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细节抓起
文章标题: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细节抓起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作风关系形象
党要树立好形象、高威信,必须培育好作风。作风
正才能形象好,形象好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事业兴。领导干部作风好坏,在有些人眼里都是“小事”、“小节”,翻不了大浪,影响不了大局。其实这种偏见、短见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从多年来查处的腐败分子看,很多人都是小节节节失守而导致大节沦陷堕落的。因此,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必须盯紧“细节”,抓住“小节”,这样才能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个人的作风和形象是同党的作风、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重点抓住当前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极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切实搞好作风建设,维护党的良好形象。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政各级领导机关是重中之重,党的领导干部自身作风建设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如果党的组织把群众的意见和利害放在一边,不闻不问,怎么能要求群众信任和爱戴这样的党组织的领导呢?如果党的领导干部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党纪国法,违反党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肥私,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甚至对批评自己的人实行打击报复,怎么能指望他们改造社会风气呢!”群众对领导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所以,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在执政廉政勤政上做表率,才能把本地区本单位的好作风、好风气树起来,也才能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应当看到,由于我们党长期处在执政地位,一些党员干部,特别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容易淡化群众观念,产生脱离群众的危险;容易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产生官僚主义作风;容易滋生腐化、腐败,造成亡党亡国的危险。毛泽东同志把党的作风建设比做“进京赶考”,要求全党坚持“两个务必”,“不当李自成”。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是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对中外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执政的兴亡规律的一个重要经验总结。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最容易失去民心的是腐败堕落。执政党不脱离群众,才能“如鱼得水”,否则就“如鱼离水”。
从四方面带头转变作风
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永葆公仆本色。带什么头?重要的一条是在转变作风上带好头。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勤于深入,精于务实。必须彻底清除夸夸其谈和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恶劣倾向。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第一线,搞好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胸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贪功利、不图虚名,力戒假大空、不摆花架子,力戒空谈,克服浮躁,坚持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尤其要在讲求实效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要勇于创新,敢于负责。作风的转变有赖于观念的更新,因此,必须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决冲破一切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大局意识,不断开拓创新。必须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牢记党的宗旨,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对自己分管或职责范围内的事,不推诿、不拖延,在集中群众和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大胆拍板,果断决策。既要注重倾听群众和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又要防止偏听偏信和毫无主见的不正确倾向。对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决议要认真贯彻执行,出了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
三要严于律己,善于协调。正人先正己,廉政先廉家。领导干部首先要管住管好自己,模范地照章办事,模范地遵纪守法,一定要自觉地改造思想,自觉地接受监督,时刻警惕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警惕权力、金钱、美色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同时,还要管住管好自己的配
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在重大决策上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一致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主观武断和个人说了算的错误倾向。
四要乐于吃苦,甘于奉献。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两个务必”,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和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同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彻底决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时刻
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利益面前,做到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大公无私,实践我们党始终奉行的原则: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做到“正人先正己”。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群众的贴心人”,才能取信于民,赢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拥护和支持,在广大群众中才有威信,才有说服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细节抓起》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细节抓起。
第二篇:从细节抓起
从细节抓起,防微杜渐
浅谈对“学优生”犯错的教育 在每一所学校里,总会有那么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被学校领导称赞,被任课老师宠爱。以至于当这些学生犯了错,我们老师总因为他们身上的优点而会特别宽容的对待他。这其实是一种教育的盲点,久而久之就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一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感觉,他们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旦在人生道路上受到一些挫折,这部分孩子中的一些便会因此受不了打击。
所以,对“学优生”犯错,我们老师更要从细节抓起,防患于未然,让我们这些学生在能够拥有聪明的头脑的同时,也能拥有强大健康的内心,从而能够在慢慢的人生道路上应对各种挫折,提升其能力。
一、辩证看待“学优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的成长,总是在正确与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在校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改正自身缺点,提升整体素质。
“学优生”身上同样也存在不少缺点,但我们老师往往由于其身上的闪光点而忽视其缺点,对于他们犯错常常是过于宽容,认为“无伤大雅”。殊不知,这样的“爱”其实是对这些学生的伤害。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孩子。“学优生”成绩优秀,学习自觉,作业认真,不需要老师多费心,这是他们的优点;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孩子身上也是有缺点的,如自私、冷漠等。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优秀而“以偏概全”,要真正认识到孩子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就事论事,态度明确。
对于“学优生”,我们老师应该做到有优点该表扬就表扬,使其能持续下去,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对于存在其身上的缺点、错误,要看清、看细,该批评时就要批评,这样才能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使这些孩子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正视错误,勿以错小而容之
犯了错,我们需要承认它,并正视它。当我们的“学优生”犯了错,当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犯错或者“知而不改”时,作为老师首先必须得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因为错误小而忽视或者听之任之。很多时候由于对这些学生的偏爱,导致我们老师在无意中会放松对其的一些要求,认为一点点小错误没关系的,他们一定会改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学优生”的小错误会越积越多,如滚雪球一般。当它变成“大雪球”时,那么一切都晚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蚂蚁都能毁掉大堤。可想而知,小错误积多了,会对我们这些本来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学生带来多大的影响,甚至足以“毁其一生”。
所以,作为老师,对于“学优生”身上的小错误,我们应本着负责的态度,“毫不留情”地指出来,而不是无原则的宽容。当然在“指出”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方法,要顾及到我们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往往成绩越好的学生,他的自尊心会越强,老师当面的指责会让孩子下不了台,这样也许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我们可以寻找一种恰当的方法,让这些孩子明白自身存在的错误,让他们能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我们老师要明白无原则的宽容那是纵容。学生有错,教师没有指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孩子的伤害。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经验的不足和心理年龄小,他们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而老师在这些学生犯错的时候,没有及时指出,会给学生带来误导,使他们一步步偏离正确的“航向”。我们听过、看过太多的高科技的人才犯罪的事件,在唏嘘的同时,也要思考为什么这些人会走上不归路呢?那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出现了问题。
所以,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我们一定要正视其错误,使他们能在老师的教育下拥有正确的观念,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三、因材施教
对于犯了错的“学优生”我们除了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之外,更要引导孩子及时改正错误。对于这些学生的引导也不能千篇一律,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具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所以老师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学优生”中有些“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所以他们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考虑不周。往往也是因为自身性格因素,导致他们即使犯错了也不自知。如一些孩子会下课时大声吵闹,故意捉弄别的同学,对自己的字迹水平要求不高。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可以直接指出他的这些错误行为,让孩子首先明白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当孩子对此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们可以要求孩子慢慢改正。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是“学优生”,他也不可能因为老师的一两句话而马
上改正缺点了。老师要注意时刻关注这些孩子的行为,时刻提醒孩子,当他这些错误行为减少的时候,要及时激励孩子,使孩子能够保持一颗坚定的心。
有些“学优生”自尊心特别强,性格偏激,他受不得一丝批评。一旦犯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就会跟老师唱反调。对于这样的学生,直接批评就不可取,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使教育难以进行下去。我们可以采用“柔和”的方式,作为孩子的“朋友”先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因为这些孩子肯定因为自身的一些想法而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怎么来引导孩子?所以,此时老师要“蹲下来”,采用和孩子聊天的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孩子慢慢“悟”出自己的错误。
有些“学优生”在老师面前很乖巧,在家长面前大呼小叫,没有礼貌。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开展有关“感恩”的班会、队会,加深孩子对“感恩”主题的印象;可以通过回家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的实践活动,感受父母的辛劳;可以通过“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的活动,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学生自然也就能感受到“父母之恩大于天”,这样也有助于这些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优生”中还有一些特别内向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往往除了感觉他们成绩好之外,没有其他印象,因此会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其实这些孩子有丰富的内心,他在成长的道路上缺少关注,会造成性格上的扭曲。如有些孩子过于自私,有些孩子爱占小便宜„„如果老师们没有及时引导,会对这些孩子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对这些孩子,老师要以更大的耐心来关注,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对他们的爱。内向的孩子他往往不善于口头表达,所以一旦犯错,若老师咄咄相逼,孩子内心肯定接受不了。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更委婉的方式,如写信,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孩子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倾诉。老师要学会从孩子的“倾诉”中获取信息,于“无声”中帮助他解决问题,让他明白“错误是成长中必经的美丽”。
学生各种各样,当他们犯错时,当我们觉察到“学优生”身上存在错误时,我们必须冷静下来,细细分析,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让每个“学优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四、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实质就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学优生”由于一直在“温室”中成长,养成了娇气、懒惰等坏习惯,他们没有机会接受生活的锻炼,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这样对于他们的良好品格的养成造成很大困难。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增强学生的挫折耐力,使他们能在挫折中接受教训,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如观看一部励志电影,读一本关于“战胜挫折”的书,让我们的学生明白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困难、挫折。让学生对此有个了解,做到“心里有数”,这样才不至于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惊慌失措。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拔河”比赛、“大扫除”、各种知识竞赛等,让他们通过活动感受到自身的不足,感受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遵循“晓知以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度适当”的原则,采用指导、教育、咨询、疏导等方法,教会学生自我调节,使这些学生能够从逆境中摆脱出来,从而健康成长。
面对挫折,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不断积累挫折经验,正确归因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让我们的“学优生”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正含义。
“细节决定成败”!对“学优生”的教育要关注细节,对他们身上具有的缺点、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出,采取各种教育方式,让我们的学生能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能认证正视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篇: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
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
2011-8-5 15:48:28文章来源:党风廉政作者: 袁新华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监督相统一。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职、正确用权,自觉接受监督,既是保证领导干部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又是促进一个地方和单位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地把自身置于法律法规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切实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领导干部如何接受监督,我认为,应包括四个方面。
一.要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
党员领导干部的成长离不开个人努力,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监督帮助。
一要把组织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对领导干部而言,组织监督实际上是一种管理和约束。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是对谁不信任,也不是找谁的麻烦,跟谁过不去,而是党组织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是为了让干部少犯错误,不犯错误。李真有一句“经典”忏悔:“对我的查处,如发生在五年前,绝不会如此严重;但若发生在五年后,肯定会比这更严重。”这从反面印证了组织的监督对领导干部不可或缺。越是职位高,越要有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曾国藩说过:“盖位愈高,则誉言日增,箴言日寡”,因此希望别人“常以药石之言相绳”。任何人,不论他的职位有多高,资格有多老,贡献有多大,都不能自视特殊,亵渎组织的权威性。作为党的一级组织的主要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搞特权,耍威风;作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不能游离组织之外,忘记身份和职责,搞自由主义、我行我素,损害班子的团结和威信;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不能忘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不尽责任和义务,不服从组织的领导。要把组织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及时给自己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考验,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要把组织的选任看作对自己的考验。组织上因工作需要,对干部的选任是很正常的。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应随时接受组织的挑选,接受组织对自己的考验。现在有的人,自认为怀才不遇,却从不正经干事,热衷于旁门左道,花钱跑各种关系,作秀往脸上贴金。有的没提拔抱怨,提拔了也有牢骚;有的无事时嫌官小,有事时嫌官大;有的不提拔交流不出去,提拔交流时又挑三拣四。这样的干部,即便走上领导岗位,为“官”也是为不好的。应当看到,我们选干部配班子,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是第一原则,是根据班子建设实际需要来选配的。一些各方面条件基本成熟的同志可能会因为班子的职数、结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暂时用不起来,这很正常,说到底也是组织对我们的考验,我们决不能因此心生怨恨。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顾大局,守原则,遵纪律,无论进退留转,都是工作和发展的需要,是组织的安排,应该愉快服从,努力工作,接受考验。胡锦涛总书记告诫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多想想为党和人民事业而牺牲的英烈们,多想想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不少困难的群众,多比比那些为党和人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模范人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
三要把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视作最高戒律。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及党内纪律。要充分发挥好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的作用,自觉经受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党组织和党员同志们的监督。要即时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知错就改,有错必纠,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要依纪依规如实向组织如实报告个人和家庭的重大事项,把各项党内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看作是最高戒律,自觉遵守。
二.要自觉接受班子的监督
小平同志说得好:“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 “一班人”天天在一起工作,彼此知根知底,监督和被监督最现实也最
自觉接受班子监督最好的途径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列宁曾经说过:“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从已查处的“一把手”腐败案件来看,大多都没有坚持集体领导,而是“一言堂”。曾经震惊全国的沈阳“慕马大案”,涉案人员中有17人是党政部门“一把手”。这个案件的主角慕绥新自称是“党内个体户”,常委会议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重大项目、大宗土地批租,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原沈阳市物价局局长王秀珍,财务收支“一支笔”审批,干部任免、人员调入、工程招标一人说了算。早在5年前,有专家提出了“一把手”综合症的概念,这个症状基本特征就是独断专行,具体表现为三个一: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到了这个程度,一个干部想不腐败都不可能。坚持集体领导,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定期交心通气。对“一把手”而言,决策前交心通气,互通信息,达成共识;产生意见分歧时交心通气,求同存异,化解矛盾;遇到困难、出现失误时交心通气,总结、吸取教训;职务升降、岗位变动交心通气,理顺情绪,振奋精神;思想作风有了问题或群众有反映时交心通气,提醒批评,防微杜渐。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分工不分家。三是集体研究决定。凡是“三重一大”即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干部的任用、重要项目的审批、大额资金的使用,都要集体讨论决定。四是尊重多数,重视少数。尊重多数,指以多数人的意见形成决议。重视少数,指要对少数人的意见进行具体分析。少数人的意见确有道理,而且人数与多数人接近时,应暂缓作出决定;少数人的意见部分合理的,要把合理的部分吸收到决议中去;不合理的,要进行理性分析,使大家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三、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它能使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看问题、作决策时的主观、片面和随意性,从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就会更加和谐密切。接受群众的监督,要注意走出两个认识误区。一要走出经验主义的误区。个人阅历再丰富,都是有局限性的,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创造的新经验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越丰富的“一把手”越应倍加警惕被个人经验所禁锢。二要走出高高在上的误区。领导干部要树立甘当小学生的思想,放下架子,真心实意拜群众为师,集思广益,正确决策。事实证明,缺乏自觉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的意识及态度,也就不可能具备依法行政、廉洁奉公和敬业奉献等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觉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既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也是领导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
有句谚语讲得好:“天使飞得很高,主要是把自己看得很轻。”这告诉我们:只有缩小自己,放大别人,别人才会抬高你,尊重你,支持你。这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缩小自己,就要放大群众的力量,做到与群众感情同
一、思想同心、目标同向。作为领导干部,如何对待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能否做到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实质是能不能真正实践党的宗旨,把人民当作国家主人的问题。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摆正位置,把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当作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不断提高自己、改进工作;必须学会倾听,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特别要认真听取不同意见,不断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用决策的民主性保障科学性;必须深入基层,“零距离”倾听民声、“零障碍”了解民情,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还需要严格的制度作保证。应当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制度、公示制度等,逐步扩大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应当进一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让群众的利益得到及时维护。同时,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加大问责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要自觉接受舆论的监督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实施监督的重要途径。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时曾对新闻媒体提出:“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既是对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对政府接受舆论监督的希望和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许多领导和部门对舆论监督表现出本领危机和知识恐慌。学会在舆论监督下工作,越来越成为领导干部工作的一种常态,成为检验执政能力的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领导干部对待舆论监督,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舆论监督作为群众满意的“晴雨表”,主动自我加压;把舆论监督作为工作的“放大镜”,主动查摆不足;把舆论监督作为干部管理的“预警器”,主动强化监督;把舆论监督作为教育引导的“风向标”,主动引导舆情。“非典”前期,一些地方政府怕出事,一些地方官员怕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一味地“捂”,不仅有关部门严密封锁消息,而且控制主媒流体,致使集体“失语”,错失了最佳的引导时机,其严重后果早已广为人知。这些教训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
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就是要习惯于在媒体和公众监督下工作。首先,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必须自身行得正。新闻媒体发展迅速,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兴起,使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置身于媒体和群众监督之下和评说之中,网络监督可以迅速把官员的违规违纪行为大白于天下,网络举报更是能“一步登天”,无法阻挡。领导干部只有更加注重廉洁自律,真正做到清清白白,操守过硬,才能经得起舆论监督。其次,领导干部要有接受舆论监督的勇气。现在,有的官员听不进群众意见,接受不了舆论监督;一旦“监督”到自己头上,便如临大敌,认为是在“抹黑”、“挑刺”、“找麻烦”。有的给敢于监督的媒体和记者找岔子、扣帽子、打棍子;有的对报刊的批评进行“反调查”,然后用有利于自己的“结论”指责批评报道“失实”;有的利用各种关系,向新闻单位或施加压力,或给予好处,使批评报道“胎死腹中”。再次,领导干部接受舆论监督要有雅量。因为通过舆论反映的意见和问题,有时也难免有片面性。对此应有宽容之心,耐心说明,正确引导,切不可一听逆耳之言就火冒三丈,稍有出入更是大发雷霆,堵塞群众言路。如果听不进批评、包括有点出入的意见,接受舆论监督就是一句空话。
要善于应对舆论监督。这里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面对媒体不能躲。中国有句“惹不起躲得起”的古话。这在一些政府和官员处理突发事件上表现得颇为明显。在慌乱无措之时,他们就采取了“躲”的战术。“躲”受害群众,让受害者吃“闭门羹”,“躲”媒体,拒不接受媒体采访,这实际上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种“躲”的行为既损害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更伤害了受害者的感情,反而激发媒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会把事件放大,说不准个人还会被“人肉搜索”,局面更加被动。二是对记者不能横。要端正态度,讲究技巧。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三是对事件不能瞒。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对公众的一种欺骗,甚至是对生命的一种漠视,这在矿难事件的处理中最为典型。领导干部要以事实为根据,把事实真相向媒体说清、说透。(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需保持“六心”
网友:佘海军
2011年08月09日15:3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需保持“六心”--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分享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讲的就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须具备良好的官德,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时刻注重提高自身的人品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组织有要求,群众有期待,社会有评说,舆论有监督。同时,位置变了、权力变了、眼界变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举止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在这种
情况之下,领导干部如何才能廉洁从政呢?笔者认为,保持 “六心”至关重要。
以“进取之心”对待工作。进取心就是不断要求上进,立志有所作为的心理状态。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进取心能够驱使一个人在不被吩咐应该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无论身处哪个行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应保持一颗进取之心。只有保持进取之心,才能主动负责;才能把工作当作自己的家务事一样去认真对待;才能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积极状态去干事创业。有进取心的人勤学苦练,后进可以赶先进;没有进取心的,只能靠吃老本,即使原来先进,逐渐也会变得落后。
以“谦虚之心”对待学习。我们党历来就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问题,并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当前,是一个深刻变化与急速发展并存的时代,这对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始终保持谦虚之心,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知识修养、增长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和严酷考验,成为一名称职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妥善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难题,就会在事业上吃亏受挫;如果不学习,就会在忙忙碌碌中丧失前进的活力,逐渐步伐缓慢,心态变老;如果不学习,满足于吃老本,终归会走向目光狭隘,见识浅薄,最后被时代所淘汰。
以“敬畏之心”对待事业。“敬畏”,即是指敬重、畏惧之意。它是人生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念。心怀敬畏,为人处事如同野马有缰,不会肆意飞奔,即使偶尔超越法纪,也不会错得很多,不会太出格。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待事业应保持敬畏之心。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会时刻如履薄冰,谨言慎行,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确保自己始终有正确的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敬畏历史,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及执政行为取得的成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从良心上讲对得起人民群众;敬畏人生,将来在退休的时候或者是离开原来那个岗位回首那段岁月往事时不会感到后悔;敬畏法度,千万不要去闯党纪国法的红线。
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名利犹如纸糊的枷锁,看似轻易就能撕破,却奴役着一批又一批人伸出双手自愿拷上;名利犹如挂着香饵的钓鱼钩,虽然追逐就意味死亡,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人前赴后继地往自愿上钩。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看淡名利,才能真正为人民办实事,树立清白坦荡的形象,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仔细分析一些党员干部因为追名逐利而丧失党性原则、脱离群众,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就不难发现,领导干部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就容易迷失自我,容易走向贪污腐败之路。淡泊名利,在名利面前不为所动,这应该是一个优秀和志向高远的领导干部所具备的基本品质。
以“平民之心”对待群众。做人是一辈子,当官是一时的。有的干部走上主要领导岗位后,开始还是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时间长了,本质发生了变化,就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对干部和群众不是一视同仁,而是另眼相待。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想到责任,责任就是奉献,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把谦和留给自己,把荣誉让给别人;把甘苦留给自己,把享受让给别人;在群众和上级领导面前要一个样,态度端正、说话和谐,把百姓的衣食住行,当成像关心上级领导一样。当上了领导干部也要把自己当成平民百姓一样,有颗平民之心,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爱护群众,低调做人,真心办事,真心做事,把群众的冷暖,当成第一要务。
以“自省之心”对待自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自省,就是本人主动地反省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不足。自省是中华民族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做到自省尤其重要。因为领导干部担负的责任大,犯了错误带来的影响也大,造成的后果也更严重;自省可以明是非、知得失,可以扬长避短,完善自我;善于自省的人,是进步的人。美国有一句谚语,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一名领导干部不能经常把自己看得太重,看得太重就容易失重,一名领导干部不能经常把自己看得太高,看得太高就容易失落。因此,一个领导干部要经常懂得“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比老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更重要”、“知道自己的缺点比老是知道自己的优点更重要”。
从实际来说,这“六心”,是为人处世的标准,也是新形势下当好一名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唯有保持此“六心”,我们的干部队伍才会纯洁,才能少一些官气、俗气、乌烟瘴气乃至歪风邪气,才能多一些干事业的心气、和气、大气与浩然正气;才能廉洁从政、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才能受到广大群众的尊敬、支持与欢迎。
第四篇:安全应从细节抓起
安全无小事,抓安全就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抓大不放小,抓小以促大,才能保证煤矿安全长治久安。
安全工作从细节抓起,既是一种安全态度,也是一种安全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安全理念。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现实工作中,对于安全生产中的一些细节工作,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存在着安全工作中的“细节”、“小事”、“小问题”说得多,抓得少,喊得多,罚得少,工作力度不大,有的基层区队、班组甚至对安全工作的细节、小事视而不见,睁只眼闭只眼,“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一些习惯性违章屡讲屡犯,屡禁屡有、见惯不惊,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最后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给企业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造成了大损失。这种态度是非常有害的,不抓细节经常是酿成安全事故的根源。
安全工作从细节抓起,就要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在安全管理上,百分之一的错误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安全生产这件大事是许多小事组成的,只有保证安全生产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成全安全生产这件大事。小是基础,大是框架,小是环节,大是链条,没有小无所谓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泰山不抬起土壤故能成其大”。因此,在安全这根链条上,所有环节要细上加细,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对待,抓着鸡毛当令箭,抓着芝麻当西瓜,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打牢安全工作基础。凡是对安全工作有影响的细节,要经常讲,反复讲,认真严肃地对待安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纠正工作中的不良习惯,不给安全隐患以生存的土壤。
安全从细节抓起,就要坚持安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可以说,企业里的每一条安全制度,都是用鲜血和教训换来的。安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看似无关紧要,但往往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保证安全链条稳定,有赖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一眼一丝一扣健康有序地运转。因为,轻视和忽略任何细小环节,都会破坏我们整个安全链条,从而影响到整个安全生产。每一个企业职工,特别是所有从事安全工作的同志,要把可能遇到的问题想多一些,把违章可能产生的后果想严重一些,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面对任何人不好的习惯、做法,都要理直气壮地予以批评、纠正,把每一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往深处做、往细处做,往最薄弱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做,这样我们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安全从细节抓起,就要狠抓薄弱点。按照木桶原理,木桶的水容量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片,同理,安全生产也决定于最薄弱的人员、环节和工作。对这些环节和工作,如果大而化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就很有可能酿成隐患,造成事故。安全工作要求实打实,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麻痹,不容许任何应付凑付。因此,各级管理干部要把安全工作中的各项薄弱点紧紧抓在手上,抓住不放、一抓到底。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井下,深入一线,安排任务到现场,解决薄弱在现场,扎扎实实地抓,实实在在地干。对关系安全的每一个薄弱点都要紧而又紧、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对每一项安全任务、每一处安全隐患,要盯住不放,解决不好不放手,真正把上级的安全工作指示精神、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安全规程措施落实到现场,以此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第五篇:公私分明,领导干部从头抓起
公私分明,领导干部从头抓起
东花园镇
李志娜
领导干部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上了这个职位,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起初,熬通宵想了很多为百姓服务的点子,一鼓作气打算做一个廉政亲民的好官。但是,现实和理想总是存在差距。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总是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不断的听到身边的老同志告诫自己,做工作要八面玲珑,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要你们认真,不然吃亏的是自己„„,领导干部不相信,认为我们当官不是混日子的,怎么可以得过且过。但是往后的日子证明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可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慢慢的领导干部被官场的文化同化了,变得圆滑,假公济私,他的生活渐渐好转,更加面对官场得心应手。
公私分明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在最初时的打算,但是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官龄越久公私越来越不分。这个问题法人深思,说明假公济私、贪污受贿已经成了一种传统观念深深的扎根官场,为了谋取私利,政坛人员就会利用手中的金钱贿赂政坛取得一定的权利,在用既得的权利开始更大的以权谋私,一环扣一环。
古往今来,贪赃紧跟着就是枉法,也是假公济私的必然后果,如何在根本解决这儿问题,就得从干部的自身思想问题、作风问题着手,增加一些新的干部,吸收新鲜的血液,在干部初任期就对这方面严加教育控制。整整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摆在自己的利益至上,手中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更要时刻自省自警。参考链接
http://news.sina.com.cn/pl/2012-02-10/0259239098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