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管理 打造精品示范工程
强化管理 打造精品示范工程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自从公司党委3月份正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草南项目部在工程建设和学习实践活动两方面能做到统筹兼顾,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学习实践活动两不误。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认真学习两本必读书目和阅览公司开辟的网站后感触较深,收益不浅。
坚持科学发展是实现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立足于项目强化生产经营管理,着力提高项目执行能力,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工作主动性,发扬吃苦耐劳、拼搏奉献、勇于争先的精神,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在项目中发挥好每个员工的作用,将项目中的具体工作落实好,每个细节都实施好。
作为一个项目的管理者,保证项目的生产经营能达到“业主满意工程进度,监理满意工程质量”的要求目标顺利实现,必须要认真分析生产管理的切入点,将生产任务细化分解,合理安排组织,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夯实,措施具体,把年度计划按照季度进行层层分解,确保组织到位、安排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使阶段目标顺利实现。
我们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身体力行科学发展观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把实现精细化管理,把厉行节约、降低成本、降低耗能,把实现生态环保等科学发展观理念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
去。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实现企业低成本运营,最大程度降低投资风险,巩固提高收益率和利润回报率,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在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中,倡导人性化管理,尽最大的努力给予职工人文关怀,切实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集中每个员工的聪明与智慧,凝聚人气、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落实好用人机制,激励员工不断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立足于我们项目实际,以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要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揽项目工作全局。目前我项目还剩余3000千多万的工程量的任务,在五到七月份整个工程将迎来施工高峰期,项目在克服资金短缺、技术人员少,工程施工进度加快以及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保证整个工程正常运行,给我们管理带来了挑战,一方面要调动项目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更要强化项目管理,在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情况下,加强成本控制,实现工程利润最大化,以减亏扭盈为目标。
今年是我们六公司的“巩固提高年”,立足于项目强化项目管理,不断提高项目的执行力,是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针对项目实际,以解决项目工程面临的实际困难为突破口,以保质量、保进度、保安全为目标,强化工程管理是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要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作为六公司一基层项目部,是要
抓好本工程项目管理,打造出一流精品工程,造福一方百姓。才能科学发展上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得实惠。所以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顺利开展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一是要针对项目实际找准问题,二是要重视调查研究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三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落实整改方案,四是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把好的做法、办法用制度规范下来,使项目内存在的客观问题得以彻底整改。以上是本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一点心得体会
第二篇:强化班组管理打造一流团队
强化班组管理打造一流团队
我汇报的题目是“强化班组管理,打造一流团队”。
近年来,我所把强化班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按照公司一系列部署,充分利用“班组管理精细化”和“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等平台,把班组管理与创先争优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班组管理工作,团队素质明显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新突破,调度承担的各项指标一直保持在全省领先地位。先后多次被评为公司、集团公司先进单位,荣获“振兴沂蒙劳动奖章”、“山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下面,我将调度所班组建设开展情况和经验强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突出“五个坚持”,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坚持车间抓电网特殊运行方式讨论审查,班组抓预案提前熟悉;坚持车间抓“三个不发生”,班组抓各类安全大检查;坚持车间抓规程制度完善,班组抓周五安全活动的落实(安全活动);坚持车间抓现场到位监督,班组抓作业标准化;坚持车间抓安全培训,班组抓隐患排查。通过车间、班组的互动式安全管理,使我所保持了安全生产的长纪录,截至2011年11月25日,我所实现连续安全生产8578 1
天。
二、深化班组对标,加强先进管理方式应用。今年年初,结合绩效合同鉴订,签订了《指标完成保证书》,管理对标体系发布后,召开了专门会议,学习了解新体系,明确各班班长为对标工作第一责任人,积极参加了标准体系宣贯月、基础管理提升月、管理经验互动月三个主题月活动。深入查找在专业管理上的问题,完善专业管理的组织、流程和方法,不断提高典型经验编写质量,全所今年共编写完成典型经验申报5项。1项入选集团公司典型经验,目前全所已累计5项集团公司典型经验,对促进专业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积极参加了公司召开内部班组对标发布会,2个班组参加了发布,1个班组荣获第四名。调度班参加了今年班组专业对标,其专业管理成果成功在烟台发布,入围10大班组。目前,全所已有2个集团公司专业对标标杆班组。
三、以科技为引领,加强班组创新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始终鼓励班组科技引领,管理创新,形成了车间策划、班组组织、员工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先后有多项科技、管理创新成果在集团公司和国网公司获奖。据最近三年统计:先后完成科技创新 项,管理创新 项;技术革新 项;QC成果 项。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了调度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注重信息化管理,加强班组基础建设。为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减轻班组资料整理工作量,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临沂电网调度OMS系统,实现了调度各专业的流程管理和
数据、报表的自动分类生成。重新整理了班组各项资料、记录、图表,将基础资料与专业管理资料纳入到了调度MIS系统及保护定值管理系统,班组管理资料、标准、制度全部整理存放到网络硬盘,达到了资料的定置存放、查询使用便捷。
五、推行班务公开,加强班组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班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班组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车间民主评议和班组民主生活会制度,保障员工享有对企业改革发展、班组生产目标任务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平等享有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等权利。实行所务公开、班务公开,对班组经济责任制考核、工资奖金分配、评选先进、班费开支等班组重要事务的全面公示。
六、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班组队伍建设。我们以“三个建设年”为抓手,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重视班组长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狠抓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和队伍作风建设,全所干部职工未出现违纪违法现象,班组呈现出你追我赶创先态势,队伍呈现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围绕信息化、大运行体系、智能调度建设全面实施创先争优“夺冠行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今年,7月份,新盖大楼机房搬迁,时间紧,任务重,各班组加班加点,通力合作,15天时间完成了3个月的工作任务。
七、发挥“文化软实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积极推进“四统一”企业文化落地进班组。
认真开展了“和谐家庭”创建、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编排的文艺节目《供电家事》、《生日》等成功上演,组织了“红色沂蒙教育”,成立调度所志愿者协会,组织员工义务献血,受到各界好评。各项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职工的凝聚力。同时,还开展了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孝”文化教育和读一本好书等活动,以先进的核心价值观、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和教育了广大职工。
各位领导、同志们,尽管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敬请各位领导多加指导,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取得优异成绩。
第三篇:强化学校管理,打造农村名校
强化学校管理,打造农村名校
大冯营乡中心学校成立于2003年秋,中心小学创建与2004年秋,建校以来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04年被评为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综合评估一类学校”;2005年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2006年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综合评估一类学校”;2009年被市命名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县教学质量抽测成绩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比08年上升一个名次获得第6名。
学校占地200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64平方米,生均占地44.5平方米,教学楼及办公楼各一幢,教室18个,生均占教室面积2.9平方米,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近500人。有篮球场、乒乓球桌、跳远沙坑、羽毛球场、标准200米环形跑道等体育设施。花草树木行列分明、错落有致,绿化面积1326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师22人,职工1人。教师中党员5人,16人为大专学历,6人本科学历,是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团结上进的高素质队伍。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按照省一类标准配置的实验室暑期开工建设确保开学使用;有学校网站(网址:www.xiexiebang.com);电教室可接收远程信号,多媒体教室秋期安装随即可投入使用;会议室,广播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按规定配置;各类教具、体育卫生器械、教师用书一应惧全。
学校自创办以来,在“团结向上、敢于拼搏、讲求规律、注重实效”的精神倡导下,坚持“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办学理念,引进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吸收使用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努力搞好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总结几年来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1、加大投入,美化校园,校园管理在“细”字上做文章。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校园建设,是学校富有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基础,也是师生整体素质和美好形象的体现。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近年来,坚持环境育人的思想,围绕学校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具有综合和激励作用的教育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2004年学校成立后,相继投入22多万元分期分批对校园进行整修。如:教学楼及各办公室的布置、教学楼整修、校园整治、花坛建设、校园绿化、仪器设备的添置、文体器材的配备、运动场的建设等等。
如今,我们的整个校园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气息,散发着花香、书香、墨香(香香怡人);初步达到了净化、绿化、美化的境界(化化育人)。让每一位孩子在高雅的校园文化中陶冶着情操,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校园是一个和谐、绿色、催人奋进的校园。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学校管理体现“人性化”。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推崇人性化管理,做到“宽严有致,恩威并重”,既有规范化的制度,又有人性化的关怀。学校采取“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全程管理,分级把关”的管理办法,强化内部管理,相继制定了《教师考勤制度》、《教师工作量化考评办法》、《教师工作管理奖惩办法》、《班主任工作考评细则》、《安全工作管理规定》、《校园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并把有关教育的重要法规与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汇编成册,教师人手一份,使全体师生时刻对照,规范遵守,逐步实现了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跨越。
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我们还辅之以“情感管理”。注重情感投入,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到教师中去,以情换情,以心换心。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我们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忧教师所忧,喜教师所喜,经常与教师情感交流,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使之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把感情的意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产生“合力”效应。这样,既使学校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依章行事,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也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
另外,我们还不断完善民主建设。如:我们在制定和修改学校制度时,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都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初稿,让教师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全面权衡,出台定稿。为了让大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多提修改意见,我们对提出建议又被学校采纳的教师给予奖励。
同时,实行了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制度,建立了“校务公开栏”,把学校的财务情况、奖惩情况、业务考评等重大决策都予以公开,阳光操作,使每个教师都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关心学校的每一件事,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3、领导集体,团结奋进,当好“领头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建设一个作风民主,素质过硬,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是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
自2004年8月建校以来,从“转变作风,扎实工作,打造教育新形象”入手,牢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艰苦奋斗,力创佳绩”的十六字诺言,切实加强班子的自身建设,提高班子的战斗力。
工作忙时不分节假日,如2004年春期,县学校管理观摩督查活动,整个麦假及以后的40多天我们始终在丁庄小学办公,不但当参谋,作指导,而且带头拆危房,植花草,购课桌凳、图书柜,帮助整理图书档案;2005年暑假,为搬迁中心校和幼儿园,没有过假期,动手搞建设、带队做宣传;2006年春期,我们几乎没有过过双休日,“五·一”长假仍深入中心小学搞规划、搞建设,种草坪、移栽花木,浇地、整地。院墙改造、文化长廊建造我们没有请技术人员,没有包工包料,为文化长廊和校园设计,我们熬过了不少夜,跑过不少单位,请教了不少的行家,看过不计其数绿化、美化好的单位。在我们的带领下,中心校在女教师较多的情况下,从刷新门窗、校园整理、花园种植、翻土铺路,全部由大家干,有的女教师手上磨出了血泡,有的带病坚持干,2006年春期校园建设预计节约资金近5000元。2007年春对中心校、丁庄小学、杨庄小学校园进行了部分高标准改造,路面彩化、立柱美化、弓形面亮化。2008年春对丁庄、杨庄小学校园进行改造,投入资金4万余元建起了文化墙。暑期再次集中资金精力对梁杜庄、李庄、中心校进行了改造。
我们坚持工作的主动性,高标准、严要求,对县局安排的工作和中心校自身的工作,我们都做到主动工作、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坚决克服工作满足一般化、得过且过的思想,牢牢树立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的观念,力争工作高水平,教育高质量。
二、抓教研,强队伍,确保课改实施工作高效进行
1、专家引领——借力登高。
每学期我们都要邀请教研室领导、教研员、外地有关课改专家到校来,给教师的课堂“把脉”,不断给予指导,帮助解决课改中的困惑及问题,同时我们还选派中心教研组成员,骨干教师到上海、北京、郑州等地学习,进一步得到专家的引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教学教研活动、培训。
同时,我们为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组织教师从专业名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名家教育思考;订购了一批有关新课改、新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书籍、音像设备;订阅了《新课程实验研究》、《新课程探索》、《新课改研究》、《小学各科教与学》等杂志,通过学习研究,教师们撰写了一本本的新理念研学笔记,学习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教育叙事等。这些有效途径,促进了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使改革有效进行,使“学习,才能高效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这些方法,老师走出误区,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课程理念,拓展课改视野,使他们在不断的智慧交流中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课改成果。这几年教师们在报刊上发表文章26篇,仅2007年教师地市级获奖15人次,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奖49人次。
2、同伴互助——共同发展。(1)集体备课活动。我们一直坚持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学期初,由教研组成员共同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根据学科特点,明确学期教学要求,制定教研计划,分单元讨论。教师按单元备课,备课体现新理念,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现自己的班级学生特点。这样通过集体备课就把教师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们进行思想碰撞,萌发新的思维,孕育出智慧的果实。
同时,以学科小组或课题组为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声音,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定计划开展研究。
(2)直面课堂教学实践,打造精品课堂,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及评价结果的落实工作。
我们让新课改的校本教研直面课堂教学实践,从而促使课堂教学研究深入进行,学校注意用学术气氛感染教师,关注教师的层次和差异发展,为教师的互动合作交流搭设课堂展示舞台,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已举办了多次这样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每次都体现不同层次的课改教学研讨活动。如骨干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评优课、新教师的亮相课、一般教师的研究课以及“共磨一堂课”等形式,为打造精品课堂给教师提供众多的锻炼机会。如2006年,突出了“愉快教育”为主的课堂教学实验,2007年突出了“学科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试验,编辑整理了《新课程背景下愉快教育在我乡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小学学科课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集。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对于教师工作的优劣、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导向作用。认真做好评价,关系到教学改革是否能深入持久地发展。
学生学业评定是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差距,制定自己奋斗的目标,也是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方面。中心校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估活动实施意见”。把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由教师先填写申报表,学校自评,中心校组织评审小组进行等级评定,一年一个轮次。优质课教师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示范观摩讲课,同时采取了不定时、不通知的开门课形式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3、专题研讨活动。
一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研讨。
二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研讨。通过“新课改研究合作互动”校际联谊活动的开展,把研讨推向高潮,校际联谊活动有计划、方案,活动过程有信息简报,有活动总结,有成果形式《新课改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集。
三是“愉快教学模式”为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研讨。四是“愉快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验后的反思研讨。
五是通过对教学模式进一步研讨,整理、总结、归纳出了“小学各科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出专集,分设理论篇、模式篇、实践篇等几个专题。
4、搞好常规教研。
(1)一般内容:①学习交流。学校每位教师把每周学习的各种教学资料、学习记下的笔记(有专门编印的统一的教师教学教研手册)。如新的教学理念、好的学习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拿到教研组内进行交流。②问题研讨,教师结合备课和上课情况把理论或实践上的疑惑以及在新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研讨。③合作探究,各教研组以集体备课、集体说课或集体评课等活动,发挥集体智慧,研究出共同成果等。④总结反思,教师每周都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反思,在教研活动中交流,共同分享经验吸取教训,并研讨出推广或改进措施。
(2)特殊内容。①新课改学科组,每学期要有一次推向全校的活动,专门研讨实施新课程的收获和困惑(即把一些课改研究课提供给其他学科组研究)。②每月上交一篇集体研讨的研究成果或经验(如实验报告、优秀案例分析、经验论文、课例设计等。③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
5、开展“六个一”活动。
每期“读一本教育教学名著或名篇,写一篇新课程新思路教研论文,命制一份学科优秀试题,上好一节教研课、示范课,每周记一次研学笔记,参加一次校本教研活动。”
目前已整理出(我们把她定名为“红枫”)《读教育名著有感专辑》、《教学反思日记专辑》、《教研示范课优秀教学设计专辑》、《教研论文专辑》、《新课改(新的里程)专辑》、《制度汇编专辑》、《“三疑三探”模式应用研究专集》等。
就这样,教师逐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氛围,为新课改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6、依托课题,转变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新课改实验质量。
我们以科研课题为依托,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全乡开展了“新课程背景下‘ 愉快教学 ’模式在我乡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愉快教育”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积极尝试愉快教育模式的框架和运作,课堂教学初步形成了“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的局面。这样的愉快课堂操作模式总结、归纳、实践了“愉快教育模式基本方法”①三多、三鼓励:多启发、多直观、多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辩论,鼓励学生有主见、有创见。②师生互动:通过“提问——问答法、激发——思考法、组织——讨论法、指导——练习法”等方法,进行师生互动。通过这些为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借鉴,积累了经验。
我们在这一课题背景下还进行了小课题研究,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研究”;“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制定学习目标策略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研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关于非智力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的研究”;以及综合组、英语组、体艺组的六个小课题研究。
7、加强对骨干教师及中心教研组成员的管理。
骨干教师做到五个一:①每人每期上一节示范课;②每人承担一项校级以上教科研课题;③每人每期带1---2名青年教师;④每人每期写一篇较高水平的论文,并能在CN级的报刊上发表;⑤每人每期至少参加1---2次新课改培训。
中心教研组成员做到以上5条外,另外做到:①每人每学年带一个教学改革、新课程实验班、实验学科;②每人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校本研究;③每人每月上报一条教研教改信息(可以是外地、报刊、媒体、网上信息);④、每月举行“与新课程同成长”校本教研活动;⑤、每月举行“新课程研究互动”校际联谊活动(有单行材料);⑥、每期举行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三、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为突破口,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
教学模式推广工作以“新课程背景下愉快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起点,从2005年秋期开始在中心校实验,2006年春期在全乡实验,2006年秋中心校教师使用愉快教育模式的典型教案集结成册。通过教学模式的推广,我乡小学各校教师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综合地把握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式;更好地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能够比较容易地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学生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并加以优化组合,从而使学生在知识、智能、情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通过愉快模式推广使用,培训了师资,积累了经验。目前,深层次的“学科课型模式构建”中心校己经过实践正在向全乡推广。形成的学科课型48种模式己集结成册,正在准备推广使用。
四、以活动为载体,强化评估,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我乡小学德育工作继续以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为重点,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德育活动载体日益丰富,德育工作途径不断拓宽。我们重点进行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十·一三”少先队建队日举行“告别不文明行为”学生签名活动,规范全乡各小学的升旗仪式程序,全乡统一举行升旗后的国旗下宣誓活动,评选优秀国旗下讲话稿等活动。
此外,我们还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
一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转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组织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和“民族精神代代传”读书教育活动、“争当艰苦奋斗小公民”等活动,同时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是抓“星级评定”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新的学生守则、规范,利用守则、规范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守则、规范在学生中能够入脑、入心,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同时学习、吸取外校经验开展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系列活动,此项活动分“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三个专题60个条目。从学生身边事开始训练,逐步提升达到热爱祖国,做祖国好儿女的高度。通过“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学生自主意识逐步增强,自主能力得到提高,为新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好的基础,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诚信教育。组织了“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主题演讲活动,开展了“诚信杯”作文竞赛。各校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持之以恒的教育活动,在全乡小学中创造了良好的诚信氛围。
四是感恩教育。学校将感恩教育细分为四个方面,即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恩情,感受来自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爱。为使这一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先后组织了“三八节献礼”、“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老师你辛苦了”、“走向敬老院”、“争作环境小卫兵”、“向四川灾区献爱心”以及“现场说话比赛”、“作文比赛”、“歌颂母亲”等征文比赛。活动的主题紧紧围绕“感恩”,从生活、学习的一点一滴中折射出感恩的重要和普遍。学生们在实践中在说与写的过程中,拾起感恩,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每一个崭新的太阳。
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管理的突出位置
一是经常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自救自护的教育和训练。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加强安全防范。定期排查校舍状况,发现险情及时处理,搞好水电设施整修,排除安全隐患;三是完善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在对学生的管理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间留有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不强调过快的集合速度,允许学生上课时间上厕所,放学、集合适当错开时间,走道楼梯旁有教师值守,避免因拥挤造成的事故;四是管理和保护措施到位。凡有学生在学校,就有教师管理。制定并坚决落实校长、教师的带班、值日、值勤制度,在学生常规活动的关键部位、重要环节安排有专人负责疏导、保护和管理学生;五是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学校发生的安全事故,按照规定时限及时上报,并妥当做好善后工作,对隐瞒不报的,从严追究责任;六是实行校长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建立了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中心校统一印制安全检查表格,中心校一月检查一次,学校领导班子一周检查一次,值日领导一天检查一次;中心校统一制定学生安全责任书分发各校分别签订;值日表全乡统一存放;重点部位责任人统一存档。
六、努力锤炼学校管理的耐力、眼力和功力
学校管理,平平常常,规规距距,年年月月,很容易产生疲惫和麻木的情况。要把管理工作做出成效,需要有持之一恒的耐力、激发兴趣促其深化的眼力、管理者极高的个人素养功力。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锤炼自身常规管理的耐力、眼力和功力。
1、找准“切入点”,不断锤炼学校常规管理的耐力。
为使整个学校常规管理有效、长效和高效,学校通过认真分析,反复推敲,把制度、队伍和硬件“三大建设”作为整个工作的切入点,并常年坚持不懈,不断锤炼学校常规管理的耐力。
(1)、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法制校园”。(2)、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务实校园”。(3)、切实加强安全保障,构建“安全校园”。
2、找准“兴奋点”,不断锤炼学校管理的眼力。
利用各时段的热点和工作重点,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让人打起精神,严防死守,做到万无一失。寻找工作的“兴奋点”是需要有眼力的,要看得准、选得对、激得活。
(1)、强化责任,加大奖惩,咬住目标不动摇。
(2)、找准对象,突出重点,盯住学生不松劲。在学校常规管理中,我们特别注意找准对象,突出重点,抓好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提高。在学生干部方面,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在边缘学生方面,学校经常举办学习班,开展“一帮一”、“一对一”活动,以鼓励为主,降低学习标准,发挥一技之长,但愿个个成才。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定期开展学生家访。结合其它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鲜明的安全教育班会;组织学生开展电、火等灾情发生的急救演练,聘请派出所领导进行专题法制讲座,用活生生的案例教育学生,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3)、创新载体,改进方式,抓住关键不蛮干。我们以“大冯营乡中心学校工作简报”“小星星报”为载体,向各级领导、各位家长以及社会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反映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刊登教育教学资料,介绍师生的先进事迹,使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密切联系,构建了一块相互交流的平台,不断造势,努力使学校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协作、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在方法上,注意工作重点,把握工作节奏,分期分批着力解决不同问题。
3、找准“落脚点”,不断锤炼学校管理的功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少先队组织着力抓好文化教育,调节学生的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层次,树立学习榜样;班主任着力抓好班级管理,加强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和集体精神,促成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教导处着力抓好考试管理,严肃考纪考风,以考风带学风,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并共同努力做好几项具体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预案,彻底消除学校在防火、防毒、防盗和防事故存在的安全隐患,随时开展各个方面的安全检查,认真做好相关方面的演练工作,坚决杜绝各类事故。
4、不断总结,提升管理品位。在这方面学校不断总结,努力构建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内涵。不断提炼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根据学校的实际,将办学理念进一步具体化,树立“为教师的成功搭台,为学生的发展奠基”的基本思想。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质立校,以师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落实“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具体措施,坚持以加强学习促进观念更新,以师德建设促进作风转变,以加强教研促进质量提高,以科学管理促进规范运作,以深化改革促进活力增强,以整体优化促进效益增长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实施“严、细、实、恒、法”的工作方针,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努力铸造品牌价值。
七、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信心百倍
中心校组建后,我们深感自己的不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埋头苦干,务实拼搏。
多方筹措资金,因校而异,制定规划,加大危改力度,确保了师生安全。
健全管理制度,构建激励机制,落实了校长、教师量化管理制度,强化了学校管理。多次举办教学研讨会,举行教学观摩活动,改进了教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估,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活动为载体,强化评估,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年来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完善、充实,巩固了中心校的建设与管理,确立了中心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
总之,回顾过去,学校管理工作,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教育观念的认识上,有距离、有差异。教育管理、教学方法滞后仍有一定的市场;学校管理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新课程实施面临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个性的张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等方面;部分教师教法老化;学校基础设施薄弱等等。
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决心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加以解决。
二00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打造阳光平台强化三资管理
打造阳光平台强化三资管理
努力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武坚镇纪委经管站
我镇共有14个行政村、3个社区,辖 30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8333亩,围田养殖14399亩,河荡900亩,其中家庭经营36987亩,规模经营31346亩。至2011年末6月底,镇会计站共代管村组集体资金983万元,资金代管率达96%;全镇村组拥有集体固定资产988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58万元,公益性资产340万元,管理性资产490万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部建立了台账,同时建立了合同管理台账。为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减少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我镇狠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积极打造平台,成立了武坚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资产资源的增减变动和增值情况得到了有效监管,确保了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现将我镇在“三资”管理方面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奠定工作基础
农村集体资产是历年来农民群众的劳动积累形成的,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切实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领导,我镇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制定了工作计划,建立了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和纪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农经、监察、国土、财政、审计、水利、民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镇农经站具体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中心的筹建工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健全村级“三资”管理组织,明确群众是
1村组“三资”的管理主体,村“两委”是“三资”管理中具体事项的执行主体,村民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两委”“三资”管理工作情况,以切实维护集体利益,保障村民权益。在此基础上,各村积
极开好村组干部会和群众代表会。通过会议,大力强调加强“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泛宣传农村三资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全镇上下形成了共识,为规范和加强“三资”
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清产核资,严肃工作程序
要加强和规范“三资”管理,清产核资是基础工作。为此,我镇在年初就对村组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
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核登记,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监督民
主、管理科学”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清点集体资金。在抓好结报账的基础上,盘点村集体库存
现金,着力解决白条和票据抵库等疑难问题,全镇14个行政村3个社区清产核资前现金余额8.11万元,通过盘点、清查,收缴了保管在少数群众手里的集体资金累计达2.18万元。清产核资之后至2011年6月底,镇会计站共代管村组集体资金983万元,资金代管率达96%;确保了集体资金安全完整。
二是清理固定资产。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村组集
体的半机械化农机具逐渐被淘汰,有的因为保管不善而遗失,有的因为长期闲臵而损毁,有的因为帐务处理不正确而未能及时登记入
帐。为此,我们组织村组干部群众对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
清理核对。经清查,全镇共核减固定资产345件,核减金额54.8
3万元;共核增固定资产14件,核增金额1.89万元。对上述的固定资产的核减、核增,各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一致通过了集体固定资产核增核减方案,经履行相关手续程序后及时进
行了账务处理,到6月份全镇固定资产余额988.32万元(其中经营性固定资产158万元、管理性固定资产490万元、公益性固定资产340.32万元), 登记账外资产1275件,3498.48万元,基本达到了账物相符、家底清楚。
三是清查集体资源。全镇各村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查看发包
合同、走访农户、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全面清查集体耕地、林地、水面等资源性资产,到6月份全镇资源性资产面积7.7878万亩,其中非经营性资源面积1.1403万亩,经营性资源面积6.6475亩,确保了集体资源及经济利益的全面性。
四是清收陈欠。主要是清收合同到期未结清的承包款和各项应
收款。此次共清收各项往来123.69万元,其中清收应收款103.63万元,清收内部往来20.06万元,核销往来98.58万元,其中核销应收款67.27万元,内部往来31.31万元。
五是清理账户。对实际已结清且长期无新业务的资产负债类账
户进行转账核销处理,6月份共清理帐户55户计17.4万元,做到账实相符,严禁账外账。
在抓清产核资工作的同时,我们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抓好整改
工作:一是对于核增核减的固定资产,认真履行核销报批手续,由
村组出具核销报告、村主要负责人签字、民主理财人员确认、村民
代表会议通过、分管领导审批、农经站盖章后进行账务调整,并向
村民公示。二是及时收缴村组自行保管的现金、存折账户计3.75万余元,同时,考虑到村组集体收益(利息收入)不受损失,对于相关未到期的以个人名义保管的存折,统一制表登记,与会计站履行交接手续,一旦到期,例行转存。
三、规范“三资”管理,创新工作举措
一、强化思想认识。我们借鉴外地经验,深入调查研究,理清了加强“三资”管理监督的基本思路,决定在全镇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的基础上,再组建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下设农村招投标管理服务中心,变原来资金使用后监管为对“三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监管。为确保“三资”管理的顺利实施,前期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农村“三资”管理监督领导小组,明确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的指导思想、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和目标任务,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抓好平台建设。投资 20多万元,在原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和农村招投标管理服务中心,增配了LED显示屏、电脑、会议桌椅等办公设施,同时,抽调 6名懂业务、政治素质高的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开展清产核资。为切实查清各村“三资”底数,为工作开展打好基础,我们根据市委要求,集中半个月的时间,抽调专人,对全镇 14个村进行全面清查,填制统一的清产核资报表,作为填制农村集体 “三资” 台账的原始依据。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对已核实确定权属关系的村集体账内外固定资产、产品物资、货币资产、债权债务和其它资源性资产逐一登记,分类归档,并录入微机,建立起了“三资”台帐,实行动态监管。
二、规范资金管理制度。推行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并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账户管理。统一审核把关。统一代理记账。统一财务公开。出台了《农村干部廉政守则》,对农村干部的行为提出了“十个不准”,加强自律约束,避免和减少了农村干部经济上乱作为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大监督制约力度。每张原始单据,必须经过“三笔会签”、村民主理财小组、委派会计、农村财务委托中心总会计、镇经管站“五道关口”审核把关后,按规入帐。并出台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中心考核实施办法》,重点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进行了规范考核。通过“村财民理镇管”,前移了村级财务监管的触角,有效地防止了“有钱随便花,无钱借着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村级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创新资产资源管理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重点突出“四抓”:一抓台账。制定了系列资产资源调查表,组织专业队伍对全镇所有的资产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排查并登记造册,录入微机,建立数据库,同时按季度对承包、交款、发包等情况进行更新完善,为开展资产资源的长效管理和公示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抓发包。针对农村资产资源发包矛盾与上访多发,发包过程不民主,不公开,不按程序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的状况,我镇及时成立了农村招投村管理服务中心,并出台了《关于农村招投标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划定了招投标范围,制订了农村招投标操作流程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实施招投标的项目,先在村里履行民主程序,形成书面会议纪要,并出具招投标委托申请书;镇招投标中心接受委托后,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和村两委一起,研究确定合适的招标方式,制作招投标
文件,在镇、村公开栏及市“三三三”工程网上发布招投标公告,然后在镇纪委的全程监督下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公开竟标或开标。投标方式按项目的不同确定,建设工程类的承包实行暗标明投,资产资源的出租、发包、转让等,实行明标明投或明标暗投。并当场公布中标结果;向中标人发中标通知书并在镇公开栏和网站上进行中标公示;在镇纪委的监督下,村集体与中标人订立合同协议;对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峻工,须经村、有关部门、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对工程质量现场验收后进行工程资金结算。通过实践证明,此举从源头上有力制止了农村资产资源发包过程中的不良现象的发生,涉及资产资源发包的矛盾与上访明显减少。三抓公开。在强化资产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公开公示工作,除通过正常渠道公示外,同时还建立专门网络,包括“三资”台账在内的所有信息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抓监督。镇纪委全过程参与“三资”管理,突出招投标、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督与检查,并创新形式,完善制度,强化考核,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使得“三资”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得到了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五篇:强化工程管理 确保工程效益
大胆探索实践 强化工程管理 确保退耕还林早见成效
普定县林业局 二○一一年四月
普定县位于黔中偏西,属黔中岩溶山区,全县国土面积1091.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830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6%,岩溶地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4.27%,石漠化面积占40.7%,全县辖5镇6乡,316个行政村,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45.96万人。
2000年,举世瞩目的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县开始试点,同时又作为全国退耕还林(草)科技试验点和国家林业局领导的退耕还林联系点。此项目前无仅有,要求做出示范效果,科技含量要高,代表国家级水平,加上我县又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极为强烈的县,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比重大。面临这些压力,在无前例可仿的情况下,要做好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工程,成为摆在全县林业干部职工面前的一大难题。但是,我们困难面前不低头,问题面前不退缩,大胆探索,强化管理,科学决策,扎实工作,使这项伟大工程在我县从试点到全面铺开乃至现在逐步转入后续管理的过程中,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到目前为止,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县11个乡(镇)(其中退耕地造林涉及10个乡(镇)),占全县乡(镇)数的100%,183个村(其中退耕地造林涉及162个村),占全县行政村数的57.7%,退耕农户24598户,占全县农户数的32%,退耕人口99056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8%,其中全退户785户,3297人。至2010年底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5.3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69.05万亩的22.16%。其中:退耕地造林85000亩,荒山造林52000亩,封山育林16000亩,分别占55.5%、34%、10.5%;生态林面积142281亩,经济林面积10719亩,分别占93%、7%。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754元,人均占有耕地0.72亩,人均粮食217千克。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1年来,共获得国家、省、市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8220.0915万元,其中:国家种苗造林补助费用780万元,封山育林补助资金84万元,省级财政配套34万元,直接兑现给退耕农户的粮食、现金补助资金17322.0915万元(其中:粮食补助资金14686.5915万元,现金补助(生活、管护补助资金)1506万元,省、市两级粮食调运费1129.5万元。较好实施5个科技支撑项目面积8321亩,实施了不同造林树种配臵模式,为提高营造林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借鉴模式,完成经济林种植10719亩,其中坪上乡冰脆李产生明显经济效益,为退耕农户亩增加收入1500元以上,并注册夜郎牌商标。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19.2%上升至2005年的35.6%,年均递增1.3个百分点。
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关系到千家万户退耕农户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社会系统工程,探索工程管理模式,强化工程管理措施是确保退耕还林工程早见成效的重要举措。
经过十余载的摸索和总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严把质量关
(一)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制订地方相关标准
我县喀斯特发育极为强烈,土层瘠薄,石砾含量高,土被不连续,容易失水。因此,如完全按照上级制订的造林技术规程来开展营造林工作,苗木栽植难于成活。为提高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的造林成活率和成功率,我们成立了普定县林业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工作责任心强、技术业务水平高的技术骨干,在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筛选了《普定县喀斯特地区营造林典型治理模式》、制订了《普定县喀斯特地区植树造林技术规程》、《普定县喀斯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冰脆李造林技术规程》、《普定县喀斯特地区金银花造林技术规程》、《普定县喀斯特地区香椿造林技术规程》、《普定县喀斯特地区滇楸造林技术规程》。同时,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总结,我们先后出台了《普定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县级检查验收办法》、《普定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补助粮食、现金发放办法》、《普定县退耕还林工程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方案》、《普定县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方案》。
(二)制订工作文件,保证工程有序推进
为确保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提高营造林科技含量和成效,我们先后制订了《关于成立普定县林业标准化领导小组的通知[普府办发(2001)115号]》《、关于调整普定县林业标准化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普府办发(2003)189号]》、《关于成立普定县喀斯特地区植树造林标准化示范县技术工作组的通知[普林通(2002)34号]》。
(三)严把“五关”,保证工程实施进度和质量 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
在造林施工前,根据下达的造林任务,结合广大退耕农户的意愿,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程度高,生态位臵重要的乡(镇)、村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25以上的陡坡耕地进行现地统一规划设计,合理布局,严格执行先设计后造林。
二是严把苗木质量关。
首先把好培训关,每年2-3月份由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育苗户进行育苗培训,提高育苗水平;其次是把好苗木普查和病虫检验检疫关,8-10月份,由县林业局种苗站配合检疫站对全县苗木进行普查和检疫检验,确保无检疫性病虫苗木上山;再次是把好出圃关,在苗木出圃上山造林前,各苗圃场对自己所育苗木进行检验和分级扎把,杜绝等外苗出圃;最后是把好上山最后一关,即苗木上山时,由具有种苗检验资质的林业技术人员再次检验,合格苗木才准上山造林。并实行种苗供应终身负责制,未经省、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杜绝从省外和县外调苗。造林种苗必须具备“一签两证”,达到相关标准合格以上。用苗单位和退耕农户发现苗木达不到标准的,有权拒收。由于严把种苗质量关,在工程造林中苗木合格率均达98%以上。
三是严把整地栽植关。
在栽植过程中,林业局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各施工点,严格按照《普定县喀斯特地区造林技术规程》作现场技术指导,坚持按作业设计施工,整地合格方可栽植,栽植做到随起随栽。
0四是严把检查验收关。
对栽植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当年成活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限期补植重造,确保造林质量。
五是严把管护关。
对验收合格的图班,严格管护制度,落实管理责任,由乡(镇)政府组织自查,林业局复查,对管护不力者限期整改,直至合格。
二、依靠科技,强化基础性培训
(一)认真抓好项目实施,打牢科技支撑基础
从2000年至2004年,在国家林业局的关心支持和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贵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指导下,共实施2000年国家林业局领导退耕还林(草)科技试验点《喀斯特地貌植树种草》、2001年天保支撑《喀斯特困难地造林技术综合示范》、2003年退耕支撑《喀斯特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试验示范》、2003年退耕支撑《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2004年退耕支撑《南方石漠化植被恢复应用示范》5个科技支撑项目。面积9321亩,涉及14种造林模式,其中:冰脆李与金银花混交、刺槐与侧柏混交、南酸枣与桤木速生树种筛选已成功,新品种刺槐试验成功等,为全县退耕还林的树种选择、营造林模式后续管理提供了更好的示范、培训作用。
(二)抓好示范点建设,辐射带动工程向高水平发展
为提高全县退耕还林实施的效果和质量,我们先后在坪上乡白水片区石漠化退耕地上建立了针阔、乔灌、经济与生态、常绿与落叶混交的多种混交组合示范林5141亩,该示范林以生态效益为主体,兼顾经济效益,效果突出,得到国家、省、市资深专家的一致 好评。在地区坪上乡坪上村孙家大地石漠化困难退耕地建立了冰脆李加金银花模式示范点923亩,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生态效益,该示范点建设第四年后使种植户每亩增加收入1500元以上。在白岩镇老龙村石漠化荒山上建立侧柏加刺槐治理模式示范林961亩。
(三)及时作好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依靠科技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的同时,我们适时进行经验总结交流,进行示范展示,先后整理推出《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推进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进程》、《抓好脆弱生态区退耕还林,促进石漠化植被恢复》、《推进种植管理规范化,促进地方冰脆李健康有序发展》、《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喀斯特地区困难地标准化示范造林技术》等文章,为进一步规范带动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奠定技术基础。
(四)加强业务培训,促进管理者提高业务素质
我县于2002年由县委组织乡(镇)分管领导及林业站长到南京林业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系统业务培训,同时,邀请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贵州大学、贵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我县做专题讲座,对县、乡(镇)分管领导、技术人员和重点村干部及承包大户进行林果与造林技术培训。县林业局和各乡(镇)还在不同季节举办主要造林技术管理的培训班对林业造林大户和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达3.2万人次。
三、做好土地分户丈量,确保退耕农户利益
(一)宣传政策,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对规划区的退耕农户进行广泛动员和宣传工作,给他们讲清 实施退耕还林对于恢复脆弱地区生态环境和改善生产环境的重要性。
(二)认真搞好规划,避免盲目性,提高科学水平
选派技术业务水平高的技术干部到项目实施区进行认真规划和设计,根据退耕农户的意愿规划山头地块。
(三)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老百姓利益
根据已经规划出的图班,由项目区内的 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涉及的村委会人员进行土地丈量,并在村委会所在地进行公示7天,土地丈量结果无异议后,再实施造林和确权发证。
四、建立健全档案、确保规范管理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补助期限长,因此,建立健全退耕农户与工程管理档案对严格执行国家的兑现政策显得十分重要,我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县林业局专门建立安排退耕还林工程档案专柜,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县林业局购臵1:10000和1:50000地形图各一套,购臵微机3台、扫瞄仪、刻录机、打印机各一台、手持GPS仪器6台面广、档案柜6个,档案盒500个;印刷退耕还林合同、小班管理卡片、兑现表等各种表格30万张,将要求归档的各种资料以乡镇为单位单独建挡,并与政策补助兑现、林权证发放有关的材料全部入挡,永久保存,同时对每年的施工作业设计、检查验收结果的 一切图、文、表等资料实行微机化管理,基本实现了档案齐全、管理规范的目标。
五、严格检查验收程序,确保政策兑现
(一)实行技术人员检查验收责任制
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的规定和要求,我县在每年进行一次大 面积的县级自查验收,在每次自查验收前,均制定了检查验收的工作方案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进行短期培训,统一了检查验收的标准和方法,要求参加的检查验收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标准,把握被检查验收小班(地块)的面积核实率、成活率和保存率。县林业局领导还带队对已经检查验收的小班(地块)进行抽查,加强复核督查,从而保证检查验收结果真实可靠,让广大退耕农户心服口服。
(二)强化县级自查验收结果
及时组织开展全县范围的县级自查验收后,并把结果作为兑现国家政策补助的依据,及时将自查验收结果送报县粮食、财政、农发行及信用联社等部门,把上级拨给我县的国家政策补助下拨到乡(镇)粮管所、财政所、信用社,及时发放到完成造林任务并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退耕农户手中,为了确保国家补助及时、全额兑现给退耕农户,县委、政府组织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纪委监察、审计、粮食、财政、林业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督查组,对各乡(镇)的钱、粮兑现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促使退耕还林钱、粮补助尽快足额兑现到位。
六、加强退耕还林领导,强化管护责任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一)多方面落实责任
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县林业局与各乡(镇)林业站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与奖惩,实行项目终身负责制和造林总理事故追究制。
(二)全面实施封山管护措施
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范围纳入县林业局与天保工程聘请的专(兼)职护林员签订的护林合同的管护范围,明确护林员的责任,结合每年护林防火的宣传,一并大力开展禁止野外放牧活动,加强退耕还林地的管护。县林业局不定期进行检查,如发现护林员一次不在岗时给予批评,两次不在岗时给予黄牌警告,三次不在岗时给予解聘。
(三)加大对新造林地的管理
对雨季栽种的营养袋苗,冬春栽种的裸根苗,如果出现缺窝断行的小班(地块),要及时进行补植补造,搞好树体管理,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
七、再接再厉,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认真总结,工程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工程实施的标准和上级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对于一个动态工程,仅靠几年时间总结出来的管理模式是难以适应今后的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因此,我们将不断努力,不畏艰难,艰苦探索,再接再厉,使我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