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域旅游背景下曲阜旅游发展的“二次创业” (自动保存的)
全域旅游背景下曲阜旅游发展的“二次创业”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年级:
全域旅游背景下曲阜旅游发展的“二次创业”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正成为越来越多“有钱又有闲”的中国人新的生活方式。如何把握旅游市场的机遇,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是一个国家或者地方旅游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提出了“全域旅游”这一概念,给我国各地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在全域旅游这一背景下,推动曲阜旅游发展的“二次创业”时不我待。
一、“全域旅游”内涵解读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发展全域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要求我们从全域整体优化旅游环境、优化旅游全过程,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曲阜旅游业发展现状
1、优势条件:曲阜作为孔子故里,旅游资源名气大。孔子的崇高地位、儒家学说的深远影响所带来的极高的知名度;曲阜旅游地位高。是山东的旅游形象(孔子故里——中国山东),也是中国的旅游形象之一,与北京、西安一起构成中国三大文化旅游胜地,享有东方圣城的美誉;旅游地品位优。“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同时曲阜是历史文化名城及全国卫生城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浓缩、凝聚和升华,是中国礼教文化、书法文化、艺术文化、古建文化、服饰文化、家族文化、墓葬文化集大成者;旅游业发展基础雄厚。曲阜旅游发展起步较早。1991年中国旅游 胜地40佳之一,1997年全国35个王牌旅游城市之一,1998年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其次曲阜与其他的旅游地之间的组合好。北可接泰山、济南,南可联邹城、徐州,良好的资源组合,合理的空间结构,可以全方位的凸现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充分满足游人的需求,产生良好的效益。
2.劣势条件:主体资源不为中国之最,不具备垄断优势。孔庙雷同于故宫,其规模、文物、形制、“级别”均比不上故宫,致使看过故宫的游人大都不愿意再来曲阜,对于曲阜来说是致命性的限制因素。阳春白雪,静态风貌,可敬不可亲。以“三孔”为主体的旅游资源是儒家文化、贵族生活、家族墓地的物质载体,其建筑、碑碣、古树名木、墓冢、石刻档次高、内涵丰,但对大众游客眼中难以产生亲近感,引起共鸣;这种可敬不可亲的景区特征和游览感受致使三孔极少有回头客且观光客人难以滞留下来,因此,三孔的文化价值难以被有效利用导致综合收益不高。交通区位欠佳,旅游可出入性不畅。目前游客出游多通过铁路,但曲阜目前却无干线铁路,距离最近的兖州站(15公里)既没有客运始发火车,也不是任何一列客运火车的终点站;从航运角度看,离济南机场至少有180公里的路程;虽然距离嘉祥机场较近(80公里),但是航线航班很有限,满足不了游人的要求。因此,总的来说曲阜的旅游可出入性不理想,在游客的眼中,曲阜仅仅是一个游览点,多数游客去泰安或济南住宿,导致游客在曲阜的平均停留时间仅有0.6天,无疑这是制约曲阜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主体景区环境容量不大,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较大。三孔的总面积仅有2.21平方公里,尤其是孔庙、孔府面积只有0.21平方公里,游线不长,游览的空间容量和时间容量都不大,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效益和游客人数的增加。而且在旅游旺季,人满为患,严重破坏了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游览意境,更使得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愈发尖锐。“三孔”阴影浓厚,其它景点如尼山圣境、孔子六艺城等难以展示其应有的魅力。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曲阜旅游发展思路
在全域旅游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曲阜市旅游发展状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曲阜旅游进行“二次创业”。
1、政府主导,开创全域化的旅游管理合作机制。政府主导是曲阜市全域旅游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涉及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其中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要实现曲阜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 目标,需要曲阜市政府即作为旅游发展的牵头者,又要扮演各种利益关系调节者的角色,引导曲阜旅游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曲阜市政府应积极组织与旅游相关的“全部门”(如市旅游局、林业局等)、“全行业”(如酒店业、住宿业、旅行社业等行业及相关协会)、“全游客”(包括旅游者、商务者及当地居民等)集思广益,共同商讨曲阜市全域旅游管理合作机制,以更好的服务于各旅游利益相关者,服务于曲阜旅游发展的大局。
2、儒学引领,打造全体验、全链条、全时空旅游产品体系。曲阜全域旅游的发展要从全域角度,以儒学为引领,加强对曲阜旅游业态的梳理、产业的融合及产业链的延伸,解决曲阜旅游业态较为单
一、产业融合不够、观光产品独大的困境,建立“全体验”“全链条”“全时空”旅游产品体系。全体验旅游产品的打造,要突破曲阜较为单一的观光旅游业态,充分挖掘以孔子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加强与农业、工业、文化产业等的融合,使观光曲阜向美食曲阜、休闲曲阜、度假曲阜、养生曲阜、文化曲阜等发展。曲阜旅游要由“门票经济”向“链式经 济”转变,减轻对三孔等旅游资源门票收入的依赖,发挥核心资源的综合带动效应。所谓“链式经济”是指由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所构成的旅游经济,曲阜要围绕市域旅游资源,做深做广每一链式环节,开发设计出“全链条”旅游产品。同时,曲阜除加强对白天旅游景观的营造和旅游产品的设计,也需重视旅游的“月光经济”,做活夜间旅游产品,带动夜间消费,黑白结合,打造全时空旅游产品体系,开展全天候旅游。由全体验、全链条、全时空旅游产品所带动发展的全体验、全链条、全时空旅游,将推动曲阜全域旅游的全面发展。
3、市场引爆,进行全媒体营销。旅游营销宣传是一个地区提高知名度,发展旅游的重要环节。曲阜旅游拥有儒家文化这一旅游市场强力引爆点,发挥三孔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与其它旅游资源整合进行全媒体营销,能够很好地增强旅游营销内容的厚度,提升曲阜旅游的内涵。全媒体营销是指通过影视剧、旅游宣传片、宣传手册、标识图等的制作,利用传统的电视、报纸、互联网、展销会、推介会及新型的自媒体、微信、微博、微电影、社交网络等宣传手段,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大密度地宣传推介。此外,应根据不同旅游市场的需求,利用新技术手段,制作和设计相应的宣传资料和旅游项目等,进行旅游市场的全覆盖营销,如针对儿童客源市场,可制作以儒学为主题的儿童动画故事片、儿童玩具、儿童游乐园 等。为此,曲阜可成立专门的全域旅游营销宣传中心,利用全媒体手段,对曲阜旅游进行宣传营销,助力曲阜全域旅游的发展。
4、服务规范,提供全天候、全程化旅游服务。曲阜全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旅游服务,对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过程及旅游目的地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发展趋势,为旅游者提供全天候、全程化的旅游服务必不可少。全天候服务即不分昼夜24小时提供旅游服务,而全程化服务则是为旅游者的行前、行中、行后都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旅游服务的规范依赖于政府或行业制定的各项标准、旅游企业的服务理念及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其中,政府应积极牵头或采取政企合作方式制定各项旅游服务标准,并在全行业推广实行。旅游企业应有自己独特的服务理念,将旅游服务做细、做精,推动旅游服务向高标准发展。对于旅游服务人员,企业要有规章制度进行良好的职业培训,政府要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高校也要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教育,政企校合作,共同商讨旅游服务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因此,曲阜可通过成立旅游人才培养处,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方式,培育专业旅游队伍,同时积极采用智慧旅游新技术,打造曲阜全域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全天候为曲阜旅游者提供人性化、标准化、智慧化的全程旅游服务,确保曲阜全域旅游的建设发展。【参考文献】
[1]曾祥辉,郑耀星.全域旅游视角下永定县旅游发展探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1): 86 - 91 [2] 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人民网-人民日报20160304 [3] 曲阜旅游现状诊断(SWOT分析)百度文库
第二篇:浅论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创新
浅论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创新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绿维创景认为,全域旅游已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将对未来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保护、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对“全域旅游”战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就此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各种探索。
作为当前及未来最大的旅游热点之一,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搞好乡村旅游的规划,对于成功落实全域旅游战略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本期微信将从“战略地位、重点区域、核心理念、规划任务、主题构建、空间布局、产品体系和政府工程”八个方面,来简要提出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的创新要领。
一、战略地位
在“全域旅游”的架构下,乡村旅游的战略地位如何?绿维创景泛旅游分院罗红宝院长认为,全域旅游中的“全域”,主要包含 “城市区域”、“乡村区域”及“城乡连接区域”三部分,其中,“乡村区域”又是全域的“根本基础、核心构成与重点片区”。可以认为,如果乡村旅游做不好,那么全域旅游也将无法实现真正的落实。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乡村旅游业已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主要体现在下述两方面:
一方面,在中产阶级壮大、城乡交通升级、假日供给增加、出行服务升级、政策资本推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乡村旅游已经从简单的农家乐发展成为一种追求乡村生活方式的潮流势,在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大产业(乡村旅游(农家乐)-乡村观光-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乡村生活)。
•30余年发展历程 •200万家发展主体
•12亿人次接待量 •占到旅游接待总人次30% •3200亿元营业收入 •带动3300万人就业
另一方面,由于契合城市人群逃离都市、回归自然、追忆乡愁、休闲养生等方面的需求,引发了“新上山下乡”热潮并将进一步扩大,最终创造乡村经济发展源动力(如下图所示)并有效解决政府及百姓最为关注的扶贫攻坚问题。
二、重点区域
站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乡村旅游规划的重点区域应如何把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呢?罗院长认为,全域旅游架构下乡村旅游发展与规划的重点区域既不是城市中心区,也不是工业开发区,还不是成熟型景区,而应当是:
•城郊地带 •景区外围
•乡村山区 •沿路区域 •滨水片区
因此,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时,我们需要很精准地把上述地区作为重点,才能抓住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
三、核心理念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罗院长认为主要包括下述四大理念:
•乡村全域游理念——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多规合一;系统推进旅游与精准扶贫、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及生态修复的深度融合。
•乡村旅游+理念——主要是“产业融合、业态创新和互联网+”。产业融合:旅游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一种泛旅游产业的架构;
业态创新:以“旅游+其他业态与产品”的方式,形成乡村旅游业态创新; 互联网+:运用“乡村旅游”+“互联网”的概念,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乡村电商、乡村旅游“智慧”服务。
•供给侧改革理念——主要是产品系统升级、公共工程完善和体制机制创新。产品系统升级:通过对照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系统升级; 公共工程:该部分是政府工作过程中的短板,我们在做乡村旅游规划开发工作中,要注意抓住该短板,形成公共工程的专项规划。
体制机制创新:在做乡村旅游规划开发工作中,需要与林业、农业、水产等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所以在体制机制上要不断创新,以求突破限制。
•科学发展观理念——是指突出六个相结合:谋划策划与规划计划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创新引领与落地运营相结合、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政府带动与民众响应相结合。
四、规划任务
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仅仅是围绕着“发展规划”两字在做规划,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任务应该是按照“1+3”的模式来进行,才能够实现既有顶层设计又有落地抓手的系统规划:
•1=基于全域旅游建设的乡村旅游顶层设计
•3=重点镇/村/带策划与设计+乡村旅游公共工程规划+乡村旅游近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
五、主题构建
从各地全域旅游发展经验来看,乡村旅游构成了全域旅游的主要基础,但是其主题定位却是不同于全域旅游的,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要点:
•把握市场需求:休闲、养生、度假是潮流
目前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已经不再是农家乐、乡村观光游这么简单的需求,而是越来越倾向于乡村休闲、养生、度假,甚至是乡村旅居生活。所以在做乡村旅游规划时,应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住时代潮流,这样才能打造出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
•发挥比较优势:生态、民俗
乡村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的显著特点则是乡村有着自身特有的民俗风情、生态自然,所以在打造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
•突出地域特色:区别于其他乡村
挖掘不同乡村的不同地域特色,目的在于避免简单地复制、模仿和照搬,造成千村一面的后果。
六、空间布局
下面我们以“十堰市乡村旅游规划项目”为例,简单谈一谈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模式。我们将十堰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提炼为“一核两带三区多廊道”:
(1)一核: 离城市最近,开发的条件最完善 环城乡村游憩带
(2)两带:沿主要有风景基础的道路 北部汉江流域乡村旅游发展带 南部竹房城镇乡村旅游发展带
(3)三区:当地已形成武当山景区、丹江口景区和神农架景区 环武当山乡村旅游片区 环丹江口乡村旅游片区
环神农架乡村旅游片区
(4)多廊道:沿风景优美、独具特色的多条次干道,打造景观道。209国道乡村休闲旅游风景道/武神公路乡村生态旅游风景道 大川乡村旅游风景道 西沟乡村旅游风景道 堵河乡村水韵旅游风景道 236省道乡村休闲旅游风景道 229省道乡村休闲旅游风景道 小结:
通过十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可从以下三方面去梳理:
•核心:环城游憩带
•重点:沿主路、顺大水、亲山地、临城镇、环核心景区 •支撑:乡村风景道群、重点旅游村、重点景区或乡村度假项目
七、产品体系
日益壮大的乡村旅游产业规模需要自身不断的调整内部结构,形成多元化产品体系。罗院长认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应采用以下方法论来进行设计:
•核心:环城游憩带、乡村风景道集群、示范发展带(区)
•重点:特色旅游村镇集群、乡村休闲度假体系(以营地、民宿、温泉、运动等作为核心构成)
•基础:城镇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体系
•延伸:特色乡村旅游节庆、乡村旅游商品(工艺品、农产品、深加工)
八、政府工程
罗院长认为,政府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力量,应当抓住下述核心工程与支撑工程: •核心工程:示范样板区域打造工程、乡村旅游公共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工程、资源导入与投资引导工程。
•支撑工程:人才引进与农民培训工程、区域协作工程、营销推广工程。
综上所述,在“全域旅游”成为全新旅游发展观的阶段,要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应当对乡村旅游的 “战略地位、重点区域、核心理念、规划任务、主题构建、空间布局、产品体系和政府工程”八个方面形成创新的认识,才能够制定出更符合时代背景的规划成果,最终推动乡村旅游的突破升级与全域旅游战略的真正落地。
第三篇: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自国家旅游局2016年初向全国发出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员以来,全域旅游迅速成为高层充分肯定、地方热烈响应、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热潮。
2016年7月,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中要求“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少地方省委、省政府也对全域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500个省(自治区)、市(州、盟)、县(区、旗)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此过程中,许多旅游企业、投资商和社会公众也积极参与到全域旅游发展中来。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内外的普遍共识和推进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全域旅游是
新时期旅游发展
理念的重要革新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的出现正是因新实践和新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过去,中国公民出游频率不高,出游主要局限在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在旅游方式上也多选择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再加之旅游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旅游业与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不多,旅游业对多数地方发展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因此发展的思路不可避免地是就旅游说旅游。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中国公民年人均出游次数超过3次,非传统景点旅游的游客量超过80%,散客旅游在全部游客数量中的比重超过90%,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1%,旅游业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提出了全域旅游这种具有鲜明革新性的发展思路。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域旅游是一种战略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域旅游摒弃了狭隘的产业思维和行业思维,打破了行业局限和部门壁垒,将旅游业的发展自觉地同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的总体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自然而然地使得旅游业能够围绕大局、配合大局,进而真正融入大局。由于在战略上找准了自身的位置,旅游业就更容易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样,在战略层面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业也更容易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种系统思维。旅游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域旅游把旅游业看成整体,并自觉将旅游业发展与各个领域的发展视作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在发展旅游产品时,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即要通过增量的旅游市场去盘活各类存量的资源,进而产生新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发展的保障方面,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业发展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在旅游发展的效益评价上,全域旅游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而是看重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特别是对就业、扶贫等领域的独特作用。这种系统的思维,既符合旅游业自身的特点,也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域旅游把握住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不协调这一主要矛盾,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改善旅游公共服务、增加旅游软硬件支撑供给,净化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消费环境供给等方面,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精准思维。总书记2014年在兰考考察时指出,“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全域旅游除了强调全,同样关注细。
因此全域旅游特别注重解决具体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力图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扎实推进各项旅游工作。比如,全域旅游对像旅游厕所这样表面上看“微不足道”,但其实是旅游业发展的“痛点”问题高度重视。为此,在衡量全域旅游发展成效时,旅游厕所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对旅游市场秩序乱象,除了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之外,全域旅游又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旅游警察队伍等方式来形成长效机制。正是基于一个个具体的要求,让全域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同样也能够成为旅游工作的行动指南。
全域旅游是促进
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各地都希望找到能全面推进地方发展的有效抓手。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抓农业,可以解决粮食增收及部分农民致富问题,但是从农业入手抓发展,涉及面相对较窄。工业是重要的财富来源,工业化也是传统的发展路径。抓工业,可以大幅增加GDP,同时也能给政府带来较为丰厚的财税收入,但随着工业技术集约化和区域集聚化的不断加深,工业对一个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而在许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工业化道路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旅游由于自身综合性的特征,使得其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还可以成为地方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全域旅游的切入点是旅游。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全面发展之所以可行而且有效,在于全域旅游是从外来游客的视角来对某个区域的发展进行审视、衡量和要求。这就要求一个区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多元的供给、更加精细的管理和服务与之相对应。在全域旅游时代,游客的活动范围已经全面深入到区域的各个角落、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而旅游业的联带拉动作用也辐射到区域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区域全面发展,既是一种倒逼机制,也是一种主动选择。
全域旅游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促进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变。过去地方发展要么重视经济,强调经济增长率,唯GDP至上;要么孤立地看待社会事业,将其仅仅看成财政负担;有的地方虽然关注文化,但更多地是看成文化事业;虽然重视生态,但更多地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在新的时代,需要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全域旅游既关心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又关心就业以及扶贫,也关心如何让文化通过旅游的渠道弘扬和传承,还关心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比如贵州,将生态文明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战略,进而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喜转变。
促进经济发展的全面优化。在新经济时代,融合发展既是发展需要,也是大势所趋。旅游业与其他经济形态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全域旅游在经济层面的最大特征就是融合发展和共赢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所说,“旅游业不仅是服务业,它已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全域旅游强调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比如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旅游,既是农业的拓展,也是旅游业的深化;再比如全域旅游下的工业旅游,既关注工业制成品在旅游业的运用,也关注将工业生产变成游客的体验过程。
像湖南省,在2016年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五大基地建设,其中就有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委还希望将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带动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优质农副产品供应、文化创意四大基地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正是由于着眼推动地方经济全面优化,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全域旅游也因此得到了地方的高度重视。
促进城乡环境的全面改善。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就是将一个区域作为“大景区”来建设,让“处处都是旅游景区,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因此全域旅游绝不仅仅关注某一两个旅游景区的建设,而是关注整个区域城乡环境的营造。正因为如此,全域旅游要求城市不但是市民的生活和休闲空间,而且也应是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空间;要求小城镇不但是一般的特色产业汇聚地,而且也应是风貌突出,旅游功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要求乡村不但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所,而且应该成为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就连许多过去传统的交通公路,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也正在变成自驾游游客乐享的旅游风景道。正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海南琼海所总结的,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琼海变成“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公园、游客的度假乐园”。
促进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所在。但寻找改革的“痛点”,抓住突破口推进改革并不容易。全域旅游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地方体制机制的诸多问题。这就意味着抓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成为理顺和调整各类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体制机制的一个途径。比如,近年来游客消费碰到的“天价虾”“天价鱼”事件,表面上看是旅游市场秩序问题,但暴露的却是城市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全域旅游强调要实现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这自然就要求拓宽城市管理的思路,构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体系来为旅游消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比如,针对旅游景区发展中的“九龙治水”问题,全域旅游强调的是要通过对各部门职能的统筹协调来齐抓共管。在杭州,由杭州旅游委牵头,联合杭州市的“三委四局”建立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立项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既保护了西湖的整体风貌,又促进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所以说,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表面看抓的是旅游改革,但真正抓的却是地方的全面改革。
以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要把握的重点
如何抓好全域旅游,进而促进地方全面发展,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具体来说,主要是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在工作内容上,要实现领域拓展与服务跟进并举。全域旅游需要突破旅游景区景点的局限,将旅游业推向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政府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管理措施及时跟进。要在城市市区发展旅游住宿的分享经济,政府的法规制定、政策引导就需要及时跟进;要在边远山区发展乡村旅游,政府的公路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教育培训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快捷准确地获取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信息,政府的智慧旅游服务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能在更大范围安全地体验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政府的安全预警、安全救援等服务同样需要及时跟进。总之,各级政府要沿着全域旅游发展的脉络,将各项工作延展开来,把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二是在工作路径上,要实现产业增长与体制突破并举。全域旅游关注的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面子”,更关注旅游业发展的“里子”;全域旅游要求的并非是旅游业“一时”的发展,更强调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要抓好全域旅游,既离不开旅游产品层面的建设,旅游项目的投入;同时更需要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组织领导机制、旅游综合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要让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部门更好地参与进来,形成全域旅游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是在工作效果上,要实现旅游发展与作用发挥并举。尽管旅游业的增长自身会带来综合作用的释放,但是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共建共享。这就需要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创业就业,通过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引导和政策支持,给各类人群在旅游领域创业就业提供便利。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从整体上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收入、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需要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真正让旅游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
四是在工作方式上,要实现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动并举。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发展旅游业,但由于资源、交通和区位的原因,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优势有很大差异,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齐头并进式地推进全域旅游。因此,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工作。既要有全面部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开展工作,又要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要优先打造一批省、市、县的全域旅游示范典型,在促进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整体营销等方面形成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其他开展全域旅游的地方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样本,同时要通过示范引领,梯次发展,让全域旅游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旅游规划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全域旅游规划经验,上百个省市县级总体规划项目经验,多项全域旅游案例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经验。
巅峰专题研究:全域旅游。http://www.xiexiebang.com/topic/comprehensive/
第四篇: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在我国发展迅猛,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正成为我国重要的朝阳产业。但随着我国旅游从少数人群逐渐走向普通大众,从精英化逐渐走向普及化,我国旅游业发展也开始进入到全域旅游发展时期,无论是在国内旅游市场,还是国际旅游市场的游客数量开始井喷式增长,给原有的景区景点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各种不文明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屡禁不绝,游客攀枝折花、乱丢垃圾、乱刻乱画、破坏景区设施等诸多不文明旅游现象大量存在,本文基于我国全域旅游背景下,对我国景区景点不文明旅游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试图找到破解不文明旅游现状的有力之策,探索一条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明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文明旅游;旅游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7.14.044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14-0117-04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从本世纪开始,我国全域旅游的时代开始到来,使游客出游变得更容易,变得更方便。国家适时提出了“全域旅游”的理念,符合我国旅游的发展,也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而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游客对某个旅游地区的口碑开始显得重要起来,有一个良好的口碑,就需要坚持走文明旅游发展的道路,让旅游不仅成为旅游者的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更要成为精神文明的窗口,国家软实力的参照点之一。然而,越来越多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断的通过各种媒体曝光出来,例如游客攀枝折花、骑在雕塑上拍照、在禁止拍照的地方大肆拍照、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景区垃圾成堆、少数游客翻越护栏逃避门票等等。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每到长假过后各大景区环卫工需要连续加班加点打扫景区各种垃圾,工人忙于维修各种被游客破坏了的旅游设施设备,景区景点颇为恼火和无奈。
一、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游客井喷式增长不文明旅游现象大量存在,文明旅游常被忽视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13年国家《旅游法》的及时出台、同年国家法定假日高速公路免费等一系列的关乎老百姓旅游的政策出台,使得一到节假日,各大旅游景点游客人满为患,但是“亿万公民的休闲需求在这几个时间节点集中释放,旅游景区、交通、食宿等旅游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有序供给愈发紧张,引致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近几年来,我国的景区数量和游客量猛增,仅5A级景区已经达到247家(截止2017年3月),去年我国入境游客量已经过亿1.38人次,入境游客量已经过1.22亿人次,特别是国内游客量高达44.4亿人次。然而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和众多不文明旅游现象十分不匹配,特别是一到小长假过后,打开电脑和电视,我们发现各大媒体经常报道的重点就是,不文明旅游现象,小到随地扔垃圾、吐痰,大到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涂鸦成风,比如2013年中国南京一男孩跟随父母到埃及旅游,在著名古迹神庙上刻下自己名字事件一时间引起全国轰?樱?甚至有国外媒体也都开始关注事件的发展。各地也有媒体报道很多山岳类景区垃圾清运工,经常利用绳索在悬崖峭壁上,冒着生命危险捡拾游客乱扔的垃圾。而早在2006年8月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就联合发布了我国公民不文明旅游的18种表现和20条建议,使更多人开始关注到文明旅游这个词。
现在的许多景区景点大多都是打造的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方便了游客,随着人们旅游意识的增强,全家出游、周末自驾游、特别是少数驴友徒步游逐渐成为时尚旅游方式。另外因国家增加了国家法定假日,高速公路在法定假日免费的政策的影响下,同时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开始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一到节假日各大景区游客人山人海,甚至有网友抱怨旅游拍照找不到照单人照的时机。我国大多数景区游客承载量较小,造成景区压力很大,一方面景区希望更多游客到景区景点旅游,提高知名度,更是提高旅游收入;然而另一方面景区在遇到游客“井喷”时,设施设备又不够用,管理不善导致美誉度下滑,此种现象甚至出现在很多知名景区中,最后导致游客量又因此减少。
笔者调研团队考察的湖北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就是一家以土家族文化为依托的国家4A级综合旅游景区,该景区在近几年发展中非常迅速,核心景区有购物大街、小吃街、儿童乐园、休闲草坪、女儿村花海、动物园等主要游览点。该景区对不文明旅游想了很多有力对策,但依然有一些不文明旅游现象存在,不文明旅游现象出现最多的就是小吃街,游客乱扔食品包装袋、一次性的碗筷等,虽然景区设置的“垃圾人桶”、“景区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等宣传标语,但还是有游客视若不见。同时在热门景点女儿村花海购票处,游客插队现象也有时有发生,购票处同样有“请排队购票”宣传牌被少数游客忽略。
(二)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方式单一,大多流于形式
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速,同时也比较脆弱。小到一个景点,大到一个景区,如果管理混乱,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将会严重影响其知名度、美誉度,尤其是目前我国旅游发展正处在的提档升级的关键期显得特别重要,各方对不文明旅游深恶痛绝,无论是旅游者还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旅游从业者都希望旅游业发展健康、稳定、可持续。实际上从上世纪初,我国就出台过各种文明旅游规定,但通过对一些旅游区的实际调研发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还是远远不够。
通过实践调研我们发现,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工作在各地旅游景区有大量开展,但依然不够,笔者所组织的调研团队在开展湖北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的实践中,志愿者经常遇到尴尬和无奈,比如在发放宣传单的时候,很多游客不屑一顾,甚至少数游客以为是公司推销广告,甚至有游客破口大骂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志愿者。在很多“文明旅游做文明公民”、“景区文明靠大家”等一些宣传牌下就有很多垃圾,与漂亮的风景极其不配,显得大煞风景。少数游客不愿意要宣传单,即使是再三说明,也只是随便一看便将宣传单丢弃,好一点的游客将宣传单丢到垃圾桶,也有极少数游客将宣传单都在地上,相反造成了景区新的垃圾。在调研队采访该景区负责文明旅游宣传的负责人时,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景区有时也感到无能为力。
(三)对不文明旅游处罚的法律法规制度缺乏,旅游目的地形象受损。
我国虽然在2013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旅游法》,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开展旅游公益宣传。”但各旅游地区配套制度还不完善,细节问题还未落实做细,出现不文明旅游后,更多的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划了”。对不文明现象的处罚还未形成常态化管理。另外从国际旅游角度讲,我国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文明旅游和旅游文明,不仅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还可以提升一国的国际形象。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明旅游宣传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一)文明旅游宣传教育不够,立体式、全方位文明旅游宣传缺乏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基本上景区都有关于文明旅游的宣传的标语,但形式陈旧、语言不接地气,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我国现在处在一个旅游快速发展期,缺乏全方位、立体式的强有力宣传,不仅景区内不要宣传,政府、企业、社会都有义务参与到到文明旅游宣传的队伍中来。
(二)游客文明意识不强,部分游客不知如何正确旅游
景区游客承载力一般指一定时期内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总量,也称游客容量。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很多地区没有考虑所在景区的生态容量,所以经常出现“国家法定假日”游客膨胀,多数关注的是接纳了多少游客,赢得了多少收入,较少关注对生态的破坏程度。当然也有部分景区制定出来“劝返游客”制度,即当景区容量达到最高值的时候就要“限客”,类似于很多免费博物馆“免费不免票”,虽然是免门票景点,但是也要有序开展、游客也必须注意自己旅游中的言行。
(三)各地重硬件配置、轻软件管理现象存在,给不文明旅游提供了生存空间。
很多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实现短期的经济行为,不得不采用急功近利的开发手段,立竿见影。“一些旅行社在组团出游时,对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民族禁忌以及有关规定和条文不宣传、不解释。”不文明旅游的现象经常发生。而一个地方的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的常态的可持续的。可喜的是我国很多地方以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了。另外,国家层面的《旅游法》2013年10月颁布实施了,但针对条文中的细化细节问题,还需要各相关部门落实。
三、解决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明旅游宣传教育问题的对策
“‘文明’是从‘野蛮’发展而来的,是人类走向‘进步’的表现”而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搞好文明旅游势在必行。特别是在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关键期,搞好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工作意义更加重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开始步人快车道,国家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提出“处处是景点、全域是景区、人人是导游、人人树形象”的目标,各地旅游活动蓬勃开展,很多地区的旅游业开始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因此,全社会都有义务维护我国旅游发展的良好局面。2015年4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42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文明旅游工作的指?б饧?》,文件中明确指出,文明旅游重在宣传教育。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旅游行业健康发展。
要树立好旅游地区良好口碑,维护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各种不文明旅游行为,特别是性质恶劣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必须有效遏制住。要组织建设好全域旅游区的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工作,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要让传统单一式文明旅游宣传方式逐步转变为“造血式”宣传,治标也治本,更需要方方面面旅游利益共同体的共同努力。
(一)积极引导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
1.企业、政府、社会积极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文明旅游宣传教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旅游行业的企业首先要担当起首要宣传责任,可以说游客就是旅游企业的生命线,没有优质的旅游环境就很难吸引更多的游客,不文明旅游使旅游地区美誉度降低,游客量下降,同时知名度也就会受损,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必须要求旅游从业人员人人参与到文明旅游宣传中来,形成自己懂、会管理、常提醒的工作方式。同时政府部门特别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监管部门要及时督查,对不合格景区要及时提醒督促整改,可喜的是国家旅游局已开始打破原有景区“SA”、“4A”终身制,对文明旅游宣传缺乏导致的管理}昆乱的众多A级提出警告,甚至摘牌的处罚。政府及时的督查有效震慑了其它旅游地区。著名景区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就多次组织景区工作人员撰写幽默文明旅游宣传标语,比如“烟雾还是吸大自然的更好――景区禁止吸烟”、“留下你的回忆,带走你的垃圾!”等等,获得了游客的支持和点赞。另外社会也应鼓励和发展文明旅游宣传志愿者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当然越来越多的团体和公益组织加入到了文明旅游宣传的队伍中来了,比如各地旅游协会开展的“文明旅游背包客”就逐渐的有了一些影响力,开展了系列宣传引导、游客疏导、停车指引、文明劝导等活动,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身体力行。
2.创新体制机制,奖罚并重,积极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意识。
长期以来,文明旅游没有引起游客的足够重视。认为文明旅游可有可无。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游客认为文明旅游是景区一方的的事情和游客无关,而大多数游客认为景区文明旅游氛围很重要,当然文明旅游也不能一蹴而就,其实景区也可以借鉴著名旅游目的地国――新加坡的经验,在旅游产业发展初期采用高昂的罚款来处理不文明旅游的现象,使不敢不文明氛围营造出来,再逐步将不敢不文明发展到不能不文明直至不想不文明的阶段,在我国旅游发展初期就下大力气抓好文明宣传,时间一长游客将文明旅游养成习惯,充分发挥游客主观能动性,自己管理自己,就是说景区必须一开始就重视文明旅游的奖罚,有的游客认为我老老实实的排队购票,而少数不文明的游客插队获得利益,给认真遵守纪律的游客当头一击。可喜的是很多景区开始设置奖罚制度,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比如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开展“垃圾换门票”活动,游客进入景区每人发一个垃圾袋,一方面倡导游客将垃圾放人其中,同时规定,只要在景区内捡拾垃圾一公斤以上的游客可以用垃圾换取景区实景表演门票(售价178元),这种方式也得到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的争相报道。
3.将文明旅游规范纳入旅游合同,扩大宣传渠道。
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吸引国家龙头企业参与开发,积极引导发展一批较大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相关人员的文明旅游意识。旅行社组团之前。将文明旅游写入旅游合同,规定相应处罚。同时各地旅游地区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企业微博、官方网站、旅游企业APP等,利用漫画、幽默短片宣传,增加宣传的趣味性,多渠道、多形式、多载体“地毯式”宣传。利用新媒体,制作大量的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文明旅游公益广告,提升游客文明旅游素质。将公民文明旅游公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号召广大游客做文明游客。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监管,树立规则意识。
1.完善景区设施设备、建立健全有实效的法律法规制度。
2017年1月29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一起老虎吃人事件,除了动物园管理疏忽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游客自己没有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有时候“堵不如疏”,游客往往都有巨大的好奇心,越强调不要乱写乱画游客越是想写,越危险的事情很多游客越想起尝试,越危险的地方越是游客拍照游玩的地方,也许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这种情况下设置科学合理的设施设备比强硬的规定显得似乎更为重要,比如为解决游客在景区特别是文物古迹上乱写乱画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修建涂鸦墙,专门让游客在上面“留名”。还可以建设人性化且安全的观景台,解决游客为了看风景而不顾危险翻越栏杆的现象,让游客真正“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一方面,长期以来很多游客有“游客是上帝”、“花钱买享受”等思想,到任何地方旅游都是把自己放在享受“上帝”的位置,草坪乱踩、垃圾到处扔等现象到处存在。旅游景区往往也是为了吸引游客,没有及时制止。另外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有少数游客反映景区垃圾桶设置要合理,有的地方很多垃圾桶,有的地方又没有垃圾桶,因此在景区设置设备的时候必须科学合理。
另一方面,健全相关的地区生态保护制度,制度是监管督查的依据,更是处理不文明现象的保证,多部门联合监督。为了发展旅游而破坏环境,做涸泽而渔的事情绝对不能干,不按制度约束自我的企业,这个时候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制约,旅游、工商、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规范其操作,保证制度的严肃性。
2.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发挥监管职责,建立旅游“黑名单”、“红名单”。
对于极少数游客恶意破坏旅游设施、破坏重要文物古迹等现象,要坚决的遏制住。可以尝试“机动车驾驶证”扣分模式,对于一次性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扣完分数的游客,进入“黑名单”严厉处罚,建立全国景区联网文明旅游诚信系统,共享联网信息。可喜的是一些景区已启动该项数据库的创建。
总之,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更新文明旅游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各旅游地区文明旅游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实现国家旅游发展不仅上台阶更要上水平,不仅量上上台阶,更重的的是旅游发展质量有保证上水平,使旅游发展与文明旅游同步发展,物质和精神两手都要不懈抓,倡导建立游客与景区景点和谐共存的理念,也为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为我国旅游事业发展营造更优环境,为我国国际形象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胡?o.不文明旅游的“误”与“解[”J].旅游学刊,2016(8):13.[2]伍延基.文明旅游与旅游文明――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软实力[J].旅游学刊,2009(9):7.[3]程瑞山.文明旅游教育应先行[N],中国旅游报,2013-08-12(2).[4]李剑鸣.文明的概念与文明史的研究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09.
第五篇: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情况汇报
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市文旅局坚持“全域旅游、全城共建、全民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打造提升“品质乡村·田园XX”旅游品牌,实现了由“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成功转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高起点布局,优化全域旅游发展蓝图。
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关于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统筹全市旅游规划发展。成功创建为XX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构建起“一心二区三带”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率先组建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增强国有景区发展后劲。争取将旅游项目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有效落实。(二)全方位融合,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活力。
坚持全产业链接、全视角融合,丰富“文化+”,依托传统村落、文物遗迹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体验旅游,用好留山党史教育馆、红色革命遗址等场所发展红色旅游,利用非遗产品、手工艺品策划包装一批文创产品和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深耕“农业+”,以举办中国XX出口农产品博览会为契机,叫响“安品味来”区域公用品牌,将农田变景区、农产品变为旅游商品。(三)多角度推介,提升全域旅游品牌影响力。
策划体现XX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打造XX全域旅游品牌。精心打造XX桃花节、梨花节、樱桃节等节会品牌,扩大XX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定期组织国内重点客源、重点旅行社来安踏线考察,推介我市精品旅游路线。加大媒体推介力度,我市XX镇张家溜村千年流苏树、XX天路等多次登上上级媒体。(四)高效能服务,彰显全域旅游惠民成效。
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开展景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推行“景区长”制,打造整洁、舒心、安全的旅游环境。加强通往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道路建设,实现全市通往以上景区点道路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托XX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拓展大数据应用,完善智慧化平台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XX”。二、下步打算
(一)聚力项目攻坚。
注重龙头精品项目带动,加快推进齐鲁桃海、获鹿山谷、合力牧场等项目进度,整合西南山区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区,融入国家长城公园建设规划,实现一体化发展。(二)聚力线路优化。
以千年XX文化、民俗文化以及酒文化底蕴为核心,对XX山、XX湖进行改造提升,加快XX项目建设,将中心城区打造成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三)聚力营销推介。
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建立起微信、抖音、头条号在内的XX文旅自媒体矩阵;做强特色节会,开展十大文旅精品线路、最佳自驾游等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品质乡村田园XX”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