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本站推荐]
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客观要求。(1)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的体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现代企业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根本就是人的现代化。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管理的主体和企业活力的源泉;企业文化提出以“软”带“硬”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理的企业管理系统结构和有效经营管理机制;企业文化要求有鲜明的个性,为企业管理提出了应如何造就环境变化。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运用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指导企业管理,以谋求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不断创造卓越,赢得优势。(2)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也是信誉经济。我国传统道德有“诚信为本”之说。历史上不少商人以及近代企业家,都是以诚信见著,誉满四方。古语云:“人无信不立”。如果没有诚意,不讲信誉,搞一锤子买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能有立足之地的。而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培育“诚信为本”、“薄利多销”的企业信念,货真价实、量足守义的企业伦理道德等都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因而也就自然成为企业谋求生存和拓展,取得市场主动权和制高点的必然选择。(3)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是当前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形式,它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有效地克服了“两张皮”,把企业管理中的软件部分、非理性部分,“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的“艺术”部分纳入到企业文化中,又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不仅使企业管理,而且使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创出新的特色。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1)要铸造企业精神,培养团结协作意识。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逐渐形成的与顺利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相联系的企业整体化、个性化的追求、志向和决心。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概括性、综合性反映。每个企业的企业精神都要具有鲜明特色,不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但都应包含创新、务实、团结、敬业精神等基本内容。同时企业精神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必须随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升化、浓缩,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我们企业尤其需要注重以下几种精神的培养。一是“产业报国”精神。每一位企业厂长(经理)与职工都要有一种民族自尊意识和强烈的自豪感,抱着实现民族富强和国家振兴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与感情,像长虹电器以振兴民族产业为已任,便可产生强烈的冲动和动力。二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应当信守的重要原则。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努力为全体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发展机会,挖掘创造潜能,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同时,要尊重全体员工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如果我们民族工业没有创新精神,永远也不可能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企业没有创新精神,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四是自律精神。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新旧交替、沉渣泛起。面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企业家如果不能在精神上加强武装,加强自我修养,不能做到自省、自立、自警、自励,就很容易被市场经济所淘汰,甚至沦为人民的罪人。就是好企业,也会被整垮。五是要强化的领导责任。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过程中,领导是关键。俗话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久而久之,这群绵羊就会变成“狮子”。要建设好企业文化,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规划、狠抓落实,才能取得实效。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出思想、谋思路、定对策,确定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提出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领导体制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要明确主管部门,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企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分工落实、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与此同时,企业要深入调研、制定规划,认真梳理整合各项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扎实推进。要着力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企业文化规范,通过梳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员工日常行为和工作行为进行细化,逐步形成企业文化规范,以理念引导员工的思维,以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共生死,真正实现“人企合一”,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2)关键是要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员工是生产经营管理的主体。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思想品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特别是要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振奋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把思想行为统一到搞活企业、发展企业、振兴企业的战略目标上来。因此,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宣传教育。一是形势与任务教育。既要把企业年度计划、发展规划、美好前景告诉干部职工,也要把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政策、企业所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和新对策告诉大家,使大家认清形势,看清方向,鼓足干劲,增强改革意识。二是艰苦奋斗、俭勤办企业的教育。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很多,基本矛盾之一是资金短缺。离开了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将一事无成。三是市场经济竞争意识的教育。要使干部职工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竞争,优胜劣汰日益加剧的态势,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做好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四是民主与法制教育。要使广大干部职工在各项经济交往和社会生产中遵纪守法,“重合同、守信用”,并通过学习掌握法律知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益,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五是抓好业务技能素质教育。要重视科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3)重点要重视塑造传播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的塑造和社会知名度的提高,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企业的好坏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现在,企业间竞争已经扩展到企业形象、企业知名度的竞争。美好的企业形象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不仅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创造广阔的市场,而且能吸引众多的优秀人才到企业中来,为企业的发展出力献策,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这种意义上讲企业形象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是争创名牌,树立产品形象。产品质量等于企业形象。良好的产品形象是塑造企业良好的关键。因此,各企业要确立质量为本,用户至上的思想,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新、快、优、廉”上做文章,在外观、造型、规格、款式、功能及技术含量、附加值上下功夫,不断推陈出新;要按照现代市场营销学原理,加大产品广告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树立优质价廉、精品名牌的产品形象。二是优质服务,完善信誉形象。优质服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直到垄断市场的重要条件。优质服务应成为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自觉行为,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此,要牢固树立“用户是上帝”的思想,建立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以货真价实的过硬产品、童叟无欺的经营作风,赢得用户信赖。要“以诚待客”,“以信为本”,经常走访用户,及时反馈用户使用情况并及时处理;要把企业置放于开放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中,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改善服务质量,对用户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三是加强现场管理,改善环境形象。环境形象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企业环境。要按照花园式工厂的要求,狠抓硬件设施建设。要规范统一包装、标识、标牌、警句,甚至包括字型、色彩以及广告语、办公用品、工作服等都应力求体现企业特色,并固定使用。四是广泛宣传,扩大社会形象。宣传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有效手段。要根据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层次结构,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体,广为宣传。逐步在企业导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通过一整套的设计,把企业商标、产品、企业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塑造形象和推销自己企业的形象、产品形象的目的。同时,要全面维护企业形象。凡有损企业形象的事不做,有害于企业形象的话不讲,有败于企业形象的生意不做。诚招天下客,信取万人心。
第二篇:浅谈信息化建设在军队后勤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化建设在军队后勤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革命席卷全球,迅速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作为国家富强的强力保障,军队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文章重点就信息化对军队后勤管理影响进行了剖析。加强信息化后勤管理,必须提高意识,充分认清信息化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机械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努力培养一支管理水平高,业务技术强,具备良好工作经验的后勤管理队伍。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加速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网络系统,切实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关键词】
信息化
后勤管理
军队
【正文】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高技术的时代,而作为孕育高新技术的温床与试验田,信息化在军队中的大规模使用已经使信息化战争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信息化战争与高技术密切相关,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都完全融入到战争之中。并逐渐形成以下特点:
1、武器系统智能化。
2、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
3、武器技术的极端化。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势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建设科学的,先进的后勤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后勤管理是部队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全方位工作,它不仅是本级领导和职能机关的事情,更是与每位官兵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抓好后勤管理工作是促进部队各方面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化后勤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后勤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高效、快速与精确的后勤保障活动,以后勤信息装备和后勤信息网络软件为主体,对军队后勤建设及管理活动进行决策、计划、协调、服务和控制的过程。信息化后勤管理是信息时代军队后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化部队建设和信息化战争发展的根本要求,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技术意义上讲,信息化后勤通过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提高管理的可控性,减少管理工作流程,降低管理的能量消耗。从人文层面上讲,信息技术使管理与人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层面上得到了升华,成为后勤对军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贡献。
信息化在军队后勤领域的拓展应用,是运用信息技术,高效获取和处理后勤保障活动,把人、财、物等实体基本情况和运动方式量化为数据信息,然后对数据信息作出管理决策。它首先对后勤数据信息进行手机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技术进行数据信息转换,再将它们存储于不同用途的数据信息库。管理者在掌握特定信息资源后,利用模拟软件和网络分析软件,便能找到使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最佳方案,再将该方案存储在后勤的内部网络上,如此反复,便能快速扩展自己的信息库。后勤管理者还必须经常深入了解和分析新的信息,以及新的相互关联的问题,在必要时修改原有的数据信息模型,使信息管理系统保持最佳状态,实现有效运转。同时,网络的普及使后勤内部形成强大的信息流,是后勤人员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专家系统、网络图书馆等系统,共同探讨信息化后勤管理建设和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等重要课题。
信息化后勤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高效、快速与精确的后勤保障活动,以后勤信息装备和后勤信息网络软件为主体,对军队后勤建设及管理活动进行决策、计划、协调、服务和控制的过程。信息化后勤管理是信息时代军队后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化部队建设和信息化战争发展的根本要求,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技术意义上讲,信息化后勤通过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提高管理的可控性,减少管理工作流程,降低管理的能量消耗。从人文层面上讲,信息技术使管理与人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层面上得到了升华,成为后勤对军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贡献。信息化在军队后勤领域的拓展应用,是运用信息技术,高效获取和处理后勤保障活动,把人、财、物等实体基本情况和运动方式量化为数据信息,然后对数据信息作出管理决策。它首先对后勤数据信息进行手机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技术进行数据信息转换,再将它们存储于不同用途的数据信息库。管理者在掌握特定信息资源后,利用模拟软件和网络分析软件,便能找到使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最佳方案,再将该方案存储在后勤的内部网络上,如此反复,便能快速扩展自己的信息库。后勤管理者还必须经常深入了解和分析新的信息,以及新的相互关联的问题,在必要时修改原有的数据信息模型,使信息管理系统保持最佳状态,实现有效运转。同时,网络的普及使后勤内部形成强大的信息流,是后勤人员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专家系统、网络图书馆等系统,共同探讨信息化后勤管理建设和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等重要课题。
二、信息化后勤管理的重点
1、提高意识,以人为本,狠抓后勤管理队伍思想建设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着“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新的历史使命,部队建设既面临难得 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历史挑战。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影响严重保持部队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的纯洁面临严峻考验。军事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部队思想管理创新工作开辟了新渠道,但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负面效应又对部队思想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是信息时代部队思想管理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一、充分发挥党委职能,把后勤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之中。要从转全面落实后勤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高度出发,把后勤规范化管理作为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把后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形势,研究一个阶段的后勤工作的重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搞好官兵的思想教育,提高官兵对后勤工作的认识等等,积极为后勤规范化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实现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实现后勤工作良好发展。
第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后勤机关职能作用。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系统、繁杂的工作,所以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工作干在平时、管理在平时。能不能把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取决于后勤管理干部的本职水平怎么样,执行规章制度的力度大不大,这就要求我们的后勤干部要正确对待,加强规章学习,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管理工作天天讲,时时抓,一刻也不放松。要健全经常性的后勤规范化管理机制,建立正规的日常管理秩序,采取经常性的检查督导措施,确保后勤规范化管理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同时,还要把后勤规范化管理与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用有力的思想工作和行政管理来保证后勤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三、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后勤管理。广大的官兵是后勤管理的主体,抓好后勤规范化管理,没有全体官兵的积极参与,仅靠领导和后勤部门的管理和教育是不行的。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官兵在思想上存在后勤工作存在错误认识,在官兵的思想中就是吃、喝等。这样就形成了教育、管理与日常行为相脱节,没有真正形成后勤工作人人抓、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官兵对后勤工作有意见的现象,这就要求各级领导组织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提高官兵的思想认识,让广大官兵当主人,当管理者,使管理效益最大化,形成后勤工作大家抓、大家管的良好局面。
第四、后勤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建设,成为后勤管理工作的行家。各级后勤人员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其自身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后勤管理工作完成的好与坏转。提高各级后勤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建设,不仅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现实需要。各级后勤人员要成为抓后勤管理的行家,关键在于能力建设,所有后勤人员必须要全面熟悉和掌握后勤业务,对本职的后勤业务弄通、弄精。后勤工作不仅具
有很强的时间性,还具有专业性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后勤领域开展了许多新业务,应用了许多新技术,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后勤人员如果不精通业务或者所知甚少,无法正常解答官兵提出的问题,处理日常业务工作中的关系,是永远都干不好后勤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后勤管理人员认识到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功夫下在钻研本职业务上,用在如何为官兵提高服务水平上,大力加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改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为后勤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正确处理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机械化与信息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军事形态,从发展和建设的角度来看,机械化和信息化是军队现代化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机械化基础之上的,二者既有各自的规定性,又密切联系。正确认识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对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式发展,完成军委提出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一,机械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和依托,没有机械化就不能实现信息化。从信息化的形成过程来看,机械化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当作战飞机的攻击能力不断提高,严重威胁到防御一方的安全时,雷达预警技术便应运而生;当常规炸弹无法准确击中目标,大规模轰炸仍难以克服敌方的坚固防御时,进攻一方便把精确制导技术应用到常规炸弹上,制导炸弹、制导导弹、巡航导弹等信息化武器便应运而生。可见,信息化是机械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机械化在信息化的演进过程中起到了载体作用,是信息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托,没有机械化,信息化就是空中楼阁,只存在于虚幻之中,现实中永远不会出现。现代战争,通过物质能量的释放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摧毁敌人的军事装备与设施,是战争活动的重要内容。即使在信息时代,信息化战争仍然需要机械化装备的机动力和突击力,而不可能“是纯粹网络的决战,是纯粹芯片、黑客之间的大比武”。尽管信息化因素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机械化因素退至非主导地位,但真正的打击力量仍然是以硬杀伤为主的软硬兼施,高质量的机械化装备是信息化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不可缺少的作战平台,而且信息化程度越高对机械化平台的要求也越高,没有武器装备的物理、化学效能的提高,信息化就难以达到很高水平。因此,机械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和依托,没有机械化,就没有信息化。
其二,信息化是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信息化就不能实现机械化的跃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军队信息化是军队机械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
结果。综观近期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与以往的战争有着明显不同。海湾战争中,尽管交战双方力量规模相差不大,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信息化程度上占有明显优势,致使战争开始后战场形势很快便“一边倒”。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牢牢地掌握着“制信息权”,实现了战场的单向透明,致使南联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透过这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人们不难发现,构成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信息正逐渐取代物质和能量,成为战争中的主导因素,而物质和能量是在工业时代的军事形态中衡量战斗力的主导要素,信息则是信息时代的军事形态中衡量战斗力的主导要素。这表明,机械化军事形态已开始向信息化军事形态过渡。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中机械化军事形态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证明,军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武器装备的威力呈几何级数增长,即使目前在机械性能上已接近于“物理极限”的武器装备,经过信息技术“处理”后,其作战性能仍能得到整体跃升。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武器的制导系统,使导弹的命中精度成倍提高;在飞机、坦克、战舰等火力平台上大量使用传感器、计算机、红外探测器、自动导航定位设备等电子设备,就可使其具有更强的探测、识别、打击、机动、突防等功能,从而实现作战性能的整体跃升。此外,在作战方面,信息化不但能够提高作战的效率和效益,还能够有效避免大规模的毁伤和破坏,使战争不断趋于“文明”化,使军事作为一种政治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政治需要,更好地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因此,信息化是机械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唯一出路,没有信息化,机械化就无法实现能力的整体跃升。
所以,要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机械化作战理念,确立先进的信息化作战理念。在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同时,带动并加速推进尚未完成的机械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其次,用系统思想、系统方法来搞建设。要对军队信息化建设进行系统设计和一体化建设。既要搞好总体设计、系统规划蓝图,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又要区分建设任务,分步组织实施;既要立足自力更生,实现创新,又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合理吸收发达国家军队的先进技术。
3、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后勤管理是部队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要形成一定的保障规划,就必须有一定的管理理念。在现代军事建设中,后勤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包括协调部门关系、规范官兵行为、解决现实问题、化解现实矛盾、保持部队稳定等。
第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加强后勤管理。任何事物的发
展都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后勤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对于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我们继续坚持,同时注意在实践中把握新形势、探索新途径,推进后勤管理取得新突破。
第二、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改善社会服务。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坚持从服务入手来抓管理、靠服务优化来促管理。
第三、坚持协同与参与相结合,在协同中参与,在参与中整合各级力量。
第四、坚持治标与固本相结合,在治标中固本,在固本中夯实基础。加强后勤管理既要治标,又要固本,既要注重当前,又要务求长效。我们始终坚持治标与固本相结合,把积极应对、有效处置与源头防范、前端控制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标本兼治,固牢了管理基石,夯实了管理基础。针对突发性事件,加强应急管理,积极果断应对。
3、信息化对军队后勤管理的启示
首先,加强信息战和信息化后勤管理理论研究,启动并加强以信息化系统为中心的后勤信息网络建设,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迫切需要。其次,加强信息战和信息化后勤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是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加速军队后勤实战化、实案化步伐的客观要求。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体的高技术广泛应用与后勤管理领域,正在使后勤保障信息化、后勤指挥自动化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保障力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尽快建设好我军的信息化网络系统。第三,加强信息战和信息化后勤管理平台建设,是推进军队后勤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举措。要抓住信息化战争军队后勤建设的主要矛盾,以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军队后勤实战化、实案化建设的切入点和提高部队保障力的突破口,尽快解决我军与未来可能作战对象之间的“信息差”问题。
我军后勤拥有庞大而完整等饿保障系统,联勤体制的成功启用在很大程度上扫除了保障资源可流动性的体制障碍,后勤指挥自动化网络的开发与应用为后勤勤务保障提供了信息平台。当前,应抓好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后勤管理数据信息库建设为基础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网络的开发与应用。一是建立开放、实时的面向部队的“信息通道”。它是信息化后勤指挥、保障与管理网络系统的支撑环境与连接纽带、信息通道应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不仅是后勤系统内部的联合,而且是陆海空天电的联合,是战略、战役、战术后勤的联合,是指挥、控制、管理、情报、侦察和各项勤务的联合。它能使后勤人员减少保障时间,节约保障能源,提高保障效率,增加后勤对作战的直接支援能力。二是实现宏观管理信息化,宏观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我军后勤管理绩效的提高和管理的科学化进程。美军认为:后勤作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承担着建设军队和维持军队各项行动的重任,因而美军特别注重后后勤宏观管理的信息化为后勤勤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依据和目标;后勤各项勤务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依据和目标;后勤各项勤务管理的信息化则为后勤宏观管理的信息
化提供了可能和保证。所以,要加强对运输管理信息化、采购补给系统信息化和医疗救治系统信息化等后勤各类勤务系统的开发研究。
三、信息化后勤管理的趋势
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我国国防事业的兴衰,也是在未来战阵中取得胜利的必要基础。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军队信息化军事变革实践的成功经验,无不以综合集成实现各种军事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实现各要素各系统的融合和高度一体,实现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跃升和全面发展。综合集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组合,而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的全方位融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必将使国防事业高度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浅析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定稿)
浅析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愈加激烈,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企业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为了企业和谐健康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更具凝聚力,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企业员工在完善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以企业的发展为中心,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让企业管理者能够完善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受到了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们的重视,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竞争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得企业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精神有明确的认识,能够树立和企业一致的发展目标,以企业的发展为中心任务,更加努力的为企业服务,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向成功。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概述
通常来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一定的社会活动实践之后形成的成为多有的员工共同认可并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员工的职业道德,它是通过企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一种以企业的发展为核心价值观念的文化管理模式。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不管他的规模是大还是小,它都因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目标,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
为了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做了以下总结归纳:
1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主要是指企业员工对于一种行为或者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做出的一致判断。它是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最核心的内容,只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企业价值观,才能够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用企业的统一标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
2企业的生产环境
企业的生产环境主要是指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行为特征的外部环境和联系,或者是企业的发展经营方向,企业的内在性质,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等。
3企业的英雄人物
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人物我们称它为企业的英雄人物,它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可以将企业英雄人物作为一个学习的榜样或模仿对象,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进行学习,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企业的文化网络
企业的文化网络主要是指企业员工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或者网络,所进行的有关企业文化的信息传播活动,一般来说,在企业的文化网络中所传播的信息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将企业员工的工作期望或工作态度反映出来,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
5企业的文化礼仪
企业内部所组织举办的各种聚会活动、表彰大??、年会等都是可以称作是企业的文化礼仪,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向企业员工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念,有助于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深入理解,促使企业文化实现其价值。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形象
一个拥有完整、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体系的企业,必将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在这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能够将企业各项服务中最优质的一面展现给社会或者客户,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给社会留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完善企业的管理理念
在日渐激烈的企业竞争中,想要实现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企业就要进行全面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发展的机遇,首先就要明确的了解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外来文化和传统的企业文化的碰撞融合下进行对企业文化的不断更新,从而形成能够顺应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新的企业文化,将这种企业文化全面的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岗位,才能整体的提升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管理者能够更好对企业进行管理。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的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
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看,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所追求的信念。企业员工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才能清楚的指导企业对于员工自身行为上的要求,进一步对员工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以配合企业的发展。
(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使整个企业体现出较强的凝聚力,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从中逐渐找到和整个企业发展的利益的契合点,提升了员工对于企业的依存度。企业中众多的员工聚合在一起,为同一个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一起奋斗,都是因为企业员工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让他们坚持,这就是企业文化传播的力量,它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最终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三、如何加强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就企业管理者而言
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行,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提高管理者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管理工作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该大力支持,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不断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领导层的带头作用,引导和帮助其他员工积极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二)就企业员工而言
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和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基础的保障工作。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加大给员工普及企业文化的力度,加强员工之间相互交流,让员工能够对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更深入的而了解,明确认识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方向,让员工以企业为家,具备主人翁意识,让企业文化完全渗透到企业中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渐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优胜劣汰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我国的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加强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不断的进步,健康发展。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让企业上下充满凝聚力,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良好,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接着简单地介绍了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最后指出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但是,有企业不一定就有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自觉地培育优良企业文化克服不良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企业向着崇高目标前进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企业各方面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会带来企业面貌的根本变化,会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风尚,展现出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知名度,进而影响社会、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因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振兴之本,它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引言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文化氛围等,它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最主要的内容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等。
一、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1.加强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建设“共性鲜明、个性飞扬”的蒙东文化,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服务社会公众,奉献绿色能源,实施“一体化”目标管理,梳理了检修分公司、第二发电公司党群管控模式。
2.强化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
明建设。融入安全生产工作,配合生产系统开展了“安全生产年”活动,广泛营造了安全文化氛围;融入经营工作,充分利用厂务公开和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等载体,对厂内重要经营决策进行通报并征求意见和建议,强化了广大职工对各项重要经营决策的源头参与。
3.围绕构筑建功立业平台和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继续开展了“三力”读书活动和“双保一抢两实现”系列劳动竞赛活动,切实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学习专业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同时,借鉴CBE培训模式,合理安排培训方式,通过“内培”、“请进来”、“走出去”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好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培训机制,通过开展生产竞赛,为职工搭建平台,促进职工成长成才。
4.举办迎新春联欢会、主题演讲、蒙东能源男篮女排比赛、建国60周年慰问演出等系列活动,构筑企业文化平台,展示了企业良好形象。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培育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培育企业精神,就是把企业的经营之道转化为全体职工的理想追求、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以及自觉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形成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驱动力。通辽发电总厂的“策划、程序、修正、卓越”的工作理念,就是:“策划、程序、修正、卓越”是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过程。体现科学严格、规范有序、实事求是、超越自我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发扬严细认真的务实精神,发扬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发扬赶超先进的进取精神;争创一流的经济效益,争创一流的管理水平,争创一流的环境建设。为使企业精神植根于广大职工的心中,真正成为催人奋进的精神支柱,约束职工的行为准则,在职工中展开了争当一流主人,争干一流工作,争创一流业绩,争做一流奉献的活动。使职工增加了集体主义荣誉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做到了在精神上视企业如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休戚相关;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利益,顾全集体利益;在原则上,是企业管理的主体,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种形式的参政议政活动;在事业上,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努力工作,做出贡献。
2、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企业风尚,展现出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不仅注重职工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重视职工伦理道德的培养,用良好的企业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风尚。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企业道德包括:
(1)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上,以诚相见,讲究信誉。虽然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展开竞争,但这种竞争是在公平条件下平等的竞争,而不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以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来赢得竞争的胜利。一个城市,物业管理企业大大小小有上百家,都是在竞争中生存,在生存中竞争,如果失去了平等的竞争,企业就难以生存。
(2)在职工与企业的关系上,企业为职工着想,职工热爱企业,企业不断为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而努力。职工则以企业的利益为重,全心全意投入为实现企业目标的奋斗之中,而且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
(3)在企业内部职工与职工的关系上,平等互助, 团结协作,具有融洽、友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这些关系都得到令人满意的处理,就会树立起企业的良好风尚,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良好企业形象的展现,主要表现在文明的生产、优美的环境、健康而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浓厚的学习气氛、和睦美满的职工家庭,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分不开。企业文化不单纯以满足职工物质利益上的需要为目标,更注重职工在精神文化较高层次上需要的满足,它旨在创造出这样一种企业小社会的环境,使人的价值得到实现,人人都能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目标的实现,将带给企业一种新的风貌,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3、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提高了信誉,扩大了知名度,占领了市场
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新时期,企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化,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企业信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显示了其重要价值,成为企业社会形象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企业信誉的提高会增强企业的知名度,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大有稗益的,而知名度的增强,重要的因素在于企业产品质量做保证,文明服务来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强调的实现目标。
4、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用良好的道德观念去影响社会,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对社会的贡献。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使在私有制社会里,企业的存在也要以社会对它的需要为前提。因而,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都突出对顾客、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内容,将企业的服务观念灌输到每个职工心中,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主动精神。这种教育的结果,使企业对社会做贡献成为更加自觉的行动,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而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
企业文化中对职工道德观念的培养,可形成良好的企业风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对职工的教育本身不仅使企业职工的知识技能、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也使职工树立了良好的伦理道德,这种进步意义已不只是对企业的贡献,同时从提高全民族、全社会人员素质的角度看也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为社会创造出了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其意义也远远超过了企业社会形象的树立这个作用。当一个企业具备了这种典范价值以后,其社会地位就会得到提高,而这正是每一个企业的发展所最需要的东西。
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是在现实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塑造良好企业社会形象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使企业职工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使职工更加热爱自己的企业,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向更深层次发展。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如果没有强大的、优良的企业文化,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取得成功。只有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才是抓住了根本,才是企业的成功之路。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博心园蜂业为健康加油
http://bxy2011.taobao.com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公司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不了内在的凝聚力,没有活力,只有死板的制度,没有了创新,企业就很难再进一步发展。在现代的国际型大企业中,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公司文化的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讲,为创建一家恒久的伟大公司而奋斗。同时,企业文化就相当于一个企业的品牌,只有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它才会被市场认同,被众多的消费者接受。
一、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是一个由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构成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根据内容也可以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是和谐统一、相互渗透的。
外围层的企业文化,也称物质层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的是那些能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文化形象,如企业的形象标识、员工的统一服装、口号、标语、企业的装饰和面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设备特性和企业歌曲、展厅、纪念品等,是形成更高层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先决条件,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中间层的企业文化,或称制度层企业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习惯、组织机构及内外人际交往等方面。从实践角度看,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人物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推广和传播。但要把管理者倡导的这种文化融进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变成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制度就成为最好的载体。企业文化单纯地作为“文化”,需要较长时间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而作为“制度”,则会大大加速企业文化的认同过程。当企业倡导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员工在认同过程中,如果超越了企业制度中约定的条款,便会催生新制度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了企业文化。
核心层的企业文化,或称精神层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理念的最深层,是渗透于企业职工心灵之中的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意识形态,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具有牢固的基础,是很难改变的。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经营思想及精神风貌等,是形成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企业员工的行为,因而也就决定着企业的行为和业绩。企业文化赋予员工以理想憧憬,给日常工作以高远意义,是组织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也是激发其创造力的源头活水。企业管理思想在员工中潜移默化,形成共同认知,使得员工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做才能符合组织的内在规范要求,怎么做可能违背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即使持守相悖的人也会慢慢身不由已地融入这一企业文化中。
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我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不仅促进了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发展,而且通过成功的企业管理又不断丰富着企业文化的内涵。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向心力和灯塔。
企业文化可以在不需要命令的情况下协调员工的行为。达到“不令而行”的效果,硬性的规章制度只能维持表面上的和平,而无法达到真正的和谐。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员工树立了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能够代替权威机构来协调员工的行为,并可以保证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而采取的放权措施不会导致混乱。企业文化还为所有的员工指明奋斗的目标和行为准则。在柔性管理中,需要培养员工的自觉性,要靠员工的自觉性来完成工作,利用员工的创造性来做相关的决策。第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起到重要的激励和控制作用。
传统的物质激励已经不是企业激励机制的惟一途径,企业文化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形成一种群体意识,产生一种集体激励动力,使职工自觉地为争取企业集体荣誉感而奋发努力。同时,企业文化还通过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通过硬性的强制力量,因此,对职工行为的控制更为持久和有效。
第三,企业文化能帮助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给企业塑造了内容丰富、广泛认同的企业形象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取信于市场和社会的首要内容。在现代企业竞争中,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价之宝,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将品牌和无形资产的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系统管理来规划实施,已经成为许多优秀企业的自觉选择。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的途径
企业文化管理的建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实步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让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构建,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企业管理风气、管理气氛、管理行为和管理绩效的变化,使员工产生深刻的认同感,成为这种文化的自觉执行者和推动者,才能实现现代化的高效管理。
第一,以人为本,不断激发企业文化管理的新活力。
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今世界的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成败。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议题,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而物的价值则次之。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自
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便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文化必须“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特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的力量”。
第二,完善制度,不断健全企业文化管理的保障度。
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内部法规和企业的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同时也催生不同的企业文化朝向不同个性的方向发展。因此,真正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同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员工做什么、怎么做都应该在企业的相关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企业有关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制度和文化的协调统一,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员工既有价值化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第三,突出个性,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管理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不同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涵和基本类型各不相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因此,企业文化管理应该特别注重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从而才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特征。只有充分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地促成企业管理重要目标的实现,将企业价值的实现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也更加有利于为员工提供一个更为融洽的企业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高昂情绪和奋进精神,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而一种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品牌,这是企业文化积累的结果,也是企业长期经营与管理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