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师生实际需求 打造幸福教育乐园

时间:2019-05-14 17:4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师生实际需求 打造幸福教育乐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师生实际需求 打造幸福教育乐园》。

第一篇:关注师生实际需求 打造幸福教育乐园

关注师生实际需求

打造幸福教育乐园

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小学成立于2009年8月,自学校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文化办学方向,经历了初创完善和内涵发展两个时期。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学校创设了以“追求理性幸福、实现共同成长”办学理念为精神文化定位的办学实践体系,把学校文化体系建设纳入学校各项工作中。

在完成学校文化顶层设计之后,我们系统构建“145”特色办学实践体系,主要落实在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干部文化、家长文化四类群体,以及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公共关系文化五大体系上。

通过下面的内涵图,我们可以看到,四类群体和五大体系相互关联,并都以“追求理性幸福,实现共同成长”办学理念为核心。我们学校的办学总目标是: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数字校园建设为依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达到学校完整办学规模,完成规范化建设,由一所新建校发展成为一所稳定的、有突出特色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示范性、现代化学校。

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思路

我校将数字校园建设和学校“理性幸福教育”文化的办学实践体系进行无缝接合。数字校园建设依托大兴区教育云平台五级建设框架,区校协同,以服务学校的四类群体为核心,在建立完整的网络结构和服务存储体系的基础之上,制定整体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决策分析、业务支撑、业务应用、课堂转变的融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实现学校五大体系的共同发展。

学校文化理念与数字校园的整合

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紧密围绕文化建设的四大群体的培养目标和五大体系的系统建设开展,内容涵盖面广,实用性强。

1.学生文化:做自主成长的幸福少年

围绕“善、雅、博、健”的育人目标,依据幸福的可持续性和累积性特点,学校制定了自主成长实践模式,提出了1161幸福成长工程。

学生文化中既有完整的德育体系,又有丰富的课程和社团活动,还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来引领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式为“12+5+x”,12代表12个幸福品质,5代表学业指标,x代表特长发展。

学生的幸福感来源于成功的体验。通过数字校园中校本课程系统、校园文明系统、七彩童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进一步补充完善我校“理性幸福教育课程体系”,更加灵活地设计多元课程和策划学生活动,为学生多元综合评价和学生成长过程的动态记录提供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学生在“期待+激励+唤醒”的育人环境中幸福成长。

针对学生中心的德育管理内容,使用校园文明管理系统。自2015年3月全面实施以来,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应用,该系统已经进入比较稳定的运行状态,并且支持移动端APP和网页端实时数据同步,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管理。

校园文明管理系统的实施推动了学校评价工作的进步,首先,实现了即时评价即时生效和结果即时推送,提高评价工作的时效性。其次,涵盖了所有的评价项目,通过菜单选择就可以实现评价项目之间的切换,精简了学校评价工作,减轻了学生负担和老师的工作量;评价结果汇总、反馈、后期分析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评价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外,校园文明管理系统对学生的成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打分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移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也体会到信息技术对生活、工作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文明守纪意识,培养了学生规范自己行为的习惯,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教师文化:做引导成长的幸福教练

我们提出了教师自主成长、引导成长和共同成长的三步成长理念,通过文化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建设,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只有善于研究、乐于研究的教师,才是幸福的教师。通过数字校园建设,为教师搭建信息化的网络研修平台,为教师的学习、研究和交流创造优质的数字环境,让教师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参与教研活动,在高效便捷的数字校园系统中体验工作的幸福。

构建教师电子备课平台,通过便捷、高效的个人教案管理、分散式的教案批注、主备教案的随时定稿修改等功能,解决教师备课过程中的资料调用、教研组备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诸多问题。

电子备课平台自2014年9月份正式启用以来,除了毕业3年内的新教师之外,全体老师已经全部应用电子备课平台进行协同备课。现在网上教案1447课时。电子备课平台同时方便了课程中心对教师备课情况的及时掌握和查阅。

3.家长文化:做陪伴成长的幸福导师

我们积极构建“家校幸福共育系统”,提出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导师,伴其成长。

搭建便捷的家校互动平台,让学生更加及时和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与家长一起分享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在“期待+激励+唤醒”的育人环境中幸福成长。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现在我校使用培育100家校互动软件作为家校沟通基础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实现家长和学生体验幸福的分享。家长通过平台关注学校、孩子信息的同时,也随时可以作为参与者通过平台和学校进行网上的沟通,使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建设群策群力,贡献智慧。

4.干部文化:做服务成长的幸福助手

领导就是服务,这是一种定位,更是一种境界。我们提出干部的三大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学习意识。通过大兴教育云平台上的办公邮箱、教师云盘、单位相册、通知公告、场馆预约、工资查询等系统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辅助学校完成学校的数字化办公。

5.课程文化:“健博雅善”的幸福成长阶梯

“善、雅、博、健”的育人目标是学校课程体系的根本目标。四大素养的递进构成了学生纵向成长的轨迹,使学生能够持续积累,逐渐具备一定的“幸福高度”。

课程体系代表着学校课程的三个文化价值。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协调融合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以国家必修课程作为第一级,称为“基础课程”;以校本必选和地方必选课程作为第二级,称为“综合课程”;以校本选修课程作为第三级,称为“拓展课程”;以社团课程作为第四级,称为“卓越(个性)课程”。

数字校园的在线选课系统就是专门为学生选择拓展课程研发的。每学期网上选课系统为孩子提供了艺术、体育、科技、实践四大类近120余门课程的选择。

网上选课与传统的选课方式相比更加节约资源,增加了学生选课自主权。学生选课系统使选课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选课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准确、及时、有效地查询和修改学生选课情况。网上选课系统为学生选课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孩子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通过登录学校的选课系统来选课,大大提高了选课工作的效率。课程中心的老师则可以通过选课系统的管理员子系统来及时掌握学生的选课情况,使得学生选课工作达到系统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

6.教学文化:“自主与引导”的幸福成长学堂

我们定义的教学文化由教研文化和课堂文化两部分组成。教研文化的主体是教师,干部是引导者,课堂文化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引导者。我们形成了“双动互促”的教学文化,既强调师生的主体性,又强调自主性。通过数字校园搭建互动教学平台,构建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分享,拓展延伸”为基本学习路径的幸福教育教学基本模式。同时以课题为抓手,学校积极参与北师大合作办学平台“数字化教育研究共同体”的所有课题活动,建立并稳步推进学校平板电脑互动课堂实验项目。

我校平板电脑互动课堂实验项目是通过“确立项目―确定应用方向―筹备应用平台硬件―实施培训―组织管理―教学实验―反思与推进”几个环节进行推进的。在多元化的教学实施中,我们从“管理学生学习改进”到“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达成学习、合作、分享、进步”上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利用QUIP软件实现实时的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还有效地将课堂学习时间延伸到课前,让学生在课前阅读同学的习作,达到全面提高作文整体水平的目的;在语文、科学等教学中,利用iPad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分享成果;在数学、美术等学科,教师会教给学生应用APP资源,模拟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为生活提供便利。

平板电脑进课堂在我们学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课,青年教师更是iPad交互课程的先行者。在教研模式方面,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带动教师、学生在“自主、合作、展示、提升”方面的成长,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推进过程中,学校形成了以“微课视频(5~10分钟单一教学主题片段)+教学设计+视频实录+自评+互评+导评(+总评)”为主线的教研模式,有效深化了信息技术与实际教学的融合,实现课题研究的三个方面的“推动力”:一是领导、教师积极进行微课教研模式的变革研究推动学校的发展,二是领导和专家引领教学模式的革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教师教学研究推动学生的幸福成长。

7.管理文化:“自主引导”的幸福成长机制

学校变革与创新组织结构,设置课程中心、学生中心、资源中心,实现纵向统筹管理。课程中心下设三个学院,负责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工作。学生中心下设低、中、高三个学段,组织横向个性实施。

针对三个中心的职能,创造性地开发使用促进高效管理的不同软件系统。包括课程中心的排课系统、学生中心的校园文明评价系统、资源中心的OA办公系统、电子档案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等。

课程管理体系包含校本课程系统、排课系统和协同备课系统。课程管理体系的成功建设,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合理、有序、系统的校本课程系统和排课功能,为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及其他相关工作创造有序、规范的运转环境。

8.环境文化:“美好体验”的幸福成长乐园

学校整体环境文化建设,依据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围绕“传承经典的书香文化园、放眼国际的实践创新园、益心健体的自主成长园和陶冶情操的多彩艺术园”营造师生自主引导、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学校宣传大屏幕是展示学校文化的一角,配合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整体设计学校校园文化播报系统,通过不同的播报平台,展示学校整体环境文化。其中,楼道大屏展示阅读、艺术、科技、综合四个专题,门厅两块大屏作为主体引导,每个年级大屏作为年级校园文明评价结果的展示平台,电子班牌作为班级学生“12+5+x”综合素质评价主阵地。同时大型活动的同步直播也是通过校园文化播报来完成的。

9.公共关系文化:“协同发展”的幸福成长生态

公共关系文化发展模式是自主与引导,我们构建“校区共建系统”,与兄弟学校、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和机构及社区居民开展合作与交流。我们构建“校际互促系统”,与北师大附校、国内薄弱学校、国内优秀学校及国际友好学校开展合作、帮扶、交流等工作。在北师大基础合作平台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参与“中国好老师行动――互联互通”计划。组织师生积极关注、参与北师大APP平台的相关活动。在这里,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也将大有可为。

我校数字校园平台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断磨合、迭代、创新,积累了一定的建设成果,这些成果提升了全校师生的软实力,促进了基于任务的挑战式学习实验项目顺利开展,引领我校信息化建设朝着智慧校园方向迈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小学)

第二篇:立足山区实际打造精品教育

立足山区实际打造精品教育

新城乡地处白于山腹地,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共辖8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1671户,8520人。现有中心小学1所,教学点4个,有小学生124名,学龄前儿童468人。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山区群众逐年向县城转移,山区学龄儿童也随之流向县城,山区教育规模呈逐年缩小的趋势。但我们牢记义务教育的宗旨,乡党委、乡政府坚持做到“一个也不能流失,一个也不能放弃,一刻也不能疏忽”,立足山区实际,打造精品教育,受到上级部门和当地群众的好评。前来验收教育强乡镇的省教育厅领导认为我们乡的做法是“指导有方”、“润物细无声”。几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具体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和巩固工作,做到“一个也不能流失”

乡党委、乡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主要位置,十分重视义务教育。严格要求各村委必须保证学龄儿童一律按时上学,不能有一个辍学儿童。每年开学前,都安排专人进行摸底,确保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即使是流向县城的学生,我们也非常关心。这几年来,有很多进城农民子女无法上学,乡党委、乡政府积极协调,先后往城里学校转入-1-

近20个学生。为此,我们决定给县上的两所学校赞助4万元,感谢他们对我乡义务教育工作的支持。我们每年对考出去的大学生都给予奖励,2008年以来共奖励了6.8万元。为了保证义务教育高质量、高水平,乡党委、乡政府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2009年以来给学区拨付经费22.42万元,主要用于“创强”、庆“六一”、教师节奖励、教学器材购买等。

二、狠抓结构调整和质量管理,做到“一个也不能放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山区人口的减少,山区学生的减少是必然趋势。我们乡上立足实际,注重结构调整,不讲规模讲质量,打造精品教育。我们努力建设好中心小学,保留了4个教学点。2009年给中心小学配置了5台电脑,使每个孩子都能上信息技术课。我们定时召开教育工作会,乡上书记乡长亲临课堂听课观摩。每年对优秀的教师都进行表彰奖励。总之,我们采取各种办法,让留在这里的学生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三、狠抓校园建设和安全防范工作,做到“一刻也不能疏忽”

乡党委、乡政府十分关心重视校园安全工作,乡政府安排分管领导经常检查各学校的安全设施,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只要学校有安全问题,乡政府都及时解决。特别是冬季供暖改为暖气后,学校无力负担费用,乡政府这两年给各学校送煤炭近40吨,解决了几个学校的取暖问题。乡党委、乡政府注重校园建设,经过几年建设,各个学校环境美观实用,学习环境优美。为方便师生出行,将各学校周边道路全部硬化。我们努力让学生住得舒心,吃得放心,学得安心。

我们乡教育的规模很小,但我们全力打造“精品教育”,我们地处偏远,但我们办出了自己的特色。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乡的义务教育工作水平逐年提高,2008年实现了“双高普九”,2010年被授予省级“教育强乡”。这是我们乡党委、乡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乡教师努力的成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办好我乡的义务教育,办出特色,让上级和群众满意。

中共新城乡委员会

新城乡人民政府

2011年8月

第三篇:构建和谐多元文化 营造师生幸福乐园

构建多元和谐文化 营造师生幸福乐园

——邵原实小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邵原镇实验小学

2012年9月10日

构建多元和谐文化 营造师生幸福乐园

——邵原实小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全体同仁:

大家好!感谢会务组能给我这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我叫郭长太,来自愚公家乡----济源市邵原镇实验小学。首先我谨代表济源市邵原镇实验小学1900多名师生向各位领导以及全体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

邵原镇实验小学位于中国女娲神话之乡——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始建于1889年的邵亭书院,历经跨越三个世纪的沧桑巨变,校址几经变迁,校名几经易变。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各类毕业生数万人,从我校走出的优秀学子有共和国的将军王乐天、卢思英、李志毅、杨建禄等,有中科院院士翟明国,有省部级领导王志强、杨致平等,大学教授翟良超、翟良山、杨择令等。前贤后昆,桃李芬芳。目前我校是一所拥有36个教学班,90多名教职工,1800多名学生,有着120多年光辉历史的名校。我校曾于1996年以文体艺教为办学特色,接受国家艺教委检查,被冠以“愚公家乡艺教之花”的美称。

2011年10月29日,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教学文娱特色的实施研究”成果推广会在邵原镇实验小学召开。河南省教育学会秘书长,河南省教科所副所长周宝荣博士,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韩和鸣研究员,省教科所徐万山研究员以及我市教育局领导刘善祥、李伯勇等出席会议,来自全省各地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越深厚”。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层次。我校以“个性发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为原则,依托女娲文化、愚公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特色和学校优质资源,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活力”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制度化、多元化、群体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校秉承“教学生六年,为学生想六十年,为中华民族想六百年”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学生高素质,教师高水平,学校创一流”的办学目标,把“博学精思,启智求新,耕心树德,励志躬行”作为我校的校训,以“团结、竞争、创造”为校风,“求实、求活、求新”为教风,“善思、善学、善做”为学风,以“把我校教育做好、做大、做强,冲出济源,走向全国!”为最大追求,不断创造充满和谐、富含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下面将我们的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物质文化:美丽风景的标志

学校布局合理,共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行政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设置有相应特色个性文化。学校绿化面积达百分之二十,有躬耕园、读书苑、怡心园、畅想苑四个绿化园区,学生闲暇时可以在四个苑中读书休闲,勤奋攻读。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从生活、学习、做人、活动四个方面还建立了标语文化,制作了283块高标准的玻璃标语,制作了812条反应学校办学方针、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的巨幅标语;依据本校实际,我们在教学区四栋教学楼上设置了“四大特色文化苑”。

1、在东楼上设置了“校史文化苑”。让学生通过对母校120多年来的变迁史、发展史和母校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的了解,增加作为“实小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感悟摇篮的魅力,激发成才的宏愿。

2、在教学北楼上设置了“红色文化苑”。让学生了解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我们邵原人民为保家卫国,如何同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展开战争,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为家乡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3、在学校西教学楼上设置了“乡土文化苑”。让学生感受家乡邵原如诗如画的山河风光,淳朴的乡土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以此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从而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4、在南教学楼设置了“学校特色(教学文娱)文化苑”。通过对学校特色工作的创建历程、专家领导的视察认可到学生的创作表演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校的特色建设工作,不断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校园相对开阔的地方,集中用塑雕、浮雕、石刻等手法,塑造“邵原神话群”的立体图画,突出“女娲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伏羲演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成汤祷雨”七大神话和“愚公移山”传说等,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神奇,女娲身上所赋予的“博大宽厚、生生不息、协调和谐、造福人类”的民族精神和“不怕困难、追求和谐、善于创新、富于创造”的时代精神,既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激励当代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另外还制作了具有人文特点的小诗文文化,学校绿化区域内的每一棵小树上都有师生的独立创作。多元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无处不受校园文化的移化教育。

二、制度文化:魅力风景的核心。

几年来,我校一直比较注重学校制度的建设,旨在通过制度的重构和完善,必将会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使学校工作在一个整体系统中高效能、高质量、持续的运转。

1、依据学校实际,建立精细的管理制度

精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精巧细致,如果管理处处注重细节,措施上时时讲究精巧,那么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就会出精品,为了使我校的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在管理上主要打造五个“精细”。

(1)精细的目标管理。我校每三年制定一个长期规划,每学年制定一个总体目标,每学期制定出具体目标。每三年结束后学校专门组织教师召开教代会,对照三年规划,结合实际工作,逐项落实目标完成情况,制定下一个三年规划。对没有完成的项目,向教师做出合理解释,并把此项任务作为下一个三年规划的重点任务,重点落实。针对目标管理,我们实施三级目标管理,即:校长总目标:根据市教育局,镇中心校的工作目标,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学校发展目标:

1、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力保前三名;

2、继续规范管理,创建“课程改革示范学校”;

3、强化教科研建设,创建科研型强校;4以女娲文化、乡土文化、校史文化、红色文化、学校特色(教学文娱)文化为依托,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

5、狠抓安全管理,争创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6、继续深化星级管理,创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文明学校;

7、务实特色教育,创建教学文娱特色学校;

8、注重教师素质提高,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

9、深化实践新课改,落实 “导学合一,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改革;

10、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学生才艺大展示。根据这10项总目标,合理科学分工到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三个科室,各自制定相应措施,年终对这10项工作,学校进行考核,并将作为评价领导工作、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

(2)精细的学生管理。现代家庭对孩子的生活包办多于自理,部分学生养成了不拘小节,言行随便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学校的教育触及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处,努力从细微之处形成学生良好品质。为此学校对学生实行“十星级管理”。各班级建立“行为规范监督小伙伴”,分别在路上、家庭、校园、课堂,四处地方互相监督,随时记录下来,对监督有力的同学学校实行星级奖励。学生每星期向班主任汇

报一次,每月各班级对学生评价一次,学校每期对学生进行二次星级认定,从而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严格要求自己。

(3)精细的管理制度。为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主动工作,乐于奉献。我校制定了《实验小学绩效工作实施意见》、《教学绩效奖励意见》。该制度突出了“注重过程,时效为先”的原则。学校布置的每一项工作,项项都有考核,这样就明确给教师一个暗示:做与不做不一样,做好与做坏更不同。其次是实行捆绑式评价,对年级或整体把工作干好的,学校要给予经济奖励,对发表论文和通讯的,也实行年级捆绑式评价,完不成的扣除绩效的相应工资,以激发教师的团结意识。绩效工作每月一核算,每月一总结。

(4)精细的责任分工。细节决定成败,小事成就大业。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就必须从细微处入手。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无影无踪;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于是我校将工作进一步细化,使各项分工都精细明确:

①安全责任精细分工。学校的任何时段,任何区域,我校都有责任分工。形成主抓领导、值周教师、责任教师三级安全管理责任网络,使安全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别在交通安全上,我校要求教师每天护送学生到红绿灯,学生安全离校后,进行安全确认签字;

②卫生责任精细分工。建立班主任、班干部、学生三级承包管护的管理链,值日干部负责常规管理,班主任对本班级、包干区管理负总责。大到卫生区、教室,小到桌凳、玻璃、电棒,全校上下都要建立一个详细全面的卫生责任分工组织网络,谁管检查,谁管保持、谁管落实,谁什么时候管,都有明确分工,这样教师更明确,学生更详细,做到学校时时处处都有人管。学校每周一公布,一月一考核。

(5)精细的工作落实。我们知道工作只布置,不落实等于0,再好的制度也只有在执行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在工作落实上①严格执行月考核制度。政教处、教导处、后勤处每月对自己所管理工作考核一次,进入绩效管理;②学生管理依托少先队干部,把少先队干部严格分工,实行全天候管理,一是时间上无空档,做到无时不在,二是空间上无空档,做到无处不在。校园的每一处,每一时,都有人管。

2、基于教师发展现状,构建递进式教师专业成长制度。

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速度和发展水平是由每个教师的个人现状及特点所决定的。用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老师,既不科学也不人本,这决定了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创造良好的和谐氛围,赋予管理制度以更浓的人文色彩,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构建了促进教师递进成长的系列制度,这种呈动态式的运行机制,激励教师在每一阶段主动向更高目标攀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强烈的人文内涵。针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和一些教学上尚待提高的教师,我们建立了《青年教师达标培养制度》,例如:

1、每日挤出半小时读书学习,并作好相关资料的积累或学习笔记。

2、师徒结对。每周师傅徒弟互听一堂课,课后交流,进行教学诊断。同时倡导年轻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听课,经常思考教学环节中存在问题,查找自己教学中的毛病,这个做法会尽快提高教学机智。这一制度的确立,有力的推动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第二层面是《骨干教师成长制度》则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专门对骨干教师的要求,间周有一次的公开教学展示及互动研讨。第三层次是《校内名师培训提高制度》,例如:

1、校内名师的课堂是天天开放,每个月要进行一次课例展示。

2、提供他们购买所需书籍,优先外出学习锻炼的机会并汇报展示。

3、要带出1——2名徒弟,进行课堂教学进行跟踪指导,并在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给校内名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校教师的学期工作目标是个性化的,废除了以往老师依着学校的工作目标稍一调整照搬下来的做法,每个人的工作目标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除了常

规工作一定要到位外,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和突破点,彰显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和风格。这样,使老师的工作由被动状态转到了积极、主动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轨道上来。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每个人都会在这种制度下得以规范和自由的发挥。它使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都有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机会。把“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激励的主线,使这三种制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这些制度独立时是结果评价,联系时是过程评价,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因此,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环环相扣,激励着教师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进行递进式自我完善。

三、课程文化:活力风景的再现

(1)教学文娱特色。在学科教学中打造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快乐的课堂。我校经过六年的探索,全体师生整理出版了《趣海漫游》语文数学上下册24集教学文娱创作专辑,并将此教材引入“教学文娱”课堂,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学习进行教学文娱创作,深化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课下学生进行教学文娱表演,学校举行教学文娱表演大赛,每个年级形成传统的文娱表演节目,学校形成了教学文娱表演节,教学文娱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2)开发校本课程。课程改革,既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又是教育改革的难点。我们在努力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等规定性课程优质化的同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建设。根据邵原镇优秀的地域文化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我校开发了走进王屋山之《历史文化》、《邵州民俗》、《烽火岁月》、《神奇邵州》、《邵州童谣》、《山水情缘》等六本校本教材。第一册《山水情缘》着重描写王屋山的美丽山水,每课都配有清新的山水图片和上口的童谣;第二册《邵州童谣》收集了王屋山明清以来广为流传的童谣七十余首,每一首童谣都配以反映邵州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的插图,把王屋山的文化原汁原味地摆在读者面前;第三册《神奇邵州》编辑了王屋山的民间口传神话和民间故事,把异彩纷呈的邵州神话传说奉献给读者;第四册《烽火岁月》撰

写了王屋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把如火如荼的战争画面呈现在人们面前。第五册《邵州民俗》收录了有关王屋山民风民俗的歌谣、地方方言、俗语,农耕等习俗文化;第六册《历史文化》挖掘了王屋山厚重的历史文化,从不同角度再现了王屋山不同时期的历史片段。我校每个年级都派专兼职教师,每周一次课,让学生充分了解邵州,教育他们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情怀。

四、精神文化:学校发展的支柱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1、打造“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实小精神

人需要一种信念,而这种信念就是一种精神,是发自内心、稳定性很强的一种力量。我校是以教学文娱为主的“创演”特色学校,同时继承和总结我校的一些优良传统,决定把打造“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实小精神作为工作的目标,为此,我们做了如下三方面的工作:①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向全校教师发出“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同事要有诚心”三心的倡议,并开展师德演讲比赛,增强了教师凝聚力。②与时俱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弟子规”教育,并通过学习背诵、实践竞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③提高师生的团队精神。在师生中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师生联欢、教师趣味运动会等),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

2、打造“创新、育人、团结、表率”的教师文化

①开发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学校建立了读书交流机制,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通过教学竞赛、骨干教师评选等活动,促进教师间良性竞争氛围的形成。②开展校本研究,重建教研文化。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

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学校教研组管理,加强“同伴互助”环节的引导,完成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采取“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3、打造“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无私忘我、报效祖国”的革命传统文化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是中华民族以德为本的理想人格的化身。他们积极进取、刻苦好学、无私忘我、团结协作、求真务实、鞠躬尽瘁的的伟大精神与风范是教育人民,特别是教育青少年的巨大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周恩来的名字在当今国人乃至于世界人民心中所激起的钦佩、敬仰之情是不可替代的。

我校将创建“周恩来班”和“邓颖超班” 活动和建立“周恩来、邓颖超”纪念室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一生,以周恩来、邓颖超同志为榜样,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习惯,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我校通过开展创建“周恩来班、邓颖超班”活动,引领了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发展。学生养成教育初见成效,班风校风有了明显改观,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创建“周班邓班”活动,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而“周恩来班、邓颖超班”纪念室的建立及面向全市免费开放,会让孩子们以周总理和邓奶奶为榜样,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做一个对人民有用,对国家有用的人。从而会自觉肩负起革命前辈未完成的革命事业,让中华崛起腾飞之日早日到来。相信“周恩来班、邓颖超班”纪念室的建立,会成为全市各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基地,为我市的德育教育提供优良的学习的平台,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4、打造“文明、团结、守纪、创新”的学生文化

①强化养成教育,为文化建设奠基。以星级管理为主线,在学生中开展十星少年、十星班级评选活动,分别从学习、守纪、合作、环卫、诚信、孝敬、文明、爱校、关爱、特长等十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逐步规范学生行为。

②传承文明,借鉴历史经验。我校以学校百年华诞座谈会举办为契机,筹建布置了学校百年校史馆,校史馆从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轨迹、题字墨宝、重大成就四个方面筹建。校史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主题校会、主题班会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远大目标;还开展向优秀学子学习的励志教育。让学生弘扬百年历史,发扬光荣传统,传承历史文明,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③社会实践活动,为少先队活动开辟新途径。少先队大队部组建了“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向队员发出“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号召,组织到邵原镇敬老院开展了“爱老,敬老”的活动;组织到滴水崖、狼王顶、泰山岭开展“社会实践我能行”活动;组织到镇标广场开展了“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之大,乃谓有文化之谓也。”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这些看似在校园中司空见惯的人和事,经过实小人的苦心经营与智慧打造,成为了学校“多元和谐”文化的鲜活因子。“多元和谐”文化,以学生为旨归,以校本为依托,以融合为特色,以传承和创新为载体,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如今的邵原实验小学,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深深根植于“多元和谐”文化的沃土里,她的“枝叶”无不被文化润泽,她的“果实”无不散发着文化的芬芳。在这方校园,教育呈现着她最美丽、最博大的姿态,以一片云拂动另一片云,以一个生命激励另一个生命,各教育要素之间既和谐共生,又各自绽放精彩。这不正是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我们所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吗?愿“多元和谐”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旋律,回荡在每一方校园上空,唱响在每一位师生心底!

第四篇:打造诗意教育文化 成就师生幸福人生(小编推荐)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 成就师生幸福人生

——中华路小学特色教育工作纪实

前言:

中华路小学坐落在名城镇江之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是一所既有八十多年历史又具现代气息的学校,建校于1928年,始名私立达仁小学,因学校纪律严明、校风优良、办学成绩显著,故被誉为旧镇江“四大名校”之一。1956年,私立达仁小学改为公办中华路小学。镇江市委市政府、润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学校的建设发展,2000年, 学校“三址合一”(中华路小学本部、中华路二小、荣庆里分部)工程作为镇江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进行我校办学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建设。2002年3月28日校园改扩建工程竣工,生均占地面积及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任镇江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区领导参加了新校落成庆典活动,百姓拍手称赞。

八十多年的春华秋实,中华路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多年的厚积薄发中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儿童诗教育、艺术教育等品牌特色,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诗歌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巾帼示范岗、江苏省红旗大队、江苏省优秀少年科学院、镇江市现代化小学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学校已成为师生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

诗意,生命的追求!像诗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优雅。诗意教育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趣相投、和谐共生的文化。中华路小学始终把学校特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规范优质做好常规工作的前提下,努力走“特色立校”之路,提炼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形成学校个性的观念文化,围绕“让每位孩子享受诗意的童年”这一教育观,从引领诗意理念、营造诗意环境、实施诗意管理、培塑诗意教师、打造诗意课堂、建设诗意社团等方面架构起诗意教育文化的基本框架,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丰富诗意文化的内涵,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诗意教育:体现人文关怀,追求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

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本身就是一首隽永的诗,诗意的教育更追求对人的尊重,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的尊重,强调人本精神和平等、民主、尊重的学生观。追求诗意的教育就是在追求理想的美的教育。

八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凝练了中华路小学“求真、求美”的校训,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凝聚、提炼、发展自身的价值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为主旋律,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在“成就师生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形成了“新、实、谐、趣”的校风、“善导、严谨”的教风和“自主、实践”的学风。我们以“诗意人生、魅力校园”为文化核心,努力打造和谐校园,造就诗意智慧、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中华园丁,培育诗意言行、学会求知、胸怀理想的中华学子。

师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无不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学校观念文化更是强烈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学校以“和谐教育、诗意人生”为办学价值观,竭力构建观念文化。学校以办学理念为土壤,“生长出”自己的文化核心----“诗意人生、魅力校园”,并用它表达与呈现我们办学的主旨,向师生员工及社会昭告我们的希望与理想、目标与行动。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以“诗意教育”为目标,追求科学育人、情感育人、智慧育人的新境界,关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为孩子积蓄成才的力量,让每位孩子享受诗意的童年;另一方面,学校引导教师努力精心营造诗意教育环境:精心布置校园环境,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组织诗教社团活动,评选“校园小诗人”,创设诗意的学习生活„„在让每位孩子“诗意教育”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地引导每位教师“享受工作”,体验育人之乐和教育工作的幸福感,在成就孩子的同时成就自己。

二、诗意环境:涵养审美情趣,创设优美静雅的育人环境

“诗意的校园是美丽的,美丽的校园才有诗意。”学校尽管地处正在改造之中的老城区,但是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以“高起点、强内涵、抓师资、创特色”为治校方针,努力创设未成年人的健康快乐成长的特色育人环境。

我们的校园庭院小巧精致,处处渗透人文教育底蕴。学校在提出了建设“以儿童诗为底色,晕染魅力中华,构建书香校园”的目标后,重新规划与布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布置景点,绿化做到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香、冬有绿”,形成轻松、优雅、宜人的学校氛围。庭院入口处草坪上卧放形状圆润美观的景观石,石上刻有“达仁”二字作为对学校历史的缅怀、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勉励、对学生成才的导向,时刻提醒师生牢记“求真、求美”的校训,激励他们用行动去创造文明。庭院中心的“书山石”时刻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自己,奋发拼搏,为将来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思乐池”的诠释为:“教化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善凝聚而不散,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善包容而不骄,滋润万物,广济天下;善克难而不懈,百折不回,水滴石穿。”山水则意蕴“仁”、“智”。花坛中的小景点石上,书写着“真、善、美、勤、和、谐、健、乐”等字,是师长希望学生养成的良好品德习惯的无声提醒。庭院西面花圃中央摆放上石凳石桌,供学生学习休憩,见泉而生感,生感而近道,近道而生乐,有乐而幸福,凸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师生观景、品石、读文、思水,徜徉六载,一朝顿悟,在他们的心田里就能悄然播下诗意的种子。

校园走道墙壁文化布置突出以“诗歌美丽童年”为主题的特色诗歌文化圈,有经典儿童诗歌、有经典古诗词、有浅显的古文、有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学楼走廊上的学生书画作品,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空间,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学校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利用校园橱窗、班级软包、电子屏、宣传展牌等进行阵地文化建设,让师生接受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出优良的品格。中华儿童诗社活动阵地色调柔和、诗意浓郁,诗社墙面有中华儿童诗社历史荣誉、辅导老师、优秀作品、社团活动等介绍,小诗人们在这里插上想象的翅膀任诗意的情怀放飞驰骋!走进中华校园,花香、果香、书香,香气氤氲;童趣、诗趣、理趣,趣趣生辉。学校于2010被评为区首批绿化管理先进学校。

为了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人生的共同驿站,在学校环境绿化、美化的基础上,我们倾力打造精神家园,更加注重人文化建设,力求在人际道德关系上体现“自尊、尊人”,在人际心理关系上体现“和谐、真诚”,在人际行为关系上体现“合作、竞争”,营造人文化环境。如评比“星级年级组”、“杨瑞年中队”,强化集体荣誉和合作精神;实施“爱心工程”,以求建立幸福的师生关系、互信的家校关系,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局面;创建“党员示范岗”,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引领教师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健康、人文又富有诗意的整体学校文化形态和氛围,让师生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师生都能用诗意的眼光自主审视周围世界,以诗意情怀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关系,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享受充实、美丽的人生。

三、诗意管理:做最好的自己,构建刚柔相济管理文化

教育是一种民主的对话,一种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一种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沟通,一种洋溢诗意的心灵与智慧的交汇。诗意管理、自主管理、精致管理都是我们追求的管理理念。

我校秉承“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的原则,落实“管理无大事,细节定成败”,即从大处着眼,勾绘共同愿景;小处着手,在细节中成就事业。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将建设一流工作团队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构设学校发展规划,向教职工和社会清楚地表述学校将来的发展方向、领域目标和工作举措,激励教师做学校需要他们做的事情。同时,我们注重合理配置团队资源,让人各就其位、各尽其才、物尽其用,以评价、评优为杠杆,进行价值导向和水平区分,建立协作竞争机制,促进教职工不断改进行为方式。

第一,重目标,凝聚人。学校规划是构建管理文化的基本纲要。我们在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中,注重自下而上,坚持“民主生成”,在教职工共同参与、凝聚共识重生成与实施规划,形成共同的愿景。学校每年的工作目标都由教代会全体教师表决通过;教师发展规划和个人工作目标均由校长室与教师协商确定;期末举行教师目标达成情况述评会,年末开展星级年级组、教研组的评选。引导教师将工作与实现自我价值相联系,把学校“恪尽职守、率先垂范、善学善做、雷厉风行、自动自发、追求完美”的二十四字要求,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了,让厚积笃行,创新超越成为学校的主旋律。第二,重制度,规范人。制度建设是组织发展和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更是构建诗意文化的基础。为此,我们按“合法、合情、合理”的要求,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编印成册,让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能及时、清晰地呈现在教师面前,增加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将重要的制度和规范,如“八大承诺”等,张贴于学校最显眼的地方,使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第三,重执行,塑造人。如果没有执行,任何好的计划都是零。为强化执行,我们要求学校的管理团队要践行“四好”。一是计划好。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作精密安排,明确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谁去做,如何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二是布置好。我们要求行政布置工作时一定要简单明了,指令明确,如果任务复杂,可以把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完成时间、责任人及何时检查等做成PPT,到时放映简述即可。三是督查好。校长督查行政,将每周的各项工作分工到人,周末进行完成情况星级评定;行政督查教师,教学和德育两条线值班行政,巡视查看条线人员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沟通,及时整改,月末组织教师百分考核。四是总结好。为了让大家能做好以后的工作,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适时进行客观性评价。月末各行政人员都要整体反思条线工作,形成工作总结电子文稿,在校务会议上进行本月工作反馈,并组织行政人员考核,接受教师监督。第四,重氛围,发展人。我们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成果分享,智慧碰撞,引领教师在团队中成长。以校本研训为平台,以“读:主题阅读+集体共读+自由选读;行:集体研讨+课堂实践+多维交流;写:教育博客+案例反思+专业论文;研:省市课题+微型课题+校本研发”为途径,不断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做到文化发展学校,文化浸润教师。

学校于2008、2009连续两学年被评为区第一、第二届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2009年,学校被授予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镇江市第三、第四届“三服务”特色网站学校、区五一文明号称号,学校被评为区艺术教育管理先进学校。2010年,学校通过了镇江市文明单位的复评。

四、诗意教师:焕发职业光彩,打造具归属感的教师团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唯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优质教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过程,打造一支高水平具有诗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特色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

我们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打造优秀教师群体”等主题活动为中心,开展了以“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校先进教师”、“十佳青年教师”评选为抓手,坚持通过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干部、党员和教师,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下的奋斗目标与任务,也为继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育人意识,规范教育行为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学校努力为教师打造“五个平台”:一是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建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平台。结合形势和教师实际,抓好理论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抓好教师规范;广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抓好典型引路,营造“社会尊师重教,教育回报社会”的氛围。加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和爱校爱生教育,开展“修师德、树师风、铸师魂”主题教育,在教师中实行“热心爱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的“四教承诺”制,坚决纠正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不正之风,大力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弘扬精业奉献精神,以“友善、合作、进取”为目标,培育教师团队精神”。2007年至今,已有多位老师赴连云港市灌云县下坊中心小学支教。李晓燕老师获省支教先进教师称号。2011年9月,我们正在筹备与连云港经济开发区猴嘴小学的支教事宜。2011年,市师德标兵、区道德模范余剑菁老师的爱岗敬业的事迹在区内进行了巡回演讲。二是搭建“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伴互助”的校本培训平台。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制订“三年个人发展计划”,使每位教师明确发展方向,思考成长的有效途经。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特别邀请了专家每周参与学校的语文、数学、少先队等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教学。注意发挥各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采用学科组集体备课→骨干教师执教→全体教师听课、评议的形式,骨干教师所上的展示课经过反复推敲,充分凸现了课改理念,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得到成长。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灵魂,发扬教师团队协作精神,加强群体合作与研讨,通过互助共同提高,促进专业化发展。每天下午,各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及综合学科的教师集中在指定地点进行组内集体备课,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制度加强了教师间的业务研讨,同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2010年学校被评为区校本培训先进学校。三是搭建“国内外参访、访问学者、各级各类培训”等形式的教师外出学习的平台。学校以“三大”活动为抓手,科学合理规划全员培训的工作方案,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出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考核规定,开展结对传帮带活动,组织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系列考核活动,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平台,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完善培养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大各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挖掘各级骨干教师后备资源,服务其专业发展发展。2009、2010年,钱芳、田静两位教师分别被派往加拿大和美国进行培训进修。四是通过公开课、评优课、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教师论坛等形式为教师提供的展示平台。本着教师自主参与的原则,每学期各学科都会在期初制定大组教研课和组内研究课计划。学校教导处针对各年级的学科特点,开展组内评优课、课题组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步伐。英语学科的严海燕在省英语评课中获一等奖,语文学科的韦莉萍在省级写字教学赛课中获得一等奖,数学学科的曹阳、童辉、吴香,语文学科的张珺、陈静,美术学科的陈红、体育学科的张翔,音乐学科的严凤云、智慧,科学学科的田家飞、凌荷仙,思品学科的苏丹等教师都曾在市、区的赛课、基本功比赛中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学校语文、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优秀学科群体。五是建设教师终身学习的平台。随着新课程走进课堂,教师肩负推动历史重责,要把握时代的脉博,顺应历史的要求,就要由“知识仓库型”升级为“创新型”老师,以创新教育来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库、课件、多媒体等越来越多地进入了课堂。学校不仅利用每周集中学习开设了班主任论坛和教学论坛,而且利用丰厚的网络资源,给教师提供了终生学习的平台。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两万多册,整合市区信息网的资源,电子图书存储量达20余万册。教师们可以在其中能自主选取、继续学习最需要的、最适合自己的各种理论,尽情领略着先进的教学模式,学习着名师的实践经验,品尝着各种教育的智慧,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创造新的教育方法,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才能在教育观念与行为上达到新型教师的要求。近几年来,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上的有30余篇,发表于市级以上刊物上的有50篇,在市级以上交流的文章有10余篇,有近四百篇论文在参加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2、积极教育和引导每一个教师做到“五个学会”: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工作本领;学会交流,自觉提高合作能力,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其他同事分享;学会共处,保持同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教育教学工作增添活力与动力;学会构建自我,把工作和事业内化为生命和生活的需要,使自身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成长;学会实践,将学习获得的理念、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益。

2009年,学校被评为镇江市“三大”活动先进集体、区慈善爱心单位。

五、诗意课堂:优化教学模式,生成有效合作的灵动课堂 今天的课堂应当是诗化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生命成长的沃土,是学生在知识储备增长的情境中以及在彼此欣赏中体验课堂的欢乐,经历生命互动的积极过程。

1、确立自主、有效课堂学习的基本原则。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校在“十一五”期间,以镇江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为主课题,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旨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以学定教,发挥其主体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建立基于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伴随有效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探讨,我们对有关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梳理、比较和研究。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我校自主学习诗意课堂教学一般模式框架“导入激趣——自主探究——反馈释疑——迁移实践”。

① 导入激趣。上课伊始是学生精力分散期。而创设情境,则可以使学生尽快地将精神集中到课堂学习上,从而为此后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情感基础。用一到两分钟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形成思维的迁移;或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兴趣与求知欲,形成探究问题的内驱力,将学生自然引入学习活动。②自主探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示明确的自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引导学生自学的问题。学生主动、独立完成自学问题,发现疑难和困惑,品尝自主探究的乐趣。自主学习是构建诗意课堂的基础性环节,因此特别规定不能少于十分钟。③反馈释疑。“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张扬个性的对话”。自学效果的验证,自学困惑的解决,肯定是独立自学后学生十分期待的问题。十至十五分钟的小组合作和展示,不仅能够对自学情况进行交流,共同解决疑难困惑,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和自信。④迁移实践。学生的思维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有些疑难仅靠他们可能难以解决,这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特别强调要有针对性。要么利用追问的方式循循善诱地把问题简约化、具体化,再次抛给学生解决;要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思维中的不足和障碍,以期“顿悟”。课堂中随机生成的新问题更是师生共同进步的生长点,师生在多样化的交流中,享受思维碰撞的愉悦。同时,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需要,设计分层达标练习,是诗意课堂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对错误问题的展示、印证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最终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各环节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链条,是环环相扣的。运用四个环节进行长期的训练,还会生成一种反思的品质。于是,孜孜以求的诗意课堂,就在这些环节的层层推进中自然生成了。

我校各学科还根据学科特点进一步细化了自主诗意课堂模式。数学新授课确立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点拨归纳——灵活应用、拓展创新;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确定为: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品读感悟——展示交流、点拨升华——强化巩固、拓展延伸。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自主预习,明确目标——创设情境,导入主题——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解惑释疑——分层练习,强化表达——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2009年,学校被评为区现代教育先进学校,同时学校也被定为润州区小学语文教改实验基地。2010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课改先进单位、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试验工作先进集体。学校的多个“十一五”小课题获区一、二、三等奖。

六、诗教活动:塑造诗意少年,孕育独具个性的特色文化

“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我校独具个性的童诗特色文化,是学校诗意文化建设的源头和基石。学校儿童诗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算来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九十年代以后,学校儿童诗教育更是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学校的童诗教育以课程、行为、活动为三大核心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断丰富着童诗特色的内涵。

1.独特的儿童诗教育课。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学校进行了儿童诗的开发与研究,将儿童诗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每班每周安排一节诗教课,定计划、定内容。全校每周推出一位诗教老师上校级公开课,并进行研讨。粗略地估计一下,每个在中华路接受六年小学教育的孩子每周至少有1-2小时的读诗时间,能参加2-3次诗歌活动。六年下来,平均阅读到近千首经典诗作,大多数孩子创作量每学期在十五首以上。几年下来,好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小诗集。2004年,学校省级重点课题《少先队活动儿童诗化的研究》,顺利结题,此项成果获得省级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2009年,为了使执教老师能顺利开展童诗教学活动,尽快地加入到诗教研究工作中来,学校组织骨干老师编写了校本教材——《童诗如花》,邀请了著名儿童诗作家圣野、黄亦波指导并题词,并正式列入课程计划。2011年进行了修订出版第二套教材《童诗如画》。全套教材共按年级分为六册,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主题单元阅读和童诗创作技巧双线并行,并融入了丰富的地方乡土资源。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创作和修改童诗的一系列技巧,让孩子们在诵诗、赏诗、写诗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丰富情感,提高素养,接受美的熏陶。学校儿童诗课程与教学真正走上了自觉成长的道路。

2.丰富的养成教育行为。“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我们就读诗,当我们感动的时候,我们就写诗,诗中有善,诗中有真,诗中有美„„”我们结合养成教育、环保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引导学生创作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诗。镇江电视台、《镇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学校以诗促文、以诗育人的经验。在习惯养成的路上,我校坚持以“用诗意的语言说话,用诗意的心灵生活”为目标,以“目标引领、分层推进、活动规训、评价激励、研究深化”为主线,形成多元的童诗行为文化。

3.活跃的诗歌社团活动。1997年,学校成立了自己的儿童诗社“中华儿童诗社”,其间汇聚了百来个爱诗的孩童,播撒了儿童诗的种子。儿童诗社的小诗人们可是学校诗歌教育下的佼佼者,也是同学们学习诗歌的领头雁。他们每周定时参加诗社活动,系统地学习诗歌和创作诗歌的方法。每年暑假,小诗人们得以“走出去”,赴宁波、到上海参加全国小诗人夏令营,与国内享有盛名的大诗人手拉手去采风,聆听大诗人圣野、黄亦波、金波的诗歌讲座,获得各种丰富的体验。我读读你的诗,你改改我的诗,社员之间切磋交流,开展 “诗歌沙龙”。“中华儿童诗社”还只是一个刚背起书包的孩子,幼小却朝气蓬勃。全国著名诗人圣野、黄亦波、市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贾叙伦及晚霞诗社的专家、浙江新童谣的组织者都先后到我校,面对面地指导小诗人写诗,观看孩子诗剧表演,欣赏孩子精心制作的诗配画作品。2006年,学校诗歌教育活动受到国家、省、市专家好评,《人民日报》头版曾刊发了学校学生庆祝“世界儿歌日”的活动情况。学生的诗配画作品也在江苏教育网上刊登。

近几年,省市各级各类报刊上,留下他们一首首玲珑小诗,一串串稚言心语。学校学生在《儿童诗》、《中国童诗》、《七彩语文》等杂志上发表了100多首儿童诗。2007年,学校小诗人陶然以一首《母爱在喷发》获全国小诗人夏令营诗歌创作特等奖,该奖为夏令营历史上唯一一个特等奖。学校的诗刊《小贝壳》定期编辑出版,每年发表学生的诗作几百首。2008年12月31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阳光下的蒲公英》一书,在镇江市中华路小学举行首发仪式,这本由我校“中华儿童诗社”社员创作的诗集,共收集了74名学生创作的诗歌,分为美丽校园篇、想象篇、奥运——同一首诗篇、温馨家园篇等四个篇章。

4.诗意的学校茁壮成长。作为有着八十年历史的老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已成为珍珠项链上的一颗明珠。占地不大的校园充溢着浓郁的诗香,别出匠心的环境布置熏陶着每一个学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更是练就了一批批小诗人。

学校儿童诗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定期举办诗歌朗诵,学生的节目个个精彩;学校的红领巾广播每星期都播诵学生的优秀诗作;学校的宣传栏里贴满了学生自己创作的诗配画作品;每个班级的黑板上都开辟了儿童诗专栏;每班都有自己的诗社;学校诗歌考级活动更为诗意的校园增添色彩„„校园里到处是诗的芬芳,诗的光彩,师生每天都在诗的海洋里遨游、成长。

2003年、2006年,学校被江苏省诗词协会、教育学会授予“江苏省校园诗教先进单位”;2009年,在江苏省首届诗歌现场创作比赛中,我校有10人获一等奖;2010年3月,学校诗歌特色教育成果《打造童诗教育品牌,绽放素质教育之花》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6月,我校参加镇江市“课程故事讲述”比赛,“童诗如花——倾听花朵的语言”获镇江市一等奖;2010年7月,在《中国教育学刊》创刊30周年大会上,我校《诗意溢满校园》参加全国学术经验交流,2011年5月,学校童诗特色教育经验《儿童诗教育特色建设历程》被选编到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编的《首届江苏省小学教育论坛论文集》并参加省经验交流大会„„

结语

童诗教学的美丽牵手,播下了诗的种子; 童诗教育的执着前行,弥漫着诗的芳香; 诗意教育的宏伟构想,诠释着诗的意境。

中华路小学是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一所潜心发展的学校,每一名“中华”人由衷感谢各级领导、专家所给予的关怀与厚爱。学校将以“办镇江市一流的小学”和“省内外知名的特色学校”为愿景,彰显诗意特色,锻造诗意品牌,共建诗意家园。

愿中华路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畅游在诗歌的海洋里,永葆一颗童心„„

第五篇:打造幸福课余生活,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打造幸福课余生活,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徐州市津浦西路小学 毛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放学后,很多的家长背着书包,带着孩子从这个补习班辗转到那个培训点„„本该拥有灿烂笑脸的孩子们,在大人的压力下生活,家长以为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可是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形中生活的快乐吗?前段时间,我让六(1)班的学生给自己最近的心情打个分,满分十分,结果没有一个同学给自己打十分,竟然还有几个学生给自己的心情打一两分!问其原因,大多数孩子都因为周末还要上家长给自己报的辅导班;做完学校布置的作业还要做家长补充的作业等等。

如何打造幸福课余生活,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呢?

(一)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

学生的课余生活主要是指学生放学后的生活。课余生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每年我们的孩子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在家度过。这半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的孩子们是如何度过的呢?有些家长和老师则认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要抓住、抓紧,使之变成了课堂的延续,老师们布置大量的习题,家长们给孩子报五花八门的辅导班,进行查漏补缺。也有的家长只忙于工作,对孩子的课余生活不闻不问,毫不关心孩子的成长状况,采取“放羊式”管理,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电视迷、电脑迷,这些家长只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其实孩子们也希望有关心自己学习、生活的家长。

有人说:孩子踏入小学的校门,就把童年弄丢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羞愧难当。作为一名家长,我陷入深深思考。其实,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主要是在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所谓“输在起跑线上”完全是我们大人的看法。有的家长会说:看到别的孩子报班学习,自己家孩子不学就落后了。对于小孩子是否报辅导班,完全就是在考验大人的意志力和耐力。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精心布置有效的作业;家长在家中给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在家里能受到良好的熏陶,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习惯,完全没有必要送孩子上辅导班。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应当从自身提高认识,在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中,可以进行很多丰富的活动,既可以有脑力活动,又有体力活动。例如制作模型、进行种植花草、养小动物等,都需要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操作中遇到难题,则需要孩子动脑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生活中这些事情,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孩子们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如果孩子对绘画、音乐、舞蹈等感兴趣,家长们大可以支持,遵循孩子的意愿,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送到兴趣班学习。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多关注孩子课余生活,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体恤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也会如您所愿。

(二)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切发明创造都是“行是知之始”。现在的家长过度的呵护和关爱孩子,剥夺了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机会。孩子们在活动中,有劳力,有劳心,陶行知先生认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比如瓦特从茶壶烧水中得到灵感,看到蒸汽推动壶盖,由此想到用蒸汽推动机器。再如富兰克林通过雨天放风筝,揭开了雷电的秘密。

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动手、动脑,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何使孩子课余生活有内容、更精彩呢?如今的很多孩子都在电视和电脑的陪伴下度过课余生活。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简单罗列如下:

家中活动:看课外书、饲养小动物、种植花草、琴棋书画、适当上网、做做家务等。

户外活动:放风筝、散步、游泳、爬山、钓鱼等。

社交活动:走亲访友、参观博物馆、做志愿者、参加社区,活动等。有调查显示,大部分优秀学生的父母都热心参与孩子校内外活动,即使孩子在这些校内外活动中表现并不突出,家长们也总是予以积极地肯定,并为他们能勇于参与活动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正如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写道:作为家长,不去控制孩子的身体动作,而是想办法引导他的心;不满足于孩子表面的服从,而是让好习惯成为孩子内在的一部分,这才叫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特别强调一点:家长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阅读不仅是父母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锻炼语言能力的良好工具。六年级的孩子阅读速度和水准有了提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读一些中长篇著作,特别是中外经典的名著,在培养孩子的欣赏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对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多次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重要和不可替代。他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英语班,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英语,大多学生都是死记硬背,这样只能应付考试而已,不能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作好铺垫。阅读,是极好的一种信息输入渠道,我们应该鼓励家长选购适合孩子们阅读的英文书籍、幽默小故事、笑话等。

(三)解放孩子的课余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五至七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课余生活中家长们在保证孩子有足够睡眠的前提下,多给孩子们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法国家庭教育专家从成功与失败的家教案例中总结出一条经验——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多给他们一点自由。

1、给孩子时间上的自由。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自己在各种各样的时间分配中,体会各种各样的感觉。在充足的自由时间里,孩子们的个人爱好,兴趣和特长都可以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和表现,展示个性魅力。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就不会觉得无聊,在生活丰富的同时,还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2、给孩子玩的自由。教育孩子,“宜疏不宜堵”,我们要了解孩子喜欢看什么电视,上什么网,家长尽可能和孩子一起上上他爱上的网,看看他所喜爱的电视,可能就会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那时再作引导,会更有说服力。家长和孩子最好不要形成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家长管制的越多,往往孩子的自觉性就越差。干涉只能激化孩子玩游戏的无度,孩子需要的是自己学会控制。玩也是锻炼思维,也是创造,在与他人的活动与游戏中,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得到了培养。

3、给孩子思考和选择的自由。孩子们慢慢成长,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像一位大朋友和孩子谈谈心,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样也防止他们做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还锻炼了他们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我让他自由”这是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父亲的“家教之道”。蔡志忠15岁那年,要去台北画漫画,父亲只是一句“那就去吧”,将蔡志忠终身前途的大事就决定了。当别人问他怎么放心儿子弃学离家时,他说:“对儿子的行为其实一直都很注意,知道他的兴趣和天分,所以,我给他自由。”

4、给孩子创造的自由。培根说:为了进入科学的王国,我们必须变得像小孩子一样。孩子们拥有超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当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时,家长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尽可能多地留给孩子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可以丰富和充实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很多,这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希望每位家长都高度重视,多关注孩子的课外余活,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享受快乐的课余生活,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参考文献】:

顾伟:《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

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庭教育教材编写组:《家长必读》小学六年级,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关注师生实际需求  打造幸福教育乐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师生实际需求 打造幸福教育乐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师生幸福乐园,圆小校三级跳美梦

    建师生幸福乐园 圆小校“三级跳”美梦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实质;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巍!我们邾城五中(原刘集乡中心中学)这所农村中学在历史洪流的洗礼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昔日......

    探索高效教学模式,打造师生幸福课堂

    探索高效课堂模式,打造师生幸福课堂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市教研室为我们提供今天这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感谢各位兄弟学校给我们带来了“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宝贵......

    和谐教育 幸福师生 师德体会

    和谐教育,幸福师生 ——2012年暑期师德培训体会 一年一度的暑期师德培训开始了,可以说,暑期师德培训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次集训,是教师心灵的一次洗礼,是思想素质又一次充电。今......

    追求智慧教育 成就师生幸福(本站推荐)

    追求智慧教育 成就师生幸福 (学校简介)昌邑市奎聚中学始建于1986年5月,位于昌邑市市政新区,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郁,是全市初中教育的龙头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班21个,1330名......

    打造幸福教育理念 彰显幸福教育特色

    打造幸福教育理念 彰显幸福教育特色 一、 “幸福教育”的定位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

    打造幸福校园享受教育幸福(改).

    打造幸福校园享受教育幸福 在历史悠久的金代摩崖石刻遗址西五公里,亚沟镇政府驻地,座落着一所学校——阿城区亚沟镇中心小学。学校始建于1974年,历经37年风雨兼程,学校规模......

    打造快乐课堂 共享教育幸福

    打造快乐课堂 共享教育幸福 ——参加市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心得体会 堰坪小学 何官辉 本月初,承蒙组织关怀,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参加了安康市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通过五......

    推进和谐教育打造幸福校园

    推进和谐教育缔造幸福校园在过去的一学年里,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扎实开展,确保了校园的平安和谐;荣获了龙岗区教育局授予的“区校本培训示范校”称号,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