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店乡积极构建食品药品动态长效监管机制
我县四项措施构建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开通食品安全信息网,在城区主干道上拉挂横幅,给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发放食品安全宣传画等手段,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加深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提高饮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是健全诚信体系。通过成立“浦江县食品安全消费促进会”等行业组织和实行“放心店优胜劣汰”等手段,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诚信管理,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树立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强化管理、保证质量的经营理念,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保证所售食品质量安全。
三是完善社会监督。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聘请食品安全信息员,把监督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同时,加强对这些信息员的培训与联系,使他们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能及时准确举报投诉违法案件,反馈信息,共同构筑反应敏捷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四是提高应急能力。通过建立和健全《浦江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浦江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操作手册》以及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突发性食品安全群体事件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
第二篇: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廊坊市紧扣“三大穴位” 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
近年来,廊坊市围绕对安全生产形势实施有效控制这一主线,着眼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紧紧抓住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上下功夫,解决好“谁来管”的问题。2003年,全市安监队伍工作人员仅256名,面对全市8万多家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任务,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且人员来自方方面面、熟悉业务的不多。要遏制相关事故发生,保障生产经营安全,就必须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为此,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直面问题不回避,多次组织编办、财政、安监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召开协调会。2006年,在全市编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从其它行政或事业单位调剂编制和人员392人,充实到安全生产监管队伍。2007年,又针对县、乡(镇)两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明确提出了县级执法监察队伍“五有三上墙”(有机构、有专职人员、有职能、有执法用车、有管理制度;牌子上墙、制度上墙、执法程序上墙)和乡镇安全管理办公室“六有四上墙”(有机构、有专职人员、有职能、有检查用车、有管理制度、有固定通讯工具;责任制上墙、牌子上墙、制度上墙、职责上墙)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促使县、乡监管队伍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市、县、乡、村“两级监督、四级管理”的安全
生产监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平均每千家生产经营单位监管人员由原来的3人,提高到现在的12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各类开发区和经济发展重镇监管机构缺失、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又积极采取措施,相继在廊坊开发区、三河燕郊开发区、霸州胜芳镇、固安县工业园区以及香河县经济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和家具城分别组建了安全监管分局或监察中队,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要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必须建立起一套长效运行机制,在政策保障上为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几年来,廊坊市围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执法监察、隐患排查等重点环节,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廊坊市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填补了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行政责任追究问题的“空白”;制定出台了《廊坊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着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机制的建立健全;制定出台了《廊坊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及违法行为的举报受理单位、举报方式以及举报奖励程序、资金来源和责任追究等方面逐一进行了明确。同时,市委、市政府及市安委会还先后制发了《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廊坊市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实施办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性 2
文件,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有序、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上下功夫,解决好“管什么”的问题。企业法人向政府、向社会、向本企业职工公开承诺,是消除相关隐患、保障生产经营安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以推行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为抓手,相继开展了“双百日承诺”、“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深化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全市8636家企事业单位向各级政府进行了安全生产承诺,并建立健全以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三项制度”,促进企业兑现自身承诺,履行主体责任。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签订率、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建设覆盖率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率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同时,各级安全生产执法部门每年组织开展承诺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对不履行安全生产承诺的,对应法律法规相应条款,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加快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程。
第三篇:分局10年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情况汇报
分局2010年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
机制情况汇报
2009年,对于工商部门来说,食品安全又是一个沉重话题,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屡见不鲜,中国食品屡遭国际贸易壁垒,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基层工商分局,我们认为寻找食品安全监管的治本之策,营造和谐消费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2009年以来,××*分局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以完善监管责任体系、食品准入体系、信用监管体系、维权监督体系四大体系为着力点,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拓展监管内容,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
制。
一、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完善监管责任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工商、农经、质监、卫生、经贸、食监等多个部门,国务院《特别规定》明确了各个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权和职责。2009年,××*分局通过建立三大机制,明确食品安全工作的各方责任,有效地完善了监管责任体系。
(一)建立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机制。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农产品整治组、食品和有关消费品整治组、流通领域商品整治组、餐饮业食品整治组、药品整治组等,由各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同时出台《××*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目前,××*区已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商家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二)建立内部监管责任机制。工商部门作为负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职能部门,承担着末端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建立了“分局—工商所—片区责任干部”三级责任制。分局成立以局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工商所成立以所长为主要负责人的相应领导机构,担当起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应急重任。由此,在系统内部形成层层抓落实、层层订责任,层级分明、上下联动的责任监管机制。
(三)建立互动协作机制。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区建立了部门协作机制,确定每季召开区食品安全委员会例会,适时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民主监督活动等,加大部门之间 的交流与协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为解决两条食品安全老大难道路的问
题,各部门通力协作,开展了一个多月的联合执法整治,实现了证照齐全、亮照经营、宣传到位、台帐建立、制度上墙等5个方面的全部落实,率先成为××*区食品安全样板街,抓出了食品安全“民心工程”的初步成效。
二、量质并举,统筹兼顾,完善食品准入体系。
2009年以来,我们××*分局通过实施“放心店”提档升级,同步建设校园放心店,建立“两书一台帐”制度等,严格市场准入,从源头把关,牢牢构筑起食品安全防线。
(一)实施“放心店”提档升级工程。2009年,××*分局在放心店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了放心店“提档升级”工作。由政府领导、相关部门、放心店业主、配送公司、电讯等共同参的工作方式,带动了“放心店”工程的全面转型。放心店“提档升级”,以量化考核的方式将现有放心店划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通过评选、定级、改造、提升
等手段对放心店实施动态监管,实现了优者胜、次者降、劣者汰。同时,依托新农村放心消费平台,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模式引入农村,运用远程监管系统,提升监管层次。
(二)实现“校园放心店”全覆盖。为优化学校消费环境,维护学生消费安全,我局结合实际,着力延伸万村放心店工程,与××*区教文体局联合实施了“校园示范商店”工程建设。从7月份起,指导、帮助原有校园商店的硬、软件改造,并引导放心店加盟大型超市,进行连锁经营。目前,各乡镇中小学校园商店全部改造成放心店,并在校园内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及时发布消费警示等,构筑起校园食品消费监督网络。××*区率先在全市实现校园“放心店”的全覆盖。
(三)建立“两书一台帐”制度。在落实《特别规定》过程中,我局根据《嘉兴市工商局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具体要求,围
绕“三个100%”和“一个彻底解决”目标,实施“两书一台帐”制度即“食品安全承诺书”、“责任书”和进货登记备查台帐,深入落实到广大农村地区的食品经营主体,并在食品经营单位设置“消费投诉处理制度”和《流通领域食品销售者经营行为规范指引》的宣传板,公布举报电话、建立信息公示,切实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群众的监督意识。目前全区镇、街道所在地的××家食杂店已全部建立了进货台账;市区内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也都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分局2010年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情况汇报
2009年,对于工商部门来说,食品安全又是一个沉重话题,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屡见不鲜,中国食品屡遭国际贸易壁垒,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基层工商分局,我们认为寻找食品安全监管的治本之策,营造和谐消费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2009年以来,××*分局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以完善监管责任体系、食品准入体系、信用监管体系、维权监督体系四大体系为着力点,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拓展监管内容,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一、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完善监管责任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工商、农经、质监、卫生、经贸、食监等多个部门,国务院《特别规定》明确了各个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权和职责。2009年,××*分局通过建立三大机制,明确食品安全工作的各方责任,有效地完善了监管责任体系。
(一)建立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机制。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农产品整治组、食品和有关消费品整治组、流通领域商品整治组、餐饮业食品整治组、药品整治组等,由各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同时出台《××*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目前,××*区已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商家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二)建立内部监管责任机制。工商部门作为负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职能部门,承担着末端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建立了“分局—工商所—片区责任干部”三级责任制。分局成立以局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工商所成立以所长为主要负责人的相应领导机构,担当起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应急重任。由此,在系统内部形成层层抓落实、层层订责任,层级分明、上下联动的责任监管机制。
(三)建立互动协作机制。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区建立了部门协作机制,确定每季召开区食品安全委员会例会,适时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民主监督活动等,加大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为解决两条食品安全老大难道路的问题,各部门通力协作,开展了一个多月的联合执法整治,实现了证照齐全、亮照经营、宣传到位、台帐建立、制度上墙等5个方面的全部落实,率先成为××*区食品安全样板街,抓出了食品安全“民心工程”的初步成效。
二、量质并举,统筹兼顾,完善食品准入体系。
2009年以来,我们××*分局通过实施“放心店”提档升级,同步建设校园放心店,建立“两书一台帐”制度等,严格市场准入,从源头把关,牢牢构筑起食品安全防线。
(一)实施“放心店”提档升级工程。2009年,××*分局在放心店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了放心店“提档升级”工作。由政府领导、相关部门、放心店业主、配送公司、电讯等共同参的工作方式,带动了“放心店”工程的全面转型。放心店“提档升级”,以量化考核的方式将现有放心店划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通过评选、定级、改造、提升等手段对放心店实施动态监管,实现了优者胜、次者降、劣者汰。同时,依托新农村放心消费平台,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模式引入农村,运用远程监管系统,提升监管层次。
(二)实现“校园放心店”全覆盖。为优化学校消费环境,维护学生消费安全,我局结合实际,着力延伸万村放心店工程,与××*区教文体局联合实施了“校园示范商店”工程建设。从7月份起,指导、帮助原有校园商店的硬、软件改造,并引导放心店加盟大型超市,进行连锁经营。目前,各乡镇中小学校园商店全部改造成放心店,并在校园内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及时发布消费警示等,构筑起校园食品消费监督网络。××*区率先在全市实现校园“放心店”的全覆盖。
(三)建立“两书一台帐”制度。在落实《特别规定》过程中,我局根据《嘉兴市工商局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具体要求,围绕“三个100%”和“一个彻底解决”目标,实施“两书一台帐”制度即“食品安全承诺书”、“责任书”和进货登记备查台帐,深入落实到广大农村地区的食品经营主体,并在食品经营单位设置“消费投诉处理制度”和《流通领域食品销售者经营行为规范指引》的宣传板,公布举报电话、建立信息公示,切实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群众的监督意识。目前全区镇、街道所在地的××家食杂店已全部建立了进货台账;市区内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也都
建立了索证索票制度,达到食杂商店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的全覆盖,以确保食品消费“长治久安”。
三、科学建档,分类监管,完善信用监管体系。
从2009年初起,我们对涉及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资格进行了全面清理,确保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在此基础上,依托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系统,实施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
类监管,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工商所依据日常信用采集和信用评价所反映的不同频率设置来制定不同的检查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巡查。全年共发布了12期消费警示,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安全消费;通过加大商品监测力度,督促经营者自觉履行国务院《特别规定》中相关制度;通过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场主体的诚信经营意识。截止目前,××*区a级以上食品经营户已占食品经营户总数的××%。
为了加强农贸市场监管、提升市场品位作,我们××*分局在新塍镇率先实施了农贸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建立了《市场经营户信用监管评价指标体系》,按具体考核标准,设定---条共性与个性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市场经营户信用等级。根据市场信用评价结果,进行信用加分或扣分,获得荣誉的,给予减免摊位费等奖励;严重失信的,分别给予黄牌警告、红牌警告、停业整顿等。我局在××试点开展农贸市场行业信用分类监管,不仅加强了市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还有效遏制农贸市场占道经营、乱摆商品、违法经营等不良现象,切实改善了市场消费环境。国家总局关于在商品交易市场信用监管的新要求率先在这里得到实践。
四、拓宽渠道,重心下移,完善维权监督体系。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着食品经营户数量多,规模小,档次低、区域杂,且外来人口多,经营者素质低、文化水平不高等特点,而国务院《特别规定》对食品经营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监管对象复杂而基层监管责任不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我们率先设立食品安全监督站,与消费维权监督站试点实行“两站合一”。食品安全监督站实现了政府领导,设立机构,保障运作;工商参与,业务指导,深化落实的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长效模式,明确了责任,充实了力量。“两站合一”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多职合一。
第五篇:创新市场管理建设长效监管机制
创新市场管理建设长效监管机制
市场监管与执法是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综合执法则是创新管理重要体现。而创新管理的基本要求则是建设长效监管机制。根据目前市场监管的实际,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和完善。
一、加强体制建设
目前部门单独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现象比较普遍,出现交叉,重复,扯皮、推诿现象严重。以块为主的街道办事处疲于应付,大量的社会矛盾调处解决无手段、无依据。而大部分部门自然而然又将社区管理推给办事处,形成“条”与“块”的矛盾。因此创新市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必须解决体制问题。
1、各执法部门首先要解决与街道办事处对应设置机构问题。工商部门应以办事处为单位设立工商所,纳入辖区统一管理。工商所长挂到办事处任副主任,强化办事处执法地位。
2、授权街道办事处具有一定范围一定权限执法权。工商部门可以将无照经营、过期食品及伪劣食品查处权彻底下放。授权采取部门授权和政府直接授权,将无照经营查处权、食品安全查处权下放给各办事处。
3、规定必要的法定权限处罚权,一般可以授处罚标准核准以50元——200元为宜,可以直接从当地财政部门领取罚没票据,实行地方收支俩条线财务管理。长效机制要细分为三大块去执行。
(一)、社区、居民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实行社区自治,集中执法体制。由办事处牵头,按社区落实各项管理指标,由工商、食品安全局、技术监督局、防疫站、卫生局、文化局、城管、公安等部门派人到办事处实行综合执法。主要思路是在办事处设立办公室,每周由办事处工作人员开展执法疑难问题汇总,分类汇总统计,每月各执法部门定时定点到社区办公,协助办事处处理未能解决的棘手问题。日常工作中,大量工作交由办事处人员解决处理。如解决无照经营、小卖部过期食品、门点脏乱差、环境秩序和门前五包问题。对一些整改不了的、刁难户、钉子户由综合部门协助共同处理。
(二)五小行业整顿长效机制。由辖区办事处工作人员按月上报统计调查表,由技术监督局牵头、工商、食品安全局、卫生、城管、公安等部门实行按季集中清理。五小行业整顿重点是捣毁黑加工窝点和取缔无证照经营门点,努力打造三大食品园区,用2——3年时间彻底消灭无证照加工作坊。同时加大食品园区建设,吸引广大经营者自觉进入园区经营,真正实现持证经营,产品全部检测,全面包装上市。
(三)集贸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由工商局牵头,各办事处、动物检疫、农业局、食品安全局、卫生监察大队、城管、公安、消防实行按月整顿,突出市场主办单位第一责任人制度,帮助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一扫三保洁”和“二扫三保洁”制度,加强检测公示工作和索证索票制度,实行红、黄牌亮牌管理。
二、完善机制建设
在完善体制建设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机制建设。机制建设主要设立:
(一)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联系会议制度。联系会议由区政府组织,办公室设在东胜区工商局。按季汇总各办事处上报的统计表,提出分析意见,通报无证照经营情况,制定下一步取缔办法,形成政府主抓,共同治理局面。
(二)食品安全联系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职能部门,按季上报食品安全隐患、存在问题,鉴借好的经验,完善和加强市场监督,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形成企业、经营者,执法部门和舆论共同监督局面。
三、强化信息技术手段监管,提高技术监管水平。打造数字东胜,扩大数字管理覆盖面,也为实现全面监管、全部监测,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奠定技术手段,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由政府信息委牵头,建立一套食品安全电子监管预警系统。在超市、商场、小卖部全部使用统一开发的“食品保质期提前预警管理系统”,录入“保质期”、“生产日期”、“库存”等信息,合理算出“到期日期”。依据“到期日期”,提前5——10天对预期食品显示黄色或红色预警,确保食品不过期,且来源合法,退市可跟踪。在零售食品经营户,统一使用终端查询系统,使经营户能够对所购食品查明来源和渠道,对保质期有了具体掌握,形成社会,经营者和管理部门共同使用现代技术监管食品安全防控体系。
四、定标准,定目标
实行社区自治、综合执法,最终形成网格化管理和扁平化效能,就必须制定工作目标和标准。鉴于“创卫创城” 工作任务繁杂,考核指标体系繁重,应合理归类,科学制定目标。社区标准要体现在政务目标、党务目标、环境目标、食品安全目标、诚信目标,教育培训目标等大类,在此基础上制定细则。
五、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政府成立专门的评估考核机构,对社区自治,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扁平化效能,群众满意度进行指标体系测评,当期公布测评结果,将考核测评结果与干部实绩考核挂钩,制定奖惩办法。
六、明确长效机制效果
创新社会管理的效能,应集中体现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当前体现的效果集中反映在社区管理和环境卫生状态,长期考虑看病难﹑看病贵﹑高物价﹑住房困难等深层次问题。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在社区管理应把握:
(一)在社区设立经营网店,实行共同审批原则,无规划许可,无消防验收,无房屋质量竣工验收以及未出具小区物业同意,原则上不在设立经营网点和场所。
(二)开设部门政府网站,实行网上告知,网上反馈,网上监督,提高各相关部门工作效率和联系紧密度。
(三)恢复房屋租赁许可证发放,为实行网格化管理,统一编号,建立管理档案,提供先决条件。
(三)开展诚信建设和文明社区﹑文明市场﹑文明经营户评选活动,以点带面﹑逐步展开,建设和完善诚信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