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惠建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 去”。在现阶段,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一个标准”,紧扣“三个变化”,突出“四个重点”,转变作风,深入群众,为民 服务,创先争优,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面,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我们一要坚持打牢思想基础,心里装着群众。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 策,多办利民之事。二要坚持以民为师,时刻尊重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管理、去工作,以我们真诚的行动来赢 得民心。三要练就过硬本领,全力服务群众。坚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加强群众工作知识培训,唱响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主旋 律,提升群众工作的成效。
二、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方法
1、紧扣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的新变 化,密切联系群众,着力创新矛盾化解机制。面对复杂严峻的信访稳定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和谐理念,着眼于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探索解决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一 是建立领导干部公开接访、约访、带案下访等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四转变”,即变群众上访为下访,变劝阻上访为代理上访,变中转办理为就地办理,变稳 控群众为服务群众,使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推行领导干部大接访和“乡村说事日”制度。
县级领导带头公开接访,倾听群众 诉求,及时协调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信访问题。坚持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进村集中时间说事两次,乡镇领导和干部除正常下乡工作外每月在说事日集中与 群众说事一次,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努力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三是建立完善双向承诺信访代 理、律师参与涉法信访、领导陪访等制度。通过用熟悉群众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正常的信访秩序。
2、紧扣社会治安 压力加大的新变化,紧紧依靠群众,着力提高社会治安管控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一是加强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整合基层综治力量,不断完善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四张网”,即治安信访协调中心户长防护网、社区群防群治联防网、快速反应的街 面巡逻网、以技防为主的单位内部和农村防控网,确保严重影响公众安全感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加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 展送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活动,不断增强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为建立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奠定坚实的基 础。三是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大力宣传《信访稳定、平安建设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群众举报揭发违法犯罪线索,营造全民参与治安防控、维护社会稳定的浓厚氛 围。
3、紧扣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变化,注重引导群众,着力加强虚拟社会的现实化管理。我们要善于运用网络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积极拓宽 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主动了解与网民交流的有效渠道,主动学习与网民沟通的基本技能,通过网络准确掌握社会舆论走向和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 工作,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重视网络舆情引导,学会并善于运用以微博客、QQ群、人气高的BBS论坛等为代表的“黄金四小时媒体”,及时公布真实信 息,释疑解惑,避免滋生谣言和事端,抑制非理性和极端言论,为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关注民生,致力造福群众,确保人民满意
1、深入群众,在体察民情聚民心上下工夫。一是搭建诉求平台。利用政府网站等媒体推进“网络问政”,构建“以县信访接待室和信息中心为龙头,镇综治维稳 中心为依托,村综治工作站为基础”的三级群众工作网络体系,使群众诉求在基层能够及时顺畅表达。二是建立民情台账。坚持“一线工作法”,即领导在一线指 挥、干部到一线锻炼、党员在一线服务,民情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制定,问题在一线解决。三是紧扣发展主题。下大力气解决民忧民困,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凝聚民心。
2、服务群众,在改善民生护民利上下工夫。让群众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提升幸福指数,增强安全感。建立社会稳 定风险评估制度,在项目建设、征地补偿等领域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尽最大努力 满足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3、贴近群众,在化解矛盾促民和上下工夫。在全县干部中开展爱民“大走访”,推行“六个一”工作法,即调解 一起矛盾纠纷;发放一张征求意见表;发送一张便民联系卡;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建立一本整改台账;拨打一个回访电话。通过这些措施,切实转变干部的思想作风 和工作作风,形成干部深入基层、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良好局面。
4、发动群众,在打防并举保民安上下工夫。一是广泛宣传促参与。通过各 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平安创建,努力营造“社会治安人人有责,平安创建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二是警民联防出 重拳。强化城区治安防控,充实专职巡逻队伍,将专业警力和各种辅警力量最大限度置于街面,开展24小时巡逻,做到“两见警”,重点加强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整合资源,提升信息化服务实战的水平,严厉打击现行犯罪。三是群防群治强基层。将农村、社区警务工作重心下移、阵地前移,对平安志愿者进行治安防范培训,组织、指导群防群治组织开展护村护院、邻里守望、治安协防、平安宣传等义务巡防活动。警民一心,共同构筑防范打击犯罪的铜墙铁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 治安的满意率。(作者系合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第二篇:提升群众工作能力_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屏山县政府副县长雷涛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行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国公安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要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学会做群众工作,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好公安工作的新思想、新办法,打牢公安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公安工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宗旨,在全面推进“科技强警、素质建警”进程中,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和服务群众这一基本工作理念,分析和掌握群众工作特点,努力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为公安事业健康发展筑牢根基。
一、当前公安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群众思想的多样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使人们的道德观、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意识形态等发生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从单一化趋向多样化、从普遍化趋向差异化,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权益保障意识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不断增强。
(二)群众工作的复杂性。随着社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深层次利益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例如企业裁员导致失业返乡人员增加,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征地拆迁中经济补偿矛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相互交错,由此引发的不安定因素随之增多,使群众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化。这些诱因如不能及时消除,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
(三)警民关系的敏感性。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凸现,使警民关系变得越来越敏感,特别是处置涉及社会、经济领域的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时,当事群众的一些需求是公安机关职责决定所不能直接答复解决的。公安民警处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时常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由于当事人不理解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个别地方和部门超出公安职责范围使用警力也让民警形象受损。此外,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和经济利益,对民警的执法工作进行片面报道甚至歪曲事实,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公安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部分民警“无心”做群众工作。少数民警因个人素质和认知上的原因,群众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忽视了执法工作的人性化和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对待群众态度冷漠,作风浮躁,执法不公。工作中部门与部门之间、警种与警种之间缺乏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特别是在一些单位,还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问题,严重挫伤了广大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热情。
(二)部分民警“无力”做群众工作。公安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各项业务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责任,同时警力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基层民警管理辖区居民数和人口数远远大于公安部的要求。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在精神上和体力上严重透支,即使有心也无力多做群众工作。经调查发现,部分基层民警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的时间不到实际工作时间的五分之一。
(三)部分民警“无能”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能力需要长期学习磨练和积累,部分民警虽然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但把握不了群众心理,学不会群众语言,掌握不住群众工作方法,在开展群众工作时“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无能”开展群众工作,让群众对民警失去了应有的信任。
三、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要切实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变治理为服务,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变堵防为疏导,变层层转办为层层解决问题,全力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一)充实基层警力,挖掘做群众工作的力量源泉。在当前警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基层公安机关应按照“力量往基层使”的要求,优先调整、充实社区和乡村民警,建立起机关民警、新录用民警下基层锻炼的长效机制。要从思想、政治、生活、经济等多方面关爱基层民警,努力解决社区、农村警务室民警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拴心留人”,调动起他们做好群众工作的积极性。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设计群防群治活动载体,积极培育以有偿化服务为主,以保安服务为代表的新型群防群治组织形式,加强对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改变治安基础工作由公安机关包揽的现象,使有限的警力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抓好重点工作,让基层民警腾出充足的时间深入到群众中间开展工作。
(二)关注群众生活,挖掘做群众工作的内涵深度。要正确处理破“大案”与破“小案”、案件侦破与追逃追赃、打击与防范的关系,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在积极预防、严厉打击严重暴力性犯罪的同时,也要加强与人民群众安全感紧密相关的盗窃、抢夺等多发性侵财案件的侦破工作,真正做到老百姓最痛恨什么,就重点打击什么;老百姓反应什么问题最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此外,我们还要坚持打击和防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念,统筹
结合,双管齐下,实现系统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和全面延伸社会治安防范网络的有效衔接。
(三)拓展服务平台,挖掘做群众工作的特色亮点。要因势利导,因情施策,围绕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群体搭建为民服务的平台,形成为民服务的特色和亮点,实现“五个到家”(调查访问问到家、管理工作做到家、安全防范抓到家、服务工作干到家、意见建议听到家),打牢群众工作基础。比如,可以结合公安管理工作实际,针对户籍窗口、车管窗口、出入境窗口等建立各具特点的服务联系平台;也可以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针对旅游景区、工业园区、农村地区等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联系平台。只有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时间送上最需要的服务,我们公安机关的群众工作才能拿到广大群众打出的最高分值。
(四)创新考核机制,挖掘做群众工作的生机活力。要把“群众工作”相关内容设置成为常年的考核项目,加强对群众工作的绩效考评。在考核民警做群众工作指标的制订上,抓住民警熟悉率、见警率、满意率等关键性、结果性指标。要进一步实施考评拉动激励机制,坚持内部考核和外部评议相结合,以内考促动力,以外评造氛围。内考主要考核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应知应会常识、法规、民警和辖区群众双向熟知率、群众提供线索破案率、群众信息采集率及群防群治等情况。外评主要考核辖区群众的见警率、知警率和满意率。要严格兑现奖惩,对于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民警要及时表彰,对工作不称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提升服务本领,挖掘做群众工作的不竭潜能。要在发扬我们党群众工作的传统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总结群众工作的规律,做到“四统一”,不断提高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的本领。一是坚持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工作的统一。要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要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入手,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坚持言传与身教的统一。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结合社区、农村警务工作,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虚心向群众请教,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同时,要注重自身修养,做人讲人品,为警重警德。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说话要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做人要让群众“看得起”、“信得过”。三是坚持来与去的统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工作不仅仅是服务于群众,而且要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公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四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同时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状况的变化,将公安工作的特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创新群众工作的途径与方法,使群众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把握“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狠抓落实”的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奋力拼搏,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综治战线自觉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争创
全省综治先进市和全国综治优秀市为载体,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使我市综治工作整体绩效在全省达到了“四个领先”、“六个不发生”,维护了全市大局稳定,为我市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治安和司法环境。我市连续3年被授予“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荣誉称号;近日,又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平安三门峡”、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工作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要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
一是要大力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国泰民安、崇尚和谐,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追求和企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开展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载体。对此,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有重要批示。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顺应广大群众的愿望,把平安建设作为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拿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大力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出成效。要进一步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各项工作措施的有效落实,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创平安、保稳定、促和谐的良好氛围。目前,我市基层开展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一些地方的工作富有成效。我们要认真加以指导,总结推广经验,把全市的创建活动引向深入。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统一领导、统一部署,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共同努力,打造平安三门峡。
二是要认真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努力消除各种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大任务,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严峻考验。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凸显期。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恩格斯也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利益矛盾是永远都会存在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人们之间有没有利益矛盾,而在于我们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和谐”就是要求我们要更多地注意做好“兼顾”与“协调”的工作,全面地、认真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提高执政能力,以有效化解因利益矛盾而产生的不稳定因素,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近几年,因企业改制、农村征地、城市拆迁、涉法问题等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相对突出,导致群体性上访时有发生。为此,我们要把深入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努力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性工作来抓,完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及时深入地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活动,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排查调处制度化、经常化,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把各种可能影响稳定的问题及时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要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刑事犯罪高发的态势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严打”方针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在预防控制违法犯罪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这两年,我们围绕建立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经常性工作机制,认真改进“严打”的方式和手段,着力在提高打击的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工夫,从我市的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突出重点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有组织犯罪以及毒品犯罪,尤其是在近期开展了以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春雷行动”,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逐步有所增强。在“严打”的同时,持续不断地排查整治治安乱点,并在解决流动人口犯罪、城镇无业人员犯罪、青少年犯罪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以及易燃易爆物品管理混乱、公共娱乐场所秩序不好等治安突出问题上作了许多努力,有效地
遏制了刑事发案上升的势头,保持了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全市刑事发案连续3年保持了下降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打击犯罪的整体工作水平,我们要不断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刑事犯罪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社会治安评估预警机制,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动性,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有效防止社会治安出现反弹,切实提高驾驭社会治安
局势的能力。
四是要牢固树立“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思想,集中精力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上下工夫。搞好社会治安,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有效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上,强化治本,谋求长治久安。基于这样的考虑,2002年,我市决定在城乡地区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天网工程”,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从两年多的实践看,这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已开始显现。去年全市刑事案件比上年下降9.2%,“双抢”、盗窃等可防性案件下降33.7%,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3%。当前和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把治安防范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整合治安资源、创新工作机制、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力求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击、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
五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的总要求,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我们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组织指导综治工作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经验,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不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力度,围绕落实领导责任制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原则,制定出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今后我们仍然要立足长远,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把制度和机制建设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强化党委和政府维护稳定、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为核心,加强和完善综合治理的领导机制;以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和“属地管理”、“一票否决”制度为重点,健全领导责任制和查究制度,形成有效的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和激励制约机制;以规范、强化综治机构建设,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齐抓共管为关键,加强和完善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以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排查、疏导、调处机制;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为目的,加强和完善综合治理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局面。
第四篇:构建和谐企业促进社会稳定
企业综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构建和谐企业 促进社会稳定
----贵州永红食品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永红公司创建于1984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员工1500人,占地面积10多万平方米,资产16670万元,集科研开发、肉牛养殖、食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贵州省规模最大的牛肉干制品生产企业。公司产品有牛肉干系列产品、卤汁禽肉系列产品、豆制品系列产品和黑糯米酒系列产品等60余个品种规格,产品畅销全国29个省(区、市)。中国牛肉干网、中国名企排行网、德特市场研究网等网站在对2008年、2009年、2010年中国国内十大牛肉干名牌排序中,“牛头牌”产品名列第一。
公司先后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第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国家牛肉技术研发分中心等荣誉称号。自1998年以来,“牛头牌”牛肉系列产品和商标连续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和“贵州省著名商标”,2010年“牛头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近年来,公司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统领创建平安企业,全面落实各项责任制和安全防范措施,开展创建“平安部门”、“平安车间”“平安班组”活动,为公司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安环境。企业已成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主渠道,为富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1年被黔南州人民政府评为“2009年-2010吸纳农民工就业先进企业”。
二、综合治理,注重实效
根据县综治办有关文件精神,公司建立了综治工作室,成立了企业调解委、治安联防队、法制宣传组、流动人口管理组、禁毒协管、消防安全、维稳反邪、帮教专管“综治八大员”机构,形成了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有办公地点的工作机制,从总体上加强了对平安创建和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公司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防火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平安创建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并把此项工作列入责任制考核范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发生重大事故或处理不当的,追究责任。
2、加强安全防范建设,落实平安建设“三防”措施。开展创建平安部门、平安车间、平安班组活动,推动平安企业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建立以平安创建综合治理机构、责任部门为主体的“人防”网络。建立检查登记制度,完善关键部位的防范设备,从总体上有效地加强了“物防”管理。在“技防”上加强对办公区域、生产区域、安全防范重点区域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筑牢了一道安全“堤坝”,杜绝了盗窃案件的发生。
3、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做好内部防范工作。配备了专用消防车一台,更换调整了消防器材、楼道灯具、保险门窗等防护设施,办公区、仓库、车间等全部安装了电子摄像头,防盗门、窗都装了铁护栏,进一步消除了安全隐患。近几年来用于安全防犯开支达50多万元,人、财、物投入到位,未发生一起财物被盗事件。
4、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切实清除各种不安定隐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在于加强对生产车间、物资仓库的管理。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检查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有关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定实施情况、安全培训情况、弃物处理情况,建立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增强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从根本上消除了各种不安定隐患。
5、突出工作重点和难点,积极排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一是抓重点对象,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作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化解矛盾,多年来未出现上访情况。另外,还加强对住宿人员的管理,建立登记制度,保证临时来访人员证件齐全,来去都有登记;二是抓要害部位,落实具体防护措施。确定财务室、研发中心、锅炉房及配电室、办公室、车间、仓库等部门为重点要害部位。值班人员每天对上述部门进行巡视,强化安全责任,进而确保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三、企村共建 睦邻友好
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周边环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公司注重与周边村寨、村民的关系,主动与他们搞好和谐创建工作,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环境,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公司在用工上以聘用周边村寨的群众为主,既解决了周边村寨群众的就业问题,又可以通过聘用的这部分职工加强与周边村寨的联系,协调处理村企关系,实现村企之间的和谐相处。公司总部现有的1000余名职工中,大部分来自河边寨、杨家寨、城番村等周边村寨和涟江、凤山、西山、蒙江社区,实现公司职工与周边村寨、社区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公司的和谐和稳定。
公司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用自有的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帮助群众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种养殖户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多年来,公司先后出资帮助周边村寨修建校舍、人畜饮水、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供用水、用电方便,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多年来,村企之间没有发生一起纠纷事件,公司工作得到了周边村干部群众及社区的支持和拥护,企业周边村寨处处洋溢着和谐共处的新气息。
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多年来,公司始终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以慈母般的关怀善待每一个员工,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依法为职工缴纳养
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建立了良好的劳动用工关系。公司还成立了由工会和相关管理部门、员工代表组成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及时化解劳动人事争议问题,为公司的劳动用工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多年来,企业没有发生重大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公司积极筹措资金改建和修建员工住房,解决员工住宿,开办员工食堂,为保证就餐质量,公司每月要补贴一定的资金改善伙食。公司视职工为手足,每年的中秋、春节都要发放礼品慰问员工。此外,公司党支部和工会等群团组织经常开展走访、慰问职工活动,及时解决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困难,员工的亲属病逝,公司都要派人带着礼品登门看望,帮助解决困难。2007年和2009年,公司2名员工因家中发生重大变故,造成极大困难,公司发出倡议、组织募捐、筹集资金万余元,帮助员工解决了燃眉之急,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永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员工劳动技能,定期组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每年都要聘请专业老师给员工授课,根据不同的工种进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让职工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通过培训使他们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2010年,公司出资10多万元购买了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等设施,开展文体活动,增强员工体质;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展示员工风采;组织员工旅游,陶冶员工情操。培育员工树立“我靠永红生存,永红靠我发展”的信念,全心全意服务公司。
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了和谐、充满温暖的氛围,公司员工心情舒畅,多年来无一例违法犯罪、违纪现象,促进了公司的和谐稳定,建立了良好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增强了公司凝聚力,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公司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增长,2010年实现产值2.5亿元,上缴税金2224.8万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1年8月26日
第五篇: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就是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安全监管部门在安全地生产中的职能作用,促进我区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在安全生产领域加强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在安全生产领域加强综合治理是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近年来,全国生产安全事故逐年下降,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形势十分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严重,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一些事故发生后因群众安置、损失赔偿、工伤待遇等方面处理不周导致矛盾激化,有的演变成重大的社会治安问题;一些事故背后存在着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
腐败问题,严重破坏了执政党和政府的社会形象。所以,在安全生产领域加强综合治理有利于落实“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有利于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安全监管部门要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搞好安全生产,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领导,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要坚持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责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安全生产领域同样适用,而且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这“三个责任”的落实,在3月13日的国家安监总局召开的办公会议上作了进一步强调,以便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要强化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领导责任,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配合有关部门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实施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考核内容,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的党政领导要予以表彰,对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单位和领导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坚持预防为主,实现标本兼治。
实现安全生产重在预防,重在治本,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我们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探索有利于本地区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要认真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牢记“隐患险于明火”。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安监部门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监管部门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组织、督促、引导企业经常深入地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及时协调和解决本地区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其他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始终把煤矿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大瓦斯综合治理、整合技改矿井安全监管、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停产矿井复产验收等工作力度,促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有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组织开展对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宣传教育,重点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火灾自防自救知识和逃生等安全常识,增强其依法维护安全生产权益的意识,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防范技能。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执法、严格执法,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严肃查处责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认真查处事故,严厉追究事故责任者的责任,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尤其要严厉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要对依法处理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协助安全监管部门做好重特大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做好灾民安置、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工作,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维护生产秩序。
四、注重实效,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格局,经过几年的努力,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局面初步形成。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将安全生产纳入“平安建设”之中,为各地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在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注重实效,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要与安全监管部门及相关单位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定期分析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深入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性和特点,抓紧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有工作机制和手段,及时加以协调解决,预防和
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实现安全、和谐发展。要建立彼此间经常性的信息交流通报制度,安全监管部门要将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进行通报,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要会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活动。
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综治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和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要充分利用当地主流媒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宣传报道力度,大力宣传安全生产与“平安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宣传本地在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方面创造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对一些重特大典型案例要予以曝光。通过舆论宣传和引导,努力营造重视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
三是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要发动群众参与本地区、本单位、本社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对本地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违法、违纪和违规现象进行举报,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在企业职工中广泛开展维权活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我认为做到以上几点,安全生产领域综合治理就会取得一定成效,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榆次区安监局 二○一一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