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改革需要通盘设计

时间:2019-05-13 05:0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改革需要通盘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改革需要通盘设计》。

第一篇:财政改革需要通盘设计

财政改革需要通盘设计

于长革

2013-5-3 5:14:06来源:2013-5-2 经济日报

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7%。这一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了0.2和0.1个百分点。从今后一个时期的预期来看,我国仍然有条件保持经济长期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全年GDP完成7.5%的增长目标应有比较乐观的预期。

从财政收支情况来看,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支出27037亿元,同比增长12.1%,支出情况基本正常,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但财政收入增幅较低,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2034亿元,同比增长6.9%,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同比下降了0.2%。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趋于平缓、实施结构性减税、一般贸易进口增幅低以及去年年初清缴入库2011年末部分收入导致基数较高等因素所致。从预期来看,与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相适应,全年财政收入也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增幅不会太高。对此,我们要予以客观判断并积极应对。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尤其是中央财政收入的下行压力更大,收入形势值得关注。特别是目前“政府减税”和“政府增支”双重压力形成的财力约束需要积极应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社会公众对于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需求与期待迅速提高,要求政府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出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向发达国家看齐。与此同时,税感焦虑充斥社会,减税呼声不断,虽然政府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把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到3500元、工薪所得纳税人比率降到8%、企业所得税税率降到25%、增值税转型、“营改增”试点、中小微企业起征点提高等等,诸多减税措施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在“政府减税”和“政府增支”的严重财力约束下,面对持续回落的财政收入增长形势,如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优化支出结构,降低行政成本,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调控目标,便成为当前财政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任务。

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强化责任意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促进财政的改革与发展,通过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财政最具综合性,不仅涉及政府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且与企业、居民发生全面联系,可谓覆盖全面、牵动全局,要

抓住关键环节,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要不失时机地大力优化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抓住财政体制、税收制度和支出结构调整等重点,实施通盘设计的配套改革。

首先,要加快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通过省直管县、乡财县管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将5个政府层级压缩到3个层级,在“中央—省—市县”三层级框架下,按照“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构建起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中央与省两级自上而下转移支付加必要的横向转移支付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

第二,进一步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逐步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并积极研究扩大行业,力争“十二五”末实现区域和行业全覆盖。推进房地产税改革,结合房地产调控的制度建设设置新的房地产税,参照房地产市场价值确定评估值并作为计税依据,逐步使房地产税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之一。全面改革资源税,合理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科学确定资源税征收品目,适时调整计税依据,实行从价与从量征收相结合,科学确定资源税负担水平。适时启动环境税改革,完善环境税费制度。实现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直接税比重,优化税制结构。

第三,以资源税改革为契机,完善我国资源产品定价与再生机制,使煤炭等基础能源品体现应有的稀缺性,理顺煤、电的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进而以经济压力的传导促使企业节能降耗,在竞争中开发有利于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并推动电力部门破除过度垄断与电价过度行政管制的实质性配套改革。

第四,下大力气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确定财政支出的范围和结构,努力践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八项规定”,尽可能缩减用于行政管理的政府投资与消费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加大对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财政投入。同时,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中央财政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的补助力度,切实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另外,考虑到社会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要继续完善有利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财政投入机制,通过加强对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投入,为弱势人群向上流动创造条件。

第二篇:财政改革

多措并举推进财政改革

财政是国家或者政府的经济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财政工作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求变。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做好财政法制化工作。依法理财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财政决策和财政管理必须以财政法制为基本依据。财政法制化建设主要包括财政立法、财政执法、财政行政复议三个方面工作。

第二,做好财政监督工作。财政监督工作以各级财政部门为主体,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预算监督;

(二)税务监督;

(三)国有资产监督;

(四)财务会计监督;

(五)预算外资金监督。

第三,加强预算管理。细化和提前编制预算并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编制部门预算;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推行公开公正竞争,并推行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四,加大新农村建设方面投入力度。

(一)加大土地和水资源等农业基础资源的建设投入,促进农业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持续增收。支持高标准粮田和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农田小型水利建设。

(二)支持农业科技化,机械化,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区域性科研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逐步构建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广泛参与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第五,支持县域经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基础作用,并使财政起到引导和服务作用。在企业的创业,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切实支持。

第六,加大文化、卫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

(一)在文化方面,依托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一批图书馆,文化站,电影院,戏院,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依托农民基层自治组织村委会,拨给经费,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二)在卫生方面,健全以县医院为支撑,乡卫生院,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基层医疗体系,加大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支持力度。

(三)教育方面,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保障学校建设和运转经费,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保障教师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

第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财政应该支持科技体制改革,稳步加大科技投入比例。继续支持科研院所的发展,支持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参与国家科技项目。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工作。

第八,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落实新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应提高部分困难群体的待遇。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促进劳动力向县域经济转移。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细致做好以上几项工作,并且不断在实践中客观的发现问题,积极的解决问题,使财政工作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作者:刘芳均

第三篇:财政改革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实际上,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是财政制度改革的一部分,而财政制度改革则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目前,中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乡五级。这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认为,省直管县财政意味着市财政和县财政都统一由省里来管,等于是减少了级次,这有利于防止官僚和腐败,也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上述专家称,如果放在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来看,则更有意义,这一意见出台的时机也更有利。

据介绍,一方面,从财政收入的角度讲,今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出现了下降,省直管县财政使得基层财政收入不易跑冒滴漏,直达中央。另一方面,从财政支出的角度讲,意义更大,财政拨款由于少跨一级,在时间和效率上都有优势,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使财政拨款不易被层层截留,更快到达基层。

至于为什么首先将粮食、油料、棉花、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范围,上述专家说,这些县都是农业县,基本上没有大型的国有企业,给市里上交的财政收入少,本来就应该由省里直管,所以阻力较小,便于推行。

这位专家指出,比较理想的模式应该是三级管理,即中央、省、市和县,这样效率最高。目前我国正在朝这一方向发展,未来,乡一级的财政将逐步取消,县里的财政也将归省里统一管理。

第四篇:财政改革自查报告

行资科财政改革和量化考核自查报告

根据全省财政改革与管理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的有关内容,现就我科财政改革和量化考核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相结合根据区委区政府下发的夏办发[2007]19号和区政府下发的夏政[2008]19号文件有关规定,一是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和价格标准,对车辆实行以旧换新;二是对各单位新增资产经批准同意的,可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未经批准的,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

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我们为321户行政事业单位统一安装了《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财政部门安装了网络版,各行政事业单位安装了单位版,做到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面达到了100%,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对土地、房屋、计算机、车辆、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制作了图像卡片,各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等情况一目了然,动态监管体系已建立,实现了资产动态管理。

三、国有资产收益征缴

今年“非转经”占用费任务万元,已全额缴入金库;各单位资产有偿收入和资产处置收入缴入财政局国库科

设立的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基础性资产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省、市、区关于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各项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根据区委办公室下发的 “19号文件”的规定,我们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的车辆通过拍卖公司进行了公开拍卖,并邀请了区电视台、区审计局、区纪委对拍卖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做到了资产处置公开、公平、公正;资产有偿使用审批实行单位先申报,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施行;根据市财政局的安排,今年主要是资产清查,产权登记工作暂不进行。

2008年12月9日

第五篇:财政改革论文(精选)

关于财政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基本方向、以预算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改革已经深入开展。财政既是经济基础,又属于上层建筑。财政改革势必会影响政府行政方式和机制的变革。如何以财政改革为杠杆,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来引导构建公共行政体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制创新,我们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政府财政;财政改革;机制创新

一、欠发达地区财政存在的问题

从公共财政与公共行政的视角来审视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1.拮据的财政现状是政府职能“缺位”的直接原因。

欠发达地区拮据的财政特征十分明显。一是“农业”财政。财源不丰,财源结构不合理,来自农业或间接来自农业的收入成分比例很大,一般占全部财政收入的30%—50%。税费改革以后,农业“四税”一定多年不变,财政增收的空间狭小。二是“输血”财政。财政自求平衡的难度大,每年都要通过转移支付、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以及其它上级专项补助来缓解财政压力。三是“调入”财政。县级财政预算内可用支出远不能满足支出需要,大都要通过调入预算外资金来解决。拮据的财政现状,使财政处于低水平运转状态,政府职能普遍“缺位”:一是工资待遇难维持。欠发达地区财政坚持以“保吃饭、保运转、保平衡”为基本理财思想,千方百计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予以保证。但随着近几年国家调资政策的出台,刚性增资增幅较大,工资发放已成为头等难事。有些地区不得已根据国家有关工资政策规定,力保国标工资,降低、压缩或暂缓执行省、市出台的部分工资补助标准。二是调控手段难实施。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必需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必需运用财政手段调控区域经济发展。应该安排一定财力,用于启动引导民资、外资集聚,鼓励和扶持一些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成长型产业项目。但在欠发达地区,财政主要用来“保吃饭、保运转”,支出的绝大部分用于发放工资和正常办公经费。启动、引导、鼓励产业发展的财政性资金筹措难度很大,规模很小,且国家、省、市扶持开发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常常丧失一些

难得的发展机遇。三是社会事业难发展。社会事业欠账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社会保障体系尚处于初构阶段,覆盖范围小,保障水平低。

2.传统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政府职能“越位”的重要因素。

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的管理模式、支出范围与公共财政的要求相比,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一是支出范围广。传统的财政管理体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财政介入许多非公共领域。二是预算编制粗。往往都是采取“基数/增长率”的方式进行编制,缺乏真实可靠的分析,且批复时间过于冗长,追加预算多,预算外支出多,预算的刚性约束力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三是支出效益低。由于预算外资金的大量存在,且未能有效纳入综合预算,财政运行往往采取“多级多户”的收付制度,导致资金使用分配多级化。有些单位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导致资金在途时间长,多级管理,多处分流,支出效益不高。政府职能多处“越位”。突出表现在:一是行政主管部门多。机构多、人员多、相应的审批项目多、环节多、收费多,是政府职能越位的突出表现。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降低了行政效率。二是经营性单位多。事业单位的经营性、公益性不分,有的仅靠行政收费过日子,大量的财政性资金只用于发放人员工资,维持机构运转;三是政企没有完全脱钩。垄断性企业改革不彻底,资本结构复杂,产权没有完全明确,企业主管部门仍然行使已没有存在必要的审批权,间接的人、财、物的支配权。

3.低效的财政监管方式是行政行为失范的经济基础。

监督主体单一,监督渠道不宽,财政资金运行过程的透明度不高,不利于监督和管理,资金被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等现象仍然存在。低效的财政运行机制,也使政府的运作规范受到了影响。预算外资金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调控,导致部门利益有了可乘之机,为保部门利益,滋生了许多腐败问题,部门利益严重。

二、财政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以财政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1.“源”和“流”的关系。

“财政既是经济范畴,又是政治范畴”。作为经济范畴,具有经济基础的属性,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财政的性质、职能决定政府的性质、职能,财政体制的变革直接影响政治体制的变革;财政作为政治范畴,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对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的反作用,是政治的经济表现,是国家职能的一部分。财政改革本身就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财政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从哲学上看,是“源”和“流”的关系。因为财政改革是制度性改革,效果明显,不易反弹,比单纯就政治改革抓政治改革更直接、更有效;财政改革是基础性改革,从政府运作的经济基础开始,是治本性改革;财政改革是务实性改革,容易操作,能很快产生效果。从财政改革入手,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制创新,是一项杠杆工程。

2.“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政将逐步从个人领域、竞争领域和微观领域向公共领域、非竞争领域和宏观领域转移,政府将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其主要职能。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公共需要也不同。因此,财政改革既要遵循公共财政的一般规律,又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的支出范围,一方面,要坚持“保平衡、保运转”的原则,做好财供人员的工资发放以及维持机构运转,切实压缩其它消耗性支出;另一方面,要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财政体制为目标,动用各种财政手段,促进经济发展。积极筹措财政资金用于交通,农田水利、环保、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再一方面,要改革财政直接介入经济领域的方法。通过构建发展平台、建立专项发展引导资金、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创新激励机制,引进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形成生产要素的积聚效应,建立发展型财政体制。

3.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预算制度是整个财政体制的核心和关键,在整个财政体制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要把改革预算管理制度作为重点,在零基预算、综合预算基础上细化部门预算。对财政各部门公共收支计划,按照部门经济发展变化,重新分析审核,区别轻重缓急,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严控支出。强化预算内外资金的调控,形成综合财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推行预算制度改革的同时,还要统筹兼顾,搞好各项综合配套改革。要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这既有利于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又使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相对分离,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和管理;要全面推行政府采购。扩大采购范围,规范采购程度,实行“阳光”财政,促进建设“阳

光”政府。

三、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的基本方向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基础,加快构建县级公共行政体制,是基本改革方向。

1.创新财政调控经济发展方法,建立“引导”型政府。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政府要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而事实上,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向公共领域过渡需要一个过程,且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的公共需要不同,政府调节经济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政府在调控引导县域经济发展中,侧重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形成各类生产要素的积聚效应。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筹措专项补助资金、社会资金用于交通、海堤、通信、供电、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加大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的硬件投入,着力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强化经济园区建设。政府不直接介入企业生产经营,并不等于在经济建设中就无所作为,而应根据实际,制定符合地方特点的思路和方式。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大力减免土地出让金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强化宏观调节。着眼于建立发展型财政的要求,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组织财政性资金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引导新上成长型工业企业。近年来,我们通过经济调控和行政推动,实施了“千万株意杨工程”、“林业双千万工程”;通过财政引导资金、财政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手段,鼓励企业新上了多个技改项目。

2.统筹综合财力,建立“服务”型政府。

从预算体制改革入手,着力增强财政的统筹能力,全力做好人员工资发放、社会保障等工作。一是对预算外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行“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监管”的票款分离制度,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单位管理面和专户储存率均达到了100%。全面推行了综合预算管理,县级财政的综合财力和调控能力有所增强。二是着力做好工资发放工作。把公务员和教师工资的正常发放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三是强化社会保障工作。将社会保险费改由地税部门代征。提高征缴率,积极推行职工社会保险的扩面工作。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在2001年全部实行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3.深化财税改革,建立“效率”型政府。

长期以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部门多、关卡多一直是政府运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把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作为一项基础性改革。大力减少收费项目,进行费改税,切实解决以费压税,以及由此产生的政府行政效率问题。一是促进进行村组撤并。二是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三是顺利实施了县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四是促进建立了“一站式”审批中心。

4.强化财政监管,建立“阳光”型政府。

增加财政的透明度,就是增加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对外开放度。“阳光”财政的建立过程就是“阳光”政府的建立过程。把积极实施部门预算作为建立阳光财政的基础。认真清理部门家底,核实人员编制,核实收入来源和支出渠道,并着手建立县会计核算中心,取消部门账户,实行统一核算。所有财会人员工资、人事关系与部门脱钩,只对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减少和遏制腐败。积极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进行操作,使财政分配方式由资金分配向实物分配过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取消收入过渡户,实行款项直达,减少跑冒滴漏,减少资金在途时间。通过上述举措,财政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从财政制度上铲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下载财政改革需要通盘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改革需要通盘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村财政如何改革

    乡村财政如何改革 乡村财政如何改革2007-02-02 21:56:02乡镇财政从二十世纪年代开始暴露出一系列严重问题。首先,由于乡村组织必须完成上级政府摊派的大量事务,而其财权却得不......

    高校财政改革

    浅议高校财政收支制度改革摘要:近几年来,在我国高教界进行了两项非常重大的改革:一是管理体制改革;二是高校扩招。高校财政改革作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本......

    乡村财政如何改革

    乡村财政如何改革乡镇财政从二十世纪年代开始暴露出一系列严重问题。首先,由于乡村组织必须完成上级政府摊派的大量事务,而其财权却得不到保证,结果乡镇财政入不敷出。好范文,全......

    财政改革和发展工作报告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及全国......

    财政改革三十年历程[范文大全]

    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三十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至今已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三十年弹指一挥......

    中国财政改革路在何方

    中国财政改革路在何方? 1概念 财政是一门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目的是增加收入,避免财政赤字。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

    2013财政改革和发展工作报告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及全国......

    新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

    新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传播学论坛》2006年第12月29日作者: 查有梁2001年6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掀起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