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XX乡村级组织换届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xxx镇村级组织换届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不断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村级换届选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有效组织换届选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新课题。XX乡地处德清县西部的西天目山余脉,全乡山峦起伏、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物产丰富,是旅游、度假、休闲的佳地。由原XX乡和XX乡在1992年7月合并而成,全乡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58个村民小组,1个集镇居委会。近几年,由于开发项目越来越多、经济发展加快、农民群众思路活跃,换届选举也应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7月5日起,我乡10支专题考察调研组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先后走访了10个村,通过广范围测评、多层次谈话以及全方位分析,已基本掌握各村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前的总体情况,进一步明确了明年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的关键和重点,收到较好效果。
一、村级组织整体情况
(一)村两委班子情况。全乡辖10个行政村,共有
15476人,4643户,党员613名。绝大多数村班子总体情况良好,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带领农民群众开展各项工作。但也有一些村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班子不够得力,村情比较复杂,群众意见较大,信访案件较多,集体经济薄弱。据摸底调查,目前全乡有6个重点村,其中:矛盾复杂村有2个,分别是XX村和东沈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有2个,分别是上皋坞村和庙前村;党组织书记拟调整村1个,为佛堂村;和美家园创建村1个,为后坞村。
(二)村干部队伍情况。全乡共有村两委班子成员50名,其中:女性村干部有10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名,高中(中专)学历的有24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的21名,交叉任职的12名,50周岁以上的有19名,占38%,平均年龄为46.7岁;村主职干部20名,其中:女性干部1名,年龄在35岁周岁以下的1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名,平均年龄为47.3岁;新进村两委干部队伍的共有14名,其中:主职干部2名,其他村两委会成员12名。
(三)村级后备干部情况。全乡共有村级后备干部
67名,其中:村主职后备干部20名,其他村两委会成员后备干部47名。后备干部中30岁以下的有26人,31—35岁的有15人,36—40岁的有16人,41—45岁的有6人,45岁以上的有4人。文化结构是:初中的有23人,高中的有36人,大专及以上的有8人。总体上看,村级后备干部总量较过去有明显增多,年龄及文化结构较过去有明显改善,这主要得益于近几年选拔了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村和边远山区村,后备干部匮乏的情况仍十分突出,少数村甚至没有合适后备干部人选。
二、村两委换届以来班子存在不足及成员优缺点 考察调研组通过召开民主测评会、进村入户谈心谈话活动、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形式,邀请各村的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对“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情况、班子成员个人表现和主要优缺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对村级班子调整配备的意见建议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
大部分的党员、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认为,村“两委”换届以来,各村基本上都能正常推进工作,完成既
定目标,不少村的工作起色较大,部分新当选的村干部在各项建设中已突显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运转。但从换届以来的工作来看,班子整体工作运行和班子成员身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村干部队伍“老龄化”趋势明显,文化素质偏低。据调研数据显示,全乡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年龄老化程度很大,青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目前村干部的年龄结构状况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极不适应。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群众对村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村干部既要懂政策法律法规,又要在带领群众致富中有新招,还要能够办好公益事业,更要做到村务、财务公开,廉洁奉公,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偏低,平时自觉学习能力差,存在观念旧、知识少等问题,特别是对政策法规、科技文化、经济知识等知之不多,大多凭经验、凭威信、凭家族势力开展工作,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兴办农村公益事业、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办法不多、措施不力,久而久之,村干部在群众中失去了信任度,很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忽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文化程度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的青壮人和经济能人都纷纷到外地务工、经商,村里所剩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给村干部的选举配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直接影响了村两委的整体素质,出现了村两委干部人选缺乏的问题。加上一部分村在确定了后备干部却不重视后期培养,致使后备干部成了摆设,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得不到提高,致使村干部没有合适人选,后备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建设。
(三)村干部“双带双创”能力不强,找不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在全乡50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14名拥有一定的骨干项目,仅占村干部总数的28%。在10个村中,集体经济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1个。近年来,虽然有不少村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内引外联上大鲵野化驯养基地、天泉莫干山香菇基地、驿站生态度假村等一些项目,村集体经济有了起步和发展。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如:一批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创业创新意识
不强,小富即安的思想依然存在,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差;还有一批村干部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无点子,无行动,等、靠、要思想较严重。为此,群众得不到村级组织带来的实惠,对村干部缺乏信任感,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
(四)部分新当选村干部工作经验不足,全局观不强。根据调研情况反映,自去年换届以来,新当选的村干部由于工作经验相对不足,考虑事情还不够全面,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复杂关系的问题上和与农民群众交流方式上还显得不够成熟,例如:“中国和美家园”创建工作、水库移民安置工作、信访积案处理工作、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可能会制约和影响这部分新当选村干部的换届选举,因此,这部分新当选村干部与群众协商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五)部分村干部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工作作风有待改进。在调研中,有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反映一些村干部把村里工作当“副业”,不能一心一意工作,有的村干部在上面压任务、下面群众
骂、家庭抱怨多的情况下工作,思想压力大,被动应付工作,没有进取精神;有个别村干部没能贯彻好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定、办事情,虽重视到了主要方面,但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倾听群众意见不够,平时很少深入到农户家中去,对农户情况掌握得不够全面,工作指导、信息采集传递等方面不是很全面、很到位,在群众中威信一般;还有一些村干部不注重自身形象,对村里大小事务不够重视,对工作投入精力不多,办事拖拉,宗旨意识不强。
三、做好下阶段工作的几点启示
(一)强化舆论宣传,正面引导村民进行换届选举。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2010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并对《村委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重点宣传,使广大村民明白换届选举的有关规定,明白选举的程序步骤,引导选民积极参选,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同时开辟专栏,刊登选举知识问答、换届动态等,为群众答疑解惑,并充分利用群众的身边事,使群众明白选好村级领导班子的重大意义。宣传内容除了法律法规外,还要教育和引
导广大村民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才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对上级规定的不宜被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理直气壮地教育和引导,防止把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推选为候选人;同时积极引导选民明确换届的目的,珍惜民主权利,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克服和抵制宗派、家族等因素的干扰,以实际行动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抓好选拔培养,不断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以建设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为目标,不断优化村干部结构。一是采取“公推选优”的方式积极吸收优秀青年人才加入党组织,实行严格管理,建档立案,定期考核。二是采取集中培训、参观学习、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后备干部进行政策理论、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三是加大后备干部实践锻炼力度,拓宽后备干部实践渠道。统一安排在村担任村团委书记、妇女主任、主任助理等职务,通过给后备干部压担子、交任务的意见,调动后备干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在村征地拆迁、村庄整治等中心工作中,安排他们与乡、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式,增加他们从事村务工作的经历,拓宽思路。同时,要求各村在重大问题决策前吸收后备干部建议。
(三)及时化解矛盾,处理解决好“重点”、“难点”村问题。对“重点”、难点”村,采取“一村一策”、“一事一策”的办法,逐一提出方案,一个一个解决。一是针对矛盾突出村,采取“解难散怨法”化解。成立“攻坚小组”,耐心细致地对“关键人物”进行谈话、提醒、告诫、警示和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换届选举的重要性,为选举工作扫除了思想障碍。二是针对财务混乱村,采取“阳光消疑法”化解。主动联系县审计局对群众怨气大的重点村的所有账目、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村级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坚持做到财务账本、财产实物、现金收支、往来账目“四必查”;坚决做到村民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大额开支、报账手续不完善、胡乱开支、拖欠村集体公款“五不放过”,并公开审计结果,消除村民的疑虑和积怨,还干部一份“清白账”。三是针对选情复杂村,采取“领导包村法”化解。对排查出家族、派系等选情复杂的重点难点村,乡领导班子
成员直接联系,提前介入,落实“五包”责任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防止选出“村霸”干部。同时,对选举工作中可能出现“贿选”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村,派出督查组长期驻村,教育选民互相监督,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四)规范选拔程序,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继续推进“一肩挑”、交叉任职等要求,在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党员群众民主权利的同时,提高符合实际的、较高标准的候选人资格条件,突出强调村干部的素质要求。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办事公道,热心为群众服务,公正廉明,作风正派,在党员和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特别要注重从致富能人、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注重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干部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对那些违反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法规和对村规民约造成
不良影响的;信奉邪教、参与赌博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差、不履行法定义务、在群众中口碑不好的;参选动机不纯、意在通过当干部谋私利的、拉帮结派干扰选举、拉票贿选的绝不能推荐提名为村“两委”候选人。
第二篇:组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镇按照中央、省、市县部署,坚持以“*”为指导,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12个村“两委”班子健全,基本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通过培训,镇村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普遍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真诚关心群众的意识普遍增强。
目前,全镇有村级党组织12个,其中4个村设党总支,8个村设党支部,共有农村党员874名,小学文化及以下党员456名,中专以上14名,30岁以下党员33名,60岁以上党员334名,20*年12个行政村实现当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32万元,比20*年增加308万元,增长58.8%;总支出716万元,比20*年增加272万元;最高的村年收入146万元,支出达166万元;最低的村年收33万元,支出达36万元。虽然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较高,但其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款,可支配收入较少,村级经济薄弱,特别是从当前我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状况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因而,村级组织和村级经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二、存在的问题
1、有极少数村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不强。镇在配备村级组织建设中注重村书记选拔,而忽略支委人选,少数村书记统领能力不强,缺乏驾驭村“两委”班子的能力,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够协调,甚至形成严重对立。
2、少数村干部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陈旧。少数村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把一些可以通过思想工作解决的问题复杂化,积怨增多,形成隐患。遇到矛盾绕道走,当“老好人”、“和事佬”。
3、村级后备干部匮乏。由于传统观念有私心杂念等因素,在职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应付检查,导致后备干部不足,使有些村班子出现“不调整不行,调整无合适人选”的“两难”境地。一时无法找到合适人选,此外,少数村与存在书记、主任暗中较劲问题。
4、村党支部工作思路不清,发展农村经济办法不多。少数村干部素质不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低。主要表现在村干部大多文化层次较低,思想解放不够,发展意识不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经营管理的经验,不能顺应市场的要求,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寻找出路,因而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在一些村干部中还普遍存在抱摊守业的思想,认为只要把镇里安排的常规工作干好了,任务完成了,就是尽到责任了,还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当作大事来抓。少数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村集体积累少,极少数村甚至是“空壳”村。“有钱办事”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严重影响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5、资产管理不完善的问题。有的村财务管理不规范,集体资产存量不准;有的村忽视集体资产管理,出现了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有的村发展公益事业不能量力而行,而是举债办事,给村集体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有的村虽然集体积累相对较好,但没有把现有积累管好用活,使之实现最大效益。
三、下步工作及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切实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调查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三级联创”为契机,按“五个好”标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星级评定”要求,做好“争先创优”工作。以开展“三级联创”、创建“五好”村党支部等活动为载体;以富民、为民、利民为核心,增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以公道正派为规范,为加快发展、富民强镇提供坚强保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施三级联动,互相促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活动,切实履行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职责。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是要拓宽用人渠道。农村基层干部选任要把选准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关键,把那些思想品质好、政治上过硬、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干部选上来。要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打工回乡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的优秀分子中选拔人才。对暂无合适人选的,可以采取公开选聘或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党员干部任职或挂职的方式选拔村干部,并注意搞好传帮带,培养当地的干部。二是政治待遇要提高。要紧密结合乡镇机构改革,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鼓励乡镇干部到村级组织任职。三是经济待遇要加强。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不断改善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工资可以由镇财政统一发放,其他定职干部工资由村自行解决,逐步把村干部工资由镇承担转变到创业增收上来。同时,建立健全在职村干部工资补贴最低基数保障制度、退职村干部养老金保障制度。四是工作环境要改善。要科学制订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和改进村干部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在强化村干部抓经济发展促农民增收的责任的同时,也要维护村干部的合法权益。
3、健全村支两委协作共事机制。一是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强调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自身职能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二是在村一级普遍设立“三会”,即村支两委联席会、党员议事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并对各自职责明确规定,使村级各种组织有职有责,分工明确,运转有序。三是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和议事程序。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上,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统一决策程序。
4、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党员教育培训力度。一是突出农村政策和宗旨观念的教育培训。结合农村党员冬训工作,扎实学好政策理论,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激发农村基层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心实意为群众造福。二要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组织他们学习实用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可通过播放实用技术录像,建立培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根据不同村的实际需求,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基层干部和农民党员,把课堂教学同参观考察、开阔眼界结合起来,使农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从而增强农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带动和促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 提高。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发 挥领导核心作用,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5、丰富基层组织建设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近几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证明,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内容必须借助于丰富多彩、生 动活泼的形式来实现,必须紧密联系农村基层实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抓有效的载体,提高农 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根据当前形势和基层特点,在抓活动的过程中,既要沿用过去曾行之有效的一 些作法,如三会一课制、结对帮扶、专题讲座、竞赛评比、文明创建等,又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心态变化,探索出一条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于丰富的活动之中,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简单刻板的说教做法,并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村支部活动正常化问题上。
6、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在新形势下,要保证农民党员发展质量,就必须积极主动地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根据目前我镇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存在的问题,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吸引争取并举,在壮大队伍上下功夫。要在切实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的同时,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政治思想工作。可通过共青团组织,吸引他们,对他们先进行“三观”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从小树立共产主义信念。二是坚持从严要求,在培养队伍上下功夫。要本着严格规范、确保实效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建立起操作性强,具有约束力的具体工作制度,推动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坚持择优汰劣,在优化队伍上下功夫。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考试、考核制度,对那些政治思想进步快,条件成熟的,要及时吸收入党;对那些基本素质不高,入党动机不纯,群众威信偏低的要果断调整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第三篇:村级党建组织调查与思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直接服务“三农”的村级组织,如何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最近,笔者就服务型村级组织建设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得到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建设服务型村级组织是时代的呼唤
调查过程中,基层干部群众一致认为,在推进突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建设服务型村级组织,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第一,新农村建设为村级组织拓宽了服务空间。党的*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让村级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指明了方向。村级组织作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担负着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任务。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村级组织的服务工作不应只拘限于少数几个节点上,而应覆盖到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建立新组织、塑造新风貌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必须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使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创建文明村为主导,塑造新风貌,完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全面提升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
第二,农村税改为村级组织腾出了服务时间。2002年以来,广大农村相继推行税费改革,国家又先后出台了粮食直接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和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奖励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民主管理权和经济收益权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村级组织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基层干部不再催粮要款,可以从税费收缴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这就要求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把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审、批、管”转变为“扶、帮、促”,切实下移工作重心,变过去的直接指挥为出谋划策,变过去的行政命令为服务引导。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打造服务型村级组织。
第三,农民思想的新变化要求村级组织加强服务。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加大。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农民群众的温饱即安、减负即稳等小农意识已逐渐减弱,其所思所虑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农民迫切希望有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渴求增收致富;希望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壮大村级经济,改变自身环境;希望转移富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增加收入;希望改善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希望解决农村医保等社会保障问题,解决后顾之忧。这就要求村级组织必须切实增强服务观念,努力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服务。同时,做好群众工作,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防止强迫命令;既要统一思想,又要尊重差异;既要提高思想认识,又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增加了群众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放弃某些过时的旧方法,更多地采用说服教育、抓点示范、服务引导等方法,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融洽与群众的感情上着力,在密切党群关系中体现先进性;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带着真心实意去工作,带着深情厚意服务群众,在深怀爱民之心中体现先进性;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恪守为民之责中体现先进性;要敢于创新,注重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在善谋富民之策中体现先进性;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在多办利民之事中体现先进性。
总之,建设服务型村级组织,符合群众意愿和时代潮流,符合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建设服务型村级组织面临的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基层干部群众所期盼的服务型村级组织,是一个以服务为导向,以民生为根本,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基层组织。从目前我县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来看,还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是,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我县村级组织总体上还是一个以管理、控制为主的组织,领导方式还没有实现由直接领导向更多地发挥间接领导和服务协调的转变,表现为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职能不突出,服务手段有差距,没有形成全程式、经常化的服务体系。目前,大多数村级组织都把服务重点放在水、电、路、渠等硬件建设上,科技、信息、文化、法律等软环境、软服务远远跟不上,农民群众精神层面的需求难以满足。
二是,阵地建设不强的问题。目前,全县虽然基本实现了“村村有阵地”的目标,但是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全县村级活动室不足90平方米的有60个,占48.4%。土木结构的有13个,占10.5%。村级活动室非集体所有的有15个,占12.1%。大部分村级组织阵地基础设施不全,条件简陋,影响了村级组织阵地作用的有效发挥。还有相当一部分村级活动室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活动室闲置浪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三是,服务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县村级组织普遍运转困难,公用经费缺乏,外援资金有限,在服务群众方面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村支“两委”做起服务工作来就象“泥田拔萝卜——吃一截揩一截”。当前,全县124个行政村中,有35个村尚有负债,占28.2%。村集体经济在万元以下的有40个村,占32.3%。村集体经济在5万元以上的仅有4个村,占3.2%。
四是,服务队伍不齐的问题。村级干部力量薄弱,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全县共有村干部396人,村均不足4人。其中,女干部仅有11人,村干部平均年龄44.8岁。全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思想僵化、作用弱化等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全县共有农民党员4932名,其中60岁以上的高达1497名,占农民党员总数的30%;35岁以下的607名,仅占总数的12%。全县750余名党员缺乏帮带能力,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强,已严重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劳务输出使农村有头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土人才纷纷外出,社会中介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又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大多数村都缺乏服务队伍。
三、建设服务型村级组织的对策建议
建设服务型村级组织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县、乡党委必须将其提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恪守执政为民,按照实际、实用和实效性相结合,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从服务理念、服务职能、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服务型村级组织建设。
第一,转变工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把建设服务型村级组织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大事来抓。县、乡党委要进一步明确和调整村级组织的工作职能,引导村级组织把工作重点放在政治领导、决策主导和服务向导上来,带动村级其他组织共同搞好服务。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制定和实施建设服务型村级组织的中、长期规划,采取组织推动、政策拉动、典型带动等办法抓好规划落实。
第二,加快人才储备,建好服务队伍,把村级组织建设成人才相对密集的新型组织。一是要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注重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完善“两推一选”、“两推直选”的方式,推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真正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村级组织班子中来,尤其要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高度重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后备干部培养。二是要以提高党员素质为重点,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机制。依托省市农村党员培训基地、乡村主导产业,按照党员意愿确定种植、养殖、营销、加工等方面的培训内容。根据农村党员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抓培训。依托党员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免费提供致富信息、农业技术培训。依托县委党校、职教中心,分产业举办党员致富能手骨干培训班。依托村党员活动室,举办实用技术普及班。依托县乡农业服务中心,吸收农村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建立专兼职农业技术推广员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三是要大力发展能人入党,实施能人治村,支持能人创业,通过联合培养、上挂下派、引进招聘等方式选拔农村紧缺人才,不断充实村级实用人才库。以党员为主体建好科技特派员、文艺演出队、治安联防组等专兼职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经常性和专业化的服务。针对群众在政策、信息、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整合县乡涉农技术人员、乡村干部、致富能手和义务工作者等力量,组建各类以党员为主体的为民服务小分队,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难题。
第三,建好活动阵地,构筑服务平台,搭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村活动室建设水平,做到有场地、有设备、有制度、有标志、有档案、有资料、有活动,加强管理和使用,确保村级组织阵地充分发挥作用。以村级组织活动室建设为中心,整合建设村级医务室、连锁超市、农民夜校、广播室和警务室,努力把村级组织建设成为村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是要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大力开展农民思想伦理教育、农村富裕劳动力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引导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掌握技术和信息,增强致富能力,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要教育、引导和组织农民群众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及时收集整理农技知识、农产品加工、市场供求信息及各项惠农政策,利用村务公开栏等宣传专栏进行适时公开,定期更新,方便广大农民群众及时、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实现科技信息在广大农村的快速传播。四是要依法建立完善村民议事制度,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落实村民民主自治,让村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五是要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将连锁超市、农资销售网点等建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附近,方便群众参与市场买卖。逐步在全县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消费经营网络。六是要深入开展“百村法律大讲堂”活动,依托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发动和依靠群众抓好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防火防灾等工作。积极推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接待日、村干部轮流值班等制度,对农村矛盾纠纷,认真排查、积极化解、依法调处。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坚持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互谅互让来引导群众。围绕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的要求,组织开展“净化家园村庄文明行动”,倡导培养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七是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以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适应农村医疗需求,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重点,大力发展村级卫生事业。
第四,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产业,夯实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要选准选好一条帮助群众致富增收、发展经济的好路子。根据乡村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选准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点,走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对先进村重点做好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抓好集体资产管理;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加大帮扶力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围绕土地、山石等资源做文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专业村;对一些交通便利、具有区位优势的村,加快发展商品流通业和租赁业,建设各类市场、商贸街、商业网点。依托自然优势,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业、观光农业等,为村级组织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第五,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服务考核,不断提高服务型村级组织的建设水平。要建立广泛联系农民群众的制度,从扩大联系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增强联系实效等方面入手,创新村级组织联系群众的模式。坚持和完善县直部门联系村、农村普通党员分片联系群众、党员先进性承诺等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农村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制度,真正做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与民交流,为民服务。建立和完善集中听取村民意见日活动、农村党员与群众谈心制度,确保广开言路、集中民智。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代理机制,把为民代理的服务项目、办事程序、政策法规、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向群众公开。坚持群众有需求、干部有行动、组织有服务,切实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要把为民服务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以制度来规范组织和党员个人的服务行为。重点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产销信息、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文艺汇演等方面的无偿或低偿、有偿服务制度,建立健全群众首问负责、服务需求预测、便民服务代理、服务质量投诉等工作机制,推进服务工作的系统化、高效化和经常化。要把建设服务型村级组织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村级组织经费拨付、村干部待遇保障结合起来,对表现突出的村干部给予养老保险奖励和待遇补贴,优先提拔重用甚至招录进公务员队伍。
第四篇:换届与组织
为了顺利地完成好选举工作,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针对换届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腐败问题明确提出“5个严禁、17个不准”,表现出了对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坚强决心。在认真学习换届纪律的相关文件和要求以后,我进一步的认识到做好地方党委换届工作选出好的干部,就要保证换届的民主,只有在换届过程中发挥民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才能启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有提拔前景的干部放心,让群众放心。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换届工作中严防腐败尤其重要。领导干部换届期往往是反腐倡廉的敏感期,必须谨防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突击提拔等腐败现象集中爆发,而一旦反腐倡廉失守、选人用人不当,则可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长久和严重的伤害。无疑,2011年防止“换届腐败”这一艰巨任务,将严峻考验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决心和能力,也将严肃检验我们近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建设的成效。
做为基层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待这项工作,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换届选举知识和有关文件精神,抓紧时间尽快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特别是要把实施方案吃透,按照时间安排,循序渐进,规范操作,稳扎稳打地开展此次党组织换届工作。
第五篇:村级组织运转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村级组织运转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纪晓敏 刘长禄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2期
村级组织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稳定农村社会局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取消农业“两税”后,村级组织不能正常运转的问题及矛盾日益突出。这个问题如不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制约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制约村干部发挥工作积极性,还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此,我们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大安市的月亮泡镇汉书村、殿元村、两家子镇同权村、同胜村和四棵树乡建设村、德昌村进行了村级组织运转情况的调研,初步了解掌握了全市村级组织的运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分析了村级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前景。村级组织运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经费不足,制约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我市共有18个乡镇223个村,大部分无工业或其他村办企业,只有极少数的村有相当少的机动地发包收入,完全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发放村干部工资及维持工作运转。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无法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村级发展后劲不足。如同权村是中等类型的村,2008年经费支出总额比2003年增加了24500元,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经费支出增大。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增加了村屯环境整顿治理等费用,扩大了经费支出的范围。
1.2 集体经济收入有限,不足正常办公经费
从调查结果看,大安市80%以上的村没有村集体收入,只有10%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村有一些土地转让和集体房屋租赁以及有机动地、草原、林木的村,有一些收入。如两家子镇20个村只有4个村属于油田周边村,略有收入,其余16个村运转完全靠财政转移支付勉强支撑。
1.3 村社干部工资过低,影响工作积极性
大安市村级干部工资平均1815元,最高3800元,最低500元,而且没有养老保险和退职补助等,严重影响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工资过低,工作任务繁重,经济困难的村谁都不愿意当村干部。有的因待遇低主动要求辞职,致使一些有能力、有水平、有头脑、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纷纷外出打工,谋求发展。
1.4 村办公室破旧不堪,维修费用过大难以承受
我市有的村还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原村集体资产被变卖,现办公地点设在村小学或村干部家中。即使有村办公场所的,大部分是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破旧不堪,维修费用过大,难以发挥指
挥部的职能作用。一小部分村办公室比较完好也需要维修。村级组织的硬件设施是极不完善的,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1.5 村级组织负债率高,妨碍正常运转
大安市223个村都有不同程度的负债。据2008年清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统计,村级债务总额为9022万元,村均40万元。在新农村建设和村村通公路建设中,一些村贪大求全,举债建设,负债高达701万元。许多村无能力偿还债务,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负债额之大,负债率之高,成为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一个绊脚石,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1.6 “一事一议”筹资难议,阻碍村级公益事业发展
由于现在村级经费困难,农村公益事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数量有限不说,还常常锣鼓不齐,“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办”,搞得村干部无所适从,十分被动。村民代表会议难以开成,绝大多数村民代表认为村级组织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待。通知开会时都以自己农活忙为由不参加,或者参加会议没秩序,使很多应该通过的事项得不到及时通过,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1.7 村级干部素质偏低,不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村干部多在农民中选出,人员变动较频繁,加之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很少,其素质得不到提升。村级干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素质偏低,见识短,缺乏与外面世界的沟通能力。村级干部长期不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没有机会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没有切身体会,不可能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不可能学到外地好经验好做法,不可能更好地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尽快提高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村级组织运转的展望与思考
就目前村级组织的现状而言,其前景是不容乐观的,与农村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单靠村级组织自身发展来解决运转问题,那是难上加难,无法实现的。我们认为,各级各部门要和村级组织联动,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抓起,才能真正解决村级组织运转问题。
2.1 开源节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农村发展永恒的主题。开源和节流、增收和节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少花钱多办事,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必须遵循的规则。确保村级组织运转的核心问题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首先,要解决开源问题。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项目支持等,鼓励和帮助自身发展能力薄弱的村级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广开增收渠道,发展特色产业;要帮助村级组织多渠道融资,加大和增加收入,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实力,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水平;要鼓励村级组织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搞好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增加村级收入,从根本上为村级组织的运转提供有力保障。其次,要解决节流问
题。要严抓细管节约集体开支,加强管理,节约集体开支,严格执行制度;要加强审计监督,重视对村干部的教育,增强其集体观念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防止假公济私和贪占挪用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第三,要解决盲目建设和摊派问题。各级各部门和村自身,绝对不能不顾实情盲目搞政绩工程,特别是举债搞政绩工程,增加村级负担。要严控上级部门尤其是特权部门对村级组织的摊派行为,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2.2 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就目前村级组织现状而言,在短期内靠自身能力解决正常运转经费问题是不可能的,这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大对村级转移支付的力度,弥补村级组织资金缺口,增加可支配的财力,保障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二是安排一定数额资金,帮助无村办公室的村和村办公室无法使用的村予以新建、翻建、维修。三是对村级债务,各级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及时有效地化解村级债务,尽早地卸掉影响村级组织快速、健康向前发展的包袱,为确保村级正常运转,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积极的财力支持。
2.3 加强干部培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村级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宣传者、引导者、实施者的各项重要角色,任务艰巨而繁重。要有足够的政策理论水平、觉悟、才干和见识才能担起重任,所以要重点加强对村级干部思想观念及各种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同时,还要组织他们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税费改革后,村级干部的工作职能已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发生转变。在新的形势下,村级干部要不断地调整发展思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建设新农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和带领群众发展各项产业、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面来。要制定科学的村级发展规划,强化科普意识,对村民广泛进行产业技能培训,依靠科学引导、示范带动、典型引路、发展适销对路的农村产业,培养一代具有专业科技知识的新型农民,真正成为引导农民科学致富的领头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