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提高领导绩效的途径
三、提高领导绩效的途径
领导活动是一种受诸多内外环境、方面、环节、因素制约的社会化活动。要提高领导绩效,就要求从与之相关的一切方面做出努力。综合领导科学和科学领导的相关内容,我们认为,要从以下众多方面做出努力。
(一)提高领导者的个体素质
领导者是组织有目的活动的率领者和引导者,其自身素质如何,对领导政绩的取得关系极大。为此,就必须大力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当前,最主要的是提高领导者的政治素质、适应专业领导要求的新学科知识的素质、开拓进取、敢于竞争、与时俱进的素质,全面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逐步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提高反腐防变的能力等。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要提高领导的绩效需要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认识到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在当前是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的发展观,创造政绩是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人民谋福利。政绩不是个人升迁的资本,所以要办实事,求实效,使得自己的政绩经得起实践,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衡量自己的政绩最根本的是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有了这样的政绩观,弄虚作假、浮夸、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可以得到遏制和杜绝。
(三)端正领导作风
虽然我们各级领导者的主流是好的,但不可否认,当前在相当数量的领导者身上,存在严重的作风不纯的问题。如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谈不上领导绩效的取得,而且会危及党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领导作用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实现的,人民群众也是通过对身边领导工作的感受来评价领导作风的。所以,端正领导作风要从每个领导开始,从自身做起。领导作风、党风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
好的领导作风实质上是领导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没有一个人内在素质是好的,而作风是恶劣的,也不会内在素质极差,但作风是好的领导。所以群众对领导作风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对领导个人素质的评价,口碑极差的领导是一定要撤换的。
(四)搞好班子建设
仅凭单个领导是无法完成极其艰巨的工作任务的,我们党的传统是个人负责与集体领导相结合,所以搞好班子建设对提高领导绩效是很重要的。建立一个结构良好、团结协调、富有竞争创新精神、精于务实的领导班子,是取得良好领导绩效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因此,上级的领导和组织人事等职能部门,要在对干部考察的基础上,知人善任,配备好班子,并注意寻求良好合作的机制。
一定要注是对班子的配备,因为班子是带领整体前进的“火车头”,班子没有配备好,领导绩效不会搞。配备班子人员时,有这样一些问题是要考虑的:
配好“一把手”,很多事实证明,班子战斗力的强弱、作风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把手”的素质和能力;
对未来班子的配备要多听取班子成员和群众的意见,最好是事先听取“一把手”的意见,这对今后开展工作是有利的。当然,这个工作的程序要符合组织原则、组织纪律,要履行正当的组织程序;
要注意运用“互补”原则,充分考虑班子成员在年龄、专业、学历、能力、秉性、爱好等各个方面上的差异互补,以求得和谐,有战斗力。
(五)摸索领导工作的规律
要取得良好的领导绩效,使领导工作能够由必然王国上升到自由王国,归根到底,取决于领导者认识、掌握和运用领导规律的水平和程度。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运用,人们认识、掌握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做起工作来就会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如果对规律知之甚少,在工作中肯定处处受束缚,被动,放不开手脚。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号召全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改革开放的年代,邓小平号召全党,摸索经济建设的规律,第三代领导人要求全党探索执政的规律,都说明探索规律对做好工作的重要性。要全面提高领导工作的水平,提高领导的绩效,也应摸索、遵循领导工作中的规律。
对规律的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依赖于大量的实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六)全面履行领导的职能
领导具有多种职能,如引导、预测、决策、组织、用人、指挥、协调、监督等,要提高领导绩效要认识到:领导诸多的职能并不是分割的,多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的,各种职能之间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如何全面地整合这些职能,如何综合地运用和发挥这些职能,将直接影响领导的绩效。所以,对领导各项职能都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偏废。但辩证法是讲重点论的,多种职能也不是并存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对肩负不同职责的领导来说,各有侧重。一般情况下,在领导的多项职能中决策和用人的职能更为重要些。领导要想取得良好的领导绩效,要在这两项职能上多下些功夫,使领导决策实现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同时注意克服组织人事方面的不正之风,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在进行领导工作的同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七)从体制、机制上入手
组织(包括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是实施领导的载体,也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工具和依托。要提高领导绩效,就必须在组织上做文章。正确确立组织结构,科学设立组织机构,合理配备相关人员,并努力寻求组织良好运行的机制。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其一,确立正确的组织结构,使跨度合理,幅度合适;
其二,科学设立并不断完善组织机构。机构的设置要切实贯彻精简、高效的原则;其三,寻求良好的运行机制。
当前,改革开放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已发展为生产结构的改革,同时政治体制的改革已提到了议事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使自己的组织能够有效、高效地进行运转,就必须寻求一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组织运行体制。
(八)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
领导方法的科学与否是实现良好领导绩效的重要环节。为此:
其一、深入认识和理解领导方法的方法论基础。要把领导方法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重视理论的学习,重视基本领导方法的作用;
其二、学习和继承中外历史中领导方法的精华,特别是继承和发扬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
其三、学习、研究并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及现代的领导技术与方法。
(九)钻研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运用领导的理论、原则、职能、方法,达到高超境界的能力及其表现。因而,这也是提高领导绩效的必需的前提条件。领导艺术内容很多,可以说它贯穿于和体现于领导活动的方方面面。领导要提高领导绩效,就不能满足于一般地运用领导的职能和方法,要下大功夫,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实践,逐步使领导职能和方法在自己的手中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上升到给人以美感的领导艺术的境界中。
(十)更新观念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活极为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要取得
良好的绩效,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为此,就必须克服错误偏见和陈旧观念,树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当前,需要树立的观念主要有:市场观念、求实观念、创新观念、时效观念、战略观念、全局观念、群众观念、人才观念、法制观念、自律观念、学习观念、危机观念等等。
(十一)开拓进取
领导者要取得良好的领导绩效,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首先,要有永不满足,勇于探索,强烈地成就事业的愿望和心态。其次,要有一种求实、求新、求真的精神。遇事,不干则已,干就要脚踏实地,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把远大理想与务实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此,要冲破唯上唯书的心理、因循守旧的心理、求稳求安的心理、小富即安的心理、急于求成的心理等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树立积极进取的、永不言败的精神,不断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健全心智与体魄。
领导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要通过对主客观世界的改造,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完成领导的工作。因而,要取得并不断提高领导绩效,也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第二篇:谈提高领导绩效的途径
“领导”的含义-----什么是“领导”?国内外专家作过各种解释,其中相当一部分大同小异,这里就不逐一罗列了。归纳起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所谓“领导”,就是在一定社会组织或群体内,其牵头或为首者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的取织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率领、引导、级织、指挥、协调、控制其下属,为完成预定的总任务-----主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事业发展的实力,促进事业不断发展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说:领导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活动过程,它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孤立行为,而是一种包含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和客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领导的基本职责,是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单位团体等,确立目标、制定战略、进行决策、编制规划、管理干部和组织实施等;领导的主要职能,是率领、引导、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下属,为完成总体任务,实现既定目标而团结奋斗;领导的本质任务,是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等,妥善处理好各种上下内外关系,形成以主要领导者为核心,团结一致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共同奋斗的一股合力;领导的工作绩效,不是由领导者个人,而是由被领导者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的群体活动的成效如何而表现出来的。
提高领导绩效,首先要提高领导者的素养,一个好的领导必须同时具备领导素质、领导休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领导素质提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后天的知识和经验又是决定领导素质和品位的重要条件。领导素养和领导者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先天禀赋有密切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素养也是先天具备的,便不去严格要求自己,实践充分说明恰恰相反,领导素养主要是领导者个人在后天的长期实践中,经过努力学习,刻苦锻练,不断培养而不断提高的,而不是先天生成的。心理素质和先天禀斌只为其提供一个客观基础,所以归要结蒂,领导者的实践才是提高领导素养的关键。领导者必须投入到伟大的社会实践 去,努力学习,刻苦锻练,严格要求,才能不断提高。
领导者的职务、权力、责任{又称职务、职权、职责}的相互关系,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是这样的:领导者的职务是由所在社会组织,按其任务与职能所处的法定地位所决定的{或所赋予}的,是其作为领导者的身份标志;其权力则是由其所在组织,为保证其履行领导职能所赋予的强制性支配力量;而其责任则是为了约束和制约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时,按其法定职务和职权性质,对其领导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必须承担和责任。所以在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这三者协调一致,是实现有效领导、发挥最佳领导效能的必要保证或条件,只有把这三者统一起来,领导者才能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
授权就是下放权力或简称“放权”,就是上级组织或领导者,把一定的权力交给直属的下级组织或领导者以至有关人员,使其能更好、更多地为上级领导分担一部分工作。人们常看到有些领导者,总是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整天有开不完的会,签不完的字,谈不完的话,出不完的差,接不完的电话,看不完的材料,扯不完的皮......好像哪里少了他也不行,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如果总这样忙于大量的日常事务之中,不公必然导致疏于领导的职守,从领导群众前进变为代替群众前进,因而大大降低了领导效能。所以是否能把自己手中的权力科学合理地分配下去,是区别现代领导和传统领导的重要标志。这是一个现代工领导者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的成熟表现。
只要各级尤其高级领导者都能从事业的大局出发,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讨论和总结,就能够掌握科学授权这一现代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在错综复杂、竞争激烈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最付款领导效能。
领导能力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完成领导任务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它包括领导者对领导规律、领导理论和领导方法等等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以及领导者自身的素养、思想方法、实践经验和有关知识与技能水平等等,及其在领导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一、思维能力。人们的思维能力是人们实践能力的内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对于一个领导者,思维能力更是一种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领导能力。因为领导者的领导思维,不仅会影响他自己,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甚至决定他所领导的事业和群体的兴衰成败和前途命运。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样说,领导的过程也就是领导者思维的行为过程。人们将进入一个充满竞争、挑战和机遇的21世纪,这就是领导者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领导能力的整体系统和强弱和优劣,直接影响着领导工作的水平和效能。
二、组织能力。所谓组织能力,就是领导者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和决策要求,进行统筹安排,组织和率领其下属,实现其既定的目标任务,履行其基本职能和能力。所谓领导也就是为了实现既然定目标,对其下属进行协调控制。所以如果不具备协调控制能力,就不能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领导者。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切规模较大的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这就是说,只要是共同的社会劳动,就必然要有指挥、协调、控制等领导的活动,才能使无序的个体活动成为有序的整体活动。所以不断地提高领导者的协调控制能力,是提高领导群体的整体领导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创新应变的能力。领导者的创新应变能力,就是在进行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当主、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时,善于机动灵活地变换原定的领导策略、计划、形式和方法等,来适应这种变化,这种能力就是创新应变的能力。现代领导活动,说到底也就是一种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追求新目标、开拓新境界的创新活动。必须具有更高的创新应变能力,否则就难免落后时代,甚至被新的时代所淘汰。
特别要说明的是,领导艺术是一种奇异而富有成效的方法,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知识,经验,智慧和才能的基础上,在履行其领导职能和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用特殊的手段和方法,创造性的、卓有成效的解决某些实际或疑难问题的技能。提高领导艺术是促进领导绩效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第三篇:论述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论述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对领导原则、领导方法的灵活运用,是领导者综合素质的创造性发挥。领导艺术的水平如何,关系到领导活动是否顺利和领导绩效的高低。因此,各级领导者必须千方百计提高领导艺术。
(一)、恪尽职守,保持领导艺术的先进性。
领导者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公正廉洁是确保领导活动先进性的前提,也是保持领导艺术先进性的基础。要保持领导艺术的先进性就必须把握它于政客权术的本质区别,政客权术通常是指某些掌握权力的政客为了谋取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依仗权势,耍弄计谋、玩弄权术的行为。两者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的不同。领导艺术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是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政客权术是为了个人和小集团谋取私利,争夺权力,服从个人私欲和目的。
第二,表现方式不同。领导艺术表现为真、善、美,而政客权术表现为假、恶、丑。
第三,作用不同。领导艺术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有利于人类福祉。而政客权术则是腐蚀剂,破坏团结,败坏风气,危害社会,泯灭人性,丧失人心。
第四,发展趋势不同。领导艺术具有顽强生命力,随着时代发展进步不断进步和提高,拥有美好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政客权术则是随着民主法治、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走向衰微和消亡。
领导者只有真正的领悟和运用领导艺术,抛弃政客权术,才能保持领导艺术的先进性。
(二)、运用现代技术,提高领导艺术的科学性。
在领导决策从经验性向科学性转化,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现代应用理论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通讯等技术工具介入社会生活的时代,办公自动化、电子网络等技术在公共部门得到了广泛运用,领导者要提高领导艺术,就必须大量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和处理领导工作的信息,把领导艺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此,就要建立起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的高效能的领导信息系统。
(三)、加强素质的修养,增强领导艺术的创造性。
创造性的领导艺术,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领导艺术的源泉就是领导者个人较高素质修养。领导者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和知识素质等是领导艺术得以产生和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领导者既要增强政治责任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勤政为民,公正廉洁,忠于职守,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还要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掌握渊博的知识,并且能够娴熟的运用。通过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注意经验的总结积累很分析升华,结合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任务、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分析问题和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领导艺术的创造性。
(四)、总结实践经验,把握领导艺术的规律性。
领导艺术作为一种领导工作的技能、技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经验,领导经验来源于领导实践,为此,领导者既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又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实践中的得失成败,把获得的感性认识不断升华,把握领导艺术的规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领导者应该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把它上升为理论,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领导者把握领导活动的规律,提高领导绩效。另一方面,总结失败经验,找出失误的原因,制定弥补损失、避免失误的对策,有助于领导者尽快提高领导艺术水平。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反思失败的教训,都有助于领导者认识领导活动的本质,把握领导艺术的规律,从而更自觉有效地指导领导实践活动。
第四篇:建设项目经理工作绩效的提高途径探索
建设项目经理工作绩效的提高途径探索
一、引言
建设项目经理是土木工程项目承包公司派驻在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的具体负责人,其对该项目经营管理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效益与企业发展。项目经理受工程项目承包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委托对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实施建造全过程管理,公司法定代表人与项目经理之间形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由于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委托方对受托方的欺诈行为往往不易被发现,从而造成工程项目经营效益难以控制,甚至造成委托彻底失败。如何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促使项目经理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是项目经理工作绩效控制的核心内容。下面拟对项目经理的工作绩效控制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影响建设项目经理工作效绩的因素
实际上,建设项目经理的工作绩效最终落实到所承接工程项目的经营绩效上;所以衡量项目经理的工作绩效可以转化为对工程项目的经营绩效的评价。对工程项目绩效影响的相关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往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共同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最终经营绩效。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一、在工程项目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需的人、财、物及机械设备等各种资源是满足项目建设需要的;
二、项目经理自身的管理能力也是符合项目建设管理的实际需要。在上述情况下,一般而言项目经理的主观努力程度(以下简称努力度)则是决定项目经营管理成败的主要因素。项目经理能否为工程项目的经营业绩提高而努力,往往与以下几个条件密切相关:
1、项目管理岗位的竞争程度(竞争度)
建设项目管理岗位的竞争程度,将直接影响项目经理能力的发挥。项目经理竞争上岗的程度越激烈,其获得该岗位就越不容易,一旦获得其必然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工作积极性当然就高。反之,如果通过公司行政指派的项目经理,其工作积极性就低得多。另外,如果项目经理通过竞争上岗,且双方经过充分的磋商,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就较低,双方订立的合同,对项目经理激励与约束程度都较大;而公司行政指派的项目经理不通过竞争就可以获得项目管理权进而获取相应效益,由于行政指派更多体现了委托方的意愿(实际上这也给受托方制造了更多信息不对称的机会),从而造成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其订立的合同对项目经理的激励与约束程度都较低。
2、项目经理的薪酬收入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能力,增强其对岗位职责的责任心,提高其项目管理的积极性,依据委托代理理论,项目经理的正常收入除了工资收入部分,还应该获得一定的奖励收入。项目经理的奖励收入部分往往与项目工作绩效挂钩,即预先确定一个具体的工作绩效考核目标:如果达到或超过考核目标,就奖励一定比例的超额利润;如果未完成考核目标,就对项目经理惩罚一笔罚款。通常获得的奖励收入越多,就越易发挥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同时公司也越就会获得更好的效益。所以,一般项目经理的收入包括工资收入部分和奖励收入部分,后者份额往往大于前者。同时在委托代理关系中,项目经理由于其所处的管理位置,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部分项目经理可能会出现道德失范行为,即为了获取个人不当收入,从而不惜损害公司利益,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约束机制加以控制。
3、目经理的个人声誉
良好的个人声誉是对项目经理长期项目管理效果的社会正面评价,也是项目经理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客观反映。项目经理良好的个人声誉既有利于公司的投资者与公司员工树立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也有利于创造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相应地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崔文正——《领袖之道》课程主讲人,北京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国学学部主任研究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EMBA总裁班特邀教授,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学的开拓者和传播从某种程度上说,良好的个人声誉是项目经理的第二次生命。所以,项目经理总是努力追求并期望获得这一殊荣。
三、建设项目经理工作绩效的提高途径探讨
总体上说,项目经理的个人能力越强,工作越努力,掌握的资源越多,相关因素的干扰越少,项目经理所管理项目效果就越好,显然也会使公司获得较好的经营绩效。下面对影响项目经理工作绩效的各种因素详细讨论。
1、项目经理的经营管理能力。项目的经营管理能力越高就越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工作绩效。检验项目经理经营管理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依据以往项目经理的工作绩效记录加以比较,而促使项目经理经营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的最好方法就是引进竞争机制。
2、项目经理所能掌控的资源。掌握或控制的资源越多,就便于其经营管理效果发挥,其工作绩效就越明显;显然,项目经理努力工作管理一个大项目所获得的工作绩效肯定比同样努力工作管理一个小项目所获得的工作绩效大得多。
3、项目经理岗位竞争程度。项目管理岗位竞争越激烈,项目经理的努力程度就越高。实践证明经过竞争上岗的项目经理其工作努力程度比通过行政任命上岗的项目经理的努力程度要高得多。
第五篇:如何提高工作绩效
如何提高工作绩效
企业的成功之道说到底就是变革之道,古人说过:穷则变,变则通,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如果没有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那么毫无疑问将是坐以待毙的。当一个企业无路可走之时,也是这个企业的拼搏掘起之日,不变则废,变则兴。通过世界名企的变革实践,可以证明对工作绩效的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它将被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如何提高工作的绩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以公司目标为基础,制定部门目标,以部门目标为基础,制定个人目标,做到从肩 上有担子。公司总体的目标是宏大的,是对全体员工的要求,不能具体到部门或个人,虽说是可以实现,但不具有较高的执行性,各级部门就要依据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级级落实,依据各部门的责任,明确清晰的列出本部门的目标,部门领导或者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以部门目标为基础,分解到每一个人,做到人人完成小目标,集体完成总目标。
2、围绕目标的实现,制定适宜的规则,并在各环节严格执行。当目标制定后,每们员工的心里就有一个“靶心”,大家有了明确的方向,在向这个方向迈进时,为了不相互的干涉,不相互的 “拖后腿”(扯皮),必须制定出适宜的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目标的完成,所以规则必须以利于目标完成为基础,任何与此相背离的都是不正确的。在规则的执行中应当有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并要严格要求,严厉考核,鞭策落后者,激励先进者,严格各个环节的执行是整个规则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规章制度就是要靠大家共同执行的,否则即使是在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只不过是毫无用处废纸一张。
3、合理考核各阶段的完成情况,并及时吸取反馈意见,形成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PDCA循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目标的考核要分阶段、按部门、按人员进行检查考核,对未按时完成的及时督促,并听取目标负责的意见,目标和规则的制定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缺陷,难以做到尽善尽美,这时要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工作循环,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改进,尽可能的做到完美。
总之,目标的实现与完成与过程是分不开,过程是事情结果的保障,绩效管理的重点就是对过程的管理,并结合目标与结果进行对照。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有目标,遵循一定有规则,通过过程的努力而最终实现,所以提高工作绩效的关键就是确立目标、逐级分解、遵循规则、不断改进、监督完成,其中执行力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综上所述,提高工作绩效必须以强大的执行力为基础,通过不懈的过程管理,最终才能完成公司的总体的总体目标,完整的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