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小班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策略的实践研究
把握细节·优化环节·呈现精彩
----优化小班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策略的实践研究
过渡环节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掘其中的教育资源并加以积极利用,将会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活动过渡环节高频率出现“卡壳”、“参差不齐”、“难以掌控”的现象。教师表现出 “马不停蹄”地忙碌、“焦头烂额”地控制活动过程,而幼儿却不知所云。新《纲要》关于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中提到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及“避免时间上的隐性浪费”。针对小龄幼儿在过渡环节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教育行为并探索组织幼儿有效活动的策略。
(一)游戏渗透化:过渡环节的润滑剂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也是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尤其是小班幼儿。过渡环节中加入游戏,使过渡妙趣横生,在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减少他们消极等待的同时发展了各种能力,并使过渡自然、无痕。
1.自发游戏的开展:自发游戏是开放和自由的。午餐和美术活动时间等幼儿活动中参差不齐的表现使过渡环节很难把控,为此,使用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减少了教师高控,使幼儿按需活动,保证了过渡环节轻松有序进行。(1)宽松愉悦的自选游戏
自选活动中幼儿根据兴趣、意愿、能力有选择的自由活动。介于低结构、开放的活动特点,在午餐(美术活动)后的过渡环节中先完成任务的幼儿就进入自选角落活动。
案例:根据主题的变化教师在自选角内投放了一些活动材料。早早吃完午饭的孩子们自由进入区角:“串串乐”前孩子们安静地用各类形态大小不一的珠子穿起了项链、挂件;搭建角内的孩子们玩起了积木;图书角内幼儿安静地翻阅。由于材料的丰富有趣,老师便可以引导其他幼儿午餐。活动室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
(2)轻松快乐的民间游戏
动手操作类的集体活动不容易一下子统一起来过渡到下一环节,如绘画、科学探索等。民间游戏准备材料少,符合幼儿过渡环节活动。如:“跳格子。
间和空间让幼儿把情绪、感受宣泄和表达出来。2.依从活动进展,调整作息时间
在一日活动中,通过调整作息时间,将活动进行融合,避免由于环节间的频繁转换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
(1)增加弹性时间,便于教师灵活教学
融合后的作息打破了原有的一次完成一件事情的严格时间表,增加了弹性时间,给教师和幼儿比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自行安排活动的次序和时间长度,有利于教师真正从幼儿身心转化节奏的角度来灵活组织活动,真正体现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案例:午睡起床
孩子们午睡管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起床后的穿衣服。冬天,天气越来越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午睡,个别孩子已经醒了过来。老师发现后走过去和他们轻轻聊聊天。离起床的时间不到半少时,有一部分孩子也醒了,老师开始帮助醒来的的孩子穿好衣服,这些穿好衣服的幼儿就轻轻去区角看书、串珠、玩色„„起床的音乐声响了,老师帮剩下的幼儿穿好衣服,全班幼儿穿戴好衣服后,下午点心时间开始了„„
分析:按需跟进,错时起床----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较弱,幼儿午睡中的起床穿衣是教师必须协助幼儿完成的事。冬天气温低下,如果按照作息时间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让幼儿同一时间起床,不但教师帮不过来,也使一些自我服务能力差的幼儿着凉。虽是小环节,处理不好就会拖延时间,影响幼儿身体健康。为此,午睡期间我们根据幼儿的午睡习惯灵活安排幼儿起床时间:一些幼儿早醒,老师陪他们说说话,再帮他们穿衣服,穿好衣服后幼儿选择喜欢的内容轻轻活动,如看书、玩色或玩插塑„„起床时间到了,教师再帮刚睡醒的幼儿穿衣服,之后进入下午点心时间。这种按需跟进,错时起床的方法,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也保护了幼儿的身体健康。(2)重组活动时间,利于幼儿自主活动
调整块状的作息时间为板块式的作息,使幼儿拥有了“长时间完成一件事情”或“跨时间完成一件事情”的可能性。在板块式的作息中,我们仍运用游戏、音乐、故事等方法与技巧,让板块之间的过渡环节模糊、软化,边缘互相融合。案例:延长的区域时间
上午第二个活动是区域活动,按照作息时间安排长度都为30分钟,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半小时的区角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活动的需要。上午第三节活动是园内散步《向朋友班问好》。由于幼儿对园内环境熟悉,所以活动的过程无需很长时间。为此,我们延长了区域活动的时间,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散步。这样一来不但满足了幼儿区域游戏的需求,也不会打乱后面的环节。
分析:区域活动低结构,操作性强以及自主选择的特点让幼儿对区角充满浓厚兴趣,他们总会乐此不疲参与活动。但由于幼儿一日活动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因此,为了保证下一活动的开展,在规定时间内结束区域活动。本案例老师结合幼儿兴趣灵活安排活动内容,不但满足幼儿兴趣,也使过渡自然、有序。3.组织低结构的活动,弱化过渡环节
过渡环节对于幼儿的一日活动来说是边缘的、不稳定的,从时间上来说也是非常短暂的,经常界于两个活动之间。因此,我们依据过渡环节的这一性质,采用了弱化的方法来处理过渡环节。也就是说,将集体活动从高结构转化为开放的、低结构的活动,让前一个活动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使过渡环节与其他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
案例:秋天到了我班开展了“香香甜甜的水果”主题。教师预设了“水果丰收了”的半日活动。幼儿将从“认识水果” 和“水果里面有什么”两个集体活动中来感受和表达对不同水果的好奇和认识。在第一个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则是让幼儿自己开始拿盘子、摆放小勺、分组等等,这样的过渡环节为下一个活动“水果里面有什么”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而幼儿在整个时间里也非常自由,没有生硬的过渡和转化,一切都非常的自然、有序。
分析:可以看出本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将两个活动进行了有机衔接,根据幼儿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前一环节进入下一环节,如幼儿通过观察、分类等对水果的外形特征产生兴趣,教师结合幼儿想继续观察的兴致,采用让他们准备操作材料的方式过渡,为下面探知水果里面有什么做好了准备。这种通过低结构弱化过渡痕迹的做法自然、精化,保护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三)提示巧妙化:过渡环节的精减剂
1.语言提示法: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了一些有趣的语言提示,让幼儿在愉快活动中自然参与进来。如“像小猫那样踮起脚尖走”、“像小袋鼠一样跳回自己的座位前”。结合小班幼儿“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形象的语言使幼儿从一个环节自然步入下一环节。
2.音乐唤起法:歌唱活动也是本班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结合“你在哪里”“头发剪刀膝盖脚”等音乐活动,幼儿的入厕不再拥挤,饮水机前长长的排队等待不再存在,集体活动前的组织更加轻松自然。
3.标记暗示法:富有教育机智的老师不仅仅会帮助幼儿,还会想出点子让自己脱身,让幼儿尝试完成一件事,给物体表面贴标签就是巧妙的策略。区角内投放了许多材料,每次活动幼儿都会选择喜欢的材料操作,过了一会,每个区角都铺满了孩子选择的物品。收理时间到了,幼儿就根据小标记快速地把操作好的材料放回原位。老师无需多的参与和提示。隐性提示的存在让幼儿有“记”可识,减少了教师的手把手引导,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使过渡紧凑、有效。
(四)区角开放化:过渡环节的缓冲剂
根据主题的发展和幼儿的实际能力在区域内创设了各种区角,如串串乐、快乐diy、图书汇、叠叠高等,小朋友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自主游戏。过渡环节的组织中,教师很难把捏好过渡环节“度”的问题,将低结构的区角活动用于幼儿一日过渡环节就可以迎刃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如:纸工活动、午饭后、点心时间后幼儿就可以陆续进入区角活动。这样,零乱的过渡环节就会变得井然有序,并促进幼儿活动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成效
(一)过渡环节从“高控”“放任”到“松弛有序”的转变
过渡环节是一日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握“纲要”精神,探寻“教育生活化”,“高控”“放任”的过渡违背教育原则,影响师幼关系,“松弛有序”的过渡,就是依据《纲要》,借助多种形式,忠实地优化一日过渡环节。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哪些过渡环节有问题,该怎样组织和优化”。同时从幼儿生活需要出发,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使过渡环节自然、无痕进行,实现了松弛有度。
(二)优化的过渡环节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
心理学强调:“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与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幼儿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就可使幼儿情绪压抑,丧失自信心和兴趣,还可使幼儿产生心理上的疲劳。”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需要过渡环节,这不仅是适应日常教学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还是适应幼儿日常身心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这两种情况在日常的教学中既有彼此的区别,又互相交织在一起。以前,我们并没有注意幼儿在活动中身心转换的需求,而只是单纯考虑了教学转换的需要,很少顾及幼儿的个性差异,使过渡环节单
一、呆板。
第二篇:总结: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总结: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总结: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那仅靠两节课或一个活动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
把一日生活看作是一个教育的整体。因此,必须遵照“幼儿园每项活动都是课程,一日活动都是教育”,发挥生活过渡环节与其他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过渡环节虽然只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其中一部分,但是,它已成为一日活动中教育幼儿的重要环节,因为
在过渡环节中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各项活动的有效进行。如果精心设计、灵活指导,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组织好过渡环节,最终达到优化一日活动,则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地发展。但目前
我们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不重视。主要表现:
(一)教师忽视过渡环节的教育意识。
1.教师忽略了幼儿之间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如在刚来园时教师缺少对幼儿情绪上的观察;或
在其他的环节中没有及时或缺少与幼儿沟通;还有教师没有给孩子一个自主和谐的空间,要么是强制性的,要么是自由散漫、无序的氛围。
2.教师在过渡环节中对教育价值的忽视。如教师缺乏对幼儿生活护理能力和习惯方面的培养。在生活过
渡环节中,我们教师很少关注幼儿出现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上的问题,而随机进行教育与培养。而且教
师与幼儿都把过渡环节似为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在这些时间里往往因为忙于其他的事物而淡化了对幼儿的观察、指导,出现了幼儿自由散漫、任其玩耍的现象。
(二)过渡环节的形式单一。
教师在过渡环节中往往出现单一的活动,如让幼儿看看碟片,或玩一些积木,或让幼儿玩一些自带玩具,那么有玩具的幼儿在一旁玩,而没有玩具的孩子,他们没理由接近带玩具的孩子,除了用羡慕的眼光看别
人玩之外,无所事事或经常会聚集在一起,无序地你追我跑,非凡轻易发生意外。
二、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是优化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前提。
1.丰富幼儿情感,建立亲密融洽的师幼互动关系
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师幼间的互动关系,它是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尊重幼儿情感独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
要因素。情感影响着幼儿智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兴致勃勃、有愉快的情绪的儿童乐于与同伴交往,而幼儿之间友好、融洽的相处,会使他们获得满足感,产生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可作为幼儿以后行动的动机。
幼儿年龄的不同,爱的需要也是不同的。教师就应该以不同的爱抚慰每个孩子的心。小班、小小班的孩子
年龄小,他们更多的需要是关爱,教师通过搂搂、抱抱,让宝宝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而中班、大班的孩
子则更多的需要是自主、有序、和谐、交流的氛围,让他们通过说悄悄话、谈心等给孩子们以鼓励和帮助,让孩子体验到亲切的母爱。
2.创设社交环境,建立友好和睦的同伴互动关系
《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
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只有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才学会共同生活、相互合作。作为教师
应该在过渡环节时间里,尽量多地为幼儿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不断丰富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环境和内容,如:一起照顾自然角、玩结构游戏、桌面游戏、民间游戏、一起散步、与成人同伴自由交流、进区角活
动等,让孩子在共同生活、探索、游戏中学会友好、文明交往。
(二)设计适宜的活动是优化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核心。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可以分为长时的和短时的。长时的包括来园活动、午睡前的活动、离园前的活动;短时的包括每个活动后的间隙时间,如盥洗、排队、点心后等。
1.长时过渡环节适宜的活动。
(1)来园时过渡环节以自由游戏为宜。
来园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开始,良好的开端能使幼儿愉快的进入集体活动。由于幼儿来园时间不一,情
绪不同,因而来园活动应以分散、自由的游戏为宜。如,让幼儿进入易收拾、整理的区域活动,“走棋子
”、“垒高”、“夹玻璃球”等等;还可以让幼儿一起照顾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了吗?长高了吗?为它
们浇浇水、晒晒太阳,给鱼儿、乌龟、小蝌蚪等换水、喂食,并进行观察记录,这样引起幼儿对自然角动
植物变化的兴趣和管理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在自由的活动中既得到了知识,又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好相
处。
(2)午餐时、后过渡环节以安静游戏为宜。
幼儿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以静为主,以动静交替的原则开展活动。由于午餐后和午睡前不能做激烈的运动、过于兴奋的活动,又要便于教师能很好的管理幼儿。我们可以先组织用完餐的幼儿进行安静活动,如提供幼儿图书、手工纸、易整理的玩具安静活动。等极大多数幼儿用完餐后,教师再合理、多形式地组
织开展其他活动,如组织幼儿到户外散步,看一些有意义的碟片,还可以组织幼儿玩“过南山”、“接龙
”、“拍大麦”等民间游戏,这样既避免了剧烈运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又减少了静等的时间,使幼儿始
终愉快的活动。
(3)离园时过渡环节以易组织的游戏为宜。
孩子在幼儿园与老师、同伴生活了一天,老师应该让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幼儿。在离园时孩子少,也
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作为带班老师更应该重视组织好那些没离园的孩子。此时,我们可以组织
幼儿玩一些易收拾、整理的玩具,欣赏故事,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不受时间、人数、场地限制的、便于收
拢的游戏,如“荷花、荷花几时开”、“我们都是木头人”、或音乐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活动
中等待父母。
2.短时过渡环节适宜的活动。
短时的过渡环节时间比较短,应该把孩子快速地集中,可以组织一些静止游戏为宜。
在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间隙的短时的过渡环节,如盥洗、排队、点心后等,孩子们总有先后,我们应尽
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教师可以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游戏,如手指游戏“金锁、银锁”、“手指变
变变”、“老虎和猎人”、“青布白布”等,边念歌谣边游戏,还有猜谜语、唱歌、词语接龙、我们都是
木头人等,给人的感觉是活而不乱、静而不死。在游戏中,孩子们减少了等待,老师也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作好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的和谐过渡。
过渡环节是贯穿于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过渡环节以各种丰富的游戏活动来开展,即丰富了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减少了等待,又帮助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常规,有效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它使幼儿的生活显得更
加丰富多彩,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第三篇:浅谈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
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浅谈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
丽水花园幼儿园戴赟
【摘要】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入园、离园、进餐、睡眠、喝水、入厕、学习、游戏等各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过渡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转换,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它是非正式的,是闲散的,自由活泼的。“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一日活动; 过渡: 等待
【引言】
多年来,许多幼教专家和幼儿教师一直在探索和改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我在参加本园“幼儿一日生活”园本大教研活动时,发现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过程中,明显存在着这个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妨碍了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活动。经常让幼儿等待是不尊重幼儿的意愿,损伤了幼儿的自尊心,使他们慢慢产生烦躁、焦虑等消极情绪,对自我失去信心,对活动不感兴趣,从而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正文】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与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我认为至少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从《纲要》指出的“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的角度出发,在一日活动中区分出哪些是必要的过渡环节,哪些是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并将不必要的环节从一日活动中删除;调整一日中幼儿的各种活动,优化一日活动的安排。
(2)从《纲要》指出的“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的角度出发,尊重幼儿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挖掘”过渡“环节的教育资源,丰富此环节的活动,让
幼儿在自主活动中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
(3)从《纲要》指出的“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角度出发,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一、一日活动细节观察记录
以下是本次本园园本大教研活动中的观察记录:
案例一:一个教学活动刚结束,教师一声“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这时有的小朋友三三两两的走到卫生间,有的小朋友没事就在教室里你追我赶,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跑起来。
分析:此过渡环节纯属放羊式,在过渡环节中幼儿因为无所事事,于是就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也体现出来,很多小朋友都竞相奔跑起来这种放羊式的过渡环节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也会造成幼儿过度兴奋,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
案例二:一个教学活动刚结束,老师请小朋友按照学号一个一个排队去解小便,然后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拿茶杯,喝完开水就要求小朋友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等着第二个教学活动的开始。
分析:这种现象在托小班中比较常见,我们发现一个教学活动后只有一个生活环节,而且要求幼儿按学号排队解小便、喝水,出现了消极等待的现象。此案例中过渡环节违背了《纲要》精神,也违背了幼儿身心特点,没有让幼儿真正地放松,充分地休息。
案例三:本班原先的餐前时间是先进行音乐语言活动,再请幼儿坐在位置上等待,教师和保育员一起分发饭菜,后来经过专家提醒,我们改为了主班老师带领幼儿在阳台或者走廊上进行音乐语言活动,同时配班老师和保育员一起分发饭菜。
分析:这样的一个改动不但可以保证餐前活动的时间消除了幼儿的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可以避免分菜过程中的烫伤事件。
二、目前存在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克服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游离与课程之外的倾向,牢固树立“一日活动既课程”的观念,“过渡环节”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是承上启下,调节幼儿心理与教育教学的节奏的关键环节,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注意各活动之间的有机的联系,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教育的整体。
2.克服教育中的即时效应与急功近利的行为,明确幼儿发展的潜在性与可持续性,在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避免过多的以知识灌输的集体教学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过渡环节。根据季节以及课程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优化一日活动的安排,使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合理,过渡自然。
3.克服教师教育决策的主观性,避免过渡环节中由教师统一安排的倾向,避免过渡环节中高控制幼儿,不断催促幼儿的不尊重幼儿的行为。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幼儿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活动中的身心节奏转换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4.克服教师教育工作的简单化倾向,寻求教学的策略,避免在过渡环节的活动中“管则限”“放则乱”的状况,注重培养幼儿独立、自制、秩序、合作等品质,以及幼儿的养成习惯教育等。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发挥幼儿自主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一些规则,使两者产生有益的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三、优化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过渡环节”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有效贯彻和实施新《纲要》的精神。牢固树立“一日生活即课程”的观念,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流程中,准确把握保育和教育的因素,在研究中改变一日活动以及过渡环节的处理方法,统筹安排,丰富环节的组织形式,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促进教师与幼儿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幼儿的自我调节功能,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身心愉快地投入各个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养成习惯,促进幼儿的自我管理,让幼儿得到身心健康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1、调整幼儿身心转换的节奏,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需要过渡环节,这不仅是适应日常教学活动有节奏的更替的需要,还是适应幼儿日常身心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这两种情况在日常的教学中既有彼此的区别,又互相交织在一起。以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身心转换的需求,而只是单纯考虑了教学转换的需要,用教学的转换生硬地取代了幼儿身心转换的需要。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两种节奏的更替存在一定的重合与交叉,但从实质上来分析,幼儿的身心节奏与教学活动更替的节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幼儿的身心节奏是有个性差异的,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身心转换节奏,不能用一个划一的时间或标准来加以转换;而教学活动的转换则是一个人为规定的节奏,主要是为了集体活动时节约时间。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适当调整时
间的设置,寻找如何处理两种节奏转换的适宜方法,在尊重幼儿身心的同时也能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
2、理念与实践接轨,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空。
新《纲要》字里行间都旗帜鲜明地高扬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强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等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相对与其它环节来讲是一个较松散、自由的环节,也是一些意外事件易发的环节,教师们因为怕出事而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尊重”与“限制”之间往往是一念之差,在组织活动中的“松散”不是放任,有规则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研究过渡环节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发现我们侵犯孩子权利,剥夺他们自主的行为,在实践中逐步摆脱传统的习惯,理解、尊重幼儿,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空。
3、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组织、实施策略,挖掘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
重视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过渡的组织,树立“教育无处不在,教育无时不有”的积极教育观。从《纲要》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的角度出发,在一日活动中区分出哪些是必要的过渡环节,哪些是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将不必要的环节从一日活动中删除。组织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及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使幼儿生活由被动变主动。从整合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根据季节及课程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从尊重幼儿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角度出发,老师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让幼儿在宽松自在的环境中,形成活泼、开朗、积极、主动、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
4、充分尊重幼儿,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如果要取得真正的效果,必须在课程上追随儿童的自然发展的历程而不是超越它,在教学上通过幼儿的自然表现即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一个发现的过程、冲突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知识、技能、规则都不应当是来自教师的灌输,而是来自于幼儿对他们自己的动作的主动建构。”这段话体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一种态度——尊重。在组织过渡环节时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建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部动力机制,将他律转变为自律,培养基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发展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将道德要求转化为幼儿活动的需要,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关注教育的细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长久以来“过渡环节”是作为一个不入流的细节问题存在的,我们的思维中它所起的作用只是环节的转换与连接,没有什么教育的价值,因此,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消除和避免。事实上,过渡环节这个细节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它的转换与过渡作用,使一日各活动之间建立积极的联系与互动,而且还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立的教育价值①。从幼儿的方面来说: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利用过渡环节进行自主的游戏和学习,而且过渡环节还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教师进行现场的设计、思考以及一些临时的随机情况的处理。
评价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看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否有创新性,也要看她是否关注教育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们应当更加全面、积极地去理解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把它作为一种独特的与其他活动同等重要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让过渡环节衔接的自然、合理。
【参考文献】:
[1] 朱细文,《积极对待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J],《学前教育研究》 2004.2
[2] 张凯波,《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研究》[J],《学前课程研究》 2009.3
[3] 侯娅丽,《合理组织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J],《科技资讯》 2006.29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印发 2001.7
[5] 杨美珍,《以改革促进幼儿教育发展——对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几点认识》[J],《江西教育科研》 2004.1
[6] 吴丁瑞.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组织.http:///YANXIU/bbs/bbs_de.aspx?main_id=3953&board_id=1053&ToBBSType=2&menu_id=1053
[7]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①吴丁瑞.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组织.http:///YANXIU/bbs/bbs_de.aspx?main_id=3953&board_id=1053&ToBBSType=2&menu_id=1053
第四篇:优化幼儿一日活动
优化幼儿一日活动
随着幼教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及个性品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已成为幼教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减少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和消极等待,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是每个幼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现在的大多数幼儿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在美术活动中,先画好的小朋友总是在旁边等那些还没完成的小朋友;还有午睡起床后,先穿好衣服的孩子们坐在位置上等着全班孩子都穿好,然后才能等到老师分发点心,如果谁坐得不好,老师就得停下来组织,等到没有声音才继续下一环节的活动,放学回家之前整理着装,还要帮一大堆的孩子整理衣服和鞋子等等„„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方面的隐性浪费呢?我参考了各方面的资料,总结如下:
一、配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科学地安排和指导幼儿生活活动。
常规是关于纪律与秩序的规则,幼儿一日生活的常规教育就是幼儿在园的日常规则教育,相对大多数常规而言,它以预成的方式存在于现在的社会关系或组织之中,是要求幼儿必须适应,内化和遵守的规则。心理学研究证明,3——6岁的幼儿可以理解一些规则,但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规则行事,而且常根据自己的需要随便改变规则。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一日胜过中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和教育,逐步帮助幼儿不断的学习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活动制定必要的、合理的常规,要从本班幼儿实际出发。如小班为了防着凉,我们教会幼儿起床后,先穿上衣后穿裤子;上床睡觉则先脱裤子后脱上衣。常规的建立主要不是为了方便成人,而是为了防止幼儿排队多、等候多,为了保证幼儿自由的机会,特别是中、大班,幼儿随着自理能力增强,应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在我国有些大班幼儿起床后,穿好衣服,整理内务完毕,紧接着进盥洗,幼儿感到轻松自由,改变了过去每个环节都要排队等候的现象。
二、合理组织各项教育内容,丰富一日活动。
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这是提高整体教育效益的基本保证。我园建立了科学的、合理的作息制度,使一日活动的安排和组织井然有序,宽松、和谐,减少了活动中,或是活动之间拖拉、等候现象。《规程》提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因此我们作息时间分配是集体教育活动与自选游戏活动、动静配合,室内、室外活动平衡。如常识、计算。集体教育活动与美工、体育自选活动交替进行,室内角色结构游戏、分组自选活动与室外体育活动、自由活动、散步观察、种植劳动平衡。按照《规程》要求,每天集体活动不少于三小时,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我们利用园环境大的优势,活动之间减少拖拉等候现象,室内到室外活动之间组织一个散步观察活动作自然
过渡。
梳头是幼儿起床后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个班级如果绑头发的女孩多的话,那教师就需要一些时间给扎辫子的小女孩梳发,而忽视了其他幼儿,这就成在了消极等待和隐性浪费时间。尤其是男孩,如果只是让他们静静的坐着等待老师给女孩们绑头发,那他们肯定是坐立不安的。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可以利用电脑,给幼儿播放一些故事或是音乐。
这样一来,有些幼儿在课堂上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在这里得到了复习巩固真是一举两得,而梳辫子的女孩们也同样也能倾听到这些动听的故事和音乐。让这个本来闲暇的时间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即能丰富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音乐的倾听还能培养幼儿的乐感和欣赏能力。而故事则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运用多种教育手段,优化教育过程。
我们改变过去单一化课堂教学模式为运用多种手段优化教育的过程。
(1)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幼儿实践。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我们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说这样做,幼儿跟着这样做,为让幼儿自己去实践,大胆尝试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幼儿自己实践中,教师观察每个幼儿动作发展情况,进行辅导、帮助。
(2)分组教学活动
在组织30个幼儿集体教育活动中,要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显得比较困难。而分组教学活动,幼儿人数减半,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和辅导,又能发挥了助理员的作用。分组后,幼儿减少,教师与幼儿距离缩短了,师生关系更密切,尤其是小班幼儿更增加了安全感。
(3)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活动。
在开展多种类型游戏的同时,保证幼儿有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我园幼儿一周五天都生活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过多的集体活动,不可避免的压抑了幼儿许多天性每天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使幼儿之间有更多的来往,让幼儿有自己的小天地就会消除压抑感,更有利健康个性的发展。
四、创设和利用良好的环境。
我园占地面积大,户外活动场地充足,还有宽敞的活动室,我们就发挥这方面的优势,不断创设富有儿童惰趣和有教育意义的物质环境。我们既注重各班环境设置,又遵照勤俭节约原则,不断创设适合幼儿兴趣、需要和方便幼儿活动的、渗透教育意图的室外环境。例如,有计划地搬迁、扩大、开辟花圃和动植物角,为教育提供观察基地;改造种植园地,方便幼儿参与种植劳动,观察植化生长过程,从小培养幼儿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和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平整了阳光充足可供各类童年、球类活动以及体操练习的大操场,增设有新颖建构玩具的建构区,为幼儿提供充分发展能力的机会。现在各班室内环境设置已改变过去纯摆设性的装饰,转变为幼儿探索的小天地。我们充分利用
废旧材料,让幼儿在“玩玩做做”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
(1)创设优美新颖的室内环境。走进教室门口,“小朋友好”的字样和幼儿的作品展就展现在孩子及家长的眼前了。活动室里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样式新颖、便于幼儿拿放的柜子,上面摆放了供幼儿操作的玩具。墙壁上是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图片,以及幼儿与家长出游的照片。此外,我们还创设了娃娃家、表演区、图书区、建构区、涂涂乐等区域活动。
(2)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是班上三位老师共同的事情,我们本着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的保教结合的原则,认识到配班老师一定要变被动的机械式的劳动为主动的劳动。《条例》对保育员的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这样,既消除了主板老师一人忙不过来的现象,也增进了三位老师的默契度,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团结、协作、友爱、协调、舒心、优美的环境。
五、合理利用餐后时间,优化一日生活
幼儿用餐后的那段时间,也是我们老师“打仗”的时候,既要管理幼儿的用餐,又要提醒幼儿餐后做好卫生工作,还要管理幼儿的餐后活动,并且在进行活动中看管幼儿的安全。这常常令我们应接不暇。
例如一次午饭后,我让用餐后的幼儿集中在一起看图书,可就在我一不留神之际,就发生了吵闹哭喊声,原来两个幼儿在争抢同一本图书。经过此例后,我仔细摸索,觉得:教师只要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还是有办法来安排好这段时间的。我认为: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最好让幼儿分散活动,我们可让孩子们自由选择玩游戏,如:孩子们聊天、看书、玩小玩具都行,不能只局限于一种形式,因为再有趣的活动时间久了,孩子们都会兴趣减弱而产生吵闹的行为。这样就不会影响还在用餐的孩子,而用完餐的孩子们也不会因为无所事事或争抢,消极等待和隐性浪费时间中而大吵大闹了。
通过不断地调整、研讨、改变,其中,幼儿的自觉性、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有了良好的排队习惯,幼儿起床、入厕、盥洗、喝水、吃午点过程中,磨蹭现象大大减少。幼儿自主性提高,自信心发展良好。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自主的游戏和活动,而且还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教师进行现场的设计、思考以及一些临时的随机情况的处理.教师在教学组织中改变了教育策略,教师间的合作,协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各负其责;使下一活动得已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教育效能;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克服消极等待现象,更合理、有序地管理幼儿的一日生活。生活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而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我们的努力,将进一步完善、优化,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和常规,为幼儿营造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最健康的人生开端。
第五篇: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
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
工作单位:金苹果奥林匹克花园幼稚园
作 者:刘再蓉 舒品芬
【摘要】:“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它是非正式的、轻松自由的活动环节,不仅能起到中转、衔接、休息调整、过渡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优化过渡环节的教育作用,有效的、开放的组织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愉快度过。笔者将从六个方面对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进行阐述:
一、创设丰富的感官环境,充分调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积极性,提升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让过渡环节充满乐趣;
二、利用区角游戏,让过渡环节更开放、宽松;
三、提供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培养幼儿探索的欲望和思维能力,让过渡环节充满挑战性;
四、开展有趣的民间小游戏,让过渡环节成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桥梁;
五、运用音乐作为过渡环节的信号提示,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过渡环节自然、有序;
六、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让过渡环节张弛有度。
【关键词】幼儿园 过渡环节 有效组织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生活环节、学习活动环节、户外活动环节、游戏活动环节等,而在这些环节之间用于转换的环节称之为“过渡环节”。“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它是非正式的、轻松自由的活动环节,不仅能起到中转、衔接、休息调整、过渡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优化过渡环节的教育作用,有效的、开放的组织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愉快度过。
我们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幼儿的过渡环节,让它成为师幼之间良好互动的空间和机会,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这一直是我们追寻和思考的问题。评价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看她教学理念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有创新性,而且还要看她能否抓住一日生活中寻常时刻的教育契机,及时给予幼儿诱导和启发。但是,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们往往会忽视过渡环节的组织,常常存在这些现象,如:
1、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走廊、班级环境的作用,为幼儿营造与环境互动的氛围不够,导致过渡环节无趣;
2、有的教师不给予幼儿选择玩具和玩伴的机会,常常让幼儿集体休息,导致消极等待;
3、部分教师认为过渡环节就是放松期,应由着孩子们自由发挥,过渡放任自流,教师指导不到位,导致此环节无教育价值;
4、有的教师则怕孩子乱,在过渡环节中总是高控制、不敢放手,如吃饭之前把全体幼儿组织在一起,或是讲故事,或是唱歌等,教师很辛苦,孩子也没有自由,天性被压抑。
基于以上现象,我园在优化一日活动中,重点对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设丰富的感官环境,充分调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积极性,提升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让过渡环节充满乐趣。
有研究表明,0—5岁是幼儿感官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特点是直觉行动思维,也就是说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必须通过看、听、摸、闻、想来获取经验和智慧。《纲要》又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的、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过渡环节就是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的最佳时机。如,在婴、小班教室的四周墙面(幼儿视线基本平行的高度)、走廊上、材料架上布置一些听觉类、触摸类、动手操作类材料(喂食、拼拼乐、打击乐、粘粘乐等),使幼儿在过渡环节中能自由、自主、自发的进行探究和摆弄,这不仅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丰富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而且能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愉快度过,身心得到很好的调节。
二、充分利用区角游戏,让过渡环节更加开放和宽松。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儿童将来一切活动的幼芽,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如果教师能将其与过渡环节有机结合,就更能体现半日活动的开放性和宽松性。在过渡环节开放区角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如在晨间餐后环节,婴小班先吃完饭的幼儿有的可以进入娃娃家继续喂宝宝吃饭,有的进入图书区随意地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又如中大班幼儿可以进入益智区下跳棋、走迷宫,在短时间内进行智力大比拼;又如在喝水环节,先喝完或在等待中的幼儿可以自由结伴在种植角观察一下自己饲养的动物及种植的植物,了解动物的外表形态及植物的生长情况。在生活区进行系鞋带、打蝴蝶结、编辫子、扣扣子等锻炼手指灵活性的操作活动。孩子们在这种既宽敞又开放的区交游戏中,津津有味地玩耍,一方面身心得到了放松,另一方面自主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秩序感。
三、注重提供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思维能力,让过渡环节充满挑战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是产生在手指尖上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应注重为幼儿创设动手的机会,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每个过渡环节中教师如果善于利用操作性强的材料,促进幼儿探索的欲望和思维的发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在过渡环节中安置一个过渡材料架,里面投放一些编织类、串珠类、魔方类、迷宫类、扑克牌等易于幼儿操作和收放的材料,孩子们可以自愿选择材料,也可以自由结伴玩耍,通过这些材料与幼儿相互作用,使孩子们每天都能创造出许多新的玩法。从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他们还能保持浓厚的探索欲望。
四、开展有趣的民间小游戏,让过渡环节成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桥梁。
学会合作是幼儿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和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和团结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民间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内容丰富而有趣;游戏随机性强,正适合在低结构、低密度,宽松、自主的短时间过渡环节中有效地开展。我们将过渡环节组织内容与民间游戏相互渗透,隐形地为孩子们搭建了合作机会,孩子们可以三三两两自发组织,也可以是教师集体组织,如拍大麦、金锁银锁、点兵点将、抓子、拍烟盒、东西南北中、翻线等。这些小游戏不仅能让幼儿在过渡环节活而不乱,而且还能通过游戏让每个幼儿都互动起来,同时还让孩子们学会了分享、谦让、协商、轮流,从而促进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五、运用音乐作为过渡环节的信号提示,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过渡环节自然、有序。
优美的音乐能为幼儿带来美的享受,陶冶幼儿的情操。我们发现利用音乐这一载体渗透在过渡环节中,替代教师的指令和要求,既能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自主游戏和学习,又能使幼儿在音乐中愉快的结束活动。因此在一个环节开始或结束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如钢琴曲《雨的痕迹》、《蓝色的爱》、《春天的梦想》、《秋日私语》等世界钢琴名曲。音乐的播放使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更加自然、流畅。如各班在每天的游戏活动结束时,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提示幼儿迅速收玩具),孩子们在轻松、舒缓的音乐声中愉快自主的收拾玩具。这样的过渡没有强行要求、没有指令、没有等待,一切都是那么的默契、自然有序,教师的隐形教育又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六、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让过渡环节张弛有度。
在过渡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但是教师的指导一定要适时和适度,既不能“放羊”,又不能干预过多,才能让此环节有张有弛。一方面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游戏,又能观察孩子的表现,适时提供帮助与引导。如给部分顽皮的幼儿以手势、眼神的暗示;及时处理幼儿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帮助幼儿玩出新的花样等。同时抓住教育契机,营造温馨、轻松的交流氛围,让环节过渡成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桥梁,充分发挥主导和主题的交互作用。
“一日生活皆教育”,过渡环节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如果教师能够深入挖掘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教育功能,优化组织形式,同时利用各种资源,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机会,就能使每个幼儿在每一个空间„„,每一个寻常时刻„„,每一个角度„„去体会、感受和获得,从而使他们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