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非与高效执行》
《韩非与高效执行》
“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管理的起源并不在西方国家,而在于我国战国时期。早在2300年前韩非就做了精彩的论述,韩非子的主道,指明了国君治国治人的方向,明确了奖罚原则,对于今天来说,这就是就是治理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原则。
韩非被称作帝王之师,是君主中心论者,他的理论是给领导者读的,韩非的成就不仅在法家中是最高的,就其理论本身的严密性、统一性以及深刻性而言,即使在先秦诸子中也是最高的。包括“因能授官”、“循名责实”、“叁五之道”、“防微杜渐”等管理原则和方法,完全可以移植到现代企业管理领域,开阔我们的思路,丰富我们的实践。
商业领袖张瑞敏讲到:用孔子的思想做事,用老子的思想做人,用韩非子的思想做企业管理。在出任“赢在中国”总评委时,张瑞敏点评时说了一段话,语出《韩非子 八经》:“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尽己之能者自操事,尽人之力者自计虑,尽人之智者不自计虑,不自操事。”可见张瑞敏对《韩非子》的熟读。
美国哈佛大学把《韩非子》全部翻为英文,在他们的法学研究所努力的研究。为何美国、日本、韩国乃至全世界都对《韩非子》视为珍宝,并以此为指导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而我们却视而不见、见而不理、理而不用?
传统文化是我们所独具的也是最宝贵的资源,传承其精髓是每个华夏子孙的责任,将其精粹与今日的企业管理相对接,是最好的继承方式。本课将以如何将《韩非子》运用到团队建设中为方向,展开探讨,脑力激荡。让我们共同致力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以此来实现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
【课程收益】
国学管理思想和组织执行力提升有效结合;
独创DASE执行系统解决方案,掌握高效执行的方法与技巧;
力场分析与决策矩阵等实操工具运用,打造团队高效执行力;
学习领悟《韩非子》的重要思想,将《韩非子》灵活运用到管理实践。
【培训时间】:二天(12H)
【课程大纲】
引言
学习如何做执行 为什么要执行 奉法者强,则国强 没有标准就没有执行
一、什么是执行
BeiJing Future Multiplication Management Consultant co.,Ltd服务创造价值!
转型期的核心:个人执行力和团队执行力的提升 执行要求的是效率和速度 执行是每个人马上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 执行力对组织战略和目标实现的影响 功当其事,事当其言 产生组织绩效的四力分析:领导力管理力决策力执行力 管理者执行力的四个要素 执行赏罚有信:罚上立威赏小取信 执行宽严有度:先严后宽制严语宽近严远宽 员工执行力的四个层次 高效执行的关键 高绩效团队的标准与特征 加强互动,实现共赢 锁定目标,计划督导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观念创新,思维改变 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团队建设,形成合力 案例分析:你是执行者吗? 界定问题,确立愿景——工具:愿景创建技术运用 描述现象,全面分析——工具:开放空间技术与原因—效果分析图 有效评估,方案确定——工具:决策矩阵运用与递进式提问 创建计划,逐步实施——工具:设定执行成功标志 克服障碍,有效处理——工具:力场分析工具 检测评估,标准具体——工具:创建报告模板 教练能力——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激励能力——智不尽物,因物以治物 有效授权——下君尽己之能,上君尽人之智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 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频道的概念
二、高效执行之法
三、阻碍执行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四、DASE执行系统解决方案
五、高效执行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六、管理沟通――高效执行的保证
沟通的技巧是换位思考 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提问的类型、规则和侧重点 沟通案例研讨:引导式聆听 工作中的邮件与短信沟通 沟通案例研讨:如何与上级、平级和下属沟通 执行的最高境界是让人们在文化中执行 形成科学的执行流程 如何建立执行力文化 建设以强化执行力为前提的奖罚体系 确立以执行力为导向的组织结构 以执行力打造企业竞争力 课程回顾与问答
七、企业的执行力文化――构建执行型组织
第二篇:韩非与董仲舒政治哲学研究[范文模版]
韩非与董仲舒政治哲学研究
赖美琴
作者简介:赖美琴,女,1957年7月生,广东连平县人。1981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系(本科),199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惠州学院纪委书记、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员,中华董仲舒研究会理事,广东哲学学会、儒学学会、伦理学会理事,惠州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刊物转载。出版个人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著作5部,主持和参与国家教育部、省厅科研课题8项。论文、著作和科研课题曾多次获奖。
内容摘要:
韩非与董仲舒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哲学家,是儒法两家的集大成者。在一定程度上说,不研究韩非的政治哲学,就不了解法家的政治哲学;不研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就不了解儒家的政治哲学;不进行韩非与董仲舒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就不能完全了解儒法两家政治哲学的异同及其历史影响。对韩非与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进行比较研究,还能使我们以史为鉴,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优良遗产,加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推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韩非与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形成韩非与董仲舒政治哲学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从韩非到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发展,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的百家争鸣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韩非的思维指向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的致胜之术,董仲舒追求的是封建主义大一统政治局面基本形成之后的巩固、强化之途。
1、韩非的政治哲学形成于动荡纷争的战国时代,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集权国家是时代的主题。在“争于气力”的强权时代,暴力是加快实现统一进程与完成统一历史使命惟一正确的手段。
董仲舒的政治哲学产生于西汉中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统一的专制主义统治是这一时期政治哲学家面临的新的理论问题。董仲舒的政治哲学直接体现着汉代统治阶级根本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需要,其政治一统、文化一统、德主刑辅等政治哲学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政治上成熟的理论表现。
2、以不同的思想背景为前提的韩非与董仲舒的政治哲学,反映了封建主义的产生,确立和巩固的不同历史时期思维的进程。在春秋战国开始的百家争鸣,诸子各派在持续了几百年的相互攻讦、相互驳难、相互渗透、相互吸收中,随着战国末期全国统一趋势的形成而走向相融、走向一致。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是适时应世的产物,是汉代中期社会政治发展的结果,是思想统一的必然要求。
同为封建主义政治哲学,韩非突出的是破旧立新,是对旧社会制度的革命和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董仲舒追求的是封建专制主义的长治久安,突出的是守成。取守异术是韩非与董仲舒政治哲学历史命运变化之根本。
3、韩非、董仲舒虽然生活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他们针对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构建了不同的政治哲学体系,但他们都以天下一统为目标,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他们之间的区别是,韩
非倡扬以武力统一天下,董仲舒力主以仁政德治收服人心。
二、人性探本:韩非与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基石
韩非认为人性好利,必须以法治、重罚、强权为政治之本。董仲舒认为人性是性善情恶,德主刑辅乃为政治之根。
1、韩非以利益作为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反对儒家的仁义、德治,暴政、霸道是其人性论的必然产物。韩非认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社会内部各种群体之间,都是相互利用的利益关系。在社会生活的各种交往之中,人们之间无不受利益原则的制约。韩非从人性好利的前提出发,主张设立赏罚制度以治国。这种观点的进步的历史作用理应肯定,但韩非夸大了赏罚对人的好利恶害本性的激励和制约功能,更为严重的是韩非夸大了严刑重罚对人的好利恶害本性的制约作用,从而成为强权政治的代名词。
2、在人性问题上,董仲舒几乎融会了先秦人性论诸说,提出了性善情恶的新论断,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德主刑辅的治国理论。董仲舒的性善情恶说既克服了孟子主张内心自觉,不重王者教化作用的片面性,又修补了荀子注意外在制约的偏激生硬,主张通过德教来引导和实现人的善质,并以礼法来规范、惩处人的恶质,软硬两手的统治术兼而有之。
3、从人性好利论到性善情恶人性论,是人性认识史上的发展和飞跃,然而其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价值目标则是相同的。韩非的人性好利论虽然相当深刻地揭露了战国时期人性的丑陋面,但是它又有明显的独断性。韩非把人趋利恶害的自然本能片面化、夸大化、绝对化,是对人的本质的严重扭曲。董仲舒性善情恶的人性论,它所具有的综合的、辨证的、中和的特征,直接体现了大汉帝国君主统治的利益需要。以性善情恶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的德主刑辅的政治原则,显然是针对汉朝诞生以来,仍然“汉承秦制”,任刑滥罚,实行强权政治的现状而言的。他主张把“成性”和“防欲”相结合,使教化与惩处相统一,德刑并举、德主刑辅,克服了韩非在人性好利论基础上所提出的严刑重罚主张的片面性,为实现汉代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纠正汉承秦制所带来的政治弊端,提供了充分的、必要的理论准备。
三、崇今与尚古:韩非与董仲舒历史观的巨大反差
韩非与董仲舒在历史观上是截然对立的,韩非主张“美当今”,董仲舒主张“法先王”。然而,无论是韩非的“美当今”,还是董仲舒的“法先王”,都是以封建大一统为政治归趋。
1、坚持历史进化论,反对颂古非今的保守主义,一切从现实出发,这是韩非求实精神的重要体现。韩非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个历史阶段。在韩非看来,“当今”是争于“气力”时代,一切祖述尧舜,倡导文武之说的,都属于抱残守缺、愚蠢僵化。韩非断定,“先王之政”是遥远、空洞的理论,不应用于当今之政,不能以任何历史人物作为现实的旗帜招摇于世,“新圣”只能依据现实政治提出新的政治原则、政治目标和新的政治举措。
2、董仲舒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道”指的是封建的道德、政治、教化等封建社会的根本法则,核心是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董仲舒认为,这种道是完美无缺的,它与天一样是永恒的、不可改变的。如果道有不妥之处,那是由于人们偏离道所引发的。要变道的话,只能是对“失道”的纠正和补充,只能是形式上或枝节上的改造和完善,决不是实质上的变化。“道”还包括封建政治治理的具体形式、途径以及礼仪、礼节等。董仲舒继承孔子的因革损益观,主张不同的历史时代特别是社会政治安定与社会政治动荡的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的“道”应该有异有变。
很明显,董仲舒作为汉代的第一大儒,其历史观所崇尚的无疑是先王的仁政德治和等级礼制。但他更是儒学汉代化的奠立者,其法先王的主张只不过是以古护今的策略。“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历史观集中体现了董仲舒“法先王”的传统情结和现实精神。
3、“美当今”与“法先王”两种对立的历史观渊源于历史条件与历史使命的迥然相异。但其崇今与尚古却有着共同的价值认同。
历史进化论是韩非提倡法治的重要理论根据。韩非认为,不懂国家治理的人才偱古法常,照搬照套。而董仲舒“法先王”的主张,是为汉帝国进行指导思想转换所作的必要理论准备。“美当今”与“法先王”其实都是“为当今”,即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主义统治服务。
四、尚力与崇天:韩非与董仲舒天人观的分歧
1、天人相分,否定神命,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突破,是韩非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以力服人、实力原则是其重要政治主张。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天人政治论是其主要特色。
2、韩非对传统的天、命、鬼、神观念进行了批判,提出要以力立于世的观点,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敢于斗争、无所畏惧的历史主动性。董仲舒以“天”为最高的哲学概念,把天看成是神灵之天、道德之天和自然之天三者的统一。作为神灵之天,它是有意志、有目的,能产生万物、主宰人类命运的人格神。董仲舒试图从天人关系入手解决时代的政治难题,不仅对传统的天人合一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进一步的发展,并以此为“君权神授”寻找理论根据。
3、在天人观上所反映出来的不同观点和不同思维路径,深刻地体现了韩非与董仲舒政治哲学各自的特点和风格。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与韩非的“天人相分”的观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韩非突出的是人胜天,董仲舒强调的是天胜人。他们之间截然不同的思维取向,体现了不同时代地主阶级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心理态势。在破坏旧世界、夺取政权,创造新世界的阶段,地主阶级要求的是对旧秩序的否定与对一切思想禁锢的解除,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对“天命”、“神权”观念的否定和破除。在地主阶级战胜了奴隶主阶级,登上了社会政治舞台之后,他们由旧制度旧秩序的破坏者而成为新制度新秩序的维护者之时,则要重新抬出“天命”和“神权”来为自己的统治作辩护,借助于“天威”来愚弄和欺骗广大人民。
五、人际观:韩非与董仲舒政治价值观的直现
1、如何认识和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在人际观上的表现。从韩非与董仲舒在这两种关系问题上所持的不同的思想和态度,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他们在政治价值观上的区别和联系。君臣之间是什么关系,韩非认为是一种典型的买卖关系,董仲舒则主张君臣关系要受“道”的制约。
2、在君民关系问题上,韩非是极端的尊君和极端的卑民。董仲舒在尊君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重民思想,其实质仍然是卑民的。韩非是极端的尊君论者,并从哲学、政治、思想各个方面,论证了君权的绝对拥有及如何拥有,还对儒家的孝悌忠恕之道进行了批判。董仲舒是非常尊君的,在对君权的神圣性和至上性的看法上,与韩非的极端君主专制主义并无本质差别。董仲舒在推崇君本思想的同时,又有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不过,其民本思想带上鲜明的时代特点,具有特殊的历史形式,主要表现为“限民名田,以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等重要内容。
3、以利为上还是以义为上,是韩非与董仲舒在人际观上的根本区别,然而它们都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实践理性。
韩非认为君臣之间是利害关系,君民之间是利害关系,所有人与人之间都是利害关系。在董仲舒看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在“道”规范下的社会政治关系。对于“受命于天”的君主来说,是“天为王纲”,要受天道的制约,服从于天道的要求。对于“受命于天子”的臣民来说,虽然要恪守“君为臣纲”、“王为民纲”的准则,但最终仍要以“道”为纲。
六、“德”与“刑”:韩非与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统治术”
1、在德与刑的关系及其在治国中的作用问题上,韩非主张“一轨于法”,摒弃仁义教化。韩非对先秦法家的思想进行了批判继承,认为势、法、术三者相辅相成,它们都是帝王手中缺一不可的工具,建立了区别于其他法家的独具特色的势、法、术相结合的政治辨证法。但是,韩非的法具有绝对主义和重刑主义的错误倾向,完全否定儒家的仁义、道德和教化。
2、董仲舒主张德主刑辅、任德不任刑,把实行以德治国,“任德不任刑”作为天道的体现。这是董仲舒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韩非刑罚至上思想偏向的消解和包容。然而,从董仲舒的思想实质来看,他真正是进行儒法互补工作的大师。董仲舒主张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把发挥“礼乐教化”的作用与建立统一的“法度”结合起来,以此作为维护三纲五常等封建宗法道德规范的两种手段,并作为化民成俗的根本。这种德、刑并用而以德教为主的统治方针,是对战国以来封建君主所奉行的法家思想的修正,是对封建统治术的调整,标志着封建地主阶级思想上政治上的成熟。从此,封建地主阶级公开标榜尊儒,刑名法术之学却实际被容纳,儒法两家纳入了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德主刑辅、以儒统法成为响亮的政治词句,儒法合流、阳儒阴法成为实际的政治内容。
七、排异与趋同:韩非与董仲舒思维方式的相反相成1、在思维方式上,韩非强调对立面的排斥、对抗和斗争,否定对立面的依存、渗透和转化。董仲舒注重对立面的相吸、相融与和谐,否定对立面的冲突、否定和排斥。两种思维方式最终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并以君权至上为共同的思维价值取向。
2、韩非观察、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认为凡是政治斗争都是绝对对立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如果深入研究其中原因,实际上是由韩非强调对立、突出斗争的思维方式引起的。韩非所说的矛盾,指的是对立双方的区别性、排异性。“不可两立”则是韩非“矛盾之说”的实质和灵魂。
3、董仲舒的思维方式,是天、地、人的有机统一,具有整体直观的特征,是对庄子的相对主义和韩非的绝对主义两种思维方式的超越和否定。其政治旨趣在于以调和维护君权,缓和政治统一体中的对抗和冲突,达到统一体的和谐与平衡,保持统一体的巩固和持久。
韩非与董仲舒的两种政治哲学先后作为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它们不仅在人性论、历史观、天人观、人际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而且它们受不同价值观支配所推崇的强权政治与王道政治,乃是封建主义政治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两翼。这两种政治哲学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中,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第三篇:促销活动如何高效执行
促销活动如何高效执行
营销中的字面含义是营造氛围,创造销售,当中最重要的的就是一个“销”字,促销无疑是这个“销”字最重要的催化剂,在信息日益发达,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促销成了产品入市、挤压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等各个目的的最常用的武器,价格战就是血淋淋的商战的最好诠释,无论你的促销是主动的,还是被逼的,总之呈现给消费者的是越来越多的实惠,反之带给厂家的更多的是无奈,就像明知面前是个泥潭,但还是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必须走下去。在促销的混战中,促销的目的、促销的时机、促销的方式等都成为影响促销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促销的执行力往往对整个促销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促销常规的症状:
1、不促不销:没有促销就不卖货,消费者往往等着促销政策,这种局面是终端长期乐此不彼的促销价格战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2、促而不销:促销的目的不明确,促销的力度及促销的手段没有创新,消费者产生疲劳,还有一点就是促销执行不到位,直接导致促销效果大打折扣;
3、一促到底:有的促销活动及品项整月整月在做,甚至常年都在做同一幅度的特价折让,久而久之消费者就会对产品的特价价格习以为常,以为这就是正常价格,从而达不到促销的目的;
4、恶意促销:有的超市为了提升人气,增强竞争力,恶意压低促销价格,破坏游戏规则,给品牌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大大降低厂家毛利空间。
二、促销的概念、目的、种类
如何解决上述诸多问题,首先要从促销的一些概念入手。
促销的概念:在现在营销中,广义的促销指的是一切有利于销售的手段,包括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营业推广以及狭义的促销。狭义的促销只的是为了增加销量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
促销的目的:促销的目的,顾名思义,促销就是促进销售。从理论上讲促销的目的分为:战略目的:实现销量和品牌忠诚的持续提升;战术目的:促进销量的提升。
在实践中,促销的目的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新品上市,吸引消费者;2)打击对手,提升优势;3)争夺消费者,拓展市场;4)让利消费者,增加销量;5)创造竞争优势,延长产品生命;6)回馈消费者,提升品牌价值。促销的种类:按对象分包括三部分:内部促销(销售竞赛)、渠道促销(代理商、分销商、零售终端商)、消费者促销(直接针对消费者);促销的方式分:价格促销、赠品促销、人员促销、互动促销、有奖促销、展示促销等。
三、促销方案的策划
好的促销方案必须建立在对整个市场背景及竞品详细的分析、终端资源清楚了解、本品竞争优势充分掌握、促销时机相对成熟、促销方式新颖有效、促销过程有效监控等条件之上,要想达到好的促销效果,必须要有一份比较完整详细的方案,促销方案的策划和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市场调研:市场背景、行业背景、卖场背景、竞争背景。
2、制定方案:一个完整的促销方案包括:促销目的、出现对象、促销方式、促
销工具、促销时限、促销范围、促销预算、促销预期、人员保证、执行监督、应急措施等内容。
3、沟通认同:方案制定后并不是马上执行,而是要让有关执行人员充分的对方案的意图、目标、步骤等详细了解,能够充分理解促销目的的目标、明确个人职责、掌握实施步骤,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人员保障:促销方案是需要人来实施的,而且需要多方面的人员如促销员、奖励兑现员、终端理货员、市场监督员等。人员保障就是要让有关人员及时到位,并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前期沟通和培训,保证人员素质过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5、信息传播:促销是针对第二方的,必须通过POP广告、传单、口送传达等方式把促销信息快速高效地传播给促销对象如终端老板、服务员或消费者。使促销对象快速反应、积极参与到促销活动中来。
6、组织实施:促销活动组织实施水平直接决定了促销的成败。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保证三个到位:产品到位、人员到位、兑现到位。产品要及时铺到终端,并保证不能断货,促销、配送、理货、监督等相关促销人员及时到位,促销品、奖励要及时兑现。
7、过程监督:在促销活动中要派专人指导和督促活动的执行,一般由区域市场主管或促销部、市场部工作人员负责过程监督,及时发现活动中出现的主观和客观问题、监督产品、人员、兑现到位情况、监督人员的执行力和服务水平,通过过程监督及时调整策略,解决问题,确保活动执行的到位。
8、效果评估:每一个促销活动结束后,都应该进行效果评估,通过对促销活动的准备、实施、和效果的信息反馈,评估该促销方案的可行性、执行力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费用是否超支、消费者反应等,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弥补差距,以不断提高促销方案创意水平、执行能力和促销效果,实现销量和品牌价值的双重提升。
四、促销活动的执行及检查
再完美的方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作为保障,最终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那么在促销的执行阶段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主要从促销的前期、中期、后期来控制:
促销前(方案创新,以调研为基础)
1、出货单及发票价格是否变更。(内勤)
2、是否已准备促销商品品项数量(内勤)
3、首单的配送是否于促销前到位(物流)
4、是否确认促销海报的价格(促销协议)
5、是否已告知导购人员促销活动(导购培训)
促销中(执行到位、跟踪效果、注意细节)
1、促销商品的电脑价格是否已变价。(采购)
2、现场价格牌是否为促销价格。(门店)
3、陈列位置及排面是否确认。(采购及门店)
4、随时了解销售状况及安全库存量是否足够。(活动效果跟踪)
5、是否做好促销品项陈列及美化。(导购)
6、确保赠品按照促销规定准确捆绑到位。(导购)
7、促销紧急预案。(以防万一)
8、促销末期促销品项的安全库存。
促销后(总结评估,不断提高)
1、确认现场价格变回正常价。
2、确认电脑价格变回正常价。
3、盘点促销后库存量。(快速补差)
4、财务及时核销。
5、促销总结及评估。(科学依据)
在终端促销的执行过程当中,对促销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终端资源是否落实到位?(端堆的位置是否最佳)
2、促销品项的库存是否合理?(促销品项安全库存管理)
3、赠品是否进店或展示?(助销的管理)
4、人员是否培训到位?(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5、广告宣传(POP)是否到位?(正确的促销信息告知)
针对促销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终端促销的执行力,业务人员在巡场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的产品组合:是否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促销产品;
2、正确的形式:促销形式是否正确,产品陈列形式是否正确;
3、正确的面位:产品陈列面位是否是促销协议中规定的;
4、正确的位置:终端促销资源的检查;
5、正确的助销工具:助销工具是否有助于增加销量;
6、正确的信息传达:DM、POP的书写;
7、正确的促销活动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达给消费者;
8、正确的销售价格:特价有无破价;
五、促销总结
促销评估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促销前的目标完成情况如何?相关人员的工作达到要求没有?人员之间的配合是否默契?物料的配置是否到位,是否起到的理想的效果?物料的发放是否按促销前的要求来发放?这次促销活动那些地方做的很好,我们以后继续发扬?那些地方做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避免?只有将这些促销过程中的得于失全面总结,才能使每次促销活动都比以前更上一层楼。促销活动效果的评估是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不是在促销活动结束才有,而是贯穿于促销活动的整个过程。同时为今后促销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评估活动基本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活动所设定目标的达成。
2、活动对促销的影响。
3、活动的利润评估(费用控制)。
4、品牌价值的建立。
提高终端促销效果的有效手段就是要提高促销的执行力,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提高各级人员的执行力,在活动方案策划阶段做到周密策划、大胆创意,在活动沟通培训环节要做到对各级人员的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在活动执行阶段要做到严格检查、雷厉风行,在活动总结评估阶段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四篇:军令如山 高效执行总结
军令如山高效执行
——Sally
一、学到五个点:
1.没有选择执行,只有无条件执行。
2.我是问题的终结——公司请你是来解决问题的。
3.不是下属执行出问题,而是源头指令出问题,所以发布高效指令(5W2H原则):
(1)What——这是什么事;
(2)Why——为什么要做这件事;(3)Where——在什么地方做这件事;(4)When——在什么时候做这件事;(5)Who——谁负责谁协助;(6)How much——多少预算;
(7)How to do——怎么样做这件事;
4.以结果为导向(决策)思维图:(1)我要的结果是什么;
(2)我有哪几个选择或方法;(3)哪个性价比最高;(4)风险评估;
(5)我的决定是什么;(6)行动步骤;
5.目标必达的系统思维:(1)详细的实施计划;
(2)有责任人,而且责任人是一对一;(3)有检查;(4)有奖罚;
(5)一到两个完不成的预案;
二、可以运用到公司的三个点: 1.5W2H发布高效指令原则; 2.以结果为导向四维图; 3.目标必达的系统思维;
三、我可以马上做到的一个点:
以结果为导向思维,以后做决策的时候要先过一遍这个思维图再做决策。
Sally
2014-12-7
第五篇:韩立夫及高效课堂
韩立夫及“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理论
一、韩立夫教授简介
韩立夫,1963年生,教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师从于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研究方向教育评价、新课程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类核心刊物上发表教育论文若干,专著有《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有效备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有效评课》和《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合著《新课程教学方法指要》。主编《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新课程教师礼仪规范与指导》等10余部。2005年主持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项目,完成《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报告》。现主持全国教育规划“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是课题研究主持人。研究特点在于开展务实性的行动研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近几年长期深入地区教育、基层学校,持续听课指导1600多节,每年帮助一线教师备课上课100余节,深受基层学校欢迎。现任职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模式简介:
一、核心理念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就是以问题为任务,贯穿学习过程,驱动学生自学,教师组织、指导、引导,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得。个人认为,这个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帮助下的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自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师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二、实践环节
1、构建学习小组
1)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全面了解学生,完成《全景式评价表》;
2)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科特长、班级学生人数,合理搭配,4---6人一组,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3)组内推选小组长、学科长(照顾学科特长,负责本组该学科学习的组织),记录员轮流担任;
4)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采用激发愿景、角色机制、评价机制、问题生成、问题训练等策略培养小组不断成长。
2、课前阶段教学行动策略
学生结构性预习:
1)读:走进文本策略(要求保证阅读遍数、启用《阅读评价章》、采用“读、划、写、记、练、思”“六字诀”阅读);
2)导:完成导读评价,即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3)作:完成课后作业(《预习笔记》、《预习作业》);
4)问:完成问题评价(填写《问题评价单》)。
教师结构化备课行动策略:
1)全:参考《学生全景式评价表》,全面了解学生;
2)单:进行结构化教学设计,即完成“一案三单”(包括《学习方案设计》、《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3)定:落实“五定”要求(包括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
3、课中阶段教学行动策略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
1)新型小组合作学习(设学科长,建多元评价,重点是“一激二抓”);2)学生展示型学习(学生采用“展、思、论、评、演、记”的展示学习“六字诀”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并展示,学生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师智慧教学行动策略:
1)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2)组织展示学习(如问题解决课展示学习可分为:问题呈现-自主合作-展示评价-问题训练-提升意义五个环节);
3)智慧性指导教学(角色行动策略,即“生进师退”;关注问题与“差生”;使用《随堂记录评价卡》评价学生学习所得;狠抓“一激二评三落实”)。
4、课后阶段教学行动策略
学生回归评价型学习策略:
1)记学习反思(周)日记; 2)建立知识模块归纳表;
3)采用“3715”回归复习评价章及时复习; 4)创建学科文件夹。教师回归评价型指导策略:
1)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回归性复习(回归到原点); 2)采用《契约评价表》复习; 3)做好学生作业评价; 4)狠抓学生成绩评价;
5)根据课标要求布置拓展性学习任务。
三、实践效果
1、直接效果:
提高学习力,学业成绩明显提高;
提高兴趣力,人人体验成功快乐;
提高思考力,人人思考分享成果;
提高表现力,人人展示张扬个性;
提高情感力,真正合作完善人格;
提高体育力,积极运动体力支持。
以分数而言,小学每科平均95分以上,初中每科平均90分以上,高中每科平均85分以上。
2、间接效果(学生形成黄金般的素质):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元思维和积极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韩立夫教授部分论文摘编
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
——兼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新课程“FFS”教学模式
摘要:“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问题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问题解决途径的有效教学模式。旨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和教师以问题发现为主线进行评价性的自主合作学习,对生成问题进行互导性的合作探究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问题探究学习。此模式运行要求课型、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相应地发生变化:一是课型创新为“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和“综合解决课”等;二是教师角色转型为问题发现者、学习活动设计者、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等;三是学生学习方式变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角色转变为课前主动学习者、课中体验学习者、课后回归学习者。关键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训练;全面发展 何谓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能否有一种最适用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教育研究者。自2006 年以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组,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视野下,开展了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初步探索了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有效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的重大突破是研究视阈由“知识传授型”教学范式转向“知识建构型”教学范式,在“知识建构型”理论视野下,创新性地建构“有效教学”基本理论,重新界定了“有效教学”的概念。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认为“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经过深刻分析“知识传授型”教学“先教后学”特征的弊端,结合学生发展、教师成长需要,提出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广州颐和实验学校和内蒙古乌丹五中等实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收到了让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满意的实
一、两种范式分析
“知识传授型”教学过分强调教师课堂讲授行为和传授知识的艺术性研究,轻视了学生主体的学习责任、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久而久之,容易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得相对积极主动,而学生则变得被动消极,养成了“教师推着学生走”的被动学习习惯,逐步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个“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或先听教师讲解学生后做练习”的习惯思维。从行为特征上,可以概括为“先教后学”。这种教学经过代代相传,成为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先教后学”型教学范式。这种教学范式的优点很多,如大规模授课,如果学习者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迫切需要,那么,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是很高的。但是,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这种教学范式,最终将导致教书匠式的、经验型的“勤”教师和真正意义上的懒学生。因为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过程和方法,无论学习多少年,其始终没有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没有学会自主学习,最终失去的便是终身学习能力。
“知识建构型”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教学类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由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那么,如何创建“知识建构型”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教师角色要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研究者;二是在教与学行为的方式上,教师要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导”,逐步建立“先学后导”教学思维,构建“先学后导”教学范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具有反思型、智慧型的“懒”教师和善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勤学生,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核心概念
本模式中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后导”概念是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先教后学”提出来的新概念;“问题评价”是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忽视问题解决教学提出来的新概念。本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目前我国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总结性研究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在行动上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规范而科学的指导。这里的“学”,有两层涵义:一是要求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深度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选择适当时机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二是要求学生课前对文本知识进行结 构化预习,对课程内容尽可能做出结构化分析和问题预设,围绕“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里的“导”,是指对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具体有三层涵义:“师生互导”、“生生相导”和“生本联导”。“问题评价”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问题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问题评价”的学习思维。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结构化学习,要本着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来展开,同时要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等各个阶段都要嵌入评价,保障教师和学生的问题生成质量以及问题解决的质量。
三、“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框架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的有效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就是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评价为手段”就是在三个阶段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和过程不断进行反思性的、多元化的评价,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感悟知识,提升意义的目的;“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就是在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是一个贯穿教学过程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主要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既是一种适应课堂教学的“教”的模式,也是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的模式。从操作层面上看,文本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进行,把教学过程简单概括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别取“发现”、“生成”、“解决”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组成“FFS”),简称为FFS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操作模式。
该模式主要包括“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要素,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这种要素意识,并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称基本的三个操作性行动,各行动的主要任务描述如下:
“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备”来发现文本问题。具体是指在教师结构化备课和学生结构化预习中,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将通过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未知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融合到结构化备课中。学生使用《问题发现单》,系统整理自己所发现的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通过自我评价解决后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合作提炼后提交给学科教师。这一行动可在课前实施或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逐步养成结构化预习的好习惯。
“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评价后生成新问题。问题生成方式为自我生成、合作生成等。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问题单》内容,生成文本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问题生成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对话和训练来完成;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问题,通过对话、展示、辅导、评价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生成课”上实施,也可以在课前结构化预习中生成。本要素旨在实现有效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问题生成课”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课程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实施的,要求学科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训练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解决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培养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三个要素如何得到有效体现,可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课型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来设计,对容量小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一节“综合解决课”中体现三个要素;对容量中等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两节课中体现三个要素;对容量大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三节课中体现三个要素。由此引发的主要变化是课型变化、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四、与“FFS”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课型变化
“FFS”教学模式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课型。在课型研究方面,对现行的“自习课”、“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进行了创新和调整,提出了“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课型调整不能影响学校现有教学制度,调整权利放给任科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根据教学需要自行选择与安排。对四种类型课的主要任务和流程描述如下: “问题发现课”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基本的问题,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认为重要的问题,认真、系统地填入《问题发现单》。为下一步的“问题生成课”做好准备。如果学生在课前有结构化预习的时间,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问题发现单》,那么,这个“问题发现课”可以忽略。教师在“问题发现课”的角色是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服务者,为学生问题生成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的角色主要是善于自主合作学习的主动者和责任者,教师对那些发现有价值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问题生成课”的学习。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1-5分钟); 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讨论(15-18 分钟); 3.问题发现,完成任务,小组评价(10-12 分钟); 4.个性问题,小组解决,合作探究(5-10 分钟)。
“问题生成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是学生带着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自主学习,评价《问题发现单》;其次是在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再次是小组间交流合作、排疑解难、系统思考、筛选组合,最后生成全班的共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评价、帮助来解决;最后,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单》。教师在问题生成课的角色是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督促者、鼓励者、服务者,为学生问题生成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对那些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使学生一直带着问题去学习。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1-3分钟); 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评价(6-8分钟); 3.个性问题,小组展示,规范指导(10-12 分钟); 4.问题生成,小组解决,合作评价(5-10 分钟); 5.共性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延伸(2-5分钟)。
“问题解决课”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记忆、提升能力;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回顾问题、呈现问题;其次是对问题进行归纳和科学指导,在学生广泛占有学习资源的前提下和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有效评价和解决,进而对解决的问题再次进行系统归纳,指导学生有效记忆、占有知识;再次是对主要问题进行多元化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训练单》。教师角色依然是资源提供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对于那些大胆解决问题、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同学应予以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流程如下:
1.自主学习,合作评价(10-12 分钟); 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5-8分钟); 3.针对问题,有效指导(3-5分钟); 4.问题训练1,知识迁移(6-10分钟); 5.问题评价,规范指导(3-5分钟); 6.归纳概括,提升意义(2-5分钟)。“综合解决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解决课”比较适合教学容量少的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现个性问题,经过小组交流生成小组问题,教师直接参与各组学习活动,对重点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其次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训练,全面提升能力,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指导;最后是教师归纳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生成意义,拓展视野。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任务驱动(1-3分钟);
2.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小组评价(使用《问题生成单》)(5-10分钟); 3.问题训练,提升能力,规范指导(5-8分钟)(使用《问题训练单》); 4.小组讨论,合作评价,拓展提高(3-5分钟);
5.问题归纳,知识概括,生成意义(教师、学生均可实施)(3-5分钟)。
以上四种课型是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有效教学实际需要而逐步完善的。至于选择什么课型,没有严格的规定,学科教师要根据年级特征、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和学习任务来选择和创新具有学科特色的新课型,衡量创新的标准就是要看课堂教学效益是否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与“FFS”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师角色变化
“FFS”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真正意义上,由课程复制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发现者;由知识抄写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由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等不同环节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备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备”;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和线性参与,而是“师生共学”;课后评价不是教师层面的主观评价,而是“师生共省”。
“FFS”教学模式是一个贯穿教与学过程的操作性模式,主要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按“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的课型要求及流程来精心设计。尤其是在备课态度上需要教师用“心”备课,不仅备知识,还要备学法;不仅是过程设计,还要开发工具;不仅编写教案,还要创建教学文件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FFS”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从备课的操作层面上讲,教师由粗放式教学变为精细化教学;由经验式教学变为科学化教学。备课要按单元备课或主题备课,提倡备课生活化理念,要求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长期积累课程资源,对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要进行长期备课。概括起来称为“一夹一案+ 三单”,“一夹”是指一个主题或单元内容创建一个备课文件夹;“一案”是指一个主题或是按单元内容设计的一个完整教案;“三单”是指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或单元内容研发《问题发现单》、《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其中《问题训练单》的研发和设计,要根据教学任务和课型的需要研发“问题拓展课”中使用的《问题训练单
(二)》内容。从备课过程来看,教师备课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主学习、提升素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过程。
六、与“FFS”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FFS”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先学后导”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使知识问题化,继而使问题能力化,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得到体验。在学生操作层面,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学习愿景,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接受“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思想,具体贯彻“预习结构化”、“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时间效益化”和“记忆高效化”的行动理念。课前,努力使学生由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逐步使学生学会依据文本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习内容事先进行结构化预习,人人完成《问题发现单》,并及时评价预习效果;课中,使学生把等待式学习变为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启开学生嘴,让他们说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来,积极完成《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课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循“三、七、十五有效复习法则”,按时进行回归性复习,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业成绩持续提高。从实验情况来看,转变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力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尽快培养学生新型学习习惯,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使理论下移,开放和设计了20余种让实验教师和学生接受的教学行动工具表。通过近2 年多的实验研究,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难度不大,约有1 个月左右时间,就能基本适应和实现转型。
七、“FFS”有效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分析
从“FFS”教学模式的实施进程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开始阶段建构的是“教师支持型有效课堂教学”,在“问题发现”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发现问题,完成《问题发现单》;在“问题生成”环节中,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话,并设计具有任务驱动性的《问题生成单》,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单》;在“问题解决”环节中,由教师呈现问题、创设情境、规范指导、科学评价,组织学生训练问题,让学生完成事先设计的《问题训练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之后,教师和学生基本适应了该模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得到了调动,逐步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这时便进入第二阶段,即“学生支持型有效课堂教学”。达到这个阶段以后,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论哪个环节学生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监督和管理,能自主、自觉、自愿地完成《问题发现单》、《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学科教师任务是提供有效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困惑的疑难问题提供高明的指导和服务,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和质量,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和探索,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广州颐和实验学校和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五中等实验学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受到了令教师、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实验效果,认为这是一种有较强的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如以广州颐和实验学校为例,鲁珊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实施三个月后全班学生语文成绩由77.78 分上升到86.3分,其中第六单元测试成绩与第二单元成绩相比人均提高8.52 分;标准分由16.65 分下降至8.22 分,充分表明学生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从实验效果来看,学生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转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几乎是每个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学习,明显地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大面积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通过课堂观察看出,学生最大的变化是在真正地听、真正地思、真正地议、真正地做,学生在有效课堂中是真实、个性、活泼、有效地学习。最让人振奋的是,“FFS”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让我们感悟到素质教育的理念处处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做到了面向全体,促进了每位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