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目建设工作科落实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县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在国家、省、州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县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有效地促进了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近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政策后,如何做好**县项目建设工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我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2008年**县项目建设的概况
2008年,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660万元,比2007年增长25%。二是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2项,在谈项目12项,论证储备项目18项,实际到位资金20680万元,比2007年增长38.2%。完成工业总产值65000万元,比2007年增长28.6%。完成工业增加值24006万元,比2007年增长39.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24万元,比2007年增长22.5%。三是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深化,项目库内容不断充实,2008年,完成了一批建设项目的储备工作,全县共规划重大建设项目495项,总投资102.1765亿元,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当前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2008年项目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是思想不统一、认识不到位。个别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工作认识不到位,主动性较差,缺乏立足本部门和本地方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项目的意识,在报送相关资料过程中不及时或质量不高,延误了项目上报立项的时机;二是项目前期工作滞后,成熟的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小项目、一般性项目多,骨干性项目少,前期工作成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少,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由于县乡财政较为困难,保工资发放、保机构正常运转等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不足,项目前期工作滞后。三是项目推进速度慢。其原因主要是:新开工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必须按相关程序办理,如前置审计、招投标等,在短时间内工作量较大,导致项目开工率较低;另外也存在少数干部职工对项目的实施不重视,导致项目推进慢。四是 项目建设监管不到位。大多数项目建设单位能够按国家投资项目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但仍有个别建设单位“重建轻管”,在项目建设中存在工程资料不全,没有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刀刃上等现象。
三、做好**县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
**县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级贫困县。出口几乎为零,消费拉动十分有限,只有依靠投资拉动来保经济增长。在新一轮扩大内需的工作中,衡量我们是否抓住了机遇,是否取得了成效,主要还是要看我们启动了多少项目建设。为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县项目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难得机遇,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把项目建设作为今后全部工作的核心,作为应对危机、战胜困难的关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抓好项目工作,对于扩大固定资产投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对全县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大的关键性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抓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强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当前各地竞相发展的新形势下,能否把握机遇,努力使我县项目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对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紧迫而重要的意义。当前,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影响还在扩大,危机的后果难以预料,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危机,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对形势的判断上,统一到积极应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上,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发展信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全县争取国家、省、州支持的力度,关系到投资任务的落实。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央的投资要确保“四个优先”,即:优先安排在建的符合中央投资政策的项目;优先安排做好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优先安排列入国家规划的项目;优先安排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从“四个优先”的要求看,这些都和项目的前期工作息息相关。我们争取国家和省州支持的根本保证就是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办法措施,尽快选准、选好和论证、储备一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重大经济发展项目。今后,能不能继续争取中央的支持,要看我们的项目前期工作扎实程度。近期,**县主要做好杉阳地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银江
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县医院新区、苗家垭口至松坡油路、龙街至岔路油路、县城水源地保护、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学校危房改造、博南古道保护与开发、博南文化园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制定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计划,建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目标责任制,扎扎实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为争取国家、省、州项目资金奠定基础。
(三)、要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今年,国务院做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安排新增中央投资1300亿元,其中安排中央项目350亿元,分配给地方额度为950亿元。中央项目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中直有关部门安排下达,地方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切块给各省区市,各省区市按照国家确定的投资规模和方向组织确定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并下达计划,并对项目的做出了明确要求即符合国家投向、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国家这次切块安排我省投资36.42亿元,主要投向在六个方面,一是保障性安居19.3亿元;二是农村“水电路气房”6.01亿元;三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0.85亿元;四是卫生教育4.81亿元;五是环境保护2.95亿元;六是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2.5亿元。这就要求发改部门会同相关单位按照确定的投资方向组织和落实项目,以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为依据,按投资重点选准选好项目,严格遵照现行工作要求和程序编报投资计划,并动员方方面面力量,积极向上争取建设资金,落实项目各种建设条件,争取有更多更好的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在全县上下形成千军万马攻项目、千辛万苦跑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的良好氛围和局面。主要是积极争取苗家丫口至松坡油路建设、金河水库建设、县职中实训楼建设、县医院整体搬迁、县中医院住院楼、县法院审判大法庭、县城供排水管网改造、**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曲硐核桃交易市场、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曲硐、杉阳)、4个计生服务站建设(水泄、北斗、龙门、厂街)、2009年重点退耕还林地区5000亩基本口粮田建设、5乡镇小型片区国债项目(厂街、博南、水泄、龙街、龙门)、永保桥码头、霁虹桥码头建设等一批项目。
(四)、要切实推进项目建设速度。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按照“四确定”的要求,即确定专门人员、确定时间期限、确定必要的工作经费和确定责任奖惩,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和项目推进目标责任制,健全量化考核体系,以项目考验干部,以项目锻炼人才,以项目检查作风,以项目体现政绩,确保实施好每一个项目。主要抓好大碱塘水库扩建工程、厂街构皮园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龙街小堆子和杉阳岩洞易地扶贫搬迁、花桥和新田以工代赈片区开发、大平地至龙街油路、永保桥至郑家山油路、曲硐小城镇保护与开发、小狮山二期工程、大湾塘一级电站等续建项目;实施好2009年度农村公路通达工程、6所初级中学校舍改造(老街、龙门、杉阳、龙街、水泄、北斗)、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县医院医技楼、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2个计生站(杉阳、龙街)、2个卫生院(杉阳、龙门)、11个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厂街2个、水泄2个、北斗2个、杉阳2个、龙街1个、博南1个、龙门1个)、县廉租房建设、县殡仪馆一期工程、县档案馆附属工程、县城看台灯光球场建设、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天然林保护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农村人饮安全、水灾损毁恢复、杉阳西边土地开发整理、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和生猪示范基地建设、永保桥至厂街油路、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县城供水管网改造、曲硐核桃交易市场建设、**一中学生宿舍楼、曲硐村完小整体搬迁、县中心敬老院工程、2个文化站(博南、龙门)、20个村卫生室(厂街10个、水泄8个、杉阳2个)、龙街卫生院、厂街双鹤法庭、龙门司法所标准化建设、看守所整体搬迁、博南派出所整体搬迁等一批项目的建设。
(五)、要切实加强项目监管。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今后的投资增加较多,各方面的监管一定要加大力度。按照国家、省、州发改委的要求,整个投资,特别是中央和省的投资,一定要做到“五严禁”、“一确保”。“五严禁”,即,一是严禁不用,中央、省的资金到位后,有些项目资金放着不用,就没有起到扩大内需的目的;二是严禁挪用,“买醋的钱”绝对不能用去“打酱油”。三是严禁暗用,就是要公开、要透明。四是严禁滥用,不允许贪污、受贿、截留等情况发生。五是严禁乱用,不得用于楼、堂、馆、所和高污染、高耗能、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一确保”,即,要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审计、财政、发改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特别是中央扩大内需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足额拨付建设资金。项目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的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发挥。
项目是生产力诸要素的集合体,是资源配置的依托条件,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资金匮乏的重要途径,是拉动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载体。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立足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筛选、储备、申报、落实、实施项目,确保项目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继续保持**县项目投资的较快增长,增强投资和项目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第二篇: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
按照《县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水利建设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县水利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县水利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体制机制。
随着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局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推进兴水战略,实施民生水利,实现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并积极采取听专家讲课、局领导专题辅导、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看影像资料、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学习形式,全力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水利局领导班子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边学习,边实践,边查找,边整改,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调研活动。4月23日,县水利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组长、党组书记、局长马正学带头深入我县水利工程第一线,带领局领导班子和水政、防汛、农水、规计等股室成员,利用1天的时间对我县饮水安全、防汛、农水、基建等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主要是调研影响和制约我县水利工作科
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重点到水利局扶贫挂钩点—**村委会调研饮水安全、慰问困难群众并与群众谈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问题,询问解决了一批有关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的突出问题。
一、全县水资源情况
**是一个山区农业县,主要以沟渠引水灌溉为主。全县已建成小
(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6座,库容万立方米,沟渠有4653条,其中能灌溉50亩以上的有880条,沟渠长1千米以上的有2619条。目前,通自来水的自然村625个。境内水资源丰富,有红河和藤条江两大干流,其支流有乌湾河、麻栗寨河、逢春岭河、金子河等29条,总长700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水能蕴藏量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万千瓦,占水能资源的%。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亿立方米,地下水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亿立方米,占水能总量的%。
“十一五”以来,我县完成水利投资9472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治
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建设基本农田万亩,解决万人、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地方装机容量万千瓦,新增库塘蓄水万立方米,建立用水者协会112个,水资源征收完成80万元,水土保持两费征收13万元。完成饮水工程165件,铺设饮水管道千米,开挖土石方立方米,支砌方立方米。
几年来,随着呼山水库、刺竹林小(二)型水库、南沙防洪堤工程、肥香村水库等项目工程相继建设完成,纸厂水库的开工建设,极大的解决的农村的水资源和饮水安全问题。
二、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点多、线长、面广、量大,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水利局从实际出发,要求各乡镇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加快前期工作进度,选好供水水源,定好工程型式,合理确
定规模,优化工程布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资金安全。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管理维护,保障良性运行。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切实做到质量、进度、效益相统一,而绝不允许单纯地抢时间赶进度而放松工程质量,绝不能盲目地追求低成本而留下工程隐患。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不留情面。上下配合、内外协调,强化各乡镇水管站的管理和指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形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确保按期完成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任务。“十一五”以来农村安全饮水共完成投资万元,解决了万人、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村委会调研情况
自从1993年以来,**村**村委会就一直都是水利局的挂钩扶贫点。在十几年当中,县水利局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委会进行帮扶,每年都对贫困党员、困难群众、困难学生进行捐款、捐物,大力支持**村委会的水利工程建设。
第三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专题调研 汇报材料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
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县干群群策群力,奋勇争先,使我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主要做法
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制定了全县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并且每年召开专题工作会,布置安排整年的任务和工作。
2、明确工作目标,做好任务分工。每年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分配给给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并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任务的完成和落实。
3、县领导亲自挂帅,分工负责具体项目的建设和落实,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每个项目都有一位县领导专门负责,保证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和顺利进行。
4、县政府定期召开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协调会,关于招商项目落地和建设有关工作,互通有无,交流沟通,并由县领导协调各单位工作,为项目建设查漏补缺。
5、项目工作专项督察制度保证项目如期保质进行。县委、县政府组织了全县重点工作专项督察小组,不定期进行
1监督检查,督促项目工作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地进行。
二、取得的成效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项目建设日新月异。我县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成绩,集中地体现在我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上来。
1、我县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县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0.68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已达3.0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0多家,其中已建成企业就有近40家。主导产业凸显,区内基本形成了以食品加工、冶金建材、纺织服装和高新技术为主的格局。
2、产业集聚区内产业区划逐渐明晰。目前产业集聚区内基本形成了西北部为食品加工及配套产业,西侧中部为冶金配件,东北部为石材建材,东侧中部为棉纺和农牧产业相间的格局,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3、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加,用工需求越来越大,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产业工人的转型,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4、税收增长明显,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产运行,为我县的财政税收做出了突出贡献,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5、产业集聚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随着集聚区的发展
和完善,对外来客商的吸引力不断加大,新引进的项目投资额度不断创出新高,亿元以上项目已很常见。
三、典型经验
1、县招商引资主管单位和有招商任务的各机关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形成了全民招商热潮,例如亲情、乡情招商,使本地在外打拼的一些精英人物回乡创业,投资回报故乡。
2、县里充分利用国家、省市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快速推进一批县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同时采取“BT、BOT”等模式,“借鸡下蛋”,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实现了政府、投资商和社会效益多方共赢局面。
3、在服务环境方面,专门成立了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服务中心,县里各职能部门都派出人员进驻服务中心,为集聚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4、在保障企业用工方面,县里成立了产业工人培训中心,为企业输出了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
2011年6月27日
第四篇: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2010-06-29 18:55:4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2)
按照州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工作的指示和要求,我校认真开展了详细具体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学习活动中,我校的调查研究工作分四个重点,由校党委委员分头开展调研。校党委书记、校长**负责联合办学的调研;校党委副书记侬孝芬负责教学改革 的调研;副校长邱丽克负责科学管理(制度建设)的调研;副校长**负责招生就业的调研。调研工作于4月15日-4月27日期间开展,采取召开座谈会、中心组学习及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具体调研情况
(一)联合办学
1、联合办学的基本情况。我校创办于1958年8月,1997年被省教委评定为“省合格中专学校”,2004年4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职学校”。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05人,专兼职教师72人。办学50年来,共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万人,其中,学历教育万余人,非学历教育万余人。目前,我校已发展成为一所集计算机、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营销、文秘、法律、旅游等二十一个专业的财经类职业学校,学校现有资产10600余万元,在校生36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
2008年4月以来,经文山州人民政府,经与云南财经大学多次协商,达成了依托我校开展的“州校合作办学”协议。按照协议,云南财经大学与文山州人民政府合作办学项目,依托我校组建“云南财经大学文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文山学院”);建设地点及建设规划用地为文山县城南三角塘,用地面积为1350亩,其中首期征地500亩;学校建设以财经类为主,兼有法律、工业、旅游、文化及生物工程等特色专业共同发展的全日制本专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山学院用两年时间建成并达到规模,中远期规模为在校生10000人。其中高职本科7000人,高职专科3000人;另有2000—3000人的中职中专学生;文山学院力争于2009年开始招生及教学,规模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个班100人。按照云南省财经大学与文山州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协议书的规定,文山学院合作项目模式为股份制合作办学,采取招商投教的办法筹资。
2、联合办学的基本经验。
(1)高瞻远瞩,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好时机顺势而发。当前,正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大好时机,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采取一系列政策支持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尤其是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会议精神,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已对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意见和改革的具体目标:调整教育结构和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州已于2007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每年的初中毕业生在5万人以上;按照州教育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州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达
万人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规模与普
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抓住这个时机发展职业教育是有广阔前景的。
(2)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我校对联合办学的市场前景及可行性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撰写了项目分析报告,积极主动向州委、州人民政府及主管局州财政局请示、汇报。多次与云南省财经大学沟通联系,进行项目自荐,以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促成了州校联合办学。
3、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主动参与意识不强。部分教职工对联合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虽然对联合办学持肯定态度,但担心合并后影响切身利益,害怕合并后失掉原有的办学传统和局部利益等,因而对联合办学持观望态度,在思想上与党委不一致,行动上不够积极主动。
(2)受客观条件限制。如联合办学必要的项目启动资金、校园硬件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问题,都是学校单方面力所不能及的。
(3)经验积累不足。在我州开展州校联合办学并没有太多的成功先例可鉴,如学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合并后的管理及教学运行等,都有待于在实践中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
4、解决问题、困难的思路和措施。(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参与联合办学的意识。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充分认识到联合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思想上和党委保持一致,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2)多方面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联合办学的支持。争取政府在联合办学相关政策上
第五篇:落实科学税收发展观调研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对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发展规律和执政理论认识的飞跃,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基本原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税收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税收发展观,做好税收工作,对于支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税收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税收发展观,是指以经济与税收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把组织收入工作建立在执行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通过税收与经济、管理与服务、治税与治队、改革与发展协调推进、促进税收事业的全面进步,进而更好地为“五个统筹”服务。我们认为,科学税收发展观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税收工作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税收发展观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不能落实科学税收发展观。正确的税收工作政绩观就是税务机关领导干部要坚持用政治观点、群众观点、发展观点、实践观点、全面观点来指导、推进税收工作。税收工作最大的政绩在于严格执行税收政策,依法组织税收收入,与时俱进,创新规范管理。尤为重要的是税务机关必须始终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指导思想。在税收工作中,按照“有税尽收、无税禁收”的要求,逐步缩小税收与税源的差距,真实地反映经济状况,使税收收入的规模、速度、结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税收与gdp的同步协调增长。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税收人才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国税事业发展的依靠力量,国税事业兴衰的关键都是在人,要牢固“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建立选贤任能,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竞争激励机制,造就充满生机活力的干部队伍。
第三,要树立科学的税收管理观。税务机关要把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作为税收管理的主攻方向,引进流程再造理论和精细化管理理念,稳步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第四,要树立坚定的税收法治观。要以税法为准绳认真执行国家的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将依法管理与依法监督结合起来,既要切实维护国家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又要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
第五,要树立现代的税收服务观。税收服务将逐步成为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把税收服务作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德意识上升为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意识,依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通过服好务,体现“以纳税人为本”的要求。
二、当前国税工作与科学税收发展观之间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政绩观念扭曲。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政绩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税收事业的成败。应该说,当前国税事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和正确引导。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近年来,由于税收改革的频繁进行,不少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税务部门领导,对待工作业绩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形成了种种错误观点。一是唯税论。长期以来,我国对税收实行的是计划管理,完成税收任务历来是税务部门的“中心”工作和第一要务,更是考核税务部门领导干部政绩唯一标准,自上而下一级考核一级,以任务完成情况论英雄,以收入数字多少定奖惩,于是有些税务机关领导干部一味追求这种“显性”政绩与“暂时”政绩,为完成收入而不考虑实际税源,不顾税收政策执行“过头”,对税源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样就导致税源萎缩的地方不得不采取预征预借、收“过头税”等办法完成收入计划,而税源充足的地方一旦完成了计划,则有税不收,甚至截留税款、转移入库。这些不仅直接影响了税收收入的质量,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还造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税务机关领导因完不成任务而常常坐“冷板凳”,而经济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则因任务完成好而得到提升,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心理失衡。二是唯上论。信奉“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认为只要上级满意就是最好的政绩,于是追求这种“邀功”政绩,工作未干就闭门造车,精心总结经验,哗众取宠,谋取一时的轰动效应,以引起上级关注,甚至追求“虚假政绩”,填假数字,报假情况,骗取上级领导一时的信任和青睐。三是迷茫论。不少基层领导对一轮接一轮的税收改革无所适从,导致把握不准工作前进方向,分不清工作轻重主次,工作创新意识不强,仅停留在一般水平,疲于应付,在处理完成任务与规范管理,严格执法与强化服务矛盾的过程中求稳怕乱,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开展工作,认为“现在保持稳定就是政绩”。四是短视论。不愿从解决税收
工作中的基础性问题做起,认为上规模大的项目才是政绩,看不到默默无闻抓基础工作也是惠及长远的潜在政绩。
政绩观念扭曲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税收计划管理方式仍在沿用,税务部门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完成任务上,至于税收能否真正起到促进和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则是次要任务。二是传统的政绩考核方式仍在沿用。对领
导干部的工作业绩缺乏统一规范的综合量化指标考核,很大程度凭上级领导的个人喜好、主观印象来判断,很难对一个干部作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
(二)人员素质堪忧。一是人员结构老化。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1年底,全省国税系统干部年龄在25岁以下的比例不到5%,甚至有部分县市干部年龄在25岁以下的比例仅为2%;干部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的比例较高,达到56.7%;离退休人员占在岗正式人员的22.3%。人员的老化,干部年龄结构不够合理,造成工作上的不思进取,不图创新,缺乏活力。二是领导者素质不强。随着管理方式的变革,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钻研业务不深,掌握政策不透,操作电脑不会,造成外行领导内行。三是整体素质偏低。从思想素质看,在少数国税干部身上,存在着政治理论修养不深、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较为严重等问题;从文化素质看,存在“高学历、低能力;高文凭、低水平”的问题,以**市为例,到2003年底,全系统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高达97.2%,但绝大多数人的学历都是在参加工作以后,通过函授、委培等途径取得的,虽然学历教育在提高干部的文化层次上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某些办学机构把关不严,导致部分人员的学历“含金量”不足,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的第一学历仅仅是初中,甚至是小学;从业务素质看,整体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差异明显,通晓税收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的人员比例不高,“通才”和“专才”奇缺,既懂执法程序、又懂税收法规,既能查清帐目,又能说服对方的“能人”太少,计算机、公务员在线人才奇缺。四是创新能力太差。大多数国税干部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动应付的多,自主创新的少。
究其原因,一是以往“进人”门槛太低,大量素质低下的人员涌进来,造成人员基数大,而国税系统需要的大量高素质人才却因名额限制无法进入,造成各种专业人才奇缺。二是分配制度不合理,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现象十分普遍,能者多劳不能多得,活力不足,激励不够,挫伤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教育培训考核不严,尽管近几年加大了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但对培训效果没有严格考核检验,使培训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提升素质的作用。
(三)管理质量与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征收管理失序。ctais上线后,征管工作虽然实现了由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但对税收的源泉控管则明显弱化,日常基础管理环节相当薄弱,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由于职责不清,职能缺位,造成税源管理失控。实行集中征收后,保留的农村基层分局,名义上履行管理职能,实际上只负责催报催缴和代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领购发票等工作,完全放弃了对纳税人的日常管理,导致纳税人户籍不祥,登记不实,管户不清。二是由于ctais软件的自身缺陷,导致税源控管乏力。纳税评估岗形同虚设,无法产生案源,传递给税收稽查岗位,这就给纳税人逃避税务机关的监控提供了可乘之机,致使漏征漏管屡查不绝。三是由于对政策的错误理解造成税源控管缺乏。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后,部分国税干部错误的认为免征就是免管,于是就放弃了对不够起征点的纳税人的管理。四是信息数据失真,导致信息管理失效。一方面由于国税部门尚未建立起与地税、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国税机关所掌握的仅仅是在ctais中所反映的孤立、静止的信息,无法对纳税人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另一方面,基层国税部门为了片面追求机上征管考核质量,提高“五率”,在数据输入微机前,就事先进行了人工处理,制造该登记的不登记,并人为制造假申报、假停业,使相当一部分纳税人游离于ctais监控之外,导致信息数据失真,从而大大削弱了微机的监控作用。
2、行政管理失范。一是机构设置不规范。缺乏明确的设置依据与标准,往往是以加强管理为名,自搞一套,随意性大,以至于今年设,明年撤,机构时常处于变动之中,不仅带来一系列人员调整、职能调整的麻烦,而且使纳税人无所适从,影响国税部门在社会上的声誉。二是激励制度尚未建立与完善,制约干部发挥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在大多数干部政治前途渺茫的情况下,如何激励干部还没有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办法,人员苦乐不均、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国税事业发展的严重掣肘。三是行政管理透明度不高,政务不能实行完全公开,财务经费支出结构性矛盾突出,公用经费,尤其是招待费用和车辆费用支出过大。
(四)规范执法的体制、机制、人员素质还有差距。第一,执法体制不配套。尽管国税部门是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但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仍需接受当地政府领导,且方方面面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再加上现行财政体制“各管各”,在这种情况下,使国税部门听命于各级党委政府,难以独立执法,以至于行政干预执法。同时现行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也迫使少数国税机关为任务而执法,甚至“靠税吃税”。第二,执法机制不健全。在管理机制上,税收征管机构设置不统一,职能交叉或遗漏,税收征管基础设施跟不上,税收信息化协同不够,共享程度不高,影响了执法的质量和效率。在监督约束机制上,业务工作制度缺乏衔接,协调性差,各执法环节存在一些“空隙”,在各工作系列内部也缺少严密系统的制约与监督。执法责任制落实不力。在执法保障上,办案经费不足与装备落后问题突出。第三,执法人员素质没保障。少数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不高,许多人员的执法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执法素质的缺陷,导致在执法过程中难免出现执法走样,造成执法偏差的情况。
(五)税收服务体系建设跟不上形势。近几年,国税部门越来越重视税收服务,尽管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来强化服务,但总体上收效甚微,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纳税人的要求,问题在于:一是管理出位。纳税人只被当作国税机关的被管理者来对待。优化税收服务并没有当作税务行政的主要内容,完成收入任务是硬指标,税收服务则是软指标。二是保障失位。税收服务应该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并且需要有效的计划和组织来保障实施。但长期以来,办税服务厅成为主要的服务场所,并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税收服务没有保障。三是监督缺位。税务机关没有纳税服务考核评价体系,纳税服务很大程度取决于行政领导的自身觉悟与管理水平。四是内容错位。社会化服务与税收服务不分,税务代理机构与税务机关“明脱暗不脱”,推行强制服务,获取部门利益,而税务机关提供的服务还处于较低层次,纳税人并不能得到真正需要的服务。
三、进一步做好国税工作的措施
上述五大问题,在树立和落实科学税收发展观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逐步予以解决,当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改进和完善考核办法。促进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首先是要改进收入考核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将更多地依靠税收,在履行税收收入职能过程中,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将税收计划由指令性、行政性改为预测性、指导性计划,并体现一定的弹性,弱化行政考核,强化依法治税,破除单纯考核收入数量的旧体制,将依法治税与税收计划统一起来,强化税收征管和执法质量的考核,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其次,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做到全面、客观、公正。所谓全面,就是在考核一个地方的工作时,对干部进行定性和定量双指标考核。不仅要看税收任务的总量,还要看税收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不仅要考核税收收入,更要考核税务管理;不仅要考核物质文明建设,还要评价精神文明建设等。所谓客观,就是既要看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能动性,也要看客观条件的优劣;既要看上级党组织的认可度,也要看群众的满意度;既要看领导班子集体的作用,又要看领导成员在集体领导中发挥的作用。所谓公正,就是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将政绩考核结果向群众公布,听取群众意见。
(二)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改革进人机制,规范“入口”。以后进人一律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择优录用,改普遍招考为分类录用,在公务员招考中重点扩大稀缺人才,专用人才(计算机、法律、文秘)的招收比例,改善队伍素质结构。二是健全分流机制,疏通出口。适当放宽内退条件,对工作能力差,不适应工作岗位的,不分年龄界限鼓励其内退,保留基本工资待遇,对需要分流的人员一律实行买断工龄制,减少国税系统人员基数,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三是改进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办法,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做到客观、公正评价干部职工的工作业绩。同时设立专门的督办考核机构,有专人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实实在在的考核督促。四是完善培训办法。在培训对象上,以中青年干部、业务上的新手、生手为主;在培训内容上,大力开展税务稽查、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法律法规、应用写作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岗前培训和应用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网上办学、委托办学、联合办学等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效率和效果;在培训考核上,要建立培训必考的制度,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学什么考什么,把考试成绩与工作考核奖惩挂钩。
(三)强化税务管理。税收工作将逐步实行无计划管理,把考核目标多元化、内在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与新时期治税思想相贯通的税收管理体系,通过定岗、定责、定标,逐层细化,逐个量化,推行全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岗责体系,明确岗位职责,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科学进行业务重组,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并制定规范、明晰、流畅、高效的税收征管流程,建立各种信息传递制度,确保业务流程中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转和各岗位间的紧密衔接,形成良好的征管格局;开发研制,建立起较为实用的计算机综合目标量化考核税收管理系统,实现税收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要建设新型征管模式,实施以信息化为依托的“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改革,全面推行“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格局,理顺申报、征收、管理、稽查等工作环节,严格收入监控。要夯实税源基础,通过实行税源户籍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税源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做到户籍管理专业化、规范化。要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利用ctais信息技术建立重点税源的数据库,指定专人实行分户跟踪动态管理。
在内部管理上,要改革分配办法,推行能级管理,按照“三考一定”的思路,即通过考试、考评、考核,确定能级,将干部的能级与收入挂钩,彻底打破平均主义,改传统的按人头分配为按能级分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庸者少劳,少劳少得;懒者不劳,不劳不得”。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利用网络等媒介公开人事、财务等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确保干部职工的知情权。
(四)严格税收执法。一是要把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作为保证税收执法质量的根本,加强执法人员的素质培养,特别是要加强业务培训,严格实行持证上岗。二是要完善税收执法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在征收环节,通过推进多元化申报方式,加快征管信息化建设,实现税收执法的网络化管理;在管理环节,通过加强对税收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以制度约束方式来突出管理质量考核,切实夯实管理基础;在稽查环节,努力实现稽查程序的规范化,按照职责分离,相互制约,密切配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稽查执法行为。三是要健全税收执法监督机制。对内,重点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重在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确保执法的依据合法;事中重在强化过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和执法的随意性,包括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抓好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等工作;事后监督必须注重责任的落实,通过开展税务执法检查,落实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等。同时,要进一步抓好“两权”监督,强力推行执法责任制,在国税系统内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对外,要通过完善税务执法公示制、聘请社会税收执法监督员、加强信访、投诉举报管理等形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强化税收执法考核。要根据规定设立税收执法考核指标,如偷、逃税处罚率、税务保全强制措施执行率、税务违法案件移送率等指标,逐步代替单纯的税收任务完成情况考核,进一步健全税收执法考核机制,此外,还要完善奖惩措施,将质量考核与实施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激励机制等结合起来进行。
(五)优化税收服务。要从根本上优化税收服务,必须从机制上建立有效的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税收服务体系,将税收服务从口号性要求变为制度性要求,从被动性要求变为主动性行为。一是要创新税收服务机制。税收服务与征管工作的联系紧密度越来越强,要积极构建服务机构与服务体系。当前,要抓住起征点调整后,机构进一步收缩,农村管理人员“富余”的机会,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服务机构。根据服务工作的需要,在市州局设立“税收服务管理科”,加强对全系统税收服务工作的指导、协调与检查,在县市局设立“纳税人服务中心”,在办税大厅设立“税收服务岗位”。同时建立纳税服务责任制和服务工作考评制度,从组织上、体系上,保证税收服务工作的系统化、长期化。二是要整合现有办税岗位。将目前单一办理某项涉税业务的“一岗一责”整合为可办理所有涉税业务的“一岗多责”,推行“一窗式”服务,变多个窗口为一个窗口对外,让纳税人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理不同涉税业务。三是要更新服务方式。要进一步完善办税服务功能,包括公开办税规则、简化办税手续,如推行税法公告制、首问负责制、纳税提醒制。并积极探索多元申报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要大力推行维权服务,切实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申辩权、受尊重权以及对税收活动的监督权,如通过推行公开办税,实行“阳光服务”,开通办税服务“绿色通道”,实行贴近式服务;开展送政策下户,实行“零距离服务”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税收服务功能。四是要改进服务手段。要充分利用金税工程、办公自动化等手段,借助先进信息化技术改进传统税收服务手段,发挥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搭建电子平台,使纳税人从繁杂的办税事务中解脱出来,最大限度地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税收信息服务。如,可尽快建立计算机税收法规信息库,设立税法知识查询热线,设置纳税信息电子触摸屏。同时,要制止强制性税务代理,让税务代理与税务机关彻底脱钩,使税务代理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完善社会化税收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