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过程一自然灾害的概念(5篇)

时间:2019-05-14 19:1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维过程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维过程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第一篇:思维过程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思维过程一 自然灾害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讲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危害、中国的洪涝灾害三个问题,下面逐一分析。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台风气象灾害寒潮暴雨洪涝干旱

3.自然灾害的种类 地震地质灾害火山滑坡、泥石流农业灾害林业灾害

4.比较5种气象灾害

5.比较主要地质灾害

6.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 读图4-32

复杂性 周期性 潜在性 突发性 群发性 多因性

1.阅读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体会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2.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地震灾害虽没有旱涝灾害那样频繁,但危害程度不亚于前者。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死亡24万多人。

思维过程三 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形成: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

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由于洪水 2 和雨涝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通常称为洪涝灾害。

2.阅读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害,了解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的洪涝灾害。

3.阅读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阅读材料:1998年长江流域灾情

1998年洪水灾情的特点是人员伤亡少,经济损失大,堤垸受灾严重。仅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90亿元,其中湖南329亿元,湖北384亿元,江西377亿元。鄱阳湖区受灾面积达44.08万公顷,受灾人口103.9万人。湖北省长江干流844.2千米的河段内,溃口和蓄洪堤垸的土地面积达932平方千米,受灾人口44.6万人,受灾耕地面积5.93万公顷。

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重灾区有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荆江、汉江中下游和皖北沿江一带。据史料记载,唐代至清代的1300年间,长江流域共发生洪灾223次。其中,唐代发生水灾16次,平均每18年发生一次;宋、元79次,平均每5.2年一次;明清128次,平均每4.2年1次。近代洪灾变得更加频繁。1848~1850年,江、淮流域八省连续三年大水灾。20世纪30年代长江中下游又发生两次特大水灾。1931年发生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灾情遍及川、鄂、湘、赣、皖、苏6省,淹没农田4620万亩,死亡14.5万人。1935年汉江中下游及洞庭湖水系的澧水下游同时发生水灾,受灾农田2264万亩。灾民1000万人,死亡14.2万人。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也发生了多起特大水灾。1954年夏季长江、淮河出现百年罕见的流域性特大洪水。长江干堤和汉江下游堤防决口61处,扒口13处,支堤、民堤决口无数,湖南洞庭湖区900多处圩垸溃决70%。受灾农田共4755万亩,灾民1888万人,灾后疾病流行,死亡3.5万人。此外,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运行。由于洪涝地区积水时间太久,造成房屋大量倒塌,庄稼大部分绝收,灾后数年方得以恢复。1991年长江中下游洪涝,仅安徽、江苏两省,就有受灾耕地1.5亿亩,死亡1163人,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1998年夏、秋季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这场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据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教师提问:请同学思考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

2.洪涝灾害给我们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

3.你的家乡是否发生过洪涝灾害,举例说明洪涝灾害的危害。

4.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

(1)洪涝灾害成因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

植被分布人类活动

(2)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①我国大部分受季风气候影响,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因此我国南方和北方,沿海和内陆,都曾因暴雨酿成过洪涝灾害。

春夏之交,冷暖空气交绥于华南地区,暴雨时常发生7月份,冷暖空气交绥于江淮地区,形成江淮梅在6、雨7、8月份,随着夏季风进一步北移,多雨带移到华

②锋面雨带移动北、东北地区,出现北方盛夏暴雨季节,西南地区受

西南夏季风影响,也降暴雨九月分,由于冷空气势力增强地南下,锋面雨带南撤,导致南方形成暴雨

③在8、9月份,东南沿海常受热带气旋,尤其是台风的影响,形成狂风暴雨。

④我国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的特点,有时还有多个暴雨天气系统叠加,形成特大暴雨。暴雨范围广、历时长、强度大,往往引发特大洪水。近年因气候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

第二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叫冯曼君,是第()号考生,来自西南科技大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下面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板书,四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出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第四版)这本教材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吸收借鉴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密切联系教育实际,在阐明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培养途径和教育方法。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本节课位于教材的第六章第四节。它是心理学中人的信息加工方面的知识,便于为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信息加工方式,从而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更加理性客观的看待事物。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活动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讲解和相关资料演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转化吸收能力,从看二维的课本文字表述上升到构建三维的立体知识框架。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时的各个思维阶段。

教学难点:弄清楚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策略。

(二)说教法学法

再说教法学法之前先来对高中生这个群体进行分析:高中生处于学龄晚期,他们的认知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教学中运用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指导教学,将会使他们能更好的掌握知识规律,高中生个体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了显著的增长,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必花太多时间来注意课堂纪律和指导学生怎样学习,直接通过引出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结构。最终达到自学的能力,为他们进入大学学习打下基础。那么针对以上分析来谈一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相联系,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景中。此方法非常适合用于高中生课堂。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发现法)结合上节课的知识,预习本节课知识,带着问题进课堂。(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演示法)

(2)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能动的学习能力。(反馈法):在讲解提问中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沙漏学习法)让学生学会提取知识重点,这样便于构成知识框架加深记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怎样把书读薄!

(三)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有:教学电脑,投影仪,黑板,纸质小卡片。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课时40分钟):

(1)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约5分钟

.首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概念的形成和掌握》中的有关知识。然后在黑板上写出这堂课的课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提问:“同学们来想一下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哪些上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不仅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产生兴趣。更重要的是上节课中讲到的概念形成和推理知识等对解释这节课中思维的过程有重要铺垫作用。

(2)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解,演示,举例讨论的方式了解什么叫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哪些,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这3部分的学习。——约25分钟

1.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从书中提取出来板书到黑板上“什么叫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这样容易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重点,便于学生形成这节课的一个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向同学提问“你们是如何理解这些问题的?”等学生回答后将这些答案从PPT上展示出来逐一讲解:(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映像便于理解和掌握)具体内容如下: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比较倾向于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发现问题 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发现问题: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实践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即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它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和前提,并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像科学的星探)

明确问题: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确定问题的范围,明确解决问题方向的过程。(像地产开发商)

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提出假设就是根据已有知识来推测问题成因或解决的可能途径。(像科学的侦查兵)

检验假设:证实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切实可行。(实践出真知)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问题情境 动机水平定势的影响 原型启发 功能固着的影响 个性特点。(理解这些有助于学生调整这些因素保证最佳的思维水平)

问题情境:当人们在活动中遇到某种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在用过去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应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问题情境。

动机水平:激励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的强弱。(最佳动机耶克斯─—多德森通过实验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课题的难度成反比例关系)

定式影响:定势又叫心向,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表现为一个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习惯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固有的思维模式)

原型启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因受到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的现象叫做原型启发。(某橡胶厂,因受面包放入酵母菌而多孔、松软的启发,制成了泡沫橡胶;苏格兰医生邓禄普在浇花时,由于受手中橡皮管弹性的启发而发明了充气轮胎等等,都是这方面的具体例证。)

功能固着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倾向于将某种功能固定地赋予某一物体。(例如硬币是买东西的,钥匙是开锁的等等)

2.在ppt上展示一个有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例子以便于学生理解。

(比如大家平时做数学证明题时使用的反证法,首先要发现证明的切入点,然后具体分析需要哪些公式来做推理,之后提出假设,最后验证假设,假设成立。问题得到解决)这个例子目的在于说明解决问题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来举一些有关这节课知识的具体例子。然后分小组讨论。(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了。他们能发现一些主要细节和事物的本质方面,所以让他们自己来举例以考察他们对知识点的本质上的认识。将理论联系到实际。)

3.根据学生举的例子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想到的这些例子?”“大家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后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不是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通过提问和回答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最快反馈。

4.让学生分组,然后在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上写上自己平时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运用这节课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困难。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选出每组认为最好的最贴切的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然后由教师作点评。(这样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同时也是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结尾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约7分钟

将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过一遍,然后针对这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作业内容为:“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收集一些科学家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然后自己尝试解决一些目前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该作业有一定的创造性,不局限于课堂上讲的一些例子,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理解力和拓展思维以及创造思维。最后剩3分钟时间留给学生把不理解的知识向我提问。

(四)说板书部

本节课板书共两部分,分为活动板书和固定板书:固定板书为该节课的知识点。活动板书为从知识点牵伸出的细节知识。由结构流程图示构成,这种板书结构适合理论性知识教学。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整体框架。

说课完毕!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三篇:专题一【概念阐述】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的定义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它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其核心问题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问题。

2.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就其产生与演变而言,有三次大的创新:(1)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2)西周确立起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方国联盟”走向“天下共主”,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3)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历史从此摆脱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单纯政治集权统治时期。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所谓“早期”,是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前的夏、商、西周政治时期,即先秦时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其基本特点是:(1)王权与神权结合:早期王权是通过神权来表现的,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西周时期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分封制下受封者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同时,早期王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要受习惯法和传统礼制的约束,这与后来的皇权是有差异的。

二、王位世袭制

1.含义: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的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2.王位世袭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夏朝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子相传;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总体上看,它有三个基本特点,即专制独裁、世袭和终身制。

3.王位世袭制形成于夏启统治时期,发展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所取代。这些变化赋予了王位世袭制以新的内涵,而最终随着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王位世袭制演变为君主专制制度。

三、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

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四、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含义。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终身为帝;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形成原因:①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②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③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3)建立的前提: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4)确立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这套金字塔形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5)特点:①皇权至上原则。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

⑤宣扬“君权神授”。⑥ 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着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突出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6)作用和影响:①使秦朝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②促进了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秦始皇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文字 ;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大规模移民等。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④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实行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导致了它短命而亡。

五、郡县制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

国推行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2.特点:(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2)郡县长官,皆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3.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

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六、三公九卿

秦王朝在皇帝之下设立的中央执政机构。最高长官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有人称之为“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总管一切行政事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三公”各有分工,互相钳制。“三公”之下有所谓“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地位与之相当的还有中尉、将作少府等。所有这些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和调动,概不世袭。国家有军政要务,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参与讨论,供皇帝用作裁决的依据。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以后一直为历代王朝所仿效,比如西汉就基本上照搬秦制。

七、皇帝制度

1.概念: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便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中国皇帝制度维持了两千一百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废除。

2.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特点

(1)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2)君主专制政体下,皇帝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3)秦朝以后,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群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公”与“奴才”的关系。

八、三省六部制

1.概念: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而创立的一种新的中央行政制度,唐时得以完善。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即吏、户、礼、兵、形、工六部,是尚书省的下设机构。三省六部有分工,也有合作;它们互相牵制、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

2.特点:三省六部制是对中央行政机构的一个完善,各部分工明确,有力地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的一分为三,造成了彼此相互监督和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九、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它把人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九品中正立制之初有选贤的用意,但是不久就被门阀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以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现象。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

十、军机处

(1)最初设置的目的:起初是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始设军机房,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来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

(2)职能和特点: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又因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但政治决策封闭的特征更为明显。

(3)实质:军机处的设立,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十一、改土归流

(1)概念: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

(2)原因:元朝开始实行的土司制度,弊病很多,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大多主张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3)措施: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4)意义: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第四篇:(一)介绍信的概念

第一节介绍信证明信

一、介绍信

(一)介绍信的概念

介绍信是介绍本单位人员前往有关单位参观学习、了解情况、联系工作、商洽事宜、参加会议、办理事务时使用的书信。按照格式划分,介绍信有书信式和表格式两种。

(二)介绍信的特点

1.具有双重功能。

2.语言精练庄重。

3.语气礼貌得体。

(三)介绍信的结构

1.书信式。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印章与日期五部分构成。

(1)标题。居中写“介绍信”三个字。

(2)称谓。顶格写对方名称或负责人姓名及尊称。

(3)正文。用“兹”、“今”、“现”等起首;然后依次简要介绍持信人的姓名、随行人数、联系事宜等,有必要时也可在姓名前或后介绍持信人的职务或职称,介绍随行人数时数字一般要大写;最后用“请接洽为盼”、“请接洽为荷”等礼貌得体地提出请求。

(4)结语。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位置写“此致”,再起一行顶格写“敬礼”。

(5)署名与日期。签署单位名称,另起一行写出具日期,并在名称和日期上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2.表格式。在统一印制的介绍信表格上填写相关内容,一般由本文、存根和间缝组成。

(1)本文。内容和书信式相似,但一般在标题下一行要填写介绍信的字号,如“××介字第××号”,在日期下一行要填写有效期。

(2)存根。内容和本文一致,但针对的对象不同,本文是对外介绍,存根是对内留底备查,所以表述的角度不同。

(3)间缝。本文和存根之间有虚线分开,在虚线中间纵向填写字号,并在字号上加盖骑缝章。

二、证明信

(一)证明信的概念

证明信,通常也称“证明”,是单位或个人证明有关人员的身份、经历、职务或某件事情真实情况的书信。证明信具有法定凭证的作用。按照出具者划分,证明信有以单位名义出具的证明信和以个人名义出具的证明信。

(二)证明信的特点

1.证明性。

2.事实性。

3.针对性。

4.严肃性。

(三)证明信的结构

证明信的结构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署名与日期五部分构成。

1.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只写“证明信”或“证明”;一种是被证明人的姓名(或被证明的事情)和证明内容加“证明信”或“证明”构成,如“关于王力行同志学习经历的证明”、“关于××事件经过的证明”。

2.称谓。顶格写接收证明信的单位。没有特定接收单位的可以不写称谓。

3.正文。根据被证明人的用途和接收证明信单位的需要写有关事实,正文一定要针对需要重点证明,不写与需要事实无关的话。以个人名义出具的证明信,根据需要可再由出具

人所在单位签署意见。

4.结语。一般以“特此证明”作结,也有再加上“此致敬礼”的。

5.署名与日期。签署出具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出具日期,并在出具单位名称和日期上盖公章。

第五篇:一、宪法的概念(定稿)

一、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语称

1. 古代中国:宪——宪章、制度、法令;法令的颁布,法律的实施。

2.近代中国:郑观应、马建忠;最早的有关宪法的法律文献——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3.近代西方:a英国,宪法constitution指有关国家政体或政制的根本原则;b近代宪法基本内涵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4. 注意:并非所有国家都将国内的最高法律称为宪法

例:1949年联邦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1982年加拿大——《英领北美洲法》

中国的约法,共同纲领

二、宪法的界定

A实质意义——从法律规范的内容界定法律;

B形式法律——法律的形式界定法律,即制定和修改的程序异于普通法律,效率上高于普通法律的成文法典P3

注意:形式意义下的标准a具有法律效益的只能是成文宪法,或在不成文宪法中被确认为宪法性法律的制定法。b宪法中最重要的是根本条款,其他条款是派生和具体化。

三、宪法的形成特征(宪法的庄严性和更高的稳定性决定了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A宪法制定和修改机关不同于其他法律,拥有制宪机关;普通法律的起草由立法机关完成,无需专门机构;

B宪法通过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主要是三种情况:

a由立法机关以绝对多数通过;

b全民公决

c在制定或修宪机关通过后,再由公民表决才能通过

四、宪法的实质特征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A对基本人权的保障

B对国家权利的限制

五、宪法的渊源,即宪法的形式

A成文宪法典

优点:内容明确,便于实施;严格的修宪程序,保障了宪法的稳定性

缺点:修改程序复杂,适应社会变化能力不强——应对措施:以宪法修正案形式修改宪法

B宪法性法律——带有宪法内容的普遍法律;带有宪法内容经立法机关赋予法律效力的政治性文件或国际协议,地区性盟约

作用:a在成文宪法国家,是宪法的补充,有时是宪法的具体化

b在不成文宪法国家,是法律规范最重要的形式P9

C宪法惯例——习惯与传统的总和;无特定的法律文书表现形式;无司法上的适用性;违反惯例不构成违宪,例子是英国

宪法判例——一般指法院在行使违宪审查权审判案件时形成的具有特殊约束力的先例

2011年10月13日星期四法律系奚海林

下载思维过程一自然灾害的概念(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维过程一自然灾害的概念(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一 、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循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去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

    高中数学 算法案例思维过程教案

    思维过程 【例1】用“等值算法”求161、253的最大公约数. 分析:所谓“等值算法”就是以两个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以差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对于这一对数,再用大数......

    2012自然灾害

    2012自然灾害2012年5月8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发布的最新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显示,2012年4月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289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亿元。 民政部、国家减灾委......

    自然灾害

    观后感 看完《后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人类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时候的无力,也认识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我们改变不了大自然变化的规律,但我们能改变我们对于大自然的......

    自然灾害

    四川汶川地震旅游业的影响 专业:自然地理学 姓名: 粟君莲 学号: 2010020004 导师:何政伟 2010-12-19 1 1 四川汶川地震旅游业的影响 1.1四川旅游资源概述 四川历史文化悠久,山......

    一、民法的概念和意义

    一、民法的概念和意义 (一)民法的概念及其理论分类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 民法是国家重要的......

    一:新产品概念开发管理.

    模板一:新产品概念开发管理模板 1.目的 规范新产品概念开发程序,明确相关部门在产品概念开发工作中的职责,保证新产品概念开发的质量和水平,实现新产品概念开发过程的集中管......

    教育的概念及其演变一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及其演变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一)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