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甘肃省规范和监督党政领导干部用权行为暂行规定200808

时间:2019-05-14 03:1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2甘肃省规范和监督党政领导干部用权行为暂行规定20080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2甘肃省规范和监督党政领导干部用权行为暂行规定200808》。

第一篇:02甘肃省规范和监督党政领导干部用权行为暂行规定200808

甘肃省规范和监督党政领导干部用权行为暂行规定

省委办发【2008】76号

(2008年8月18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规范和监督重大事项决策、资金管理和干部人事工作等方面的用权行为,切实保证各级领导干部科学用权、民主用权、依法用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县处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参照本规定。

第三条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权责一致原则,公平公正原则,依法依规原则。

第二章 规范用权行为

第四条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民主集中制教育作为中心组专题学习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要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教学计划。新任职领导干部在一年内必须参加依法行政、民主集中制和国家财经法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组织部门在任前谈话时应明确提出依法用权的要求。

第五条认真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各级党政正职负责全面工作,一般不具体分管人事、财务、项目建设、招投标等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集体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职责。

第六条各级领导班子应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建立、完善和落实议事规则及相关配套制度,明确决策程序,确定应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重要项目和大额度资金的范围与标准。凡列入议事范围的内容,必须按照规定程序集体研究决定,杜绝个人决定重大事项、重要项目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现象。

第七条涉及重大问题或事关全局、或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决策,须经民意调查、公开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地方代表评议、可行性评估等程序,在民主协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拟定方案,提交会议集体研究。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代替集体议事和会议决定。有关法律和党内法规明确规定应提交人代会、党代会、全委会或有关会议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会议通过后再组织实施。会议议事决策时,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末尾表态。

第八条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强对制定、发布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制定面向社会实施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时,不得无法律法规依据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所有规范性文件应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不得作为行政执法和管理的依据。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工作,实行重大事项审批公示制度。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和规章制度,不得违规操作,越权行政,不得利用行政审批管理权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九条严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坚持依法理财,推行精细化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改革措施,引入听证、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

第十条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选拔任用干部,必须经过

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党委(党组)研究干部任用议题时,提前由组织人事部门听取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意见。提拔任用干部必须做到未经民主推荐的不讨论、未经组织考察的不讨论、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不讨论、任职材料不齐全的不讨论、多数群众不拥护的不讨论、群众反映问题未查清的不讨论。票决干部时,不同意票和弃权票超过应到会人数30%的,应暂缓作出任用决定。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各级党委(党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采取集中检查、随机抽查、专项调查、专项述职和自查等方式,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以及执行议事规则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存在问题较多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既是整改。同时,加强群众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第十二条进一步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党政机关直接从事人财物管理、项目审批和执法监督等岗位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同一岗位工作满5年的,应当轮岗交流。

第十三条认真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把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职务晋升、绩效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实行领导干部离任手续交接制度。各地各部门(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在离任审计结束一个月内,应书面对任期工作、基建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单位资产状况等重要事项办理交接手续,交接内容主要包括:

(一)任期内集体讨论决定后尚未实施和完成的重大工作事项;

(二)尚未归档仍由个人保管的承包、租赁、合作、抵押、担保等事项的合同、协议及其变更的书面材料;

(三)尚未归档仍由个人保管的下级部门、单位及相关部门、单位呈报的各种资料;

(四)任职期间重大经济决策、工程项目完整的书面材料,包括会议纪要、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批复、招投标文件、工程概(决)算、项目的调整和变更、工程竣工验收、工程款结算等相关资料;

(五)任职期末本单位及其分管的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和资产、资金运行情况,包括资金(基金)节余情况、债权、固定资产、基建工程、对外投资情况等;

(六)任职期末本单位负债情况,包括银行借贷、征地款、税费等;

(七)任职期末本单位对外担保、抵押、承诺情况;

(八)任期内已发生、尚未处理或尚未处理完毕的经济纠纷和诉讼事项;

(九)个人保管和使用的公物,包括交通工具、单位信用卡、电脑等办公用品和其他应移交的贵重物品;

(十)其他有必要交接或说明的经济工作和相关的经济事项。

主要负责人离任手续交接工作由纪检机关、组织部门委托审计、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监察部门监督移交。其他班子成员离任手续的交接由本地本单位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必须按照务实、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的考察、交流等出访活动,严禁就同一目的或内容重复出访。因公出访必须按干部管理权限逐级审批并按规定报告备案,不得因公出国办理因私护照。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加大对领导干部违规用权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责任追究应坚持实事求是、权责一致原则,分清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与重要领导责任、直接领导责任与间接领导责任,确保责任追究恰当准确。

第十七条责任追究采取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分、依法惩处等方式。组织处理采取限期整改、谈话诫勉、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调整考核等次、调整职务、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除现职等方式;党纪政纪处分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有关

法纪规定办理;依法惩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依照法律、法规须追究其他责任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责任追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及司法机关负责实施。

第十九条领导干部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严格执行议事规则,情节较轻的进行批评教育或谈话诫勉,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后果或影响的,按党纪处分的有关规定处理。在较长时间或多个岗位均不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议事规则,经两次批评教育仍不能改正的,调整其职务或免除现职。

第二十条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有贪污贿赂行为或以权谋私的,依照有关法律和党纪政纪追究责任。因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领导干部,按照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同时进行必要的组织处理。发生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等方面问题的党政组织或单位应向上级党委、政府作出书面检查,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问题严重的,调整或免除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职务。

第二十一条领导干部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重大损失或浪费的,不得提拔任职,已经提拔的应予以降职或免职,由此获得的荣誉应予撤销。因滥用职权造成较大损失、损害群众利益的,依照失职、渎职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二条领导干部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用人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在选举中进行非组织活动的,依据有关法律、党纪政纪追究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各地、各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由省委组织部商省纪委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第二篇:用监督规范权力

用监督规范权力

(新观察〃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系列报道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重要一环。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加强对行政权力、司法活动的监督,构建结实的权力笼子,让权力的运行始终处于阳光之下。一套集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于一体,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监督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行政监督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今年上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了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所做的《关于2013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3审计共发现并移送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314起,涉及1100多人,暴露出群体性腐败问题严重等突出特点。比如,审计署在审计各级财政安排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时发现,38个单位共骗取套取棚户区改造资金15.41亿元,有237个项

目或单位将78.29亿元挪用于市政设施、园区开发等。“审计风暴”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审计报告中指出的问题越来越明确、越来越透明,相关部门的整改措施也越来越有效、越来越有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监督手段,完善审计制度也被写入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之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表示,《决定》要求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有助于排除审计监督中的干扰因素,促进审计成为依法治国、保障经济健康运行的利器。

审计作用从弱到强,体现了政府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决心。长期以来,在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问责不彻底等情况常常导致这些领域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实际上,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打的老虎、拍的苍蝇与这些领域存在颇多瓜葛,中央巡视组在多份报告中均指出,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插手工程招标、土地转让、国有企业转制、矿产水电资源出让等问题突出。

为了把权力装进制度笼子,政府以简政放权为抓手,持续加大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力度,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使“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成为政府行使权力的准则,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司法监督

司法天平的守护者

今年3月15日,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公安局将一起涉嫌故意杀人罪提请顺平县检察院批准逮捕。但顺平县检察院受理此案后,案件承办人、侦查监督科科长蔡文凯对公安机关报捕材料和证据进行审查时发现,犯罪嫌疑人供述前后存在矛盾,“对作案工具的供述就有斧子、锤子、刨锛三种,但每种都不能与死者伤口作同一认定。”在两次提讯后,犯罪嫌疑人最后哭着告诉检察官,自己并未实施杀害王伟,王伟身上的伤是被公安人员打的,一开始未向检察官说实话,是害怕再被打。

据此,顺平县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可能存在非法收集证据和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嫌疑人的违法行为,按照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同时,检察官还提出了补充侦查意见,建议改变侦查方向,扩大侦查范围。随后,公安机关重新确定了13名重点嫌疑人员,并最终发现其中一人有重大作案嫌疑。

“人民检察院是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这句话常常被检察官用来描述自己的职责。按照法律的规定,从批捕到申诉,检察机关的职能几乎涉及法律全流程,对每一个环节、每一处节点都负有法律监督的神圣使命。检察机关既是“肩扛公正天平”的诉讼参与者,也是“手持正义之

剑”的法律监督者。

事实上,司法监督体系的框架中并不仅仅只有检察机关一家的身影,司法公开、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也都是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着力司法公开:围绕公开,最高人民法院开设了法院庭审直播网、裁判文书网,四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的生效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围绕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实现了当事人通过网络实时查询举报、控告、申诉的受理、流转和办案流程信息;围绕公开,公安部建立互联网执法公开平台,全面公开执法信息,开展开门评警活动。

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对司法实行更严密的监督,司法活动才能摆脱人为因素的干扰,使法律成为司法天平的唯一砝码。

严密监督

绝不能出现空白

“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如果说治标是打老虎、拍苍蝇,那么治本就是构建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打造权力的制度笼子,让行使权力者永远都在各方注视下工作。

无论行政执法,还是司法,都离不开对法律实施的强力监督。只有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才能防止腐败,纠正以言代法、恃权凌法、徇私枉法之风,才能防止和纠正有法不

依、执法不严之风,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之风,社会主义法治才会有权威性,才会有生命力。

四中全会的《决定》既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出了具体举措,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也对加强司法活动提出具体举措,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这些要求都是针对目前我国监督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通过对权力缺乏监督的典型样本——冤假错案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在张高平叔侄、于英生、李怀亮、徐辉的悲剧中,权力是罪魁祸首,是由任意羁押、刑讯逼供、久押不决等无视法律规定的行为造成的,这与缺乏法律实施的监督或者监督疲软有很大关系。实际上,在绝大多数冤假错案中,如果法律监督能够更加有力有效,悲剧本来可以避免。“法治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法律能不能很好地实施,关系到公权力机关能不能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关系到组织、公民能不能遵守法律、信仰法律。因此,法治监督体系必须以法律为前提,任何机关、组织或个人都不能干扰、阻挠甚至破坏法律的实施,这是法治监督必须遵守的前提和原则。”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建淼表示,之所以在法治监督体系前加上定语“严密的”,就是对法治监督体系提出的具体要求。严密,意味着监督必须是全方位的,监

督主体之间必须衔接到位,必须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监督权、监督范围、内容和程序等,明确监督机构的分工和相互关系,绝不能出现法治监督方面的空白。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这是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所必须达到的效果。我们已经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一大步,但还远远不够。在法律监督的道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三篇:关于规范教学教学行为的几项暂行规定(最终版)

关于规范教学教学行为的几项暂行规定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努力整顿教学环境和教学秩序,严格教育工作纪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为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特重申有关要求并做出如下规定:

一、上课预备铃响时,教师必须在教室等候,上课铃响,教师必须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宣布上课,对学生的致敬必须还礼。下课铃响,向学生宣布下课,不得拖堂。须到专用教室上课的教师必须提前五分钟进入专用教室,配合教室管理人员做好课前准备。不允许上课开手机和传呼机。教师上课要服装整洁,仪态端庄,教态自然大方,体育教师上课必须穿运动服。

二、个人因事因病请假,一般应在头一天履行请假手续,请假半天以内的由教务领导批准,半天由校长批准,因特殊情况不能亲自提前办理请假手续者,必须在当日委托他人办理,否则按旷工论。因公务活动请假的,须出示学校领导批示的条子。履行请假手续。三、一般情况下,对已排定的课程表不得更改,未经批准,不得停、调课;任科教师因病因事需要停、调课时,必须填写“停、调课申请表”提出申请,报教导处核准后有教师或班主任提前通知学生,并安排好时间补课。学校统一安排的停、调课有教导处通知各年级。无论因公因私自行调课的,一律视为旷课。

四、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教师应做到不失言、不失礼。学生违反纪律,要耐心进行说服教育,任何人均不得对学生进行包括停课在内的任何形式体罚、变相体罚,更不准私自将学生撵回家去反省。

五、对违纪学生应本着关心爱护的原则,多做思想教育工作,对其处分决定,要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有班主任、教导处、学校领导共同研究后做出,需要进行停课处理的,要经教导处签发停课通知单后方可停课,需要回家接受家长再教育的,要经由教导处签发接受家长再教育通知单后方可实施。

六、对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当事人,学校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以行政、党纪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篇: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现阶段,领导干部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其侧重点应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出发,确立权力两重性的理念,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崭新观念。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一开篇就向世人宣告: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紧接着又告诫全党: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两段话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它说明:历史选择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未来;人民选择也不是永不更改的,任何政党都不是天生下来就应当掌权,就能够执政,也不是执了政以后,就千秋万代永远属于你一个政党,而是面临着人民的再次选择或重新选择。当今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为什么也会面临着兴衰成败、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和重大危机?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并掌握政权,是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世界上最受剥削、压迫的阶级,而且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因而它比资产阶级政党更革命、更先进,它能够始终代表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而资产阶级政党之所以出现相互倾轧、相互争斗、派系林立的现象,是因为它代表的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阶级,所以它即使夺取了政权,也会下台。这一理论便成为共产党执政的理论根基。然而现实却让我们看到,由列宁亲手缔造的、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布尔什维克,也会在执政74年之后,像资产阶级政党一样,分裂、解体,乃至下台。这一活生生的现实,对我们原有的理论根基提出了挑战:无产阶级政党既然代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阶级,为什么党内也会出现“既得利益集团”,为什么也会像资产阶级政党一样,解体垮台,乃至被人民和历史重新选择?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共产党执政后手中掌握的权力,除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之外,是否还具有人类某些共同的特性。

过去,我们较多从权力的阶级性出发,去区分剥削阶级与无产阶级政权的不同之处,教育广大干部要时时牢记共产党是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献身、而奋斗的,因而必须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而不能像剥削阶级那样,当官作老爷,甚至为个人牟取私利。这一认识与教育的侧重点,在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十分正确并卓有成效的。这一理念支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涌现出了“居高位而一贫如洗,理万财而分文不沾”的方志敏,“心里装着人民,惟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在这些英烈和楷模的身上,无不闪耀着共产党人为民献身、为民掌权的光辉品格。然而,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随着权力的下放与分散,执政的领导干部手中仍然掌握着更多而更广泛的实权。说得具体一些,就是领导干部手中具有的审批、调拨、分配、人事任免等各种权力,而这种调动人、财、物等资源的大权,在体制转换的条件下,极易出现“以权换钱、权钱交易”等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一现状,使我们不得不从更广阔的视野,也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去探究权力自身的特性,从而开辟权力观的新视角,树立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崭新权力观。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无论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只要你执政,都摆脱不了一个共同的难题——权力的腐蚀。不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姓“社”、姓“共”,具有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显著的阶级性,因而权力就难以对共产党发生腐蚀作用,或者说共产党天生就具有防范权力腐蚀的免疫力。实际状况并非如此,而是因为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权力具有整合性和强制性。权力是以专政机器和行政力量为后盾、为基石的,离开了这些,权力将失去威严,丧失威慑力,也就无法将分散的人群和社会组合起来。然而另一方面,权力又具有利益性和诱惑力。因为权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在特定的时期内,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到这一资源,而多数人不可能得到。这样,少数人便可以享受到多数人所得不到的名誉、地位和特权。这种名誉、地位和特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便可以产生某种机遇——权钱交易的机遇,这种机遇,对任何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就是权力的两重性特征。自古以来,有了国家,这种权力的两重性就像人的影子一样,不可分离地摆在执政者面前,对统治者产生着双向的作用。一方面,统治者既可以利用它治国安邦,为民造福,实现宏伟的志向和社会价值,得到民众的认可与追记。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它祸国殃民,巧取豪夺,为自己、为少数人获取并垄断高官厚禄,甚至不义之财。统治者所产生的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便是权力两重性作用的结果。在这种权力共性特点的作用下,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它的桎梏。特别是一个党长期执政,时间越长,其早年的励精图治,可能就会逐步转向惰性发展。

由权力的两重性的特点出发,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必须深化“执政为民”的观念,将其具体化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它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一是权为民所属。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主权在天的神权政治,主权在君的君主政治。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批判和反对“神权至上”和“君主至上”的封建专制意识的斗争中,针锋相对地提出“全部主权的源泉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一切权力只能来自国民”,即“主权在民”的思想。为什么主权在民而不在天、不在君?人民手中的主权又是从哪里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大自然所赋予每个人的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是生而就有的,是不可剥夺、不可侵占的。因而,人人生而平等,人人拥有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人人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同等权利。这一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精华,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二是权为民所授。既然权力的主人是人民,那么,授权的主体自然就是广大民众,而不是少数人甚至个别人。人民当家作主,不可能10亿人都掌权,只有将自己的主权暂时让渡给自己信得过的人。这种让渡的方式,只能是民主选举,而不能由少数人包办代替。这就要求必须树立授权主体是人民,而不是少数人,授权方式是“群众公认”,而不是上级个别人认可的观念。

三是权为民所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就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但是,长期以来,在“官本位”体制及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潜规则”,即领导干部“位高权重责任轻”。领导干部可以享受特权,可以一言九鼎,可以超越法规,却不可以被民众质询、问责。这种“潜规则”,极易造成权力层充斥“逐利者”,而非“干事者”,充斥“为己谋利者”,而非“为民谋利者”。只有树立起权责统一的施政理念,才会促使领导干部小心翼翼、兢兢业业地行使手中的权力。为此,必须实行民主用权、科学用权、依法用权,将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等置于党规国法之内,用严格而具体的法规、条例界定和限制权力的范围、边界与主体。

四是权为民所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公共权力,因此,要时时处处受到公众的监督和管理。这种监督和管理的前提与条件,一是过分的权力必须分解,只有分解了权力,实行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才能达到相互监督和制约。二是落实公民的质询权、问责权、撤换权、罢免权等一系列权利,权力既是人民授予的,人民就具有收回权。选举权与罢免等权相联系,相作用,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与监督的链条。上述前提,既包括建立监督和管理的一系列方式与手段,也包括构建权力结构、权力层级、权力运行程序等一整套机制。

由此可见,“权力观”既是一门亟须深化的老课题,也是一项刚刚开启的崭新系统工程。加强思想教育,促使领导干部转变观念,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内涵,仅仅是树立正确权力观的一部分。而构建这种崭新观念生成的有效机制,才是治本之策。这同样需要我们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出发,去探寻执政党分解、制约和监督自我权力的有效机制。

第五篇: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现阶段,领导干部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其侧重点应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出发,确立权力两重性的理念,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崭新观念。《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一开篇就向世人宣告: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紧接着又告诫全党: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两段话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它说明:历史选择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未来;人民选择也不是永不更改的,任何政党都不是天生下来就应当掌权,就能够执政,也不是执了政以后,就千秋万代永远属于你一个政党,而是面临着人民的再次选择或重新选择。当今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为什么也会面临着兴衰成败、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和重大危机?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并掌握政权,是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世界上最受剥削、压迫的阶级,而且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因而它比资产阶级政党更革命、更先进,它能够始终代表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而资产阶级政党之所以出现相互倾轧、相互争斗、派系林立的现象,是因为它代表的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阶级,所以它即使夺取了政权,也会下台。这一理论便成为共产党执政的理论根基。然而现实却让我们看到,由列宁亲手缔造的、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布尔什维克,也会在执政74年之后,像资产阶级政党一样,分裂、解体,乃至下台。这一活生生的现实,对我们原有的理论根基提出了挑战:无产阶级政党既然代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阶级,为什么党内也会出现“既得利益集团”,为什么也会像资产阶级政党一样,解体垮台,乃至被人民和历史重新选择?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共产党执政后手中掌握的权力,除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之外,是否还具有人类某些共同的特性。

过去,我们较多从权力的阶级性出发,去区分剥削阶级与无产阶级政权的不同之处,教育广大干部要时时牢记共产党是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献身、而奋斗的,因而必须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而不能像剥削阶级那样,当官作老爷,甚至为个人牟取私利。这一认识与教育的侧重点,在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十分正确并卓有成效的。这一理念支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涌现出了“居高位而一贫如洗,理万财而分文不沾”的方志敏,“心里装着人民,惟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在这些英烈和楷模的身上,无不闪耀着共产党人为民献身、为民掌权的光辉品格。然而,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随着权力的下放与分散,执政的领导干部手中仍然掌握着更多而更广泛的实权。说得具体一些,就是领导干部手中具有的审批、调拨、分配、人事任免等各种权力,而这种调动人、财、物等资源的大权,在体制转换的条件下,极易出现“以权换钱、权钱交易”等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一现状,使我们不得不从更广阔的视野,也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去探究权力自身的特性,从而开辟权力观的新视角,树立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崭新权力观。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无论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只要你执政,都摆脱不了一个共同的难题——权力的腐蚀。不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姓“社”、姓“共”,具有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显著的阶级性,因而权力就难以对共产党发生腐蚀作用,或者说共产党天生就具有防范权力腐蚀的免疫力。实际状况并非如此,而是因为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权力具有整合性和强制性。权力是以专政机器和行政力量为后盾、为基石的,离开了这些,权力将失去威严,丧失威慑力,也就无法将分散的人群和社会组合起来。然而另一方面,权力又具有利益性和诱惑力。因为权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在特定的时期内,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到这一资源,而多数人不可能得到。这样,少数人便可以享受到多数人所得不到的名誉、地位和特权。这种名誉、地位和特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便可以产生某种机遇——权钱交易的机遇,这种机遇,对任何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就是权力的两重性特征。自古以来,有了国家,这种权力的两重性就像人的影子一样,不可分离地摆在执政者面前,对统治者产生着双向的作用。一方面,统治者既可以利用它治国安邦,为民造福,实现宏伟的志向和社会价值,得到民众的认可与追记。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它祸国殃民,巧取豪夺,为自己、为少数人获取并垄断高官厚禄,甚至不义之财。统治者所产生的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便是权力两重性作用的结果。在这种权力共性特点的作用下,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它的桎梏。特别是一个党长期执政,时间越长,其早年的励精图治,可能就会逐步转向惰性发展。

由权力的两重性的特点出发,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必须深化“执政为民”的观念,将其具体化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

下载02甘肃省规范和监督党政领导干部用权行为暂行规定200808word格式文档
下载02甘肃省规范和监督党政领导干部用权行为暂行规定20080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规范

    附件2 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规范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督促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销企业认真整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规范路灯工程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

    莆田市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莆田市建设局莆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莆招投标办[2010]4号 关于规范路灯工程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 为规范路灯工程招标行为,维护各方当事......

    为规范财务行为加强幼儿园财务和理和监督范文合集

    为规范财务行为加强幼儿园财务和理和监督,提高资金有用效益,保证幼儿园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转,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定本制度。 一、管理机制 1、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规范......

    为规范监督执法行为.doc承诺(精选五篇)

    承诺书 作为一个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我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将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立足本职,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

    严以用权主动接受组织监督

    监督就是对权力的一种制约,是严以用权的必然要求。著名启蒙学者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只要缺乏足够的......

    西权城小学2017年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报告

    西权城小学2017年规范办学行为 自 查 报 告 为学习、贯彻、落实上级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精神,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我校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

    严守规矩 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心得体会

    严守规矩 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自开展“严守规矩,规范执法行为”专题讨论开展以来,我思考了很多,卫生监督执法是卫生计生行政中的重要环节,是卫计局开展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前......

    为加强和规范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党支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