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有不一样的选择
让学生有不一样的选择
——品社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拓展:抚今追昔 饮水思源》是五年级第一学期教材第三单元《奔腾不息的长江》中的最后一课,既是对本单元前几节课的总结也是补充。教材主要分为两部分,66页的图片和文字是让学生通过观看革命歌剧《江姐》来交流观后感,通过追忆先烈来弘扬和传承他们的精神。67页教材中的三幅图片介绍长江边上的古迹与人文风光,让学生们感受中华民族绵长的历史。
想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去寻找孩子身边发生的事例,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亲切感,学生才会有真正探究的兴趣。第三单元的前面几节课讲到了长江边上的一些重要城市如:南京、武汉、重庆。但是五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这三个城市还是很陌生的。在最后一课,我想既然我们生活的城市也是长江入海的最后一站,那么这节课我们不妨来讲讲我们的城市——上海。
我们中华路第三小学地处老城厢,老城厢就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有不少革命遗址。豫园点春堂是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军北城指挥部遗址;在1911年1月上海响应武昌起义、光复上海和1927年3月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均以小南门警钟楼的钟声为信号;1989年移位修复的三山会馆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老城厢总部的所在地„„
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从网上去收集有关老城厢革命遗址的资料,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制作成ppt,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来介绍这些革命遗址。课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一步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进一步了解我们的老城厢的革命传统,我设计了这样的品社作业:观看一部革命电影,写一篇观后感。阅读一本革命故事书籍,写一篇读后感。去参观一处老城厢革命遗址,写一篇观后感。去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写一写感受。登录“民族魂”网站,在网上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写一写留言。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选择其中一项作业形式来完成。于是,学生们自主选择,自由组合,利用双休日,或到同学家中观看革命电影,或在家长带领去烈士陵园祭奠烈士;或是集中在一起登录“民族魂”网站发帖留言„„多种形式的品社作业给学生有了不同的选择,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时间、条件等选择适合他们的作业形式,还可以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共同完成。
徐知仪等四位同学相约来到学校附近的小南门警钟楼。在参观的过程中,她们不仅了解到这座具有光荣意义的革命遗址所立下的功劳,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铁质的塔梯如今锈迹斑斑,一部分塔梯已损坏,不知哪天能整旧如新,我们不能忘记这老功臣。
马世安在妈妈的陪同下去参观了三山会馆。他说:虽然天公不作美,深秋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天,但今天的参观却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受益非浅。虽然近在咫尺,我以前却从不知道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处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瞻仰着革命遗址,目睹沧桑巨变,我的心灵也受到震撼,思想得到了升华。看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我深深地为之感动,我们今天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时刻不能忘记历史,要牢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创造的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为祖国做贡献,成为有用的人。
许欣怡在妈妈的带领下和赵越、汪宁武一起去黄浦区图书馆,选择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等革命书籍进行阅读。许欣怡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读完这篇文章,方志敏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非常敬佩方志敏,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方志敏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年代,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李淏和李安琪的妈妈带着她们去了龙华烈士陵园。在纪念馆里,她们聆听着英雄们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为他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李淏在感想中这样写道:这次去参观龙华烈士陵园,我看到了敌人的狡猾、残酷,杀害了那么多的革命者,而革命者们的意志是坚强不屈的,为了革命事业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我觉得:我们要向革命烈士学习,长大了为中国做贡献!今天真令我难忘啊!
八位男同学集中在一个同学家中,一起在网络上收看革命电影《闪闪的红
星》。这些男孩们对与他们同年龄的潘冬子感触很深,潘冬子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让他们佩服,因为他敢于与敌人作斗争,敢于争取革命的胜利。同学们也深深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红军战士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此外,还有两组同学登录“民族魂”网站。李子钰在感言中写道:看了“民族魂”网站的内容,我才知道我们的中华民族曾受到过多少伤害,我们今天的生活多么的来之不易啊!爆发的鸦片战争让我们中华人民遍体鳞伤,使我们民族丧失了战斗力,从而让外国人侵略了我们中国,签下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一大群的英雄竭尽全力,才保卫了我们中国。所以,我想说:我们也要好好地保卫建设我们的家园!
在实践活动中,在与同伴的互帮互助中,他们感受和传承着革命先烈们的精神,丰富着对母亲河及老城厢的认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也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快乐、成功。
吴岚
2010年12月
第二篇:让学生有话可写
让学生有话可写
通过阅读全册教材,我发现这册教材是按照单元主题的方式来组编的,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这可以把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阅读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写话教学训练中,我们也同样可以根据课文、单元的主题进行拓展性的写话教学,以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了解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本册教材第一组教学内容是学习有关秋天的课文,在学完了《秋天》《我的画》《植物妈妈有办法》这几篇文章后,我开展了“走进秋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找秋天、了解秋天——画秋天——说秋天——找秋天的词语、成语、句子——阅读秋天的文章——写秋天”的教学环节来拓展文本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秋天的特征。我让学生习作:秋天的颜色
在习作之前,我先起个头,让学生接着仿照着写 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秋天是红色的,住在山上的小白兔说,枫叶红了,一片片枫叶落在地上,好像给秋姑娘穿上了红色的衣服。
学生这样写: 秋天是金黄色的,住在田野里的小青蛙说,田里一片金黄,农民伯伯收拾一秋金色的喜悦。
秋天是绿色的,住在树林里的小松鼠说,一棵棵茁壮的松树结满了圆圆的松果。
秋天是蓝色的,住在大海里的小鱼儿说,海妈妈翻起蓝色的波浪。
秋天是白色的,住在天上的小鸟说,白云就像棉花一样白。我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
我爱美丽的秋天,更爱丰收的秋天。
读着学生创作的一篇篇习作,有谁说他们不是一位小诗人?诗歌中所流露的不正是孩子们创作的火花吗?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觉得在课堂上既不能“轻举妄动”,也不能“无动于衷”。在生动丰富的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诱导”和修改,只要教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一定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习作的最佳领域。
让学生有话可写
崔文华 苘山中心完小
第三篇:让学生有目的地玩游戏
让学生有目的地玩游戏
今年暑假,九岁的儿子提出想玩电脑游戏。这之前电脑游戏一直是孩子的禁区,孩子提着要求我仔细思考:首先孩子们大多数都在玩游戏,谈论游戏是孩子学习之余的重要话题。其次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主动适应现实社会,而非逃避。因此我和孩子约法三章,每天玩游戏一小时,游戏要有所选择,刚开始家长要监护指导。玩游戏的目的是调节假日节奏,不能成为假日生活的主旋律。
整个假期孩子严格游戏内容和时间,孩子健康成长着。由此我想到我的学生,本学期开学后,开学第一课的法制讲座上,有目的、有计划玩游戏正式在课堂上进行。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说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说
一提到要写作文,好多孩子就害怕和无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觉得无话可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掘作文的源泉呢?下面谈谈我的拙见。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小学生的生活五彩斑斓。在学校里,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性格各不相同的老师同学,有各式各样的快乐课堂;在家里,有关系密切的家人,有温馨浪漫的家庭活动,有朝夕相处的浓浓亲情;在社会上,盛世喜人,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等,都充满了时代特色和新鲜感。我们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就可借助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了解,让他们去发现、去辨别、去积淀。多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童稚的眼睛留心周围的人、事、景、情,用耳朵听取天籁的各种声音,听取大众的语言,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去领悟生活的真谛。多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自己、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捕捉到了众多的素材,为写作文搜集到了第一手资料。
根据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定向观察,写什么就要求他们观察什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不失时机地观察,养成随机观察的好习惯,这样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
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二、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翠鸟》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既从静态--动态。静态又从颜色--形体等,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具体形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雨》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雨景特点,有目的地认识事物,然而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由雨水联想到农作物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善于分析联想,做到移情入物,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人。如教《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我的战友邱少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采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要取之精华的作文基本功。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会使文章增色生辉。“书山”、“学海”写作素材,学之以恒,取之不竭。
四、动笔勤写,用好素材
学生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习惯于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能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写作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就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有坚持写读书笔记,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坚持写日记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还可以开设让学生发表文章的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在作文教学中,不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
第五篇: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选择
十四岁的女孩儿站在离婚判决的法庭上,选择爸爸,或者妈妈。
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留在中国。
选择妈妈,她就选择了去澳大利亚。
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清贫。爸爸只是拿一份薪水的普通工程师。
选择妈妈,她就选择了富贵。妈妈很快要嫁给一个软件商。
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现实。她将一如既往,努力读书,考高中,考大学,出国深造。这是她的目标,也是爸爸的期望。
选择妈妈,她就选择了梦想。在此之前,她曾无数次地梦见妈妈回来,接她飞过大洋,去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带给人的一切。
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爱的艰辛。整整10年,爸爸一个人抚养她,既当严父,又当慈母。
选择妈妈,她就选择了爱的允诺。妈妈说自己出国发展十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女儿能“受最好的教育”、“过最好的生活”。
所有的人,包括法官在内,都觉得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实在太难了。
女孩儿选择了清贫,选择了现实,选择了爸爸。
因为她明白,许多向往的东西通过努力可以得到;而这些珍贵的东西一旦失去了,就不会再拥有。
女孩儿说这样的选择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