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校园DV创作现状与常见问题探析
大学校园DV创作现状与常见问题探析
J.W 凯里在《 英尼斯和麦克卢汉》 一文中写到:传 播 媒 介 是 “巨 大 的 社 会 隐 喻 ”(vast social-metaphors),它不仅传递信息, 而且还告诉我们世界的存在方式;它不仅刺激并愉悦我们的感官, 而且通过改变我们对各种感官的使用比例, 实际上改变着我们的性格。从这种观点出发, DV, 作为影像表达的个人化方式, 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 更是突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它所承载的精神意义和革新价值都远远超越 DV本身。[1] 大学生是DV影像文化的热爱者。他们热情地进行 DV创作,以青春的视角观察社会, 用数字的影像记录生活。本文以笔者所参与指导的学生的 DV创作为例, 从作品题材选择、制作技术应用和创作收获三方面分析大学生 DV创作的现状, 并对大学生的 DV创作提出几点建议。1 DV的优势
DV产品的产生和发展从技术上促使艺术回归生活, 最首要的一点是价格的平民化, DV成本低廉。另外 DV操作简便, 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由表达的工具。1.1 DV成本低廉
DV最主要的优势在于真正的低成本。“ 一台高档数字摄像机的钱可以买十几甚至几十台 DV 设备, 而且 DV录像带比 Betacam录像带和电影胶片要便宜得多。DV的画面质量已经达到 500—— —600线, 能满足电视台播出的基本标准, 比较好的 DV摄像机已超过了国内很多电视台还在使用的模拟 Be-tacamSp 摄像机。” [2]技术的发展从形式上改变了艺术的发生, 使用 DV设备不仅使制作成本降低, 也带来了诸多工作上的便利。1.2 DV操作简便
DV体积小, 重量轻, 便于携带, 操作简单, 令使用者拍摄起来更加自如。“ 影像的产生在硬件上最起码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个是拍摄设备,一个是后期制作设备。前者得到影像的源素材,后者则生产出最后的成品,二者缺一不可。DV不单纯是指摄像设备,它的后制设备技术也很完善, 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硬盘容量的扩大, 影像的采集和编辑变得十分方便。” [3]DV既为影像提供了更大的书写可能, 也使影像真正回归了记录本性。1.3 DV是数字影像时代的个性之笔
DV是数字影像时代的个性之笔, 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由表达的工具。“ DV是作为一种游戏和批判的工具,往往能让创作者自由地选择拍摄对象, 用简朴的语言构造现实日常生活,用非‘ 革命式’ 的语言进行着‘ 个人化’ 的表达。DV作品所关注的题材往往是日常化的生活图景, ‘ 革命’ 与‘ 历史’ 的官方大叙事被坦率的个人化语言所替代。” [4] DV的产生, 使往日被动的受众变成了主动的创作者、传播者, 影像与个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DV创作者们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生活出发开始了创作, 利用 DV记录描绘个人眼中的世界。2 大学生 DV创作现状
大学生是 DV影像文化的热爱者, 他们用 DV表达他们对生活独特的观察与体验以及个性的感受与思考, 用 DV与同学、家人、朋友、老师及他人分享他们的生活感悟。以笔者所指导的学生 DV创作为例,可以发现大学生的 DV创作从作品题材选择、制作技术应用和创作收获三方面比较有特点, 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2.1 作品题材的选择
近三年, 笔者总共指导三届学生创作了 25 部DV, 结合“ 科讯杯” 全国师范院校学生高清暨 DV 作品大赛征集作品的需求, 连续三届大赛总计提交了15 部作品(名单如表 1 所示)。其中第二届有两部学生作品分获一、二等奖, 第三届六部学生作品全部获奖。从表 1 可以看出学生的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爱情、对生活与社会的反思等方面, 主要可分为几种类型:(1)以表现对大学生活的反思和警醒为主
在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中, 有一部分同学却找不到自我的定位, 变得闲散甚至堕落。在毕业之际才猛然醒悟处境的尴尬, 悔恨年华虚度, 对自己曾经放浪形骸的经历给予否定, 表现出一种反思和警醒, 剧情片《昨天今天明天》、《从头再来》 就表现出这样一个主题。
(2)以表现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为主
同学与教师是大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人群, 大学生们为发生在身边的同学与教师的故事而感染,启发思考。如纪录片《 圆梦》 描述了大学新生黄英同学艰辛曲折的求学路, 她为了哥哥弃学打工四年,重回高中校园苦读三年后终于考上大学。纪录片《执着》 讲述了退休教师吕奎文教授提倡爱心教育,免费培养残疾人作家的故事。公益宣传片《爱因为在心中》 则从家庭贫困、就业压力、校园暴力等产生弱势心理问题的元素入手, 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弱势群体 进行阐述, 希望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己对大学生弱势心理的关注和重视, 促使大学校园更和谐。(3)大学生的青春情感
如学生所言, “ 动人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是大学我们生活中的亮色, 总会引发我们去思考爱情的伟大,总会激发我们去追寻那些隐藏在人性深处的真善美”。如 MTV《没有你的每一天》、《忘忧草》 和剧情片《樱桃蛋糕》、《双鱼座》等都表现了青涩的爱情这样一个主题。
(4)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大学生的 DV作品除了关注学习、生活、爱情等象牙塔内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之外, 也有一些开始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小人物的命运, 探讨中国现实的社会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及价值观等, 表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如艺术片《 Man in the City》 希望捕捉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面, 反映现实中容易被人忽视的事实: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纪录片《生活边缘》 通过记录“ 走鬼”(小商贩)这一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的生活与生存状态, 深入揭示城管与小贩难容的现象,探讨市容与民生问题。2.2 制作技术的运用
初用 DV,很容易被技术牵着鼻子走。DV因为重量轻、操作简便, 学生拿起来就拍, 但拍摄回来看片时就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非线性编辑给后期制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视音频格式的多样化和技术的易操作化也催生了一些问题。(1)摄像要领掌握得不够好
摄像最基本的要领是:画面要平、摄像要准、画面要稳、摄速要匀。[5]但从学生的 DV创作中可以看出学生还未很好的达到“平、准、稳、匀” 的基本要求。最突出的表现是画面的稳定性差, 画面有时晃动的厉害。其次是移动镜头或变焦镜头时镜头运动的速度不均匀,时快时慢,断断续续,使得画面节奏不能符合观众正常的视觉规律。再次是起幅落幅时拍摄的画面长度不够,导致后期编辑时剪辑点找不准确。(2)后期编辑稍显稚嫩
现今 DV创作的后期基本上都是利用或专业或家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来完成。非线性编辑系统编辑方式的非线化给编辑制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学生利用自己的计算机, 加装视音频处理卡和视音频编辑软件就可组成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 完成对图像和声音的编辑,完成 DV创作的后期制作。但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因为非线性编辑系统素材来源多样化,各类视、音频格式的兼容问题突显出来,学生必须对视音频编辑软件运用熟练、掌握各类视音频格式的转换,才能提高编辑的效率。在后期制作中学生对特技情有独钟,喜欢特技产生的效果,但未考虑到观众的视觉心理。另外声音的采集、处理和运用做得不够好。音效可以说是影片的灵魂, 一个好的节目, 没有了声音的配合,再好的剪辑与制作,效果也出不来。可能是由于设备等客观的原因,无法较好的拾取原声,但背景音乐的选取和解说词与画面的衔接也是要注意的问题。2.3 创作之外的收获
在 DV创作实践中, 学生自定主题、自组创作小组、自主创作作品, 极大地煅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除了作品之外, 学生还获得了多方面的收获, 表现在:提高了影视制作专业技能,培养了合作精神,加强了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感。(1)煅炼了专业技能
参与第一届科讯杯比赛的两位学生赖林东和李耀宁深深地喜欢上 DV创作, 06 年暑假他们自费跟艺术设计系的几个学生去到云南,拍摄制作了纪录片《梦之旅》(40分钟)于 2006年 10月 22 日在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 青春快线》 播出, 随后两人到深圳电视台实习。
参与第二届科讯杯比赛的学生多数参与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园电视台《 广师视频》 的筹建与组办, 现在是摄录采编播的主力军。参与第三届比赛的学生也已成为校园电视台的新生力量。
(2)培养了合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非常强, 而合作意识比较淡薄。在小组协作过程中,培养了合作精神,而合作也是需要过程的。比如《天下“ 无” 贼》 的主创人员,在创作过程中争议不断, 而且在他们第一次做粗编时发现拍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影响整部作品的视觉效果,后经讨论决定重拍。在争执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互相理解和共同努力。(3)增强了责任感
通过创作作品, 学生一方面为片中人物的经历所感动, 一方面为创作过程中的经历所启发。学生首先用自己的创作教育了自己。比如纪录片《圆梦》 的主创人员所说:黄英的事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震撼。再比如纪录片《 执着》 的主创人员所说:将片 子的题目定为《 执着》 ,不仅是为吕教授的奋斗精神,也为那些残联文学班的学员。他们执着于对生活的追求不舍不弃,为梦想的实现而坚持不懈。我们为他们而感动,也希望更多的人因我们的作品而为他们感动。3 有关大学生 DV创作的建议 3.1 题材宜更广泛
大学生的 DV创作带有浓厚的校园文化色彩, 富于青春活力和探索精神,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大学生的热门话题, 如学习、爱情、就业等也有一部分开始转向普通人物的命运,探讨社会现实问题等。DV是数字影像时代的个性之笔, 而这支笔要想写出更有生命力、更有深度的作品, 则需从校园中走出来, 走向宽广丰厚的现实社会。3.2 提升影视制作专业素养(1)掌握影像语言
DV创作最本质的是影像记录。在创作中应多用影像结构情节, 用影像讲述故事, 用影像表现时代、社会和生活。(2)合理运用听觉语言
创作“ 世界能看懂的” ,而非“ 世界能听懂的”。能用影像表达的就不用或少用解说词。创作中少评论, 避免过多的个人观点。根据创作需要合理选配背景音乐或效果声。(3)合理使用制作技术
摄像力求做到“平、准、稳、匀”。要想保持画面稳定, 最重要的是稳定 DV, 可以使用三脚架拍摄固定镜头, 在拍摄时多用广角镜头, 尽量少用镜头内变焦, 充分使用 DV摄像机的稳定功能等得到稳定的画面。后期制作过程中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 根据创作的需要合理使用特技。4 结语
尽管大学生 DV作品摄制手法略显稚嫩, 但这些创作却反映出大学生们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 也记录了大学校园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大学生们不再仅仅停留在把玩DV,而是想借助 DV创作记录生命中的感动,努力表现一些深刻的东西。DV给大学生的生活或艺术插上了翅膀, 借助 DV影像这一新的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载体,将会使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思想更加多彩,更加具有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倩.影像意义的时代及发展潜力[ J].法制与社会, 2007 年第 1期.[2]蔡元.关于“ DV时代” 的思考[ 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 4期.[3]孔庆康.DV影像制作民间和非专业等同的问题[ 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 4期.[4]陈颖.DV:数字影像时代的个性之笔[ J].现代传播, 2004年第4期.[5]李运林徐福荫.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大学校园DV创作现状与常见问题探析
大学校园DV创作现状与常见问题探析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10级信息安全
姓名:汤武
摘要
DV, 作为影像表达的个人化方式, 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 更是突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它所承载的精神意义和革新价值都远远超越 DV本身。随着便携式DV的普及,DV创作掀起了一阵狂热的旋风。大学生是DV影像文化的热爱者,他们热情地进行 DV创作,他们以青春的视角观察社会,体验社会, 用数字的影像记录生活,感受人生。但是现在的大学DV创作却面临很多的问题,学生的设施不够先进甚至没有机器,经验不够丰富,场景不够广,没有好剧本,资金不足,人手不足,没有时间„„,各种不同的问题都在制约着富有创作力的大学生们大展拳脚,也导致创作水平良莠不齐,就校园DV创作现状和常见问题做如下的小探析。
引言
21世纪,数码电子产品的火速来袭,各种各样的数码产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他们给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伴随着这股旋风,便携式DV也悄然的走进了我们的身边。校园DV始出现于网络,但迅速成星火燎原之势,风靡于中国大学的各个校园。
DV体积小, 重量轻, 便于携带, 操作简单, 拍摄者使用起来方便自如。曾有这样一句话 “ 影像的产生在硬件上最起码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个是拍摄设备,一个是后期制作设备。前者得到影像的源素材,后者则生产出最后的成品,二者缺一不可。DV不单纯是指摄像设备,它的后制设备技术也很完善, 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和硬盘容量的逐步扩大, 影像的采集和编辑变得十分方便。”平民化的价格, 低廉的成本,简便的操作,DV既为影像提供了更大的书写可能, 也使影像真正回归了记录本性。
在这个追求个性与时尚的年代,DV也是数字影像时代的个性之笔, 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由表达的工具。“ DV是作为一种游戏和批判的工具,往往能让创作者自由地选择拍摄对象, 用简朴的语言构造现实日常生活,用非„ 革命式‟ 的语言进行着„ 个人化‟ 的表达。DV作品所关注的题材往往是日常化的生活图景, „ 革命‟ 与„ 历史‟ 的官方大叙事被坦率的个人化语言所替代。” 不同的拍摄对象,不同的拍摄角度,都会以不一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不同的视角,给我们不同的启迪。
DV的产生, 使往日被动的受众变成了主动的创作者、传播者, 影像与个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DV创作者们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生活出发开始了创作, 利用 DV记录描绘个人眼中的世界,展现不同的生活的方式。DV创作者们用它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它表达对不同现象的感受,用它传递着思想和信念。而此时我们正每时每刻的享受着DV带来的快感,DV带来的乐趣。
DV创作现状
大学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是生机与活力的代名词。大学生的世界丰富多彩,色彩斑斓,每一天都在上映着不一样的画面。学生DV往往又称为校园DV,它给崇尚个性的高校大学生用独特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事物,用影像书写自我的机会。大学生是 DV影像文化的热爱者, 他们用 DV表达他们对生活独特的观察与体验以及个性的感受与思考, 用 DV与同学、家人、朋友、老师及他人分享他们的生活感悟,内容丰富,题材各异。从最初仅作为校园生活的记录,如拍摄校园风光、学校大型活动、课堂记述等,渐渐将自己的意识灌入
DV拍摄中,由最原始的简单记录转向为表达某种内涵的影视制作。校园DV迅速刮起一股猛烈的旋风。校园DV的一出母体便发育成人的步伐,连同样身处成长黄金期的网络也跟不上。也由于这种速度的不和谐,使得大学生DV创作水平的良莠不齐现象非常严重。但是就目前的DV创作现状来说,我主要想从以下的两方面小谈一下:
1.作品题材的选择
大学生的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爱情、对生活与社会的反思 等方面, 主要可分为几种类型:
(1)以表现对大学生活的反思和警醒为主,在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中, 有一部分同学却找不到自我的定位, 变得闲散甚至堕落。在毕业之际才猛然醒悟处境的尴尬, 悔恨年华虚度, 对自己曾经放浪形骸的经历给予否定,表现出一种反思。用以劝导和告诫所有的同学。(2)以表现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为主
同学与教师是大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人群, 大学生们为发生在身边的同学与教师的故事而感染,启发思考。从家庭贫困、就业压力、校园暴力等产生弱势心理问题的元素入手,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阐述这些校园中的弱势群体, 通过自己的努力希望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己对大学生弱势心理的关注和重视, 促使大学校园更和谐。
(3)大学生的青春情感
正如很多大学生所言“ 动人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是大学我们生活中的亮色, 总会引发我们去思考爱情的伟大,总会激发我们去追寻那些隐藏在人性深处的真善美”。用自己的DV记录这个年代的青涩爱情,记录美好的初恋。
(4)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大学生的 DV作品除了关注学习、生活、爱情等高高象牙塔内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之外, 也有一些慢慢的开始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小人物的命运, 探讨中国现实的社会问题、道德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及价值观等, 表现出对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担当。
2.制作技术的运用
每个人初用DV,很容易被技术和大道理牵着鼻子走。DV因为重量轻、操作简便, 大学生拿起来就可以拍, 但拍摄回来后才发现片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非预期问题。而且事后的非线性编辑工作也有一些问题,就目前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两点:
(1)摄像要领掌握得不够好
摄像最基本的要领是:画面要平、摄像要准、画面要稳、摄速要匀。但从学生的 DV创作中可以看出学生还未很好的达到“平、准、稳、匀” 的基本要求。画面的稳定性差, 画面有时晃动的厉害。移动镜头或变焦镜头时镜头运动的速度不均匀,时快时慢,断断续续。导致后期制作问题多多。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实践的时间少,没有真正的实战经验,只是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2)后期编辑稍显稚嫩
非线性编辑系统编辑方式的非线性化给编辑制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完成 DV创作的后期制作。但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因为非线性编辑系统素材来源多样化,各类视、音频格式的兼容问题突显出来,学生必须对视音频编辑软件运用熟练、掌握各种不同视音频格式的转换,才能提高编辑的效率。在后期制作中学生对特技情有独钟,喜欢特技产生的效果,但未考虑到观众的视觉心理。另外声音的采集、处理和运用都普遍做得不够好。音效效果出不来,另外背景音乐的选取和解说词与画面的衔接也都是要注意的问题。
DV创作常见问题
1.资金与技术匮乏
这是校园DV创作发展已显现出来的弊端。没有商家的资助,学校提供的资助也十分有限。自己要自备DV,买录像带、道具、场地费等,对于无什么收入的学生来讲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严重的影响了校园DV的制作,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拍摄者自身接触DV的时间不长,还处在一种边学习边实践的状态,技术匮乏,可能在出现摄像“平、准、稳、匀”做得不够到位,不知道怎样用编辑软件,又由于一些专门的设备的缺失,和后期编辑上也可能素材编排顺序不当,内容讲述不清,思想情感表达模糊,画面和声音果粗糙等缺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校园DV制作质量不行,水平参差不齐。
2.内容缺乏创新
这是校园DV的发展最大的限制。放眼观看现在的校园DV剧,良莠不齐,虽有一部分优秀作品,但许多还是老套的校园重复的生活、校园青涩爱情、荒诞无意义的搞笑、无休止的搞怪、刻意模仿或走入极端边缘误区等,这些老掉牙的东西怎能吸引审美观越来越高的同学们。题材还是局限在校园的生活中,没有贴近生活,关注时下热点没有用DV这支时代个性之笔,写出更有生命力、更有深度的作品,没有向更宽广更丰厚的现实社会迈进。
3.主题和剧本的守旧
这也是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很多DV都打着一个看似很吓唬人的标题或主题,其实从实质看只是一个空壳子,创作者们不能很深刻的去探询他们在DV中所表达的问题,只能作作表面文章。还有就是没有一个扎实的剧本,大学生们通常只是简单的从喜欢或者感兴趣的话题中稍加延伸,东拼西奏,完成一个剧本,或有抄袭或有雷同之意,使审美者产生疲劳。不能创造出一个稳重,新颖的剧本和主题出来。
结语
尽管大学生 DV作品摄制手法略显稚嫩,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但这些创作却反映出大学生们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 也记录了大学校园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大学生们不再仅仅停留在把玩DV,而是想借助 DV创作记录生命中的感动,努力表现一些深刻的东西。DV给大学生的生活或艺术插上了翅膀, 借助 DV影像这一新的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载体,将会使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思想更加多彩,更加具有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倩.影像意义的时代及发展潜力[ J].法制与社会, 2007 年第 1期.[2]蔡元.关于“ DV时代” 的思考[ 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 4期.[3]陈颖.DV:数字影像时代的个性之笔[ J].现代传播, 2004年第4期.
第三篇:DV创作
湖南省大学生DV创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近两届湖南大学生微电影大赛的作品谈起
DV的英文全称Digital Video,亦即数码摄像机,因经济实用的特性,DV成为高校学生尤其是影视专业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拍摄工具。“DV”是作为一种游戏和批判的工具,往往能让创作者自由地选择拍摄对象,用简朴的语言构造现实日常生活,用“非革命式”的语言进行着“个人化”的表达。自2010年诞生以来,微电影就成为这个时代大学生进行影像表达的主流方式。作为一种创作类型,DV微电影成为大学生融入微电影发展潮流的重要途径。而且随着影视传媒的空前发展、电影电视进入网络时代、以及数码特效的频繁应用,影视专业单位、电视台、动漫游戏公司、传媒系统单位、广告公司、婚纱影楼、电教中心等机构对数码影视制作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快速增长。所以现代社会掀起了一股微电影学习热潮。
为了研究湖南省大学生DV创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欣赏了湖南省首届湖南大学生、第2届湖南大学生校园微电影大赛的一部分作品。就我欣赏的一部分微电影我来谈一下我的拙见。
一、大学生DV 创作的优点
1.紧跟时代步伐,也不忘传统文化的宣扬。
像《瑶寨村官》正是新时代可能遇到的真实场景,也把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这一新事物体现出来了。人的安土重迁的思想,以及大学生村官如何调解等现代生活的真实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它也不忘宣传传统文化,像《千年黑茶情》宣扬了安化的黑茶文化。2.传递正能量,给人奋进的动力。
这两年的大部分微电影都是励志,警醒人们该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主题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给人奋进的动力。像《凤凰涅槃》讲述一个迷途少年,学习,友情,爱情的打击使他想到自杀。后来经辅导员劝解悔过自新,由最初的被人不信任到后来的爱情学业友情三丰收。以生活中很现实,很常见的故事激励了那些正处于迷茫中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DV 创作存在的问题 1. 思想内涵不够深刻
因为校园生活阅历的客观限制,使得一些大学生在选题及选材时很少从社会大视域认识问题,也很难在自己的学校外真正了解、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第一手资料和社会经验可以说存在很大缺陷,这就有可能导致其作品从选题开始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社会的关注性、价值点和生活底蕴。纵观当下校园的DV 作品,大都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片,且这些剧情片多以校园爱情故事为主,纪录片虽有涉及但数量甚微。这就出现作品题材的选择更多地集中于个人感情生活与学习生活的现象,造成题材单
一、情节单调、缺乏新意、脱离生活等状况;剧本也因为缺乏生活积淀,使人物、情节、细节等经不起推敲。一方面直观的生活感受使得他们的作品很难摆脱小生活圈、小情调、小事件、小众传播的作品选题窠臼;另一方面,缺乏积淀的选题与题材和间接的信息渠道更有可能造成作品内容的臆想生造,因此,作品的肤浅和因袭落套就在所难免。2. 现实问题制约发展
一部完整的DV 作品创作周期较长,大部头的作品时间跨度更大。创作的连续性与日常的教学发生冲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作品的地域跨度。此外,大学生DV 作品的拍摄经费大都以自筹为主,资金短缺限制了作品的质量。有技术实力的高校、学院能够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包括摄像机、后期非线性剪辑机房、DV 磁带等。而在摄制中产生的服装、化妆、道具、场景借用、交通和住宿费用只能由学生自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取材往往是能简就简。再者,大部分的大学生DV 创作过程中往往都是一人身兼导演、摄像、编剧、后期剪辑等数职,这对于学生精神和体力是个很大的考验。而在拍摄过程中剧组成员会往往因为某个细节发生争执,导演的执行力不足,遇到难题就退后,都可能导致拍摄计划破产。3.细节问题
因为资金有限请不到专业演员,所以有些场景演员显得有些做作,感觉情感不真实。大学生因为经验少,所以有些技术没学到家,拍摄效果不是很好。微电影的名字不够新颖和吸引人,大部分名字很直白或者直接将现在流行词或者流行剧稍作修改就作为微电影的名字了。微电影的名字体现了微电影的主题,也影响着人愿不愿意点击进去欣赏你的作品。所以名字可以说是微电影的灵魂,微电影的名字不能草率,应该取得新颖和吸引人。
三、大学生DV创作的解决办法与途径 1.突破局限,拓宽选题选材范围
针对不同兴趣的DV 创作群体,要做到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打开思路,突破局限,对社会现实展开细致观察与思考,关注更多的人群、社会、民间风情等题材内容,选题一定要反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要引导学生建立现代视听语言的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追求DV 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创作出有意义、有深度的作品。
2.拓宽渠道,寻求校企互动双赢
在DV 创作中,非专业院校的学生设备质量大多很难达到专业设备技术标准,经常会使色彩的校正、声音的处理、光线的调整等方面出现一些技术上的“硬伤”,还有的学生因为编辑设备不好,后期特技生成速度极慢,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探寻一 些解决途径,比如,与当地电视台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利用电视台的设备进行创作,成品节目有偿提供给电视台播出;与当地设备供应商合作,成立DV 爱好者俱乐部,由公司提供设备,让大学生利用俱乐部提供先进的设备进行DV 创作,这样既解决了设备问题,又为商家宣传了产品,可谓双赢。3.加强学习,树立专业制作精神
在DV 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专业知识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涉及专业课上所学到的基本原理。例如,画面构图、音乐音响、镜头语言、色彩、用光等,因此大学生需要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我们创作高水平作品的根基所在。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有观赏性,大学生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应进行更多的艺术处理,在模仿的同时进行积极创新,同时积极将其他艺术形式的内容融合到作品当中来。只有不断思考才能创作出更具生命力的高水准作品。随着技术的发展,类似于高清作品的制作、环绕声的制作以及3D 作品的制作等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尽早探索。从作品来看,视觉方面: 画面和造型语言上构图、光效、色彩和影调方面意识要到位,注重镜头的稳定性、景别的准确性、剪辑的流畅性、叙事的连贯性。听觉方面: 音效应做到清晰、高保真,准确处理声画关系。在蒙太奇方面: 增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基本句式的掌握。实现以上要求,要重视学生视听素养的培育。首先,高校应为青年大学生DV 创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影视教育已经成为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高校教育和管理者的重视。学校应该多开展相关比赛,成立DV 社团,有效地实现大学生DV 创作的文化传承。大学生们在业余时间邀请专业教师进行规范化的指导和管理,不仅有效地开展了以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活动,而且防止了高校创作群体、主创技术人员具有流动性大的问题,能将好的经验在毕业时带走。以社团带动创作梯队培养,有利于创作人员在实践中形成和积累技术经验、方法和理念,使DV 作品质量有保证。
4. 完善机制,增加作品评论与反馈
目前,大学生DV 创作虽从规模和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校园或社会团体中,仅仅注重作品的汇集与展映,而对大学生群体创作的组织与引导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就我们需要在作品的评论与反馈机制方面大做文章。
四、结语
如今,DV短片快速地进入了大学校园,成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在作品的立意,拍摄的手段,后期的剪辑,以及时间和金钱成本上还存在着种种弊端,但人们对于短片的热情和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精神使得DV短片的质量不断提高。校园DV短片创作是影视专业学生实现职业梦想启航的地方,借助微电影开放性的平台,以DV拍摄为途径,提升自己的影像表达的专业能力。面对当今多元化世界的挑战,影视专业学生放宽视野,积极探索,通过DV微电影进行丰富自由的创作,以影像语言实现个性化的艺术表达。现代的DV文化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如果能够将大学生的独特思想和热情加上前辈们的理论经验,DV短片就会有一个不可想象的前景,同时也印证着一个时代的飞跃。
第四篇:DV创作大赛策划书
首届校园DV创作大赛策划书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娱乐生活,鼓励学生利用现代科技知识参与艺术创作活动,展示与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艺术修养,激发我们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弘扬真、善、美,促进校园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我校特举办学生DV创作大赛。
一、活动主题
用眼睛发现真用DV展示美
二、活动内容
1、作品内容:
(1)公益广告类:反映各项公益事业,突出“公”“益”,包括道德、环保、健康、卫生、禁毒、希望工程、尊重知识、权益保护、安全等。
(2)影视短剧类:反映真实生活,主题不限,能展现新一代学生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风貌。题材包括新闻类、人物类、纪录类、故事类、MTV等。
(3)音乐风景类:反映祖国大好河山,优美的画面搭配合适的音乐展示给大家,可以是自然风景,建筑写真,旅游采影等。
(4)电子相册类:本项专为没有DV的同学设置,可以是单一的图片通过转场,字幕,配乐等方式实现交待故事情节以及体现美,但图片必须为自己的摄影作品,且构思必须为原创。
2、作品要求:
(1)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且有青春的气息,有较好的精神面貌,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内容充实、生动,重点突出。
(2)拍摄画面清晰连贯,有一定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3)原创性、观念独特,形式新颖,勇于挑战表演和拍摄有较大的难度的表现方式。
(4)公益广告类作品要求有广告语,并体现广告内容和构思。
(5)时间长度:公益广告类3分钟以内;其他5分钟-20分钟。
(6)以普通话(英语及方言需中文字幕)为主要发音语言。
(7)作品以DV摄像机为主要拍摄工具,数码相机为辅助拍摄工具,以电脑为主要制作、编辑工具。注:曾在国内其他类似比赛中获奖的作品也可参加,但只参与作品展播不参与评奖。
三、参赛对象及形式
1、参赛对象:所有在校师生。
2、参赛形式:可以个人或自由组队参与。
四、活动流程
1、报名时间:10月5日截止
2、作品创作期:“十一”放假期间。剪辑软件:按照个人喜好任选,新手推荐使用《会声会影》,将在本校网站上提供下载http://
3、作品收集期:10月15日截止。
4、初期评审:(10月16日-10月22日)评委海选。
5、后期评审:(10月23日-10月27日)评委评审+全校投票。
6、颁奖典礼
7、组织展播、观摩等推广活动。
注:以上时间均为暂定,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五、奖项设置及评比细则
1、奖项暂定:
(1)综合类:根据作品的综合成绩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
(2)专项类:根据作品的专项成绩设立最佳影片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喜剧奖。
2、评分细则
(1)公益广告类:
①、作品创意独特,构思新颖(30分)
②、演绎生动,能打动人心或者风趣幽默(20分)
③、深刻表达该广告的内涵或主题(20分)
④、画面音质流畅,拍摄技巧,制作技巧(30分)
(2)其他:
①、作品创意独特,构思新颖(30分)
②、内容充实、生动,突出主题(40分)
③、演绎技巧,画面音质流畅,拍摄技巧,制作技巧(30分)
注:1)本次评分采取观众评分和专家评委评分两种方式
观众投票占最终评分30%,专家评委评分占最终评分70%(满分为100,作品得分=评委打分×70%+观众投票数×30%)。
2)作品播放时间若超出规定时间不参与评奖。
3)评分细则公开,保持这次活动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3、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将选送新浪网及各大媒体网站,参加展播。
七、大赛相关事项
1.高度重视大赛的组织实施,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协调组织作品征集,做到新闻宣传工作,扩大大赛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氛围。
2.参赛作品视频统一VCD格式,提交方式为刻录数据光盘,或以优盘、移动硬盘等设备递交至团委电视台拷贝入库。作品以作者的姓名及班级命名,严禁在视频中加入作者的姓名及班级相关信息的字幕。
第五篇:DV创作大赛策划书
成长中的影像生活-----宿舍DV制作大赛
一、活动目的
DV创作是紧跟时代潮流,引领时尚,符合当代大学生创新思想的彰显形式,为同学们展示才华、展现自我提供空间与平台。通过记录当代大学生宿舍生活的点滴,记叙当代大学生丰富的学习生活,展现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上进的精神,以及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弘扬真、善、美,促进公寓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二、活动主题
用眼睛发现真、用DV展示美,以宿舍内的生活小事、趣事为主题,展现我校大学生在公寓内的生活点滴,记录那些感动你我的光影瞬间。
三、承办单位:花江校区男生B区公寓自律委员会
四、具体要求:
(1)影视短剧类:反映真实生活,主题不限,能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风貌。题材包括新闻类、人物类、纪录类、故事类、MTV等。
(2)电子相册类:本项专为没有DV的同学设置,可以是单一的图片通过转场,字幕,配乐等方式,从而实现故事情节的陈述以及美的体现。
注意:图片必须为本人摄影作品,且构思须为原创。内容以反映学生公寓宿舍内的真实生活为主。
(3)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且富有青春的气息,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内容充实、生动,重点突出。(4)拍摄画面清晰连贯,有一定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5)原创性,观念独特、形式新颖,勇于挑战大难度的表演拍摄。(6)时间长度:3——20分钟。
(7)以普通话(英语及方言需中文字幕)为主要发音语言。
(8)作品以DV摄像机为主要拍摄工具,数码相机为辅助拍摄工具,以电脑为主要制作、剪辑工具。
(9)参赛作品视频统一VCD格式,提交方式为刻录数据光盘,所有参赛作品比特率需高于300K。
五、参赛对象及形式:
1、参赛对象:所有在校师生。
2、参赛形式:可以个人或自由组队参与。
六、活动时间:
征集时间2011年11月 11日——2011年11月26日
评比时间2011年 11月28日
七、报名地点:花江校区男生公寓B区10栋一楼辅导员办公室
八、作品收集:将您拍摄好的DV发送到邮箱:424696678@qq.com
九、活动评比方案:
1)本次评分采取专家评委评分方式,特邀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专业
老师作点评。
2)评分标准:
①作品创意独特,构思新颖(30分)
②演绎生动,能打动人心或风趣幽默(20 分)③深刻表现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内涵及主题(20分)④画面音质流畅,拍摄技巧,制作技巧(30 分)
十、奖项设置:根据作品的综合成绩设立
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二名 三等奖三名
特别提示: 1)作品时长若超出规定时间不参与评奖。
2)在上交作品之前请调试好作品,保证作品的音响和画面质量。3)获奖作品将选送公寓区、校园电视等媒体,参加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