、地方罐头城、石膏工业带“一区两城一带”的工业总体规划布局。几年来,我县一直按照布局合理、产业聚集、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创新机制,完善配套,不断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提升产业聚集效应和承载辐射能力。经济开发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审核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共辖13个行政村,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我县工业大项目大多集中于此,现已落户
项目116个,年实现产值46.4亿元,是我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国际石材城,位于县城西部,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现有各类石材开采加工企业107家,年实现产值20个亿。石材城的规划建设,有效引导了县城分散石材企业的整合,是全国最大的石材加工贸易区之一;地方罐头城,位于我县地方镇驻地以西,占地3.5平方公里,果蔬罐头加工及配套企业发展到100余家,年可加工果蔬5亿公斤,罐头年产量达50万吨,占全国罐头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果蔬罐头加工基地;石膏工业带,纵跨保太、卞桥、资邱、柏林四个乡镇,覆盖面积120平方公里,共集聚规模以上石膏开采加工企业48家,年可实现产值30多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天然石膏加工集散地。
(三)坚持集群化扩张。我县一直把加快推进罐头、石膏、石材、手套、金银花五大特色产业集群的健康快速发展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线,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为每个产业制定出台了加快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重点工作,明确指出了各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具体措施和重点工作。经过这几年的集中推进,五大产业集群已进入了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2010年五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4亿元、利税8.5亿元、利润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3%、35%、34%和36%。
罐头产业:是我县五大产业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产业。现已形成以我县地方镇镇驻地为中心,周边辐射36个行政村的产业聚集区。为推进罐头产业的集聚发展,我县在地方镇驻地规划建设了集加工、展销、质检、仓储、物流、供热、污水处理等于一体的“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目前,罐头城内共有以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奇伟食品公司为龙头的果蔬罐头加工及各类配套企业百余家,罐头年产量达40万吨,占全国罐头生产总量的24%。地方镇先后获得“中国罐头第一镇”、“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山东省特色产业
镇”等荣誉称号。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 “中国罐头企业十强”、“全国优秀龙头食品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奇伟公司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的荣誉称号。
石膏产业:全县已探明石膏储量为27亿吨,现有石膏矿山和石膏加工业企业73家,其中石膏矿山开采企业9家,年开采能力200万吨;石膏粉加工企业47家,年生产能力150万吨;纸面石膏板生产企业15家,年生产能力2亿平方米;石膏砌块企业2家,年生产能力20万平方米;石膏产业从业人员4万多人。石膏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县北部的保太、卞桥、资邱、柏林四个乡镇,已初步形成了沿汶泗路的带状石膏产业走廊。
石材产业:平邑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石材之乡”,全县已探明的花岗石储量约23亿立方米,分为六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拥有花岗石矿山73处,年开采能力20万立方米;石材经营加工企业350余家,年可加工销售石材2300万平方米,产品远销美、日、韩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达5万人。规划建设的中国国际石材城,是全国三大石材集散地之一和江北最大的经营进口石材基地。
手套产业:平邑县棉纺手套加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仲村镇共有梳棉加工企业12家,合线加工企业12家,手套加工企业500余家,各种手套机1.6万台,年产手套18亿副。以棉纺手套加工业为主,合线加工、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配套产业为辅的特色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并成为我国最大的劳保手套加工集散基地之一。用地1000亩的“中国(仲村)棉纺手套城”已开工建设,年内可全面完成一期工程,入园厂家将达到30家。
金银花产业:平邑县是全国金银花原产地和主产区,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人工栽培金银花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县金银花种植面积40余万亩,年产500余万公斤,产量占全国的60%
以上,交易量占全国的70%,现有加工企业35家。投资7500万元金银花物流港一期工程已完工,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物流贸易中心。
(四)坚持多元化融资。融资难是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多年来,我县一直在解决工业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问题中采取了多项措施,努力探索工业企业融资多元化的渠道。一是争取政策资金。扩大内需以来,中央连续启动了数轮投资计划。我县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对上级投资政策的研究,把握好国家投资的方向和重点,做好工业项目的包装和上报,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二是完善融资体系。由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建立“企业过桥还贷基金”,为企业无偿提供紧急短期垫资服务,帮助暂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按时还贷。现已累计为企业办理过桥还贷基金1.4亿元。建立了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抵押物实行一次评估登记,二年内循环使用机制,解决了企业贷款抵押品有效期与企业资金使用周期不匹配问题。由县财政出资一亿元建立了财源担保公司,现已累计担保5000余万元;引进了临沂亿盛担保公司在我县设立了分支机构,现已担保1.2亿元。三是促进银企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定期召开由各经济主管部门、各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参加的银政企座谈会,通报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金融运行情况及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银行的信贷投放计划,明确银企合作意向。2010年,通过银企合作落实贷款7亿余元。四是鼓励贷款投放。制定了鼓励各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的考核机制,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了全县经济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同时,配合帮助金融机构清收和处置不良,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增加金融机构的放贷信心。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4.9亿元,比年初增加15.4亿元,其中工业企业新增贷款达13亿元。五是壮大金融主体。以建设服务全县,辐射周
边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加快金融主体建设,积极引进金融企业在平邑设立分支机构。2010年11月10日,临沂市第一个由县区引进的外地股份制商业银行—莱商银行临沂平邑支行在我县正式成立,冠鲁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运营。这两家金融机构的成立,为我县的企业融资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平台。
三、下一步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培植、骨干企业扩张、产业集群壮大、传统产业提升”四大工程的战略部署,立足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实际,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要把实施好“三四五”工业提升工程做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培育壮大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机械、化工、造纸、黄金等四大优势产业,规范提升罐头、石膏、石材、手套、金银花等五大特色产业。
(一)培植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依托市政府在我县巨皇太阳能公司建立的“临沂市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研发太阳能光伏电站、照明灯具和移动空调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延伸光伏产业链条。中药材产业:发挥我县金银花之乡的资源优势,以九间棚农业科技示范园、岐黄金银花制药、阿蔓达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制药集团联合,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使金银花中药材达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新材料产业:抓住国家推广发展环保新材料的机遇,以平邑北新建材、金信建材、拜尔建材为依托,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线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建设以脱硫石膏生产高档纸面石膏板、高强度石膏粉为主,延伸至新型PVC贴面板、页岩砖、轻钢龙骨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基地。
(二)做优做强传统产业。机械产业:以临工汽车桥箱有限公司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加大技术装备投入,信息化技术开发新产品,向成型设备生产过渡。依托北汽福田、雷沃重工搞好产品配套开发,重点开发生产轻型汽车系列变速箱、系列装载机变速箱和成型工程机械,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变速箱、农业收获装备生产配套基地。化工产业:以天宝化工有限公司为重点,发挥行业市场专卖和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的优势,开发高精度延期雷管、系列专用炸药等新产品。加强与西班牙马克西姆集团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建设电雷管生产线、非电雷管生产线、水胶炸药生产线、混装车基地。造纸产业:依托金太阳、汇丰、威凯瑞等龙头企业,带动造纸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重点发展中高档铜版纸、铜版卡、无碳纸,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增强行业竞争力。黄金产业:以归来庄矿业为重点,在巩固黄金规模生产的同时,继续勘探寻找新矿源,扩大生产规模。以归来庄矿业现有金外产业为依托,形成以黄金采选为主,多业并举的大型产业集团。
(三)规范提升特色产业。罐头产业:以康发、奇伟、环球等十大重点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安全、保健、功能产品,着力打造高科技、名品牌罐头(食品)生产基地,提升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的知名度。石膏产业:充分发挥北新建材、金信建材、万庄膏业、拜尔建材和中兴建材等重点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石膏产品的科技含量,着重发展高纯度石膏粉、自流平石膏等一系列新产品,努力打造中国石膏生态环境示范区。石材产业:以北方石材、美丽石材等企业为重点,加快石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开采加工当地石材为主向加工进口石材、出口销售的战略转型。力促石材企业整合提升,加快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步伐,推进石材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手套产业:规范棉纺、合线生产经营秩序,全面提升手套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重点项目引进与建设、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棉纺手套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壮大。金银花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
积,推广烘烤干燥技术,提高金银花的产量与质量。依托郑城、流峪两个主要的种植基地,培育一批现代化的金银花深加工企业。
四、做好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发挥比较优势,以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活动为抓手,以大项目支撑、大招商推动、大企业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为重点,壮大工业经济总体实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一)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始终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以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围绕意向项目抓落实、签约项目抓推进、在建项目抓服务、建成项目抓贡献,完善推进机制,化解瓶颈制约,确保汇源果汁三期、中联水泥、华百购物、北方石材、太阳能光伏电站等投资过亿元的在建项目在上半年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二)高水平开展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深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服务年”活动。坚持招大引强、招高引新不动摇,立足产业基础,对接上级政策,发挥资源优势,强化招商引资,集中引进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立县强县项目。
(三)高标准打造园区平台。突出科学规划、项目建设、体制创新、完善功能四项重点,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国际罐头城、国际石材城、中国手套城、石膏工业带、金银花物流港等载体建设步伐。经济开发区,启动二期扩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节能环保项目和涉外项目,努力争创一流省级经济开发区,真正发挥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国际罐头城,结合总体规划,完善道路网络,重点健全污水处理、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促进罐头产业走向集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国际石材城,按照“一控二治三提升”的原则,深入开展石材产业综合整治和规范提升工作,引导规划区以外石材企业向石材城聚集。金银花物流港、仲村棉纺手套城。全力加快建设进
度,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启动实施二期工程,引导企业入园发展。
(四)高层次提升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快推进罐头、石膏、石材、手套、金银花五大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标杆带动效应,鼓励其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促进产业规模整合扩张;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品牌战略的实施,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企业形象。大力推进五大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综合实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抱团”发展的产业特色和优势,确保2011年五大产业总产值过百亿元,利税过10亿元。
(五)高速度壮大骨干企业。把汇源果汁、中联水泥、山东黄金、北新建材、福田雷沃等上市公司在我县投资的5家企业以及冠鲁集团、临工桥箱、天宝化工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在项目安排、土地征用、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梯次推进,打造一批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双超”企业。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争取康发食品、天宝化工的企业上市工作取得突破。
第五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提升乡村经济实力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镇域经济是区(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区(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区(县)域经
济的崛起,构建和谐万州也变得不可能。什么是镇域经济呢?按区域经济理论解释,镇域经济属于地域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经济特征明显的地域性生产综合体,处于我国国民经济五级(中央、省、市、县或区、镇或乡)构架中的最基层,是国家方针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在我区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进程中,必须大抓特抓镇域经济,盘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这对于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万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清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刻理解和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堪忧。据区统计局提供资料显示,2006年万州镇域(包括镇乡、街道)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镇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4000余元,同比增长8、3,远远低于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0余元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全区镇域经济总量还不如九龙坡区九龙镇的经济总量,仅为九龙镇的41,少65亿元。更不如位居全国千强镇之首的东莞市虎门镇,仅为虎门镇的32,少90亿元。全区除街道办事处外,还没有一个镇乡经济总量上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上500万元。因此,我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增速缓慢,差距十分明显。
(二)、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镇域经济与区域经济是融为一体的,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一体性。近年来,浙江的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镇域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浙江镇域工业企业占到了全省工业企业总量的80,浙江人自豪的称为“五分天下有其四”,可见,镇域经济对浙江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非常强。与此相比,我区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提升作用还远远不够,镇域经济是万州区域经济的短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万州经济实力的提升。
从我区镇乡实际情况看,由于镇域经济发展滞后,导致镇乡可供财力严重不足,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镇乡债务沉重,使镇乡财政运转更趋艰难,客观上又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和主城发达区县狠抓镇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我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支持镇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增强镇域经济活力,不断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为构建和谐万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根据镇域经济发展特点,突出选准加快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从我区镇域经济的实践来看,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必须从镇域客观实际和镇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出发,积极选准加快我市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走城镇一体化、产业带状化、投入经常化、人才保障化的发展道路。
一是以城镇空间布局为突破口,扎实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推进小城镇建设既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又是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性的一步。由于我区镇乡区划主要按行政区域设置,造成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城镇功能不健全,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弱。应当采用“确保重点、优先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拆并带动作用不明显的一般建制镇(乡),以辐射能力较强的小城市、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基础,重新规划布局城镇空间,继续缩减镇乡规模。要支持小城镇全方位、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新建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当地农副产品的一级集散中心,推动当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形成连接城乡的循环通道,冲破城乡二元结构局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城镇一体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农村小康和城市小康的对接,最终达到社会和谐,这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基础性的一步。
二是以布局带状产业为突破口,扎实抓好特色经济,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一些镇乡按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和“多拿几个单项冠军”的思路,提出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之路。我认为不够客观,我区农村地区绵延几千平方公里,气候和地理特征相似,各镇乡都抓“特色产业”,势必造成产业雷同。因此,为了有效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避免要素浪费,避免恶性竞争,根据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