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财政如何改革
乡村财政如何改革
乡镇财政从二十世纪年代开始暴露出一系列严重问题。首先,由于乡村组织必须完成上级政府摊派的大量事务,而其财权却得不到保证,结果乡镇财政入不敷出。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其次,基层乡村组织常常置中央政府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禁止向农民随意摊派的政策于不顾,以各种名义向农民收
费和集资,致使部分地区农民不堪重负,出现了农民和乡村干部对抗、农民与政府关系紧张的局面。第三,在提供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上,政府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由于这些服务的价格超出了农民可承受的能力,导致农民的福利受到损失,发展机会被剥夺。
乡镇财政出现的问题虽然与整个国家分配政策的城市化倾向有关,但乡镇财政制度建设滞后无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乡镇财政是年国家实行政社分设、组建乡镇政府时获得自主地位的,其功能在当时被定位于保障乡镇政府有效运作。在现行乡镇财政体制中,社区农民缺乏显示对公共品和服务的需求与偏好、缺乏进行监督和评价公共品生产的可操作程序,不具有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实际权利。加上在行政等级制中,乡镇政府以服从上级政府而不是辖区内农民的意志为主,这就使乡镇财政常常偏离其职能,忽视社区农民的利益。
本文重新考察乡镇财政制度建设问题,提出乡镇财政的收入来源,以及如何建立对县、乡两级的转移支付制度;并针对当前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明确筹资方式
结合我国的实际,本文将乡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和支出需要应采取的筹资方式确定为四种:
一主体税收
应建立以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和房产税为主体税种的乡镇财政收入。农业税也应成为乡镇主体税收收入。但是,现行的农业税必须进行彻底改革。
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在乡镇主体税收收入不足以提供基本公共品和服务时,用于弥补乡镇财政的收支缺口。转移支付的首要目的,应是保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乡镇和不同收入阶层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方面达到均等。
三收费,也称使用者费
使用者费由于不与中央税基竞争,且外溢程度低,较好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因而如果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和服务的受益对象能够比较明确地被确定,通过使用者费是较好的筹资渠道。应该重视使用者费在提供公共品和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切不可因噎废食,不能因使用者费可能导致乱收费而否定其作用,关键是要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机制。
四政府举债或借款
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乡镇政府不断通过各种形式举债进行公共设施建设,相当多的支出用于资本项目支出,这种方式是通过现时的借款来为一些设施提供资金,但实际上是用将来的税收在支付。这种形式本来是一种较好的筹资方式,但我国目前政治体制不完善使这种方式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例如,乡镇干部为了追求政绩导致许多建设具有明显的短期化特征,且建设能力超越了农民的预期收入,超越了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潜力,导致农民不堪重负与政府不堪重负同时并存,产生了严重的乡村债务和腐败问题。因此,在目前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现阶段乡镇政府举债不应成为乡镇筹措资金的重要途径。
理清政策改革思路
对于我国乡村财政存在的问题,本文作了如下几条政策建议。
一撤乡并镇,精简机构和人员
从可操作的角度看,当前我国行政机构设置本身存在着撤乡并镇的基础和可行性。撤乡并镇也符合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大趋势。撤乡并镇,首先应将那些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比较小的乡镇合并。其次应按照城市化的要求,以那些具有发展成为城市的乡镇为核心进行合并。对那些暂时不具备合并条件,但又不够建立乡镇财政条件,或建立乡镇财政后比较困难的乡镇,可考虑撤消乡镇财政,建立乡镇财务,待条件成熟后再建立乡镇财政。
二鼓励个人出资参与公共品供给,缓解乡村公共品供求矛盾
从当前我国农村一些乡村公共品供给的实际情况看,即使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甚至贫困地区,个人已成为乡村公共品供给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乡镇财政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因此,制定能够充分调动个人参与乡村公共品供给的政策,鼓励个人出资,可以缓解当前乡村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状况。可行的鼓励政策包括:第一,制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鼓励的具体做法可以是:根据个体和私营企业对公共品生产投入的规模和重要程度,确定它们在所得税和其他地方税征收中的抵扣或减免比例。投入规模越大,抵扣或减免比例越大。本文认为,可以借鉴以前“以工补农”政策中的税前列支方式来鼓励个人出资参与公共品供给。第二,利用冠名权和建碑、立传的形式,鼓励个人、私营企业出资参与公共品生产。第三,对在乡村公共品建设上有突出贡献的个体和私营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切实解决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
第二篇:乡村财政如何改革
乡村财政如何改革
乡村财政如何改革2007-02-02 21:56:0
2乡镇财政从二十世纪年代开始暴露出一系列严重问题。首先,由于乡村组织必须完成上级政府摊派的大量事务,而其财权却得不到保证,结果乡镇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基层乡村组织常常置中央政府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禁止向农民随意摊派的政策于不顾,以各种名义向农民收费和集资,致使部分地区农民不堪重负,出现了农民和乡村干部对抗、农民与政府关系紧张的局面。第三,在提供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上,政府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由于这些服务的价格超出了农民可承受的能力,导致农民的福利受到损失,发展机会被剥夺。
乡镇财政出现的问题虽然与整个
国家分配政策的城市化倾向有关,但乡镇财政制度建设滞后无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乡镇财政是年国家实行政社分设、组建乡镇政府时获得自主地位的,其功能在当时被定位于保障乡镇政府有效运作。在现行乡镇财政体制中,社区农民缺乏显示对公共品和服务的需求与偏好、缺乏进行监督和评价公共品生产的可操作程序,不具有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实际权利。加上在行政等级制中,乡镇政府以服从上级政府而不是辖区内农民的意志为主,这就使乡镇财政常常偏离其职能,忽视社区农民的利益。
本文重新考察乡镇财政制度建设问题,提出乡镇财政的收入来源,以及如何建立对县、乡两级的转移支付制度;并针对当前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明确筹资方式
结合我国的实际,本文将乡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和支出需要应采取的筹资方式确定为四种:
一主体税收
应建立以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和房产税为主体税种的乡镇财政收入。农业税也应成为乡镇主体税收收入。但是,现行的农业税必须进行彻底改革。
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在乡镇主体税收收入不足以提供基本公共品和服务时,用于弥补乡镇财政的收支缺口。转移支付的首要目的,应是保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乡镇和不同收入阶层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方面达到均等。
三收费,也称使用者费
使用者费由于不与中央税基竞争,且外溢程度低,较好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因而如果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和服务的受益对象能够比较明确地被确定,通过使用者费是较好的筹资渠道。应该重视使用者费在提供公共品和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切不可因噎废食,不能因使用者费可能导致乱收费而否定其作用,关键是要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机制。
四政府举债或借款
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乡镇政府不断通过各种形式举债进行公共设施建设,相当多的支出用于资本项目支出,这种方式是通过现时的借款来为一些设施提供资金,但实际上是用将来的税收在支付。这种形式本来是一种较好的筹资方式,但我国目前政治体制不完善使这种方式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例如,乡镇干部为了追求政绩导致许多建设具有明显的短期化特征,且建设能力超越了农民的预期收入,超越了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潜力,导致农民不堪重负与政府不堪重负同时并存,产生了严重的乡村债务和腐败问题。因此,在目前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现阶段乡镇政府举债不应成为乡镇筹措资金的重要途径。
理清政策改革思路
对于我国乡村财政存在的问题,本文作了如下几条政策建议。
一撤乡并镇,精简机构和人员
从可操作的角度看,当前我国行政机构设置本身存在着撤乡并镇的基础和可行性。撤乡并镇也符合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大趋势。撤乡并镇,首先应将那些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比较小的乡镇合并。其次应按照城市化的要求,以那些具有发展成为城市的乡镇为核心进行合并。对那些暂时不具备合并条件,但又不够建立乡镇财政条件,或建立乡镇财政后比较困难的乡镇,可考虑撤消乡镇财政,建立乡镇财务,待条件成熟后再建立乡镇财政。
二鼓励个人出资参与公共品供给,缓解乡村公共品供求矛盾
从当前我国农村一些乡村公共品供给的实际情况看,即使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甚至贫困地区,个人已成为乡村公共品供给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乡镇财政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因此,制定能够充分调动个人参与乡村公共品供给的政策,鼓励个人出资,可以缓解当前乡村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状况。可行的
鼓励政策包括:第一,制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鼓励的具体做法可以是:根据个体和私营企业对公共品生产投入的规模和重要程度,确定它们在所得税和其他地方税征收中的抵扣或减免比例。投入规模越大,抵扣或减免比例越大。本文认为,可以借鉴以前“以工补农”政策中的税前列支方式来鼓励个人出资参与公共品供给。第二,利用冠名权和建碑、立传的形式,鼓励个人、私营企业出资参与公共品生产。第三,对在乡村公共品建设上有突出贡献的个体和私营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切实解决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第四,提高在乡村公共品建设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体和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
三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品供给的效率
提高乡镇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应成为乡镇财政制度建设和运行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乡镇财政资源使用效率长期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质疑,其中最主要的批评是乡镇财政支持的公共品建设普遍透明度低,不能反映最广泛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而且,建设资金的使用缺少必要的监督,腐败现象严重,公共品生产成本显著增加。通过建立以下必要的制度或采取相关的政策,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第一,对关系到大多数居民利益的重大公共品建设项目,实行事前公示制度。其目的有二:征求社会各界对即将实施的公共品建设的意见,以便评价该项目是否真正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后决定是否必须马上实施建设该项目;实行公示也便于社会各界对公共品的生产进行监督。第二,实行公开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在有限的财政规模下,实行公开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是降低公共品生产成本,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乡镇公共品建设项目,无论大小都应该实行公开向社会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
四实行乡镇债务专项管理,分步、有序解决乡镇欠债问题
乡村负债已成为当前严重影响乡镇财政建设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债务进行处理和消化:第一,实行乡镇债务专项管理。在乡镇财政的上一级财政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乡镇债务项目并进行封闭管理,以便通过其它方式逐步消化和解决。第二,分步、逐项,先易后难消化乡镇债务。剥离乡镇政府债务要依据乡镇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来进行。对那些因为响应国家号召,并在国家推动下必须完成农村公共品和服务建设项目所形成的债务,或者中央政府有责任承担的农村公共品建设项目,如农村“普九”教育达标建设所形成的债务,应该首先给予消化和解决。消化乡村债务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方案是:①通过建立专项教育基金或发行国债的方式,专款用于消化乡镇政府教育债务;②通过专门的转移支付,对一些本应由中央政府承担的公共品建设,却由乡镇政府承担形成的债务进行消
化;③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消化政策形成的债务;④对乡镇政府因发展地方经济而形成的债务,则需要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切实可行的消化途径。在这一途径没有找到之前,对这一债务进行封闭管理。第三,实行债权人优先排序的消化债务策略,维护社会的稳定。无论从维护社会安定的角度,还是从偿还债务的难易程度的角度考虑,应该将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放在优先还债的位置上。
五明确中央和乡镇财政职能,推动农村“普九”教育发展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造成乡镇层面上公共品供给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但乡镇财政能力与事权不配套,乡镇财政承担了一些本应由中央财政承担的职能,造成乡镇财政资源被中央变相侵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乡村公共品供给职责上,存在中央与乡镇财政责任不清的现象。本文认为,在农村教育上重新就中央财政和乡镇财政职能定
位,将有利于解决当前在这方面供给不足的问题。目前,在县、乡财政能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县、乡很难胜任全部农村“普九”教育的责任,因此,有必要对现行农村教育供给体制进行改革,即变“普九”教育由县、乡财政承担为中央与县、乡共同承担,具体划分是:县、乡财政主要负责“普六”,中央财政负责剩下三年的教育责任。或者采取差别责任制,例如:在经济发达地区,由县、乡财政承担全部“普九”教育;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或乡镇财政规模有限地区,初中三年教育由中央财政负担;在经济发展一般地区,由县、乡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三年初中教育。事实上,目前中央财政已经负担了一部分贫困地区的“普九”教育,上述改革并不会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的负担。
第三篇:财政改革
多措并举推进财政改革
财政是国家或者政府的经济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财政工作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求变。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做好财政法制化工作。依法理财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财政决策和财政管理必须以财政法制为基本依据。财政法制化建设主要包括财政立法、财政执法、财政行政复议三个方面工作。
第二,做好财政监督工作。财政监督工作以各级财政部门为主体,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预算监督;
(二)税务监督;
(三)国有资产监督;
(四)财务会计监督;
(五)预算外资金监督。
第三,加强预算管理。细化和提前编制预算并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编制部门预算;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推行公开公正竞争,并推行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四,加大新农村建设方面投入力度。
(一)加大土地和水资源等农业基础资源的建设投入,促进农业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持续增收。支持高标准粮田和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农田小型水利建设。
(二)支持农业科技化,机械化,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区域性科研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逐步构建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广泛参与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第五,支持县域经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基础作用,并使财政起到引导和服务作用。在企业的创业,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切实支持。
第六,加大文化、卫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
(一)在文化方面,依托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一批图书馆,文化站,电影院,戏院,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依托农民基层自治组织村委会,拨给经费,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二)在卫生方面,健全以县医院为支撑,乡卫生院,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基层医疗体系,加大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支持力度。
(三)教育方面,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保障学校建设和运转经费,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保障教师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
第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财政应该支持科技体制改革,稳步加大科技投入比例。继续支持科研院所的发展,支持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参与国家科技项目。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工作。
第八,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落实新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应提高部分困难群体的待遇。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促进劳动力向县域经济转移。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细致做好以上几项工作,并且不断在实践中客观的发现问题,积极的解决问题,使财政工作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作者:刘芳均
第四篇:财政改革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实际上,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是财政制度改革的一部分,而财政制度改革则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目前,中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乡五级。这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认为,省直管县财政意味着市财政和县财政都统一由省里来管,等于是减少了级次,这有利于防止官僚和腐败,也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上述专家称,如果放在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来看,则更有意义,这一意见出台的时机也更有利。
据介绍,一方面,从财政收入的角度讲,今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出现了下降,省直管县财政使得基层财政收入不易跑冒滴漏,直达中央。另一方面,从财政支出的角度讲,意义更大,财政拨款由于少跨一级,在时间和效率上都有优势,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使财政拨款不易被层层截留,更快到达基层。
至于为什么首先将粮食、油料、棉花、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范围,上述专家说,这些县都是农业县,基本上没有大型的国有企业,给市里上交的财政收入少,本来就应该由省里直管,所以阻力较小,便于推行。
这位专家指出,比较理想的模式应该是三级管理,即中央、省、市和县,这样效率最高。目前我国正在朝这一方向发展,未来,乡一级的财政将逐步取消,县里的财政也将归省里统一管理。
第五篇:财政改革自查报告
行资科财政改革和量化考核自查报告
根据全省财政改革与管理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的有关内容,现就我科财政改革和量化考核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相结合根据区委区政府下发的夏办发[2007]19号和区政府下发的夏政[2008]19号文件有关规定,一是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和价格标准,对车辆实行以旧换新;二是对各单位新增资产经批准同意的,可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未经批准的,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
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我们为321户行政事业单位统一安装了《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财政部门安装了网络版,各行政事业单位安装了单位版,做到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面达到了100%,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对土地、房屋、计算机、车辆、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制作了图像卡片,各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等情况一目了然,动态监管体系已建立,实现了资产动态管理。
三、国有资产收益征缴
今年“非转经”占用费任务万元,已全额缴入金库;各单位资产有偿收入和资产处置收入缴入财政局国库科
设立的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基础性资产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省、市、区关于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各项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根据区委办公室下发的 “19号文件”的规定,我们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的车辆通过拍卖公司进行了公开拍卖,并邀请了区电视台、区审计局、区纪委对拍卖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做到了资产处置公开、公平、公正;资产有偿使用审批实行单位先申报,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施行;根据市财政局的安排,今年主要是资产清查,产权登记工作暂不进行。
2008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