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电气设计协同的结构设计与产品可靠性关系的心得-2018-8
与电气设计协同的结构设计与产品可靠性关系的心得
近期机械组进行了两次电气设计的培训,邀请了经验丰富的电气工程师对目前的两款机器的电气设计进行了现场讲解,目的是使机械工程师了解更多电气知识,后续设计中大家能更好的协同设计,提升整体设计效率和成功率。首先特别感谢机械组安排了这两次培训,让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看到了大家对专业的钻研精神,以下是我关于“与电气设计协同的结构设计与产品可靠性关系”的几点心得,可供参考。
1、提出问题:目前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多个场景是机械电子协作完成的,例如电气布局、电气布线、安规、电磁兼容性设计、环境可靠性设计、动力系统的设计等,而现状是我们的机械电气的配合度显然不够,这样可能会导致产品整体可靠性得不到有效设计保证。
2、问题分析:(1)我们的产品本身是机电产品,不是单纯的结构、机械、电子的产品。(2)我们的产品本身比常规机电产品更复杂,是多个不同部件、多个多不同学科融合的系统,要做到高度协同需要对工程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现状是小组新成员比较多,老成员数量也有限。(3)产品出现可靠性问题大多不是单纯机械、电子问题,需要要系统性分析、系统性解决问题,所以也有一定挑战性。
3、改进方案:(1)学习先进企业机电一体化的电子或结构的设计经验、学习集成开发的理念、提升工程师的系统设计能力,开拓工程师的知识范围。(2)在实践中磨练工程师的综合能力,培养系统性解决问题能力,使工程师能站在产品、系统、全局的角度去针对性设计相应细节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产品整体稳定性可靠性竞争力,提升工程师自身竞争力。
4、近期想法:(1)推进机械组学习和吸收EMC结构设计规范(例如华为的《电磁兼容性结构设计规范》),在设计之初引入需求,避免注册时喊一帮人去整改,毕竟EMC不只是电子的事,不少EMC效果是靠机械实现的。(2)逐步推动其他范围如电气布局、布线、安规、环境可靠性(老化、寿命、高低温、振动、耐腐蚀等)等中的机械电子设计的协同性,从而推动产品可靠性设计。
----张鑫海-2018-8-3
第二篇:浅谈住宅小区景观照明与电气设计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对居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的情况下,也对人们的娱乐与休闲各种功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人们不单纯地追求照明的亮度,还希望通过灯光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居住小区由以往的单纯照明转变为一种系统的景观工程,城市照明除了对安全和治安的要求较高,还营造了一种和谐氛围。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公益事业处于落后阶段,景观照明条件没有得到普及与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这种具有装饰性的照明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不断得到推广,对社区的文化素养、硬件设施及科技水平是一种综合体现。
一、景观照明的分类景观照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类,也就是重点照明、工作照明及环境照明。对灯光设计时,一定要对三者加以协调。1.工作照明主要是对小区的室外照明进行设计,一般分为常用设置与必备设置,比如门卫的工作灯,每天都有需经开启,这是常用设置,而那些开阔场所在大型活动时的照明主要是必备设置,只有在举办某些活动时进行开启。在常用设置的工作照明,还要考虑到可能会对其他照明效果产生的某种破坏作用。2.环境照明主要是为小区的人们提供局部充足的光线,让人们清晰地看到周围的环境。环境照明应主要是通过柔和的灯光实现,但是,还存在很多专门对某些工作场所及某一地方所提供的照明。比如,在自娱活动场所作为舞台的区块,可以利用对光源隐蔽的反射灯及伞状灯下侧发射的光线,做好定向的照明。3.重点照明主要是对公共活动场所的适当位置,设置具有画龙点睛作用及重点照明作用的特色灯具,对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有所突出。比如某些建筑小品、庭院及道路,还包括了某一建筑所需要突出的部分。
二、住宅小区景观照明线缆的铺设电缆在非硬化地面部分的室外照明工程区域,主要采用了可以利用铠装电缆直埋的方式,但是在硬化地面部分及道路下敷设时还要进行保护管的铺设。并且电缆埋的距离要在冻土层以下,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电缆与树木的间距。对电缆截面的选择,主要根据计算的电流与电压的两个指标来判断,通过电流来确定导线所允许的载流量,并确定好导线的截面;对线路电压的损失进行计算,线路要符合正常使用的要求,对线路截面的选择要做到经济合理。
三、住宅小区景观照明的自动控制系统住宅小区的景观照明主要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对喷泉的控制可以通过编程控制器来实现,对喷泉的自动控制、喷泉的成都网站设计19fb.com ydl
第三篇: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范文
一、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理论概述
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整体动态谋划。企业战略由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所采取的行动构成,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当前,经济全球化加剧,宏观环境多变复杂,战略管理的指导性与前瞻性尤为重要。开发有助于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繁荣兴旺的组织能力成为企业的战略需求。
2.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系统的结构,是企业内部所有关系的总和,它决定着企业的运行效率。企业结构包括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流程结构。企业治理结构体现企业中的决策权力制衡关系,决定着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水平;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决策的执行载体,决定着企业决策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企业业务流程是指存在于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通过它们将企业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畅通性与动态性是企业结构关系合理性的综合体现。
3.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理论发展
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一书,提出环境决定战略,组织结构适配战略的思想。在战略实施上,要求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20世纪80年代初,以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取得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地位。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产业结构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价值链活动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和执行一种基本战略影响产业中的五种作用力量, 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价值链活动和价值链关系的调整来实施其基本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化数字时代开始后,无形资产推动了财富的创造。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竞争中获胜的企业,是那些能够通过动员劳动力、资本与智力并将他们变为能赢利的制度性技能、知识产权、网络与品牌来提高其员工人均利润的企业。因此今天的企业面临重新设计,从企业的构建为了调动其劳动力和资本转为调动导致员工人均利润增长的无形资产。组织结构设计必须能够调动智力以及劳动力和资本,有效果、高效率地创造和交换宝贵的无形资产,通过重塑组织以调动劳动力的脑力和开发未充分利用的人才、知识、关系和技能。
综合上述理论我们发现组织结构设计的如下发展轨迹: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战略是一个计划、分析的过程;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产业结构的分析;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核心能力的构建、维护与产业环境分析相结合;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创建优势互补的企业有机群体。从竞争的性质看,竞争的程度遵循着由弱到强, 直至对抗, 然后再到合作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从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来看,从追求有形产品、外在、短期的竞争优势逐渐朝着对无形未来、内在、持久的竞争优势的追求。从战略管理的范式来看, 战略管理的均衡与可预测范式开始被非均衡与不确定性所取代。
二、如何实现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有效结合1、企业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⑴ 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战略,不同的经营规模因而也有着不同的结构。
起始阶段:企业往往是一些单一的生产厂家或销售者,执行某个单一的职能。这时常见的是直线型的简单结构,其特点是业主直接控制各雇员,并可根据情况随时改变经营策略,结构的变动也很简单。
第二阶段:随着规模扩大,各单位间的协调及专业化要求的提高,具有分工协调和技术管理作用的职能组织结构便应运而生。它适用于那些环境稳定、产品和服务单一集中的企业。
第三阶段:企业发展为垂直一体化和相关多元化。此时的企业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多种经营体,组织结构呈半自治状态。这种半独立的分支机构又可分为事业部型、区域型等多种形态。在这种结构中,各经营体是一种半独立的分支机构,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
第四阶段:企业发展表现为多元化,特别是非相关多元化。此时企业往往采取独立经营体与职能部门共存的结构或集团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各经营体除总战略和资金来源及使用方面受控于总部外,完全独立运作。
⑵ 企业战略影响结构的两个方面
一是不同的战略要求不同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管理职务和部门的设计。二是战略重点的改变会引起组织工作的重点改变,从而导致各部门与职务在企业中重要程度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各管理职务以及部门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
2、组织结构对战略的限制作用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中,组织结构并不是完全由战略决定,跟随战略;反过来,组织结构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起着限制作用。
3、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有效结合的措施
⑴ 对于各种组织结构类型的优缺点进行认真地分析比较,然后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企业发展阶段及战略决策的特点选择一种最合适的组织结构类型与企业战略相匹配。
⑵ 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认真地考察分析。指出在企业战略中具有关键战略意义的组织单位,并使得这些单位成为企业组织的核心单位,以获得必要的资源、组织影响力及决策影响力,促进企业战略的实施。
⑶ 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考虑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对企业战略实施意义不大的活动和能力,是否应采取外购的方式从企业外部获得。以在降低组织运作成本的同时使企业的组织结构更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施和核心战略能力的培养。
⑷ 如果企业的一项具有关键战略意义的核心业务不能够安排在一个组织单位内完成,那么需要加强分管这项业务不同方面的几个组织单位间的沟通和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需要设立一个战略管理单位,对这几个组织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以促使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
⑸ 当企业出现经营管理问题,组织绩效下降,需要制定新战略并改变组织结构与之相适。
三、海尔企业的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海尔集团是在原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家电为主,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为一体的国际化企业。为了营造使企业不断创新的机制,保持企业的高效运作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其组织形式始终处于有序的非平衡状态。下面以海尔在不同的发展战略下,组织结构的调整来分析海尔战略化发展中组织结构所发挥的作用。
1.名牌战略(1984-1988)
当时国内仍是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海尔经过调研确立了专业化名牌发展的道路。当时海尔只是专心于冰箱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以在组织结构上只需划分职能,采取垂直式集权领导的组织结构。
2.名牌战略(1988-1991)
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质量、服务、价格等市场要素逐渐培育成形。海尔把战略重点从注重质量转向培养服务意识和市场信誉上,成功走完了名牌战略阶段。
其中,海尔的OEC管理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对以质取胜的海尔顺利实现名牌战略有巨大推动作用。
3.多元化发展战略(1991-1995)
改革开放、掀起了建设市场经济的热潮。海尔集团正式成立,并于1992年初次在白色家电圈作多元化尝试,生产冰柜、空调、洗衣机,开始超常规发展。
企业慢慢发展壮大,不免会出现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大企业病。海尔在1993年进行“权力分散化”,在原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推进事业部制,总部集中筹划集团发展目标,集团下属是事业部,已经形成规模效益且管理机制较完善的称为事业本部,未达到标准的称为事业发展部,对各事业部兼并的企业,集团有最终决策权。这样海尔扁平型的组织结构特征,适应了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的要求,调动了集团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
4.全球营销网络布局(1995-1999)
全球化、新经济是这个时段的显著特征。海尔坚定多元化发展道路并制定了挺进世界500强的发展目标。虽然海尔组织结构整体上是分权化、扁平式的,但对于冰箱本部而言,仍是集权式直线职能型。这种结构对于餐饮,冰箱、小家电等多种产品齐头并进的快速扩张形势则显得缺乏效率。
海尔集团于1996年开始实行事业本部制,1997年又在事业本部基础上,采取了“细胞分裂”方式,使整个组织结构形成四个层次:集团总部是投资决策中心,事业本部是经营决策中心,事业部是利润中心,生产工厂是成本中心。这种组织管理模式称为“联合舰队模式”。海尔把这种组织模式延伸到营销体系中,既发挥了各本部销售公司和进出口公司的战斗力,又能进行整体进攻,很好配合全球营销网络中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5.国际化发展(1999年以后)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海尔为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适应多变的市场及“新经济”兴起后网络销售的挑战,为此海尔提出三个方向的转移:一是市场方向的转移,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二是产业方向转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三是管理方向转移,从直线职能型管理彻底向业务流程再造(BPR)的市场链转移。即形成创新订单支持流程3R(R&D-研发,HR-人力资源开发,CR-客户管理)和保证订单实施完成的基础支持流程3T(TCM-全面预算,TPM-全面设备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同时为应对网络经济和加入WTO的挑战,海尔从1998年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了与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零营运成本“三个零”目标的实现。
这种企业组织结构实现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网络相连,使企业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将外部市场的压力传递给每一个员工,使他们把压力变成动力,最大限度地追求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从而实现海尔三个“零”的目标: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流动资金零占用。
四、海尔组织结构创新的启示与思考
海尔集团国际化历程,实质上是对组织结构不断选择的过程。此过程不仅从实践角度证明了组织结构的合理选择对企业国际化经营产生的积极影响,也为我国其它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提供了有益启示:
1、组织结构不只是消极适应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的发展能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2、组织结构的调整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动态化。张瑞敏把组织的有序平衡结构转向有序非平衡结构,使其运作模式不断创新正是如此。
3、组织结构适当虚拟化,有利于企业整合外部资源,弥补自身不足。海尔在建立和发展国际化经营组织结构中,已经借鉴了西方跨国公司组建虚拟企业的经验。
4、集权与分权授权的矛盾可以调和,关键要把握好两者结合的“度”。海尔在处理集团总部与各事业本部的关系中推行“联合舰队模式”,最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市场效应。但在权力分散后,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责、权、利问题,二是各独立公司一把手的素质问题。
5、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创新,必须保持和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海尔不断强化创新及速度优势,对其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和创新。
6、专业化与多元化。多元化和专业化实际上都有风险,关键要看自身的能力,或者说关键看品牌和市场发育度。
7、大与强。只有“强”才能良性地发展“大”,要多强的人才做多大的规模——人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在前,规模扩张随后,效率强,规模才能够大。做大是手段,求强是目的,在没有强大人才和管理支撑下,盲目扩张是致命的。
8、后张瑞敏时代。海尔企业靠建立一流的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管理体制和系统化的国际运作来实现海尔的再发展。后张瑞敏时代海尔的组织结构仍应以信息化、虚拟化、扁平化的有序非平衡结构为基准,不断创新实现由强做大,由大变强的国际战略。
在海尔组织结构的变迁时,强调了有序的非平衡结构。整个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缘自企业组织创新的观点,就是企业要建立一个有序的非平衡结构。总之,企业战略与企业组织结
构的有效结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成功的企业就在于制定适当的战略以达到其目标,同时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以贯彻其战略。但是,在目前实际的经营管理中,战略与组织结构的不协调仍然是限制许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篇:结构设计与欣赏总结
《结构设计与欣赏》学习心得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黄银燕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学号:1009100209
结构设计与欣赏期末总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引导我们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与美的统一。
2、并能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3、以达到培养我们人文、历史素养。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对结构进行分析。
难点:从结构设计与技术施工两个方面进行结构赏析。
三、设计理念:
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引导我们发现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出发,关注人的审美准则、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等精神领域的需要。结构设计的人文色彩尤为浓烈,从古今中外的若干经典建筑设计中,观察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烙印。
四、设计思路:
在课程教学中,借组多媒体教学,分析经典案例,播放补充案例的视频,引导我们讨论、自主深究、自动构建知识,实现能力拓展、开阔视野、达到知识迁移目的。总体教学流程为“复习回顾——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能力展示——归纳、讲授课程——能力拓展——开阔视野——认识结构——深析结构——欣赏结构——总结”。
五、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通过图片、影响资料先让我们观察,在我们观察的基础上,从技术的角度,逐步分析优点,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再从美筑学的角度,加以提示,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创新设计的梦想。
六、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引导我们发现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出发,关注人的审美准则、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等精神领域的需要。从而培养我们关注技术的同时,也要关注文化,发现和热爱本民族经典文化,从而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七、教法与学法:演示法,讲解法。
八、教辅手段:多媒体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已掌握了的简单结构的知识,并重新欣赏学习。让我们在去旅游时见到的一些建筑,懂得该如何欣赏和评价。
(二)同时让我们认识到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十、课堂上欣赏:
1、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以从技术与文化角度进行。
师:技术角度包含哪些方面?
引导我们回答,总结: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和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等
师:文化角度包含哪些方面?
引导我们回答总结: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审美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个性、等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2、学生阅读案例
讲解案例。
总结:从案例中可以看到,对经典建筑分别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分析。技术角度又从功能、结构设计、技术施工三个小方面进行。
(1)介绍经典建筑的一般结构特征与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2)概括经典建筑的赏析过程。
从功能上看,具有哪些功能?
从结构设计上看,具有哪些特点?
从技术施工上看,具有哪些特点?
3、中外建筑结构赏析比较
(1)播放视频“巴黎圣母院”、“阿姆斯特丹”、“圣彼得大教堂”等。
(2)与学生一起赏析它们的结构特点。
(3)由此引出介绍西方建筑的特点。
(4)介绍中外建筑结构的区别。
例如:故宫
技术角度:采用了低昂性的木结构建筑形式。不结构建筑主要采用榫珋连接屋顶的飞檐结构款打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
文化角度:汉族文化的代表。建筑色彩以朱墙黄顶为主,主要表现皇上的威严。屋顶的飞檐结构减轻了大屋顶的沉重感,既增添了肥东轻快的美感,同时又体现了高贵华美的风韵,丰富了建筑文化。
例如:圣彼得大教堂
技术角度:穹顶轮廓浑圆饱满,穹顶上的肋与周围鼓座一圈的双柱——对应并向上延伸至顶部的采光亭,肋间以十道断抵抗穹顶面小强度大的环形铁箍向外的侧推力。
文化角度:明显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骡马市的园丁穹窿、希腊式的石柱与平的过梁结合,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整个教堂采用巨大的石材结构,象征着不朽和永恒。
中外建筑结构的区别: 关键词:木构架结构砖石结构中西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是木结构,二欧洲古建筑的主流是石结构,两者间的差别十分明显。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为以下几点。
其一是建筑的目的。西方古代与中世纪的主流建筑,是为彼岸的神灵建造的。神灵或上帝是至上的存在,为神与上帝的建筑,要永恒,宏伟,具有威慑的力量。而中国古代的主流建筑史为现世的人建造的,如帝王的宫殿、苑囿、政府衙署与各种不同等级的住宅。因而,追求永恒久远的西方建筑,采用了石结构:二不求永恒与久远,着眼现世的中国建筑,采用了木结构。
其二是文化取向方面。西方人对石头有着特殊的嗜好。因而,用石头建筑最重要的建筑。而古代中国人将求阴阳五行。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材料是“土木”。
其三是建筑理念方面。西方建筑的三原则是“坚固、实用、美观”。中国人则不同。中国人更多地追求是空间的适宜于阴阳的和合》。等原因。
十一、小结:
1、结构的欣赏主要从技术角度与文化角度进行。
2、技术角度与文化角度包含的内容。
十二学习心得:
虽说一开始对此课程的认识仅仅限于字面的意思,仅是想到自己是学工科的,因而提高对结构设计作品是非常必要的,故而选修了此课程。当然一开始也是抱着为了学分的目的。什么容易学就选什么,却没预料到我们能学到出乎意料之外的知识。
通过对课标的研读,我们就知道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我们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经典结构设计的案例,使我们欣赏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此课程主要是通过对各种案例的欣赏,引导我们欣赏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下面以我对经典建筑结构设计的欣赏:
学习大半个学期结构设计与欣赏,在学习过程中对经典建筑多少也积累了一点自己感想。建筑就像陈酿,越久越经典。现在的建筑的根就在以前看似很普通无华之中。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走向未来。
最初看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和“建筑是散文 雕塑是诗歌 ”非常喜欢。现在的我慢慢有了自己的理解:
建筑绵延 雕塑精炼建筑是面 雕塑是点
建筑层次远 雕塑立意深建筑酿造意境 雕塑刻画精神
建筑强调隐退 和环境融合 雕塑重在突出 彰显自身灵魂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经典地概括出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建筑既通过空间连续和重复,体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也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
律的变化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这就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扩张、渐强、高潮、重复、休止一样,能给我一种激动人心的旋律感。
建筑艺术是空间的艺术,音乐则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旋律的力量,节奏的变化,同建筑的线条有着相似的美。
建筑的节奏,韵律有时候与音乐很相像。差不多所有的建筑,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旋律。不时为自己碰巧可以感受到某个建筑的节奏而暗自庆幸不已。
音乐陶冶人的情操,为人的心灵提供安慰和庇护,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则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庇护和保障。从这个意义来说,音乐与建筑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许多共通之处。
建筑用巨大的空间使我着迷,音乐则时刻展示感人的力量。
学结构设计与欣赏到现在渐渐体会到建筑美妙之处,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从建筑里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从一个建筑看世界,我能从中领略到永恒。赖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赖特从小就生长在威斯康星峡谷的大自然环境之中,在农场赖特日出而居,日落而歇。在向大自然索取的艰苦劳动中他了解了土地,感悟到蕴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和潜在的生命流动,体会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和节奏。
希望不久的我能从自然中,从音乐中更多的窥视出建筑旋律和节奏。
第五篇:关于与幼女发生性关系罪与非罪的总结
关于与幼女发生性关系罪与非罪的总结
与幼女(未满十四周岁)发生性关系,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刑法问题,最高司法机关单独或者联合其他机关多次发布过司法解释,对相关的刑法问题作了较为细致、复杂的规定。专门从事刑事辩护业务的邓世运律师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对此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一、行为人违背幼女的意愿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均构成强奸。
二、行为人与幼女自愿发生性关系,情况较为复杂:
1、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
2、行为人如果明知对方是幼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
(1)如果行为人已经年满16周岁,均构成强奸罪;
(2)如果行为人已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分两种情况:第一、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二、不符合第一种情况的,均构成强奸罪。
以下三种情况,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第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对方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第二、对于不满十二周岁的被害人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第三、对于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被害人,从其身体发育状况、言谈举止、衣着特征、生活作息规律等观察可能是幼女,而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