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工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职工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我们心中想要的企业文化,不光是“吹拉弹唱、打球照相”,也不光是“唱歌跳舞、口号标语”,我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企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勃勃生机。
2003年,刚走出校门的我有幸来到了江北水城——聊城并加入了中通钢构这个大家庭。那是公司搬来南郊工业园的第三年,一眼望去,公司是荒芜的田野中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十几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公司的从小到大,从逆境到顺境,曲折奔波、历经践行;十几年来,我亲眼见证了这片南郊土地从村落、田野到如今的高楼林立,见证了这片荒郊的沧桑巨变;十几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公司从一座工业厂区到如今拥有三大加工厂区和一座办公楼的辉煌,见证了公司上上下下新老员工共同发展的结晶。中通钢构从客车厂的建筑工程处到现如今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就像企业文化读本里所说“二十余载风雨兼程,春华秋实”,这是一个经历不凡的企业,这是一个具有不忘初心、干事创业优秀传统文化的企业。
我们心中想要的企业文化,不光是多发一些工资、奖金,多搞一些福利待遇,也不光是吃的更好,住的更好,穿的更好,我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企业对我们尊重理解、真心相待的殷殷关爱。
公司每年“三八”妇女节都会为为女职工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今年的采摘活动,更是增加了各位女职工与孩子、家人之间的接触互动时间,看到职工与孩子们的其乐融融,我深感欣慰。公司组织建立了困难职工、退休职工、驻外职工档案,节日期间对他们及其家属展开走访慰问活动,职工新婚、生病、亲人辞世等均组织干部职工慰问,充分体现公司的社会责任感。针对公司食堂饭菜,我们不定期抽查并通过广大职工问卷调查,积极改进,切实做到职工吃的安心、吃的舒心、吃的放心。公司每年组织入职一年以上的在岗员工进行体检,关心关爱员工身体健康状况,增强了员工归属感。员工结婚纪念日当天,员工可提前2小时下班,充分展现了公司对员工的关怀延伸至了家庭中,让员工及其家人感受到公司企业文化带来的贴心眷注。
我们心中想要的企业文化,不光是有美的环境、配套的服务,也不光是规范的制度、严格的管理,我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企业对我们充分信任、真诚、依靠的拳拳之心。
公司一直保持着领导干部联系方式不隐瞒的形式,广大职工干部可以随时随地的反馈工作中的问题以及生活上的问题。公司通过厂区宣传栏、生产调度例会、电子显示屏、微信群、OA平台等形式,及时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向职工通报,让广大职工了解公司的事就像了解家中的事。
我们心中想要的企业文化,不光是开心工作、快乐生活,也不光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我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企业对我们个人成长、自我成就的满满支持。
公司十分注重员工个人的成长,中青班、拓展训练、员工阶段性能力提升培训等,从上至下,从领导到基层员工无不感受到学习的氛围。组织开展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竞赛让职工们在较量中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近年来,大家在创新中创业,积极出点子,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展现了广大干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这或许不全是我们职工所期盼的,但我肯定,“不忘初心、诚心相待”,这就是我们职工想要的企业文化。
第二篇:企业文化需要信仰
企业文化需要信仰
——浅谈企业文化与执行力
苏醒
一、引子
在蒙古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敖包”(即蒙语“鄂博”的谐音)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和一种图腾信仰,更是由来已久;更是蒂固根深地永植于蒙古人民的心中。近代,一曲《敖包相会》,更使得蒙古敖包声名远扬。实际上,“敖包”并非是指蒙古包,而是一种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的圆形实心的包状体。在其上竖立木杆经幡,彩旗彩带。在蒙古语中,“敖包”就是“堆”的意思,类似藏民族的“玛尼堆”。它通常建在山顶、湖畔或者草滩的醒目处。当地人都知道,它有一个讲究就是你如果在敖包周围正转三圈,然后再拣三块石头放在敖包上,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其实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谁不想有一个寄托、一个信仰、一个形式来表达自已追求幸福、祥和以及平安的愿望呢?一般在大型的敖包,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三“雨节”那天,举行盛大的“祭敖包”活动。在我的原籍坝上草原有一被清帝康熙封为“三脚金蟾”称为“塞北灵验佛”的敖包,每年六月十三人们不远千里赶去祭拜,彩带插挂,祷香点燃,烟尘蔽日,方圆五十里都被占满,香火燎人,不能近前,可见其盛况之空前。他们希望神灵庇佑只是泛神论的范围,主要是寄予并祈求国泰民安、人丁兴旺、风调雨顺、牛羊肥壮等等。
实质上,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其实是作为一种草原的“导航”标志。因为在茫茫草原,天高地阔,少有参照物,为防止迷路,蒙古人千百年来都是自觉、自动、自发地完成这一标志性建筑物的,它让草原人或将到草原的人得益。按理说,牧民们每人奉献几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草原本身就少有石块,况且要骑马走上几百里而且要携带着直到遇到路标的敖包为止。难能可贵的是牧民们千百年来的始终如一,使得敖包越堆越大;更难得的是把撒落在草里的石头捡光了,牧人骑马就不会因为石头拌马蹄而令人落马了,可谓一举多得。
在没有科技的古代,路标的作用和意义相当大,草原上一座座敖包建成有多少人的贡献!如果是埃及金字塔式的石塔标志物,可想而知,那是耗用多少人力及成本才建成的。“敖包”这种不花费建设成本的功劳不是单是一个人的,乃是整个民族的。
民族需要精神,人人需要路标。如果草原人谁都想让别人去添砖加瓦而自己都有了方便或是存有坐享其成的心态,那么“敖包”就不可能挺立到今,人们共同祈求平安、富裕愿望的路标,最终好事难成。
聪明的蒙古人让具有路标功能的敖包其建设能够进行下去的解决方案,就是让每个人在祈祷、信仰中完成他们的自发、自动的过程的,关键的是他们赋予了功能路标以人们的信仰与宗教的意义。
作为企业也应有信仰!信仰什么?信仰企业精神,信仰企业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如此,作为企业文化就更需要信仰的加注、完善、强化和始终如一。
二、企业需要信仰
美国新港造船和码头公司的创办人杭汀顿曾在1866年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直到1987年已历经121年,他的这段话还被这家公司的管理者铭刻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成为了新港公司的永久文化和信仰。这说明无论怎样,要想成就企业,就必须有信仰。
IBM是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学校和公司,IBM的意思是:无所不在。这所学校的每一样东西都在不断地激发学员的忠心、热忱和崇高的理想,IBM公司认为,这是成功之道。学校把“思考”的每个字母制作成2尺高,贴在花岗岩的楼梯间,意在让学员每天上课时踏着楼梯就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思考,已成为IBM的企业文化信仰。
美国可口可乐的公司遍布全球。至今可口可乐公司的员工仍坚持认为他们的公司是世界
上最好的公司,他们的销售技巧是世界上最好的销售技巧,他们的饮料风味是世界最好的风味。我们姑且不论是否如此,但就他们对可口可乐公司坚执的信仰,就令好多企业钦佩。通过上述例子,足以说明企业信仰的深入和根深蒂固。企业文化得以成为信仰,它是吸收历史,总结现在,立志未来所提炼出来的,它带有企业独特的烙印。
就派捷而言,我们的信仰是什么?那就是“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创新是我企源源不竭的动力;那就是“关心天下冷暖”,这是派捷人的崇高使命;那就是“超越客户满意”,这是派捷在发展中永远追求的主题,是派捷生存的命脉所在。这说明派捷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就更需要这种信仰,这种文化。这就要我们在战略、人才、质量、服务、素质等方面相匹配,就要靠从上而下不断地宣导、复制、灌输和身体力行。
三、执行力来源于企业信仰
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企业区别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它来源于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完善这个近乎教义般的企业信仰。只有始终如一的企业信仰才能浸淫出生生不息的动力,才能激发出员工把执行当做使命的员工。所以说,没有信仰,制度就形同虚设;没有信仰,就不会产生执行力。
“铁棒磨成针”的故事里那种坚执和刻苦,它只能说是古人的看法,在今天它显然违反了成本观念。这就说明,越是不认同企业文化的能干之铁棒,越不可能成为公司披尖执锐的针。因为在他的管理或运行中,无疑造成了极大的材料及人力浪费。这个典故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反思。
执行力作为企业的信仰,不是在企业文化的复制过程中一个公司就出现各种版本,从而造成很多分隔和差异。比如一家公司总是出现一些特殊的部门和特殊的员工或一个公司出现多种薪资结构等等,其实他们在执行力上很可能大打折扣。执行力作为企业文化它应是一个系统,不是作为“反作用文化”而存在于企业。
企业信仰除了需要很好的宣贯以外,它作为执行力的最终体现,应该变成一种自动的过程。首先员工第一要务就是要认同企业文化,而不仅仅是他比较优秀的,优秀可能是在一点或一方面上。如果他不认同企业一贯一致的企业文化,那么,他就不会永远按照公司的理念去做事,最终也会降低了执行力而导致绩效低下,而使执行力在企业信仰里变得可有可无。
四、执行力更是一种文化
“企业文化”在当今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但我们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为数众多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只变成了空喊的口号,实际上都有效吗?溶入每个员工的血液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企业文化来源于信仰,执行力诞生于企业文化。作为执行力它不仅仅是战略,而关键在于人员,人员决定运营流程。它应该是细微而现实的,它是每一个细节的探究和顶真。可口可乐的总裁在上海的马路上能够询问“卖茶叶蛋的老太太为什么不卖可口可乐?”,尽管可口可乐公司的分销网点在全球是最大的。“永不满足”就作为可口可乐公司上层的追求,这种自主的行动,都已经扩展到了国外街上的摊点,不能不说该公司的执着,这种执着就是执行的支柱。这就说明,执行本身就是身体力行。执行也应当是领导者和每一层经理最重要的工作,是每一级别的员工都必须复制。而不是空谈“文化”使得执行变为公司的“亚文化”和“特类文化”存在,从而忽视了企业真正优秀的文化信仰的实践。
执行作为企业文化,繁杂的战略流程、人员流程、运营流程是一个公司必然的系统。简言之,就是“身体力行”,做到这一点极为不易。没有身体力行,那么执行作为企业文化也只能是空谈,只能是办公室里的幻想,只能是虚幻的未来远景。所以,执行是真正经过时间锤炼的企业文化信仰,它是建立在一套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今天到未来的且深深渗透的执行文化系统。
2005年12月10日
第三篇:我们为什么需要企业文化
我们为什么需要企业文化
阅读提示
没有道德底线就谈不上企业文化
企业事业理论是企业长远生存的需要
企业文化落地重在价值体系管理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定海神针
狭义企业文化,是企业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综合,是企业人的习惯、风尚与集体无意识。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特种资源又是生产力精神。
资本的原始冲动就是投机与冒险,这是资本的本性。而文化的引导性与超越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引导企业追求长远利益,是对短期行为的超越;二是优化内、外部的环境与生态,以便永续经营,内部有凝聚力、执行力,外部追求受社会尊敬、品牌美誉度,这是对实现利益过程的超越;三是人的价值的再发现,即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以人为本,对人的潜能进行激发,是对传统生产要素认知的超越。
如果没有道德底线,就谈不上企业文化,更谈不上先进文化。中国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急功近利、突破底线的行为屡见不鲜。
企业事业理论对中国企业还是个新的课题,但先行的中国企业家早就指出,要把企业做成事业。结果带来两个思考:一个是企业终极价值的思考,回答企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回答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二是思考商业文明与商业伦理。企业如何对待客户、供应商、相关利益者、竞争对手及社会的态度,这是市场秩序,商业公序良俗,游戏规则形成的基础,普遍信用导向文化如何生成,中国企业新型商业伦理建设,背后是企业价值观。这不是现实生产力,却是企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是一种企业价值定向,保证企业的健康方向。
良性的竞争,良性的秩序,既是企业长远生存的需要,也是企业存在的责任和方式,符合当今中国社会心理和社会预期。而任何符合社会现实和预期的东西,就是企业的价值空间,就是发展的机会所在。所以,谈到企业持续发展,就是经营持续的价值平台,是平衡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追求“又好又快”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中国企业正在自觉强化这种文化意识。
行业领袖企业有必要抢占道德制高点,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强化企业价值体系建设,这是中国社会嬗变的时代呼唤,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是中国企业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健康力量的具体展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有生力量。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引进或获得先进价值观不难,难在“落地”。因此,一要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时代脉搏,在具体实践中精确定位企业的价值定向;
二要时时刻
刻坚守企业核心价值观,坚守价值原则,通过科学机制形成有效价值体系;三要推进企业价值观管理,文化理念在经营管理中有效渗透和转化,推进企业文化管理。
任何文化建设都要建立在制度平台之上,制度与文化不可分,制度设计源自文化思想及价值主张,强调什么价值主张就应有相应的机制配套,这种行为才可持续,所谓文化管理的“内化于心,固化于制”,这是协同管理的基本要求。
管理的最高层次是自主管理,需要人员的高度自觉。企业文化强调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管理配套、组织与机制保障,结合企业发展阶段和战略焦点,着力于企业使命、价值观和企业意志的广泛认同,不仅填补制度之间的缝隙,而且变被动为主动,产生不可思议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
第四篇:企业文化也需要重组
企业文化也需要重组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源在日前一份报告中提出,企业在兼并联合过程中,要达到既壮大自己又壮大盟友的“双赢”,应该在资产重组中,更加重视文化重组。
徐源说,21世纪是一个虚拟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是“合作第一”的时代。兼并重组就是虚拟经济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企业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有效途径。兼并重组是一门经营科学,它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还包含着许多非经济因素,特别是企业文化的重组。在重组中,应以文化为导向,逐步导入资产重组。兼并用输出文化作先导比资金更安全可靠,也更迅速,通过输出文化转移技术力量,能很快聚合成新的优势。徐源说,文化的差异是兼并与被兼并企业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如果在兼并过程中,两个企业文化重组不能很好地解决的话,即使经济上算的清,资产再明白,往往也是貌合神离,重组后的企业仍然无法正常运作,双方都很痛苦。如何进行重组?
徐源说,文化的差异是兼并与被兼并企业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如果在兼并过程中,两企业文化重组不能很好地解决的话,即使经济上算的清,资产再明白,往往也是貌合神离,重组后的企业仍然无法正常运作,双方都很痛苦。
如何进行重组?徐源说,重组的前提是双方有愿望,并承认文化差异。然后在此前提下,首先实行一厂两牌,始终坚持一个质量标准,一切按标准办,将兼并企业先进的质量文化嫁接到被兼并企业,使双方企业员工达到心理平衡;其次进行市场划分,兼并企业可让出部分国内市场,避免同室操戈,发生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协调作战、平等竞争的局面;第三是利益均等使双方得益。兼并初期,兼并企业微利收购,被兼并企业产品给被兼并企业带来内部调整机会,使其加强管理和内部联系与协调,缩短双方的磨合期。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企业文化管理需要SMART
企业文化管理需要SMART
企业是树,文化是根。三流企业生产的是产品,二流企业做的是标准,一流企业做的是文化。以共同的价值标准、企业精神、文化信念为核心,以员工的良好行为规范为约束,形成企业共同价值和价值取向,并不断孕育出创新文化,这对于中航工业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企业文化管理有时候会有虚无缥缈之感,其实,这是由企业文化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与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大相径庭。那么,我认为在进行企业文化管理中需要进行适度的量化,即SMART原则,这样一来才能更为直观地认识是整个组织文化建设的进程,也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SMART原则就是在工作目标设定中被普遍运用的法则。S就是Specific,即设定绩效考核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具体,不能是模糊或者抽象的;M就是Measurable,即目标要可衡量,要量化;A就是Attainable,即设定的目标要高,有挑战性,但一定要是可达成的;R就是Relevant,即设定的目标要和该岗位的工作职责相关联;T就是Time-bounding,即对设定目标要规定什么时间达成。
目前,中航工业所提出的“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日益深入到每名航空人的心中,成为了他们的行动指南。那么,落实到具体的组织上,如何才能让文化建设的效果凸显出来呢?
如果企业文化管理缺失了SMART原则,那么可以设想到,文化建设的进度将会缺少跟踪监督机制,企业文化的宣传、企业知名度的提升、品牌价值的着力打造等方面会受到很大影响,首当其冲的当属组织凝聚力的下降,更进一步讲,会严重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和向心力,会制约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条件。
如果企业能够遵照SMART原则进行文化管理,并推进文化建设的话,我认为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宣传途径包括了电视媒体、流媒体、局域网络、黑板报、看板等媒介,对此,企业宣传部门可以对本单位每月新闻报道、文化宣传、品牌形象等情况及效果加以量化指标的设定,并在计划节点上对于所做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整理,对不足或薄弱环节予以完善。同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全方位的跟踪,比如在进行企业内部刊物的编发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文字内容的差错率来考量这项工作的质量;在进行公司电视制作过程中,可以将新闻播报误差率作为标准。诸如此类的量化考评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清晰地看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我们若在企业文化管理中采用SMART原则,那么,企业文化竞争力便会有质的飞跃和提升,也将会使空喊企业文化的状况得到有效根治。在这个文化战略制胜的时代,拥有SMART文化管理的企业才会强先占有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单位:陕西华燕航空仪表公司党群工作部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88号信箱
投稿人:刘锦熙邮编:723102
联系电话:0916-530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