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电视媒介如何营销[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6:5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电视媒介如何营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电视媒介如何营销》。

第一篇: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电视媒介如何营销

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电视媒介如何营销

高红波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新媒体对媒介市场的争夺改变了传统的媒介生态,在数字化生存的新理念下,电视媒介营销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数字技术条件下电视媒介营销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受众行为变化,构建了媒介营销的空间定位模型,对电视媒介营销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提出电视媒介营销发展的对策。

一、研究的缘起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by Nicholas Negroponte)中写道:“作为电信的范式,‘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的口号已经陈腐不堪,但使用它来思考电视的新境界,却很不错。”[1]如今随着数字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出现,庞帝所说的这个“电视的新境界”已经成为现实,传统电视生存、发展和竞争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CNNIC在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境内网站数量已达287.8万个[2],媒介市场中运作的公司数量急剧增加。数字化时代的媒介融合带来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与传统电视产品和服务具有替代性功能的新媒体形态,电视媒介营销的市场竞争环境剧烈震荡。同时,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受众的媒介使用和消费行为同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

媒介竞争环境和受众行为的改变对电视媒介意味着什么?这些变化对电视媒介营销(Media Promotion and Marketing),即电视媒介自身和电视节目的宣传和推广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在传播科技数字化变革的浪潮中,电视媒介营销走过了怎样的变化之路?电视媒介营销的未来路在何方?这些问题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二、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电视媒介营销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的社会科学家开始研究电

视的制作、营销以及功能[3]。随后,传播学者和电视业界从业人员逐渐加入媒介营销的研究队伍,代表性成果有沃尔特?麦克道尔和艾伦?巴滕的《塑造电视品牌:原则与实践》(Branding TV:Principles and pranctices)以及苏珊?泰勒?伊斯特曼等编的《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与营销》(Media Promotion and Markting for Broadcasting, Cable and the Internet)等。这些著作从电视媒介自身角度出发,研究了媒介品牌塑造和传播的技巧,有的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介的在线传播和电子邮件营销的思路和策略。

我国媒介自身的宣传与营销研究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管理体制和新闻政策使得传媒机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作为党政附属机关存在,并不存在媒介营销的环境和条件。改革开放后,中国传媒业逐渐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管理”转向,传媒产业逐渐向“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转变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开始升温。电视媒介营销研究的主要成果有《电视营销传播》(文硕、张小争、李晓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电视广告营销》(佘贤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以及《应对媒介融合——新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营销》(刘婧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等。这些著作具有一定的新意,但仍局限于市场营销理论和电视经营较为简易的结合,基本上按4P、4C、4R理论对电视经营进行阐释。此外,还有一些期刊论文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也关注到电视媒介营销问题,主要有李岭涛的《探索与电视观众收视行为相匹配的营销方式》(《广播电视信息》2003年第12期);卜彦芳、尤丽芳的《从营销角度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苑志强的《电视媒介的活动营销》(《中国记者》2006年第8期);李盈盈的《电视媒体的数位化营销时代》(《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1期)等等。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分别从电视媒介营销环境变化、受众收视行为变化、电视媒介营销策略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这些成果虽然多为市场营销理论的移植和电视媒介营销实践经验的总结,存在理论原创性不足的问题,但是它们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基础,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三、数字化生存给电视媒介带来的环境变化扫描

“如果今天你跟人说看过某个节目,别人可能不敢确认你指的是电视片、网络视频(webisode,通过网络技术传输的节目)抑或是手机视频(mobisode,通过手机传输的短片)。”[4]这句话简明扼要地道出了数字化生存给电视媒介带来的竞争环境的变化。当传统的录像带节目由“原子”变成了“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5]的数字信息“比特”,当数字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介的边界多种媒体走向融合的时候,电视媒介的市场竞争者蜂拥而至,电视产业市场格局面临重构。

我们以视频网站和手机电视为例。从视频网站使用或者传受关系上,视频网站可以分为视频分享和视频点播(网络电视)两大类;从建设主体区别又可分为门户网站、媒体机构、商业机构三大类[6]。视频点播类网站如中国的搜狐视频频道(http://tv.sohu.com)、PPlive(http://www.xiexiebang.com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9-01 [3]鲁曙明.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2 [4]斯蒂芬·马斯克勒特、罗伯特·A.克莱恩.新媒体宣传.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与营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05 [5]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4 [6]吴信训、王建磊.中外视频网站上电视新闻传播现状与创新策略探析.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4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58 [7]王兰柱.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8)[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6 [8]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9-01 [9]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36 [10]沃尔特·麦克道尔、艾伦·巴滕.塑造电视品牌原则与实践[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27 [11]田智辉.新媒体传播——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54 [12]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J].国际新闻界,2006-05 [13]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晔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14]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晔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 [15]马丁·迈耶.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M].刘燕南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38 [16]杨伟光.中国电视论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286 [17]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晔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18]马丁·迈耶.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M].刘燕南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77 [19]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梅清豪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40 [20]特劳特、瑞维金.新定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 [21]根据上海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构建数字化电视新闻传播新体系”课题组2009年3月10日对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音像资料馆的访谈记录。

[22]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46 [23]斯蒂芬·马斯克勒特、罗伯特·A.克莱恩.新媒体宣传.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与营销[M].刘微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08 [24]斯蒂芬·马斯克勒特、罗伯特?A.克莱恩.新媒体宣传.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与营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44 [25]颜景毅.如何进行口碑营销[J].销售与市场.2008-12 [26]周珍妮、陈碧荣.Web3.0——全新的互联网时代[J].科技广场.2008-7(作者: 高红波 单位: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作者简介:高红波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2008级传播学博士生 转引自中华传媒网,本文是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第二篇: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电视媒介如何营销

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电视媒介如何营销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 电视媒介营销 新媒体营销 营销模型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新媒体对媒介市场的争夺改变了传统的媒介生态,在数字化生存的新理念下,电视媒介营销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数字技术条件下电视媒介营销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受众行为变化,构建了媒介营销的空间定位模型,对电视媒介营销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提出电视媒介营销发展的对策。

一、研究的缘起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by Nicholas Negroponte)中写道:“作为电信的范式,‘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的口号已经陈腐不堪,但使用它来思考电视的新境界,却很不错。”[1]如今随着数字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出现,庞帝所说的这个“电视的新境界”已经成为现实,传统电视生存、发展和竞争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CNNIC在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境内网站数量已达287.8万个[2],媒介市场中运作的公司数量急剧增加。数字化时代的媒介融合带来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与传统电视产品和服务具有替代性功能的新媒体形态,电视媒介营销的市场竞争环境剧烈震荡。同时,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受众的媒介使用和消费行为同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

媒介竞争环境和受众行为的改变对电视媒介意味着什么?这些变化对电视媒介营销(Media Promotion and Marketing),即电视媒介自身和电视节目的宣传和推广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在传播科技数字化变革的浪潮中,电视媒介营销走过了怎样的变化之路?电视媒介营销的未来路在何方?这些问题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二、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电视媒介营销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的社会科学家开始研究电

视的制作、营销以及功能[3]。随后,传播学者和电视业界从业人员逐渐加入媒介营销的研究队伍,代表性成果有沃尔特•麦克道尔和艾伦•巴滕的《塑造电视品牌:原则与实践》(Branding TV:Principles and pranctices)以及苏珊•泰勒•伊斯特曼等编的《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与营销》(Media Promotion and Markting for Broadcasting, Cable and the Internet)等。这些著作从电视媒介自身角度出发,研究了媒介品牌塑造和传播的技巧,有的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介的在线传播和电子邮件营销的思路和策略。

我国媒介自身的宣传与营销研究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管理体制和新闻政策使得传媒机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作为党政附属机关存在,并不存在媒介营销的环境和条件。改革开放后,中国传媒业逐渐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管理”转向,传媒产业逐渐向“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转变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开始升温。电视媒介营销研究的主要成果有《电视营销传播》(文硕、张小争、李晓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电视广告营销》(佘贤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以及《应对媒介融合——新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营销》(刘婧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等。这些著作具有一定的新意,但仍局限于市场营销理论和电视经营较为简易的结合,基本上按4P、4C、4R理论对电视经营进行阐释。此外,还有一些期刊论文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也关注到电视媒介营销问题,主要有李岭涛的《探索与电视观众收视行为相匹配的营销方式》(《广播电视信息》2003年第12期);卜彦芳、尤丽芳的《从营销角度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苑志强的《电视媒介的活动营销》(《中国记者》2006年第8期);李盈盈的《电视媒体的数位化营销时代》(《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1期)等等。

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分别从电视媒介营销环境变化、受

众收视行为变化、电视媒介营销策略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这些成果虽然多为市场营销理论的移植和电视媒介营销实践经验的总结,存在理论原创性不足的问题,但是它们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基础,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三、数字化生存给电视媒介带来的环境变化扫描

“如果今天你跟人说看过某个节目,别人可能不敢确认你指的是电视片、网络视频(webisode,通过网络技术传输的节目)抑或是手机视频(mobisode,通过手机传输的短片)。”[4]这句话简明扼要地道出了数字化生存给电视媒介带来的竞争环境的变化。当传统的录像带节目由“原子”变成了“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5]的数字信息“比特”,当数字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介的边界多种媒体走向融合的时候,电视媒介的市场竞争者蜂拥而至,电视产业市场格局面临重构。

我们以视频网站和手机电视为例。从视频网站使用或者传受关系上,视频网站可以分为视频分享和视频点播(网络电视)两大类;从建设主体区别又可分为门户网站、媒体机构、商业机构三大类[6]。视频点播类网站如中国的搜狐视频频道(http://tv.sohu.com)、PPlive(http://www.xiexiebang.com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9-01 [3]鲁曙明.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2 [4]斯蒂芬•马斯克勒特、罗伯特•A.克莱恩.新媒体宣传.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与营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05 [5]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4 [6]吴信训、王建磊.中外视频网站上电视新闻传播现状与创新策略探析.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4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58 [7]王兰柱.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8)[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6 [8]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9-01 [9]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36

[10]沃尔特•麦克道尔、艾伦•巴滕.塑造电视品牌原则与实践[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27 [11]田智辉.新媒体传播——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54 [12]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J].国际新闻界,2006-05 [13]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晔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14]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晔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 [15]马丁•迈耶.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M].刘燕南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38 [16]杨伟光.中国电视论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286 [17]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晔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18]马丁•迈耶.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M].刘燕南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77 [19]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梅清豪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40 [20]特劳特、瑞维金.新定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 [21]根据上海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构建数字化电视新闻传播新体系”课题组2009年3月10日对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音像资料馆的访谈记录。

[22]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46 [23]斯蒂芬•马斯克勒特、罗伯特•A.克莱恩.新媒体宣传.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与营销[M].刘微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08 [24]斯蒂芬•马斯克勒特、罗伯特•A.克莱恩.新媒体宣传.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与营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44 [25]颜景毅.如何进行口碑营销[J].销售与市场.2008-12 [26]周珍妮、陈碧荣.Web3.0——全新的互联网时代[J].科技

广场.2008-7

第三篇: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报道策划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报道策划

[摘要]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年代,新兴媒体的诞生也如雨后新笋,风起云涌,但是新闻用户对于主流的新闻信息需求仍然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关注点。纵然媒介之间正在快速融合,但是电视媒体在目前的传媒环境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具备一定优势,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电视新闻还是最为权威的传播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电视新闻面对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如何进行自身电视新闻报道的改善,保障自身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不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 电视新闻 策划

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其较之网络新闻具备更多的权威性,因此在传播的主流新闻上,仍然是以时政新闻节目为主要功能[1]。本文以某卫视的新闻节目为背景,浅析了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电视新闻不断改善自身新闻报道策划形式的途径。在此背景,文章围绕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闻报道策划为中心,从引领主流观众,借媒介融合之势造全媒传播、报道主流新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整合已有资源,寻求新的突破、面对重大新闻要提前规划,全方位进行解读三方面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闻报道策划方面的理论参考。

引领主流观众,借媒介融合之势造全媒传播

目前新闻传播的模式和途径正在快速的变化,对于时政新闻而言,已经难以依靠传统的线性传播维持住一定的电视收视群体,而必须在蓬勃发展的新媒体中,也创出一片自己的空间,进而拥有庞大的网络社群部落,赢得更多的粉丝和用户,这是电视新闻在这个新时代下要实现运营获利的必然措施。当然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媒体,传统媒体也需要认知到自身的优势所在。其在?嗤?性上很高,因此在新闻传播上必须站在高处,起到一个新闻舆论领导者的角色。因此对于目前的大多数电视新闻节目而言,必须在思想、言论、重大新闻事件的解析以及政策解读上都起到定海神针的效果[2]。

同时,这个时代又是一个媒介融合的大时代。对于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而言,保障自身的发展也必须借媒介融合造全媒传播,实现自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完美融合。就目前的大多数传统媒体而言,其在运作上存在着一些危机,主要体现在传播力、活力上不足,并且在传播方式和内容上过于同质化。如果传统媒体仍然不面对问题进行改善,那么用户就只能直接选择转向,更加愿意去接受新媒体。当然,目前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已经经历了一次洗牌,至数量上已相对减少。对于存在下来的媒体,需要重视在网络上发展自身的社群部落,这是一种社交性以及分众性的表现,同时还必须十分重视互动性。除此之外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知识产权上的问题,往往传统媒体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后创造出的内容,却被新浪、腾讯等新兴媒体所无偿使用。而此时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却只有袖手旁观,观其点击量。这也说明了对传统媒体而言创建自身全媒体平台的重要性。

报道主流新闻,整合已有资源寻求新的突破

以某卫视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例,其在理想状态下的定位应当是新闻和资讯,并且严格遵循新闻发展的规律,不断去追求自身的有效信息量和资讯的时效性;强调深度报道及评论;强化新闻直播;研究细节等等。但是考虑到媒体融合的背景,对于以上的现有资源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也要在新闻行业快速变化中找到新的突破点,形成一个统一化的节目风格,并且不断改进节目的包装形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3]。

重组采访、编辑及通联协作模式,设置新闻生产调度机构

设置新闻生产调度机构,让新闻生产调度机构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起到战术枢纽和战略大脑的双重作用,同时也需要依托于新闻生产调度机构这个机制打通源自社会各个领域以及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新闻通道。在新闻的报道内容上除了要报道主题新闻及时政之外,也需要更加重视一些社会民生的新闻,进而增加受众面积,同时也需要不断强化新闻节目面对突发性事件时的反应能力、报道策划以及人员组织上的能力[4]。

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各类新闻含金量

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而言,其不能将自己定位为一般的网络娱乐新闻,更应当认知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责任所在。因此面对媒介融合的背景,电视节目需要勇于创新,做出一些节目模式上创新。但是也不能仅仅是在量上不断的追求,同时也要认知到自身的使命,坚持一些该坚持的精神和思想,更多的去关心一些民生的问题。同时,也责无旁贷的做好党的政策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各类新闻的含金量。

面对重大新闻要提前规划,全方位进行解读

对于一些重大的新闻,可以采用轰炸式的形式进行报道。同时,在报道组织上也需要做好提前的规划工作,对重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同时,也要从大众的角度进行切入。将一些会议中枯燥、政策以及数字化的语言,实现口语化、通俗化以及形象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5]。

坚守舆论阵地,扩张舆论幅员,多角度打造新闻短评

目前对于很多电视新闻而言,其在形式上已经逐渐朝着新闻短评的方面上发展。同时在这个媒体之间竞争不断白恶化的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的优势也逐渐被网络媒体所超越。而面对这一现象,电视新闻如何实现自身的突破?最好的方式,就是发展新闻短评。坚守舆论的阵地,站在新闻道德的制高点进行新闻报道。在此基础上传统电视新闻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张舆论的幅员,从多个角度打造新闻短评,进而实现全方位的治国观察。当然面对媒介融合之一大趋势,也需要电视媒体主动去和平面媒体进行联手,共同打造一个舆论的制高点,同时也要建立一个幕后评论团队,让观众在观看新闻节目后,在心理上真正的做到心悦诚服。

主题报道深挖,报道角度、手法、形式创新

在这个时代,媒体已经不是一个稀有的事物,也就不能仅仅通过宣传任务就可以轻松的得到新闻优越感。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的记者编辑们,对主题新闻报道实现深入的挖掘。同时,在报道的角度、手法以及形式上实现不断的创新。面对会议新闻、命题新闻时,要具有自身独到的新闻线索挖掘能力,提供出与众不同的新闻[6]。

分区域对主题报道提前规划

因为大多数的主题新闻在时效性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也需要面对主题新闻分区域进行提前的规划,后期进行新闻操作。对于采访部门而言需要具备几名固定的资深记者,对一个新闻从多个角度进行深挖报道。每次大型的主题新闻报道,具有在报道进行前制定出合理的专业区域的策划方案,可以有效的避免新闻报道的同质化以及质量重复等诸多问题[7]。

新闻点做深做透,实现点面的有机结合

对于新闻的一些点,需要做到高度的凝练。同时,在以点为形式交代具体事务之后还需要穿插交代一些面上的材料,或者使用一些宏观、微观的数字、背景进行点向面的扩充。此外,在点扩面的措施上也可以不断补充一些新的新闻信息等等。

狠抓细节,注重声画表达

对于主题新闻报道而言,实现故事化的表达是一种极其成功的表现方式,但是并不是说主题新闻的报道就是为了故事而去找故事或者是创新故事。而要对新闻细节进行狠抓,敢于创新主题报道。同时,也要创造出比故事化描述更大的操作空?g。重视新闻的声画表达,将抽象的新闻事件形成的描述成事、人、甚至是细节。依托于电视声画对人物的感受、经历以及实践片段进行描述,做到行云流水一般的新闻报道[8]。

周边新闻取舍适当

对于一些不是主题新闻的周边新闻在报道上要做到合理的取舍。具体而言,在目前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对舆论监督、民生新闻以及调查新闻的比例扩大;此外还需要对国内外的一些重大新闻信息进行狠抓,对于这些大型新闻不能过多的评论介入,简单的转述为最佳的报道方式。

结 语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后,对于新闻媒体界而言,逐渐步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之下,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好像安装了一个麦克风,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新闻,这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主要传播主流新闻的电视新闻节目而言,其自身还是具备着诸多的优势,但是在媒介融合的新背景下,还是要对现在的传播模式给以创新,首先需要引领主流观众,借媒介融合之势造全媒传播;其次还需要报道主流新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整合已有资源,寻求新的突破,重组采访、编辑及通联协作模式,设置新闻生产调度机构,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各类新闻含金量;最后还必须面对重大新闻要提前规划,全方位进行解读,具体而言需要做到坚守舆论阵地,扩张舆论幅员,多角度打造新闻短评、主题报道深挖,报道角度、手法、形式创新、分区域对主题报道提前规划、新闻点做深做透,实现点面的有机结合、狠抓细节,注重声画表达、周边新闻取舍适当,保障电视新闻在这个媒介融合大时代下进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罗促建、丘洪江:《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探析――以凤凰卫视节目为例》,《中国电视》2013年第7期

[2]张玉河:《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3]李柏兴:《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危机事件报道的策略探析》,《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5期

[4]高伟:《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线上与线下 互动传播方式研究》,《西部广播电视》2016年第11期

[5]李万粒:《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人的能力要求》,《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第19期

[6]孙景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闻创新研究--以央视新闻创新为例》,《今传媒(学术版)》2015年第7期

[7]丁婷婷:《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突围之道探微》,《新媒体研究》2015年第17期

[8]王美霞:《浅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栏目的创新和发展》,《西部广播电视》2016年第14期

(湖南怀化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副总监)

第四篇:电视媒介食品安全论文

一、电视媒介对食品安全监督的重要性

电视媒体承担着相应的职责,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对消费者的利益起到维护作用,并对相关事件进行舆论监督,为维护社会秩序起到重要作用。电视等相关媒体在运用舆论的力量,对社会中的不良事件进行报道,让其沿着正确方向进展的一种社会行为便是舆论监督的概念,电视媒介凭借自身的主导地位,对社会中积极的信息起到传播作用,对恶性的事件要进行及时报道。其中,生产、销售有毒事件这类犯罪活动要进行及时报道,避免消费者再次购买。电视媒介可以采取专题性报道与追踪式报道,在对此类事件进行传播时,电视媒介要针对性、连续性的滚动播出,提高此类事件的社会影响力,警示犯罪分子。再者而言,电视媒介可以利用法律视角对此类事件进行拆穿,利用设备全程记录犯罪过程,利用荧屏进行播出。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及早发现,及时制止,避免身体受到损害;另一方面可以对犯罪分子进行警告,起到威慑作用。所以,电视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充分发挥电视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要求:从媒体自身出发电视媒介利用其自身特点为消费者着想,可以利用其权威性以及公信力对其进行报道,使消费者了解有毒食品的种类、危害,避免消费者再次购买,减小损失,与此同时,电视媒介要与质检部门进行合作,共同监督,共同促进社会的稳定秩序。从消费者自身出发消费者要积极参与到打击犯罪分子活动中,使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的不法分子无处可逃。在消费者与电视媒介的共同监督下,避免在监督中出现的不足,完善舆论监督,提高监督水平。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要想真正杜绝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的犯罪活动,避免消费者购买对身体有害的食物,就要提高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形成持久性的效果,这样,便有力地打击了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的犯罪团伙,缩小了有毒食物的流通空间。

二、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的危害性

在科技的发展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食品生产也不例外。现如今,很多食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为获取高额利润,利用化学原料,生产不符合相关标准的食品,并进行销售。这些食品不仅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严重者甚至造成食物中毒以及患有食源性疾病的现象,由此可见,有毒、有害食品危害消费者健康,阻碍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比如2010年影响全国的地沟油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等,都成为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的典型案例。要知道,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的危害性很大,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健康状况,还对社会利益以及经济利益产生一定影响,阻碍我国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生产、销售有毒食品主要是指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在原料中添加对人体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这种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中之一是添加有毒原料的食物对人体没有任何价值,不仅不能使用,并且会产生病毒,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损害原本健康的体质。比如像常见的工业用盐、工业酒精等。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销售者明明知道食品不符合相关标准,但为获取高额利润,依旧进行销售,对于这种情况,已经严重违反我国法律法规,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销售有毒食品的渠道非常广泛,往往是在一部分人身体受到伤害后,才会逐渐被社会了解,被消费者熟知。总体而言,生产、销售有毒食品危害性大,在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对我国社会秩序也产生不良影响。

三、电视媒介以法律视角拆穿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的相应措施

健康的食物,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构建社会和谐的主要环节,提高对食物的关注,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问题。电视媒介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在信息传媒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对消费者权益进行维护的同时,对消费者的安全问题更为关注。电视媒介在拆穿生产、销售有毒食物的犯罪活动中以法律为视角,对犯罪案件进行全程报道,提高消费者的高关注度,增强防范意识。电视媒介利用自身直观性的特点,结合相关案件,由法律人员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讲解,提高消费者对有毒食物的认识与了解,加强消费者对食物的鉴别能力,该项举措在为消费者普及食物安全知识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敲响了警钟,起到震慑的作用。电视媒介在进行案件分析、案件报道的过程中,不可以为节省时间而去简化节目内容,否则,消费者得到的信息只是案件的结局,对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的过程并不了解,并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危害性,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电视媒介在进行生产、销售有毒食物案件分析时,要运用法律的知识,注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利用时间性与连续性,对相关信息进行滚动式播出,并且,要加强主持人的素质,提高法律知识,可以把近几年发生的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的案件进行整理与分析,在结合法律规定的范畴之内,在电视荧屏上播出,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增强法律意识,而且能够提高社会监督的力度,维持社会的稳定,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电视媒介应运用荧屏的直观性,把食物安全知识、法律知识,通过荧屏传达给消费者,其中,需传达的内容有以下几种:对犯罪客体的了解所谓的犯罪客体,主要是指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行为,作为比较复杂的客体,犯罪客体在人们正常的生活中。

了解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明明知道食品掺杂着其他有毒原料,依旧对其进行销售。食品是指人们饮用的食物的成品,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品。有毒食品是指在食品原料中添加对人体有害的食物原料,消费者不能食用,对身体没有价值,对生理产生病毒,损害消费者健康的原料。比如,在馒头中加入工业染料等,该项行为属于《宪法》中行为犯,如果相关人员进行上述操作,则会演变成犯罪,司法机构可以进行逮捕。另外,销售者在知道食品有毒的情况下,依旧进行销售,也形成犯罪,在《宪法》中形成销售有毒罪。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的相关人员需承担法律责任对有毒食品进行生产、销售的有关人员,要及时承担法律责任,电视媒介可以对此进行报道,也可以运用相关法律文献进行讲解,对《刑法》中的有关条例与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到生产、销售有毒食品人员的处理结果,一般而言,对于严重者而言,要处以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且对相关人员进行警示,追究其责任。向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要想使有毒食品远离消费者,那么,对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是件义不容辞的事情。电视媒介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把近几年具有影响力的相关案件进行整理,聘请相关人员进行讲解、分析,并且以荧屏的方式展现在消费者眼前。相关单位可以发放宣传手册,让消费者自己研究,自己分析,特别在农村地区,相关单位要派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放映宣传片,举办打击有毒食品的文艺演出,从而让人们真正了解到有毒食品的危害性。与此同时,消费者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与安全意识的同时,对社会也发出呼吁,对相关事件共同监督,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我国电视媒介逐渐引领我国传媒市场,无论是对生活、娱乐节目的播出,还是对法律节目的播出,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众群体,在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出现的阶段,电视媒介利用其特点,以法律的视角对生产、销售有毒食品进行拆穿,并直观的反映到电视荧屏之上,在增强消费者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的同时,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篇:电视媒介执行工作职责

1.负责公司媒介公关、品牌建立工作。

2.协调维护媒体关系,与广告及渠道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完成公司各种广告形式的投放。

4.了解媒介工作各项需求,能独立完成媒体计划。

5.把握媒体动向,为客户和业务人员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6.各种媒体宣传的监测,数据收集。

7.全国各个卫视广告价格的收集、整理。

下载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电视媒介如何营销[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电视媒介如何营销[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酒,大数据下的数字化精准营销

    随着移动互联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的产物不断涌现,像微博、微信等等移动终端app,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巨大的转变,消费逐步的升级,依托现代科技手段的购买、数据分析、消......

    媒介管理与营销(大全)

    1. 媒介市场:媒介组织与受众之间的媒介产品生产与消费关系,以及媒介组织与广告客户之间的注意力聚集与消费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扣媒介产品与受众、广告间的供求关系,也包括保证该......

    广告媒介营销作业

    视频营销策略 摘要:当前中国的营销市场,电视的龙头地位依然没有被动摇。然而,电视作为视频媒体却有两大难以消除的局限性:受众只能是单向接受电视信息,很难深度参与;电视都有着一......

    数字化环境下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探讨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作者: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数字化环境下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探讨-新闻学 数字化环境下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探讨马海娇 【摘......

    【管理学论文】浅议数字化营销

    浅议数字化营销在新的世纪,人类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在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生存是其具有生续力的关键因素。各种数字化技术将融入企业从研发、生产到营销......

    社区营销与社区媒介(精选5篇)

    社区营销与社区媒介 分众营销的趋势 对于2003年的中国广告、营销界来说,有件事非常值得一提:5月29日,软银中国创业投资公司(SoftBank)宣布投资4000万到Focus Media分众传媒(中国)......

    试析传媒文化对电视媒介的影响

    试析传媒文化对电视媒介的影响 论文摘要:“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电视相亲类节目是在媒介激烈竞争压力下的新型产物,虽然它并非由中国媒体原创,但是作为当下生活服务类的典型代......

    电视作为广告媒介的优势和劣势

    一、电视广告的特色 电视作为广告媒介的优势和劣势 电视广告的发展水平和特色与市场的发育、企业的成长、消费者的成熟都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电视广告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