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的综合财政预算编制改革
湖南省的综合财政预算编制改革
综合财政预算是指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单位预算内、预算外和其他收支的预算管理办法。1998年下半年,湖南省政府制发了《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全省从1999年起全面实施综合财政预算,财政预算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综合财政预算的运行
综合财政预算是在零基预算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范围包括部门和单位组织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收入包括:应缴财政收入(指纳入预算管理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预算外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包括:预算内安排支出、预算外支出、经营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等。
综合财政预算实行预算内外收支综合平衡,不列赤字的编制原则。预算外及其他资金安排的顺序为“吃饭”、“看病”、事业发展;对部门的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不作部门间的调剂,即不进行直接调控。
(一)综合财政预算的编制
1.组织收入计划编制
反映部门、单位组织、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应纳入预算管理的罚没收入、行政性事业性收费收入;预算外收入;其他收入,如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各项收入应根据当年各项事业发展及政策因素变化,参照上年预计执行数编制。
2.人员等基本情况编制
在职人员编制数按编委正式文件核定的各类编制数为依据填列,实有人数以当前各类实有人数为依据填列。离退休人员据实分类填列。各类院校在校生按计划内实有人数填列。行政单位小汽车编制数按行管局核定编制数填列,实有数按实填列。
3.支出预算编制
(1)经常性经费支出编制。经常性支出分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人员经费按国家和省统一工资制度,分为工资(行政指基本工资等五项,事业指固定工资、活工资和职务补贴),律补贴和其他三部分,由单位据实编报。行政在职人员经费由预算内资金安排解决;财政拨款事业在职人员经费分别由预算内和单位预算外资金解决,其中工资和其他两部分由预算内资金解决,津补贴由单位预算外资金解决;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经费分别由预算内、预算外资金
解决,预算内按定额安排(只负担工资的一部分)。
公用经费由财政按定额供给,供给标准分“五大家”“公检法”“一般行政”“财政拨款事业”“财政补助事业”等几档。其中公检法司按一般行政的两倍供给。财政补助事业单位自行解决。“两劳”干警、老残、犯人按综合定额供给。
(2)专项经费编制。根据专项任务分轻重缓急逐项排队编制。各部门、单位应提供编制项目的依据(包括有关文件、会议纪要等),项目具体说明和项目要达到的效果等。专项经费分别从预算内、预算外和其他资金中解决。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专项实行政府采购。
(3)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编制。依据工资单,比照在职人员经费负担范围编制,分别从预算内外资金中解决。
(4)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自筹基建支出预算按照“两则”规定据实编制。
(5)其他支出的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除上述支出外,在《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第61类反映的支出,分别从预算内、外及其他资金中解决。
对于农科教等法定支出,也采取零基法编制,但按不低于财政支出增幅的比例,确定其预算控制数。优先解决人员经费,其余用于安排专项。
(四)综合财政预算的审批
按省有关文件规定,汇总编制的综合财政预算报经省政府审定后,对其中预算内部分报同级人代会审批,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支出预算不向人代会报告。财政部门将经过批准的综合财政预算统一以财预字文件直接批复至各部门。
(五)预算内外结合问题
省级对部门预算外等收入并未实行直接调控,单位预算内外结合、统筹使用主要体现在:一是财政根据单位的供给性质和单位实际情况实行区别负担,对部分单位的部分支出,财政预算内不负担,而由单位预算外等收入解决;二是根据单位预算外等收人情况和经费自给状况,不同程度核减预算内供给。
(六)各处室的分工
实行综合财政预算,预算编制和管理的范围扩展了,要求财政部门内部各处之间的分工作相应的调整。为此,省财政厅专门制定了《湖南省省本级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编制职责分工及工作程序》。文件规定,预算处主要职责:负责牵头布置、组织预算编制工作;负责制定有关支出定额;负责预算的汇总、审核、平衡;负责统一向部门批复预算;负责预算调整。综合处主要职责:协同预算处制定有关综合财政定额;负责自收自支单位和预算外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负责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和预算外资金拨付。财务主管处职责:负责对分管部门上报预算的初步审核、汇总;负责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及预算外收入的监缴;负责
预算执行和监督。
(七)配套措施
为促进预算编制程序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强化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配合预算编制改革的深化,省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1、为硬化预算约束,减少预算执行中的频繁追加,提高预算的法律效力和严肃性,1998年制发了《湖南省省级财政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对预算追加在数额和权限上作出规定。同时预算追加在时间上也作出了限定,一年集中办理两次,今后将逐步过渡到一年一办。
2、为规范预算追加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1999年制发了《湖南省预算追加听证暂行办法》。对部门提出的预算追加项目,拟按照《办法》规定的范围和内容举行追加听证。
3、为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债务风险,维护政府偿债信誉,规范债务管理,1999年制发了《湖南省偿债准备金暂行规定》,要求有债务的县以上财政部门建立偿债准备金,根据财力情况,在预算中作出相应安排。
4、为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政府行政成本,1998年成立了政府采购中心,对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项目,一律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5、为健全支出控制机制,促进民主理财,1999年6月份,省政府决定在政府办公厅等14个单位试点实施以“财务公开”“制度公开”“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两公开一监督”,今年下半年将全面推开。
6、对各地财政是否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作为财政运行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一票否决制”。
二、点评
(一)有效性
1、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困难。通过对部门预算外和其他资金安排作出原则规定和要求,实行综合平衡,相对缓解了预算内资金的压力,起到了间接调控的作用。这一点在乡镇财政效果尤为明显,在乡镇财政普遍存在欠发工资的情况下,有部分乡镇通过实行“零户统管”“收支直达”等综合财政预算办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欠发工资问题,缓解了收支矛盾。
2、摸清了家底,对部门的收支情况有了总体的掌握和了解,减少和避免了财政资金安排上的重复和浪费,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三是预算编制更具公开性,提高了透明度。四是促使部门对内部实行财务统管等一系列措施,有利于规范部门财务管理,加强廉政建设。
(二)不足之处
1、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预算内外“两张皮”的问题。目前,政府通过综合财政预算的编制及其配套措施,如清理账户、财务统管等,基本上掌握了部门、单位各项收支,但如何结合单位经费自给状况,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的统筹使用,实行直接调控尚在进一步探索之中。
2、预算编制较粗,需要进一步细化。虽然实行了多年零基预算,但许多项目的编制仍比较粗放,执行中改变项目和调剂使用的现象还很多,不能适应人大监督、财政管理和部门、单位执行的需要。
3、财政与部门、部门与单位以及财政系统内部在预算编制关系的处理上,仍不够规范,没有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相互分离和有效制约。
按照预算编制改革的思路,省本级从2000年度起开始试行编制部门预算。一是理顺财政与部门之间关系,实行规范的归口管理,改变过去部门经费多头管理的局面;二是理顺部门与所属单位之间关系,二级单位预算均纳入主管部门管理;三是细化预算编制,所有收、支项目及人员等供给情况均细化到二级单位和具体项目,不能确定具体项目的支出不予安排;四是改变预算编制的组织形式,成立预算编制领导小组和预算编制办公室。
对预算的编制,在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改革和完善。零基预算主要是解决预算编制的方式、方法问题,综合预算主要是解决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收支范围,即对象问题,部门预算主要是解决预算编制的主体问题,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
第二篇:2018年财政预算编制情况说明
2018年财政预算编制情况说明
编稿时间: 2018-02-08 10:51 来源: 财政局
一、指导思想
2018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预算法和中央、省、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继续加强保障重点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大预算编制与盘活存量资金的统筹力度;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衔接,加快支出预算执行;开展中期融资债务规划编制,加强债务风险防控;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扩大项目评审范围,强化项目绩效管理;落实支出经济分类改革,加大财政预算信息公开,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
二、编制原则
(一)依法依规,全面完整。坚持依法理财,严格落实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厉行节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坚持应编尽编,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二)统一标准,公平合理。完善预算供给体系,健全基本支出标准,按政策标准保障人员经费和基本运转经费支出。
(三)注重统筹,政策兼容。规范全口径预算管理,实行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其他资金收支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推动项目支出预算安排与上级专项和盘活存量相结合,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除上级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有明确规定的重点项目、民生配套等方面支出外,其他上级有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市本级原则上不再安排支出。
(四)公开透明,促进规范。逐步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政府、部门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公开促规范。
三、编制重点
(一)实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一是增设政府预算经济分类,并对现有部门预算经济分类修订完善,两套科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地应用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公开和会计核算各个环节。二是在政府预算经济分类中,对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人单独设置科目,分门别类、各有侧重地归集反映相关支出。三是将现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的“转移性支出”“预留”等科目列为政府预算专用科目,部门预算不再使用此类科目。各部门要按照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经济分类同步编制部门预算。编制时,各部门要根据单位性质、资金投向正确选择相应的经济分类编制预算。市级预算草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两套经济分类科目同步批复到部门。执行中,两套科目并行作为控制预算执行的依据。
(二)开展市县中期融资债务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按照财政厅统一部署,自201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我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期融资债务规划编制。中期融资债务规划是指以本级政府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为基础,综合平衡本级财力和债务风险承受能力,制定的一定时期的财政补助和融资规划计划。中期融资规划“一编三年、逐年滚动”,资金按项目进度跨配置,提高融资的前瞻性、针对性。我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期融资债务规划编制范围包括普通公路等交通领域以及水利、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教育、旅游、城市建设、工业园区等领域。编制2018-2020年中期融资债务规划项目时,严格按以下原则审核:一是规划项目的遴选,以中央、省、市决策为依据,以部门中长期规划和事业发展计划为参照,除此之外的项目不予安排。二是严格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凡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运作的,一律不得举借政府债务;对于平台公司自营业务债务,一律不纳入融资规划。三是划清市级与乡镇(含街道办事处)的事权边界,市级举债只限于市级直接承担的重大项目,以及市级承担一定补助责任的市与乡镇共同事权;乡镇区域内的一般性建设项目,由乡镇负责筹资。四是对于省政府已明确规定建设资金补助标准的(如国省干线等),严格按照既定标准审核投资需求;对于没有明确建设资金补助标准的,根据省和市批准的项目概算进行审核,需要调整概算的,必须待完成调概手续后再安排。五是对备选项目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优先保障竣工项目清算资金,以及在建项目和省政府已经明确部署的规划项目建设资金,在规划期债务可承受范围内依次遴选,超过债务可承受能力以外的项目,延后实施。
(三)启用省财政厅统一安排的软件系统编制2018年部门预算。根据财政厅的统一安排,我市自 2018年起正式启用省财政厅统一安排的部门预算软件编制预算。各部门单位要按照编办、人社局核定的人员编制、工资标准及财政局相关文件要求,在软件系统上认真填写单位基本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并及时将相关的基础数据和资料(项目申报需附纸质资料)报财政局各分管业务股室初审;财政局各业务股室对各部门报来的预算进行审核,没有附上级文件和会议纪要等政策依据的项目应剔除,并将初审意见报预算股;预算股将各业务股室初审意见汇总后,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当年财力情况,进行审核后,报市政府领导研究决定。软件具体操作待网络公司培训时,以文件下发到各单位。
(四)进一步加强存量资金管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2017年预算支出进度的紧急通知》(湘财预[2017]32号)、《关于开展2016市县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湘财预函[2017]33号)等文件精神要求,继续加大结转资金统筹使用力度,真正建立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的机制。以年末关帐后国库集中支付网上及实拨账户(含部门单位和财政部门管理的特设专户)结转结余资金为依据,一是对上级安排的结转两年以上的项目资金或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项目资金,全部收回市财政统筹使用;二是对市本级安排的部门预算基本支出结余资金(含工作经费性质的项目),全部收回财政统筹安排;三是对市本级安排的结转1年以上(含1 年)的部门项目资金,财政部门将予以收回,统筹安排使用,1年以下确需结转的,单位于每年12月20日前提出申请,并报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核实后,可予保留,没申请核实或无依据的收回50%。因在建工程、待付政府采购款等原因需要跨年支付的项目资金,单位应先向财政提出申请并由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核实后,可予保留。在编制下预算时,将以上应收回的资金计算为可用财力统筹使用,并在结转时直接收回预算单位指标。对于结余结转资金常年居高不下、使用不力的单位,财政部门将相应缩减以后财政拨款预算规模。
(五)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完善部门预算定额标准。一是完善人员支出预算管理,提高人员经费保障水平,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基本工资、津补贴或绩效工资按人社局批复标准据实安排,经费来源按原渠道安排。住房公积金由原来按工资总额的5%安排提高到按工资总额的8%安排,从2018年1月1日起,全市自筹退休人员生活费补贴统一纳入社保基金统筹发放,其增加的发放金额原则上通过调整部门预算项目等途径统筹算账解决,一般不增加财政实际负担。二是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费、办公设备购置、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基本支出公用经费实行综合定额,按照“分项测算,总额包干,调剂使用”的原则安排和使用,即部门和单位在核定的公用经费综合定额之内,各个单项公用经费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能调剂用于“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公用经费定额补助标准:政法单位按上级文级规定标准安排,教育学校继续按上级文件要求的保障标准配套,四大家(含常委部办委)按人均2.5万元安排,行政单位按人均0.8万元安排,其他事业单位按人均0.6万元安排,提高定额标准后的公用经费涵盖了未车改单位及保留车辆运行经费(执法车辆运行经费在单位办案经费及执法经费等中解决)。三是城镇居民医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三农等民生领域保障经费按上级文件规定标准足额安排。四是规范项目支出编报,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的原则。进一步清理整合项目支出。清理长期固化的支出项目,改变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所有项目支出先按“零基预算”的原则进行清零,由项目需求单位重新申报,申报资料包括上级文件和会议纪要等政策依据、每项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去向等,报财政局各分管业务股室审核汇总。30万元以上项目需报财政局绩效评价股进行预算绩效评价,需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报政府采购办审核,绩效评价和政府采购审核资料一并报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财政局各业务股室汇总所属单位申报资料后,根据有关文件、会议纪要、财政绩效评价、采购办审核意见等相关依据,结合上年实际安排情况和变动因素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意见及单位申报资料汇总报财政局预算股,预算股将各业务股室初审意见汇总后,报市政府领导研究决定。总的安排原则是按照轻重缓急、择优遴选后,根据财力状况统筹安排。除上级文件规定的必须安排的民生配套等项目,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中心工作事项外,对单位专项经费预算原则上只减不增。其中住房公积金、一般商品服务定额标准提高增加的部门预算,除部分教育学校及确有困难的单位外,原则上通过优化部门支出结构,在部门既有预算中调整解决。对项目预算较多的单位,如四大家等,结合本次项目调整,合并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项目,切实减少项目数量,严控单位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个。
(六)进一步加大部门非税收入政府统筹管理力度。一是财政非税局在核定单位非税收入计划时,除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外,原则上不得低于上年单位实际完成数。二是非税收入执收部门要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收费项目或收费标准调整的政策文件,按照项目合法合规、内容全面完整、数字真实准确的总体要求,实事求是地编制非税收入预算,依法足额征收。三是从紧审核非税收入执收成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执收成本不高于10%;服务性收费执收成本由非税局严格审核把关,报政府最终审定。四是非税局对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含学校)的房屋、土地出租产生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进行清理核实,并全额纳入预算管理。五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国有资产(资源)处置收入等全面实行收支脱钩,收入全部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统筹安排,不再直接返还执收执罚单位和处置单位。六是部门非税收入剔除执收成本后,优先安排部门基本支出。
(七)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按照“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支出绩效管理机制,拓展绩效评价内容,逐步将绩效评价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推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注重绩效结果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逐步加大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编制2018年市级部门预算时,同步编制预算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上报、同审核、同批复”。预算部门编制部门整体支出预算绩效目标,填报《部门(单位)整体支出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表》。所有本级预算单项项目30万元(含30万元)以上资金都应编制项目绩效目标,填报《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表》,未申报的财政预算不予以安排。各部门、单位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重点领域和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反馈机制,督促整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并将相关情况报财政部门备案。同时,市财政局将加大项目绩效评审结果应用力度,凡绩效评审核减或核销的项目,如无特殊理由,一律按绩效评审核定结果安排项目资金,核减资金不得用于本单位的其他项目,收回财政统筹安排。
(八)进一步推进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除涉密单位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及转移支付资金。部门预决算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强化部门主体责任,所有部门负责公开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转移支付资金公开是要依法依规及时公开上级补助、本级安排的资金情况,其中,专项资金(含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实行制度办法、申报流程、评审结果、分配结果、绩效评价等全过程公开;农林水、教育、医疗卫生与计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节能环保、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等民生资金下达情况应当原文向社会公开。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均应在批复后的20个工作日内公开。
(九)细化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采购预算约束。2018年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各预算单位要高度重视,办理政府采购事务时,严格按照《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及《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58号)的要求,实行“无预算不采购,无采购不支付”。按照“预算-计划-采购-支付”的工作流程,各预算单位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及其配套资金购买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服务,均应先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再根据预算安排申报具体采购计划,方可实施政府采购,签订合同,最后凭相关材料申请支付采购资金,在编制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办)沟通联系。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将无法申报政府采购计划和实施政府采购。
(十)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控债务风险。一是进一步健全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国发 〔2014〕43号文件规定: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债,确须举债的一律采取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二是坚决贯彻落实财政部等六部委“财预[2017]50号、财政部“财预[2017]87号”文件规定,全面清理整改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特别是违法违规担保问题。对2015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违法违规债务,要按照债务管理规定进行规范和整改,按照谁举债谁负责清理整改的原则,各借款单位要逐笔清理,按要求收回由政府及职能部门出具的各类担保函、承诺函件,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先暂停、后清理、再规范。三是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督和防控机制,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四、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情况(一)公共财政收入安排情况
2018年公共财政总收入安排100000万元,同比增加9792万元,增长10.9%,其中税收收入安排80510万元,同比增加7989万元,增长11%,税收比重为80.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分项目情况: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安排58239万元,同比增加6365万元,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38749万元,同比增加4562万元,增长13.3%,税收比重为66.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上划中央收入安排32873万元,同比增加2498万元,增长8.2%。上划省级收入安排8888万元,同比增加929万元,增长11.7%。
分部门情况:国税局52500万元,同比增加5260万元,增长11.1%;地税局30210万元,同比增加3000万元,增长11%;财政局17290万元,同比增加1532万元,增长9.7%。
(二)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及平衡情况
当年可用财力情况: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8239万元,加上级转移性收入193756万元,加上年结余5504万元,加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797万元,加调入资金30000万元(惠临公司土地出让金收入调入20000万元、部门非税收入转列的其他政府性基金调入100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317296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1591万元,减去债务还本付息支出12046万元,当年可安排使用的收入总计303659万元。
2018年上级转移性收入193756万元,具体为: l 返还性收入6354万元,其中:消费税增值税返还收入2993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683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965万元、“营改增”等其他税收返还1713万元。
l 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26020万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44857万元;纳入基数结算的转移支付收入21852万元(其中明确专项使用用途6345万元、作财力统筹使用15498万元);省财政厅提前下达并明确使用用途的一般性转移支付59311万元(包括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民政救助等)。
l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1383万元,均为省财政提前下达的2018年指标。财政可支配财力情况:当年可用财力303659万元,减去非财力收入列支31800万元(包括工业园税收体制及落实工业八条等预计列支5000万元、耕地占用税契税列支4000万元、财政非税收入列支22800万元),减去专项转移支付支出6345万元,减去省财政提前下达2018年专项转移支付120694万元,减去上年结转安排项目19681万元,当年实际可支配财力为125139万元,比2017年预算120966万元增加4173万元。
2018年财力变动原因主要有:一是均衡性转移支付及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加4517万元。二是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财政统筹安排资金增加8721万元。三是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财力增加4645万元。四是惠临公司收入调入公共财政20000万元,比上年减少10000万元。五是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增加导致财力减少3360万元。
当年预算平衡情况: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8239万元,加上级转移性收入193756万元,加上年结余5504万元,加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797万元,加调入资金300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317296万元。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30365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591万元,债务还本付息支出1204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317296万元,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三)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情况
2018年支出安排继续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安排“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支出。
当年支出安排303659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安排的专项支出127039万元;上年结转继续安排项目支出19681万元;本年本级支出156939万元,用于保工资、保运转支出126575万元,占本级支出的80.6%(其中保城市运转支出8638万元),保民生支出22384万元,占本级支出的14.3%。
具体按支出功能分类安排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38130万元。
2、国防支出安排280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安排10336万元。
4、教育支出安排36196万元。
5、科学技术支出安排3077万元。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2583万元。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63265万元。
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安排28377万元。
9、节能环保支出安排3435万元。
10、城乡社区支出安排10117万元。
11、农林水支出安排34443万元。
12、交通运输支出安排12146万元。
1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安排561万元。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安排371万元。
15、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2748万元。
16、住房保障支出安排6821万元。
1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安排165万元。
18、预备费支出安排900万元。
19、其他支出安排49708万元。
由于今年省财政厅加快提前下达支出进度,及本级部门预算口径变化等因素影响,今年不能提供各支出项目与上年预算安排数对比情况。
具体按支出经济分类安排情况是:
1、单位基本支出安排76549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5107万元。具体项目为:
(1)工资福利支出安排7122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4528万元。其中: l 基本工资安排3321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328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局下属事业单位增加全额编制119人。
l 津补贴或绩效工资安排19644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1961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将津补贴和绩效工资提标部分按月人平300元纳入2018年预算。
l 社保缴费安排14552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902万元,主要原因是:工资总额提高导致缴费基数变化。
l 住房公积金安排3811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1337万元,主要原因是:财政安排住房公积金由工资总额的5%提高到的8%。(2)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安排4584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949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部门预算定额标准提高。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安排745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减少370万元。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财政将全市自筹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统一纳入社保基金统筹发放,财政不再安排部门补贴。
2、本级项目资金安排54935万元,同比减少737万元。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按照新的部门预算定额标准,将部分项目支出调整安排到部门基本支出。
3、列收列支支出安排31800万元,比上年增加14200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财政收入增长导致非税收入规模增加;二是为了规范部门预算收支管理,全面客观反映政府支出,将原转列政府性基金的部门非税收入调入公共预算列支。
4、省财政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20694万元,比上年增加63997万元。
5、上年结转继续安排项目19681万元,比上年增加6856万元。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8年我市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项目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项,实行收支预算统一编制,并按文件要求加大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统筹安排使用。基金预算支出按“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项目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安排。
2018年我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5253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2000万元(含国土局土地出让金7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45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0080万元(含墙改基金历年尾欠80万元)。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52530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411万元(省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加上年结余收入17322万元,收入总计71263万元。减去上解支出310万元,减去调出资金30000万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40953万元,具体安排情况是:
(1)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安排450万元,其中:安排建设局部门预算支出225万元,城市公共设施建设225万元。(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安排24193万元,具体支出项目是:①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9090万元;②土地开发支出7900万元;③土地出让业务费支出2600万元,其中国土局征收业务费105万元。④廉租住房支出2100万元(按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的5%计提)。⑤棚户区改造支出163万元。⑥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2340万元。(3)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支出安排1081万元。(4)其他政府基金支出安排15229万元,其中:残疾人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46万元,其他社会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121万元,其他政府基金支出15062万元。
六、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8年纳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项目包括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6项。社会保险基金上年结余37383万元,本年收入69226万元,收入总计106609万元。本年支出安排67032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滚存结余39577万元。具体分项目情况是: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本年收入2061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025万元),本年支出安排20615万元,当年收支平衡;失业保险基金,上年结余1408万元,本年收入354万元,收入总计1762万元。本年支出安排19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564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上年结余5632万元,本年收入779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691万元),收入总计13423万元。本年支出安排925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170万元;工伤保险基金,上年结余403万元,本年收入210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30万元),收入总计2511万元。本年支出安排249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9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上年结余16316万元,本年收入9840万元(其中财政配套528万元),收入总计26156万元。本年支出安排727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888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上年结余13624万元,本年收入28518万元(其中财政配套2937万元),收入总计42142万元。本年支出安排27201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4941万元。
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
由于我市原国有工商企业均已实施破产关闭改制,目前,除融资平台公司外,我市不存在市属国有企业,因此,经市政府研究同意,我市暂不需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八、其他事项
(一)关于部门预算编制情况说明
1、基本情况
2018年我市部门预算编制基础信息采集标准时点为2017年10月30日,人员编制、工资标准以市编办和市人社局核定数为准。2018年 编制部门预算的单位291个,其中:一级预算单位78个(含13个乡镇办事处)、二级预算单位213个。财政核定预算人数11642人,其中:全额人员9285人(行政2520人,事业6765人,含视同全额算账的差额和自筹696人);差额人员578人(行政1人,事业577人);自筹人员1779人(行政19人,事业1760人)。
2、部门收支情况
当年安排部门预算总收入174049万元,其中:经费拨款安排131484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及部门其他收入拨款42565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及部门其他收入拨款具体是: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拨款14316万元,纳入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拨款14370万元,政府性基金拨款37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拨款3574万元(就业资金1000万元,国有林场管护资金121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药补助2453万元),其他收入拨款9927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2018年财政核定部门非税收入及其他收入计划46804万元,其中:实际安排部门单位支出42565万元,财政统筹使用4239万元。
当年安排部门预算总支出17404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04640万元(按预算人数11642人计算,年人均约9万元),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96540万元,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7347万元(实行定额标准预算,四大家及常委部办委年人均2.5万元、公安及森林公安年人均2.5万元、司法年人均2.2万元、一般行政单位年人均0.8万元、事业单位年人均0.6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753万元;项目支出69409万元。
部门支出按经费来源渠道划分情况为:
(1)财政安排经费拨款13148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76549万元,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71220万元、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458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745万元;本级项目资金安排54935万元。(2)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及部门其他收入拨款42565万元, 其中:基本支出安排28091万元(全额人员经费5352万元,自筹和差额人员经费22739万元),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安排25323万元、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安排277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9万元;项目支出安排14474万元,其中:部门项目10814万元,征收经费及成本3660万元。
(二)关于非税收入说明
根据湘政办发[2015]109号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5-2017年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若干意见)精神。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国有资产(资源)处置收入等全面实行收支脱钩,收入全部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统筹安排,不再直接返还执收执罚单位和处置单位。2018年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其他非税收入实行“收入全部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统筹安排”的办法,单位超收收入或财政未核定征收计划而实现的各项非税收入,由单位提出申请并报政府领导研究同意后统筹安排,原则上公务员及参公单位、财政全额供养事业单位财政最高安排40%用于弥补单位运转经费不足及项目经费,经费自筹事业单位财政最高安排50%用于弥补单位运转经费不足及项目经费(特定单位除外)。非税收入计划一经核定,必须严格执行。
(三)关于规范财政资金管理
根据临政办发[2018]1号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效率。一是规范管理本级财政资金,已经预算到单位到项目的本级财政资金,由市财政局局长负责审批;社会保障基金由市人社局商市财政局把关审批。原则上无预算不列支,确因特殊情况需动用预备费和其他机动资金的,申请报告一律送市政府秘书科统一收集登记后报市政府市长组织联合审批,原则上每月集中审批一次,任何个人不得接收资金申请报告。二是规范管理上级专项资金,国家、省、岳阳市下拨的专项资金,市财政可宏观调控、整合。已经明确实施项目和单位的,由市财政局按文件要求拨付;已明确行业未明确到具体实施项目的由市财政商项目主管部门单位提出初步方案,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把关后报常务副市长、市长审批;未明确实施单位和项目的,由市财政局拿出方案报常务副市长、市长审批。
(四)关于债务情况说明
一是政府性债务,截止2017年底,我市政府性债务余额38.82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6.34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0.62亿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21.86亿元(含惠临公司企业债券13亿元),负债率为15.6%(国家控制标准在60%以下),综合债务率为56.94%(省政府规定80%以下为绿色安全),我市的债务处于绿色安全状态。二是平台公司隐性债务,截止2017年底,各融资平台公司公益性建设项目以政府文件、会议纪要、人大决定和财政承诺等融资举债金额52.08亿元。三是中期融资债务规划编制情况,2018-2020年全市融资债务总计划381.28亿元,其中:银行贷款228.75亿元、企业债券36.5亿元、中期票据11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15.67亿元、公司债券21亿元、融资租赁3.26亿元、私募(非PPN)35亿元、基金融资2亿元、PPP项目17.59亿元、上级补助收入7.23亿元、其他3.28亿元。三年支出安排381.28亿元,其中:公益性项目安排243.16亿元,包括公路建设支出57.38亿元、市政建设支出12.25亿元、土地储备支出14.7亿元、保障性住房支出40.93亿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支出19.09亿元、教育体育支出9.66亿元、文化旅游支出62亿元、医疗卫生支出0.1亿元、农林水建设支出27.05亿元;非公益性项目安排37.68亿元;债务还本支出安排100.44亿元。以上规划是根据省财政厅统一部署,由各平台公司报送的初步方案,具体执行过程中,会根据上级政策变化,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篇:2010财政预算编制(部门)
2010财政预算编制情况
“狠抓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是我县作为2010年财政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虽然我们在综合预算、零基预算等方面努力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没有进行深层次和根本性的改革,传统的预算管理制度所造成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政府预算不完整、不统一;预算编制较粗放、内容不细化;预算编制方法较简单、不够科学;预算编制时间短、程序不够规范;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大、约束力不强,预算不透明,监督力度差等问题。传统的预算编制和管理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近年来我们逐步按照统一步骤和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开展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把部门预算的编制摆上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1、科学合理编制部门基本支出预算:首先遵循收支平
衡、统筹兼顾、综合预算、人员按实际、公用按定额等五项原则,分别编制收入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按照单位人员信息库基础情况,对人员变化情况要做出详细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虽然我县在实行部门预算中不规范,但在编制预算中,对单位的人员经费按工资政策编制;公用经费确定标准和定额后予以编制;项目经费根据上级的政策规定,按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这样,定员、定额、定标、定项目地编制预算,细化了支出,规范了部门的支出行
为,平衡了部门间的支出水平,提供了监督依据,也是财政公开增强透明度的表现,确保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及时、科学地完成。
2、加强非税收入收支管理,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推进全口径预算编制,确保部门非税收入预算编制真实、准确、完整。严格非税收入安排支出的审核与管理,统一支出标准,促进部门间利用非税收入安排支出的公平;继续规范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自收自支单位预算编制工作;加大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安排支出的审核力度。
3、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支出方向,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消费性开支,重点向民生工程、科技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切实保障重点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文化、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支出需要,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收入预算的编制。部门预算收入主要包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各项非税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和其他资金收入。部门、单位应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按收入类别逐项测算编制收入预算。其中,部门(单位)组织的政府非税收入预算要按国家有关文件批准的非税收入项目和标准编列。收入预算的编制
要积极稳妥,真实准确,要全面完整地反映部门所有收入,不得转移、隐瞒收入。
5、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基本支出包括在职在岗在编人员足额核定工资、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及定额公用支出。
6、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收支预算的编制。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收入预算按照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国家规定征收标准,编制到具体的收入项目。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支出预算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制到“项”级功能科目和具体支出项目,并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的要求,细化具体经济内容。
总之,部门预算是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我们推进和深化改革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地促进范县的发展。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讲学习、讲政治、讲大局,克服守旧和畏难情绪,以勇于革新和自我革命的精神,积极投身改革,自觉地做改革的促进派,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财政改革
多措并举推进财政改革
财政是国家或者政府的经济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财政工作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求变。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做好财政法制化工作。依法理财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财政决策和财政管理必须以财政法制为基本依据。财政法制化建设主要包括财政立法、财政执法、财政行政复议三个方面工作。
第二,做好财政监督工作。财政监督工作以各级财政部门为主体,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预算监督;
(二)税务监督;
(三)国有资产监督;
(四)财务会计监督;
(五)预算外资金监督。
第三,加强预算管理。细化和提前编制预算并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编制部门预算;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推行公开公正竞争,并推行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四,加大新农村建设方面投入力度。
(一)加大土地和水资源等农业基础资源的建设投入,促进农业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持续增收。支持高标准粮田和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农田小型水利建设。
(二)支持农业科技化,机械化,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区域性科研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逐步构建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广泛参与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第五,支持县域经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基础作用,并使财政起到引导和服务作用。在企业的创业,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切实支持。
第六,加大文化、卫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
(一)在文化方面,依托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一批图书馆,文化站,电影院,戏院,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依托农民基层自治组织村委会,拨给经费,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二)在卫生方面,健全以县医院为支撑,乡卫生院,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基层医疗体系,加大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支持力度。
(三)教育方面,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保障学校建设和运转经费,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保障教师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
第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财政应该支持科技体制改革,稳步加大科技投入比例。继续支持科研院所的发展,支持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参与国家科技项目。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工作。
第八,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落实新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应提高部分困难群体的待遇。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促进劳动力向县域经济转移。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细致做好以上几项工作,并且不断在实践中客观的发现问题,积极的解决问题,使财政工作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作者:刘芳均
第五篇:财政改革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实际上,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是财政制度改革的一部分,而财政制度改革则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目前,中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乡五级。这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认为,省直管县财政意味着市财政和县财政都统一由省里来管,等于是减少了级次,这有利于防止官僚和腐败,也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上述专家称,如果放在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来看,则更有意义,这一意见出台的时机也更有利。
据介绍,一方面,从财政收入的角度讲,今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出现了下降,省直管县财政使得基层财政收入不易跑冒滴漏,直达中央。另一方面,从财政支出的角度讲,意义更大,财政拨款由于少跨一级,在时间和效率上都有优势,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使财政拨款不易被层层截留,更快到达基层。
至于为什么首先将粮食、油料、棉花、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范围,上述专家说,这些县都是农业县,基本上没有大型的国有企业,给市里上交的财政收入少,本来就应该由省里直管,所以阻力较小,便于推行。
这位专家指出,比较理想的模式应该是三级管理,即中央、省、市和县,这样效率最高。目前我国正在朝这一方向发展,未来,乡一级的财政将逐步取消,县里的财政也将归省里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