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精)
思考之六: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地维护和充分挖掘客户资源,实现银行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是因为,客户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能否将目标客户吸引到银行来办理业务,要想吸引客户长期选择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必须持续为客户提供最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银行,实现客户与银行的持久合作关系。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要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在努力挖掘客户资源的基础上,实施以客户关系为主导的策略,充分发挥规模、网络、人脉和地域的优势,通过创新成功实施资产运作和拓展新型业务。
随着客户自身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通过银行的专业服务迅速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这就要求银行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制定更加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实现银行价值“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协调统一。面对这种情况,国有商业银行要从满足不同重点客户新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等不同方式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要培育一支具有丰富理财经验、具备较高金融知识和业务操作水平的员工队伍,积极向客户提供准确详尽的金融咨询信息,帮助客户制定投融资计划和办理有关手续,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周到和富有个性化的服务。要通过挖掘和发现潜在客户的需求,科学引导客户创造价值,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实现客户价值的同时使银行的价值得到同步提升。
本篇论文是由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摘要: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制上市以后,是否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国际化的监管标准,企业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如何构建企业文化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相对都较为浅显。国有商业银行历经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形成了明显的共性特征。比如: 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人民币资金实力较强,具有相对坚实的客户基础;倡导“做大规模”、“效益立行”的经营理念,等等。
但总体上看,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仍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富有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思考之一:(一)倡导科学的理念,营造成熟的管理文化
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心理预期,这种群体价值取向和心理预期即银行的目标与企业信念。一家银行的经营理念、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企业目标和制度的制定,若仅仅掌握在少数银行管理者和几个专家手中,其效果肯定不理想。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要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必须在理念和文化上加以更新,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营造科学和成熟的管理文化。首先,要树立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根据资本回报要求,上市银行负有承担并实现股东(员工持股)价值最大化的责任,上市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利益。另外,对于国家绝对控股的国有商业而言,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也意味着实现国家价值的最大化。其次,要树立员工正确的价值管理取向和荣辱观,培养员工的责任心,激发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第三,要从树立团队精神的理论高度统一规划和创建一种具有导向性的企业文化。真正以维护集体利益为核心,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和归属感,强化客户对银行的信赖感和继续偏好等忠诚心理效应。第四,要建立“科学、严谨、高效、务实”的管理体制。通过倡导科学理念教育、风险文化宣传和严格执行纪律等规范建设,在银行内部形成一种“讲纪律、讲诚信,按章办事、违规必究”的氛围,培养员工以一种创新的风貌、严明的纪律、诚信的观念、务实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防范风险和全面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水平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思考之二: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文化不求新,则没有发展。自古以来,中国人视“诚信”是“为人之本”、“为商之道”。可以说,这种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逐步形成的,是民族的本性及其实现方式的浓缩,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国际化”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是民族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组合,其二者的关系是互为补充、互为支持的。一味强调“民族化”,无法适应今后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全盘倡导“国际化”,又意味着放弃民族传统文化,缺乏独创性。所以,要在大量吸收古今中外先进金融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将“诚信立业”、“诚信为商”等民族文化作为现代中外金融文化交流、碰撞的一种整合机制,传承并超越传统文化,跨越被动接受现存“国际化”的困扰,使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从移植走向创新,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传统化走向个性化,为中华民族金融业迅速与“国际化”接轨,实现与国际银行业同台竞争和携手合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思考之三: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品牌战略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银行业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金融产品从功能到营销和服务手段等都日趋相同,惟有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品牌可以帮助客户在繁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要想吸引客户长期选择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必须从全球化的视角制定长远的品牌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使银行的品牌与客户形成牢不可破的关系。要抓住当前改制和上市的契机,在巩固国内原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资金,实现自身治理结构的更新,并借助他们的力量和信誉走向世界,致力于在境外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为国有商业银行向全球性金融集团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思考之四:崇尚“人本精神”,实施人才战略
国有商业银行文化建设必须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调人人平等与纪律严明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底蕴,把这种自由平等的人性化思想贯穿银行经营的各个方面,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置,建立公平发展、公平竞争的机制,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加以保障,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空间,真正体现出人力资源是银行文化建设的主体。
2006年底中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各种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必将成为中外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一要转变以往将人力资源作为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管理的思想,突出人力资源在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要着力从实现银行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人力资源重新进行统筹规划,促进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三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开发和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培养和储备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队伍;四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五要着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潜力,形成一种创新、竞争、和谐的氛围,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
思考之五:强化创新意识,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创新与风险之间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加大创新力度,银行不可避免地会承受由创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过分注重风险,又会使银行逐渐趋向保守经营,丧失快速发展的契机。处于新旧磨合时期的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惟有创新,才是真正强化风险管理和保障金融安全的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当前,在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创新上,要以全能银行、金融控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等混业经营形式为满足客户需求、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积极更新理念、锐意创新制度;在产品创新上,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加快研发设计和推广新产品的速度,转变以往“先有产品,再销售服务”的传统模式,主动向市场提供需求量大、产品利润丰厚、易于风险控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要突出并培育“金融创新先驱者”和“诚信是创新的基础”等科学健康的理念及行为规范,鼓励员工在创新和严格控制风险的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动性。让每名员工将务实创新与风险控制始终视为日常工作的神圣职责,体现富有进取心和高效便捷的服务及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显示出稳健而富有活力的企业特色,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实力和集体智慧,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业务发展多元化,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第二篇: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制上市以后,是否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国际化的监管标准,企业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如何构建企业文化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相对都较为浅显国有商业银行历经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形成了明显的共性特征比如:
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
人民币资金实力较强,具有相对坚实的客户基础;
倡导“做大规模”、“效益立行”的经营理念,等等
但总体上看,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仍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富有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思考之一:(一)倡导科学的理念,营造成熟的管理文化
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心理预期,这种群体价值取向和心理预期即银行的目标与企业信念一家银行的经营理念、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企业目标和制度的制定,若仅仅掌握在少数银行管理者和几个专家手中,其效果肯定不理想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要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必须在理念和文化上加以更新,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营造科学和成熟的管理文化首先,要树立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根据资本回报要求,上市银行负有承担并实现股东(员工持股)价值最大化的责任,上市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关
系到银行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利益另外,对于国家绝对控股的国有商业而言,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也意味着实现国家价值的最大化其次,要树立员工正确的价值管理取向和荣辱观,培养员工的责任心,激发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第三,要从树立团队精神的理论高度统一规划和创建一种具有导向性的企业文化真正以维护集体利益为核心,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和归属感,强化客户对银行的信赖感和继续偏好等忠诚心理效应第四,要建立“科学、严谨、高效、务实”的管理体制通过倡导科学理念教育、风险文化宣传和严格执行纪律等规范建设,在银行内部形成一种“讲纪律、讲诚信,按章办事、违规必究”的氛围,培养员工以一种创新的风貌、严明的纪律、诚信的观念、务实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防范风险和全面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水平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思考之二: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文化不求新,则没有发展自古以来,中国人视“诚信”是“为人之本”、“为商之道”可以说,这种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逐步形成的,是民族的本性及其实现方式的浓缩,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国际化”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是民族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组合,其二者的关系是互为补充、互为支持的一味强调“民族化”,无法适应今后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全盘倡导“国际化”,又意味着放弃民族传统文化,缺乏独创性所以,要在大量吸收古今中外先进金融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将“诚信立业”、“诚信为商”等民族文化作为现代中外金融文化交流、碰撞的一种整合机制,传承并超越传统文化,跨越被动接受现存“国际化”的困扰,使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从移植走向创新,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传统化走向个性化,为中华民族金融业迅速与“国际化”接轨,实现与国际银行业同台竞争和携手合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思考之三: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品牌战略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银行业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金融产品从功能到营销和服务手段等都日趋相同,惟有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品牌可以帮助客户在繁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要想吸引客户长期选择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必须从全球化的视角制定长远的品牌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使银行的品牌与客户形成牢不可破的关系要抓住当前改制和上市的契机,在巩固国内原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资金,实现自身治理结构的更新,并借助他们的力量和信誉走向世界,致力于在境外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为国有商业银行向全球性金融集团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思考之四:崇尚“人本精神”,实施人才战略
国有商业银行文化建设必须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调人人平等与纪律严明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底蕴,把这种自由平等的人性化思想贯穿银行经营的各个方面,通过扁平
化的组织结构设置,建立公平发展、公平竞争的机制,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加以保障,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空间,真正体现出人力资源是银行文化建设的主体
2006年底中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各种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必将成为中外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一要转变以往将人力资源作为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管理的思想,突出人力资源在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要着力从实现银行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人力资源重新进行统筹规划,促进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三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开发和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培养和储备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队伍;四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五要着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潜力,形成一种创新、竞争、和谐的氛围,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
思考之五:强化创新意识,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创新与风险之间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加大创新力度,银行不可避免地会承受由创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过分注重风险,又会使银行逐渐趋向保守经营,丧失快速发展的契机处于新旧磨合时期的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惟有创新,才是真正强化风险管理和保障金融安全的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当前,在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创新上,要以全能银行、金融控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等混业经营形式为满足客户需求、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积极更新理念、锐意创新制度;在产品创新上,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加快研发设计和推广新产品的速度,转变以往“先有产品,再销售服务”的传统模式,主动向市场提供需求量大、产品利润丰厚、易于风险控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要突出并培育“金融创新先驱者”和“诚信是创新的基础”等科学健康的理念及行为规范,鼓励员工在创新和严格控制风险的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动性让每名员工将务实创新与风险控制始终视为日常工作的神圣职责,体现富有进取心和高效便捷的服务及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显示出稳健而富有活力的企业特色,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实力和集体智慧,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业务发展多元化,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思考之六: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地维护和充分挖掘客户资源,实现银行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是因为,客户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能否将目标客户吸引到银行来办理业务,要想吸引客户长期选择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必须持续为客户提供最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银行,实现客户与银行的持久合作关系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要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在努力挖掘客户资源的基础上,实施以客户关系为主导的策略,充分发挥规模、网络、人脉和地域的优势,通过创新成功实施资产运作和拓展新型业务
随着客户自身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通过银行的专业服务迅速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这就要求银行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制定更加科学的
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实现银行价值“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协调统一面对这种情况,国有商业银行要从满足不同重点客户新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等不同方式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要培育一支具有丰富理财经验、具备较高金融知识和业务操作水平的员工队伍,积极向客户提供准确详尽的金融咨询信息,帮助客户制定投融资计划和办理有关手续,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周到和富有个性化的服务要通过挖掘和发现潜在客户的需求,科学引导客户创造价值,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实现客户价值的同时使银行的价值得到同步提升
第三篇: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制上市以后,是否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国际化的监管标准,企业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如何构建企业文化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相对都较为浅显。国有商业银行历经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形成了明显的共性特征。比如: 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人民币资金实力较强,具有相对坚实的客户基础;倡导“做大规模”、“效益立行”的经营理念,等等。但总体上看,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仍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富有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本文就此作些探讨。思考之一:(一)倡导科学的理念,营造成熟的管理文化 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心理预期,这种群体价值取向和心理预期即银行的目标与企业信念。一家银行的经营理念、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企业目标和制度的制定,若仅仅掌握在少数银行管理者和几个专家手中,其效果肯定不理想。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要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必须在理念和文化上加以更新,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营造科学和成熟的管理文化。首先,要树立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根据资本回报要求,上市银行负有承担并实现股东(员工持股)价值最大化的责任,上市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利益。另外,对于国家绝对控股的国有商业而言,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也意味着实现国家价值的最大化。其次,要树立员工正确的价值管理取向和荣辱观,培养员工的责任心,激发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第三,要从树立团队精神的理论高度统一规划和创建一种具有导向性的企业文化。真正以维护集体利益为核心,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和归属感,强化客户对银行的信赖感和继续偏好等忠诚心理效应。第四,要建立“科学、严谨、高效、务实”的管理体制。通过倡导科学理念教育、风险文化宣传和严格执行纪律等规范建设,在银行内部形成一种“讲纪律、讲诚信,按章办事、违规必究”的氛围,培养员工以一种创新的风貌、严明的纪律、诚信的观念、务实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防范风险和全面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水平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思考之二: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文化不求新,则没有发展。自古以来,中国人视“诚信”是“为人之本”、“为商之道”。可以说,这种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逐步形成的,是民族的本性及其实现方式的浓缩,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国际化”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是民族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组合,其二者的关系是互为补充、互为支持的。一味强调“民族化”,无法适应今后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全盘倡导“国际化”,又意味着放弃民族传统文化,缺乏独创性。所以,要在大量吸收古今中外先进金融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将“诚信立业”、“诚信为商”等民族文化作为现代中外金融文化交流、碰撞的一种整合机制,传承并超越传统文化,跨越被动接受现存“国际化”的困扰,使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从移植走向创新,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传统化走向个性化,为中华民族金融业迅速与“国际化”接轨,实现与国际银行业同台竞争和携手合作创造必要的条件。[!--empirenews.page--]思考之三: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品牌战略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银行业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金融产品从功能到营销和服务手段等都日趋相同,惟有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品牌可以帮助客户在繁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要想吸引客户长期选择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必须从全球化的视角制定长远的品牌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使银行的品牌与客户形成牢不可破的关系。要抓住当前改制和上市的契机,在巩固国内原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资金,实现自身治理结构的更新,并借助他们的力量和信誉走向世界,致力于在境外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为国有商业银行向全球性金融集团方向发展奠定基础。思考之四:崇尚“人本精神”,实施人才战略 国有商业银行文化建设必须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调人人平等与纪律严明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底蕴,把这种自由平等的人性化思想贯穿银行经营的各个方面,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置,建立公平发展、公平竞争的机制,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加以保障,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空间,真正体现出人力资源是银行文化建设的主体。2006年底中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各种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必将成为中外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一要转变以往将人力资源作为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管理的思想,突出人力资源在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要着力从实现银行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人力资源重新进行统筹规划,促进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三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开发和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培养和储备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队伍;四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五要着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潜力,形成一种创新、竞争、和谐的氛围,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思考之五:强化创新意识,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创新与风险之间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加大创新力度,银行不可避免地会承受由创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过分注重风险,又会使银行逐渐趋向保守经营,丧失快速发展的契机。处于新旧磨合时期的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惟有创新,才是真正强化风险管理和保障金融安全的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当前,在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创新上,要以全能银行、金融控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等混业经营形式为满足客户需求、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积极更新理念、锐意创新制度;在产品创新上,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加快研发设计和推广新产品的速度,转变以往“先有产品,再销售服务”的传统模式,主动向市场提供需求量大、产品利润丰厚、易于风险控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要突出并培育“金融创新先驱者”和“诚信是创新的基础”等科学健康的理念及行为规范,鼓励员工在创新和严格控制风险的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动性。让每名员工将务实创新与风险控制始终视为日常工作的神圣职责,体现富有进取心和高效便捷的服务及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显示出稳健而富有活力的企业特色,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实力和集体智慧,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业务发展多元化,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empirenews.page--]思考之六: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地维护和充分挖掘客户资源,实现银行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是因为,客户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能否将目标客户吸引到银行来办理业务,要想吸引客户长期选择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必须持续为客户提供最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银行,实现客户与银行的持久合作关系。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要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在努力挖掘客户资源的基础上,实施以客户关系为主导的策略,充分发挥规模、网络、人脉和地域的优势,通过创新成功实施资产运作和拓展新型业务。随着客户自身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通过银行的专业服务迅速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这就要求银行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制定更加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实现银行价值“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协调统一。面对这种情况,国有商业银行要从满足不同重点客户新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等不同方式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要培育一支具有丰富理财经验、具备较高金融知识和业务操作水平的员工队伍,积极向客户提供准确详尽的金融咨询信息,帮助客户制定投融资计划和办理有关手续,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周到和富有个性化的服务。要通过挖掘和发现潜在客户的需求,科学引导客户创造价值,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实现客户价值的同时使银行的价值得到同步提升。
第四篇: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相对都较为浅显。国有商业银行历经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形成了明显的共性特征。比如:
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
人民币资金实力较强,具有相对坚实的客户基础;
倡导“做大规模”、“效益立行”的经营理念,等等。
但总体上看,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仍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富有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思考之一:(一)倡导科学的理念,营造成熟的管理文化
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心理预期,这种群体价值取向和心理预期即银行的目标与企业信念。一家银行的经营理念、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企业目标和制度的制定,若仅仅掌握在少数银行管理者和几个专家手中,其效果肯定不理想。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要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必须在理念和文化上加以更新,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营造科学和成熟的管理文化。首先,要树立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根据资本回报要求,上市银行负有承担并实现股东(员工持股)价值最大化的责任,上市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利益。另外,对于国家绝对控股的国有商业而言,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也意味着实现国家价值的最大化。其次,要树立员工正确的价值管理取向和荣辱观,培养员工的责任心,激发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第三,要从树立团队精神的理论高度统一规划和创建一种具有导向性的企业文化。真正以维护集体利益为核心,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和归属感,强化客户对银行的信赖感和继续偏好等忠诚心理效应。第四,要建立“科学、严谨、高效、务实”的管理体制。通过倡导科学理念教育、风险文化宣传和严格执行纪律等规范建设,在银行内部形成一种“讲纪律、讲诚信,按章办事、违规必究”的氛围,培养员工以一种创新的风貌、严明的纪律、诚信的观念、务实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防范风险和全面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水平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思考之二: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文化不求新,则没有发展。自古以来,中国人视“诚信”是“为人之本”、“为商之道”。可以说,这种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逐步形成的,是民族的本性及其实现方式的浓缩,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国际化”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是民族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组合,其二者的关系是互为补充、互为支持的。一味强调“民族化”,无法适应今后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全盘倡导“国际化”,又
意味着放弃民族传统文化,缺乏独创性。所以,要在大量吸收古今中外先进金融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将“诚信立业”、“诚信为商”等民族文化作为现代中外金融文化交流、碰撞的一种整合机制,传承并超越传统文化,跨越被动接受现存“国际化”的困扰,使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从移植走向创新,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传统化走向个性化,为中华民族金融业迅速与“国际化”接轨,实现与国际银行业同台竞争和携手合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思考之三: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品牌战略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银行业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金融产品从功能到营销和服务手段等都日趋相同,惟有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品牌可以帮助客户在繁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要想吸引客户长期选择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必须从全球化的视角制定长远的品牌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使银行的品牌与客户形成牢不可破的关系。要抓住当前改制和上市的契机,在巩固国内原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资金,实现自身治理结构的更新,并借助他们的力量和信誉走向世界,致力于在境外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为国有商业银行向全球性金融集团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思考之四:崇尚“人本精神”,实施人才战略
国有商业银行文化建设必须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调人人平等与纪律严明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底蕴,把这种自由平等的人性化思想贯穿银行经营的各个方面,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置,建立公平发展、公平竞争的机制,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加以保障,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空间,真正体现出人力资源是银行文化建设的主体。
2006年底中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各种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必将成为中外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一要转变以往将人力资源作为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管理的思想,突出人力资源在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要着力从实现银行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人力资源重新进行统筹规划,促进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三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开发和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培养和储备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队伍;四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五要着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潜力,形成一种创新、竞争、和谐的氛围,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
思考之五:强化创新意识,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创新与风险之间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加大创新力度,银行不可避免地会承受由创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过分注重风险,又会使银行逐渐趋向保守经营,丧失快速发展的契机。处于新旧磨合时期的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惟有创新,才是真正强化风险管理和保障金融安全的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当前,在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创新上,要以全能银行、金融控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等混业经营形式为满足客户需求、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积极更新理念、锐意创新制度;在产品创新上,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加快研发设计和推广新产品的速度,转变以往“先有产品,再销售服务”的传统模式,主动向市场提供需求量大、产品利润丰厚、易于风险控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要突出并培育“金融创新先驱者”和“诚信是创新的基础”等科学健康的理念及行为规范,鼓励员工在创新和严格控制风险的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动性。让每名员工将务实创新与风险控制始终视为日常工作的神圣职责,体现富有进取心和高效便捷的服务及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显示出稳健而富有活力的企业特色,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实力和集体智慧,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业务发展多元化,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思考之六: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地维护和充分挖掘客户资源,实现银行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是因为,客户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能否将目标客户吸引到银行来办理业务,要想吸引客户长期选择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必须持续为客户提供最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银行,实现客户与银行的持久合作关系。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要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在努力挖掘客户资源的基础上,实施以客户关系为主导的策略,充分发挥规模、网络、人脉和地域的优势,通过创新成功实施资产运作和拓展新型业务。
随着客户自身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通过银行的专业服务迅速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这就要求银行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制定更加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实现银行价值“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协调统一。面对这种情况,国有商业银行要从满足不同重点客户新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等不同方式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要培育一支具有丰富理财经验、具备较高金融知识和业务操作水平的员工队伍,积极向客户提供准确详尽的金融咨询信息,帮助客户制定投融资计划和办理有关手续,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周到和富有个性化的服务。要通过挖掘和发现潜在客户的需求,科学引导客户创造价值,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实现客户价值的同时使银行的价值得到同步提升。
第五篇:对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对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摘要:随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是银行的核心营养成分。本文从吸引人才、开发人才、孕育人才、留住人才几个方面阐述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关键字:人才 国有商业银行 人力资源管理
众所周知,国有商业银行历史包袱沉重、矛盾突出、机制僵化。要做好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以变革的思维、观念,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银行自身特点,循序渐进地围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这几个重点来开展各项工作,最终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国有商业银行发挥巨大作用。
一、建立全面薪酬体系—吸引人才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薪酬水平与市场脱节。这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薪酬的制约,即银行工资总额的基数完全由银行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不考虑银行自身发展情况和特点,使其薪酬水平完全丧失市场竞争力,人才吸引不进来。这种制约甚至出现了“低职位、高工资”和“高职位、低工资”的扭曲现象,主要原因就是低水平的一般员工因工龄长而导致其薪酬水平高于甚至远高于市场水平,而一些高素质员工因工龄短而导致其薪酬水平低于甚至远低于市场水平。这种薪酬体系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低素质的人甩不掉,要用的高素质人才进不来或留不住。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严重失衡。工资福利主要有两大职能:一是保障员工本人及其家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二是激励员工为本单位做出更大的贡献,两者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可以想象,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一个没有市场竞争力、没有激励机制的薪酬体系将会把一个银行带向何方?最终使国有商业银行在才争夺战中,无法留住优秀人才,也无法与外资银行、中资股份制银行抗衡。
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激励力和吸引力的薪酬体系,发展丰富的薪酬形式,增加福利弹性设计是国有商业银行薪酬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时,随着科学和社会和发展,员工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员工希望被尊重,希望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重视休闲娱乐活动,谋求个人身心愉快,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最终求得工作、生活品质双提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薪酬设计中必须考虑全面薪酬管理这一更加科学的体系,它应当是直接经济薪酬(工资)和间接经济薪酬(福利),还包括了非经济薪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与条件),是物质薪酬与精神薪酬的统一。这种薪酬体系充分考虑了人的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员工的不同需要设立相应的激励方式,要定岗、定责、定任务、定贡献,并增设若干专项奖、特殊贡献奖,让员工有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认同和尊重的荣誉感。同时,特别重视不断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如满足员工对知识的追求,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然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国有商业银行,为其所用。人们常说的“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就是这个道理。
二、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开发人才
人力资源作为银行竞争优势的一种难以模仿的、特定的资源,是保持银行竞争优势的源泉,成为决定银行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而银行中每位员工绩效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与银行竞争优势的提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如何评估员工的绩效?如何通过激励提高员工的绩效?这是每个银行都要面临的问题。而激励也只有建立在公正、科学的绩效评估基础之上。为此,在国有商业银行应以绩
效考核、责任追究为关键,实施人才考评机制的创新。首先,要建立人才绩效考核档案。当前对中层以上干部的考核,仅限于年终考评,考核的次数少、力度小,尤其是对中层以下的考核几乎是空白。没有考核就没有动力。因此,要对全体员工建立人才绩效考核档案,既要做好年终考评,将个人总结、民主评议结果记录在档,更要注重日常考核,将每位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时记录存档,重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工作业绩、研究成果、所获得的荣誉、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等,将其作为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其次,是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坚决打破干部终身制、职称终身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对工作平庸、出现重大失误、有违纪行为的,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的规章制度从严处理。
国有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评估机制,通过评估结果分析,可以找出产生绩效水平差异的原因,从而采取不同的办法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并通过激励产生新的绩效,进而提升银行的整体绩效。通过绩效评估也可以不断引导员工朝着银行指定的目标共同努力,形成全合力,明确发展方估,推动银行持续发展。通过绩效评估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极大地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个体绩效水平的提高最终凝聚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强各层次员工的在职培训—孕育人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身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员工希望在工作的同时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目前,虽然国有商业银行都在进行员工的在职培训,但长期以来缺乏对员工工作技能的再培训和思维方式转变的教育,使得员工难以适应市场的竞争机制。针对这种情况,国有商业银行首先要树立新的理念,把职工培训放到事关银行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用超常规的举措去落实。其次,必须划分清晰的层次,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及工作性质确定其培训目标。可将培训分为五个方面:①是知识的更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银行业务的不断变化。②是能力培养。必须杜绝目前走过场、不注重实效的现象,要重视员工培训后的反馈信息,进行培训评估。③是思维变革,着重培训员工的创造性。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业务技能一般都是在“师傅带徒弟,徒弟成师傅”的循环中建立起来的,这制约了员工的创新能力。因此,应该采取多种途径,使员工接受培训,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④是转变观念。基层员工缺乏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内在动力,银行中“前途靠上级、下级服从上级、员工服从领导”的思想根深蒂固。这种思想必须打破。⑤是心理调整。通过培训改变员工的自我认识,培养员工的适应性、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把提升员工思想境界与员工价值实现相统一。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让员工的思想始终与银行的改革发展保持一致,成为银行改革的动力。还要教育员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正视员工的思想差异。通过加大学习教育的力度,有效树立员工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同时,要承认个人思想的差异,不搞强加式的一刀切,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不同要求,运用疏导方法,逐步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理想信念上来。总之,培训要从实际要求出发,要从员工需要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内容,有针对性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是一种投资,是提高员工绩效的一种方法;培训也是一种福利,是孕育人才的一种手段。
四、打造银行优秀的企业文化—留住人才
回顾欧、美银行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寿命能够超过百年且又能持续保持良好发展的银行,实属凤毛麟角。最近几年,这种更替越加频繁。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得众多银行走上衰退之路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些百年银行历经数代传承,仍能屹立不倒呢?通过仔细比较,我们会清楚地发现:人才、资金、技术都不是唯一或最主要的因素,清晰而又与社会集体利益相结合的企业文化才是银行成功最重要的核心要素。
有人说,银行是一条船,它时而在风和日丽的海面上徜徉,时而也会受到惊涛骇浪的考验。保证这条船平安穿越风浪的要素不仅仅要有结实的船体,更要从船长到所有水手同舟共济、与风浪拼搏的精神。在远洋与风暴遭遇时,就不会有人跳水而逃,至少是出于求生的本能,也会竭力维护这条船,因为这是生存的唯一希望。而银行毕竟不是一条船,在经营中真正的危机到来之时,只怕船员们都已早早不知其踪了,即使船体再坚固,也于事无补。建立一个真正能够风雨与共的银行组织,是每一个经营者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梦想,让银行的每一位员工都与银行同呼吸、共命运,生死与共?我想只有银行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将银行的企业文化真正融入每个员工的灵魂中,进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银行精神、银行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凝聚人心,突破传统意识中的银行边界与地理边界,培养全球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实施有效的跨文化培训与管理,用崇高的精神鼓励人才,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留住员工,而员工也才会心甘情愿与银行同生共死。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和中国银行业现代化与规范化速度的加快,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是银行的核心营养成分,但不是持续营养成分。只有那些以银行企业文化为主导的银行,才能使经营者们摆脱对银行运作的短视,才能适应剧烈变动环境下更为严峻的挑战,也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适合的人才,才能让银行的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杨东 人力资源管理 重庆大学出版社[M],2008年
[2]王宵勇 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中国人力资源开发[J],2008.05 [3]郭勇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03 [4]许洋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的难点及对策,金融理论与实践[J],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