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升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思考
马雪蓉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8)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56-02 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是理解、贯彻、落实、执行决策的能力。执行力对学校而言,是学校战略决策得以正常执行、使学校按照预定目标健康发展和不断成长的基本保证。中层干部既是学校决策的执行者,又是部门的领导者,既是决策层与全体教职工的纽带,又是决策执行的带头人。尤其是目前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时期,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的长治久安,更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在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形势下具备强大竞争力的有力支持。因此,必须寻求有效的措施和途径,以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执行力的问题 工作过程中态度被动、应付,缺少主动性 有的中层干部对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漠不关心,做事拖拖拉拉,缺乏动力,对学院决议事项和工作部署久拖不办;有的工作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消极应付;有的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走过场;有的图虚名、不求实效,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应付过关。
工作过程中没有计划、缺少工作办法 对执行决策不能很好地把握,甚至不能正确理解上层决策意图,把握不住重点,按个人的主观意愿行事,断章取义,南辕北辙,执行越到后面离目标越远;有的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务实性,沟通协调不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策略有效性不高。
工作过程中缺少责任与合作 对于领导布置的工作,不是勇于承担责任去做事,而是拈轻怕重,敷衍塞责,绕开矛盾,有利则干,无利则推,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推诿,缺乏踏实肯干、雷厉风行的作风,不能齐心协力、有效合作。
工作过程中角色错位 有的中层干部为了取得教师的支持,不惜牺牲学院的利益,扮演“老好人”;有的当自己的想法没被上层领导采纳时,消极抵抗,不执行、打折或者拖延执行上层决策,或者我行我素;有的由于长期从事某项工作,唯我独尊,别人无法介入他的工作;有的官本位严重,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对待同事,故意设置障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敷衍了事。
影响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因素
缺乏责任感 责任感是执行力之源,没有责任感,就没有执行力;没有责任感,就不会主动承担责任,就没有工作绩效。责任感激励我们创新,铸造我们坚韧的优良品质,启发我们积极思考,点燃我们的工作激情。正是由于缺乏了责任感,使个别中层干部把工作当作不得不做的任务,而没有当成自己热爱的事业来追求,导致自身的执行力低下。
知识、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中层干部的知识层次、能力、综合素质与其所担任的岗位职务还存在一定差距,处理问题比较狭隘,不能从大局出发。尤其做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出现门外汉的做法,造成执行力下降。
缺乏有效监督与激励 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有的环节缺乏对中层干部的有效监督与激励。如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及时的检查监督,以至于中层干部在出现失误行为时没有得到及时制止,造成严重后果,而在取得成绩时也没有得到有效激励,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不做事就不容易出错的人反倒得到好处,严重影响了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引起中层干部惰性的增强,导致执行力下降。
部分干部对权力和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 少数干部缺乏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能正确对待升降去留,个别人甚至为了达到个人被提拔重用的目的而请客送礼、阿谀奉承,在教职员工中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少数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不能充分发扬民主,按个人意愿选拔任用干部,不按规章制度办事,造成有章不循、程序越位。
干部选拔的民主化程度和质量不够高 虽然各高职院校对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选人用人的权利还是没有得到充分落实,主要存在“一把手”权力较为集中、群众参与面不广、知情度不高等问题,干部考察中还存在失真失实现象。群众对干部工作的了解很多时候仅仅限于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教职员工最为关注的初始提名、酝酿和决策环节基本上是封闭操作,能直接参与了解选人用人的渠道不多,导致能者不一定能上。
提升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措施
加强学习,在思想认识与理念上与时俱进,增强中层干部责任感 执行力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工作态度,它需要精神信仰,需要激情和动力,需要耐心和毅力。因此,要增强中层干部的责任心,就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加大对形势任务教育力度,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所承担的任务,提高危机感和紧迫感,培养中层干部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
通过有计划的培训,从素质、能力方面培养和锻炼中层干部 可以走出校门向各行各业学习管理经验,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中层干部的业务素质。建立中层干部培训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精力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鼓励中层干部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在知识、能力、素质上有哪些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自己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通过竞聘尽可能地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中层干部的产生由“伯乐相马”改为“赛马”。通过民主推荐、考察等方式提名候选人,通过竞聘确保能者有其位。中层干部岗位应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调岗,以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驾驭各项工作的水平,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让真正有德、有才、有绩的人脱颖而出,进入中层干部岗位。
通过历练确保上者能干 为了提高中层干部的工作能力,需要让他们在岗位上摔打锤炼,为他们“加钢淬火”,在“赛马”的过程中增长才干。通过锻炼学习,一是提高中层干部个人修养,增强团队精神;提升沟通能力,协调好上下左右关系;提升思想境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灵活而扎实的管理技能。二是在实战中操练、反思。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在工作中,要为中层干部进步提供广阔的天地,注重压担子,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外出学习培训。学校应拓宽中层干部学习、培训的渠道,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尽可能让他们参加社会各类知识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时,应经常组织各部门中层干部相互观摩,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与才干,以便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通过建立健全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执行力的产生和养成是以切合实际的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为依托和载体的,没有一个好的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仅靠自觉性是不行的。因此,要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应激励制度和有效的考核监督制度,形成规范、持久的执行力。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的工作,是中层干部工作的源动力。应加强对中层干部的考核,以考核促能力提高,以考核促工作。严格执行考核结果,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以考核结果奖优罚劣,才能保证上岗的中层干部全心全意去干工作。考核时,应把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能力考核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作为再聘的依据。构筑有效、透明的对中层干部的监督体系,加大实施过程监督,加大业绩考核奖惩力度,真正做到奖优罚劣,才能保障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提高。结语
在高职院校中,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学院的目标、组织、考核测评、校园文化、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产生影响,将促使我们不断探索、总结,寻求提升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引导中层干部增强责任心和进取心,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为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参考文献:
[1]盛聚.关于提高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2]邓雪梅.关于高职学院中层干部执行力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4). [3]夏慧.关于高职院校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思考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
[4]李宗文.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1(8). [5]李晓衡,吴移谋.论高校执行力的提升[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6]崔新明.高职院校中层部门执行力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作者简介:
马雪蓉(1972—),女,陕西西安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第二篇:企业中层干部如何提升执行力
企业中层干部如何提升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是指企业内部职工贯彻和执行决策层的战略思路、方针政策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中层干部是企业执行力的中坚力量,是承上启下、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环节。企业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和各项具体任务,需要中层干部去具体贯彻执行、分解落实。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好,是企业领导联系员工的一座桥梁,企业各项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领导与职工之间的一堵墙,企业各项工作难以有效推进。国有企业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大力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需要企业领导给予引领和示范,给予鼓励和鞭策,给予创造良好的环境平台和制度保障,同时还要充分信任,积极关怀,大胆放手,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工作独立性和创造性。从中层干部自身讲,提高执行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第一,厚德正心是根本。古人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中层干部提高执行力首先要做到以修身为本,以正心为本;德不厚、心不正,无以为政。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名中层干部,必须要胸怀祖国,着眼大局,深刻认识到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认识到国有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本职工作,来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因此,中层干部必须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观念,自觉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这是中层干部具备较强执行力的重要思想基础。
第二,表率作用是前提。作为一名中层干部,不能只靠说,要靠做,必须身先士卒、百折不挠,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树形象、立标杆、带队伍,无论是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知识水平,还是遵章守纪、工作状态、工作业绩,都要为职工起到表率作用,做到打铁先要自身硬。在这个方面,春秋战国名将吴起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资治通鉴》有这样几句评价,“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可想而知,这样的干部带出来的队伍战斗力岂能不强。所以,只有中层干部以身作则,模范带头,让职工心悦诚服,你才有说服力,你说的话,别人才会听,才谈得上执行力。
第三,雷厉风行是作风。主动积极、雷厉风行是中层干部必须养成的工作作风。市场经济大潮中,形势变化莫测,机遇稍纵即逝,拖沓和迟疑只会错失良机。中层干部应力戒拖拉,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更不能避重就轻,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主动出击,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四,工作到位是准则。工作做到位,就是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要做的工作不能糊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去完成。要努力做到:头脑到位--多思考如何做好工作的方式方法;嘴巴到位――管理工作就是婆婆嘴,各项工作要随时督促;眼睛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耳朵到位――及时了解广大职工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腿脚到位――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工作到位就是最好的执行力。
第五,敢于担当是态度。中层干部必须要有敢于负责的精神,凡事不讲借口,恪守职责。“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在责任与借口之间,选择借口还是选择责任,体现了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如果每一个中层干部都为自己的工作找借口,那就根本谈不上执行力。不讲任何借口,看似无情,但是它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第六,团结协作是保证。中层干部应该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相互激励,多看别人的优点,接纳或善意提醒别人的不足。各部门之间应各司其职,补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分工合作,扬长补短,形成合力。自己的工作自己做,同事的工作帮着做,集体的工作大家做。只有这样,自己的执行力才会提高。
第七,爱护职工是基础。广大职工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企业的战略构想、发展规划、乃至每一项工作任务,如果没有职工的辛勤工作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作为中层干部必须要爱护职工,既要关注职工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又要关注职工的发展和成长,还要关心职工的思想动态、家庭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职工消除后顾之忧。在职工有进步时适当的赞扬和鼓励,在职工出现失误时真诚地开导和指正,在职工出现困难时积极地协调和解决,以真心换真心,必然会赢得广大职工的拥护和信任,必然能大大提升整个团队的执行力。
第八,勇于创新是动力。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提升中层干部执行力的不竭动力。作为中层干部,必须善于找准上级决策和本部门实际的最佳契合点,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有机统一起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思路和具体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工作,促进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第九,公平公正是原则。公平公正是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动力之一。作为中层干部要公平公正对待职工的工作业绩和表现,解人之难、记人之功,通过正面激励,引导职工往前跑,通过负面警示,推着教职工往前走。工作中要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人无信不立,人不公无威。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大局出发,公道正派、是非分明、一身正气;能坚持原则、坚持正义、牢记职责和使命,这样才能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才能树立正气,中层干部在职工中才有威信,说的话才有分量,才能深受广大职工的欢迎,继而提高执行力。
第十,总结反省是关键。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必须要做到经常自我反省,常回头总结。总结是推动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总结是寻找工作规律的重要手段,总结是培养、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总结是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的极好过程。正确的、成功的经验就会通过总结得到积累提升,乃至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光大;工作中的不足、失败的教训就会通过总结得到吸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并做到警钟常鸣。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中层干部,就是要用真情感动下属,用改变影响下属,用状态燃烧下属,用实力征服下属,用行动带动下属,用坚持赢得下属,这样,我们就是一个具备了较强执行力的中层干部。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历提升
高职院校学历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水平、素质的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文化水平的需求不断提升,学历也就成为了衡量人才的标准,也是体现个人地位及身份的一种标志。拥有国家承认的学历,是在企事业单位就职、提升、调干的一个门槛。哪怕你拥有高超的技能、一流的资历及管理水平,没有学历进行渡金也是无法发展进步的。专家研究发现,学历提升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需求心里较强。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好的专业技能,要想岗位提升,就要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我国学历提升的主要形式是:普招专升本、成人高考、自考专升本、电大、远程教育专升本。现在的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自己的学历提升机构,如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院内开设了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学历部专门负责学生的学历提升问题。学院的特色就是专本套读班的开设,学历部老师负责那排学生学习进行学历提升,方便了理工学院的学生在专科期间就可以顺利的拿去了自己自己的本科证书。在就业和提升上占据优势。
高职院校学生学历提升后,再加上本身高技能的优势在职业的道路上一定会更加的开阔。
招生中心白妍
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关于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下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本文重点探讨高职学院行政管理,从行政管理改革的现状出发,发现目前高职学院中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学院校系部行政管理的执行力,笔者对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提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改革;行政管理;执行力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发展很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得到大力的推广(http://www.xiexiebang.com/)。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经遍布全国,而且具有学历教育的招生资格。而且福建省像这样的高职院校就已经超过五十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经过不断改善和发展形成多种多样的形式,目前主要有成人高校改制、职业大学、中专等等还有一些民办的教学。基于这些情况,整个高等职业院校还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整个发展过程中在行政管理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明显的行政化趋势
高职院校的主要形式是以公办形式行政机构为主的,整个组织结构主要由学院、系部、教研室等几个部分组成的,严格来说这就是一种教学行政管理的组织形式。部分高职院校的内部不断的强化这样行政级别,行政管理的主要形式当然是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加上各部门的委员和专家的配合,虽然其中有很多力量的加入和有效的措施,但是高职院校的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落后的管理模式
落后就会影响效率,用政府的行政模式和级别作为参考标准,长时间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模式上相对落后。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机制有很多的缺乏,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制度体系上缺乏有效监督和责任机制,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的形式自然会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久而久之还会影响院校工作的正常运行,不能更好的加强高职院校特色建设,不能促进高职院校多样化发展,最重要的是制约了整个高职学校的长远发展。
3.不合理的考核标准
“德能勤绩”的考核标准是我国高职院校考核不同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标准,但是细分到具体项目上却没有一个完善体系,也没有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导致绩效目标很笼统(管理学/行政管理论文 http://www.xiexiebang.com/)。绩效考核中,必要的实际依据是很重要的,在高职院校中,主要实施的评价方法是带有奖励性的评价方法,通常是运用总结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考核更多的注重结果,对于评价过程完全忽略。导致整个过程缺乏该有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这种传统的考核制度上不能合理分配高职院校内部行政管理人员,逐渐让工作人员失去积极性,影响工作实效性,长期制约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发展。
4.不够高效的团队
行政管理团队的组织形式布局明显性,整个团队成员能力不均衡;团队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合作意识不足,形成管理梗阻的局面;没有有效的激励,没有规划工作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整个团队没有中心归属感。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加强和改进
1.建立体制,完善体制
针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现状中,从内部出发,要针对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行加强,同时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内部行政管理的体制,这样才能保障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要实现既科学又合理的管理体制,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改善:
其一,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管理体系,首先就要将行政级别消除,这样可以增强集体负责制度的有效性,有助于高职院校制定长远的发展攻略,有助于规划整体的发展,更好的发挥行政集体、校党委的主导作用,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在克服个人知识、能力、经验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在行政管理的决策上需要加强民主性、科学性,使得整个决策更公开、公正、公平。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行政管理的体制,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读懂基层组织的条例,坚持高等教育的精神,掌握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的、有计划的去进行行政工作的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同时还要重视与党的政通配合,保障行政管理可以充分地发挥其管理能力。
其二,以合理为目的,构建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针对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情况,要坚持精简,就是要对于普通的中层管理部门要进行优化,多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中层机构。设立一般性的管理机构来针对中层机构,促进他们在发展方向上可以更加明确,其目的是提高行政执行力,为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高职院校的特色也会体现在科学的、合理的行政管理机构上面,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与教学服务,促进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2.转变观念,树立思想
新时期新任务,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要具备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管理人才和专业团队才能逐步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先进理念,要不断地熏陶管理人员的思想,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将他们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构建一个具有和谐气氛管理环境,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将管理做得更好,实现更好的服务。
首先,搞好培训,加强学习。行政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准,必须要得到加强,因此需要他们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掌握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熟练现代管理技,而且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行政管理当中去。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加强,促进行政管理的理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更加现代化,更加先进,在加强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其次,加强素质,主要针对的是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重点是要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整个管理事业中形成自我服务、自我充实、自我创新的意识,敢于奉献、敢于服务的意识,自我规划,坚持好的工作心态。只有一直保持好的工作心态和工作作风,才能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执行力,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构建科学的人才派遣制度,打造好的气氛和环境,鼓励他们不断的充实、规划、完善自己,同时利用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去筛选优秀而且具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才参加到工作岗位中去。利用岗位轮换的方法,可以促进有较好业务水平的人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每一个岗位都能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在平常管理工作中,要设立良好的岗位竞争制度,肯定他们的优秀业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可以更好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
3.建立制度,完善体系
“无规矩就不能成方圆”规章制度在整个行政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障行政管理顺利进行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的前提。管理人员要根据相关制度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要坚持有章可循,面对出现的违反情况要及时制止以及追究,才能明确行政管理的目标,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头上。要落实管理制度,需要仔细检查才能更好的落实,只有落实到每个细节才能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要坚持执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针对行政管理人员也要实施业绩考核,考核机构要根据实际的绩效情况做出准确的科学的定位,然后制定计分标准。在制定这些标准的时候,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其实结果更加真实,反之就会失去考核的意义。另一方面,考核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要重视考评的完整性;慎重选取考评的主体;要设立一个奖惩评价,并不断晚上,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真正实现公正、公平。例如在进行考核的时候,要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列为管理人员的考核内容,通过这样才能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重视约束理论,运用到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改革中
1.约束理论的融合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学院行政管理部门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其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机构显得很臃肿,而且没有一定责任意识,导致整个行政管理缺乏效率,缺乏质量,最终影响了高职院校整个发展计划。约束理论是需要通过系统进行仔细的分析,通过掌握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挖掘其特性,其主要任务是要深入行政管理,挖掘行政管理中的错误方法,能更好的节约制约性的问题,可以结合它的管理特点来帮助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发现问题的原因,促进他们能更好的掌握原因,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优化内部矛盾,最终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约束理论的优越性,绝对能成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理论,它的原则是坚持先进的科学观,使其整个管理过程具有科学性,促进管理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再通过总结、改善,从而实现改革增效的目的,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2.约束理论的运用
(1)行政管理工作要注重实践,要学会总结,需要寻找一种当前的“现实树”。面对这类情况,我们可以运用约束理论去挖掘问题,可以明确需要改善的东西,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初级步骤。
当前,我们知道人们不满意“现实树”的树叶部分,这也是形成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实树”的树干、树枝只能形成部分的结果,而导致不良现象的重要因素是“现实树”的树根部分,这是基础。根据以上的论述,很直观的发现其原因的发源地,在进行改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时候,要分析哪些是树叶,找准决策过程中越俎代庖的现象;正确分析出哪些是行政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不积极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在进行行政管理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树叶”之后,接下来需要深入到根源部分,分析相关的不良现象,最终挖掘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当然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根部,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通常会出现权责不清晰或党政不分的现象。
(2)修枝剪叶。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系中缺乏的主要资源是人才,也是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关键性因素。很多高职院校中,领导通常不能直接的看到问题的原因。针对这类情况,利用约束理论“修枝剪叶”的方法,消除阻碍,让领导能直接找准问题的根源。通过明确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要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中心来开展,这样可以促进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
(3)通过制定未来的“现实树”才能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的更好。通过“修枝剪叶”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去发现问题,掌握问题的关键,之后可以依照第一点的“现实树”,将问题进行重新的逻辑链接,从而制定未来的“现实树”,这才是改革过后而重新制定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也可以说是理想的管理模式。经过这样的改善智慧,所有权利和决策的机构类型将以行政为主导地位,将所有权利进行分散,实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个行政管理的执行能力。
多年的行政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总结,不断的加强,才能构建成一支科学、民主的现代行政管理队伍,才能真正提升行政管理的执行能力,才能将高职院校打造成让人满意的大学。
第五篇:高职院校班级建设思考
高职院校班级建设思考
新生来自全国大部分省份城市,成长环境差异明显,生活习惯不尽相同。按照成绩、地域等因素分班以后,如果不能很好的在自然班中搞好班级建设,尽快的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新生融入大学生活,不利于学生的成材成长;另一方面,班级建设不到位影响到学生工作远期目标的实现,弱化人本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加强一年级的班级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抓好班风学风建设,增进班级凝聚力,实现新生班级的实质性融合
针对新生在报到后由于环境、生活的改变出现的人际关系的不适应,无法很好实现班级同学间交流这一状况,就需要充分利用好仲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组织班级同学过好第一个团圆节,为同学间的交流开辟渠道。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通过抽签等方法建立班级内部的互动联谊宿舍,为同学间的交往创造条件。开课后,在班级内部建立“一帮一”学习对子,结伴学习,互相促进,以学习促交流,实现学风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重视传统文体活动的开展,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增进一年级的班级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具有好奇心和参与意识,但也很容易出现失落、孤独的心理状态,无法融入宿舍、班级生活。通过组织拔河比赛,班级间的球类对抗赛等传统性的文体活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形式上常规,但是这些活动可以将新生组织在一起,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很好的起到舒缓压力,排解抑郁的作用。有特长的同学可以充分的发挥特长优势,其他同学可以通过组成“亲友团”等形式融入活动其中,极大的加快了班级同学间的交流,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使新生在一种紧张但愉快向上的氛围内适应大学生活,逐步形成积极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各班的班级建设奠定基础。
二、以制度促发展,进一步完善班级建设中的制度性选择,为学生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班级建设中决定性因素。班级制度性建设是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为其搭建大学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平台保证。在关系班级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化,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上放弃传统的先期指定的方式。采用班级评议,高年级学生干部意见,辅导员考察相结合的“三三制”评选方式,以人为本,更加尊重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精神,为今后班级工作建立模版,进一步规范计票、监督、存档等环节,注重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构建保持班级公平公正谐和稳定的长效机制。通过班级工作规范化建设,使班级工作规范化框架基本形成,凡大事、会议有明确的操作方法和规范的记录,班级同学也日益适应这种阳光透明的制度选择,在生活补贴和学费减免评议过程中,各班程序到位,操作规范,顺利的完成了班级的评议工作,同时也为今后的班级推优和类似的工作建立了良性的工作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意识。
三、建立新生班级工作助理制度,设立新生班级的“学生导师”
班级工作助理是为进一步强化新生学生工作,探索大学一年级班级建设新思路的又一制度性尝试,是在人本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法的新探索。通过从二三年级中选拔优秀学生(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充实到新生班级中去,每个新生班级各配备男女两名同学担当班级工作助理。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协助辅导员老师开展班级建设,充分的发挥高年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经验优势,帮助新生尽快的熟悉适应大学生活。在新生报到之初,班级工作助理通过见面会、下宿舍等方式建立起新生和他们联系,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在军训期间主要完成对班级情况的掌握,充分发挥学生熟悉学生的身份优势,迅速的了解班级的情况,特别是对贫困生的普查和发掘有潜力的优秀学生这样的工作,为助困体系的建立和学生干部的选拔做好铺垫。在班委产生以后,为以班级为单位的工作的开展和新生各班班级文化 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在平时助理们以学生的身份多与新生交流,及时向辅导员反馈情况,为新生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提供指导。一方面助理们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了班级工作,视野更加广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作助理时得到的锻炼更为他们自身的班级工作积累了新的经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日益成长为学生工作的骨干,已有多名助理成为各自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们
成为老师工作的好帮手,成为新同学的贴心人和知心人,不断推动着新生班级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四、实行开放式的学生干部选拔模式,建立班级工作团队
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做好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生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新生班级建设的层次和方向,因此选拔优秀学生充实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是新生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同样也为了能最大范围的选拔优秀的学生,在新生入校之际,新生班级不采用指定临时负责人这样传统性的办法开展工作,而是采用了个人申请,分别考察的办法,确定一个大名单,组成几个团队,用无领导分组的办法组建临时班级管理集体,通过他们共同工作,由其自身的表现来自然完成其在班级中的定位。这样对学生干部的选拔由一个点到整个班级的一个面方向转变,在为更多的学生创造锻炼自己机会的同时,把选拔个别变为组建团队,走学生干部培养的群众路线,拓宽了学生自我教育发展的空间。实践证明,这种办法虽然在工作初期增加了工作量,但这种选拔方式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使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班级学生工作的骨干,为一年级的学生工作积蓄了力量,储备了人才,创造了条件。
五、组建班务参与会,充分调动一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
大一新生进入大学校园这个崭新的环境之后,面对新的生活,具有很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但同时也容易出现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在生活学习方面遇到挫折造成失落心理,特别是在班委、学生会、社团产生之后,许多学生没有了参与大学生活的渠道,开始进入“宿舍—教室—食堂—网吧”四点一线的生活轨道,对班级事务不热心,开始进入一个“无所事事”的怪圈,不热心集体,责任意识淡化,团队精神淡薄。为探索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充分的调动大一新生的参与性,使更多的学生融入自己的班级,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锻炼自身综合素质的新平台,在新生班级建设中引入班务参与会机制。班务参与会即在每个班内(60人左右)由每个宿舍推举一名非班委非舍长的同学,辅导员和班委推举三名同学,共计15名同学共同组成班务参与会。再由参与会、班委、舍长、辅导员共同推举参与会中的五名同学作为常委来组织参与会的工作。参与会作为班内部的“民间组织”身份出现,全部由非班委非舍长同学担任,最大限度的反映班级同学的意见和协助班级建设,成员定期轮换以保持参与会的活力和更好的反映同学意志,使更多的同学获得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这样以来,又从一个方面调动了班里很多同学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加快班级内部的交流和融合。通过班务参与会定期组织会议,征求同学意见,及时掌握个别同学的情况,定期选派参与会同学参与班委会反映同学意见;同时不定期的向班委辅导员反馈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同学反应突出的问题。由于班务参与会是由班级普通同学组成的,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这种模式极调动了普通同学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为班级建设增添了活力,受到广大新生的欢迎。班级参与会与班委会、舍长联席会构成了班级建设的组织框架,成为班级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六、鼓励新生在班级建设中的创新精神,开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在刚刚组建的一年级班级中由于学生成长背景不同,以及各地文化上的差异等因素使班级内部思想呈现多元特征,加之新生对于大学生活的陌生,往往造成班级内部缺乏集体认同感和共同的班级意识。注重班级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对促进班级意识形成具有实际的意义,而学生自身在班级建设中的创新思维,是特色
班级文化形成的不竭动力。同时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发展意识,把人本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以管理类某新生班级为例,这个班级贫困生远远超过一般比例,在入学初期就呈现出学生自我封闭意识突出,许多学生不乐意交流,对班级活动被动参与,班级氛围沉闷。针对这种状况,该班级在班级建设中提出了“打开心扉,相亲相爱,自立自强”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在班级工作中突出“真情”,以真情感动人,以真情凝聚人,在生活总关心到每一个同学,组织同学搭伙吃饭,为班级同学募集过冬衣物,特别是在临近期末,贷款等没有到位,不少同学出现生活费紧张,这个班级同学在班委的组织下建立“班级爱心银行”在期末等同学们易遇到生活困难的时期,手头比较充裕的同学自发拿出一部分生活费作为基金存入“爱心银行”,银行行长及会计由生活委员和卫生委员担任。有需求的同学可按需提取,以解燃眉之急。“班级爱心银行”的设立,帮助许多同学解决了临时性困难,使班里充满了家的温暖和温馨,很好的促进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