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行特稿:建设一流金融企业 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4
建设一流金融企业 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广东分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纪实
作者:罗宏宇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一批先进单位、个人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金榜题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这是广东分行成立30年来取得的最高级别的荣誉,这个殊荣的取得,是该行员工在总行、省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四大标杆”,践行“四大理念”,加快发展转型的结果。这一崇高的荣誉,凝结着广东分行员工的心血和汗水。
服务经济发展 创造卓越价值
广东分行始终坚持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与支持经济发展的统一,近年来积极响应总行、省委、省政府和监管部门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号召,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在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持续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建设,自觉服从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该行在信贷业务上,贷款优先投向能源、交通、城建、电力、民航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行业,如珠三角城际轨道广佛环线项目、广东天然气管网、中石化、一汽大众南海项目、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建设、广州地铁等省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以来,广东分行新增项目贷款146亿元,至2013年底,项目贷款余额达2325亿元。
——加快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秉承“国有银行要支持民营经济、大银行要做小业务、老银行要做新业务”经营理念,多维创新,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和机制,全力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截至2013年末,广东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65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4亿元;贷款增速8.1%。2013年,该行累计向12801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200多亿元,有效促进了全省小微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2011年以来,广东分行推出了无须提供抵押或其他担保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产品——小额便利贷,至2013年末,该行共为8000多户小微企业发放“小额便利贷”170多亿元,平均向每户企业提供了约200万元的贷款支持。
——全力做好“双转移”金融配套服务工作。重点从“财政、园区、企业、居民”四个方面,积极落实做好“双转移”金融配套服务工作。一是努力提高双转移财政专项资金运作效率。积极配合政府,提供收支两条线、资金池归集等业务服务,提高财务运作效率,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双转移”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大力支持产业园区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3年末,该行已完成全省20多个产业转移园的信贷准入审批,对产业转移园发放贷款200多亿元。三是完善园区企业金融配套服务。为5000多户属于鼓励转移行业目录的企业客户提供了信贷支持,涉及贷款金额近300亿元。四是完善园区居民金融服务。为产业园区内的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
融服务,满足工业园区居民的个人金融服务需求。
满足客户需求 创造增值价值
近年来,广东分行在总行的统一部署下先后开展了“优质服务年”、“奥运服务年”和“服务提升年”、“人民满意银行建设年”活动,从全面改进服务模式、业务流程、服务渠道、产品供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全方位推进,2010年,该行更以“零业务差错、零安全事故、零责任投诉”答卷,圆满完成了广州亚运会金融服务主阵地的光荣使命。
——健全服务机制,提供服务保障。广东分行构建了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和机制,建立了覆盖主要业务和渠道的服务标准体系,并通过持续开展“行长坐堂”、“服务细节改善工程”、“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等活动,推进优质服务的实施。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客户对工行服务的体验感知,该行从客户角度出发优化网点岗位设臵和优化业务办理流程,运用早高峰派票分流、设臵弹性窗口、实行预填单、加强业务队列管理、弹性排班制、开设小额现金快速通道、加强大堂引导分流等措施,不断提高网点运营效率,目前该行满意度评价系统监测到客户总体评价为满意的网点占比达100%。
——适应客户需求,深化服务创新。广东分行不断强化“民生金融”意识,加强产品创新,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消费需求。一是紧
密结合互联网时代客户消费方式的变化,大力开展电子银行产品创新,推出了网上收费站、汇市通、速汇金、购汇易、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新兴业务,仅2013年全辖网上银行企业客户开户就达5万户,交易笔数为1.1亿笔;个人网银证书客户开户300万户,交易笔数超过6亿笔;手机银行客户超1000万户,成为系统内首家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超1000万户的省级金融机构。二是继续推进芯片卡的多功能、跨行业应用。将芯片卡的行业应用拓展到交通、航空、能源、医疗、商业、旅游、电信、学校、企业、社保、城市一卡通等多个领域,给广大持卡人带来了诸多生活便利。截至2013年末,该行发行各类芯片卡达1500万张,是广东省内芯片卡种类最多、持卡人最多的金融机构。三是进一步加大自助设备投入力度,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目前全辖共有自动柜员机7667台、自助终端机3882台,电话自助终端75000台,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处理的交易笔数超过该行总业务笔数的60%,电子银行渠道已成为广大客户办理金融业务的主要渠道。提升自助设备使用效能和管理维护,探索试点智能网点,截至2013年末,该行在全省共布放自助发卡机453台,全年自助发卡130万张,占已投产发卡机网点发卡量的58%。四是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2013年个人贷款累计发放292亿元,余额比2008年末新增近1000亿元。
——加强表彰评比,推动服务提升。广东分行从2002年起,在全辖开展创建五星级服务单位和评选服务明星活动。至今全辖已有158个单位获省行授予“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五星级服务单位”
荣誉称号,有465名员工被评为年度服务明星,有23个支行(营业部)被评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27个支行(部门)被评为优质服务先进集体,26名员工被评为优质服务标兵,41名员工被评为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呈现出“营业网点星光闪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的良好局面。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技能。一是抓好员工培训。制订了员工长期培训教育计划,围绕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坚持重点培训与全员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与专业资格培训相结合,统筹开展管理、专业、销售、运行类员工培训。2011年以来,全辖员工30795人,每年培训267419人次,人均受训9.6天。网络培训24721人次,较好地提升了全辖员工的综合服务素质。二是积极开展业务技能竞赛和劳动竞赛。近三年来,先后组织了员工柜台业务技能比赛、大堂经理技能比赛、中年员工技能比赛、公司客户经理营销业务技能比赛、服务演讲比赛等共13次,参加人员达20,000多人次。在广东省财贸工会、人民银行主办的广东省金融系统2010年金融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参加中国银行业协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知识竞赛华南片区复赛中发挥出高超的水平,一举夺得本次复赛的第一名,并取得代表华南片区晋京参加总决赛资格,在北京举行的总决赛上,又夺得优秀奖。三是评先争优相结合,2010年以来,先后在全辖开展“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建功立业竞赛活动、“亚运优质金融服务”劳动竞赛活动和“创建和谐银行活动”,并评选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先进集体、服务标兵和先进个人,在参加总行“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建功立业竞赛活动中,我行有4个单位荣获先进单位,有12个集体荣获先进集体,有8名员工被评为标兵,有21名员工被评为先进个人。三年来,全辖共评选表彰各种先进单位、班组225个,先进个人658人,形成了员工学有榜样,赶有标兵,促进全辖各项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履行企业责任 创造公益价值
近年来,广东分行秉承“源于社会、回馈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致力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一是积极开展慈善捐助。广东分行员工分别向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和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082万元、344万元和321万元,员工捐款覆盖面达100%,其中在汶川地震捐款中,该行成为系统内员工捐款最多的省级分行,为支持灾区人民抗震救灾作出了贡献。二是连续3年参加“广东扶贫济困日”捐款活动,共募集善款500多万元。三是省行本部每年有近百人参加义务献血活动,每年献血14800毫升。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南方致敬〃公益盛典”活动中,该行荣膺“2010年度公益贡献大奖”。四是热心扶贫工作。近年来,该行向连平县油溪镇新溪村扶贫点捐款近百万元办起榨油厂一间;捐款50多万救济100多户特困群众;捐款10多万元帮助小学维修校舍、购买教学用品。全辖员工捐款45万元在广东河源市紫金县义容镇桥田村建起2000多平方米的“工行桥
田希望小学”。还为多个地区留守儿童和贫困地区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室”、“爱心书屋”等。
——建立困难员工帮扶机制。该行每年元旦元旦、春节期间都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对患重大疾病及特殊困难的员工进行上门慰问。近三年共投入帮扶资金达500万元,使数千名特困员工得到经济援助。同时,还为员工统一购买重大疾病保险,较好地体现了党组织和各级行对员工的关怀和爱护。
——加强职工权益保护。一是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单位工作的指导思想、经营方针、工作目标、年度计划及执行情况均经过职代会审定,各行工作的好坏、成绩的大小,由职工来评价,考核分配方案、重要规章制度出台、职工工资福利等大事,由职代会审议,充分发挥职代会的职能作用和工会的组织作用,目前职代会建会率达100%。二是实行行务公开制度。成立了行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采取职代会、行务会、公布栏、内部信息网络等形式对单位的经营情况、费用、人事任免、评先奖励等情况予以公开,确保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全辖近三年来共收到员工的合理化建议1000多条,从各个方面确保了职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渠道的畅通。四是坚持员工思想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制度。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基层员工的思想状态调查,了解员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解疑释惑,化解矛盾。五是积极落实女职工权益保护各项规定。
搞活企业文化 创造员工价值
——开展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2009年以来,广东分行党委围绕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共创共健共享”家园文化,把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到企业文化当中,将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化为优秀的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准则,为该行“创争”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容。一是自2010年至2014年,该行先后5次举办 “共创共健共享,建设和谐家园”全省员工文艺汇报演出活动。晚会上,省行营业部、各分行和省行本部分别选送一个节目,做到立足于员工自编、自导、自演,内容丰富多彩,节目主要围绕银行的中心工作、工行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了工行员工团结拼搏、努力开拓、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近年来先后举办员工蓝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比赛活动和员工趣味运动会。活跃了生活氛围,增强了员工身体素质。
——开展群众性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陶冶员工精神情操。2009年建国60周年和201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期间,广东分行先后举办了“员工文学征文和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征稿活动”。并编印了《员工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集》和《员工文学征文获奖作品集》下发全辖,还拍摄电视专题片《在党的旗臶下前进》在员工中播放,该片全面回顾了该行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该行员工还创作出大合唱歌曲《工行广东分行之歌》在全辖播出和演唱。2013年,为庆祝工行成立30周年,该
行又开展“员工文学征文和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征稿活动”,并积极参加广东金融文学艺术联合会和筹备工作。在广东金融系统第一届金融文学奖征文评选活动中全部获奖的47篇作品中,该行占了15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3篇。该员工编剧的励志电影《孝女彩金》拍摄成功,并被选为“十八大”献礼片在全省、全国放映,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省委书记汪洋的高度评价。
——搞好“职工之家”建设,为员工创造优良的活动场所。近年来,广东分行十分重视“职工(小家)之家”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为各分、支行建起了“职工之家”,县支行一级以上单位基本上办起了职工饭堂、健身室、阅览室、文化室、荣誉陈列室等。全辖有3个分行“职工之家”评为全国优秀“职工之家”,有12个分行“职工之家”成为总行级优秀“职工之家”,有38个分、支行成为省级先进“职工之家”。同时,加强了员工俱乐部建设,根据员工爱好和特长组建专业性协会,省行本部和各分行相继成立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舞蹈、摄影、瑜伽、太极、棋牌、书画、自行车等单项协会。每个员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需要志愿加入相关的专业性协会进行活动,大大丰富了员工文娱生活,促进了员工身心健康,较好的调节了员工八小时以外的情感,增强了员工的体质。
后 记
广东分行扎根南粤大地,中流击水三十春,各项业务不断发展壮
大,目前该行辖一个营业部、19个市级分行,拥有营业网点近1500家,员工30795名,是全国工行系统最大的省级分行,也是广东省内资产规模和业务量最大的金融机构。
一直以来,广东分行高度重视“创争”活动的模范引领作用,通过坚持“创争”活动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向公众提供卓越金融服务相结合,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与搞活企业文化相结合。坚持依法合规稳健经营,乐当企业的坚强后盾,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蓬勃发展,2013年实现利润308亿元,人均创利超百万元,全辖有10个市分行跨入全国二级分行30强行列。该行近年来先后荣获“2008年广东省金融创新奖”、“2009政银企最佳合作银行”,第16届亚运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运会“杰出贡献”奖,“2011年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色产品”、“世博与亚运金融服务组织推动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杰出贡献奖”、“公务员最喜爱品牌之金融品牌第一名”等荣誉。
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既是对广东分行近年来创新和转型发展成就的综合肯定,也是对广东分行新的激励和新的起点,我们期待广东分行再创佳绩,各项业务更上一层楼……
(总行网讯4月30日发表)
第二篇:金融支持经济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14年06月03日08:30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号:大 中 小】
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了去年7月份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金融十条”)落实情况的汇报,指出,“金融十条”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薄弱环节、健全金融体制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5月31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同时发布有关数据,详细介绍了“金融十条”出台以来金融部门在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重点领域和行业加快转型与调整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并明确了下一阶段“总量稳定、结构优化”,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稳定货币金融环境的工作重点。
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介绍说,去年以来,人民银行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并完善工具体系,灵活调整流动性操作的方向和力度,把好流动性总闸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货币市场稳定运行。并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支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建立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有序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由1%扩大到2%。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为13.2%。今年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达7.18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新增3.79万亿元,同比多增2413亿元。
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加快转型调整
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积极支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银监会召开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座谈会,建立绿色信贷长效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人民银行出台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加大对服务业、科技文化、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严格限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贷款,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技术改造等的信贷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末,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9514亿元,同比增长34.4%;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较2013年末回升1.8个百分点;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较2013年末回落1.6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末,21家主要银行机构投放到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绿色信贷余额为5.2万亿元。
整合金融资源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据了解,金融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人民银行专门设立支持小微企业再贷款,2014年新增额度500亿元。拓宽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券。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务市场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累计融资300多亿元。进一步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将盘活的资金优先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探索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和应用机制,已有577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09家融资性担保公司获准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2014年4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7.0和2.2个百分点。
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介绍说,银监会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进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清理规范工作,研究制定《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规范银行服务收费,继续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有关要求。开展全国商业银行收费检查,严厉查处强制收费、只收费不服务少服务、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继续收取等违规收费行为。出台《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及配套定价目录,完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机制。通过持续努力,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持续增加,贷款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13年末,银行业连续五年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目标。
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
去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对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2014年4月25日起分别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两个和0.5个百分点。将农业银行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19个省(区、市)的1494个县域支行。稳步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继续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渠道和方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至15%。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完善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扎实做好农村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扩大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涵盖林权等符合条件的各类资产,在重庆、湖北、黑龙江、安徽、浙江等地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试点。开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认真做好家庭农场、农村扶贫开发等金融服务工作。继续做好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工作。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农村地区人人有卡、家家有账户、补贴能到户。大力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和助农取款服务,部署开展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试点。在浙江丽水、福建沙县、安徽金寨等地开展多项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积极发挥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区的典型示范作用,为8.4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21.98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的27.2%,比2013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110家。今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在天津、上海、浙江、广东开展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2009年以来,累计解决1249个乡镇金融机构空白和708个乡镇金融服务空白问题,24个省份实现了机构服务“双覆盖”。
优化消费支付环境 支持企业“走出去”
据介绍,金融部门十分注重优化消费支付环境,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一是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金融债券,创新消费金融产品。新增沈阳、合肥、泉州、重庆、西安等10个城市参加试点,允许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合格金融机构在广东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二是完善银行卡服务功能,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下调幅度总体超过20%。三是积极满足消费信贷需求。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套房贷款需求,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积极满足宽带入户、家电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金融需求,支持农民改善生产生活。四是改进进城务工人员金融服务。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金融服务信用档案,开辟就业、消费、返乡创业和困难救助等贷款“绿色通道”。
人民银行不断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通过银行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外汇资金支持。全面铺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允许境内非金融机构以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据统计,2014年前四个月,全国累计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2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全国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支付额250亿元,同比增长1.8倍。截至2013年12月末,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已批贷款项目余额1041亿元,贷款余额402亿元。
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发挥保险保障作用
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第一季度,累计发行债券6.8万亿元。推动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到交易所发行金融债券,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引导银行理财等集合性资金规范进入银行间市场,规范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完善债券发行定价机制,推进债券预发行,倡导招标发行。创新债券柜台交易,增加商业银行柜台债券业务品种。完善发行、定价、并购重组制度安排。全面推进创业板市场改革,规范非上市公司监管。大力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加快期货衍生品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目前已挂牌企业达739家。
在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方面,去年以来,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科技保险工作、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等都取得了积极进展。2013年农业保险承保主要农作物超过10亿亩,约占全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2%,为2.14亿户次农户提供1.4万亿元风险保障;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外贸企业近3万家,累计承保余额3148亿美元。
严密防范金融风险
去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监管协调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持续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简化核销程序,完善呆账核销与责任追究机制,加快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加快推进以市政债为主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规范同业业务经营行为。继续做好金融稳定压力测试,稳步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
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表示,总的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既面临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经济下行的阵痛,但同时结构调整和改革所激发的活力也逐步显现。
下一阶段,金融部门将认真落实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各项工作。坚持“总量稳定、优化结构”的取向,保持定力,主动作为,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二是加强信贷政策引导,着力优化融资结构。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合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四是大力改进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要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金融配套政策支持,切实改进金融服务。五是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供给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六是强化风险监测监管,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第三篇: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力促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
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科学跨越
随着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市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步伐不断加速推进,加强党的建设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由其是加强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建设仍是目前比较重要的课题。根据市委“共谋科学跨越、长治久安”建言献策活动的要求,我们就以在交通系统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所了解的一些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近三年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中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目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及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就交通系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而言,在市委的领导下,在我们交通党委的精心指导下,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成效越来越显著,个别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和市行政事业党组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发展仍然不平衡,仍有少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对党建工作及党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有的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没有很好地履行“教育、管理、协助、监督”职能,尽管党务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结构依然不太合理,整体素质不太适应工作需要,队伍缺乏稳定性。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仍然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党组织组建工作难度大,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问题表现形式及原因:一是活动难开展。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加上党组织活动需要一定人、财、物
1的支持,企业党员与企业主是被领导,甚至被雇用的关系,在经济上对业主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党组织活动容易受到业主和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限制,导致不少企业党组织活动难以开展;二是作用难发挥。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以及部分企业党员素质不高、认识不到位,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党组织和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作用不强。三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部分党员政治理论素质偏低,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少,与时俱进的品质不突出,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较少,企业更多专注于员工对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一些党员的党性意识和修养。四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难度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业主把全部精力投入企业发展上,认为党组织可有可无,认为建立了党组织就是给企业增加了负担,增加了资金投入,一味的做档案、写材料,而延误了企业经济发展。即使建立了党组织,也是为协调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不愿意建立党组织。
(二)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薄弱,交流晋升渠道不畅,党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较突出。问题表现形式及原因:一是许多党组织书记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得不到轮岗交流,更谈不上提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务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因经费问题对基层尤其是企业党务工作者组织专项培训、外出考察少,从而造成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上没有创新,死搬硬套,局限性小,一些优秀党组织好的的工作做法、创新措施等不能及时了解掌握;三是基层党组织人员对党组织的认识不到位,支部领导不重视,政治思想教育落后,入党积极性不高;四是市委组织部党员发展分配名额少等问题制约了党员发展工作。一些被确定为入党积极
分子的同志5-6年还没能够发展,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被逐渐削弱。
这些长期积累的问题,有的正在解决,有的解决还需要一段时间和相应的过程。要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既要看到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又要增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及党员队伍建设对策
(1)切实发挥行业主管党组织作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与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的关系,努力营造一个合作 共事、相互信任、融洽相处的氛围,建立互动互利的工作机制。一是以真诚合作的态度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以诚感人,以情动人,取得业主的理解与合作。作为非公企业上级党委,应该主动出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业主说明在企业建立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原因、必要性,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消除业主的顾虑和担心;企业党组织可以将组织机构、党员身份、党组织负责人、党组织的活动向业主公开,有些党组织组织的活动还可以邀请业主参加,使他们对企业党组织的活动有所了解,消除他们对企业党组织的戒心和误解;企业党组织还可以通过工会或行政关系,与业主进行联谊、对话,沟通思想,增进了解。
二是寻找和扩大与企业业主的共同点,建立互动互利的工作机制,发展与业主的合作关系。注意从双方的共同点出发开展工作,求同存异,使工作有利于实现企业党建工作目标,又让业主看到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他们经营目标和经济利益的实现,从而使业主认识到企业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目标是一致的,并从这种认同感发展到与企业党组织建立起互相配合、互动互利的工作关系。三是加大服务企业发展的力度。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积极
为企业办实事,了解企业面临的困境,共同寻求发展思路,提高经济效益。主动协调企业与政府、主管等部门的关系,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在行业管理工作中,在不违法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本行业党组织企业,为企业搭建经济发展平台。
(2)在加强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
一是认真做好机关、企业党务工作人员的培养、选拔工作。首先要把那些真正热爱党务工作、熟悉党务工作、综合素质好的干部任用到党务工作岗位上来,真正建立起一支党性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党务干部队伍。定期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做好新上岗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经常性的组织党务干事到优秀党组织观摩,借签好的做法,创新措施。
二是按照中央《条例》和《实施意见》的规定,配备好机关基层组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做到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编制、职数到位,专职人员责、权、利到位,坚持真正“专职”,防止名有“专职”,实为“兼职”,分散、弱化党组织工作精力的现象发生。今后,配备的专职党务干部应由党委来考核审批,以提高专职党务干部的质量,为搞好党建工作提供保障。
三是经常性深入企业基层党组织,与企业业主沟通,了解企业人员结构,提出优化建议,尽最大可能保证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成效及待遇,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
四是积极推进党务干部交流工作,为党务干部的成长进一步创造条件。把党组织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岗位基地,加大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交流的力度。定期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通过学习、授课、讨论、互相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扩宽视野,借签好的经
验及做法,创新工作方式。
五是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党员发展质量。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和有关规定,有计划有部署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合理分配党员发展名额,重点向企业基层党组织倾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队伍建设,打牢发展党员工作基础。把那些对党有一定认识,觉悟程度较高,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入党申请人列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确保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量足质优。
(3)围绕树立党组织形象,大力加强创先争优工作,提升企业文化。
一是强化干部职工的自觉创建意识。开展规范的、有组织的、贴近干部职工工作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其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身体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增进沟通,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二是紧扣单位业务工作开展创建。结合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创建中,时时把着眼点放在与群众利益相关、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三是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按照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注重培育企业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意识,做到重质量、重服务、守合同、树品牌、讲法制、讲贡献、讲道德。
三、对市委组织部的建议
1、加强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指导,定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经济发展及党建发展情况,为企业经济发展做出实质性的指导意见,降低企业党组织文字撰写及档案资料的标准,以实
效性的党建工作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2、加强与企业业主的沟通交流,通过召开座谈会、联谊会、调研等方式,增强企业业主对党组织建设的认识,使其能够加大对党组织的支持力度,确保企业党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三到位”。
3、建立奖励机制,增加对企业业主的评选表彰,并每年适时组织优秀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业主赴外地参观学习,增强其主动性。
4、增加党员发展名额,确保非公企业的党员队伍稳步发展。
第四篇:金融支持县域经济之思考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之思考
□俞德洪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最基本的行政和经济单元,其发展离不开金融有效的信贷支持。近几年来,和县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坚持发展三大块状经济,推进郊区型经济发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县域经济呈现出难得的发展势头。当前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基层央行面临着更加重的责任和压力。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克服畏难情绪,有所为,才能有所作为;第二要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的信贷支持;第三,尽快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有利因素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2003年银行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出去,基层县级央行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有一种担心认为人民银行职能将会空心化,基层央行的工作缺少必要的手段。但是,通过这几年工作实践,我们越来越感到,振兴地方经济,基层央行大有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查研究、监测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方面,我们逐步从思维和行动上适应这种变化。
(一)基层央行的“窗口指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1、树立“大金融”意识,把贯彻执行货币政策落实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来。充分发挥基层人民银行的作用,为进一步贯彻实施货币政策,加强货币传导搭建有效的平台。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参加全县金融工作座谈会,及时准确传达当年国家货币信贷有关政策以及我县金融运行情况与金融工作的思路;二是及时到金融机构了解金融运行情况,掌握信贷投向和投量,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在政府大院开辟宣传橱窗,按季将全县金融运行情况对外公布;四是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把当年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到地方党政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大众;五是配合政府成功召开五届银企对接会,促进了银企合作,缓解了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银行与企业共签订了11.14亿元贷款意向合同,实际共落实发放贷款
6.38亿元,今年新签订合同3.72亿元正在落实当中;六是支行积极做好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近三年来,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82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岗再就业“贷款难”问题。七是积极响应政府东向发展战略,为县东向发展献计献策。2005年,依据我县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制定《加快东向发展实施意见》。同时,还根据政府有关要求,编制了我县“十一五”期间金融发展规划。八是率先在全市成功协助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和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和县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并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多次对其进行修改完善。《奖励办法》的出台有效地激发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2、积极响应政府东向发展战略,为县东向发展献计献策。第一是高度重视,及时成立机构。为积极响应和县县委、县政府东向发展战略号召,支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金融支持东向发展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和县支行东向发展领导小组。支行行长亲自挂帅,并确定了一名
副行长具体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第二是积极应对东向发展战略,在全行范围内展开“和县东向发展,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支行各个职能部门,就县东向发展进程中如何加强货币政策传导、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展开了座谈讨论。通过讨论,理清了工作思路,找准了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央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第三是围绕我县“壮工、强农、扩城、兴旅”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映问题,当好政府领导的参谋,为东向发展出谋献策。在县东向发展战略实施期间,我支行先后组织人员深入有关部门、基层乡镇和民营企业,调查了解我县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关政策出台对我县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专题调研活动,积极撰写调研材料,上报县委、政府。先后完成了《对和县金融机构存差加大的原因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和县外贸企业的影响》、《县域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县与浦口区区域经济对比分析》、《南京都市圈对和县东向发展的影响及建议》、《应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借新还旧”对央行票据置换考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关于民营企业融资“瓶颈”问题的探讨》等多篇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肯定,也引起总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3、着力营造“诚信和县”氛围。几年来,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初步建立了辖区十年间经济金融数据库,并利用银行征信系统平台开展辖区征信体系宣传和建设。截止2007年5月底,辖区征信系统已采集企业752户,发放贷款卡733户。今年根据总行的统一部署,我支行现已将征信系统数据采集延伸到非银行信息类和公安、质监、环保等相关部门。2005年,我支行还有效地制止了一起企业逃废债的发生。和县面粉厂欠农行贷款1296.1万元,利息578.7万元,该企业于2003年向法院申请破产,破产清算组擅自将企业资产和农行抵押物变卖。我支行获悉后,严把企业开户关,制止企业逃废债发生,最终使破产企业与农行达成清偿协议,维护了农行的债权。为加快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彻底改变不讲诚信的局面,力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瓶颈。我们先后采取一方面向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引起他们的重视。政府率先讲诚信,打造“诚信政府”,要求全社会讲诚信;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形式进行征信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讲诚信光荣”、“无信可耻”的社会风气。
(二)基层央行的服务效用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上越来越有力
1、在全市四县中率先开办外汇远程核销业务,为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2006年4月份,我支行为我县外汇企业开办远程核销业务,截止目前一共办理业务211笔,金额606万美元,大大方便了企业,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县招商引资环境,为支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着力加强支付结算体系基础建设。继大额、小额支付系统顺利上线运行后,我支行正在按计划全面推广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技术支撑和支持。2006年人民银行提出票据为1023笔,金额为27845万元,提入票据17705笔,金额为56173万元,同城票据交换所共提出票据25918笔,金额为234643万元,办理退库74笔,金额1867万元;利用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行政许可的系统程序,严格账户的审查审批手续,为企事业单位、个人提供银行结算账户的开销户服务,截止目前,银行结算账户系统共有银行结算账户339094户。
3、切实履行反洗钱职责,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维护和保障我县良好的经济金融秩序。
做好反洗钱知识和金融法律法规的经常性宣传工作,尤其是利用“12.4”普法教育日、在政府网站上开辟的金融法律法规宣传窗口及县三届蔬菜博览会的机会对金融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由于我支行“四五”普法工作突出,我本人被县委政府授予“四五”普法先进个人;近几年来,和县支行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多次开展账户、现金、支付结算等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特别是支行在依法行政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操作,在对辖内四家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事实,严格按照“一个规定、两个办法”对责任单位下达了行政和经济处罚决定书,极大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推动了辖区反洗钱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4、建立我县信用担保体系
由县镇两级财政及华星化工、江标集团等两家民营公司共同出资组成的县振兴担保公司已组建完成,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并加入了省担保集团体系。经过努力,省担保集团补充我县800万元担保基金。目前,新增在保贷款1544.7万元,解除担保责任530万元,正在办理担保审查手续贷款1957万元。此外,我县组建典当行的申请正在审批当中。
二、不利因素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战略,纷纷撤并基层营业网点、裁减人员,给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二是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后劲不足。农信社历史包袱沉重、风险较大、资金少、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落后,使得支持县域经济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农业发展银行少机构,单业务。全县只有一家农业发展银行机构,且只提供粮棉油贷款,成了粮食部门的总管。金融组织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县域金融服务,尤其是乡镇金融服务的功能弱化、服务水平下降和信贷萎缩,延缓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管理体制的影响。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治理以及出于集约化经营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业务管理上实行了逐级授权授信管理,使县域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限过小。二是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诸多原因,今年以来,我县银行共投入信贷资金204766万元,但都集中支持重点项目和大型企业的发展,发放县域中小企业、农业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较少。
(三)资金外流。一是存贷差继续扩大。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末,我县存贷款差高达29.25亿元,比05年扩大5.13亿元。二是农信社在利益的驱使下,转存存款。三是邮政储蓄机构吸收了大量的储蓄存款,却仅能办理小额质押贷款,对支持县域经济的有限资金近似于釜底抽薪。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90847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的19.04%。
(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一是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属于私营、个人合伙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二是会计基础薄弱,管理缺乏制度规范。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未建立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尤其是会计账簿设置不规范。三是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受个人私利的影响,对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信任,由业主管账、夫人管钱的现象较多,缺乏民主
理财和监督意识。四是税收法制意识淡薄,税务管理不规范。由于受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税收法制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往往因为无知而多次违反税收法规政策被查处,偷逃税金额和比例时常触及刑律,对企业和经营业主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三、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之浅见
(一)政府要全力推进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通过政府与金融机构联手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提高审计、会计、信息的披露标准,加强社会信用观念建设,积极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咨询机构,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信用状况,建立银行同业的中小企业信用奖罚机制,促进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二政府应从全局出发,树立起自身的诚信形象,加强诚实守信的宣传,并充分运用法律约束、行政处罚、经济制裁、道德惩戒等多种有效措施,引导、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努力支持银行维护债权,严厉制裁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三是政府要着力落实《和县2007年至2010年金融发展规划》,继续完善《和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和县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再上一新台阶,为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营造有益的环境。
(二)金融业要以发展的观点解决面临业务发展问题。
一是金融机构必须深刻认识发展县域经济在加强我国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调整经营策略,认真研究县域业务的市场定位,确定符合我县特点的贷款品种和营销方式,在继续支持华星化工、金城米业等大型企业的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贷款管理权的适度下放,简化贷款手续,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将一定比例的存款投入到当地”,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保证了县域资金的良性循环。二是建议增加邮政储蓄贷款种类及扩大贷款对象,使其增加发放农民个人和小企业贷款,促使农村资金反哺“三农”。三是借政府着力建设和县经济开发区的机会,将信贷资金和政府投入以及政策性金融资金结合使用,支持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重点抓好县、乡、村的水网、电网、路网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四是建议农业发展银行设立建制镇试点办事机构,适当增加业务。如,发放小型农、林、牧、水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提供农业综合开发信贷服务。五是各县域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方式,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探索包括股权质押、保单债权质押、应收货款质押在内的多样化的贷款担保形式。
(三)企业要将诚实守信作为生存之本,不断完善自我发展。
首先企业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坚持诚实经营,履约守信,提高企业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誉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以信用求发展。其次,企业要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生产经营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大力吸收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尽快形成规范的财务体系,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同时,在申请银行贷款和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时,必须按照规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财务报表和资产清单,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度,且对已取得的信贷资金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按期还本付息。只有“互相支持、互惠互利、恪守信用、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我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和县支行行长)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为加快三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民建三明市委员会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
1、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地方政府要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从改善投、融资环境入手,合理利用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性手段,切实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科学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要建立有效的联动运作机制。政府应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意见,加强对与金融生态相关的行政行为的规范和指导。严禁企业以任何形式破坏金融生态环境,对逃废债等一切破坏金融生态的行为痛下“杀手”,把对金融生态的保护作为对企业、部门及地方负责人任职考核的重要内容。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整体联动的作用,对破坏金融生态环境的企业和部门进行监控,对恶意逃废债的行为采取联合制裁措施。建议成立由政法委牵头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监察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参与,查处各种金融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打击金融违法活动,确保金融秩序稳定和金融生态平衡。
3、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各金融机构要树立全局观念,着力发展新的优质客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强自身竞争力,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切实做好农户小额信贷、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努力增加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
4、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共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在区域内广泛建立银政长期合作的项目开发平台、社会资信平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金融融资平台,扩大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真正形成政府、银行和企业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共担风险的体制和机制。
(二)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
1、支持中介机构壮大,促进征信行业发展。积极支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经营各类征信机构,通过市场化竞争的方式提供完善的信用信息服务,使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信息中介主体到位。
2、加快企业、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要利用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推进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为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提供重要依据,让讲诚信的企业、个人得到完善的金融服务,形成对讲信用企业、个人的正向激励,促进企业、个人信用环境的不断改善,降低不良资产比率,优化辖区金融生态。
3、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形成完善的、复合的信用信息系统。要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税务、质检、公安、司法、金融等部门和各类行业自律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之间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整合信息数据资源,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
4、加大信用环境治理,引导金融机构存差资金的投入。信用环境是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的根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环境建设的效果是能否引导存差资金投入的关键。因此,政府要创新招商引资观念。把银行资金作为引资的一种方式,逐步建立起政府鼓励贷款营销的激励机制。
(三)营造良好的司法保障支持体系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
1、要加强执法监察,改善执法环境,全力支持基层金融机构资产保全和维护债权,加
大对欠、赖、逃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金融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提高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结和执结率,确保金融诉讼案件高效、公正、圆满地解决。
2、加强对金融有关法律的宣传工作。尤其要做好《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刑法》、《破产法》、《物权法》的宣传工作,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动力
1、金融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当地经济活动。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企业及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强银企、银政关系,努力改善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对有效益、讲信用企业的信贷投入。
2、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要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运用好本地和异地两个金融市场,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延伸金融服务领域。准确市场定位,丰富金融服务内涵,推出适合各类企业发展、各类投资主体需求的金融品种,实施个性化、差别化、高品质服务,促进金融业良性竞争。
(五)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所谓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一种差异化战略,就是要结合当地实际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经济特色,这种地区特色差异表现在宏观上就是优势互补,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至关重要。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从资源、人才、区位、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当地优势,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要善于发展配套经济、互补经济,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扎扎实实地抓住几个特色产业,扶持其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只要发展战略正确、产业定位准确,就一定能够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第五篇: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
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
一、中国宁波网记者问: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启动仪式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都重点强调了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在1月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辉忠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牢固树立“实业兴市”理念,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出了具体要求。3月1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动员大会,做出了具体工作部署。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金融对宁波市“六个加快”战略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更好地支持宁波市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我中心支行通过深入的政策学习和扎实的调查研究,明确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不久前,我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决定在全市金融系统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今天,我中心支行组织全市各金融机构在此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布会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启动仪式,目的是营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并通过新闻媒体来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和表态,接受公众的监督。
二、中国宁波网记者问:今年以来,央行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一是密集调研,广泛走访,做到集思广益、心中有数。从年初起我中心支行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地调研,行党委班子成员分别牵头,到部分金融机构、众多中小企业和市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密集开展了现场调研和走访10余次,而且把到企业现场调研作为党委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内容,深化了思想认识,加强了与实体经济主体和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广泛听取了意见建议。同时,在调查中同步开展已有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了各项政策。
二是明确重点,细化要求,出台具体指导措施。在前期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讨论酝酿之后,2月15日,我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向辖内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各金融机构印发,明确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细化了工作要求。
三是沟通汇报,出谋划策,取得地方党政支持。针对今年的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工作要求,我中心支行分别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做了专题汇报,并在推动辖内债务型融资工具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些工作和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和采纳,市委王辉忠书记、刘奇市长均做出了批示肯定,市人大常委会施孝国副主任认为我中心支行迅速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行动快、效率高、内容实。目前,我们向市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得到了很好的采纳和落实,部分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四是找准载体,落实责任,凝聚金融合力。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我们还组织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我中心支行成立了以“一把手”行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和各金融机构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活动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现和谐共赢发展”为主题,围绕“六个加快”重大项目、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内容,组织全辖金融系统开展“金融进村入企,一线解难创优”等系列活动。通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统一思想、协调大家的工作步调,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形成一种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也为我中心支行提供一个工作抓手,确保各项工作举措的有效落实。
五是做好宣传,营造氛围,强化政策效果。我们今天举办新闻发布会和活动启动仪式,既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是我们的工作举措之一。当然,新闻发布会只是一种形式,关键还是要把工作做实、抓好。下步我们还要采取各种宣传形式,让社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
三、中国宁波网记者问:《指导意见》主要有哪些特点?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一是指导性强,体现“五个并重”:融资总量和结构优化并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金融发展并重,促进实现包容性增长;解决当前问题和推动长远发展并重,着力推进金融业转型升级;推动发展和防范风险并重,牢牢把握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扩大内需和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并重,努力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二是目标明确,力争“三个快于”。《指导意见》对很多工作都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要求。例如,在信贷投放上,要求力争做到“三个快于”:一是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快于其全部贷款增速,二是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继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三是涉海信贷投入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三是措施较新,确保工作成效。主要包括全面深化贸易外汇管理便利化改革,为实体经济企业办理各类外汇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进出口核销改革,取消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手续;加强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在中小企业、“三农”、个人创业等领域推广使用手机信贷产品;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理顺投诉处理机制,确保金融消费者公平获取金融服务。
四、中国宁波网记者问:《指导意见》中提到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主要有哪些渠道和方式?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一是要争“盘子”。在今年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我们要求各商业银行分支行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要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流动性,保持信贷投放适度均衡增长,有效发挥“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作用。二是要强引导。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将积极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优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三是要辟蹊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引导各金融机构稳步开展各类非信贷融资业务,加强同业之间、与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的合作,发展债权、股权相结合的融资模式,多渠道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
五、中国宁波网记者问:信贷资金仍是社会融资规模的主要构成吗?今年确定的信贷投向重点是什么?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从目前看信贷资金是社会融资规模的主要构成,2011年宁波市的本外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七成。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着力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加大对“六个加快”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优先满足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在信贷投放上,要力争做到“三个快于”,一是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快于其全部贷款增速,二是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继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三是涉海信贷投入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增速。同时,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改善首套普通住房的信贷服务,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信贷支持。积极发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六、中国宁波网记者问:宁波经济的特点是中小微型企业众多,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 3月份,市经信委和我中心支行共同建立的宁波中小微企业网上融资平台将正式运行,与宁波市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一起,将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大的融资便利。我中心支行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建设,按照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创新和推广,着力提高中小微型企业融资能力。切实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符合信贷条件和转型升级要求、但因外部原因导致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及时满足其资金需求,不抽贷、压贷。
为确保政策的落实,我中心支行将把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纳入中小企业信贷政策评估的范围,督促金融机构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和各项收费标准,坚决禁止各种附加在贷款业务上的不合理要求和收费,切实帮扶企业减轻财务负担,我中心支行将适时对金融机构中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情况进行督查。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特别是大额信贷资金流向的监测,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小微企业生产和实体经济发展。
七、中国宁波网记者问:在加大对开放型经济、推进对外开放合作的金融支持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2012年,我中心支行(外汇分局)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个中心,重点推出以下工作举措: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各项外汇试点政策的积极效应,如境内银行跨境贷款、中资企业借用外债等,有效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时,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深化外汇主体监管试点工作,全面推动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为企业办理各类外汇业务提供“一站式”、便利化服务。
二是大力开展“中小企业外汇服务年”主题活动。研究出台《外汇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中小企业外汇金融服务指南》,全面梳理外汇管理各项政策法规,提升外汇管理透明度,为我市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加大对涉外中小企业资金上的支持,引导和鼓励全市银行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贸易背景真实和风险适度三大原则的情况下,加大贸易融资资金的发放,全力支持我市涉外中小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加强外汇市场培育,推进外汇衍生业务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外汇避险产品和服务。
三是大力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当前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由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企业可以运用人民币结算进行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直接投资业务。下一步要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外商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和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积极探索个人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
八、中国宁波网记者问:在提高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服务社会民生领域方面宁波有何优势,如何进一步推进?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在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方面,我们将进一步依托信息化技术,拓展金融服务社会民生新领域。宁波的金融IC卡项目有很大的优越性,早在2008年1月,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准宁波金融IC卡项目为全国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目前,金融IC卡应用领域已拓展到高速通行、停车场、加油站、电力、电信等社会公共领域,医院挂号、配药付费等医疗卫生行业;教育领域的学校校园卡应用,以及城市公交的应用等。2011年,金融IC卡实现了从信息服务、交易支付到融资便利的新突破,推出了手机信贷产品,实现在中小企业、个人创业、“三农”等信贷领域的应用,有效地简化了的贷款流程,提高信贷服务的便利水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广手机信贷业务,以“五•一服务卡”推广、宁波市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为契机,加强与社保部门的合作,将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打造成惠民工程和暖心工程。
为解决无银行网点的农村偏远地区现金取款难问题,2011年推出了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银行卡持卡人可以在指定的农村金融便民点(如商店、超市等)布放的POS终端上刷卡,向农村金融便民点取得现金。截至2011年末,全市已在16个乡镇30个行政村设立了助农取款服务点,2012年,我们将实现助农取款业务乡镇覆盖率100%。同时,为推进非现金交易在农村地区的运用,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建设,2012年实现中心镇“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全覆盖。
九、中国宁波网记者问:我们注意到最近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促进和支持银行卡小商户发展的指导意见》,那么出台这个指导意见的背景是什么,主要有哪些措施?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我们所指的银行卡小商户,包括便利店、小超市、小餐饮、农家乐、服装等行业的个体工商户。目前,中大型商户的银行卡使用比较普及,小商户相对较为薄弱。出台这个指导意见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改善宁波市银行卡受理环境,充分发挥信用卡免息信贷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作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银行卡小商户支付服务水平。具体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优化账户开立、实行银行账户收费优惠、实施灵活的账户服务等方式促进小商户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与使用;二是通过改善小商户入网管理、加大对小商户投入力度、建立符合小商户需求的业务模式、提供优质的银行卡收单服务等方式积极推动小商户银行卡业务发展;三是建立健全小商户POS机具投入补偿机制;四是加强小商户管理,切实防范业务风险。
十、中国宁波网记者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护?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和各国际组织普遍认识到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对于维护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重要意义,包括美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国等在内的发达国家,成立了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等机构专门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探索推进此项工作,很多省市都试点开展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为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督促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我中心支行2011年在慈溪、奉化试点开展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阶段,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将继续本着“积极稳妥、重在实效”原则,与对金融机构的综合管理工作、信访工作、政务公开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建立人民银行与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共同参与的纠纷调解机制,探索搭建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之间的绿色通道,增强调解结果的公信力,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有效维护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人格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
十一、去年下半年以来,宁波市发生了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主逃跑案件,今年的形势仍会很艰难吗?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在防范金融风险,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方面有什么措施?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稳、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何问题仍很突出,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从宁波市情况看,全市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放缓,经济下行风险压力加大。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和风控制度建设,强化信贷资金流向及用途的合规性管理,切实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民间借贷、房地产、股市等领域,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加强对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的防范,尽可能杜绝投机性融资“挤出”实体经济发展的正常融资需求。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开展金融风险压力测试,严格落实金融风险报告制度。
同时,积极关注企业资金链状况、企业主出逃事件等风险因素,妥善处理企业资金链断裂事件,防范非正规金融及其他相关领域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加强各类监测,实现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切实防范区域金融风险。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对存量债务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妥善处理,不搞“急刹车”、“一刀切”。金融系统要加强“防火墙”建设,密切关注实体经济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防范跨行业、跨市场风险,防范非正规金融及其他相关领域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