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轻工业功能区工作总结(2011.12.6)

时间:2019-05-14 02:2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姜山轻工业功能区工作总结(2011.12.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姜山轻工业功能区工作总结(2011.12.6)》。

第一篇:姜山轻工业功能区工作总结(2011.12.6)

姜山轻工业功能区2011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姜山镇充分发挥居胶东半岛地理中心、204国道纵贯辖区17公里的区位优势,坚持全力抓招商、重点抓项目,加快推进姜山轻工业功能区建设。1-11月份,全镇共引进内外资项目41个,其中外资项目6个、内资项目35个,是近几年引进项目最多的一年。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引进和建设,加快了结构优化调整。其中包括总投资20亿元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青岛椰风包装有限公司,投资5590万美元的耐克森轮胎三期项目。同时,积极转变招商模式,由原来的引进单个项目向引组团、引协会转变。今年引进的总投资20亿元的青岛中一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带动30多家企业落户我镇。引进的青岛搬迁企业——城阳区惜福镇机械制造协会,将带动20多家惜福镇机械制造协会会员企业前来落户。目前,姜山功工业功能区已累计落户企业350余家,其中内资企业260余家,外资企业90余家,内资企业投资总额260亿元,外资企业投资总额26亿美元。招商引资已成为我镇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全镇地方财政收入的85%来源于企业纳税,农民纯收入的40%来源于企业务工收入或通过企业出国劳务。

一、今年以来的工作

一是创新融资机制建好工业园区。今年以来,姜山镇按照“标准化建设,公司化管理,园林化环境,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全力建设全国一流的工业示范园,多渠道融资,投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了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交通、通讯、排水、排污、有线电视等“九通一平”,增强了对外商的吸引力和承接项目落户能力。工业园已形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橡胶化工、矿产建材等六大产业集群。2007年以来,全镇累计引进外资企业36家,实际利用外资15.6亿美元,累计引进内资企业137家,实际利用内资206亿元。

二是创新服务机制,实现以商招商。对外商的服务,姜山镇坚持在服务体制上“一个口”对外,在服务方式上“一条龙”服务,在协作配合上“一家人”般的关怀,在组织协调上“一把手”亲自抓。继续深入实施《内外资企业登门服务制》,对落户企业每月至少登门服务3次,每逢外商前来考察洽谈项目,均安排专车接送,外商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都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对新上项目的土建工程,积极协调处理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高质量完成,保证企业按时开工投产。一些新上项目在办理各种证件、手续时,安排专人一包到底,全程跟踪服务。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使外商感受到“一家人”般的温暖,达到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的目的。外商纷纷当起了招商引资的宣传员,他们介绍了一大批项目前来落户。

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引进企业组团。为适应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要求,姜山镇积极转变招商方式,由引进单个项目向引协会、引集团转变,收到了引进一个组团,带进一批项目,建设一个园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引进四川中一集团,带来近30个印刷包装项目集中落户;通过引进青岛机械协会,引进20多家机械制造协会会员项目陆续落户我镇。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招商成本,加快了项目落地速度。

四是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全民招商氛围。通过在土地、土建等环节上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增强核心竞争力,激励外商落户;对干部的激励,采取分解指标、交任务、压担子的办法,加强考

核,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干部任用和工资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对居民的激励,则是通过推行和兑现“项目引荐者奖励办法”,对引进项目者给予重奖,使全镇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把北部工业园打造成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提升园区形象和项目承载能力,推进产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物流等产业。

二是坚持不懈抓项目引进。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立区之本,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一是重视专业招商。按照“分类突破、瞄准重点、细化责任”的原则,建立了七条专职招商引资工作线,划分招商区域,分别负责与青岛市区搬迁项目和韩、日、港澳台及欧美项目对接。二是突出产业招商。围绕已形成的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装配、物流和房地产等六大主导产业,研究不同区域国际产业转移特点,有重点地推介产业招商项目,促进了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使“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的效应发挥出更大作用。三是注重以商招商。实施全方位服务,以优越的投资环境赢得投资商的信赖,有重点地发动组织已落户投资商和关系密切的外地客商帮助引荐项目,收到较好成效。

三全力以赴促进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确保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建得好。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强化服务,实施项目初期服务臵前和后续服务跟踪,有力促进了各类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是持之以恒优化投资环境。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开发区发展的生命线,着力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投资环境。一是落实项目服务责任制。完善“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工作机制,对

重点项目实行班子成员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三级责任制”,对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实行即时解决,对项目进展实行每周一督查、每半月一调度,确保项目按计划进度推进。二是努力突破生产要素瓶颈制约。针对当前项目面临的土地问题,坚持“有目的性地招、有选择性地引、有针对性地清”,通过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内集约挖潜和臵换回填等多种方式,依法统筹解决项目发展用地。同时,坚持超前做好项目清场和基础设施配套,在重点项目开工前期,组织区、村两级干部深入到所在农户家中,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保证了项目按期顺利进场建设。

第二篇:姜州区自查报告

姜州区域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自查

一、序言:

1、学校基本情况

姜州区域地处会东县西部,距县城24公里,幅员面积411平方公里,下辖5乡一镇,46个村,总人口5万余人。全区域有6所乡镇中心校,2所村级完小,8所村级非完全小学,共16所学校。其中小坝中心校、铁柳中心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全区有公办教职工193人,退休教职工113人。小学在校生3682人,初中在校生93人。经多年努力,全区1992年完成“普初”工作,2004年完成“普九”工作,2008年完成“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姜州镇中心校荣获“州级校风示范校”,六所乡中心校和两所村级小学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

2、自评过程

我校的自评工作从2015年5月9日起到2015年5月23日止,历时2周的时间,在这次自评中我区学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发动、组织、准备阶段。

我区学校在接到教育局督导室文件后,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马上召开行政会,成立了以区域中心校长王国龙为组长,以蔡成元、阮腾福、张远学、彭娇贵、姚健、陈其学、徐加晏、刘德香、蔡永维为组员的区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各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督导室文件《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四川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修订稿),让各位组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把本次督导工作作为自我检查、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一个契机。然后对照自查内容,明确了自查任务。并对各乡学校提出:认真细致、不缺不漏、实事求是等要求。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限时定期向组长汇报各自的自查进展。另外,为了做好本次督导自评工作,还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认真学习了有关评估的文件,对教职工进行宣传、动员,并在教师会上宣布了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位组员的分工,要求各位教师积极配合各项自评工作的开展。

(2)、查漏补缺,认真整改阶段。

自评工作的第二步是:查漏补缺,认真整改。各校对照《四川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修订稿)逐项进行了认真落实。图书、仪器、电教器材等,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进行检查、测试;对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各处室工作计划的实施落实和过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不完善的进行了整改。

(3)、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借这次督导评估工作,我区学校我把各处室过程性资料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编排整理。资料根据《《四川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修订稿)分为办学思想、制度建设、规范办学、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办学效益六大块,分类进行整理,并编写了目录以供查找方便。

(4)、初步小结阶段(学校的主要成绩,经验,存在问题等)。

通过自查,各校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小结。并在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会上向组长一一汇报。在小结中,既找出了学校的一些成绩、经验、特色,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结,学校对各项工作都有了一个全面真实地了解,对学校的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5)、评估综合结论(包括:定性、定量情况)。

通过两周的自查,我区学校我根据自查结果,按照指标评定标准,按给分标准及督评要点,分别仔细分析信息资料,确定被评项目的客观实际与等级标准的符合程度,确定相应的等级及分值。

二、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措施和成效:

近年来,我区学校以清新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人,以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造就人,以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励人,以课程的特色研究成果发展人。激励教师做有文化底蕴的教师,引导学生做有文化知识的学生,努力实现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在此次督导来临之际,我区学校领导带领教师对照《《四川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修订稿),在制度建设上寻找欠缺点;在德育活动上寻找增长点;在教学管理上注重实效;在办学效益上彰显优势,使我校的素质教育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具体自查结果如下:

(一)、确立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的一种主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与超越,是以育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我区学校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用高效课堂绽放生命光彩,用爱心责任塑造健康人格,用科学管理成就完美人生”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提高学生素质,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始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仅重视抓好智育,更是把德育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各部门实行分工、明确职责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学校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制定检查方案,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用客观、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老师和学生。区中心校每学年实行教师教学质量奖励,学校领导目标考核奖,每年奖金在6万元左右,增强了学校领导的管理责任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我区学校依据《会东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办法》,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教育教学、总务后勤、德育常规、安全、体卫艺等方面。同时建立了跟踪督导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还通过每周一次的学校行政会,每周一次的教师会,重视制度的过程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有制度、有督导、有奖惩”的管理局面。

我校还依据教育局有关文件,制定了“创建和谐校园实施方案”,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先后开展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感恩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共进的团队。

在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方面,由校长牵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护校、值班制度,加强了领导值班,杜绝了学生的安全事故,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制定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平时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法制教育讲座,有效地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

(三)、落实政策,规范办学行为。

我区学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教育的公平公正,不办重点班、实验班,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认真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有规范的作息时间表。我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全开足音体美等课程。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实行教案学案练案统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完善了教师级效考核细则。

1、为切实做好2014年秋季开学工作,校委会全体成员于暑期就到岗到位。及早谋划,制定了各室工作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本期工作和开学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逐周安排,责任到人,整个开学工作有条不紊。

2、开学工作中,全体教师表现积极,详细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全体班主任负责报名工作,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做好家访工作,控流保学效果好。

3、在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到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4.开全开足课时,完善课程体系,努力开发完善校本课程。

5.充分利用实验仪器,开展好实验教学工作。

6、学校认真贯彻《学生体育工作条例》,按照课程标准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坚持做好课间操大课间活动,每周安排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四)、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首先,学校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其次,通过丰富多彩的专项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学校文明建设领域,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品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深化“文化”育人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力求使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效果,拓宽了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涵。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布置,要求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既丰厚了校园文化,又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陶冶了学生情操;学校设立了校园广播站,每天广播弟子规诵读,文学作品欣赏,表彰好人好事,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育人作用;学校还设有公示栏,将文明班级、先进集体,三好学生、常规检查结果公布等,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全区学校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按照县艺术节活动方案,区中心校制定方案,各乡按区中心校方案层层开展活动,最后按要求推选优秀节目到区中心校汇演。各乡成立鼓号队、腰鼓队,小坝乡被定为“姚基金”蓝球学校,各乡认真开展好大课间活动,丰富学生课间活动。姜州镇中心校舞蹈《壮家娃娃扁担乐》在2015年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上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2、强化“责任”教育

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教师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取得了一定实效。

3、突出“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活动、生活三个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要求的层次划分,只有要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实施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

4、加强“礼貌”教育

礼貌首先在于观念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目前,学校的所有学生几乎都能做到见到师长止步、鞠躬、问好!

5、凸显“励志”教育

励志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励志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励志意识的培养主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励志行为,此外还要宣传引导。借助学校图书开放活动,把励志图书发放各班,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6、确立“班主任”教育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管理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形象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为了使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学生”。利用班会、活动等时间,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2015年可河小学刘德香老师因班主任工作出色荣获“会东县优秀班主任”称号。

(五)、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注重“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实现。

1、加强师资培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

几年来,我校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省、州、县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课程培训活动,积极开展新课程校本培训。采用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每位教师都写出了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教师理论水平获得大辐度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2、探索校本研修新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搭建平台,创设条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新课改理念还没有在深层次上内化为他们的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

3、学校综合考试和学科竞赛成绩。

学校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搭建展示学生能力的平台,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2013年小学毕业考试可河小学、火石小学名列全县全一、二名,2014年小学毕业考试可河小学、火石小学名列全县全三、四名,全区小学毕业班综合评估全县乡级第一的好成绩。

(六)加强学校财务管理

全区各校严格执行教育局下发的财务管理制度,领导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报帐制度,加强报销审核,严格贯彻《预算法》和政府采购的规定。加强宣传教育“惠农”政策,杜绝乱收费和私设“小金库”现象,遵守大额审批报告制。经费开支公开逶明不浪费,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确保义教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1、全校教职工对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工作能动性有待提高,新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需进一步转变;同时,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尚不能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目前不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在社会和家长的压力下,学校不得不迎合各方面的要求,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两全”方针上不够坚决和彻底。

3、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德育工作的实施及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育科研还存在形式主义,尚未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特别在学科课题研究方面还比较滞后。

四、今后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指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抓好校本教研和培训,不断提高全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力增办好寄宿制学校。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制度与组织后勤保障。

只要我们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认真整改,坚持内涵发展不动摇、坚持校本发展不动摇、坚持全面育人不动摇、坚持质量立校不动摇,振奋精神,发愤图强,以十倍的努力、百倍的汗水,以“对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工作目标,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就一定能够加快发展,创造更显著的业绩,开创姜州区域学校我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三篇: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

精选范文: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共2篇)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高桥工业功能区成立于20xx年5月,规划面积7.74平方公里,是富阳市起步较早的功能区之一。高桥功能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承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已经成为推动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至20xx年12月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已投入7500万元,先后完成了高桥南路、高桥西路、高桥北路、新桥路及其延伸段等主干道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金桥北路为中心的三纵二横一环的交通格局。基本完善了供水、供电、通信、路灯、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共引进企业34家,其中外资企业6家,实到外资1465万元。已投产30家,正在建设4家。入区企业计划投资总额为23亿元,现已投入13亿元。20xx年功能区共完成产值12亿元,国地两税3650万元,吸纳社会劳动力3580人,带动周边地区三产效益4500万元,农民收入直接增加值为6321万元。今年到2月底已完成产值2.176亿元,国地两税660万元。功能区内产业结构丰富,初步形成了以通信器材、电力电揽、热电、轻纺、机械制造、橡胶化工等为主的产业格局,正朝着综合性功能区的方向迈进。但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严峻形势下,我镇功能区也和我市其它功能区一样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困难。下面,我就我镇功能区存在的问题、今后打算及有关建议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存在问题:

(一)资金运转较为困难。我镇功能区原来的开发思路是“一期负债开发、二期盈利开发、最终达到收支平衡”,而现在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二期无法启动;再加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是一、二期联动开发,基建投入比较大,至今已累计投入达7500万元左右,导致功能区收支不能平衡,资金运转十分困难,步履维艰。

(二)少数企业投资不足。由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少数企业自身资金积累不足,再加上信贷紧缩,资金投入无法到位;也有个别企业由于宏观调控后市场供需发生变化,产品前景不乐观,存在观望心理,导致投入、产出不达标,存在一定程度的隐性圈地现象。

(三)无地可用,供需矛盾突出。由于功能区二期是农保区,属国家冻结范围,因此无地可用;又由于开发之初,一、二期是同时招商,功能区已经与很多企业签定了入区协议,并已收取了部分费用,但到现在为止一直都无地可用,所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政府信用。

二、今后打算:

(一)深入挖潜,破解制约求发展。针对当前土地不断趋紧的严峻形势,及时做好适应性调整,千方百计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坚持节地、管地、造地三管齐下,切实提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大力倡导节约用地,使土地开发从原来的“用了算”转变为“算了用”。抓紧修编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资源。进一步加强用地管理,实行土地指标全镇统一调控,按轻重缓急进行合理调配。进一步加大土地清查力度,对全镇范围内可用未用的闲置土地,通过协调和依法办事的手段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对闲置两年以上仍未动工的土地,坚决依法予以收回。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充分利用我镇山多的优势,采取向山坡要地措施,变废弃石宕、矿场和山坡地为可用土地,并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努力拓展用地空间。

(二)落实责任,加大投入保发展。全面落实项目责任制,狠抓项目动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确保在谈项目早落地、在批项目早动工、在建项目早投产。抓紧做好对功能区一期怡和汽车、科讯数码、金火机床、鸿源金属(共65亩土地)、恒力机械(50亩)、新义洪庄锅炉设备厂(20亩)、长山杭园特钢(40亩)以及郜村乌龟山百威特门窗公司(20亩)等八个已批土地项目的投产率和竣工率,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努力达到规定的投资强度,以投入保增长,争取早出效益。

(三)转换思路,创新招商促发展。进一步转换招商思路,创新引资办法,大力推广富轮集团“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成功经验,按照“镇外即外”的思路,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产品优势,努力实现“零地招商”新突破。引导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家族制”传统观念,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股等方式与国内、国际优势企业进行合作和嫁接改造,促进企业超常规地进行发展。

三、有关建议:

(一)建议市财政对功能区企业的纳税实行专户管理,税收返回到乡镇的留存部分,并框定一定的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功能区日常管理开支和债务偿还。

(二)希望市政府在安排20xx年土地指标时能给予照顾,尽可能地缓解我镇已签合同企业无地可用的紧张局面。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共2篇)]篇一:南京市工业功能区委托管理情况汇报

南京市工业功能区委托管理情况汇报

南京市规划局

一、园区基本情况

根据宁委发[2005]21号文精神,我局对江宁、栖霞、雨花、浦口、六合共5个郊区的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14个市级重点工业功能区的情况进行了梳理。

?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包括: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化学工业园、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科学园、浦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合经济开发区。

?14家市级重点工业功能区包括:栖霞区的栖霞经济技术开发区、迈皋桥创业园、马群科技园;雨花区的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心桥工业园;江宁区的禄口华商科技园、滨江新城开发区、麒麟工业园、上坊科技园、湖熟金城产业配套区;浦口区的沿江工业区、珠江工业区;六合区的雄州工业园、南京中山科技园。

注:其中市批准的市级重点工业功能区是指2003年《南京市重点乡镇企业园区布局总体规划》中的近期建设面积。

二、工业功能区规划编制情况

1、已编规划情况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共2篇)] 已有13个工业功能区编制了169.13km2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50km2未经过审批)。包括: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栖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开发区、马群科技园、迈皋桥创业园、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雨花台区铁心桥工业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合雄州工业园、六合经济开发区、南京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浦口珠江工业园、浦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2、正在编制规划情况

目前有7个工业功能区134.33km2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包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科学园、滨江开发区、禄口新城、上坊科技园、六合经济开发区、六合雄州工业园。

3、尚缺规划整合地区

还有4个工业功能区需要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包括:麒麟工业园、湖熟金城产业配套区、沿江工业区、中山科技园。

三、拟委托管理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上级部门核批的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面积为86.93 km2,远小于目前各开发区实际运作的729.4km2。因此,我局建议采取分层委托的方式,先根据上级部门核批的范围(即86.93 km2)进行规划管理权的委托,再对其余部分按照市级工业集中区的政策进行委托。

此外,针对市级重点工业功能区,采取以工业用地为主的原则,根据已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的用地范围进行规划管理权的委托;对尚未有已批准的控

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业功能区加快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四、房地产开发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土地投放量呈持续发展态势。2004年全市出让土地规划总面积为351.4公顷,实际出让面积176.87公顷,居住用地及商住混合用地占约85.7%。2003年全市出让土地规划总面积为860.13公顷,实际出让面积712.72公顷,居住用地及商住混合用地占约50.7%。

若按照工业功能区“近期规划面积5%的建设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政策,分别根据全市21个工业功能区核批和建议的总用地规模计算,并将用于房地产开发的用地指标分2007-2009年三年使用,则得出下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每年将有3.03 km2—11.42km2土地投放房地产市场,而2004年全市出让土地面积一共仅有3.5km2,这将会给全市正常的土地出让市场带来极大冲击。

五、工业经济指标估算

根据以上核查的结果,省级以上工业功能区以每亩投资200万元,市级重点工业功能区以每亩投资150万元计算全市工业功能区可容纳投资总量情况如下表。

同理,计算全市工业功能区年二产增加值总量情况如下表。

3.5亿元/ km,市级重点工业功能区为1.5亿元/ km。考虑到本次核查的工业功能区均位于市区,产出情况优于郊县,因此适当提高其单位产出值,而区建议面积中往往不是纯工业用地,因此单位产出值应较低。

2 篇二:丰城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丰城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2007年是丰城决战工业园、打造增长极的重要一年。我们在宜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瞄准建成全省一流工业园区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园区建设、产业培育和经济效益的三大突破,现已完成了4平方公里的“三通一平”和绿化、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正在拉开6平方公里的建设框架,初步形成能源、电子机械、建材、轻化和生物食品等5大支柱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上半年发展情况

1、以城市理念建设园区,彰显园区的魅力

优良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园区魅力的重要体现。我们把工业园区列入城市总体规划,以城市发展的理念来推进园区建设,把园区建成经济发展的特区、城市建设的核心区。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在区域布局上,聘请专家对整个工业园作了总体规划修编,使园区摆脱原来的束缚,向东纵深扩张,与建设中的剑邑大桥对接,使之真正成为丰城“一江两岸、一江三桥、一城四区”的核心区;在产业布局上,规划了以电厂余热蒸汽综合利用为主的生物食品产业区,以粉煤灰等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区,机械电子产业区,特别是今年以来上海斯米克、广东东鹏和唯美陶瓷公司的引进,使丰城的陶瓷产业异军突起,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二是坚持资金倾斜投入。在建设资金较为短缺的情况下,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首位,全力确保园区建设的资金需要。去年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6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0万元。三是坚持高速度建设。园区日供水能力达6万吨,完善了丰源一路1.3公里、丰源二路1.2公里、丰源三路1公里的路面硬化及绿化亮化,正在建设总长9公里的三横两纵路网工程和220kv变电站,初步拉开了大园区的框架。使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园区外部形象大为改观,大大提高了我市工业园区的竞争力。

2、以特色产业壮大园区,提升园区的实力

特色产业就是工业园区发展的生命力。我们在着力提升原有能源、建材、轻化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壮大了生物食品和电子机械二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和精品陶瓷产业,提升园区的综合实力。一是大力开展特色产业招商。围绕循环经济、电子科技、生物食品三大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取得了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最好的成绩。循环经济产业方面,吸引了江西源洲煤层气发电有限公司、丰城市管道燃气有限公司、绿色节能墙体材料项目落户我市,还有一批客商正与我市洽谈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电子产业方面,共新建了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吸引金昇宏、华龙、永安、佳捷、等多家电子企业落户园区,还有新宝电子、庞港电子等10多家电子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或正在洽谈之中;生物食品产业方面,以电厂的蒸汽为依托,已引进恒顶食品、伊万食品、兴丰达食品、银珍食品等项目,并组建了恒天源集团。二是突出重大项目招商。今年在引进重大项目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形成了一轮高潮,上海斯米克陶瓷生产项目、广东东鹏陶瓷项目、广东唯美陶瓷项目、华伍集团电动车生产项目等一批投资超亿元、10亿元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市,总投资超50亿元,其中上海斯米克陶瓷项目已列入省重点调度项目。三是狠抓项目建设进度。对签约项目,把前期工作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促其早日开工;对在建项目,指定了项目责任人或成立协调服务小组,进行全程服务和跟踪,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到2007年6月底,丰城工业园累计入园企业达117家(今年新增12家),其中投产企业68家,在建企业36家。实现销售收入37.5亿元,增长45.8%,实现工业增加值11.6 亿元,增长52.5 %;上交税金2.6亿元,增长32.6 %,安排从业人员2.1万人。园区正在成为丰城经济发展的一大增长极。

3、以机制创新服务园区,增添园区的活力

坚持从创新理念入手,从创新机制着力,不断优化园区的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激发园区的发展活力。一是强化思想引导。全市上下形成了招商要亲商,亲商要安商,安商要富商的共识。

提出对园区的服务不仅仅是领导的服务,不仅仅是招商部门的服务,不仅仅是管委会的服务,而是全市所有职能部门、所有人员的服务。全市上下招商安商理念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二是优化政务环境。坚持加强诚信园区建设,做到有诺必践,切实提高客商的投资信心。三是细化服务举措。坚持“以人为本”和“变管理为服务”的理念,彻底改变管、卡、缚的老办法,在服务层次上,形成了市四套班子领导、乡镇部门、园区的立体型服务网络;在服务方式上,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事后向事前、阶段向全程服务的转变。对企业的服务就是最好的投资说明书,良好环境促使了在丰企业的增资扩张,已有兰丰集团、华伍集团、港源硅业、恒天实业、丰华玻璃、恒泰塑业、宏源铜业等重点企业在园区新上了二期、三期扩建项目,为壮大园区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

丰城工业园区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兄弟县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总量不大、园区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园区硬环境形象不佳、服务企业还不能及时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不多等等。

针对目前园区存在问题,要咬住今年的发展目标,理性分析,清醒地认识园区的发展现状,扬长避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努力破解发展难题。

1、加大财力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公共基础设施效益化,政府投入产出最大化”要求,通过财政投入、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按照举债建设、滚动开发、力求平衡的园区建设方针,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集中精力、财力,有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攻园区道路及管网建设,全面拉开大园区的框架。2007年要全面完成丰源大道及丰源二、三路延伸,与剑邑大桥对接。同时完善供电网络建设,新建220万伏变电站一座。完善水厂设施,确保正常供水。新建每小时供汽180吨的蒸汽管道,形成完善的园区水电汽及交通通讯网络系统。平整3000亩土地,完成精品陶瓷基地“三通一平”。力争基础设施投入达1.5亿元。同时,督促园区企业节约资源,要按合同条款开展一次清理,增强企业节约用地、规范管理和照章纳税的意识,提高园区投资回报率。

2、拓宽引资渠道,争取招商选资工作新突破。针对园区目前缺乏大型高科技项目、尤其是外资项目的现状,要进一步增强招商意识,瞄准形成产业集群,引进一批大企业。切实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努力实现招商主体多元化,在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的前提下,发挥政府招商的主导作用、园区招商的主战场作用、企业招商的主力军作用,形成政策推动、上下联动、政企互动、全民发动的整体招商格局;要实现招商方式多元化,创新招商策略,调整招商思路,千方百计走出去、促交流,加强中介代理招商和以外引外、以友引友、以商招商;同时要积极探索信息招商、社会招商、个人招商等各种招商形式;要实现招商区域多极化,拓宽招商领域,加大与长珠闽地区的联系,引进和集聚园区发展所需的信息流、项目流、资金流;完善各类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实效,争取在外向型项目引进上有新突破。在立足现有能源、建材、轻化等重点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子机械和生物食品产业,全力打造精品陶瓷基地,不断壮大循环经济产业。建成一批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业集群。

3、积极服务项目建设和入园企业生产经营。千方百计协调各入园项目的建设,创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走联合办公之路,规范入园企业办事程序,真正做到“零缺限”服务,促进企业做大和园区做强。

2007年7月11日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共2篇)]

第四篇:党建功能区建设

党建功能区建设

“党建功能区”将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城市、农业、林业、牧业、综合“五位一体”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去实践,整合各类党建资源,统筹推进组织、干部、人才等各项工作,党建工作的参与主体从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扩大到基层各类组织和全体成员,这符合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体要求。在推进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中,扎兰屯市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分类、强化功能”的思路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工作绩效考评工具,全面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工作法。通过大力整合、集约利用社会资源,充分挖掘、科学催生内生动力,充分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明显增强。

一、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的背景

一是推进“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工作抓手不足。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都很明确。但在实践中,如何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村这一级,市直涉农部门和乡镇手段单一,抓手不足,表现为“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不善于用引导、激励等综合方式去做工作。二是扎实有效转变村级组织工作职能刻不容缓。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广大村级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抓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工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而许多村级组织和基层干部习惯于“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工作方式方法难以从旧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出现了建设新农村思路不清、定位不准、目标不明以及方式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等问题。三是村“两委”干部队伍激励保障机制急需完善。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整体财力限制,扎兰屯市村“两委”干部报酬标准低、差距小,队伍中普遍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消极现象,造成了人心不稳、干劲不足和后继乏人等问题;有的基层干部盲从认为“回天无术”,习惯当“传声筒”、“照葫芦画瓢”,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四是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缺乏动力。面对连续而紧张的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一些基层组织特别是部分村干部持有厌倦情绪和畏难心理。个别村“两委”班子关系紧张,好事争着干、难事推着办、麻烦事都不管,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相互掣肘。一些党员干部党的意识不强,缺乏荣誉感和责任感,有的甚至不如普通群众,在村级事务中起负面影响。扎兰屯市委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唯有打破“粗放笼统型”村级管理方式,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才能提升村务绩效考核的可行性与可比性,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二、村级组织分类管理的主要内容、做法及特点

(一)主要内容

围绕具体工作,设臵考评项目。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将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信访、生态村建设、村级事务管理、村级班子满意度测评和乡镇对村级组织下达的主要工作目标等九个方面,确定为村级组织分类管理的考评内容,并由组织、纪检、民政、信访、计生、农牧业等涉农部门和乡镇按照各自职能分别制定《考评标准》,确保分类管理考评办法更具有可操作性。

依据工作内容,确定赋分标准。对九项考评内容,实行百分制。其中:基层组织建设20分,精神文明建设10分,综合治理、信访和计生工作各8分,生态村建设5分,村级事务管理10分,村“两委”班子满意度测评6分,乡镇对村级组织下达的重点工作目标25分。同时,设立加分项目10分,凡受市级以上表彰及有特色创新工作的,分别按表彰级别赋与不同的分值。考评分类时,按照考核内容满分100分、加分项目10分的标准,凡得分在90分以上的,列入一类村;70分以下的列入三类村;得分介于一类和三类之间的列入二类村。其中,计生、信访、综治三项工作实行“一票否决”,任何一项出现严重问题的,直接确定为三类村;民主测评中,对村级班子满意度得分低于70分的,整项测评不得分。按照分类结果,兑现干部报酬。为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实行“基本报酬+绩效报酬”的结构性工资制。其中:基本工资为7000元,绩效报酬按照分类结果设定。一类村“两委”正职绩效报酬为5000元(“一肩挑”的6000元),二类村“两委”正职绩效报酬为3000元(“一肩挑”的4000元),三类村“两委”正职绩效报酬为1000元(“一肩挑”的2000元),其他享受村干部报酬的“两委”成员按正职分类标准的80%发放。由此,村干部“两委”正职年报酬最高可达13000元,最低也能达到8000元,平均工资报酬10000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统一干部职数和报酬兑现方式。根据人口和土地面积,将建制村分为大村、中村、小村三种类型,并将“两委”班子职数分别核定为不超过7人、5人、4人(一肩挑的,减少1人)。在报酬兑现上,基本报酬部分以“一卡通”形式直接下拨给村干部本人,绩效报酬部分一次性下拨到乡镇,年底时由乡镇根据村级组织分类结果进行兑现落实。确立评定和动态管理机制。整个村级组织分类实施动态管理,不设比例限额,不搞“终身制”,每年年终按考核标准评定一次。明确各乡镇党委每年要对不同类别的村级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管理和引导,对一类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出新目标,努力把一类村级组织建成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坚定核心;对二类村进行规范,引导其向一类村标准看齐,尽快跨入先进行列;对三类村重点管理,集中力量抓整顿。

明确分类管理的主体和实施程序。乡镇是分类管理工作的主体,负责按各涉农部门制定的考评标准,对村级组织进行日常管理和工作指导。年底前,乡镇对村级组织进行考评验收,确定初步分类结果,并上报市委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按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核查。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的,直接将抽查村定为三类村,并对该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取消该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优资格。

健全分类管理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市委将乡镇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干部在考评分类过程中是否公平公正,是否考实评准,列为对乡镇的考核内容。各乡镇党委要对村级组织分类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村级组织如有异议可向乡镇党委提出,各乡镇党委将亲自或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对村级组织提出的问题进行核实,并在10日内予以答复。在协调保障上,由市委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工作形势,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工作领导和指导。

(三)主要特点

坚持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明确了村级组织的工作目标。乡镇在确定赋分内容和分值时要上报市委审批备案,便于全市统一把握赋分标准,保证各乡镇赋分的均衡性。通过采用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评分办法,对能以数量等体现工作效果的一律进行量化,对确实难以量化的则采取了民主测评等方式。同时,对创新性工作给予加分,进一步明确了村级组织的工作方向。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形成了各有关部门抓村级组织建设的工作合力。通过整合、调动各个涉农部门,重新理顺各部门工作职能,建立了共同加强对村级组织的管理机制;对工作中出现的职能交叉部分交由主管部门单独管理,形成了各职能部门共同制定分类管理标准、共同指导基层开展工作、共同进行考核验收、共同享有管理结果、共同研究村级组织工作的齐抓共管局面。同时,通过分类,乡镇对村级组织的指导更有针对性,管理上更有抓手,也使村级组织工作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公正性与公平性相结合,保证了村级组织分类管理的工作效果。一是明确乡镇要将各项评分内容、评分类别等都进行公开,接受广大村干部、党员群众的监督、评价。二是对乡镇党委这一实施主体实施责任追究,将村级组织分类管理考评能否“考实评准”纳入对乡镇的考核内容,加之全市使用统一评分标准,避免了乡镇打人情分、关系分。

三、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的初步成效

2010年,扎兰屯市评出一类村18个、二类村56个,三类村52个,分别占全市村级组织总数126个的14.3%、44.4%、41.3%。农村基层组织“比学赶超”的氛围空前浓厚,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工作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实现了从“独角戏”到“集体舞”转变,城乡基层党建大格局基本形成。原来,市直涉农部门在抓农村经济工作、政治工作、文化工作、社会工作,以及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都有具体的职责和任务,但各自为战、缺乏合力。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后,党建工作摆脱了以往就党建抓党建的组织系统内部循环,党建工作的实施对象从组织内部转向基层群众,党建工作的成效从加强组织建设拓展到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政府效率、夯实基层基础。这种利用既分工协作、又相互依托的工作体系,全面整合了基层组织资源,团结凝聚了基层骨干力量,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市直各相关职能部门依据《扎兰屯市村级组织分类管理考评办法(试行)》科学分配工作权限,合理安排工作任务,该管的必须要“管到位”,不该管的必须要“配合到位”,服务农村发展稳定不留死角、不出真空,真正形成了“上下协调到位、部门齐抓共管、工作统筹兼顾、全市协调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财力保障向农村基层倾斜,全年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新增460万元,预计总支出达1650万元;村级“两委”正职主动过问、参与计生工作,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农村普遍建立“两委”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拓宽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涉农信访量明显下降,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

(二)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实现了从“管得弱”到“抓得实”转变,找到了管理村级组织的金钥匙。之前,乡镇党委管理村级组织指挥不灵,指导乏力,部署工作想“抓”抓得不实,存在着“上有决策、下有对策”等应付问题。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以来,乡镇作为分类管理实施主体,充分行使约束权和控制权,在村级组织管理方面找到了主动权和话语权。同时,乡镇拥有25%的分类管理评价指标制定权和考核结果决定权,在执行层面普遍感到抓手更加有力,措施更加明确,一些反映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也正在形成。目前,各基层组织真抓实干,求好务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绿色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两个文明良性互动,开创了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截止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0万亩,同比增加246.6%;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30万亩,同比增加140.8%。共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96个,平均每个乡镇(办事处)拥有26.4个,春禾丰粮食种植、钟氏生态土鸡养殖等新一批典型示范社快速涌现,先后培育出集体经济主导型、主导产业带动型、体制机制创新型等7种特点鲜明的试点村,有力带动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

(三)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转变,村级组织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明显增强。“两委”干部自觉相互配合,减少了内耗,增强了合力,班子更加团结。如该市洼堤镇边北村村主任,过去认为自已是被群众选举上来的,对自己有利的工作主动做,难点工作绕着走、躲着干,甚至给村书记工作出难题。分类管理后,其责任意识、主动意识明显增强,积极配合书记开展工作。二是村级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在分类管理的激励和引导下,村干部普遍有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干部之间、村与村之间的赶超态势正在形成。据蘑菇气镇湾龙沟村党支部书记于文江介绍,过去组织集资修路,班子其他成员不管不问,热情不高,自已走访全村450户用了两个月时间;今年修路,同样的工作量,班子成员一起上手,三天就收完集资款。三是村级组织的创造力明显增强。实施分类管理将“两委”班子成员紧密联系,利益捆绑,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链条。通过实行加分政策,使村级“两委”干部主动参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通过各种渠道争跑项目,抓工作亮点、破工作难点的意识得到改变,一些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农业基础设施逐渐落地。四是村级组织的向心力明显增强。分类管理既将评定结果与经济报酬挂钩,又将争创结果与政治待遇挂钩,实现了干部责任与待遇、付出与保障的有机统一。按照“对荣获国家级表彰的,可提任乡镇副职领导或享受副科级待遇;对荣获自治区表彰的,可享受副科级待遇;对荣获呼伦贝尔市表彰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并将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纳入副科级后备干部管理”的办法,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全国劳动模范、达斡尔乡满都村党总支书记刘庭江,自治区劳动模范、成吉思汗镇繁荣村党支部书记郭淑洁两名同志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这些政策,既增强了岗位吸引力,又激发了岗位内在活力,越来越多的村干部感到发展上有奔头,事业上有干头,工作上有劲头。近期,许多外出务工青年、复转军人、致富能手纷纷要求入党或竞选村干部,全市村级后备干部增加到672人,其中52人已充实到“两委”班子,同比分别增加31%和25%,创历史新高。

四、通过“村级组织分类管理”深化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的思考

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的初步成效表明,这种创新做法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对深化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激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极为重要。同时,也为今后加强和改进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党领导农村牧区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思想发动是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深化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的基础。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实质上是对基层干部权力和义务的一次再分配。从基层干部个体角度上看,通过限定职责、明确目标、统一考核、群众监督等措施,对其所拥有的权力进行了约束,并将其责与利紧密衔接。在实施过程中,基层干部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顾虑。从农牧民群众这个角度上看,是民主权利的扩大。在实施过程中,既需要群众参与,同时还有一个如何正确认识和行使民主权利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只有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达到上级部门扎实抓,基层干部主动干,党员群众积极评,才能保证分类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考实评准是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深化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的关键。建立科学合理的村级组织考评体系,有助于准确、客观地评价村级组织的工作实绩,增强基层干部的进取意识。在全面把握村级组织工作实际的前提下,科学确定实绩指标,合理设定测评要素,灵活评定分类位次,成为分类管理工作的核心。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实现奖惩分明,考用结合,切实发挥激励导向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只有坚持做到考实评准,才能不断创造科学民主的考评环境,提高考评工作的公信度。

(三)公平公正是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深化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的根本。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工作重在规范,坚持用一把尺子量到底。规范的标准就是考评过程公平公正,分类结果公开透明。因此,只有通过完善考核体系,健全考核制度,严格考核程序,明确规范了乡镇考核人员和被考核主体的言行,才能在推进过程中戒除村级组织和基层干部“拉关系、要好处、走后门”现象,进而减少人情因素。同时,只有坚决避免在被考核群体中发生“弄虚造假、骗取政绩”等行为,把整个考评过程和分类结果完全放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运行,才能保证考评工作严肃认真,分类结果真实有效。

(四)齐抓共管是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深化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的保障。村级组织分类管理的考评内容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纪检、组织、宣传、综治、民政、信访、计生、环保、农牧业等多个部门,按照各自管辖权限,进行科学合理分解,落实到具体考评指标上。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村级组织的直接领导、指导和支持、服务者,是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工作的落实主体。只有在党建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和指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责任清晰明了,才能真正发挥“齐抓共管”的积极作用,达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落实的目的。

(五)完善创新是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深化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的命脉。将村级组织进行分类管理,与过去的统一组织管理模式相比,是一种方法途径上的改进,因而也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村级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先进性作用发挥是否到位,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是否得到促进,是实施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工作的目的所在。在运行过程中,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地健全制度,完善内容,创新方法,才能不断赋予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工作新内容,才能推动其向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以科学划分“党建功能区”模式推进党建重点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创新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也没有现成的路子可循,需要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破解路径。总体来看,目前在扎兰屯市这样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建制村较多的地区,以“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工作法推动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是科学的。这一创新探索既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又使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既规范了村级组织和基层干部的责、权、利,又使农民群众的民主自治权得到进一步扩大;既创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又使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胆尝试,充实完善,围绕党建功能区建设“推进重点、破解难点、彰显亮点”三大工作目标促进“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工作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实施,推动这一做法发挥出更大的效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第五篇:建设五大功能区

建设五大功能区,谋划全市科学协调发展

记者:十八大以来,重庆在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方面有何新举措?

孙政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重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今年,我们突出抓了“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建设五大功能区”这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工作。

重庆是直辖市,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城乡区域差距大,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直辖以来,重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各区县功能定位不明确、同质化发展、招商引资无序竞争等问题凸显。同时,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为此,我们在过去“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进一步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前三个功能区域构成今后重庆的大都市区,是城市群、城市组团发展和产业布局联动的概念;后两个功能区域是重庆的大生态区,主要为了在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在增强生态涵养中加快发展。市委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生态市建设指导意见。

对不同功能区域,我们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给予不同的财政、产业等方面政策支持,以增强区域发展分类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区县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科学发展,实现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加快形成全市各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格局。

多措并举转方式调结构

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作为欠发达地区,重庆怎样处理好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

孙政才:对于重庆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讲,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抓好的第一要务。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不唯GDP,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我们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表现尤为突出,今年1到10月占到全市规模工业新增产出的33.7%。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达16.5%,已经成为全市新的主导产业。大力实施投资、消费、出口“三轮驱动”,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充分释放民营投资潜能,国有投资重点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外需持续低迷的形势下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43.1%,进出口总额增长20.5%,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坚持不懈惠民生 切实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反复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重庆是如何贯彻落实的?

孙政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民生的持续改善,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意义。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强调既要有民生的情怀,又要有科学的方法,不开“空头支票”,不吊胃口乱许诺,不搞“口惠而实不至”,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我们根据“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总要求,紧密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五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既当前可承受、又长远可持续,坚持既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又持续提升民生整体水平,坚持既抓紧抓实具体民生项目、又着力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坚持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要把有限的公共财力用到刀刃上,用到群众最紧迫、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需求上。

今年,在全面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环保等各项民生事业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着力办好50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567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等22件城乡民生实事。目前,18项已经全面开展,4项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我们还健全了民生实事项目决策机制、督促检查机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倒查问责制和终身负责制等相关民生工作制度。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记者:最近一年来,重庆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孙政才: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做好重庆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我们坚持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统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突出强调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纪律意识,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委提出了“十个必须坚持”的要求,出台了政治纪律“八严禁”和生活作风“十二不准”,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

当前,重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干事创业环境风清气正,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下载姜山轻工业功能区工作总结(2011.12.6)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姜山轻工业功能区工作总结(2011.12.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高桥工业功能区成立于2001年5月,规划面积7.74平方公里,是富阳市起步较早的功能区之一。高桥功能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基......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高桥工业功能区成立于2001年5月,规划面积7.74平方公里,是富阳市起步较早的功能区之一。高桥功能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基......

    五大功能区简介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简介: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发展首都石化产业,壮大首都实体经济,促进首都南城发展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深化燕山......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 [大全]

    高桥工业功能区成立于2001年5月,规划面积7.74平方公里,是富阳市起步较早的功能区之一。高桥功能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沙门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总结

    沙门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总结沙门镇粮食生产功能区位于沙门镇东北部,四至范围:东以双斗村为界,西以76省道为界,北以温岭为界,南以墩头村为界,涉及上山头等3个村,区域面积1082......

    苎萝村“时菜功能区”工作总结

    苎萝村“时菜功能区”工作总结 萧山区临浦镇苎萝村的叶菜功能区,在市、区农业局两级领导及蔬菜专家直接指导下,经过近3年的发展,各项工作已基本步入正轨,基础设施、科学技术的引......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实例

    六安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1、功能区划分目的 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保障人体健康,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旅游功能区系列报道5

    旅游功能区系列报道之五:古滇王国历史文化旅游区:文旅融合策动南城发展《昆明日报》2013年4月26日记者:李思凡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青年学者李庆雷认为,旅游功能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