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附件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下简称“省教改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4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教改项目是指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对学校审核上报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汇总确认的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教改项目旨在促进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第三条 省教改项目的组织实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开展研究与改革,力求实效。
第四条 省教改项目的主要范围与分类
省教改项目的主要范围是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特色培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研究的内容,省教改项目一般可分为七个类别。
1.综合性研究:是指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相对宏观的问题进行的战略性、全局性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区域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布局、高校发展战略、院校比较研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地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重大战略决策和重点工作推进措施等方面的探索。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某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项目,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理念、大类人才培养、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创新。
3.课程与教材建设:面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等方面的改革项目。
4.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建设、创新性实验计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5.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是指促进高校科学管理的改革与实践,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实践等。
6.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高水平教学团队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等。
7.其他项目。
第五条 省级教改项目完成时间年限为2--3年。
第六条 省教育厅负责省教改项目的规划、组织、指导、推广等工作。
第二章 项目上报
第七条 黑龙江省教育厅每年发布通知和指南,公布各校申报限额,各高校据此组织本校项目遴选并统一上报。同时将《项目申请书》电子文档上传到“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系统”(http://61.180.175.202/)。不受理个人上报项目。
第八条 省教改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制。项目组人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每次限报一个项目。项目主持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黑龙江省内高校在编教育工作者,近三年无教学事故或其他不良记录。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学一线的讲师、教学管理部门或教学辅助单位的助理研究员)。
3.因违反第十四条规定,有“撤销、中止”记录的项目主持人,三年内禁止上报新项目。
第九条 为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实践,设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改试点项目,主持人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项目组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0周岁),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项目上报名额为每年各校上报名额总数的15%(不占各校上报名额总数)。
第三章 项目汇总与确认
第十条 省教改项目实行学校审核、省教育厅确认制。
第十一条 省教改项目汇总确认程序为:
1.学校审核上报。各学校组织专家进行遴选审核并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上报项目。
2.省教育厅对各校上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汇总、确认、编号,发放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通知书,并行文发布。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十二条 项目所属学校要在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强对项目研究工作的管理、指导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为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必要条件。
第十三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项目主持人在项目结题前至少一年以上时间内提出申请并填写《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调整申请单》,经学校签署意见后上报:
1.变更项目主持人或参加人。
2.由于特殊原因申请延期结题或中止项目研究。
第十四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撤销项目,中止项目研究。
1.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2.未经申请批准,无故中止的项目。
3.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第五章 经费
第十五条 省教育厅设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专项经费,用于资助省教改项目的实施。资助额度为每个项目3--5千元。
第十六条 省教改项目资助经费来源于省财政厅,划拨到承担项目的学校后,由学校财务部门设立专门帐户并由学校主管教改项目的部门统一管理,各学校必须保证不少于1:1的经费配套。项目所在学校要保证省教改项目资助经费专款专用。
第十七条 教改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
1.资料费和印装费,含与项目研究相关的材料打印、复印、装订费,图书、教学软件等文献资料的购置费和邮寄费;
2.项目研究所需的调研差旅费、会议费;
3.与项目相关的论文、著作出版费;
4.项目结题验收或成果鉴定费用。
第十八条 学校教改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审核。
第十九条 部委学校、高职院校所立项目由其主管部门提供经费支持。
第六章 结题验收
第二十条 已完成的省教改项目由学校统一组织上报,由省教育厅进行确认。第二十一条结题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结题验收书》,项目研究报告,项目成果(包括成果被采用、转载及获奖等情况的证明及其他可以说明研究成果的有关材料,如论文、教材、著作、课件、培养方案、获奖证书等)。结题材料的提交和报送根据有关通知的具体要求,并通过“管理系统”提交与纸质材料相同的电子文档。
第二十二条 结题项目所提交成果材料的要求:
1.研究报告:1万字以上,内容包括: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具体措施,研究成果,取得的成效及推广应用价值。
2.论文:需围绕研究内容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1篇以上教研论文。
3.教材:要突出教学改革和创新内容,须正式出版并被应用。
4.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软件:须正式出版或被采用,说明其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5.著作: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成果的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6.项目主持人必须有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项目参加人必须有相关成果。
第二十三条 项目结题时间以通过确认的日期为准。
第二十四条 初次结题不合格的项目可暂缓结题,项目主持人须提出延期结题(最多不超过1年)的书面申请,经学校教改项目管理部门同意后上报。待项目组完善相应材料、补充相应成果后,可再次申请结题。
第七章 成果推广应用
第二十五条 省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著作、论文、软件、课件、专利等)公开发表或出版时,应在醒目位置标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项目编号。省教改项目研究成果归属黑龙江省教育厅和项目完成学校。
第二十六条 高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和手段加强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高职院校、成人(继续)高等教育院校省级教改项目管理参考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其解释权和修改权归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教育厅
2014年4月15日
第二篇: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下简称“省教改项目”)管理,确保立项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4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黑龙江省高教强省建设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教改项目立项是指由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并批准立项的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教改项目主要面向全省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择优立项,旨在促进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第三条 省教改项目的组织实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开展研究与改革,力求实效。
第四条 省教改项目立项的主要范围与分类
省教改项目立项的主要范围是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特色培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研究的内容,省教改项目一般可分为七个类别。
1.综合性研究:是指对黑龙江省乃至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相对宏观的问题进行的战略性、全局性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区域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布局、高校发展战略、院校比较研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地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重大战略决策和重点工作推进措施等方面的探索。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某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项目,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理念、大类人才培养、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创新。
3.课程与教材建设:面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等方面的改革项目。
4.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建设、创新性实验计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5.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是指促进高校科学管理的改革与实践,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实践等。
6.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高水平教学团队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等。
7.其他项目。
第五条 省教改项目按选题价值和成果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指导项目三个级别,其分配比例大致为1:3:4。
1.重点项目(含委托项目)是指对解决我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重大作用,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可望取得重大成果,并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项目或由省教育厅根据工作需要授权委托研究的项目。
2.一般项目是指对解决当前高等教育教学中重点问题、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较大作用,能取得较好研究成果,并有推广应用价值的项目。
3.指导项目是指立足高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有一定受益面的研究与改革项目。
第六条 一般项目和指导项目完成时间一般1~2年内,重点项目完成时间一般2~3年内。
第七条 省教育厅聘任有关专家成立专家组,由高等教育处具体协调指导,负责省教改项目的规划、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评审、验收、推广等工作。
第二章 申报
第八条 黑龙江省教育厅每年发布省教改项目立项通知和项目指南,公布各校申报限额,各高校据此组织本校项目遴选和推荐申报工作。
第九条 省教育厅鼓励院校联合申报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鼓励并接受相关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并赞助省教改项目,不受理个人申报项目。
第十条 项目主持人组织填写《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书》),由学校教改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确定申报类别,经学校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统一报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同时将《项目申请书》电子文档上传到“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系统”。
第十一条 省教改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制。项目组人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部分委托项目和院校联合申报的重点项目根据任务需要可适当增加研究人员。项目主持人组织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每次限报一个项目,所申报的项目没有重复立项嫌疑。项目主持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属黑龙江省高校在编教育工作者,近三年无教学事故或其他不良记录。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学一线的讲师、教学管理部门或教学辅助单位的助理研究员),具有组织项目研究与实施的能力。
3.此前承担的省教改项目已按规定结题,凡在“管理系统”中有“撤销”记录的项目主持人,三年内禁止申报新项目。
4.重点项目主持人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承担过相关课题研究。
第三章 评审与立项
第十二条 省教改项目立项实行专家评审制,采取网上评审与会议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择优确定立项项目。项目评审专家由省教育厅组织聘用。被聘专家原则上回避所在学校申报项目的评审。
第十三条 省教改项目评审立项的依据和标准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评审指标体系》。
第十四条 省教改项目评审程序为:
1.专家网评,每个项目须由5-7名专家量化评分。
2.专家会议评审,根据专家组评分和推荐意见,确定拟立项项目。
3.省教育厅对拟立项项目进行审核、汇总、编号,发放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审批单,校准备案并行文发布。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立项后,由所在学校通知项目主持人按计划实施。项目所属学校要在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强对项目研究工作的管理、指导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为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必要条件。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有关立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抽查或实地考察指导。
第十七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项目主持人在项目结题前至少一年以上时间内月提出申请并填写《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调整申请单》,经学校签署意见后报省教育厅审批备案:
1.变更项目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2.改变项目研究内容或主要成果形式。3.由于特殊原因申请延期结题或中止项目研究
第十八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省教育厅将撤销项目立项,中止项目研究,并视具体情况减少项目所属学校下一轮次申报项目的数额。
1.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2.未经申请批准,擅自做出重大变更或无故中止的项目。3.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第五章 经费
第十九条 省教育厅每年设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资助省教改
项目中的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实施以及项目的综合管理与成果奖励。重点项目资助额度为5千-2万元,一般项目资助额度为2-5千元。
第二十条 省教改项目资助经费来源于省财政厅,由省教育厅划拨到承担项目的院校,由院校财务部门设立专门帐户并由院校主管教改项目的部门统一管理,各院校必须保证1:1的经费配套。项目所在学校要保证省教改项目资助经费专款专用。项目资助经费实行后期资助制,经费发放时间为项目验收合格并由专家确定级别后。
第二十一条 指导项目的资助经费由项目所在学校资助或由项目组筹集。第二十二条 教改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
1.资料费和印装费,含与项目研究相关的材料打印、复印、装订费,图书、教学软件等文献资料的购置费和邮寄费;
2.项目研究所需的调研差旅费、会议费; 3.与项目相关的论文、著作出版费; 4.项目结题验收或成果鉴定费用。
第二十三条 院校教改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审核。
第二十四条 部委院校、高职院校所立项目由其主管部门提供经费支持。
第六章 结题验收与成果鉴定
第二十五条 已完成的省教改项目由学校于每年的5月份统一组织申报,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并确定项目级别。所有项目的结题验收参照《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验收评定指标体系》。
第二十六条 申请结题验收的项目主持人根据教育厅或学校通知要求,下载并填写《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验收书》(以下简称《结题验收书》)。
第二十七条 结题验收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结题验收书》一式三份,项目研究报告,项目成果原件一份(包括成果被采用、转载及获奖等情况的证明及其他可以说明研究成果的有关材料,如论文、教材、著作、课件、培养方案、获奖证书等)。结题验收材料的提交和报送根据有关通知的具体要求,并通过“管理系统”提交相应电子文档。
第二十八条 对有关项目所提交成果材料的要求:
1.研究报告:1万字以上,内容包括: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具体措施,研究成果,取得的成效及推广应用价值。
2.论文:重点项目需围绕研究内容在核心期刊发表2篇以上教研论文,一般项目需围绕研究内容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以上教研论文。
3.教材:要突出教学改革和创新内容,须正式出版并被应用。
4.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软件:须正式出版或被采用,说明其先进性、实用性、创新
性和实效性。
5.著作: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成果的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6.项目主持人必须有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项目参加人必须有相关成果。第二十九条 申请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通过验收: 1.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2.未按计划完成研究或改革内容; 3.必要的佐证材料不完整或数据虚假; 4.研究成果质量低劣,无实用价值; 5.剽窃他人成果或有其他侵权嫌疑;
6.违犯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条例或有不良政治倾向。
第三十条 项目结题验收中发现下列情况,将视具体情况给予限制项目主持人申报立项、减少项目所在学校下一轮次申报立项数额等处分。
1.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2.研究内容有较大政治问题或不良影响; 3.未经批准,无故放弃项目研究; 4.项目所在学校把关不严,管理松懈。
第三十一条 项目结题时间以省教育厅通过验收的日期为准。
第三十二条 初次结题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可暂缓结题,项目主持人须提出延期结题(最多不超过1年)的书面申请,经学校教改项目管理部门同意后报省教育厅备案。待项目组根据专家组的结题评审意见完善相应材料、补充相应成果后,再次申请结题验收。
第三十三条 需要进行成果鉴定的项目,可由学校或项目主持人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并提供必要的结题鉴定材料(立项申请书、研究报告、研究成果主件)。成果鉴定采取会议评议或其他评议方式进行,与实践现场联系紧密的,一般采取现场会议评议方式,由项目主持人进行陈述和答辩。
第三十四条 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般由5~7人组成,项目所在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能超过2人。项目组成员回避所承担项目成果的鉴定。鉴定专家组应对项目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结果。鉴定结果由项目所在学校或项目主持人存档保管。
第七章 成果推广应用
第三十五条 省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著作、论文、软件、课件、专利等)公开发表或出版时,应在醒目位置标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项目编号。省教改项目研究成果归属黑龙江省教育厅和项目完成学校。
第三十六条 省教育厅鼓励高校采取积极措施和手段加强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
第三十七条 对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的项目成果,项目所在学校应及时宣传、推广,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高职院校、成人(继续)高等教育院校省级教改项目管理参考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其解释权和修改权归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教育厅 2013年4月2日
第三篇: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选题
附件1
2018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指南
一、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1-1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我省实际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竞争力研究
1-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 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研究 1-4 “双一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5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1-6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1-7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8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9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1-10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1-11本科专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2-1 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3—16 创新创业在线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
3—17 “互联网+”与高校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3—18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4-1 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2 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3服务“一带一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4-4 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4-5 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4-6高校关于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4-7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4-8 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4-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4-10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与运行机制研究 4-11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4-12 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13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14 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5 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16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17 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4-18 海外孔子学院教学模式研究
4-19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4-20 拔尖创新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6-8 高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
6-9 跨校在线共享课程运行与学分认证机制改革 6-10 基于课程的跨校在线共享课程共建共享 6-11 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式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6-12 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的改革与实践 6-13 教学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七、实践教学改革和能力培养
7-1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 7-2 基于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的研究 7-3 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 7-4 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7-5 卓越计划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7-6 产学研结合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7-7 高校学生实践能力评测标准研究
7-8 应用型本科院校强化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7-9 高等学校学科竞赛、大创计划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7-10 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
7-11 高等学校“校内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同建设与实践
7-12 教学科研优质资源平台的开放与共享机制构建 7-1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7-14 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 7—15 本科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与质量评估体系建设
八、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与实践
9-11 高校教师发展及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9-12 发挥教学名师引领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9-13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办法探索与实践
十、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10-1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10-2 高校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10-3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10-4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10-5 高校教授治校的研究与实践 10-6 高校合作联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0-7 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0-8 高校学分制改革研究
10-9 专业评估、认证的标准、方法、程序及反馈机制研究
十一、研究生教育
11-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1-2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及其质量保证的研究与实践
11-3 重点学科及学位授权点建设绩效评估研究 11-4 研究生分类、分层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1-5 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模式研究
11-6 研究生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1-7 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
13-2多元化办学模式下高校转型机制研究与实践 13-3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融合研究
13-4高校转型后教师教学发展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13-5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和重构 13-6校企合作办学与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研究与实践
13-7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思路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3-8应用转型背景下高校分类管理实践运行模式的构建
13-9高校转型学科专业布局和定位的研究 13-10转型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3-11地方高校转型中的学科专业调整改革研究与实践
13-12 转型背景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13-13 高校转型发展各类职业教育衔接课程改革与建设
13-14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课程改革
十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
14-1新工科建设的内涵、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 14-2新经济对工科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
14-3面向新经济的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 14-4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14-5工科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与实践 14-6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14-7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4-8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第四篇: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附件1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总则
1.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下简称 “教改课题”)立项建设管理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2.教改课题立项建设的宗旨是:引导高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着力研究和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索形成江苏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的新亮点,培育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整体水平。
二、立项要求
3.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的基本要求为:
(1)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富有创新性,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创新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有整体的研究与实施方案,有明确的预期成果。
(3)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较好的推广价值。
(4)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研究力量,学校积极支持,在人员、经费和条件等方面有保障措施。
在上述条件基础上,根据课题的综合性、前瞻性、先进性、创新
性和实践性,遴选出一般课题、重点课题和重中之重课题。重中之重课题原则上需两所及以上高校(单位)共同申报、研究。
4.省教改课题选题范围参照申报当年发布的《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指南》,具体课题名称由申报者自定。
三、申报与遴选
5.教改课题由全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院校、独立设臵的成人高等学校及高等教育相关研究会,按照规定限额推荐申报。
6.课题主持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新建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成人高校的教师要求可放宽到中级职称。课题主持人不超过2人,且每次只限申报一个课题项目。
7.已经列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各类课题不再重复申报。凡省教育厅立项的在研教改课题、经我厅审核未能通过结题的教改课题主持人一律不得申报。凡被省教育厅撤项处理的课题主持人,从撤项开始6年内,一律不得申报省级教改课题。
8.教改课题申请程序包括项目组申请、学校组织专家遴选、公示推荐。各高校应确保教学一线教师作为主持人申报的课题比例占申报总数的50%以上。
9.省级教改课题,采用学科组评议、评审委员会审议、网上公示、省教育厅审批的方式,公平竞争、择优立项。
四、管理与经费
10.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教改课题立项建设、成果验收和综合管理,每2年组织一次教改课题申报立项工作。高等学校要把教改研究纳入本校教学工作整体规划,明确具体管理部门,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11.重中之重和重点课题由省教育厅负责项目指导、鉴定工作,一般课题由各高校负责。高等学校应建立教改课题日常管理制度,对-2-
课题研究情况、经费使用等进行督促检查。
12.教改课题实行开题报告制度和报告制度,由课题承担学校组织实施。开题报告主要应就课题研究的目标、思路、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计划等进行报告。立项满1年,课题主持人应向学校课题管理部门提交研究报告。
13.课题主持人退休、调离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变更主持人,须由课题所在单位的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省教育厅审核同意。否则该课题不予结题。主要参与人员调整或有其它变化,由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的管理部门审核确定。
14.课题研究经费采取省教育厅与学校共同资助方式,学校配套经费应不低于省教育厅资助经费,并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专款专用,提高效益。
五、鉴定与结题
15.课题完成后,应及时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验收,并报省教育厅结题。鉴定结题的条件为:
(1)完成“项目申请书”中确定的研究目标和实施方案,形成完整的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应重视改革创新的实践效果,理论结合实际,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显著成效。
(3)重中之重与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要着力反映和解决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突破,成果有创新、有特色,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16.鉴定结题应在课题立项建设2年后进行;符合课题鉴定结题条件,可在立项建设1年后申请提前鉴定结题。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重中之重和重点课题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学校审核,报省教育厅审定,研究时长不超过4年;一般课题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学校批准,研究时长不超过3年。不按规定及时鉴定结题的课题,省教育
厅一律予以撤项处理。
17.重中之重和重点课题的鉴定工作由学校向省教育厅提出书面申请,其中,重中之重课题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专家鉴定;重点课题由学校提出建议专家名单、省教育厅审定后组织鉴定。一般课题鉴定由省教育厅委托学校组织实施。
18.重中之重与重点课题鉴定须填写《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书》,一般课题鉴定须填写《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书》,撰写5000字左右的成果精粹,提交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和相关证明材料。《成果鉴定书》与《结题报告书》1式3份,其它材料 1式1份,成果精粹同时报电子挡,由学校管理部门统一报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19.鉴定验收工作主要采用专家会议评审方式。鉴定专家组成员应具备高级职称,一般为5人。一般课题鉴定校外专家至少1人,重点课题鉴定校外专家至少3人,重中之重课题鉴定均应为校外专家且至少5人,鉴定专家组组长必须由校外专家担任。鉴定结题费用由所在学校或课题组负责。
20.专家会议评审程序为:课题主持人介绍项目研究情况;专家组审议材料、实地考察、答疑质询;专家组评议,提出鉴定意见。鉴定意见包括:是否完成《项目申请书》中的研究目标和任务,对研究成果在改革创新、实践效果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1.省教育厅于每年的1月和7月,统一组织对学校报送的课题鉴定材料集中审核。各高校需在12月底和6月底之前报送相关材料。经审核同意结题的,省教育厅在《成果鉴定书》和《结题报告书》上签署意见。
22.被验收课题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结题:
(1)未完成研究计划,或未经同意变更研究内容、研究计划;
(2)预期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实用价值、应用推广价值;-4-
(3)提供的结题材料数据不真实,手续不齐、材料不全;
(4)其他不符合鉴定结题条件的。
未通过鉴定结题的课题,课题组应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符合条件后重新组织专家鉴定,或完善材料、补齐手续。通过专家鉴定并经审核验收后再办理结题手续。
23.省教育厅视情组织专家对学校已鉴定的课题进行抽检复评。抽检复评、课题验收和结题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省教育厅将限制个人申报、减少学校下一轮申报限额或立项数量:
(1)申报、鉴定验收材料弄虚作假;
(2)剽窃他人成果、违背学术道德;
(3)没有配套经费或经费配套不及时;
(4)课题管理执行不力,学校整体课题结项率低于60%;
(5)有被省教育厅撤销教改课题立项的。
六、成果与应用
24.对推动教学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的研究课题,承担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应用和宣传,将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现实生产力,促进成果的推广和共享,充分发挥教改课题立项建设成果指导效应和示范辐射作用。优先推荐优秀成果申报国家和省教学成果奖励。
25.省教育厅及时发布研究成果信息,进行网上成果展示,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优秀教学研究成果的传播与运用。
26.教改课题研究成果(论著、论文等)公开发表时,应在醒目位臵注明其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支持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同时归属省教育厅和课题完成学校。
第五篇: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2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立项指南
一、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研究 3.“双一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5.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6.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7.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8.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9.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10.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11.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12.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13.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14.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15.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培养方案的研究 16.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17.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研究 18.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9.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研究 20.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1.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
2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3.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 2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5.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