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第一篇 复习题

时间:2019-05-14 16:2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第一篇 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第一篇 复习题》。

第一篇:《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第一篇 复习题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

第一篇、教师发展与积极心理学(复习题)

一、慧眼识人:教师的人才观

1、教师这一职业的专项技能——慧眼识人。

2、慧眼识人的宗旨:教师要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的才能、优秀品德,并且在互动过程中进行培养、强化。简单地说教师必须能辨认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恰当地指导和培养他们成才。

3、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认知智力和自然探索智力等八种智力。

4、积极心理学建立的理论前提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继承和发展出来的心理思想,每个人都蕴藏着积极人格品质这一假设,主张人的本性趋于积极。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这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格心理学必须研究人内心存在的积极力量,只有人所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

5、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与他的同事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携手,概括出24种性格力量,并归类在六种核心美德(智慧和知识、勇气、人性、正义、节制和精神升华)之下。每个人的标志性性格力量是不同的,而且是不固定的,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

6、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到慧眼识人呢? ⑴调整情绪,将“爱”、“包容”发展为教师标志性性格力量。⑵立足发扬优势品德,避免让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砝码。⑶转变态度,关注积极面,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⑷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① 打破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树立服务意识。

② 关注学生情感需要,更多地鼓励赞扬,慎用批评和指责。

7、案例分析:

⑴两个 “后进生(小优、小健)”的转化案例告诉我们一方面人人可成才,另一方面每个人有不同的特点,如果不努力发现隐藏 的闪光点,就浪费了培养一个人才的机会。

⑵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要找到后进生身上的优势特征,多加鼓励和表扬,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势特征被认可,他们会因此而更加自信和有成就感,因而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改变。

二、积极投入:教师的职业生涯

1、工作投入是一种积极的、充实的、与工作相关的,具有活力、奉献、和专注特征的心理状态。活力指具有出众的精力与韧性,愿意在自己的工作上付出努力,不容易疲倦,面对困难时具有坚忍力等。奉献是一种对工作的强烈卷入,伴随着对工作意义的肯定、对工作的高度热情以及自豪和受鼓舞的感觉。专注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愉悦状态,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步愿意从工作中脱离出来。

2、积极投入的工作和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工作投入是指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积极主动态度和热爱程度。

3、教师规划自己的生涯需要自己的“职业锚”。“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影响一个人的职业锚的因素有:⑴天资和能力;⑵工作动机和需要;⑶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如何建立积极投入的教师生涯?

⑴从教师自身发展角度考虑,认清自己的品格和能力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和特质。

首先,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的优势和才能的发挥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而积极投入的教师生涯也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才能。

其次,在教育实践中体验成功,提升教师心理资本,促进积极积极投入。

⑵从学校和教师的关系角度来说,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讲解投入地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引导作用,让老师喜欢学校、热爱教育教学工作。

5、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和提升教师的心理资本,激发教师潜能?

⑴让教师在团体中成长,在得到团队支持的前提下不断积累小的 成功走向大的成功,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⑵在团队中营造乐观向上的氛围,面对困难时有乐观应对的榜样,对教师自身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⑶让教师经常重温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和蓝图,并让他们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效,学生成长的未来,使教师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

6、心理资本:指可提升工作绩效与组织竞争优势的个体重要内在资源,包含四个因素: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劲。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呈显著正相关。

7、案例分析:

⑴(林老师)对教师行业认知存在偏差,只教书不育人,教学方法单一刻板,把教育工作简单化为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因为忽略学生学习的特点,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需要有生命的共鸣,否则就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教师自己也会职业耗竭。如果能更注重学生的感受、更关心学生,在育人方面积极投入,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⑵(张老师)虽然刚开始因为缺乏经验、方法单一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她认真反思,心中有学生,把培养人作为教师投入工作的目标,最终解决了问题。教师的职业生涯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陪伴和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

三、快乐生活:教师的生活态度

1、积极心态:指个人选择一个最能适应的环境,发挥了最高潜能的行为,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

2、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研究发现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可以解释积极情绪体验不仅可以反映人的幸福,而且有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

3、快乐生活,积极工作,是普通教师改变自己的重要途径。

4、如何快乐生活,积极工作,让自己成长为一名充满成就感和幸福 感、受人欢迎的教师?

⑴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人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面对和处理遇到的挑战。

⑵常怀感恩之心,牢记值得自己感谢的人和事,具有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⑶同时,还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①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

②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③保持稳定的友谊。

④经常与好友聚会。

⑤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努力工作。

四、心理健康:教师的人格魅力

1、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客体关系是其中之一。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早期的亲密关系对人格特征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2、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何重要性?

(1)由于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师生关系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不良客体关系的修复和补充,所以教师自身成长历程中的客体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的问题 不解决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不利于同事关系的和谐。(2)学生在校期间建立起来的安全稳定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价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成为学生生命中重要的客体,让师生关系变成积极稳定的安全性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由于消极依恋关系导致的心理问题,反之将可能对学生造成再次伤害。

3、良好的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和其他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人成长的重要资源。

4、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是形成人格魅力的基础,需要较长时间的自我修炼。

5、教师自身的问题会成为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障碍,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6、教师心理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寻求帮助呢? ⑴自我调节,建立积极的关系资源,修复和提升自己。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动寻找朋友或家人的支持和帮助。⑶寻求专业支持。

⑷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了解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

五、陪伴成长:师生关系的教育功效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育效果的基础,师生关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陪伴功效。

2、家庭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五个因素:了解与被了解、归因、接纳与尊重、互惠、长期和持续。

3、影响师生关系质量的五个要素:学生与教师之间彼此的理解、学生的解释风格、学生和老师彼此的接纳和相互尊重、彼此之间的互惠关系体验、这样的关系可以持续的时间。

4、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包含哪些要素? ⑴教师要能够做到无条件接纳每一个学生。⑵尊重温暖每一个学生。⑶聚焦于学生积极正向的方面。⑷与学生互动交流直接对话。

5、作为一名“副课”老师,遇到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不被学生所尊重时该如何应对? ㈠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消极心态,要坚定地认为—任何课程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幸福快乐和人生智慧,都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潜力,只是课程设置不同而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特色和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开展教学,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以此为切入点一定会有所改观。面对调皮的孩子,教师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思维,聚焦于学生的积极特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用这样的方式来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㈡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做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老师,让学生知道老师喜欢和欣赏他们,也知道老师会生气、会难受,但是老师可以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分享成功的体会和经验。②让学生知道每一个课堂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人生有积极影响,也很有趣。

③是让学生知道老师的底线在哪里,懂得遵守原则。

④引导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投入其中,产生沉浸体验,获得成功和快乐。

六、润物无声:教师的影响力

1、绘画疗法:是治疗师以患者创作的绘画为中介,对患者的情绪障碍、创伤体验等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治疗。

2、绘画治疗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参与观察:②行动化、迁移和解释:③表达和叙述;④作为“第三者”——作品。

3、在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新教育实验活动中,小学的读写绘课程颇受师生欢迎。这样的课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效果? 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读写会的课程中,自由地表达想法。这样的课程给他们带来了愉悦酣畅的感觉,几年后的回忆还是那样的美好,教学内容融化成了学生的精神财富。

⑵这样的课程不仅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情绪情感,也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消解消极情绪,自信、勇敢、爱与被爱等积极情绪得到了整合和提升,陶冶了情操。

⑶读写绘的课程让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更融洽,成长在交往和娱乐中完成。

⑷老师对学生的爱、包容、信任和支持,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良好课堂氛围、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老师的魅力在读写绘课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4、叶宇红老师读写绘课程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影响学生是在一系列活动之中完成的,教师的影响力在于能在每次课堂、每次活动、每次与学生交谈时都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点、进步,发现学生的善意、正念和创造力,并及时加以引导培养,最终使学生走向属于他的幸福彼岸。这个过程就是润物无声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进入了良好的境界。

第二篇:《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本书集中了陶博士的临床心理学专业学识、咨询经验和教育智慧,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改变现状,增长智慧,为提升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助一臂之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范文一

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给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礼,我们应该基于儿童的心理视角,以儿童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儿童的积极人格为目标,为孩子的未来指引一条走向幸福的大道,从而自己也能与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其中的第五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儿童教育新思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做孩子积极的榜样。

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

二、留给孩子教育“空白”。

教育需要讲究“空白”艺术,适当的空白,才能产生美感,才能让孩子们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正如书中所说,让孩子的心理在学习与生活中获得免疫力吧。让孩子远离“时间贫困”和“空间贫困“。拉近师生间的精神距离,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为自己人。

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读了此书后,我们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应“,蹲下身子聆听孩子的心声,主动与学生交流,讲道理,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也要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惩罚,跳出”自己人效应“。

总之,我们应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做好自己的典范,留给孩子空间,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寻求细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我们应该努力做到这一些,因为这样,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因为他们快乐,我们就能感受到幸福。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范文二

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从而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选择的都是校园中最常见的事情,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的原理。

书中重点研究了23种教育心理现象,却全然没有一般心理学书籍那些枯燥难解的专业术语,没有刻板无趣的说教,读后感觉像是朋友之间的一次倾心交流。首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鲜活生动的学校典型案例,使我感觉到就像在倾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然后作者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列举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学实验,对学校案例进行了深入而浅出的剖析。每每读到作者那些总结性话语的时候,都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书中除对案例的精彩剖析之外,作者还给我们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对策非常实用易行,简直就是一线教师的管理宝典。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凭直觉判断,我们都认为我们自己是对的。但是我们的想法往往会藏着许多盲点。比如学生犯错违反了学校纪律,我们的做法就是批评,我们也认为这样做肯定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行为主义的“联结”和“强化”的观念。有些学生违反纪律是故意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如果教师给予不痛不痒的惩罚刚好满足了学生的意图,那么倒强化了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还比如,对一个犯错的孩子,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学生自己认错,学生不认错好像事情还没有完,学生态度变好了,自觉认错了,教育也就完成了。其实这里就藏着一个盲点,学生长此下去就会认为犯了错只有认错就可以,有些学生明明没有认识到错,为了逃避教师的批评,就会做表面上的认错。那么教师的行为就是诱发了学生撒谎。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看似普通的例子,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心理学知识。像书中提到的“破窗户理论”、“旁观者效应”、“虚假的一致”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习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对学习一旦失去了信心,学习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这本书提到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的,也包括教师自己的,通过读这本书,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多的收获,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充实,这本书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范文三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第三篇:《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朱洁 张鹏名师工作室成员 徐州市城东实验小学)

这个月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翻开书,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话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里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

那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很惭愧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而吝啬于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

后来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养人是促进一个人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社会规范,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通情达理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比价复杂的心理成熟过程。一个人较成熟,让他人觉得是通情达理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懂事”.教师困惑:古人说“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确自古以来管教孩子是件麻烦的事,尤其是由于他们不懂事,甚至比较顽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烦。也暗示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必定会遇到这些和那些的麻烦。

案例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体现在:

1、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虽然成绩还可以,但是习惯比较差,他经常会做一些比较异常额行动来吸引注意。

2、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自我控制能力。

3、没有合作意识,在团队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角色,行为特殊。经常无理取闹、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观。

2、为孩子设立一种较高的但可以达到的标准,在孩子实现这种过程中提供支持

3、采用以一种稳定的权威性教养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领域提供技能训练

总结:面对“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往往会有烦躁心理,这类学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那类问题学生。现在看了书中的应对策略,不管怎么样,心中就踏实了一些,不会那么茫然无措。

最后,还是那句话: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完整的人!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共同要素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 A.心理官能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2.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头脑中以不同方式表征,例如,程序性知识以下列哪个表征? [ ] A.命题 B.表象 C.概念 D.产生式

3.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 A.认知心理 B.教学心理 C.教育心理 D.德育心理

4.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 ] A.内潜性 B.客观性 C.减缩性 D.观念性

5.下列关于专家和新手差异表述得不正确的是 [ ] A.专家有庞大的知识系统 B.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

C.新手从末到头解决问题 D.根据新象棋手的特点发明了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

6.实验研究可以让教育心理学家确定产生某一行为的原因,实验至少包括 [ ] A.一个自变量 B.一个对照组 C.一个可变量 D.一个不变量。

7.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促进者 D.反思者

8.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9.下列关于品德描述正确的是 [ ] A.其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B.品德就是道德 C.品德就是个性 D.品德一定危害社会

10.根据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哪些不会遵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的学生可能更? [ ] A.创造性智力 B.分析性智力 C.实践智力 D.自我认知智力

11.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 [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2.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为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控制论专家 [ ] A.维特罗克 B.布鲁纳 C.格拉塞斯费尔德 D.奥苏贝尔

13.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理论是 [ ] A.自我价值理论 B.控制点理论 C.成就目标理论 D.自我决定理论

14.有的人在回答问题时倾向于很快就做出反应,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5.根据斯金纳发明的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做的经典实验提出来的学习理论是 [ ]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D.信息加工理论

16.教育心理学家利用某种方式了解儿童和教师的经历、想法和感受的研究方法是 [ ] A.个案法 B.访谈和问卷调查法 C.观察法 D.人种学研究

17.学习“医生讨厌律师”这句话时,附加一句“律师对医生起诉了”,这采用了 [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8.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察和元认知调节 B.元认知策略属于过程性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C.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 D.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19.下面哪个属于早期的迁移理论? [ ] A.概括化理论 B.强化理论 C.特殊迁移说 D.试误说

20.下面哪个是人本主义的促进道德情感的治疗原则或称教育原则? [ ] A.谦虚 B.自信 C.自尊 D.移情性理解

21.提出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的是 [ ]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22.个体具有应用文字思考及使用语言传达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 A.语言智能 B.逻辑一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23.学生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

24.皮亚杰认为儿童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者得到奖励,这是道德认知发展的 [ ] A.自律阶段 B.无律阶段 C.纪律阶段 D.他律阶段

二、填空题:

1.维果茨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_____。

2.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进行的小型课堂教学,叫做_____。3.团体智力测验包括_____、库赫曼—安德森智力测验和欧迪斯—列农学生心理能力测验。4.1989年,布朗、柯林斯和达吉德首次提出并界定了“_____”的概念。5.技能通常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_____两种。

6._____ 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7.分合法是_____ 1961年提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

8.跟随在行为之后能够增强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的事件,叫做_____。9.儿童以成人为榜样,建立了自己所仰望的一种理想的自我,叫做_____。10.德维克等在社会认知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_____。11.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12.认为女性不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表达的是 观点,声称男性不能胜任幼儿教师工作也同样如此。13.威廉·斯登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 的概念。

14.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有可能被检索出来并回到短时记忆,这时记忆又被称为“ ”。15.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也对当代 产生了重要影响。16.指对特定的内部和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认和判断。

17.学生一生都在持续进行着性别角色的 过程,即接受并做出被社会认定的性别角色行为。18.和平等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19.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与预成论是截然不同的,而是一种。

20.不同地方的人们在行为、态度、衣着、语言和饮食上的差异,这就是。21.是反映关于适合男性和女性行为的印象和看法的广义类别。

22.根据 的智力三元论,智力表现为三种形式: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智力。23.皮亚杰的 是建立在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和继承之上的。

24.所谓 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图解。25.解决问题的技巧及适应日常生活事件并从中学习的能力,被称为。26.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这两种 与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27.设计 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28.美国斯坦福大学 教授认为,建构主义学家可以归入两大阵营,一是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者,二是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者。

29.即各事件发生的过程及其各过程间的关系的图式。

30.技能的活动方式不是动作的随意组合,是技能形成的前提。

31.图式的激活、功能固着性和 都反映了灵活性在理解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名词解释: 1.高原现象 2.对偶故事法 3.认知结构 4.低个人成就感 5.普雷马克原理 6.表象

7.动作程序图式 8.交互决定论 9.PQ4R方法

10.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11.关键期 12.学习策略 13.联结主义 14.移情

四、简答题:

1.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 2.简要叙述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

3.学习策略的结构是怎样的,三大学习策略之间是什么关系? 4.怎样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在学习论? 5.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6.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环节是什么? 7.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 8.人本主义与认知派的意义学习存在什么区别? 9.如何评价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五、论述题:

1.对比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的差别,并分析其教学启示。2.①说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②他的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3.①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②有哪些对策? 4.说说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5.①品德心理的结构是什么? ②说说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6.画出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图,并加以解释。7.①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②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B 5.D 6.A 7.D 8.B 9.A 10.A 11.B 12.C 13.D 14.C 15.A 16.B 17.A 18.C 19.A 20.D 21.C 22.A 23.A 24.B

二、填空题: 1.内化 2.微格教学 3.罗吉—桑代克智力测验 4.心智技能 5.情境性学习6.学习7.戈登 8.强化物 9.自居作用 10.成就目标理论 11.编码系统 12.性别歧视 13.智商 14.工作记忆 15.建构主义 16.模式识别 17.社会化 18.减少偏见 19.渐成论 20.文化差异 21.性别刻板印象 22.斯腾伯格 23.建构主义 24.练习曲线 25.智力 26.认知风格 27.先行组织者 28.菲利普 29.脚本 30.合乎法则 31.反应定势

三、名词解释: 1.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

2.对偶故事法通过向被试讲述包含着道德价值内容的故事,它们以对偶道德故事为主,成对出现,来让被试判断研究者所涉及哪些行为类型。

3.认知结构是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4.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5.在强化时,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才可以吃火腿”。

6.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是对事物的物理特征做出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形式,是人们保存情境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7.动作程序图式是一种关于动作程序的认知结构,它是通过多次练习在头脑中形成的,在相似情境的激发下就会自动地调节以控制人的行为。

8.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提出的对行为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

9.PQ4R方法是由托马斯和罗宾逊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PQ4R代表预览(Preview),设问(Qeu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10.结构不良领域知识是指生活中比较复杂的知识,不是简单回答就能理解解决的知识。

11.关键期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出现和培养儿童的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1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13.联结主义是桑代克提出的,认为学习实质上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不需要以观念作中介。

14.移情就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

四、简答题: 1.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经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过程。注意过程:在注意过程中,学习者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保持过程:在保持过程中,学习者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个体储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复制过程:在复制过程中,学习者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动机过程:在动机过程中,学习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2.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

(1)感觉通道:所谓感觉通道的差别是指学习者对于视觉、听觉和动觉刺激的偏好程度。

学习者在感觉通道偏好上存在三种典型类型:①视觉型学习者;②听觉型学习者;③动觉型学习者。

(2)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认知风格:①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②反思型和冲动型;③整体性和系列性;④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3.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区分为三种,并对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存取。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三种。这三种策略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认知策略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使用认知策略的技能和愿望,他就不可能成功地进行计划、监控和自我调节。也就是说,可以教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策略,但如果他们没有必要的元认知技能来帮助他们决定在某种情况下使用哪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么他们就不是成功的学习者。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4.马斯洛认为,外在学习是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其着眼点在于灌输而不在于理解,属于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育的模式。

马斯洛批判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外在学习,学习活动不是由学生决定的,是由教师强制的。学生只是对个别刺激做出零碎的反应而已,学生所学的知识缺少个人意义。“学生学到的,顶多不过像是在他的口袋里装了几把钥匙或几个铜钱而已。学生所学的一切,对他个人的心智成长,毫无意义”。在他看来,目前学生们浸透着外在学习的态度,并且像黑猩猩对训练员的技巧作出反应那样对分数和考试作出反应。读一本书的惟一理由可能是它可能带来的外部奖赏。为了获得“一纸文凭”或“赚取学位”可概括为这一外在教育的弊端。

马斯洛认为,理想学校应反对外在学习,倡导内在学习。所谓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这种内在教育的模式会促使学生自发的学习,打破各种束缚人发展的清规戒律,自由地学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综合各家理论模式和阶段论,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①识别有效信息;②理解信息含义;③整体表征;④问题归类。(2)寻求解答阶段: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4)评价结果阶段

6.建构主义者提出并强调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是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预热。这是教学的开始阶段,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

(2)探索。首先由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用以引发情境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时的目标可能是开放的,但教师会对探索的方向有很大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以启发引导,可以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也可以给学生以反馈等,但要逐渐增加问题的探索性的成分,逐步让位于学生自己的探索。

(3)独立探索。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探索不同的问题。

7.学习过程是从不知到知的一个单个的活动过程,加涅把它分成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要使学习得以发生,首先应该激发起学习者的动机。(2)了解阶段。在了解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对外部信息一旦开始注意和知觉,学习活动就可进入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经过获得阶段,已编码的信息将进入长时记忆的储存器。

(5)回忆阶段。也就是信息的检索阶段,这时,所学的东西能够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6)概括阶段。人们常常要在变化的情景或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的东西,这就需要实现学习的概括化。(7)作业阶段。也就是反应的发生阶段,就是反应发生器把学习者的反应命题组织起来,使它们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出来。

(8)反馈阶段。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8.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

罗杰斯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而奥苏贝尔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因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因而与全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

9.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

人本主义的观点和主张从理论上说无疑是方向正确的,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实施起来也是相当不易的。即使在人本主义思潮处于鼎盛时期,他们自身的教学主张,如“开放学校”“开放课堂”等也没有得到真正实现。

五、论述题: 1.斯皮罗等人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

初级知识获得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现出来(如背诵、填空、简单的练习题等)。

而高级学习则与此不同,它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因而大量涉及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

斯皮罗认为,传统教学混淆了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之间的界限,将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中,使教学过于简单化。必要的简单化对教学来说是有意义的,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过于简单化则会使得学生的理解简单、片面和僵化,这正是妨碍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的迁移的主要原因。

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学习者开始涉及大量的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时的教学主要是以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为基础,着眼于知识的综合联系和灵活变通,面对复杂多变的任务情境,灵活地理解问题,灵活地解决问题。而建构主义就是要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

2.(1)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基础上,将生物学的原则和方法引入人类发展的研究中,形成了迄今为止极具影响力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他的发展理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在皮亚杰看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其内部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皮亚杰认为智慧是有结构基础的,而图式就是他用来描述智慧(认知)结构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全部遗传图式的综合构成一个初生婴儿的智力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儿童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使得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2)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3)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提出四个基本因素。

①成熟 ②练习和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平衡化

(4)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心理发展研究与课程论都是建立在皮亚杰理论基础上的。他的理论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价值。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出发研究人类个体的心理起源和心理发展,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来充实和验证其学说。他所强调

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各个阶段间的质的差异和对各阶段的具体阐述等,都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并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有助于人们预测儿童的发展并施以正确的教育影响。

3.教师职业倦怠是在长期的工作环境及伴随的压力中积淀下来的,因此,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是较为复杂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社会因素: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工作压力、精神压力日益加剧。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异常繁重,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他一般职业。如果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极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心理上的极度疲劳。

(2)组织因素:学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学校的组织氛围和谐,则教师心情愉悦,效率较高;如果领导专制,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紧张,则教师就会感到压抑、烦躁和忧郁。同时,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否科学也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在这种工作压力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个人因素:研究表明,那些具有A型人格、低自尊或外控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类教师常常抱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对外界干扰容易妥协,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无能感,这种不能客观评价自我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对策:(1)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首先要给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引导教师合理的定位;其次,国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最后,教育部门应该探索出有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将职前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智力与非智力能力,重视教师承受工作压力和自我缓解压力的训练。(2)改善学校领导方式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协调好教师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倡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另外,要为教师提供深造及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机会,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尊心,有效地防止职业倦怠的发生。(3)教师本人应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解决的最好途径是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自己工作的内部动力。此外,教师了解自我,培养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多参与社会活动,也可以减轻工作压力。对于已出现倦怠症状的教师,也可借助于他人的力量,找朋友倾诉、找专家咨询都是缓解倦怠的有效途径。

4.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埃里克森还指出,不仅所有的发展阶段是依次地相互联系着的,而且最后一个阶段和 道德认知是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既包含着对一定的道德知识的领会(如道德概念与道德行为准则等),也包括着以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且以此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与道德信念紧密联系,而且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往往结合在一起,构成人的道德动机。

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它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作为道德品质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而且,这三者本身又各自有其不同的等级水平。在德育活动中,必须全面兼顾品德的各个侧面,不能简单让学生记忆各种社会规范,也不能只是靠纪律、惩罚等约束儿童的行为,必须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结合起来。

皮亚杰以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为研究方法,即先给儿童讲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然后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了的问题,分析儿童的回答,尤其是错误的回答,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揭示了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皮亚杰从认为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在此之前,儿童还经历一个具有自我中心的规则概念的阶段——前道德阶段。

(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

5岁幼儿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他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者得到奖励。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2)他律阶段

5~8岁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认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自律阶段

9~11岁儿童进入自律阶段,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相对主义,合作的道德。

总的来说,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律道德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而作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外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自律道德已能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不平等、公道不公道等新的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受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价值支配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6.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如图),这一模式展示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记录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里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是很短的,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作了内部的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等编码,信息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回忆不起来的原因是由

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并非不同的结构,它们只不过是同一结构起作用的不同方式而已。同样也应该注意,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有可能被检索出来并回到短时记忆,这时记忆又被称为“工作记忆”。当新的学习部分地依赖于对学生原先学过的东西的回忆时,这些原先学习的东西就从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并重新进入短时记忆。

从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的信息要通过反应发生器。反应发生器具有信息转换或动作的功能,从反应发生器中传来的神经传导信息使效应器(肌肉)活动起来,产生一个影响学习者环境的操作行为。这种操作使外部的观察者了解原先的刺激发生了作用——信息得到了加工,也就是说学习者确实学了点什么。

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图上的“执行控制”和“期望”。“执行控制”即已有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即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结构的作用下进行的。

7.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关于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①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感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相对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②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③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因此,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的、稳定的和可控的维度。

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因而使学习一蹶不振。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地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B.《中庸》

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想像力

C.思维力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B.中央

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B.创造性

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性和性。

16.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2.D3.C4.B5.C6.A7.D

8.D9.C10.B11.C12.A13.D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凯洛夫15.顺序阶段

16.社会主义制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7.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

18.个人活动自愿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

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A.意识活动B.反射活动

C.智力活动D.精神活动

2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A.B.

C.D.

25.不是智力技能的特点的一项是()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B.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D.动作结果的意识性

26.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

A.20%B.30%

C.50%D.70%

27.气质类型()

A.有好有坏B.都是好的C.都是坏的28.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

A.竞争目标结构B.合作目标结构

C.个别化目标结构D.成就结构

29.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B.粘液质

C.多血质D.抑郁质

30.拉塔标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A.社会干扰B.群体影响

C.群体一致性D.责任扩散

31.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哪个心理学流派的心理治疗观点?()

A.精神分析法B.行为矫正法

C.人本主义疗法D.理性情绪疗法

3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B.班杜拉

C.马斯洛D.艾利斯

33.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直接性B.间接性

C.广阔性D.创造性

3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原型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35.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关系。

37.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动作

结构的。

38.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和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39.激情具有性、短暂性和性的特点。

40.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B24.B25.D26.C27.D28.B29.A

30.D31.C32.B33.B34.A35.D

;对

六、填空题

36.词语反比37.外显性展开性

38.智力年龄(心理年龄)智力商数39.爆发指向

40.疏离与排斥追求与爱恋

七、简答题

41.(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

(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42.(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

(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43.(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

(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八、论述题

44.(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

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

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下载《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第一篇 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第一篇 复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积极心理学

    浅谈积极心理学 摘要:为了对积极心理学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此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定义、背景、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主要观点、运用领域、启示和意义、展望。 关键词:积极心......

    积极心理学

    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和体会 动科131 王姝怡 15113101 不知不觉间大一的时光已经进入尾声了,在这一年中,我选择了积极心理学作为我公选课中的一门。当时我对这门课并不了解,从字......

    积极心理学

    心得体会 很庆幸这学期选修的是积极心理学这一课程,通过学习让我在心理素质这一方面有了较大提高。本次积极心理学主要学习了性格特征、微笑、赞美、幸福和沟通等等 。接下来......

    积极心理学

    天 津 农 学 院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 系别:______人文社会科学系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09级人力一班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孙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心理学

    提供幸福和快乐完全方案:积极心理学 作者:冯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是非同寻常的。他们没有了父辈们大学毕业后包分配的优厚待遇......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在护士之中的应用 实例1护士职业获益感 研究背景 根据国家卫生部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201 2年我国共有注册护士249.7万人,前两年的统计数据则为2011年 224万人,2010年......

    积极心理学大全

    积极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信念建立中的作用 姓名:郝飞飞班级:政法学院思政二班 一:积极心理学概论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它最早是......

    浅析积极心理学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学及其在大学生幸福感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