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领导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的研讨对策
把领导干部监督落到实处的研讨对策
近年来,县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在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条超前预防,机制规范,运作到位的干部监督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健全预防机制,前移监督“关口”
过来,干部监督往往局限在事后监督的层面,在中处于从属和被动的位置。近年,我们大胆转变观念,拓展监督领域,把干部监督“关口”前移到事前,较好地把住了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入口”关。
一是票决关。从2005年起,我县在酝酿、讨论决定干部时,推行了常委会、全委会票决干部制度。对乡镇党政正职的拟任人选,实行全委会票决,同时邀请候补委员、纪委委员列席会议,扩大了干部任免决定过程中的民主程度和监督范围,确保了干部选任质量。2003年来,有19名同志通过县委全委会票决确定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推荐人选,没有出现任何情况反映和信访举报。
二是公示试用关。县委常委会议讨论研究干部后,对拟提拔的干部,均向社会进行公示,决定任职的一律实行一年的试用,接受干部群众监督。近两年,全县共公示试用拟提拔干部199人,其中4名拟提拔干部、1名试用期的“一把手”因公示中群众反映问题被查实,取消了任职资格和试用职务。
三是任前谈话关。对新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一律由组织部和纪委共同进行任前谈话,对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的行为规范、职责履行、廉洁自律等情况提出具体要求,把警钟敲在任前,帮助他们从内心深处牢固树立起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和遵守廉政纪律的思想认识。去年,我们还专门发出了110多封任前廉政谈话信函,要求新提拔的干部带信上任,时刻对照自省。
二、健全约束机制,硬化监督措施
领导班子在单位中处于关键地位,“一把手”又处于领导班子的核心位置,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为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我们着力从五个方面建立健全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住、管好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
一是建立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县委专门下发《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将事关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人、财、物的问题,重大经济、社会敏感问题等八个方面列为重大问题范畴,纳入集体议事范围,具体制定了集体议事的程序和方法。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党委(党组)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规定凡涉及重大部署、重大财务事项、干部任免等,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后作出决定,“一把手”不得擅自决定重大事项。规则充分发挥了集体领导的作用,规范了“一把手”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
二是坚持政务公开推行集中行政审批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凡与群众关系密切或社会关注的问题,都要以公开栏、公开牌的形式公开,把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的过程,直接置于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全面清理机关行政审批事项,大力削减政府行政审批项目,将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统一放到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践证明,推行集中行政审批制度,发挥了对领导班子的监督作用,有效改变了“一把手”审批权力相对集中的状况,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三是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以前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拓展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采取定期审计、阶段审计、重点审计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一把手”的常规审计,强化事前监督。2008年来,共对69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依据审计结果,提拔重用干部13人,撤职1人,移送纪检监察1人,在全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四是强化领导干部公开承诺制度。每年初,要求各单位和每名班子成员都要结合“争创五好领导班子,争做优秀领导干部”活动,把自己的职责、目标、措施和个人的行为规范向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进行公开承诺,并在单位醒目的位置,建立固定的公开栏,将承诺书长期公示,直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五是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对全县的各级领导班子都要组织进行民主评议,专门召开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所属单位骨干、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大会,听取班子成员的公开述职,然后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由群众直接评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优劣。并规定,凡民主评议中信任票未达60的领导班子,进行重点整改;信任票未达60%或虽达60以上,但排名倒数第一的领导干部,经考察确属不称职的,一律降免职。2005年来,因民主测评和评议达不到规定要求被确定为不胜任现职的干部26人,其中24人被降职安排,2人因三年连续测评倒数第一被免职调离
。
三、健全警示机制,强化日常监督
在中,坚持经常性地督促、提醒和告诫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防微杜渐,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错误。一方面,增强监督合力。实行干部监督员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多方面了解情况。聘请了10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党外干部和现职科级干部组成干部监督员队伍,以定期例会、不定期走访以及来信来函等方式了解和收集群众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反映;组织部门加强与纪检、监察、检察、公安、信访、审计、计生等执法执纪部门的联系,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的遵纪守法情况;组织部干部还不定期下到领导干部居住地等主要活动场所进行实地察访,了解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情况;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对署名举报,有信必查。同时明确科级领导干部在遇有个人重大事项时,必须向组织请示汇报。另一方面,实行诫勉谈话和回复制度。对通过上述途径了解到群众反映的苗头性问题,由县委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领导找当事人谈话,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严肃批评,改纠正的坚决纠正,并责其作出书面回复说明和解释。对民主评议靠后或有问题苗头的领导干部,由组织部门会同县纪检部门共同对其进行谈话教育。去年,共对38名民主测评排末位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书面提醒;对18名有情况反映的领导干部实施了诫勉谈话。此举,在全县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第二篇:把领导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的研讨对策
把领导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的研讨对策
近年来,县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在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条超前预防,机制规范,运作到位的干部监督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健全预防机制,前移监督“关口”
过来,干部监督工作往往局限在事后监督的层面,在工作中处于从属和被动的位置。近年,我们大胆转变观念,拓展监督领域,把干部监督“关口”前移到事前,较好地把住了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入口”关。
一是票决关。从2005年起,我县在酝酿、讨论决定干部时,推行了常委会、全委会票决干部制度。对乡镇党政正职的拟任人选,实行全委会票决,同时邀请候补委员、纪委委员列席会议,扩大了干部任免决定过程中的民主程度和监督范围,确保了干部选任质量。2003年来,有19名同志通过县委全委会票决确定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推荐人选,没有出现任何情况反映和信访举报。
二是公示试用关。县委常委会议讨论研究干部后,对拟提拔的干部,均向社会进行公示,决定任职的一律实行一年的试用,接受干部群众监督。近两年,全县共公示试用拟提拔干部199人,其中4名拟提拔干部、1名试用期的“一把手”因公示中群众反映问题被查实,取消了任职资格和试用职务。
三是任前谈话关。对新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一律由组织部和纪委共同进行任前谈话,对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的行为规范、职责履行、廉洁自律等情况提出具体要求,把警钟敲在任前,帮助他们从内心深处牢固树立起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和遵守廉政纪律的思想认识。去年,我们还专门发出了110多封任前廉政谈话信函,要求新提拔的干部带信上任,时刻对照自省。
二、健全约束机制,硬化监督措施
领导班子在单位中处于关键地位,“一把手”又处于领导班子的核心位置,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为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我们着力从五个方面建立健全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住、管好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
一是建立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县委专门下发《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将事关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人、财、物的问题,重大经济工作、社会敏感问题等八个方面列为重大问题范畴,纳入集体议事范围,具体制定了集体议事的程序和方法。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党委(党组)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规定凡涉及重大工作部署、重大财务事项、干部任免等,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后作出决定,“一把手”不得擅自决定重大事项。规则充分发挥了集体领导的作用,规范了“一把手”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
二是坚持政务公开推行集中行政审批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凡与群众关系密切或社会关注的问题,都要以公开栏、公开牌的形式公开,把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的过程,直接置于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全面清理机关行政审批事项,大力削减政府行政审批项目,将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统一放到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践证明,推行集中行政审批制度,发挥了对领导班子的监督作用,有效改变了“一把手”审批权力相对集中的状况,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三是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以前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拓展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采取定期审计、阶段审计、重点审计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一把手”的常规审计,强化事前监督。2008年来,共对69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依据审计结果,提拔重用干部13人,撤职1人,移送纪检监察1人,在全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四是强化领导干部公开承诺制度。每年初,要求各单位和每名班子成员都要结合“争创五好领导班子,争做优秀领导干部”活动,把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个人的行为规范向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进行公开承诺,并在单位醒目的位置,建立固定的公开栏,将承诺书长期公示,直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五是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对全县的各级领导班子都要组织进行民主评议,专门召开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所属单位骨干、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大会,听取班子成员的公开述职,然后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由群众直接评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优劣。并规定,凡民主评议中信任票未达60的领导班子,进行重点整改;信任票未达60%或虽达60以上,但排名倒数第一的领导干部,经考察确属不称职的,一律降免职。2005年来,因民主测评和评议达不到规定要求被确定为不胜任现职的干部26人,其中24人被降职安排,2人因三年连续测评倒数第一被免职调离
第三篇:把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
把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
“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仅仅满足或者依赖于方法层面,人格的濡染才是教育的至美。”身为班主任我们不仅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还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更是我们学生心理的保健者和他们人际交往的协调者。什么才是健康的班集体。班级≠班集体 “集体”是一种精神的共同体。一个健康、成熟的班集体的形成,要经历4个阶段: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并且要会抓好关键环节,比如,关键时间:第一次班会、集会、第一节课前、第一天、第一周。关键事件:值日劳动、作业检查、考试等。关键人物:班干部、个性学生。
班主任的工作是“爱与责任”的教育。有感情、有温度。家校合作是使孩子更加优秀的重要途径。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必须要科学的去沟通。沟通方式要多样、沟通内容要有针对性、学习一定的沟通技巧、尊重为本。对于自己的教育经验不要过度自信;对家长的建议要适度;一视同仁对待所有家长;发生误会时多做换位思考等。与家长沟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和家长之间从相互理解到彼此信任再到携手合作,是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普遍规律。只有家长和我们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才能进一步去开发家长中的教育资源为我们的班集体所用。
通过这次班主任工作手册的落实检查,暴露反映出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待改进的问题。
平时不太注重班主任业务水平的提高,存在“等一等”、“看一看”的想法。总把眼前的催得紧的任务先完成,常规性的工作,如班主任工作手册的电访记录、小队分组等项目存在懈怠的思想。不是说想着积极地按部就班的日常完成,而是想着最后去突击完成,这样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被动。在最后临近期末,时间紧任务多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疲于应付的现象。在实际班主任工作中缺少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是需要自己今后继续去学习和感悟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高端大气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的,用心的去完成,总不至会辜负自己。
希望在每一年班主任经历中自己能有更多的“心”收获!
第四篇: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要尽可能的体现与岗位的匹配性,如何更好的体现?在与我们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良好的积累可以展现自己是一个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有思想的青年。我们有必要在报纸、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一些较为规范的语言进行积累。下面谈一篇关于钉钉子精神的文章,希望对大家的积累有帮助。
还是需要钉钉子精神
再漂亮的口号喊上千百遍,不兑现,只会是空洞无物;再美好的蓝图勾勒千百次,不落地,只能是空中楼阁。
无论改作风还是干事业,要取得实效、赢得胜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瞄准目标持之以恒。正因如此,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把钉子钉好,前提是找准方位,革除作风顽疾也是同样道理。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怎么样,关键就看是不是真正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没有认真查摆出班子成员存在的“四风”问题,能不能严肃提出针对性强的整改措施。摸清病灶、把准脉搏,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才有行动基础,建章立制、固化成效就不会实功虚做,从而严防活动跑虚、跑空、跑偏,杜绝“认认真真走过场”。
钉钉子要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改作风、干事业,也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怕改作风一阵风、抓工作不落实。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埋首于会议多、文件多、讲话多这“三多”,演奏着看盆景、听汇报、作指示、上电视的“四步曲”,久而久之,渐成习惯,只愿意浅尝辄止,不耐烦脚踏实地。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如果仅仅是认识上去了、目标清晰了、路线图规划了,但却在执行上走过场、行动中“挂空挡”,何谈收获实效,又拿什么取信于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唯有知行合一、久久为功,才能言必信行必果。
政贵有恒,打好基础、谋划长远,尤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改进作风、促进发展的“钉子”,钉牢一颗再钉一颗,必然有大成效;反之,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缺乏整改思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势必令教育实践活动在效果上打折扣。如果对于发现的问题、找出的差距,不懂得以“钉钉子精神”逐一改正,事无恒心、人无毅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终难免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只有大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讲实效、出实招、办实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茬接着一茬干,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才能力避空谈误国,践行实干兴邦,进而决胜改作风的攻坚战,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接力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五篇: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MI能源公司莫里青采油队李云峰
把“安全”时刻放在心中,从我要安全,到安全为了我,认真体会安全所在的含义,这样才能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首先自己要领会安全的有关知识;要遏止隐患的发生和防止隐患重复存在,要能在危急关头采取必要的、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法做好自救工作;要给单位同事讲述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关安全知识的所见所闻,以及把亲身经历过不安全的操作及做法,怎样侥幸的逃过了可怕后果的惊险一幕、对工作中在安全方面麻木不仁的人和事讲述给大家,才能带动身边所有的人,把好“安全”关,使企业能够更快、更好的持续发展,从而稳固企业的生存。
在狠抓安全管理上台阶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投入,花费业余时间和精力,调动人力、物力,采用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法,譬如:增办安全橱窗栏;张贴有关安全教育的横幅、标语;在我们办公场所的墙壁上、在办公楼四周的围墙上、在抽油机的防护栏上、以及其它工作场所等,尽可能多地张贴安全警示标语、设立各种示版。到处都离不开以安全为主题的温馨提示,那么通过这些吸引我们目光的彩色图片和有关安全知识的宣传标语,就可以随时提醒和引导我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时刻提高警惕、注意安全。只要我们每位员工时刻撑起安全这把“伞”,时刻牢记安全责任重在肩,就能够有效杜绝“三违”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消除各种不安全行为,从而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各类安全隐患,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首先我们应该做到安全自我,然后帮助他人重视安全工作,来填补在生产和学习中出现的安全漏洞,从而增强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要时刻牢记安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安全不仅是为企业负责、家庭负责、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负责,把“要我安全”与“我要安全”形成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进一步提高员工在安全工作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了企业的生存,家庭的幸福,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相互监督,把安全工作做的更细、更实、更加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