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终答案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从哪些角度进行了表述
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环境伦理观: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秩序。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平衡: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绿色消费:人们追求美好、洁净环境,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型社会: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型社会,是以3R为取向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现代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生态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1.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从哪些角度进行了表述?
1.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生态持续性”,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即为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或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即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艺方法上则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5.综合性定义:《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江泽民的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2.如何认识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作为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具体为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公平分配有限资源;持续性原则,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3.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简述从哪几个方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着重做好的工作: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加快林业建设和发展。实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二)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乱占滥用耕地,不断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强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大幅度削减污染负荷。
(四)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农村和流动人口为重点,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降低高生育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进一步完善基层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搞好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妥善解决好老龄人口养老问题。
4.论述中国 21 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
该《议程》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计划,其基本思想是:改变现行的政策,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水平,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争取一个更为安全、更加繁荣的未来。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和必要性;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重大行动,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和实施;制定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参与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原则立场和主要行动领域。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住区和防灾减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议程》把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作为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首要条件。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包括水、土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还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地荒漠化,防灾减灾等。
5.可持续发展观对人类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和创新主要表现那几个方面?
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经济推动型的发展。
6.环境论理学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在实践中,环境伦理学的根本要求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在理论上,它的根本要求是确立意义深远的价值理论,以此为它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7.简述《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书中的主要观点?
《寂静的春天》:化学药品的滥用造成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会引发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正确审视化学药品的危害,正视这个我们所面临的严酷现实和悲剧性的结果。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傲慢和无知,因此,人们要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增长的极限》:
1、增长的极限来自于地球的有限性
在米都斯小组看来,增长是存在着极限的,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的有限性造成的。
2、反馈环路使全球性环发问题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
在米都斯小组看来,全球性环发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整体,是由于全球系统的五个因子之间存在的反馈环路决定的,这样就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3、全球均衡状态是解决全球性环发问题的最终出路
在米都斯小组看来,在均衡状态中,技术进步既是必要的也是受欢迎的。这里的技术是经过生态化调整的技术。
最后,他们认为向全球均衡状态的努力是对目前这一代人的挑战,必须在当代人的范围内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延误时机,将之传给下一代。
《我们共同的未来》:
这份报告鲜明地提出了三个观点:
1.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
2.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3.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报告深刻指出,在过去,我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正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8.什么是大气资源和大气环境容量?大气资源是否具有价值? 大气资源泛指大气圈以及相关方面为人类提供的能源或者生产生活资料。一般而言风能、太阳能、气候的季节变化产生的经济效应等都算大气资源。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即能维持生态平衡并且不超过人体健康要求的阈值)的条件下,某区域大气环境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或所能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的总量。【大气资源:可供人类生活和生产利用的某些大气气体。大气环境容量:在一定的环境标准下某一环境单元大气所能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大气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且须臾也不能脱离的重要物质,因而可以看成是一种资源.因此也是具有价值。】
9.什么是水资源?简述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什么是湿地资源?简述湿地资源的功能和作用。
一.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水资源危机的原因:(1)全球气候异常(2)人类对水资源过度开发,浪费和破坏(3)用水量急剧增加(4)水质污染和用水浪费.(5)城市用水集中.(6)森林植被减少.(7)水资源管理分割。
二.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根据湿地的广义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水稻田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 三.湿地资源的功能和作用: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具有生态功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能净化水中污染物质,控制污染,维持了生态平衡。第二,具有调节功能,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抵御洪水、调节径流等。第三具有产出功能,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能产生人类需要的粮食、药材、工业原料、生活资源等。第四,具有航运、旅游、美化环境等功能。【功能和作用:
1、湿地产出了人类需求的物质资源。(湿地提供了人类需求的粮食、药材、珍惜的动植物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具有广阔的面积,可以含蓄水源和调节洪水,水域面积的增加进一步调节着气候,让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3、湿地是生命的摇篮。(水是生命之源,湿地丰富的水源供养了多样的生物,如植物、动物等,使得生物链逐渐形成并一直保持着这种稳定和平衡。)
4、湿地具有降解有害物质的作用。(如一些污水、脏水进入湿地后,湿地内的各类植物可以不断地拦蓄、吸收、分解这些脏水,不断使有害物质被降解,还大自然以清洁,使环境变得更好。)
5、湿地是鸟类的栖息地。(鸟类尤其喜好湿地,其丰富的水源、植物和微生物是鸟类的生存物质来源,所以湿地吸引了本地鸟类和迁徙鸟类常驻于此或经过此地。)
6、湿地是美好的旅游之地。(湿地资源多是纯真的自然馈赠,当今城市化的进程中,像这种纯真的湿地资源很容易被打造成美好的旅游产品,吸引城市居民光顾。)
10.什么是土地资源?什么是耕地资源?土地与耕地的区别?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耕地资源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田地。区别:土地分为耕地和荒地,耕地可继承,荒地属于国家所有。能够形成耕地的土地需要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土地是地球表面的某一区域,它的性质包括这一区域之上和其下组成生物群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水文、动植物的特性以及人类过去和当前运动的结果。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比土地的范围小。】
11.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其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2.什么是新能源?试举例谈谈你对我国新能源开发前景的看法。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我的看法:中国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2010年,实现部分新能源技术的商业化。第二阶段到2020年,大批新能源技术达到商业化水平,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的18%以上。第三阶段是全面实现新能源的商业化,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到2050年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达到30%以上。
新能源作为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例子】
1、风能无论是总装机容量还是新增装机容量,全球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风能将迎来发展高峰。风电上网电价高于火电,期待价格理顺促进发展。
2、生物质能有望在农业资源丰富的热带和亚热带普及,主要问题是降低制造成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以及二甲醚燃料应用值得期待。
3、太阳能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
4、汽车新能源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联,国家现在大力推广混合动力汽车,汽车新能源战略开始进入加速实施阶段,开源节流齐头并进。
【太阳能: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海洋能都来自于太阳能。煤、石油从根本上说也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能在解决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上有明显优势。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能,主要有三方面,即利用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风能: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目前,风力发电不到全世界发电总量的1%,预计到2020年它将可提供世界电力需求的10%。
地热能:地热是指地壳内岩石和流体中能被经济合理地开发出来的热能,可分为蒸气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型和岩浆型五种。它集热能、水资源为一体,可用来发电、亦可直接用于供暖、洗浴、医疗保健、养殖、食品加工等产业。
小水电:水能是指人们利用河流流水下落所产生的能量。将水能转换为电能,则称为水电,它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目前,我国小水电开发利用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绩。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海洋能:地球表面71%为海洋,整个海水容积多达1.37*103km。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海洋盐差能和海流能等。我国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差距比较大,仍存在一些问题。面向海洋,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迅速把我国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规模搞上去。】
13.根据你对可持续农业的理解,谈谈对家乡或某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一种旨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获得可持续满足当代及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能保护和维护土地、水、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不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 我对东北农业的建议:1.提高粮食的产量。一是要珍惜和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而是要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3.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既要保证粮食生产,又要使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林业、等部门全面发展。4.科技兴农,积极应用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新型农业,如生态农业、种子基因工程、以科技为先导、是农业可持续发展。5.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
一、实现宏观调控机制的根本转变。把工作的着力点逐步转移到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上来,努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农民减负长效机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明确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强化农业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功能,探索性发展农村商业银行、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等社区性金融机构;用市场化手段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
二、继续加强对农业、资源的依法管理和保护。
三、健全和完善直接利用外资政策。
四、不断完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建立农业安全预警系统和信息系统。
六、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
七、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14.实施清洁生产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一、实施产品绿色设计
二、实施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
要求①使用清洁能源: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②企业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③使用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④建立良好的卫生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⑤组织物料的再循环;⑥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系统(TQMS);⑦优化生产组织;⑧进行必要的污染治理,实现清洁、高效的利用和生产。
三、实施材料优化管理,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不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有污染。选择材料,评估化学使用,估计生命周期是能提高材料管理的重要方面。在选择材料时其要关心再使用与可循环性;实行合理的材料闭环流动,主要包括原材料和产品的回收处理过程的材料流动、产品使用过程的材料流动和产品制造过程的材料流动。【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包括合理布局、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节约能源与原材料、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实施生命周期评估等许多方面, 应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以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小为目标,综合推进这些工作,并使推行清洁生产与企业开展的其它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5.简述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农村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非持续局面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2)农业本身迫切需要有机质再循环
(3)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农业改变其发展模式(4)经济全球化哈国际贸易壁垒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5)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6)发展循环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16.中国人口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人口主要发展趋势:总人口达16亿,有8-10亿劳动力,2.5亿老人,由此中国人口发展有以下问题:(1)人口数量问题:人口压力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21世纪上半叶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高峰;今后十几年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1000万人但高素质人才又太少。(2)人口质量下降:严格控制生育下,我国人口素质高的城市生育率下降,人口素质低的农村超生,且我国人口政策主要归结为控制人口数量,没有把教育列入人口政策。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3)流动人口: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对公共资源配置构成巨大挑战;城乡人口分布出现根本变化,给社会管理和人口管理带来新挑战。(4)剩余劳动力问题:城市和农村同时劳力过剩,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一方面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诱发社会动荡及社会犯罪;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威胁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性。(5)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本世纪40年代后期,老年人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生活无法自理的空巢老人将会成倍增加,他们在生活中的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将更加突出;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口安度晚年会加重社会总体负担。(6)出生人口性别失调问题: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如:引起跨境非法婚姻。(7)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它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大障碍。
【一,中国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二,“空巢”现象冲击传统家庭模式 三,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四,中国很多地方进入严重少子化时代 五,“男女比例失调”埋下隐患;六,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
七,流动人口面临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八,“户籍捆绑福利”导致社会不公 九,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被歧视;十,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保体系滞后】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我国环境保护的任务紧迫,就是要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探索一条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改善和创造整洁、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全球《21世纪议程》讲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全球长期战略,是人类面向21世纪的共同选择。2.论述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①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就是要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换句话说,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要手段。)②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环境、社会、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都要求未来的人们不只是单方面掌握一门技术,而且要了解整个科技发展水平和整个科技发展动态,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可持续发展是针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出现危机提出来的发展战略。因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就是关于人的发展,人怎样才能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根本问题,人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有赖于人通过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促进人和自然、任何社会的协调与和谐,而且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越多,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王小菡
(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86)
摘要: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形成能够发挥资源凛赋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环保产业。但是我国目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生展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滞后等情况,极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过剩的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为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和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低层次,这极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必须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要求
产业结构反映了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相互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和水平提高。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又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产业结构的变迁,既是社会经 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因。优化的产业结构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不合理的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则严重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对产业结构的状况有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具备相应的产业结构,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结构有些什么样的要求呢?
1.1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稳定性、持久性,要求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协调,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基本一致、经济总量大致平衡,能够避免严重的过剩和短缺,防止大起大落、畸形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意味着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供求基本平衡、资源能够合理有效配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能得到较好的满足。显而易见,产业结构合理化是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比例协调的产业结构,才不存在严重的瓶颈产业的制约,才不会有明显的长线和短线产业,才能更好地实现总量平衡,满足市场需求,保证社会经济在总体上协调、稳定、持续地发展。1.2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高度化
可持续发展注重的不是数量的增长,而是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主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科学化。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生产的技术密集化、知识化、信息化、软性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中的生产要素将主要是科学技术(包括软科学)、无形资产、信息网络,软件比硬件的作用更大。绝大多数的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消耗一部分就减少一部分,因此主要依靠自然资源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具有丰富性、可再生性,能够无限创造和开发,会越积越多,越使用价值越大,而且运用知识能够高效利用现有的稀缺的物质资源,开发新的富有的物质资源,所以只有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依靠科学、技术、信息、管理等智力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高级化,是产业结构按自身发展规律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过程,也就是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大、知识技术密型产业日益上升、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出现、朝阳产业逐渐取代夕阳产业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技术密集化、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产品知识化。在高度化的产业结构中,产品的加工度高、科技含量大、自然资源消耗少、附加值多,生产主要靠知识、技术、知识密集型 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比重不断增长。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1.3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够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不仅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稳定性的特点和技术密集化、知识化、信息化、软性化的趋势,而且还具有高效性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高效率的发展,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并高效利用资源。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都能够减少资源消耗,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 置。除此之外,高效利用资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发挥本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能够充分利用本国丰富价廉的生产要,减少资源闲置,降低生产成本,获得国际分工的比较利益,增加收益和积累,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能否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又与产业结构的类型紧密相关。资本和技术占优势的国家,就应主要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占优势的国家,则主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且,资源的比较优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优势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转化。比如,劳动力充足低廉、资本短缺昂贵的资源禀赋状况,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收入和积累的增加、工资水平的上升而发生变化,资源优势会由劳动力转换为资本。随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变化,产业结构的类型也应该相应发生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提高经济效 益,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上说明,可持续发展要求建能够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1.4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环保产业
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强调生产和生活必须与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要求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鼓励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保护环境,防止和治理污染,杜绝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和物质条件比如,防尘要有除尘器,清除噪音需要消音器,治理水污染必须有水处理技术和设备,防治空气污染需要空气净化技术和设备,减少垃圾危害需要有垃圾处理和再利用的技术和设备。环保产业正是提供保护环境和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维持和恢复生态平衡的产品和服务的部门。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这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必须建立开发先进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机构,兴办制造环保设备和回收利用废弃物的企业,发展环保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设置提供环保指导、监测、咨询、服务、宣传、教育的机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二.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1重复建设,加工工业过剩,造成产业结构趋同,产业比例不协调
重复建设和加工工业过剩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日前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消除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我国加大了对这些产业的投资力度,瓶颈制约有所缓解,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发展仍存在明显的断层,主要表现为加工工业发展过快。尤其是一般水平的加工业重复建设,加剧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造成了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全国9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的达半数以上。83种主要工业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利用率为66%。高水平的加工能力严重缺乏。作为国经济装备行业的机械工业发展缓慢,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仅为82%,尚不及全部工业增长水平的一半。重复建设的问题还突出表现在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上,在水泥、化肥、钢材、玻璃、机床等行业全国各省份的趋同度都超出了90%。重复建设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延缓了生产的集中程度,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造成了产业比例不协调,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降低了经济的整体发展能力,使产业的发展在低水平上重复,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2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产业整体素质不高,限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素质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全部大中制企业中,技术设备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26.1%,应该淘汰的设备占12.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约占27.7%而一般水平的占33.4%。主要专业生产设备虽然较新,但设备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八五”期间我国申报国家级科研成果16万项,但实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仅占20%,目前,我国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以上。设备技术水平的低下直接导致了我国劳动生产率低、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步伐慢,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3 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低下的技术水平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据统计,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2%(其中煤炭只有6%),比发达国家低十多个百分点。中国火力发电每千瓦时耗煤417t,比美国、日本高20%-30%。我国一些工业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倍多,主要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80%。而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牦.为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韩国的4.5倍。与此相关联,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目前,全国500多个设区的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全面合格的不到1%。由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酸雨增多,气候变化异常,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不仅如此.我国的环保产业也相当落后。据有关资料,西方发达国家环保产值占GNP的2 5%左右,中国1997年全国环保产值仅占GNP的0.7%、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第三产业落后,不能吸纳更多劳动力,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影响经济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结构失衡的困扰。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是“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8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以轻纺、家电生产为主的加工工业迅速增长,第三产业和农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产业结构 又出现了新的失衡.主要表现在加工工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缓慢。1998年第二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为49.2%,而第三产业为32.8%,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高16.4个百分点。与1990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7.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只上升了5个百分点。这一比例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比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低10-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特别是加工工业比重过高,造成一般工业品相对过剩和生产能力闲置。第三产业不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一方面影响消费需求扩大,限制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利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
三.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对策
3.l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设备.压缩过剩生产能力
日前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一种适应性调整,更是一种升级性调整。在买方市场已全面形成的情况下,淘汰落后,过 剩生产能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就淘汰落后设备而言.要坚决淘汰落后陈旧的生产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加大设备的更新,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率。同时,要对过剩生产能力如纺织、煤炭、冶金、建材等行业进行压缩和调整,使之适应市场的需求,以提高效益。总的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按照市场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要求.在“质量、品种、效益”的总的指导思想下,既要淘汰落后,又要更新换代,既要压缩过剩,又要提高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益和增长质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
3.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主要决定力量。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足,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缺乏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缓慢。今后我国要大力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①增加对高新技术的投资力度,提高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水平。在一些关键的高新技术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②制定合理的人力政策,完善用人 环境。高新技术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它是科技、人才高度密集性的产业。目前我国的用人制度很不合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市场 经济中,我国要根据市场规律,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③加大 对各类开发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④进一步健全融资机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规模大,风险性强,传统的融资方式满足不了其要求。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证明,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催化和推动的作用。健全融资机制关键 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完善的股票市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为了改变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层次低、技术落后的状况,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
3.3合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发挥资源比较优势
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标志,为了发挥我国目前劳动力资源丰富价廉的总体优势和各地特点不同的资源优势,应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①重 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可能多地使用劳动力,少使用资本,主要采用节省资本而不是节约劳动的技术。②大力扶植优势产业,促进经济优势的发挥。优势产 业的选择要立足本地资源状况,选择那些市场占有率大、具有规模生产优势和生产率高的产业。⑧合理确定主导产业,选择那些具有动态发展比较优势、开发潜 力大、能够带动和形成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既发挥资源优势.又带动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第三产业的资源优势。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低,不仅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必须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即:①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打破服务行业中的垄断经营,放宽市场准人,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这既是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的需要,也是服务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②调整服务业的结构,拓宽 服务的领域,加快企事业、机关单位服务的社会化,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行业,提高服务业的水平。③加强服务业的技术改造,改善经营方式,提高服务的质量和经营效益。
3.4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环保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同时,环保产业又作为幼稚性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政府的保护。主要的措施有:①政府要对环保企业,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政府要加强治理整顿,实施“关、停、并、转”,限制其发展。而对环保性企业和产业,政府要在政策、资金和管理上引导、鼓励其发展。②加大环保产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研成果的适用性。环保产业的技术要求高,资金投人大,一些企业受到资金、科研开发能力等限制,自主开发的能力又不够,同时一些环保技术也因为市场适应性差、产品价格高等原因不能应用到生产中。因此,在环保科研开发和生产上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提高其科研自主研发能力;调动企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生产实用型、市场型环保产品。③加强对环保产品市场的规范和引导。日前环保产品市场尚处在发育、成长阶段,环保产品市场缺乏引导和管理。环保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市场运作不规范。政府要加强对环保产品市场的引导和管理,制定环保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规范等,加强对环保产业的市场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军《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2]姚愉芳《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李京史,汪同三主编《中国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1998 [4]张军立《结构凋整——中国经济的发展主题》北京:企业管理出版杜.1998 [5]刘志彪,安同良《现代产业经济分析》.2011 [6]刘成瑞主编《解剖中国经济》北京:中国经济出版杜,1999 [7]李金昌《展望新世纪的环保产业》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3)
第三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湖北省农村产业化建设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湖北省农村产业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1-7-26
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李甜甜 高小峰 王艳
摘要:农村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对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集聚、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和增收、推进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农村产业化 农业 1 农村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农村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地优化组合的生产方式;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为目的,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概括地说,农村产业化就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农工商一体化,使农业成为包括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体系。
农村产业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实施农村产业化,可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实施农村产业化,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含量,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广大农村的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良性发展。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湖北省现阶段实施农村产业化的现状 2.1 目前湖北省农村产业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2.1.1 促进了农民多渠道就业和增收 2008年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得湖北农业继续增产增效,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全线飘红,农民收入创历史新高。从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2008年湖北粮食总产477亿斤,增加20亿斤,实现连续五年增产;棉花预计总产902万担,比2002年增257万担;畜牧业2007年生猪出栏比2002年增加874万头;水产总量达到370万吨,比2002年增105万吨,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水果、茶叶、蔬菜、桑蚕、食用菌、蛋品、奶业等特色产业都实现了快速发展。
2.1.2 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村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设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发展快,起点高、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2008年,仅在湖北省襄樊市,截止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32家,市级龙头企业81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联结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荆门市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69个,参加人数18.5万多人,连接9.3万农户,占农户的21%,其中东宝区漳河柑桔销售协会、城东水产养殖销售协会、钟祥市棉花协会,京山县桥米协会被评为省“五十强”专业协会。2.1.3 大力推进了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村产业化大力推进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我省农业的整体素质。一是产业化组织成为组织标准化生产的要载体。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0%以上通过国家或国际有关组织的质量、环保、安全卫生等管理体系认证。二是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者。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有力提高了全省的农业科技水平。湖北稻花香集团采用先进的气色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现代分析仪器,对稻花香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全面控制,从而加大了产品的科技含量。2.1.4 品牌开拓意识逐步增强,全省形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产品。
目前全省有11个全国驰名商标,其中5个是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308个湖北著名商标,105个是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占总数的34%。安琪、稻花香、劲牌等品牌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2008年在湖北省荆门市已有16个农产品荣获“湖北省名牌”。“金龙泉”啤酒、“国宝”桥米、“洪森”精品米、“凤池”精制米、“玉树”菜籽油、“金汉江”精制棉、“宝源”地板等一个个响亮的农产品品牌在荆楚大地闪耀星光声名远扬,成为市场的强者。该市最有名气的国宝桥米公司,产品系列已达十多个,形成了米糠油、饴糖、米乳等深加工链条,年收入达15亿多元人民币。
2.1.5 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 2008年,湖北省机耕、机播、机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5%、13.4%和70%,分别比1978年增长32.65个百分点、9.2个百分点和68.4个百分点。全省小麦、水稻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8%。全省农田排灌、植保、运输、脱粒和农副产品初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9架农用飞机服务14省区,年作业1800个小时,填补了中南地区无农用飞机作业的空白。2009年上半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910万千瓦,拖拉机106520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0729台,小型拖拉机954475台),大中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008338部,农机配套比率达到1:1.89。联合收割机40127台。性能优、效率高的水稻插秧机12651台。农用飞机9架。农业机械总值(原值)207.34亿元,农民所有占95℅以上。2.2 湖北省现阶段实施农村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资源环境意识淡薄 一些地方政府及企业和农户的资源环境意识淡薄,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模糊、重视不够,在农村产业化实施过程中只重视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整体效益、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2.2.2 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冲突产业组织不合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没有理顺,难以切实维护农户利益,不利于农村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两张皮”的现象,既损害了农户利益,也影响了企业利益,制约了农村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2.3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于产业化发展,农业投入与发展需求存在差距。
我省农业基础设施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现有设施老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据调查了解: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由于使用年限已久,加之常年失修,大部分基本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状态;二是现有设施的覆盖功能较小;三是农业的投入有限。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仓储、运输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制约我省农村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2.2.4 龙头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及融资结构不合理,限制企业外源融资的扩张。
湖北省龙头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失调,过度依赖信贷供给现象明显。而信贷融资占93%,股票和债券融资几乎为零。其主要原因是湖北省企业在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情况不太理想,即使在2006年股市步入上升通道并持续走高的形势下,湖北省仅有2家企业通过配股、定向增发等方式募集资金6.5亿元,仅占中部六省的1.6%,占全国的0.4%,且无一家新上市公司。2006年全省债券发行额为112.5亿元,仅占全国的3.7%。2.2.5 市场开拓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湖北省农村产业化经营、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上还是比较低的,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村产业化经营实体的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以扩大农村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市场占有率。
推动湖北省农村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 政府加强引导和财政扶持,着力提高龙头企业融资的吸引力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在尊重龙头企业融资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加强对各地农村产业化布局的规划和引导,制定统一、规范的龙头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根据地域特色,培育和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品牌,防止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大财政政策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可积极探索介入贴息资金、担保资金、支农风险基金的协作辅助机制,发挥财政公共支出对龙头企业融资的杠杆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要在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下,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融资的吸引力。3.2 重视科学技术在农村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应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生产技术进行改造和创新,达到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又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目标。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要依靠科学技术实施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具有较高产业层次与技术水平的深度加工产品,增强我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3 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现阶段,建立、完善产业化运营机制,主要做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并完善订单农业,推进产销联合,规范产销合同,提高信用度和履约率;二是鼓励、倡导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多种服务,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三是探索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3.4 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我省虽然农村人口众多,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但是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较差,致富能力欠缺。低水平的农民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影响农业科技推广的深度,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阻碍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以农村青年培训为辅助积蓄农村经济后续力量,把以参加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实用科技技术培训和以劳务输出为目的的综合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3.5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打造农业示范园。
在稳步推进农业规模化进程的同时,要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冷库建设力度,不断拓展生产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条延伸,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引导农业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打造农业示范园。3.6 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转换的潜力很大,应着力开拓发展:①培植粮油品牌,发展深加工,要立足于粮食主产区资源优势,充分发展和利用粮食资源,通过粮油深加工,提高粮油产品产出率,实现粮油产品油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②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③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采取适当措施,解决农产品加工税收过重的问题。
3.7 重视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无污染的农业生产项目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无污染食品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上的销量在逐年增大,价格高,竞争力强,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要在这方面很下功夫,政府要在重点发展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以开发更多的农业经营出口项目,增加农工就业机会,带动农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郑文凯.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及政策[J].农业产业化,2004,(6):12-13.[2]蔡玲.湖北省农业农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2006,10:41-42 [3]邵喜武,郭庆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推广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4):37-39.[4]邓栋.湖北省农业农业化经营现状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6-19.[5]朱翠林.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科技成果,2006,(5):23-25.转
第四篇: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对教学设计
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对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准备是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先和学生在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等方面进行准备,以实现对教学的适合性。这里的适合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这些条件要保证教学行为的成功,二是要保证教学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作好教学准备。以下我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明确高中数学课的课型
要想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首先应明确高中数学课的五类课型:
(1)概念课:以学生进行“代表学习”、“概念学习”为主的课。
(2)公式、定理课(命题课):以学生进行“命题学习”为主的课。
(3)例、习题课(解题课):以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学习”为主的课。
(4)复习课:以学生进行“内化学习”为主的课。
(5)讲评课:讲评课作为对上述几类“学习”的一种补充,强化学习反馈信息,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五类“学习”及时调控,以利于及时矫正和巩固知识,为转入下一个环节学习作准备(实质上也是“内化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
2.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情况,其教学必然是盲目的、无效的。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原有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在我国教育学中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不可动摇的原则。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上就曾写到:“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虽然这句话可能有失偏颇,但他强调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发展对新学习有着最重要的影响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首先要确定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认知发展准备,而不是学生在新的学习之前对所要学习的材料进行的预习情况。另外,还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等。了解学生的原有准备状态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抽样调查,对教师平时掌握的有代表性的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二是进行诊断性测试,为了测评出学生的真实准备状态,在测试前不要告诉学生,以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而影响测试结果。一般说来,教师的经验有助于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但其客观性往往受到教师主观判断的影响。因此,教师最好借助多种多样的科学的测量手段,以便较准确地鉴别和诊断学生的原有准备状态,并促使教学科学化。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进行教学,教师还要考虑以下几点:
1、应查明哪种教材或其中的哪些部分在这个时期不能有效地学习,但在另一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Article.asp?nid=8558期却能有效学习;
2、应考虑了一般的和特殊的准备因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涉及哪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可以使较难理解的问题得以化解。
3.根据课型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在课前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在教学之前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教师教学的不确定性,找到一种方向感、自信心和安全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步骤,教师根据经验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介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以及最终形成教案等几个方面。针对不同的课型,教学设计应有所不同,下面就五种基本课型谈谈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1)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设计
概念课的特点:①该课型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代表学习”和“概念学习”。通过“概念学习”,把作为新知识中的概念,正确地初步地转化为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概念体系里的概念。通过“代表学习”,对概念的文字、语言叙述或概念的定义能初步理解,掌握这些数学概念所对应的数学符号及这些符号的书写、使用方法。初步了解由这些数学符号组成的语言含义,并能初步把它转译成一般语言。②通过各种数学形式、手段,把主要的力量,最佳的教学时间用在揭示和概括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过程上。引导学生把握准某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的关键特征。解决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和理解。③概念课应注意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研究对象,多采用语言直观、教具直观、情境直观、电化直观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经概括和整理之后形成新的概念,或从旧概念的发展中形成新概念。概念课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应该准确地给它下定义。对一些基本(原始)概念,不宜定义的也应给予清晰准确的“描述”。通过给概念下定义的教学,让学生从定义的表达形式及逻辑思维中去领会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根本区别。并注意对同一概念的下定义的不同方案,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②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必须克服形式主义。课内应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变式等,反复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归纳,使之与邻近概念不至混淆,并要解决好新旧概念的相互干扰。③概念教学还必须认真解决“语言文字”与“数学符号、式子”之间的互译问题,为以后在数、式运算中应用数学概念指导运算打下基础。使学生把代表某一概念的数学符号与概念内涵直接挂钩。④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学数学只管计算,何必花时间学概念”之类的错误认识。重视概念课教学的启发性和艺术性,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概念学习的高度重视。同时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如选择答案、填空、变式等),从多个侧面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第五篇:从个人做起对可持续发展可以做什么?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你最关心的可持续发展是什么?
答: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社会物品和有价物品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它的用途和性质,水资源对人类的发展及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淡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如水资源亏缺,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等。
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生态、水作为一种资源,除太阳和土地外是第一位的。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社会物品和有价物品。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它的用途和性质,为此目的,考虑到水生态系统的运行和水资源的持续性,水资源必须予以保护,以便满足和协调人类活动对水的需求而。且水是可供量有限易受破坏的资源。水是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资源之一。世界上许多大河都以其丰沛的水资源孕育了人类早期的辉煌文明。在所有的自然资源中,水是人类发展中最重要有限资源。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包括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生存都赖以于充分可靠的水资源。
水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水在经济活动中有两个基本因素存在。一是:水作为最主要的基本要素,生产力要素,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而人类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没有水也就没有了这个主体,也就没有了整个经济活功。二是:水是现代农业、工业及一切现代化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代表现代工业的生物生命工程,没水根本不可能实现。
虽然所有社会和经济活动都严重依赖淡水的供应与质量。人们通常仍然认识不到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经济生产力和社会福利有多大的贡献 随着人口与经济活动的不断增长,许多国家很快出现了缺水问题或面临水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此,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安全和供给的保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2、从个人做起对可持续发展可以做什么?
答: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系统工程。它需要在水资源开发、保护、管理、应用等方面采用法律、管理、科学、技术等综合措施才能奏效,任何偏颇或缺失都可能事倍功半。除此之外,个人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节约水资源,我们应该做什么?要有惜水意识,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养成好习惯,比如说关上滴水的龙头等等。使用节水器具,查漏塞流。节约水资源,我们可以用淘米水来洗手,让我们的手变得既美白又柔滑;用淘米水去浇灌花草树木,使植物有充足的水份;用淘米水洗碗筷,去油又节水。这淘米水就能节约好多水资源。当然除了淘米水外,还有好多地方可以节约水资源。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水位定得太高,衣服在高水里飘来飘去,互相之间缺少摩擦,反而洗不干净,还浪费水。衣服太少不洗,等多了以后集中起来洗,也是省水的办法。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它完全可以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洗蔬菜时
不要开着水龙头,而是先在清水槽中洗干净再用小水冲洗一遍。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资源,节约用水也处处可以实现。节约用水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浪费水,可以提醒身边的人们也要懂得节约,树立水资源节约意识。节约水资源其实离我们很近,近得触手可及,只要大家认真、仔细地去做,节约就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