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科学管理呈现辉煌

时间:2019-05-14 18:1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科学管理呈现辉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科学管理呈现辉煌》。

第一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科学管理呈现辉煌

规范办学,科学管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渠桥二中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自评报告

为了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根据《福建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标准》等文件要求,按照上级的指示,我校认真组织并完善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水平。现将我校义务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学校概况

渠桥二中位于新度镇善乡村城港公路东侧旁,坐落于壶公山麓的网山脚下,距城区8公里,地理位臵优越,校园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学校创办于1972年2月,原名为渠桥公社中学善乡分校,开设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8个班级,1975年8月增设高中部两个教学班,名为渠桥第二中学。1981年8月高中部撤销,成为一所独立的农村初级中学。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现有学生737人,其中男生379人,女生358人,15个教学班,平均每班人数49人;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高级教师13人,中级教师41人,本科率达到75.8%。全校师生遵循“勤学习,会做人,勇进取,敢创新”的校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此,我校先后被评为“市级花园式单位”、“市级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先进学校”、“荔城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莆田市学校安全稳定管理先进集体”、“市级素质合格校”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二、标准化学校建设的组织和实施

(一)自评过程

自我校被确定为标准化建设学校之后,我校扎扎实实推进该项工程建设,本着硬件争创一流,软件争创一品的指导原则,科学运作,规范管理,积极实施同步进行,至目前为止创建工作呈健康发展态势,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办学条件达到标准,管理章法有度,队伍建设逐步优化,教学质量步步攀升,安全稳定,保障有力,为标准化验收工作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本着“自查促整改,整改促发展”的目的,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力争做到五个“确保”。

1、组织学习,确保宣传到位

在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教育方针,学习了上级的初中标准化建设方案和评估标准,大家一致认为:实施标准化建设对学校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管理,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成立机构,确保建章立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制定了《渠桥二中实施方案》,责任落实到各处室和具体负责人,分工明确。

本着自评与总结相结合、自评与整改相结合、自评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三项原则开展工作,做到务实、细致,件件有结果,确保标准化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3、对照标准,确保规范到位

依照标准,学校各部门工作全面展开,采取边查边评边改,协同作战的方式,不断规范学校工作,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地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

4、现场办公,确保整改落实

我校定于每周三下午三、四节为标准化学校创建的现场办公会议,会上要求各行政,各功能室人员及时提出软硬件的疑难杂症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统一讨论解决,落实。

5、循序渐进,确保提前到位

学校根据自定目标,不等、不靠、不慌、不燥,迈好每一步,扣好每个环节,把握好每个时段,尽其所能,做好提前准备,把学校工作落实到位。通过学校自评,我们一致认为,经过标准化创建后,我校校园布局将更为合理,校园环境将更加美化;办学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成绩将逐步提高,管理规范;队伍建设将得到加强,教师资源将进一步充实。

(二)、设施齐全,夯实基础

1、校园规范,整洁靓丽

我校总面积23976平方米,生均面积32.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390平方米,生均9.2平方米(其中不含学生宿舍楼一座1573m2)。自2009年以来,学校对围墙和操场进行了重建和改造,建成300米塑胶跑道和5个道次的100米直跑道,同时在操场上添臵了两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和一个羽毛球场。学生活动场所有7320平方米,生均体育活动面积10平方米。也修建了升旗台,整体美观庄严。对操场边缘的滤水沟进行全面的清理,铺设了滤水面板,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了更好的安全保障。对操场边缘空闲地带进行了绿化、美化及硬化,目前我校的绿化总面积为8100平方米,生均10.9平方米,确保全体师生有优质、靓丽的活动空间。建有14间公共厕所,共440平方米,平均女生每4人一个蹲位,男生每5人一个蹲位,8人一米小便槽,每间厕所都符合卫生标准,使用方便。

2、各室齐全,设施完善

2009年学校建有综合楼一幢3210平方米,此综合楼大大完善了我校的配套设施。

(1)建有理化生实验室各1间,每间102.6平方米,按13组4人配臵实验桌椅,配有仪器室、准备室、药品室等9间,使用面积205.2平方米,均达到标准要求。实验室及附属用房等设施配臵达到《福建省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标准I(试行)》的基本要求。分组实验能保证4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配有兼职实验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并且上墙、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账目相符,有相应的实验记载,损坏的有报告记录。

(2)学校配备有劳技室1间,使用面积为33.06平方米,其各类设施配臵达到要求。此外,学校还有一块蔬菜种植基地3亩,且有租凭合同。

(3)学校有计算机室1间102.6平方米,计算机50台,能满足信息技术教育“一人一机”教学,计算机完好率达98%,构建了校外互联网,校内局域网,能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库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完全可以满足师生查阅资料,为教学服务,做到资源共享。建有多媒体教室2间,共239.4平方米。建有电教室1间33平方米。

(4)建有图书馆藏书室和借书室使用面积达108平方米,其中借书室为24平方米,共有藏书18740册,生均图书25.4册,报刊杂志种类62种。学生阅览室99平方米,有60个座位。教师阅览室34平方米,有18个座位,使用面积均达标准要求,并配有一位专职管理员及一名兼职管理员。

(5)有音乐室1间99.18平方米,音乐器材室1间20平方米;美术室1间118.33平方米,美术教具室23平方米;体育器材室1间65平方米,美术、音乐和体育器材均能按二类标准配臵,其教学设施配臵也能按标准配齐。

(6)学校配有卫生室和心理健康咨询室1间33.06平方米,配有兼职校医和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其中兼职校医为善乡医疗所医生郑一珍,心理咨询教师为政教处主任吴致能。

(7)学校的学生宿舍楼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面积1573平方米。设计为四层,底层为学生食堂。设计有393平方米。学生宿舍设计有1180平方米,共有30间,宿舍楼设计按要求将达到抗震8级设防,坚固安全、通风性好,每间宿舍将配有厕所,盥洗设施。我校现配有专职生管2名,负责管理寄宿生的日常事务。

(三)两支队伍,又好又快

1、求真务实,搞好干部队伍建设

我校着力打造一支年富力强、团结务实和富有战斗力的领导队伍,在梯队结构上注意了结构的优化,在队伍素养上我们加强了学习和培训,目前我校中层干部队伍职数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学校设校长兼书记1名,副校长2名。均已取得高级职称,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学校现有中层干部9人,均取得中级以上职称,均取得本科文凭,学科结构合理,均来自教学一线,工作富有开拓性,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现代化教育管理思想及管理能力,并且熟悉和了解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情况,已形成一个思想敏锐、业务精良、作风扎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与时俱进,集战斗力、凝聚力于一体的领导班子。工作中充分分挥党支部监督和保障作用,现有党员31人。工作中能勤政廉政,以身作则,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和团队精神,战斗力强,能广泛联系群众,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成为学科带头人,获得广大教职工和周围群众的好评。

2、扎实有效,抓好教职工队伍建设

我校师资队伍学科配套结构合理,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现我校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其中本科学历50人,大专16人,学历达标100%;学校现有中级以上职称54人,其中高级13人。每位教师都已取得教师资格证书,50岁以下的教师均取得信息技术考试合格证书,85%的教师能胜任循环教学且能承担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按规定完成教师教学继续教育工作。

我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适应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为此,我校从以下两个方面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成立师德师风领导小组,以每年“行评”和“师德建设年”为契机,把师德师风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二不准》,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教师的依法从教的水平,要求教师以良好 的教风和师德风范,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组织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等,把师德建设与年度考核、评优、职称挂钩等,努力营造“讲团结,树新风,讲奉献,求实效”的校园氛围,使教师的凝聚力得到加强,教学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获得了上级的肯定和周围群众的好评。

(2)加强业务水平建设

学校要求各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培养教师过硬的业务本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积极鼓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种命题培训,回校后“传经送宝”。学校还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如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功、新课程、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会、专家讲座、视频网络等,同时,鼓励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等形式提高学历层。通过示范公开课,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等等。这些途径有力地加强了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建设,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加强教研组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我们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致力搞好各学科教研组的建设,选配有业务能力和开拓精神的老师担任教研组长。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模式,提高我校教学科研水平。同时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了业务水平的培训和提高,倾力打造一支极富战斗力且深谙教育规律的教育团队。

(四)狠抓管理,规范办学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

我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学方针,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目标,严格执行教育法规,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真正做到依法治校,规范办学,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德育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形成并确立了“团结文明,勤奋严实”的校风;“以德育人,诲人不倦”的教风,“严谨、勤奋、广纳、博学”的学风;制定了“勤学习,会做人,勇进取,敢创新”的校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与时俱进争发展,开拓创新争一流,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的“新三好”标准的学生,为社会输送各种合格人才。

2、“人性化”的管理机制 学校通过每周召开行政例会,研究和决策学校的重大问题,形成了校长负责下的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政令畅通的工作风格,学校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全师会,及时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落实。为了保证办学方针和目标的实施,学校在各个层次,各个角度都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学校进一步深化了内部体制改革,使管理做到规范化、责任化、制度化、科学化。学校健全了教代会制度,积极发挥教职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使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学校扎实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对学校的重大决策、经费开支、教职工考核职评、评先评优,大宗物资采购,招生等热点问题加以公开。校务公开做到及时、真实、规范,增强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增强了教职工、学生家长和学校各项制度的认同感,不断推动学校民主化进程。学校还积极推行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本着以人为本,民主决策管理理念,建立了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修订了《渠桥二中年度考核量化评分制度》、《渠桥二中奖励性工作津贴》等,每学年采用量化评分的方法对教职工实行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使学校的各项制度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3、优化德育环境,提高育人水平

(1)加强德育常规管理

我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新时期历史条件,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的常规管理,不断充实完善德育内容,拓展德育途径。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尤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德育课程探讨,通过开展“唱响红歌”、“庆祝祖国60华诞”、“我为省运做奉献”等一系活动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并开展心理健康和法律知识教育,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育人水平。遵循少年儿童认识水平和发展规律,在学生中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经常性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制定文明规范实施细则,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和遵规守纪抓起,通过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努力建立起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估的机制,并结合行政值日制度来保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能认真落实德育渗透,探求新方法深化情感教育,注意内化作用,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切实加强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目前学校上下洋溢着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气。

(2)重视活动育人

①教育载体多样化。我校每年定期开展校园艺术节和运动会,陶治了情操,丰富了课余生活。

一、通过手抄报比赛、黑板报 评比、校园广播、校园专栏、图片展等形式,使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我教育。

二、利用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互管互教相互促进的教育活动。

②德育活动系列化。

第一、狠抓“两会”(“两会”指家长会和班会);第二、狠抓法制报告会,邀请镇司法干部和派出所民警来校讲座。第三、认真组织观看《开学第一课》并要求老师认真上好第一课。第四、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善乡村“敬老院”对孤寡老人进行帮扶活动。培养了学生敬老尊老,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分年段开展德育工作,由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到心理健康、青春知识和遵纪守法教育。一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局面。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由团委会和专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及各班主任组成骨干负责实施,建立了卫生室和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健康课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培养了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抗挫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4)重视环境育人的渗透作用

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渗透作用。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尽可能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棵花草“微笑”。让师生明确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校训和校风,让全体师生能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等“挂于嘴,明于心,化于行”。同时,在走廊、围墙、楼道教室里都挂上名人名言和名人画像,每一个季度出一期校刊《山音》,在橱窗里展示学校开展活动的图片,建筑物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绿化覆盖率达30%。美丽平坦的塑胶跑道、发人警醒的名人名言,到处都体现育人的氛围。今天的校园,雄伟的大门、宽敞的运动场、装饰一新的综合楼、先进的教学设备,墙壁上发 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宣传栏中的醍目的宣传资料,无不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

4、提升教学质量,完善评价机制(1)开足开齐课程

严格按省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选用上级部门指定或推荐教学用书,建立课程评价制度,开发校本课程,并充分利用。按省颁课程文件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建立学校,各处室和教研组三级教学管理体制。对教学进行全程管理。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通过加强管理,优化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详细制定工作计划;每一位科任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每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情况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使我校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2)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①严格管理,详细部署,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把该项工作作为学校工作重点来抓。

②严格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教研课题 “强化预习过程”的实践和我校特色评价制度把巩固率和教师业务与绩效考核挂钩,最大限度的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③责任落实到人,与全体教师签订控辍责任书,明确控辍工作不仅是班主任的责任,而且把此项工作与每一位科任教师挂钩。

④各个班级成立扶差控辍小组,让有辍学倾向的同学感受集体的温暖,树立学习的自信,把辍学的苗头消灭于萌芽之中。

⑤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经过努力,我校的控辍保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我校10—11学年辍学率为1.94%。

(3)聚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需,兴旺之根。我校大力加强教学管理,把教学质量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狠抓备课管理,要求教师写好教案后在组内交流,选出有特色的教案供大家传阅,以利于不断改进。教务处定期对教师教案进行检查,采取组内教师集体互评,其结果与年度量化相挂钩。

(2)抓好课堂教学法方法的改革,要求全体教师要利用新课程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法,把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征凸显出来,特别强调教师在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要注意把传统教学中的优点长处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充分地柔和在一起,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

(3)要做好教学反思,写好教学后记,把教学心得、收获与反思进行认真总结,与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共同促进提高,并引起共鸣。

(4)把教学与研究结合,在研究中学习。一是在相互听课中研究。我们要求教师每周听一节课,每学期听18节,通过对每一节课的即时点评,畅谈自己的课题思想,交流自己的实践成果,纠正实践研究中的偏差。二是在教学设计中研究。我们把每一节课的设计作为课题研究的新起点,力求用课题思想指导教学设计,提倡不用教参和参考教案,备出自己的风格、特色。三是在教学反思中研究。我们不仅在公开课后要求教师谈教学反思,还以教学后记的形式对平时教学进行即时的反思,积累教学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并进行案例评析、交流。

(5)教师评价,学校制定了课改教师量化评分制度、《课堂评价表》,把教师转变观念、课堂教学、教学教研、评价方式等细化评价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发动学生对各位课任教师的教学进行量化评价,同时,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进行评价,有效地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够及时发现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有效地指导和促进了教师开展课程改革。

(4)改进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校多方探索,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大力开展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完善评价机制,切实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学校高度重视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每年都从期初开始全面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等进行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及时的记录,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在评价中,还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动老师、学生、家长等参与评价,强调评价的公正、公开、科学和公平。

第二、大力开展校本课程等活动,把学生参与的情况列为评价学生的内容。(1)开展“研究性学习”:我校“研究性学习”自启动后逐年扩大,直至全校。现有学生课题16个,教师课题研究24个。通过学习,许多学生学会了 调查研究,学会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观摩思考,学会动手实验,学会合作探究,学会撰写学习汇报,并且在思维、情感、实践等各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校刊《山音》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天地。

(2)校本课程。学校加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力度,在“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通过组织、培训和编写,教师要据我校的课程资源实际,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臵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校本课程。在教师填报申报表后,学校对申报课程进行审核,确定了校本课程3门,内容涉及科学技术、教材教法、数学与生活等领域。学校把审核通过的课程向全校学生公示,供学生自由选择。

通过规范办学行为,狠抓教学质量,完善评价机制,我校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文化课基础知识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近三年片区内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单科合格率达81.9%,全科合格率达71.5%,2010—2011学年在校生年辍学率也严格控制在3%以内。2010届毕业生按时毕业率达94.6%,毕业考试及格率达90.5%以上。2010届理、化、生实验,劳技及信息技术考查合格率分别为97.2%、98.1%、98.6%、97.2%和98.6%。史、地、生结业方式及格率分别为90.8%、90.5%和90.3%。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89%以上,综合素质评定也正常开展,我校也被评为“市级综合素质评定先进学校”。

三、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回顾过去的历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和不足,我们将以“标准校”评估为契机,扬长避短,把各项工作做的更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名师工程实施任重道远

在编教师相对年轻,经验不足,学校名优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效不够凸显,学科核心竞争力有待继续提高。

2、教改科研层次有待提升

近年学校积极推进的教改教研工作日见成效,但对照标准,我们尚有一定差距。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不够多,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整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3、德育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近年来我校生源构成更加复杂化,后进生面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学校 德育环境面临着价值多元化的现实社会和网络虚拟社会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学校德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一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不时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

(二)、整改措施

1、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力度实施“名师工程”,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为骨干教师提供优厚的教科研条件,优先提供进修培训机会;总结、宣传和推广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教改实验等研究成果;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开设示范课,不断完善教学技能,提高骨干教师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其知名度。

2、加大教研教改力度

加强初中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学习,继续贯彻落实教学常规,做到完善制度与检查督促并举,真正达到常规常新,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通过优化课堂结构进而更新教学方法,优化学法指导进而调动学习主体功能,优化教学手段进而开拓认知途径,大力推进教育科研。

3、更新德育管理理念

面对德育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增强主动意识,创新意识、坚持意识。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协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推动学生自我管理,使德育工作全员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对我校是个难得的机遇,使我校的软硬件设施等有了明显的改善,使我校的办学机制更规范化,使我校的各项管理更科学化,这是振兴我校教育、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拐点。我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遵照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得力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切实整改完善,为使我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称勾中学周同福

义务教育的均衡主要指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城乡之间;二是在地区之间;三是在学校校际之间都能在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素质、教育质量等等方面大致平衡和相当。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依法、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享有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教育的需求和教育的供给大致相对均衡。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司副司长杨念鲁

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首要任务是缩小学校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如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力争缩小校际间的差距

长期以来,由于我县县城与农村中小学资源分布不很均衡,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一大批薄弱学校。农村孩子大量涌向县城,“择校热”导致使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甚至一些农村中学生源断绝,濒临倒闭。严重影响了我县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因此,改造薄弱学校是我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首要工作。

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包括目标和任务、主要措施、工作进度等,通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使改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二是要建立薄弱学校投入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确保对薄弱学校的投入落到实处。

三是要给薄弱学校倾斜政策;为学校选派事业心强、有管理经验和开拓精神的校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骨干教师和优秀高师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

四是要挖掘学校自身潜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要把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任务完全寄托在外部力量作用上。要抓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真正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骨干队伍。

五是帮助和指导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薄弱学校在“硬件”条件得到改善的基础上,让“软件”水平有质的飞跃。同时,要重视总结和推广薄弱学校转变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经验,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增强其社会信誉。

六是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规范化发展。在农村建设标准化学校,取消教学点,整合教育资源,使每所中小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逐步缩农村与县城学校的差异。(每个乡镇保留一所高标准的中学和几所完全小学)

七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用信息技术带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现代教育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还打破了传统学校的界限,大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此,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最大的社会效益,从而为实现县城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

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校际间发展不均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师资水平之间存在差距。

要想尽快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优化人才培养与流动的机制。为此,对于农村薄弱学校要在引进、调配、培训、职称待遇等方面制订倾斜政策,以尽快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在教师调配上,应实现农村与县城资源共享,倡导模范校长、优秀教师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和经验交流,带动薄弱学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城内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结对子的方式,选派具有带教能力的优秀教师到普通学校定期任教,并将此作为重点学校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师资培训上,向薄弱学校倾斜,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在职称评定上,为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同样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支教教师的职称晋级;在福利待遇上,要有政策上的保障,如教师流动期间,其行政关系、工资关系等保留在原单位,工资、资金、福利、医疗等待遇不变,有条件的地区,还应适当增加支教教师的工资。同时,要加快教师“校本”培养、培训模式的构建,落实“以进修校为基地,教学、科研、培养、培训四位一体”的新师资“校本”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立足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融学习、探索、教学于一体”的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确保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深化升学制度改革,实现生源质量均衡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包括学校硬件建设的均衡发展,也包括学校软件建设的均衡发展。其中,生源质量则是学校软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智力和各方面条件都好的学生集中在好学校一起学习,落后的学生集中在薄弱学校一起学习,那么,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所受到的环境影响显然是不同的,这样就无法体现义务教育所主张的公正、公平原则。因此,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深化学校升学制度改革,使学校生源质量大体相当。这就要求下大决心,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

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坚决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彻底取缔实验班、重点班,加大高中分配给各普通中学升学指标的比例。这样,择校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虽然,在现阶段校际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下,这样做对一些学生也不太公平,但从长远来看,尽快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样短暂的阵痛是必须要经历的。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线。另外,从我国区域内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来看,中小学之间存在着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校办学条件等硬件指标的差距;一个是学校教育质量等软件指标的差距。要缩小学校间硬件指标的差距,在国家对教育的加大投入下,在不长的时间内是可以解决的。但要想从根本上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则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因为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尤其是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以带动学校的全面改革,给学校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一,转变学校管理者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提高其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其二,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使之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换句话说,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篇:推进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第一篇形势·任务·课题

一、新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教育作为改善民生之首,明确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

二、新的发展

要求

面对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兴文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实施“科教立县”战略。在“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发展总要求可表述为:学前教育打基础,实现‘普三’;义务教育促均衡,推进‘两全’;高中教育抓协调,扩张职高;各类教育创品牌,质量升位,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突出五个方面,紧扣“五个发展”。一是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全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协调发展。稳定普高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高和职高规模大体相当,促进普职的的协调发展。三是健康发展。积极发展社会力量办学,以学前教育和艺体教育为重点,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导,正确管理、依法管理,促进全县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四是内涵发展。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创新学校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彰显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打造教育软实力。五是安全发展。深化“警校共育”,抓好安全工作,打造平安校园,努力实现教育的稳定和安全发展。

三、新的重点课题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相继下发了切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校点多(199个校点,占全县学校的99%),学生众(学生6.5万余,占全县学生数的92%),战线长(跨越两个学段九个年级,在1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学校星棋罗布),队伍庞(2686名小学和初中教师占全县公办教师的88.9%),投入大(2006年全县教育财政支出为1.0235亿,义务教育占84.1%)的特点,决定了义务教育在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占据的关键而特殊的地位。而义务教育的不平衡性十分突出,已成为教育公平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全县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县教育发展的“难中之难”。

㈠基本内涵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坚持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服务性,体现教育的均衡性和公平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平民教育。温总理指出,李镇西和他的同事们通过“提升教师、影响家长、关爱孩子”3件事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富有创意,抓住素质教育的关键,并对李镇西所走的乡村平民教育给予充分的肯定。均衡教育是平民教育,草根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淘汰教育。以平民情结举办平民教育,面向大众百姓,面向所有学生,机会均衡,受教育的起点均等。做到进城务工子女和残疾少年儿童有地方读书,困难家庭学生读得起书,所有学生能够读得好书。其次是优质教育。均衡的含义在于优质教育的普及,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均衡教育不是杀富济贫,削峰填谷式的均等发展,而是高起点、高水平上的资源重构、造峰扬谷式的共同发展。不是短期发展、单一发展,而是持续发展、整体发展。提升质量普及优质教育,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让百姓子弟接受优质教育。最后是特色教育。学校不是千校一面的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以个性的发展培育教育特色。每所学校都要体现自己的个性,办出特色。

㈡基本要求义务教育学校的建制与规模、场地与校舍、经费与保障、校长与教师、课程与管理、质量与效益等方面的标准配置是一个发展中的动态指标。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将参照上级规定并结合全市实际,先期制定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要求和标准。总的来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六句话:即办学条件良好——标准化,教师配备达标——合理化,办学经费够用——稳定化,学校管理到位——规范化,质量效益提升——优质化,办学特色明显——个性化。

㈢工作目标到2012年,消除城区和县镇薄弱学校,全县70%的乡镇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的使县域内镇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益公平,使命神圣、责任如山,雄关漫道、任重道远。

第二篇成绩·困难·问题

十六大以来,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在逐年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受历史、经济、社会等诸多

因素的制约,全县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主要成绩

㈠普及程度逐年提高。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8%、95.9%,辍学率分别为0.05%、1.5%以内,完成率分别为98%、98.6%,毕业率分别为99%,98%。义务教育规模稳步发展,高中教育规模空前扩大。普高生07年较02年净增2701人,增长108.6%。

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5年共消除d级危房危房74766m2,新建校舍74766m2。布局调整、危改工程、“四化”工程、校通工程有效推进,加快了我县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

㈢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全县教师本科、专科、中现学历分别占20.4%、54.9%、中师学历占23.8%。幼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3%、97.5%、96.9%、74.79%。通过“136”名师工程,建设三支队伍(校长、教师、教研员),广大教师师德素养、精神面貌、业务素质不断地提升。

㈣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06年兴文二中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实现历史性跨越,首破200人大关,比02翻了一番。全县中考成绩和小学抽考成绩有较大幅度提升。2007年高考和中考继续稳中有进,连续两年受到了市教育局表彰。全县教育质量在全市由长期的“八九不离十”(偶尔第八、九名、多为第十名)提升至“七上八下”(多数指标第七位,少数指标第八位)。

㈤管理体制基本落实。确立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做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拨付,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改经费落实,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

二、现实问题

㈠教育投入不足,运转和发展十分艰难。

1、教育债务包袱沉重。全县教育债务近5000万元,05年偿还296万、06年偿还488万。截至2006年12月31日,债务4221万元。税费改革前,义务教育负债主要通过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向学生收费等方式逐年偿还。税费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乡镇和学校无力还债。

2、拖欠占地补偿未决。全县学校建设占地有194亩土地遗留问题未解决,如一次性解决学校占地补偿(征用)需700万元以上。

3、维修资金缺口巨大。全县仍有危劣房4万多平米,安全隐患较大。加之我县应于2011年实现“两全”目标,按“两全”标准,标准化建设仅义务教育一项全县需1.2亿以上的投入。

4、学校自身运转困难。学校公用经费不足。政策规定学校公用经费不能用于还债,面对产生债务利息和债主追债影响教学秩序等问题,非常棘手。

㈡校舍日趋紧缺,大班和超大班比较普遍。

1、入学高峰来势迅猛。十一·五期间,我县面临初中生入学高峰,年均净增1200-1500人,即30个班,相当于每年新增1所单设初中。

2、城区超大班额普遍。2007年春期,古宋一校、二校、三校共40个班,超员772人,65人以上的超大班28个,占70%,80人以上的特大班2个。香山中学32个班,班均60人。2007年秋期虽收购了双语学校、扩建了古宋三校,城区学校基本上在起始年级消除了超大班,但压力仍在增大。

3、学校校园占地不足。由于学校占地不足,致使很多学校活动场地狭小或无法新建急需的教学用房和生活用房。一部份学校生均占地和校舍不及国家标准的1/2,甚至1/3。按标准化建设规划,全县学校在“十一五”期间需征地近300亩。

㈢教师严重缺编,数量和质量差距较大。

1、教师紧缺,结构不合理。2002年以来,全县中小学净增了165个班,学生8206人,增长了13.6%,而教职工却减少了59人。造成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村小大量缺编,一年比一年突出。2007年教师缺编近600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生将净增10000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7000人,高中阶段学生3000人),应净增教师500人以上。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县教师的缺口在1000人以上。现有的教师结构表现为“四多四小”,即:“五大生”多,“全日制”的较少;文史专业的多,数理化和外语的少;进修选择专业随意性的多,与所教学科对应的少;城区(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多,乡村小学骨干教师少。

2、村小告急,代课教师多。全县多数村小充斥着大量代课教师,呈现出“三低三大”的特点,即:学历低(多数是初中生)、工资低(月工资300到400元)、质量低(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低),数量大(全县代课教师高达460人,占在岗教师总数的16.3%)、流动大(走马灯似的换人,学期中途走人的多)、意见大(教学质量差,家长和社会各界群众意见很大)。工资低,请代课教师难,且请的多数是企业招工不要的或暂时不出去的。每逢开学,“请个人来支个桩”成了农村校长最头疼的事。

3、待遇偏低,激励无经费。新机制规定学校公用经费不能用作教师津补贴和教学质量奖。没有教学奖励经费和津补贴导致了激励机制缺失,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受挫,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4、工作辛苦,队伍不稳定。由于教师的大量缺编,导致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加大。随着各级党政、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和学生安全的日益重视和关注,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农村教师的吸引力和队伍的稳定经受着考验。部分青年教师跳槽、改行的欲望强烈。外单位从教育部门随意借人或调人的情况时有发生(2007年转行27人,借用10人)。

㈣办学水平不高,质量和效益提升较慢。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与教育改革发展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教育普及基础脆弱,初中辍学较严重,残疾学生入学较困难;教育质量整体不高,品牌学校少,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每年有数百名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远赴泸州、成都、宜宾等地名校入学。既加重了家长经济负担,又造成了大量优质生源外流,还动摇了家长对本县教育的信心。

㈤教育结构不合理,普高和职高发展失调。由于专业设置、师资设备、就业出口、就学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我县职教发展十分艰难。2007年秋期普高在校生4047人,职高在校生仅982人,普职比4:1,比例极不协调。

㈥依法治教乏力,监管和规范办学艰难。社会力量办学层次较低,以幼儿教育为主。点多面广,规模小,师资差,条件差,安隐患大,规范办园,规模办园与要求办园矛盾突出。教育部门行使行政执法权较难,因此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监管和规范比较艰难。

㈦管理体制未顺,乡镇和部门责任削弱。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后,乡镇政府和部门对教育的责任和积极性减弱,乡镇中心校的职能未真正发挥,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同时,全县教育在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群体之间不不平衡的现象大量存在,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成绩与问题同在,动力与压力共生,机遇与挑战交织。看不到兴文教育取得的巨大成绩是不公正的,这会丧失发展的机遇期,找不到起跳点;看不到兴文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是不冷静的,会丧失发展的紧迫感,找不到着力点。我坚信,兴文教育成绩大于问题,动力大于压力,机遇大于挑战。

第三篇思路·实践·探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工程。均衡是渐进的,生成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浮躁,急功近利。可以说,全县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均衡发展之日,就是实现了“双高”普九之期,更是全面小康社会到来之时。需要系统策略——全面统筹,科学规划。重点策略——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不能把短期目标定得过大过于理想,不能把目标定得过多。渐进策略——逐年推进,滚动实施。

㈠把握一条原则

——政府主导、以县为主。中央和省、市文件明确规定,县政府的基本教育职能就是保障教育公平,因此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政府行为,而且是县政府的职责,即政府主导,以县为主。

㈡突出两个重点

——教育质量提升和薄弱学校建设。教育质量是生命线,是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最核心指标。薄弱学校建设是是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关键环节。薄弱学校一般是指学生少、条件差即硬件和教师差、质量低、问题多的学,这里主要指办学条件差(硬件和师资)的学校。

㈢体现三个倾斜

——均衡配套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向乡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

㈣抓住四个关键

——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和扶弱助学。

㈤构筑五大保障

1、以科学规划为统揽,优化学校布局。

强化政府行为,科学合理地调整中小学布局,构建一批区域性示范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是推进我县“两全”目标的突破口、是整体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策略和必然选择。

落实四个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校和基点校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县城和乡镇所在地集中。

注重四个结合——布局调整与改善办学条件结合,与薄弱学校建设结合,与新村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区域性示范学校相结合。

初中按照“收缩九年一贯,扩建单设初中,形成规模效应,发挥品牌示范,带动区域发展”的思路,重点打造单设初中,撤并15所邻近的小学的初中部(即建武小学、文印小学、沙坝小学、四龙小学、新坝小学、高滩小学、和平小学、兴堰小学、鱼跳小学、东阳小学、同乐小学、中棉小学、博泸小学、富安小学、丁心小学),使全县单设中学能承担全县85%以上的初中教育。保留毓秀、玉屏、仙峰、石海等乡镇中心校初中部和万寿学校、城西学校初中部。县职业技术学校撤并初中部,不再挂民族中学的牌子,集中力量办职高。小学按照“撤并收缩村小,集中高段年级,提高出口质量,做大做强完小,构建特色学校”的思路,加快村小的撤并,每年撤并5-10所。到2015年撤并村小51所。

2、以增加投入为保障,硬化办学条件。

省市已明确,从2008年起,新增教育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县的义务教育基建设投资保持在每年1500-2000万元。分轻重缓急,先考虑雪中送碳,再考虑锦上添花。建设一所即达标一所。在推进2007年确定的收购扩建双语学校,扩建香中、建中,迁址扩建大坝中学、义合小学的基础上,建议2008年将单设初中和个别中心校作为建设重点(如大河初中、五星初中、兴文中学、太平小学)。村小的建设要吸取过去未充分考虑生源和发展趋势而大兴土木,现因近40多所村小停办,造成数百万元资产闲置的教训。村小的基建一定要慎之又慎,从严控制建设规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要覆盖所有学校,即“模式三”覆盖单设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模式二”覆盖基点校,“模式一”覆盖规划保留的村小,初步形成“天网地网”有机结合的城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

3、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强化核心支柱

首先是解决数量不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按照市上要求“三年内清退完代课教师”和重申“实行省定教师编制标准”的这一有利契机,积极争取,清退和补充同步,解决好教师缺编问题。

其次是解决队伍素质的问题。认真落实好教师资格制、全员聘任制、服务年限制、城乡交流制、支教走教制、定期检测制、校本研修制、学区负责制等有关教师任职和晋职,培训和进修,教研和科研,考核和评估等方面的制度,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的通道。要进一步加大校长和后备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校长科学治校、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水平。

最后是解决激励机制的问题。政府投入为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建立义务教育激励机制。切实推进136名师工程,强化名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农村教师工作津贴,各种评优、评先向农村教师倾斜,努力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4、以创新管理为基础,深化教育改革。

一是要理顺学校管理体制。按照“行政管理有限授权制,业务指导学区负责制,教育经费校材局管制,考核评估乡镇捆绑制”继续理顺学校管理体制。目前,中心校有职无权,履职无钱的现象不容忽视。要全力推进中心校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中心校与基点校、村小在人事、经费安排、行政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的统一。可考虑将乡镇内规模较小或地域相近的基点校(法人学校)与中心校合并,以强并弱、以大兼小、以优扶弱,形成责任共负,资源共用、利益共享、荣辱共担的捆绑制机制。二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学校法人、校务公开、社会公示和民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以人文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为重点,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以健全竞争、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为重点,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三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严禁分快慢班、实验班、强化班。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更加关注进城务工子女、家庭贫困学生、适龄残疾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入学问题,更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更加重视学生巩固和辍学问题。做到“两开、两增、两减”,即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减少课外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

5、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亮化质量效益。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是以德育为首位,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养成教育为基础,德育活动为载体,校园文化的打造为契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同时,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和突破口,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二是突出“质量为本”,提升质量效益。以抓质量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围绕课堂抓业务,围绕教学抓管理,围绕学科抓突破,围绕质量促发展。全力缩小各乡镇内教学质量差距,确保教学质量“校校提升,年年有进”。

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境界,更是一种价傎取向;既是是一种发展目标、又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既是教育发展的目的,更是一种促进教育发展的途径;既是政府的行为,又是学校和

第四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教育

文章标题: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主要举措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

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①”的社会主义和谐理论,成为建设以“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规则和教育分配”为核心的教育公平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也为推进教育和谐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如何认识和谐教育

要理解和谐教育,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和谐、什么是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原指乐律的调和。据《书·舜典》记载,舜曾要求其乐官做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对和谐的推崇在《周易》中也有所体现。《周易·乾·彖》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由于乐律来自对自然之声的发现,所以古人推而广之,逐渐把和谐看作自然的法则,由此就有了史伯的“和实生物”、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等哲学命题。随着百家争鸣的出现,古人对“和”、“和谐”的认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如《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中庸》说得更清楚:“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对“和”的这样一种认识,使得古人在设计未来社会时,常常把“和谐”作为一个根本原则或者一种理想形态。

“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状态,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不是静止的,不是一潭死水,而是运动的、活跃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和谐”并不是没有矛盾,相反是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我们必须树立唯物辩证的“和谐观”,必须用唯物辩证的方法论来指导和谐社会建设。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和谐社会的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各个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社会的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具有生机与活力,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是社会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统一;既是一种战略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是长远目标与现实实践的统一。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经历一个很长历史过程一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长期历史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是不断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子系统,既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又受和谐社会的制约和影响。教育和谐的关键是人与人的利益的和谐,核心是建立协调和谐的教育利益关系。它是“人们相对于目前现实存在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不均衡而提出的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是“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②”的有机统一,而且是“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收益”的有机统一,是人与人的获得教育利益的和谐。和谐教育的标准不仅包括四要素的实现与和谐,更重要的是应该包括实现教育收益的公平,而且教育收益的公平才是教育和谐的“灵魂”。由此,和谐教育的实质可以概括为“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规则公正、教育分配合理、教育收益公平”的和谐统一。在五要素中,权利、机会、分配和收益是教育和谐的内容,而规则是它们形成和确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障。

二、如何构建和谐教育

教育和谐实现的途径就是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责任政府科学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和谐,进而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类全面发展。它是将教育和谐、教育公平的思想可操作化、可实践化,是“在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实现,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正常的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和份额,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支配和使用上”;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政策确保给公民或未来公民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的调整及资源的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宏观上讲,教育和谐实现的重要标志:一是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主要包括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结构、规模与质量的和谐统一。二是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

第五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计划

陈大学区中心学校学校关于推进教育

均衡发展的工作计划

根据《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共享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促进涉村一小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以“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为宗旨,以提高“两支队伍”(教师、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以“普惠、和谐、均衡、共享、共进”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升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师资、薄弱管理为突破口,均衡配置班子、经费、设施、设备、教师等办学资源,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充分利用和发挥“名校”和“特色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扩散作用,大力推进朱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组织建设

各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提高公民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庭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当前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中心学校决定成立中心学校均衡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王 伟

副组长:王学堂 吴汉云 组 员:郭成先(经费管理)孙同瑞(协助教学工作)

张跃民(组织宣传)

吴映雪(资料建设)

采取中心学校干部包薄弱学校,任课教师包最后一名学生的办法,一级抓一级,一包到底,包出成效。成立相应领导专班,找准本校的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管理环节,认真制定发展均衡教育工作方案,确保涉村教育工作整体推进,让每个学生尽量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三、工作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学校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本着“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对均衡发展提出具体目标、步骤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政策倾斜,治薄扶弱。坚持“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教学研究指导”等五个方面的倾斜政策,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扶持弱势群体,尽快解决朱寨教育不均衡现象。

3.注重内涵,办出特色。既要关注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问题,更要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积极鼓励学校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每一所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学生的成长留出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4.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将着力点放在薄弱学校改造上面,还要关注优质学校,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使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

四、工作目标

利用3—5年时间做到学校均衡、师资均衡、学科均衡、整体均衡。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使区域内不同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学生均能享受到相对公平、平等的义务教育,使每所学校的每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近期目标一是提升中心小学和薄弱村小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全镇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发展;二是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分校薄弱学科数学、英语的师资水平,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三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四是加强各校薄弱环节的管理,推进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

五、工作计划与措施

(一)以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狠抓薄弱学科、学困生的提高,缩小义务教育学校、学科、学生的差距。

1、全镇各自然学校校长亲自抓本校最薄弱学科,教导主任主抓最薄弱班级,各班班主任联系班上学习最困难的学生,各科教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形成制度。中心学校成立中心教研组,各成员配合中心学校领导分学科抓教学中的管理与教研。

2、集中帮扶,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区域干部教师资源,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资源相对均衡。

1、实行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同较弱学校对口帮扶制度。具体从学校管理、教师交流、制度执行、学生学习、后勤保障等方面研讨、交流,共同提高。

2、组织好“送教上门”和“推门听课”活动。通过系统培训、专题教育、岗位培训、自我教育等形式加强教师的专业修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每学期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质课教师到薄弱学校上示范课、观摩课,着重在案例教学分析,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给予指导,使薄弱学校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有明显改观,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

3、解决弱科、短缺学科教师不足问题。主要是解决小学英语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采取聘、转、调、支教等多种方式,英语教师,提升英语的教学整体水平。

4、组织中小学校长开展“三深入”活动。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中小学校长每学期听课分别不少于40节)。二是深入教师座谈(每学期不少于教师10%以上)。三是深入学生家里走访(每学期不少于10户),征求社会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5、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师竞聘上岗制,实行定岗定责、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实行跟踪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对完小教学落聘教师,可竞聘宿舍管理员、司务员、并签定责任状,最后还没有岗位的教师下派到教学点工作,一年一考核,综合成绩排名在所有教学点前两名的可调回原来所在完小任教;凡是落聘的教师取消当年的评先晋级资格。

6、通过远程教育资源、音像资料、名师讲堂等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中心学校成立专班,不定时进行检查督办,及时通报各学校开展情况,确保收到实效。

(三)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

1、针对薄弱环节,改进教学工作。

一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课程计划。按照《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要求,规范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教材选用和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行为,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指导各校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不得挤占地方与校本课时,不得增加其他学科课时。

二是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重视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创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环境,使课程实施与教师成长同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使教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发挥备课组长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备课组内的互助、反思,突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较好地确保“课课有所得,堂堂有所改”的目标。

三是规范管理运行机制,提升教学管理效能。

1坚持“用制度规范、靠机制调控”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按照《郑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帮助薄弱学校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教研规章制度,确保各类教学教研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2、围绕薄弱学科,开展校本研训

要求各校确定本校的薄弱学科,制定整改提高的方法措施。要紧紧围绕以新课程、新教材研训为中心,引领教师们开展校本研训,在校本研训中和学生共成长。通过教学再设计、案例描述、教学反思、教学片断评析、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们研究教材,提高各校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打造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形成老、中、青骨干教师梯队,带动全镇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3、借鉴名校经验,优化教学管理

一是学习杜郎口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优化课堂教学。首先学思想。洋思经验是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和目标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重点是学习洋思中学以生为本,全面发展,人人成材,不让一个差生掉队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其次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点是培养学生预学的习惯,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少讲精讲,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第三学落实“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加强单元检测。第四学抓高效实用的教师业务培训方式。像洋思中学那样,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熟知并能运用洋思教学模式的年轻教师。

二是加强现代学校文化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校、德育立校、文化建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管理理念,以新的《义务教育法》为依据,规范办学行为管理,以学校章程为总纲,整体构建学校制度文化,以课程与教学管理为核心,构建课程、课堂、教研文化,全面加强课程与教学全程、全面、全员管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物质环境、人际环境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4、针对热点、难点,实施专题研究

根据课改的基本理念,围绕学科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立项、开题、研究、实验、总结、交流、评比等程序,将课题研究与学科教研有机结合,提高学科教学研究的科技含量。根据学科的特点,帮助学校教师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以课题引领教学研究,激发教师搞好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同时组织人员举办教育科研知识讲座,从“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科研课题的选题与确立”、“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科研课题的评价”等方面对薄弱学校教师进行基本科研知识的普及与培训,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在本,薄弱学校争取有课题在省、市教育科研部门立项。

5、鼓励和支持学校努力办出特色

学校要找准突破口,力争办出学校特色。

6、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抓好常规教育的同时,深化“五个一”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生中开展争做“三好”(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活动,各学校、班级设立监督检查岗,组织学生干部或优秀学生从衣着打扮、个人卫生、普通话及文明用语使用、个人行为表

现等方面每天对学生进行量化打分,每周小结通报,每月汇总评比,作为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依据;坚持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大型心理辅导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深化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重点加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

(四)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工作。学校项目管理员必须及时完整地接收卫星资源,并做好下载记录。由项目管理员负责,并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对下载的资源及时进行归类、整理、编目、分发、存贮和共享,定期转录为光盘保存;通过其它方式搜集或自行开发相关资源,建立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每一学科教师建立个人文件夹,每周定期公布资源目录,将资源分类提供给教师使用。要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纳入计划,排入课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以教学应用为重点,推动远程教育在校本教研、校本管理、校本培训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陈大学区中心学校 2012年9月

下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科学管理呈现辉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科学管理呈现辉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办人民满意教......

    但小推进均衡教育发展自查报告

    团风县但店小学 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 但店小学位于团风县“石材之乡”的但店镇,是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的前身是道光二十......

    深化教育联动机制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深化教育联动机制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 为不断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化水平,缩小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差距,2008年,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以“共享、共建、共赢”为......

    “三个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荐]

    “三个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2007年11月,鹤壁市教育局举办了“首届全市中小学管理现场会”。该现场会是采取“走着开会,站着点评,坐下探讨”的方式进行的。记者跟随该现场会......

    推进均衡教育,续写发展新篇

    推进均衡教育,续写发展新篇 ——大同中学教育均衡发展迎省督导评估验收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大同中学全体师生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均衡教......

    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黄梅县教育局 地方教育部门是连接国家政策和教育一线的重要桥梁,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

    做好本职工作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

    做好本职工作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 中国之教育梦 2018年5月29日至6月3日,县委组织部组织以“习近平总书记新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科级干部......

    着力推进教育均衡

    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赤壁市实验小学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我校以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以生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