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导语: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实践中有些企业,一方面疏于基础管理,内部管理水平很差,没有战略规划,没有良性机制,沟通、协调存在一大堆问题,另一方面却强调要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文化
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说实在的,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目今尚无称心的答案。但,我想可以从问题的反面来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即真正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
首先,我们从企业文化的起源说起。企业文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后提出的一个管理范畴的概念。美国人在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的成功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而非技术、资源、设备等等这些因素!他们最后将这种无形的东西归结为企业文化。
其实,了解海尔集团的人可能会知道,张瑞敏很推崇我国的道家学说。他在谈及海尔管理经验时曾引用《老子》第四十章中的一句,叫做: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天下万物生于能看得见的“有”,而“有”却生于看不见的“无”。而且老子认为,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就是说,主宰万物的是“无”。
大概是因为美国人把这种“无”给说出来了的原因吧,企业文化传入我国企业界也有几十年了,许许多多企业仍不能了解它的真谛,甚至照猫画虎地摆出了许多花架子,有做秀之嫌,自觉不自觉得让人感到,某某公司在搞企业文化,好象这样一来企业就真有了文化内涵。这从多数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工作划到党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企业文化总结中都是一些员工文体活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学雷锋之类的字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企业并没有找到企业文化的真谛,只是将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党的建设的一些内容都装到了企业文化这个“大筐”里,由于没有抓住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在这些企业里,企业文化只是一句口号。
什么是企业文化的真谛呢?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我个人以为,企业文化是管理的范畴,是企业管理层次全面、综合或核心的体现,而且它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所谓高级形式,一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高境界,另外也表明好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企业发展到较高的层次阶段时才会有所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谈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即企业经营管理得好,会产生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得不好,就会产生不好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的特色,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色。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的风格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格。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实践中有些企业,一方面疏于基础管理,内部管理水平很差,没有战略规划,没有良性机制,沟通、协调存在一大堆问题,另一方面却强调要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文化。这些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是误解企业文化的表现,而且对我国这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低层次的国家而言,更造成误导。使企业管理者盲目地以为管理水平不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弥补。使企业文化在人们的意识中成了包治百病的仙丹妙药,一时间全国企业铺天盖地都在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哄而上的闹剧一次次上演,过去曾流一时的CIS设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其实CI归要结底无非是企业市场营销的一个子策略而已。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真正的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尽管有些企业似乎“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很大,场面也很轰轰烈烈,但我却认为那不过是在认认真真地在做表面文章而已。
怎么才叫不做表面文章?我想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套用当今流行一句话叫做:同样也是一把手工程。要想培育好的企业文化,企业老总(们)首先要有较高的管理层次,包括扎实的管理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到位的个人素质。一方面老总要意识到企业文化应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抓起,要扎扎实实地发动员工搞好基础管理,进而布署好更高层次的投资、产品、营销等发展战略,使企业抓市场机遇,获得长足发展。当企业的经过多年磨砺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时,企业文化就应运而生了;另一方面,老总的素质高低、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当然,企业文化的概念指的是企业的群体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目标、行为方式等等的综合体现。这里当然包含了公司一般员工的成份,但企业领导层,关键是一把手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作用绝对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做企业,管理是头等大事--这体现了企业发展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最近,MBA课程的火爆和MBA人才的紧缺正是这种意识回归的体现,企业持久发展靠什么?要靠管理,要靠人才。
前几年谈企业管理必谈CI,ISO,而这几年“企业文化”成为管理界谈得最多的话题。不同的是,CI 形象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且具有可操作性,ISO则更是有千篇一律的推行法则。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意识形态,是企业个性的表现,既没有固定的“生产”和“推广”模式,也不能被简单的模仿和复制。然而,不管“企业文化”这东西是如何的不可捉摸,人们仍然认识到它的客观存在和极端重要性。人们也知道发掘和传播企业文化远远不是开展几个文艺晚会、搞几次卡拉OK比赛、为员工办一办生日活动等等。但对于企业文化究竟在哪里,可能多数人都感到很模糊。那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呢?从什么地方去发现企业的文化呢?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其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因为一个企业总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来决定其经营理念、确定其行为规范、并进而形成独特的群体意识的。我们确立了企业文化的最核心的东西是其价值观,那么,我们又从哪里去寻找它呢?我觉得应该从企业管理最核心的管理内容之中去找,而企业经营管理即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内容中最核心的管理内容应该是人的管理,尤其是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更要以人力资源为本。因此,我们就完全可以从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即人力资源管理中找出企业文化的精髓即企业价值观。就是说,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即价值观存在于企业对 “人”的管理思想之中。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所以,要探询一个企业的文化,只要了解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可以把握其精髓了。
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薪制度为例,如果一个企业的各级组织中,其工薪档次拉的很大,甚至达数十倍。那么,该企业一定是奉行典型的“精英主义”;反之,如果其组织之内工薪档次相差不是很大,那么,该企业应该是重视“团队精神”的。再以福利制度为例,如果企业重视职工福利,对员工有高度负责的精神,那么,该企业就不是惟利是图的短视企业,一定是重视其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价值;反之,如果企业为追求利润而使员工个个苦哈哈,甚至置员工的生死于不顾,那么,你就不要指望该企业会对社会负什么责任,其产品和品牌的可信度也必然要大打折扣。
了解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密切关系,我们不但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之中去发现企业文化的精髓,也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去建设、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建设好的企业文化从建立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开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确立人才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尊重、平等、理解、信任”为原则(也应该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基础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形成良性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掘、培育和拥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立起企业的人力资本优势,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
总之,我对于企业文化核心的理解就是:
企业文化—核心是价值观—来源于核心的管理内容—人的管理—人事制度。
第二篇:企业文化真正意思
企业文化: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说实在的,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目今尚无称心的答案。但,我想可以从问题的反而来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即真正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
首先,我们从企业文化的起源说起,企业文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后提出的一个管理范畴的概念。美国人在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的成功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而非技术、资源、设备等等这些因素!他们最后将这种无形的东西归结为企业文化。
其实,了解海尔集团的人可能会知道,张瑞敏很推崇我国的道家学说。他在谈及海尔管理经验时曾引用《老子》第四十章中的一句,叫做: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天下万物生于能看得见的“有”,而“有”却生于看不见的“无”。而且老子认为,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就是说,主宰万物是“无”。
大概是因为美国人把这种“无”给说出来了的原因吧。企业文化传入我国企业界也有二十年了,许许多多企业仍不能了解它的真谛,甚至照猫画虎地摆出了许多花架子,有做秀之谦,自觉不自觉得让人感到,某某公司在搞企业文化,好像这样一来企业就真有了文化内涵。这从多数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划到党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企业文化总结中都是一些员工文体活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学雷锋之类的字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企业并没有找到企业文化的真谛,只是将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党的建设的一些内容都装到了企业文化这个“大筐”里,由于没有抓住企业
文化的真正内涵,在这些企业里,企业文化只是一句口号。
什么是企业文化的真谛呢?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我个人认为,企业文化是管理的范畴,是企业管理层次全面、综合或核心的体现,而且它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所谓高级形式,一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高境界,另外也表明好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企业发展到较高的层次阶段时才会有所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谈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即企业经营管理得好,会产生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得不好,就会产生不好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的特色,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色。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的风格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格。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实践中有些企业,一方面疏于基础管理,内部管理水平很差,没有战略规划,没有良性机制,沟通、协调存在一大堆问题,另一方面却强调要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文化。这些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是误解企业文化的表现,而且对我国这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普通低层次的国家而言,更造成误导。使企业管理者盲目地以为管理水平不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弥补。使企业文化在人们的意识中成了包治百病的仙丹妙药,一时间全国企业铺天盖地都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哄而上的闹剧一次次上演,过去曾流一时CIS设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甚至CI归根结底是企业市场营销的一个子策略而已。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真正的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尽管有些企业似乎“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很大,场面也很轰轰烈烈,但我却认为那
不过是在认认真真地在做表面文章而已。
怎么才叫不做表面文章?我想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套用当今流行一句话叫做:同样也是一把手工程。要想培育好的企业文化,企业老总(们)首先要有较高的管理层次,包括扎实的管理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到位的个人素质。一方面老总要意识到企业应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抓起,要扎扎实实地发动员工搞好基础管理,进而布置好更高层次的投资、产品、营销等发展战略,使企业抓市场机遇,获得长足发展。当企业的经过多年磨砺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时,企业文化就应运而生了;另一方面,老总的素质高低、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当然企业文化的概念指的是企业的群体价值观、理想观念、宗旨目标、行为方式等等的综合体现。这里当然包含了公司一般员工的成份,但企业领导层,关键是一把手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作用绝对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做企业,管理是头等大事——这体现了企业发展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最近,MBA课程的火爆和MBA人才的紧缺正是这种意识回归的体现,企业持久发展靠什么?要靠管理,要靠人才。
前几年谈企业管理必谈CI、ISO,而这几年“企业文化”成为管理界谈得最多的话题。不同的是,CI形象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且具有操作性,ISO则更是有千篇一律的推行法则。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意识形态,是企业个性的表现,既没有固定的“生产”和“推广”模式,也不能被简单的模仿和复制。
然而,不管“企业文化”这东西是如何的不可捉摸,人们仍然认识到它的客观存在和极端重要性。人们也知道发掘和传播企业文化远远不是开展几
个文艺晚会、搞几次卡拉OK比赛、为员工办一办生日活动等等。但对于企业文化空间在哪里,可能多数人都感到很模糊。那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呢?从什么地方去发现企业的文化呢?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其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因为一个企业总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来决定其经营理念、确定其行为规范、并进而形成独特的群体意识的。
我们确立了企业文化的最核心的东西是其价值观,那么,我们又从哪里去寻找它呢?我觉得应该从企业管理最核心的管理内容之中去找,而企业经营管理即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内容中最核心的管理内容应该是人的管理,尤其是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更要以人力资源为本。
因此,我们就完全可以从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即人力资源管理中找出企业文化的精髓即企业价值观。就是说,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即价值观存在于企业对“人”的管理思想之中。也可以说,有什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所以,要探询一个企业的文化,只要了解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可以把握其精髓了。
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薪制度为例,如果一个企业的各级组织中,其工薪档次拉的很大,甚至达数十倍。那么,该企业一定是奉行典型的“精英主义”;反之,如果其组织之内工薪档次相关不是很大,那么,该企业应该是重视“团队精神”的。再以福利制度为例,如果企业重视职工福利,对员工有高度负责的精神,那么,该企业就是不是惟利是图的短视企业,一定是重视其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价值;反之,如果企业为追求利润而使员工个个苦哈哈,甚至置员工的生死于不顾,那么,你就不要指望企业会对社会负什么责任,其产品和品牌的可信度也必然大打折扣。
了解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密切关系,我们不但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之中去发现企业文化的精髓,也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去建设、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建设好的企业文化从建立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开始。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确立人才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尊重、平等、理解、信任”为原则(也应该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基础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形成良性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掘、培育和拥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立起企业的人力资本优势,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
总之,我对于企业文化核心的理解就是:企业文化——核心是价值观——来源于核心的管理内容——人的管理——人事制度。
第三篇: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总述
每个人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和看法都不一样,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就代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造就了中国企业文化特有的丰厚的底蕴。当然,企业文化是无国界的,但凡那些存在历史非常久的企业是必定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后提出的一个管理范畴的概念。之后才逐步的传入我国企业界,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企业逐步走向成熟,比如海尔、华为、万科等等。他们的能够有今天这样的规模肯定是离不开企业文化。
(三)以海尔文化为例
就拿海尔来说,今天的海尔已经海尔的企业文化手册主要包括海尔的发展篇、管理篇、理念篇三个部分,也就是说,海尔的企业文化在制度和发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OEC管理法,也可以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张瑞敏说过:老子的“天生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形额东西受无形东西的支配,在企业里这个无形的东西就是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反正,取决于有无自己的文化。海尔人说:”我们在砌墙,我们在盖房子,我们在建一座神圣的教堂。”可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创新。海尔的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是创新。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海尔的管理层以这样种价值观和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海尔人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更多的人以能够在海尔工作为荣,这
便是海尔企业文化的魅力之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的深入每一个海尔人心中。
1993年5月,集团将产品品牌与集团名称均过渡到中文”海尔”,并设计了英文”Haier”,作为标识,新的标识更与国际接轨,设计上简洁、稳重、大气,广泛用于产品与企业形象宣传中。从”琴岛—利勃海尔”到”琴岛海尔”再到”海尔”,从商标的演变可以看出海尔塑造品牌形象、逐步走向国际化品牌的发展历程。海尔,正在努力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品牌。从商标设计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形象,沉稳、大气,可见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
现在的海尔已经走入成熟阶段,业务已经扩及的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每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伴随企业文化的产生,真正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的一直形象标志,更多的可以激励员工不断地努力去融入这种文化中,从而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种制度、一种理念、一中价值观,企业能够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努力去接受企业的文化,这样的企业一定是成功的,至少是能让员工信服。上升到管理层面分析,张瑞敏先生无疑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样一个英雄任务的形象树立了榜样,让员工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如何建设好企业文化。通过管理的这样一种模式,让企业文化更好的传达给每一位员工。
(四)企业文化的特点:
1、独特性。企业文化受社会环境、产品甚至领导人的印象都会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华为的“狼文化”在总裁任正非的影响下,也是彰显了华为特有的文化精髓。每个企业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阶段、发展程度、社会环境都不同。就像很久以前我们肯定不会想到今天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会有智能机这样的产品一样。
1、以人文本。企业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人员,以人为本,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资源,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部分。假如苹果没有乔布斯,没有强大的研发团队,那么今天或许我们只知道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那个。
2、历史性。企业是在一定的时间下产生、生存与发展的,企业本身就是创造历史的载体,可以说,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必定带有历史的烙印,甚至企业文化可以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标志。
3、发展性。企业文化是伴随企业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只有顺应市场的发展,企业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在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制定企业战略和目标才更有可行性。我们知道柯达申请破产保护了,这样一个存在了130多年历史的“胶片霸王”居然倒下了,不得不让人反思,如果柯达的管理层不固步自封,那么今天的柯达早就在数码时代傲视群雄了。
(五)总结观点
今天的企业更多地不是靠产品去销售,而是企业的文化,当我们听到可口可乐这个牌子的时候,我想我们消费的更多地是可口可乐的企业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可口可乐公司的可乐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时,我们可以看到可乐瓶子上印有“女神”、“宅男”、“御姐”等各种称号,这是可口可乐公司为了顺应中国市场,为了迎合中国的消费者,设计的产品,当我们看到这样一直产品时,我们就会有意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在消费企业文化。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文化的建设,我觉得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前提,真正的企业文化都是在企业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能够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就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2011级人力 3 班201114150320杨婷
第四篇:解读真正的企业文化
解读真正的企业文化【安迪樊分享】
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说实在的,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目今尚无称心的答案。但,我想可以从问题的反面来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即真正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
首先,我们从企业文化的起源说起。企业文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后提出的一个管理范畴的概念。美国人在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的成功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而非技术、资源、设备等等这些因素!他们最后将这种无形的东西归结为企业文化。
其实,了解海尔集团的人可能会知道,张瑞敏很推崇我国的道家学说。他在谈及海尔管理经验时曾引用《老子》第四十章中的一句,叫做: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天下万物生于能看得见的“有”,而“有”却生于看不见的“无”。而且老子认为,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就是说,主宰万物的是“无”。
大概是因为美国人把这种“无”给说出来了的原因吧,企业文化传入我国企业界也有几十年了,许许多多企业仍不能了解它的真谛,甚至照猫画虎地摆出了许多花架子,有做秀之嫌,自觉不自觉得让人感到,某某公司在搞企业文化,好象这样一来企业就真有了文化内涵。这从多数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工作划到党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企业文化总结中都是一些员工文体活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学雷锋之类的字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企业并没有找到企业文化的真谛,只是将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党的建设的一些内容都装到了企业文化这个“大筐”里,由于没有抓住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在这些企业里,企业文化只是一句口号。
什么是企业文化的真谛呢?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我个人以为,企业文化是管理的范畴,是企业管理层次全面、综合或核心的体现,而且它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所谓高级形式,一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高境界,另外也表明好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企业发展到较高的层次阶段时才会有所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谈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即企业经营管理得好,会产生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得不好,就会产生不好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的特色,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色。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的风格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格。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实践中有些企业,一方面疏于基础管理,内部管理水平很差,没有战略规划,没有良性机制,沟通、协调存在一大堆问题,另一方面却强调要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文化。这些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是误解企业文化的表现,而且对我国这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低层次的国家而言,更造成误导。使企业管理者盲目地以为管理水平不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弥补。使企业文化在人们的意识中成了包治百病的仙丹妙药,一时间全国企业铺天盖地都在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哄而上的闹剧一次次上演,过去曾流一时的CIS设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其实CI归要结底无非是企业市场营销的一个子策略而已。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真正的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尽管有些企业似乎“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很大,场面也很轰轰烈烈,但我却认为那不过是在认认真真地在做表面文章而已。
怎么才叫不做表面文章?我想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套用当今流行一句话叫做:同样也是一把手工程。要想培育好的企业文化,企业老总(们)首先要有较高的管理层次,包括扎实的管理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到位的个人素质。一方面老总要意识到企业文化应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抓起,要扎扎实实地发动员工搞好基础管理,进而布署好更高层次的投资、产品、营销等发展战略,使企业抓市场机遇,获得长足发展。当企业的经过多年磨砺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时,企业文化就应运而生了;另一方面,老总的素质高低、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当然,企业文化的概念指的是企业的群体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目标、行为方式等等的综合体现。这里当然包含了公司一般员工的成份,但企业领导层,关键是一把手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作用绝对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做企业,管理是头等大事--这体现了企业发展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最近,MBA课程的火爆和MBA人才的紧缺正是这种意识回归的体现,企业持久发展靠什么?要靠管理,要靠人才。
前几年谈企业管理必谈CI,ISO,而这几年“企业文化”成为管理界谈得最多的话题。不同的是,CI 形象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且具有可操作性,ISO则更是有千篇一律的推行法则。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意识形态,是企业个性的表现,既没有固定的“生产”和“推广”模式,也不能被简单的模仿和复制。
然而,不管“企业文化”这东西是如何的不可捉摸,人们仍然认识到它的客观存在和极端重要性。人们也知道发掘和传播企业文化远远不是开展几个文艺晚会、搞几次卡拉OK比赛、为员工办一办生日活动等等。但对于企业文化究竟在哪里,可能多数人都感到很模糊。那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呢?从什么地方去发现企业的文化呢?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其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因为一个企业总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来决定其经营理念、确定其行为规范、并进而形成独特的群体意识的。
我们确立了企业文化的最核心的东西是其价值观,那么,我们又从哪里去寻找它呢?我觉得应该从企业管理最核心的管理内容之中去找,而企业经营管理即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内容中最核心的管理内容应该是人的管理,尤其是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更要以人力资源为本。
因此,我们就完全可以从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即人力资源管理中找出企业文化的精髓即企业价值观。就是说,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即价值观存在于企业对 “人”的管理思想之中。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所以,要探询一个企业的文化,只要了解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可以把握其精髓了。
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薪制度为例,如果一个企业的各级组织中,其工薪档次拉的很大,甚至达数十倍。那么,该企业一定是奉行典型的“精英主义”;反之,如果其组织之内工薪档次相差不是很大,那么,该企业应该是重视“团队精神”的。再以福利制度为例,如果企业重视职工福利,对员工有高度负责的精神,那么,该企业就不是惟利是图的短视企业,一定是重视其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价值;反之,如果企业为追求利润而使员工个个苦哈哈,甚至置员工的生死于不顾,那么,你就不要指望该企业会对社会负什么责任,其产品和品牌的可信度也必然要大打折扣。
了解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密切关系,我们不但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之中去发现企业文化的精髓,也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去建设、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建设好的企业文化从建立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开始。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确立人才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尊重、平等、理解、信任”为原则(也应该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基础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形成良性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掘、培育和拥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立起企业的人力资本优势,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
总之,我对于企业文化核心的理解就是:
企业文化—核心是价值观—来源于核心的管理内容—人的管理—人事制度。
第五篇: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文化于根”———力克“水土不服”
根是什么?就存量而言,根是本企业长期发展中积淀下来的、被实践证明是优良的传统文化;就增量而言,根是本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探索的、被新的实践证明是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文化。
但是,有的企业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却丢掉了根,忘掉了本,一味求新求洋,忽视了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味追求文字华丽,缺乏深层次、内涵性的东西;一味效仿照搬,失去了本企业的个性特色。这样“构建”出的文化,与企业员工难以产生心理契合,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文化于根”,讲的是企业文化建设要突破“引进、移植、组装”的误区,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进行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主,适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构建企业文化,不是在一块空地上“塑造”,而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提炼、提升和明晰”,因此,着力点要放在“固根强本”上。纵观近20年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应该承认,我们偏重于对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引进借鉴,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本企业优秀文化挖掘、提炼不够。当然,“文化于根”并不排斥外来先进文化,但不可“生搬硬套”,要与本企业优秀文化相融合,适我所用,不能替代。北京同仁堂381年金字招牌不倒,靠的就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文化定力。
“内化于心”——力求“全员认同”
企业文化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在企业主流文化层面:企业目标、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等经广泛征求意见并初步成形后,当务之急是使之“内化于心”。“内化于心”需要经历一个认识、认知到认同的过程。只有认同,才会信奉。为促进全员认同,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组织推进 明确各级“一把手”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宣传者、第一推动者、第一责任人,把企业文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宣传员,紧密结合业务经营管理工作,大力宣传企业文化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强化培训 把员工塑造成“企业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把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塑造成一个“企业人”,必须把优秀的文化内化为员工的思维模式,这一过程的主要载体就是培训。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企业文化,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如何体现企业文化等。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从内心认识、认知、认同了本企业的文化,才能使之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力。
实例引导 企业的观念文化比较抽象,如何生动形象地进行宣传教育呢?我认为,一是把“精神人格化”。大庆石油人把大庆精神人格化,持续深入地开展“学铁人,立新功”的主题教育,强化了全体员工对企业精神的理解。二是把“理念故事化”。蒙牛集团通过非洲大草原“狮子与羚羊”的故事,生动地阐释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理念。三是把“规范案例化”。运用正反案例的“震撼效应”,加深行为规范的指引力度,使之入脑入心。
营造氛围 根据心理学研究,一个人长期处于一种观念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内心深处就会认同这种观念。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企业文化,营造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里,不求立竿见影之效,但求滴水穿石之功,久而久之,就会使员工产生自觉认同并形成习惯。
“固化于制”——力举“制度约束”
“固化于制”,就是用制度、机制来反映文化理念,将已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对员工既是价值观的导向,又是制度化的规范。员工对企业文化由认知认同到自觉践行,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文化的刚性约束与观念文化的柔性疏导相辅相成,以此克服人的“惰性”,使企业文化的贯彻变得流畅而坚实。现代行为科学认为,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能够塑造人、改造人。
“固化于制”,更艰巨的任务是建立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实质性的步骤是实行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经营管理层规范有效地运作与制衡;建立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关键性的改革是建立有效的人事与激励约束机制,变“相马”为“赛马”,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人才“赛道”和“以业绩论英雄”的效绩考核体系,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建立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建立内控与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的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进行全面管理。制度是物化了的理念,制度是观念、行为、习惯产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就是文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