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英语当成小学生学习的语文去教
把英语当成小学生学习的语文去教。
在教这一届学生之前,就经常有家长会说,小孩小学时和某某小孩差不多,他某某学科考九十几分,我家小孩也能考八十几分,为什么到初中他还考九十几分,我家小孩只考四五十分,甚至更少呢?当时我就在思考,后面这个小孩其实可能从刚入小学开始就存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那他为什么小学也能考八十多分呢?
这里举我们英语学科为例,小学英语课本每册书8个单元,每个单元只有15个左右生单词,全册书也就120个左右生词,而且课文对话短。孩子升入初中后,我们初三这届用的初中英语课本每册书6个单元,每个单元就80个左右生词,全册书就有近500个生词,而且课文又长。孩子进入初中以后每学期的学习任务是小学的4倍多。小学有足够的时间将有限的内容进行反复再现,再现重复的次数多了,学习习惯再差的孩子也能会个八九不离十,除非是智力水平确实很差的。而到了初中,由于学习内容加大数倍,这些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习惯差的孩子自己不知道主动学习巩固,每个知识点的牢固程度就不到位,学到后面就想不到前面,知识就变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越学越差。
接手这一届学生,我们深知,在小学毕业生达300多名的情况下,我校只招到124名。生源质量可以想象,这些学生肯定大部分都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问题的学生。于是,我们3名英语老师达成共识,对于这群孩子,可能应该采用非常规的方法教学。事实上各种层次的孩子们小学时语文的差距都不大,甚至到初中分差都不大,不像我们英语,最高的将近满分,一窍不通的只考几分十几分。英语就26个字母,比汉字那么复杂的笔画不是好记多了?在这样的想法下指引,我们从初一开始就摸索着向前,并且坚信多进行反复再现,学生总归会潜移默化的学会并掌握牢固的。当然,我们的反复再现也不是纯粹的机械的让学生抄写。比如:每个单元的单词,第一轮:只解决音和形的问题。我们带着学生学着划分音节去记,每个音节是哪几个字母,这个音节怎么拼读,嘴巴里在读整个音节的读音,伸出手指书空字母组合,等这个音节读准了,练顺口,练熟练,再指导第二个音节,等每个音节都指导完毕再带着孩子注意重读符号整体拼读至熟练。指导过程中老师从来不直接告诉孩子怎么读,都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拼读,孩子一旦自己能根据音标拼读出某个音节甚至整个单词的读音时就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学习激情。一个版块的单词音形指导完毕后,请班上接受快点的几名学生领读再分小组朗读并抽查个别学生朗读情况。
第二轮:解决义的问题。我们不喜欢孤立的让孩子记单词的意义,因为这只能暂时记住很快就会忘掉。我们将词汇放在语境中去理解,比如:借助课本中的Reading认真指导阅读,整体把握全文,认真用好书后的阅读理解题,让学生找答案进行原文再现,准确理解课文及相关生词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指导并进行背诵。
第三轮:解决词性和词形变化问题。通过将重点句子及短语再现,归纳单词词性及词性变化并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进行记忆。
第四轮:背诵默写过关。三年来,我一直要求自己,不经过以上三轮的学习重复绝不轻易默写。因此,学生经过多轮的学习反复再现到这时默写过关正确率明显加大,默得好也让他们有成就感,更愿意学习。
第二篇: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学习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大力推动学习之风的兴起。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积极行动起来,用“紧迫之心”对待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基本的生活习惯来养成。
把学习当作人生第一需要来对待。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一段时间以来,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就学习问题发出号召,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读书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这为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指明了方向。爱读书,是一种学习态度;读好书,是一种学习要求;善读书,是一种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要习惯“好读书”,培养学习的兴趣;坚持“读好书”,掌握读书的捷径;做到“书读好”,追求读书的效果;坚信“书好读”,拓展知识的层面。可以说,读书是开启“政治学堂”的金钥匙,也是驰骋“政治考场”的通行证。贪官胡长清自悔道:“我不学习,迷失了政治方向。由于学得少,学不进,头脑空虚,思想就贫乏。”“学得少,学不进”的胡长清,自然对共产主义信念缺乏清醒的认识,也更谈不上坚定了。由此可见,只有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时刻保持政治上清醒,才能保证行为不犯错、工作不迷航,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把学习当作提升能力素质的武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发展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事业成功的源泉,一切成就的创造,都源自对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情况是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情况,就得学习。即使对马克思主义已经了解得比较多的人,无产阶级立场比较坚定的人,也还是要再学习。”所以学习不能一劳永逸,应当紧跟时代发展,常学常新,靠“吃老本”早晚要掉队。那种凭着“知识不多有本本,水平不高有经验”的方式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是行不通的,也是大错特错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人脑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面对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素质,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赢得新业绩、实现新进步。
把学习当作加强品行修养的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对人们的诱惑很多很大,人们会时时遇到种种问题,产生诸多困惑。那么如何增强免疫力?坚持勤奋学习是一个良好方法。一个人,书读得越多,越能明事理,越能修正人生航标,不断提高品行修养,加强拒腐防变免疫力。没有好的人品作底子,缺乏做人的基本品德,一旦权力在手,势必生邪心、走歪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重视个人品行修养。刘少奇同志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同志给自己制订了《我的修养要则》。他们都主张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人品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如果不加强学习,缺乏敏感性和鉴别力,就会在扑朔迷离中迷失方向,就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知所措。只有在学习实践中加强修养,才能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不断升华、人格得以崇高。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胸怀眼界就会豁达开来,名利之心就会淡泊下来,生活情趣就会高雅起来。
第三篇: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记新时期学习型干部李再新
从一名普通的专科毕业生到邵阳市“青年岗位能手”,他用不断的学习提升了人生的高度;从一名职业新闻工作者到北塔区社科联副主席,他用不懈的坚持拓展了人生的宽度。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这是学习型干部李再新同志多年坚守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克难攻坚、创新开展工作的重要法宝。
李再新,男,29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2003年毕业于邵阳学院政史系,2004年获得湘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自考本科文凭。2003年3月,该同志通过公开招考进入邵阳广播电视报工作;2004年9月,考调至新邵广播电视台任新闻专题部主任;2006年,该同志在1000多人中脱颖而出,以笔试第二名的成绩争取到中国气象局机关公务员的面试机会;2007年4月,该同志考调至北塔区任新闻中心主任、《北塔》内刊总编辑;2009年11月,该同志参加北塔区科级干部考试,取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被任命为北塔区社科联副主席。他的起始学历仅为大专,其专业与工种不对口,但他工作却十分出色,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他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习惯,在平凡的人生旅途和普通的工作岗位中,默默不闻地书写勤学之歌。
笃学,学习理念先进。“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该同志常对同事说,一劳永逸式的学习时代已经结束,人类进入21世纪,就是走进了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任何干部都没有什么“老本”可吃。为此,他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习惯,天天学、时时学、处处学,“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他注重改进思维方式和习惯行为,学会了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并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同时长期性地勤于实践和勇于探索,提高了他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的学习并没有毕业,下班多学两小时,休假日多看几本书,关掉电视挑灯夜战是他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在学习途径上,他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每一次集中学习,近年来,该同志参加了《湖南日报》通讯员培训班、《永续发展高峰论坛》、新闻业务培训班等各级各类培训班20余次。在保障措施上,他每年初均要制订学习计划,确保每月工资的10%用于学习投入,并积极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互相监督,相互激励,相互鞭策,相互提高学习,该同志的妻子也是通过不断学习,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该同志经常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装在脑子里,从学到的知识中找答案,反复琢磨,反复比较,想通想透,思深思远,并针对问题弄清原因,认清症结,找出办法,形成良策。他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不怕“见光”,乐于与人交流讨论,他在和大家平等的交流、对话、研讨中,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迸发智慧和灵感,开启思路,激发潜能,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他善于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经常“回头看”,看看哪些知识领悟得好,哪些打了折扣,原因是什么,教训是什么,不断总结学习经验,积累学习成果,使学习的知识内化为思维方式,外化为行为方式,转化为工作能力。
善学,学习内容科学。科学选择学习教育的内容,是该同志成为
学习型党员干部的重要原因。他立足本职岗位,结合自身工作,坚持按需择学,努力成为创新型、复合型干部。一是打实理论基础。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干部,该同志对政策时事有高度的敏感,加上思想政治的专业基础,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有全面的了解。二是学深学透业务知识。他能及时跟踪本职工作的最新发展态势,掌握最新知识,接受最新经验,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从事新闻工作时期,他深入学习了《新闻学》、《新闻传播史》、《电视新闻写作》等专业书籍,自学完成了新闻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2006年,他以全市第一的成绩拿到了记者从业资格证。2005年,该同志主创的《闪光的尺子》广播通讯获得湖南省政府新闻奖一等奖,近年来,该同志获得省级奖励6次,市级奖励10余次。进入党委部门工作后,他又加强了对《求是》、《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等党和政府核心读物的学习研究,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他积极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练就过硬本领。2007年担任《北塔》内刊总编辑后,他先后向《邵阳日报》编辑部的同志、《双清》、《新邵》等兄弟刊物学习,登门拜访近10次,吸取了大量实际工作经验。目前,《北塔》内刊办刊质量大幅提升,已成为县区报纸中的重要一员。三是学通了工具技能。他敢于从“零”起步,自我加压、勤学苦练,自我超越、突破极限,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边学边用,重点掌握好与工作相关的电脑基本知识和网络基本技能,促进电子政务,并能很好地运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常用的宣传设施设备,使之充分地为工作
服务,近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通过网络跟帖关注网上舆情,处理网络事件10余起。
活学,学习成效显著。该同志的学习理念先进,学习内容科学,学习方法务实,同时在保证学习经费,提高工作成效等方面,均不愧为名符其实的“学习型党员干部”。2003年以来,他投入学习的资金近40000元,新添图书1000余册,累计藏书2000余册,并购置了家用电脑、照相机等设备;他精学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行政许可法》、“一化三基”等重大科学理论和重要政策,作学习笔记近20万字,写心得体会60余篇,理论文章近40篇。2007年以来,该同志每年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上稿300余条,其中在《湖南日报》、红网等省级媒体上刊发头版头条4个,要闻100余条;在《邵阳日报》、邵阳电视台等市级媒体上上头条30多个,要闻200余条,为树立北塔区良好对外形象做出了一定贡献。该同志兼任总编辑的《北塔》内刊办刊质量连年攀升,已成为北塔区凝心聚力、共同学习的重要平台。2007年,该同志作为主要编辑人员,编写了《铿锵北塔》一书,较高的编辑水平得到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丽莎的赞赏,赵部长还亲自为该书作序。2008、2009年,该同志连续获得北塔区政府嘉奖。今年8月,该同志又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2009邵阳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第四篇:学生代表发言稿: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学生代表发言稿: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学生代表发言稿: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当学习成了一种习惯,学习就不再是辛苦的事情。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状态,就会采取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学习。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学习也是一样的。
学习非常重要,它关乎一个人的人格、价值观和对人生理解能力的建立和提升。
学习的渠道和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从课堂上吸取知识,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补充。不管采取怎么具体的学习方式,我们都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坚持和努力,持之以恒,终究会有所收获的。
我认为,我们决不能把高三看做是生命的冲刺线,也不能把高考看作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后一站。人生路漫漫,高中结束,也仅仅是我们人生才刚刚起步,而高中阶段的学习,更应该的是把“学习”培养成一种能力,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习惯,不仅仅是为今后的人生路打好文化基础,也为了使自己永远有学习的能力和不断进步的动力。
我心中的学习,不是以压迫的方式,把学习扭曲成做题、刷题这样机械的动作,也不是把自己关押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着外界氛围的影响而去完成作业。我心中的学习,是利用一切的渠道和方式,去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去提高思考能力,从生活中、从周围的一切细节中去发掘出财富。
人与人的目标可以大相径庭,但都要为各自的目标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学校固然是学习知识的殿堂,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必须与学校有关。掌握了真正的全面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自主的思想,才能真正把校内文化课学习好,用好的成绩证明自己的部分实力,比如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
那我说的全面的多样化的学习是什么学习呢?举个例子,看一场电影,即使是某些最没有深刻内涵的科幻片,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为自己所能利用的知识。我们可以学习到特效的制作方式、可以通过分析其情节设计和剧情结构了解电影的思想,还可以感受到拍摄角度和音效带来的震撼,甚至还可以从科幻因素中预见到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一些科学的概念等等。这些有用吗?我要说,这很有用。当你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宽度就会很不一样,你的理解能力就会很不一样。
这便是我理解中的学习,它真实地贯穿于生活,渗透到生命的细节中去。会思想的人从没有浪费时间,会学习的人也从来没有无意义的事情。体会到这一点,学习兴趣始终就会很高,觉得学习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包括课内的学习,也就再也不会是枯燥无味的重复和训练,每天的上课也不是机械的演练和排查,做作业也会汲取到与众不同的知识(尽管总是不断思考外延的东西有时候作业效率会低一些)时,就没有枯燥和烦闷了。
学习要有目标和信念,我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老师和家长单方面的指示,而是与自己的梦想有着紧密的关系。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现在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一点点的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真的有意义的,也肯定会有回报的。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这一点,我觉得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开始学习。我说的家长要开始学习,并不是要坐在家里死啃书本或者是挑灯夜战,你们完全可以抱着你们的手机和电脑,去看你们爱看的资讯,但是从今往后,你们的思想要更主动,不要被社会舆论、专家点评和心灵鸡汤牵着走,要试图去了解,不懂就去查,去思考,多看书,从中提取自己人认为有所帮助的信息,并完善自己的思想。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并受到来自家长的好的影响和引导,学习的形式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在于从中的归纳总结,更不是看完之后“呵呵”了之。
以上就是我对于学习的理解,我觉得如果有了争取的学习理念,学习就不是会一件难事,至于考试成绩,那只不过是学习的一个副产品而已。
第五篇: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读书十分重要。自觉地把读书学习同撰写文章结合起来,并且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读书学习与工作实践的历程,尤其是自觉把读书学习所得与从事的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读书学习,把撰写理论探讨文章、采写新闻通讯当成读书学习和不断充实新知识的一项重要过程,并且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乐此不疲、持之以恒的笔耕,有一种丰收的欣喜。
每当一篇篇饱含自己辛勤汗水的文章发表或获奖,从中可以感受到读书学习的快乐和惬意。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带着具体选题读书,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先后在中央和省市报刊、出版社发表73篇理论与实践论文、130多篇新闻通讯,其中有9篇论文获得省级优秀论文、研究成果奖或福建新闻奖,8篇新闻通讯获福建新闻奖等省级以上新闻通讯奖。2007年底,选编在中央和省市报刊、出版社己发表的33篇论文与35篇通讯,近31万字的《一路追寻》通讯论文集出版,内容涉及新闻、宣传、文化、经济、党建、人才等诸多领域。
读书学习是一个长期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我始终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坚持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学习,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和有兴趣的书刊来读,把相关工作书刊和背景材料找来对照读、比较读,使自己在阅读中不断吸取有用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自1985年学习了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拟写的第一篇论文《有竞争能力的领导者是办好企业的关键》,在《技术经济与管理》刊物上发表后,兴奋不已。从此,逐步养成持之以恒读书学习与拟写文章相结合的习惯。
带着问题或选题读书就能取得明显成效。读书要有问题意识,要带着问题读书。如有想不明白的问题,就必须通过读书学习来解决。我每次确定选题准备拟写理论探讨文章或新闻通讯时,首先就寻找选题对应书籍进行学习,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对选题相对应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如先后撰写发表的《关于典型宣传工作的思考》《努力实现典型报道的创新》《提高典型报道的审美能力》等论文时,就大量阅读了新闻学、心理学及典型、审美、创新等方面书籍。只有通过阅读获得新知识、了解新思想、树立新观念,才能提高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敏捷性,使写出的文章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读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读书学习就是要帮助思考,进而解决问题。我总是把读书学习同思考写文章结合起来,一面读书学习,一面思考写作;一面思考写作,一面读书学习,每年不间断均有数篇长篇通讯或理论探索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达到了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强运用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读书水平。如2006年撰写发表的《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互动》论文,通过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催生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强势地位的变化,弄清楚新兴媒体产生、变化发展的趋势,研究探索传统媒体应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互动,从总结和探索中提高媒体引导舆论水平。
通过坚持读书学习,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能够怡情养性、提升境界,而且结合工作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写些业务工作探讨调研文章和相关工作的深度报道,便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