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社阳乡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为贯彻落实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5月27日,社阳乡召开全体乡村干部大会,简要回顾2010年度食品药品工作情况,并就做好2011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谈想法、提思路、议措施。
一要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认真学习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报告,贯彻落实全县食品药品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我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科学分析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对我乡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与各行政村、有关企业单位签订社阳乡食品药品监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全面部署2011年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目标,并要求各行政村、有关企业单位要开展学习,深刻领会,广泛宣传,统一思想,把乡、村干部的心思用在保障全乡1.2万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上。
二要开拓创新,提高效能。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新形势需要,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善于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出经验、树典型,扎实提高工作效能,在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三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把各项工作部署和重要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量化到每个办公室、每个单位,将责任落实到人,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加强责任追究和督促检查,适时与工商、卫生部门联系,了解工作进度,以 “稳、准、狠”的工作态度,全力推进2011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确保全乡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社阳乡金磊)
第二篇: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文明稳定和谐
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文明稳定和谐
中共##县##镇党委
根据“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我镇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农民教育工程”为载体,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等做出了新的努力,有效提升了农民素质,形成了文明村风,促进了社会和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基层了解农民思想现状,准确把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方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坚持以调研为先,充分认识农民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和道德觉悟的层次性,不搞“一刀切”、“一锅煮”。一是发放调查问卷。从新政策、新村镇、新产业、新农民、新风尚、新保障、新组织等七个方面,重点设计50道问卷调查题,进行专题调研,发放问卷调查表510份,收回有效问卷468份。通过分析村民对所提问题的知晓程度、评判事物的是非水平、表达个人意愿的诉求情况,全面了解村民的思想状况。二是进村入户调查。以住村干部牵头,村干部为主组建走访调查小组,集中半个月时间,按照“进村入户、每户必访”的要求,详细调查了解每户村民的家庭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要求等,根据实际,—1— 着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三是畅通民情通道。对民情信息及时掌握、综合分析,利用“一事一议”,说事制度,及时解决群众矛盾冲突,确保了农民思想稳定和农村社会和谐。近几年,我们通过及时采纳合理化建议,促使一批基层难点、热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今年以来,我镇民事纠纷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5%。
二、多措并举提升农民思想素质,切实保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
我们以“农民教育工程”为载体,围绕农民所盼、所思、所想,有的放矢,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教育活动,做到干部在一线服务、惠民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纠纷在一线解决,让群众既得实惠又受教育。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在全镇范围内建立了“党总支+学习骨干(中心户)+农户”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并结合村“远程教育”、“党委书记讲党课”、“农家书屋”,通过广播、网络电视以及镇、村、社三级会议广泛宣传中央、省、市、县重大会议精神,并对新农村建设中部分存在的等、靠、要现象进行教育引导。同时,镇上还为每户村民发放《劳动镇城乡环境进村社宣传手册》,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开展“五五普法”等宣传教育活动,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二是强化机制保障。重点健全和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行为约束机制、学习检查机制“三个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宣传部门的要求,划拨专项经费,确保
—2— 重点党报党刊和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经费支出,为每个村支部订阅了《民主法制建设》、《党建》等期刊,并结合村级阵地建设,规划了党员活动室和阅览室,形成较完备的教育基地;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讨论,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列入重要内容;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学习大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纳入村年终目标考核。三是强化典型带动。注重培养和挖掘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以典型引路,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用个别带动一般,在全村先后推出多名村民勤劳致富能手、道德模范先锋等典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三、创新方式激发农民思想改进,切实保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为促进工作开展,我们创新教育活动的方式,激发村民积极参与,重点开展了三项活动:一是开展 “三最村民”活动。向群众大力宣传我镇开展的争当“三最”干部主题实践活动的情况,并在开展评选“三最村民”活动,对民意测评高、群众公认的“三最村民”进行通报表彰。2010年旧居村支部书记被命名表彰为全市“三最”党员干部。二是开展“一对一”交心活动。由各村干部、社长、党员等骨干联系自己所在社农户结成帮学对子,真正做到对政策方针、重大会议精神学习覆盖率100%,同时,村“两委” 定期向村民传达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介绍我镇建设成果,增强大家对劳动镇的认同感和自豪
—3— 感,并及时向群众讲政策、讲形势、讲变化,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三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弘扬陈毅元帅精神,树立帅乡人民形象,展示劳动儿女风采为主题,大力倡导广大农民群众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处处争先,努力创优,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进一步改变了场镇面貌,树立了清明的政风、淳朴的民风,为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把着眼点放在农民身上,将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穿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领导要求和兄弟乡镇特别是先进乡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着力在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和务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和改进,努力使我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4—
第三篇: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共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党委
近年来,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共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党委从加强“三资”管理入手,制定了有效的监管办法,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确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建立“三资” 管理台账,明确管理内容
村级“三资”,即指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的总称。包括农村集体本身所有、国家扶持、部门捐赠等形成的集体“家底”。主要包括村集体的土地、山林、小流域、塘坝、房屋、债权债务、货币存款等。加强对村级集体“三资”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台账。这不仅能够使村民清楚本村、组的“家底”,同时,还能够为有效的管理好村集体的“三资”提供基础资料,为促进农村发展发挥应有作用。从2004年开始,湾甸子镇由分管副镇长负责,经管站牵头,林业站、水利站、财政所等部门及各村组干部配合,经过3年多的努力,于2007年末,全面完成了全镇11个行政村的“三资”管理的登记建档工作,共建立
村集体 “三资”台账166本,全面登记了全镇各村、组现有村级集体“三资”的详细情况。一是建立村集体所有的山林台账11本。主要登记的内容有:山林的树种、坐落、面积、林龄、转让等情况。对转让后被他人采伐完的林地,村集体立即收回重新发包,同时进行变更登记,实现了对山林的动态管理。二是建立村集体所有的小流域台账48本。主要登记小流域的坐落、流域面积、承包者姓名、承包年限、承包金额等内容,做到到期收回,并及时发包,实现对小流域发包的动态管理。三是建立村集体的固定资产台账11本。主要登记集体所有的房屋、塘坝、水库、拦河闸及集体和国家投资兴建的其他固定资产等内容。四是建立村集体所有的资金台账48本。登记内容包括债权债务和货币资金等。每年镇经管站都对各村组的资金账目进行清理,及时掌握各村组各的债权、债务、资金变动情况。五是建立村机动地台账48本。登记内容包括坐落、面积、四至、承包者姓名和承包年限等。在各农户二轮土地延包合同的基础上,公开、公平、公正的按政策发包机动地,做好机动地的变更登记工作。
二、制定“三资”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权限
全镇制定了一整套村级“三资”管理办法。明确了村级“三资”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明确了监督要在镇政府的指导和村民参与下进行。规定了在转让发包集体资产时,要按照村“两委”班子研究通过、提交村组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向镇政府提出请示报告、经过镇有关部门现场评估批准、通过公开招投标的程序进行,不允许简化程序。规定镇林业站对涉及山林问题的必须到现场测量评估作价,镇水利站对涉及小流域水面问题的必须到现场测量评估作价,镇经管站对涉及土地问题的必须到现场测量评估作价。并以评估最高价为底价由镇政府统一对外公开招标。在资金的管理上规定:所有资金的使用必须在村监会签字同意后方可入账。村主任有权决定500元以下的资金使用;500元至1000元的,需要由村书记和村主任共同研究决定;1000元至2000元的需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使用。2000元以上的需要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经镇经管站把关,报镇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使用。
三、完善“三资”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明确了镇经管站对村级“三资”管理负有主要监督职责,安排专人负责各村“三资”台账的管理,保证监管工作不出差错。二是实行村级“三资”管理镇政府备案制度。从2008年开始,镇经管站对各村统一建立集体“三资”电脑管理台账,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变更。要求各村把每年有关“三资”管理的会议记录、各类合同协议、台账
等资料一式二份报镇经管站备案,随时掌握各村“三资”管理的运行情况。三是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和“村财镇代管”制度。把各村“三资”管理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进行及时公开。各村组的资金全部由经管站统一管理;各村组的资产和资源的处置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程序进行;集体工程项目的承包必须公开招标;国家支农惠农专项资金补助的使用必须由镇政府、村组干部和村民共同参与管理,严格按政策、按规定办事。四是赋予村监会对“三资”管理的监督职能。镇纪委明确要求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三资”管理上,事前要请村监会成员参加,事中要求村监会成员参与监督,听取群众意见,事后要听取村监会成员报告。2008年得胜村原小学校舍评估定价为11万元,在村监会的参与下,经公开招标卖到23.05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2万多元,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监管效果。
四、“三资”管理效果显现,社会和谐经济发展
通过几年来的具体实践和操作,湾甸子镇的“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1、进一步改善了干群关系。个别村民对村组干部的工作有疑问或有想法,可以直接到镇政府反映,由镇政府直接查阅“三资”管理台账当场进行说明解释,增加了工作的透
明度和可信度。各村因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引发的信访量明显减少,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和谐稳定。
2、规范了村组干部的工作行为。2007年3月,村“两委”换届后,某村新上任的村主任不久就招标转包了一条小流域,收入23.3万元。他想把钱拿回村里,还说以前村里的钱都是由村干部说了算。镇经管站按照“村财镇代管”制度,向他说明解释后,将转让款如数存入该村会计账户。2008年,这个村主任又擅自作主,私自安排修建边沟支出3万余元。报账时因未履行“三资”管理程序,被镇经管站否决,没有入账。年末在村干部“双述双评”大会上,尽管他向村民代表做了检讨,但因为村民代表提出此事没有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还是没有入账报销。这件事不仅教育了他,同时也树立了镇政府的威信,维护了村民的共同利益。
3、减少了村组干部腐败现象发生。湾甸子镇的村级“三资”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实现了镇政府相关部门、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三者权力相互制衡的管理监督模式,实现了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监督工作的公开化。保护了村集体的利益,瓦解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全镇连续三年无村组干部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4、确保了村集体利益不受损失。2007年末,湾甸子村河东组个别村民到镇政府反映村组干部私自将一片林木给
卖了。经镇政府调查了解,发现该片山林并没有转让,只是有人找过村组干部,想以6万元的低价购买这片山林。村干部对其说明需依照“三资”管理办法的要求,按管理程序进行转让而回绝。2008年7月份,在镇政府主持下,通过公开招标这片山林卖了19万元,维护了村集体利益,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第四篇: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就是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安全监管部门在安全地生产中的职能作用,促进我区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在安全生产领域加强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在安全生产领域加强综合治理是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近年来,全国生产安全事故逐年下降,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形势十分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严重,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一些事故发生后因群众安置、损失赔偿、工伤待遇等方面处理不周导致矛盾激化,有的演变成重大的社会治安问题;一些事故背后存在着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
腐败问题,严重破坏了执政党和政府的社会形象。所以,在安全生产领域加强综合治理有利于落实“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有利于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安全监管部门要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搞好安全生产,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领导,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要坚持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责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安全生产领域同样适用,而且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这“三个责任”的落实,在3月13日的国家安监总局召开的办公会议上作了进一步强调,以便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要强化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领导责任,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配合有关部门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实施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考核内容,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的党政领导要予以表彰,对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单位和领导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坚持预防为主,实现标本兼治。
实现安全生产重在预防,重在治本,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我们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探索有利于本地区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要认真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牢记“隐患险于明火”。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安监部门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监管部门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组织、督促、引导企业经常深入地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及时协调和解决本地区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其他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始终把煤矿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大瓦斯综合治理、整合技改矿井安全监管、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停产矿井复产验收等工作力度,促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有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组织开展对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宣传教育,重点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火灾自防自救知识和逃生等安全常识,增强其依法维护安全生产权益的意识,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防范技能。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执法、严格执法,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严肃查处责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认真查处事故,严厉追究事故责任者的责任,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尤其要严厉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要对依法处理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协助安全监管部门做好重特大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做好灾民安置、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工作,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维护生产秩序。
四、注重实效,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格局,经过几年的努力,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局面初步形成。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将安全生产纳入“平安建设”之中,为各地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在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注重实效,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要与安全监管部门及相关单位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定期分析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深入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性和特点,抓紧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有工作机制和手段,及时加以协调解决,预防和
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实现安全、和谐发展。要建立彼此间经常性的信息交流通报制度,安全监管部门要将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进行通报,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要会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活动。
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综治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和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要充分利用当地主流媒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宣传报道力度,大力宣传安全生产与“平安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宣传本地在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方面创造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对一些重特大典型案例要予以曝光。通过舆论宣传和引导,努力营造重视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
三是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要发动群众参与本地区、本单位、本社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对本地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违法、违纪和违规现象进行举报,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在企业职工中广泛开展维权活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我认为做到以上几点,安全生产领域综合治理就会取得一定成效,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榆次区安监局 二○一一年三月
第五篇: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调解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
积极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调解民间纠纷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要任务。要大力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在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生产经营、损害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调解的同时,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围绕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促进民生问题解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认真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工作。把预防矛盾纠纷作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切实强化人民调解预防矛盾纠纷的功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准确了解掌握民间矛盾纠纷信息,对各类矛盾纠纷信息做出迅速反应、及时处置。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认真作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变事后调处为事先预防,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向基层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依法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提供依据。
切实强化人民调解的宣传教育功能。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人民调解始终,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地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当事人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要坚持质量为本,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解率、调解的成功率和调解协议的履行率。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引导人民群众更多地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矛盾纠纷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解率。进一步强化依法调解、规范调解的意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不断提高矛盾纠纷调解的成功率。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与诉讼的衔接,强化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履行率。
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人民调解理念创新,切实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的理念,把服务群众、促进民生问题解决,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价值追求。积极推进人民调解手段和方法创新,善于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调解工作,善于依靠人民群众开展调解工作,善于运用法、理、情结合的方法开展调解工作,善于依托司法行政资源和借助社会力量开展调解工作。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增强调解效力。
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建设,推动人民调解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立足人民调解的性质和特点,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流程,明确受理、调解、履行等环节的具体要求,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岗位责任制等制度,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员行为规范,严格人民调解工作纪律。
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完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化解疑难复杂纠纷、指导村(居)调解组织开展工作的作用。加强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着力推进改制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建立调解组织。积极探索区域性、行业性的自律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在流动人口聚居区、毗邻接边地区、大型集贸市场、物业管理小区、消费者协会等建立调解组织,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坚持人民调解员选任制度,不断调整、充实、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改善调解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加大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力度,把调解员培训纳入司法行政队伍培训计划,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期分批实施,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切实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人民调解员队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教育引导他们不断增强大局观念、群众观念、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宣传表彰先进人民调解组织和优秀人民调解员,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发展。
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切实解决好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业务经费、人员培训费,落实好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解决好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和设施等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物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