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报员角度谈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时间:2019-05-14 03:0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预报员角度谈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预报员角度谈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第一篇:从预报员角度谈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从预报员角度谈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从预报员角度谈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有很多途径,例如搞好观测系统建设、提高观测资料的质量、提高数值天气预报的水平、加强科研开发工作等等。

针对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或者说在预报员目前可以获得的观测资料和预报产品的情况下,到底有没有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空间?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把我国的天气预报准确率与美国和日本作一个对比。美国所处纬度、国土面积和天气气候特点与我国相近,天气预报的难易程度应当是相同的;日本也是一个受季风影响的国家,也有梅雨,每年登陆日本的台风比中国还多,因此天气预报的难易程度也是具有可比性的。

我国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预报误差比日本大1摄氏度左右,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2005年~2006年24小时大雨预报准确率不到美国的一半。美国已经建立比较完整的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业务,在短期预报(美国叫展望)、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中区分雷暴、冰雹和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每天都发布这些灾害性天气的落区预报,最困难的龙卷风预报2004年~2006年平均提前12.5分钟,预报准确率平均为76%;爆发性洪水预报提前时间2005年为54分钟,预报准确率为90%。我国不少省级气象台虽然从2004年开始制作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报,但是没有区分灾害性天气的种类,落区范围也较大,与美国存在相当大差距。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哪里?从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业务看,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尽管稳定性和可靠性比美国业务天气雷达要差一些,但是其探测能力和功能与双偏振改造之前的美国天气雷达是相同的,主要差距在于我国很多预报员不能熟练地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资料和产品对灾害性天气进行诊断和预报,另外,临近预报流程和考核还没有建立起来,结合本地的天气气候特点的总结研究少也是重要原因。

从短期预报业务看,我国数值天气预报水平虽然比美国和日本的要差一些,但是没有天气要素和灾害性天气业务预报差距那样大,更何况我们在预报业务中还可以实时得到美国、日本和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的分析和预报产品。根据国家气象中心的检验结果,中国T213L31的大雨和暴雨的预报准确率与日本全球模式难分伯仲,但是大雨和暴雨的业务预报水平却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这说明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条件下,我们仍然有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空间,关键是要改进我们的天气预报业务工作。根据目前天气预报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天气分析工作。

天气分析是天气预报的基础,目前预报员过多地依赖于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天气分析业务削弱造成预报员天气分析能力下降是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重要因素。除了继续做好常规的天气图分析之外,目前要特别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天气分析工作:

1.加强新资料的分析和应用,提高应用水平。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仪、风廓线仪、GPS水汽站的建设为天气预报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观测资料。这些观测系统构成了一个时空密度相当高的对灾害性天气监测的“天罗地网”,只要加强这些资料综合连续的分析,就可以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率和临近预报水平。当然,目前这些观测资料的质量和到达台站的时效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果关键时刻没有资料或“野值”很多或观测资料不能及时到达台站,那么灾害性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就成了无米之炊了。

2.要重视地面、边界层和高层资料的分析。不少台站的预报员仍然习惯于常规地面(只有国家基本站的观测资料)、850HPA、700HPA、500HPA天气图的分析(尽管人机交互的分析不足),不分析或者很少分析带有自动站资料的地面图、边界层中975、950、925、900HPA天气图(包括实况和预报),也很少分析高层100HPA、200HPA、300HPA天气图。我们可以在论文中看到这些天气图,但是天气预报业务中却很少有预报员去分析这些图。很多灾害性天气是在边界层酝酿起来的,对流层高层与中下层系统的相互作用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业务中不分析这些资料和产品怎么能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呢?

3.要重视物理量的应用。在天气预报业务中除了要分析天气图之外,还应当分析物理量场,不仅要分析热力条件,还要分析动力条件及热力和动力相结合的因子,全面地分析各种产生灾害性天气的条件。

4.要开发一个便于预报员进行以上分析的人机交互平台。要做好天气预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就必须分析各种新的观测资料、分析加密的地面天气图和边界层中出现的中尺度系统、分析高层系统及高中低层系统的相互作用、分析各种可能产生灾害性天气的物理量,预报员的工作平台——综合气象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必须提供这些分析功能,做到尽可能便捷,并且要不断增加功能,向3维、5维系统发展。

二、加强天气预报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天气预报新技术和新方法很多,《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一书中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本文只谈四方面的内容。

1.数值天气分析预报产品的应用。虽然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天气形势预报早已超过了有经验的预报员的预报,但是仍然存在预报误差,要研究数值模式对影响系统和降水、温度预报的误差,包括强度、时间和空间的预报误差,在此基础上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订正。与此同时,要加强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工作,提高气象要素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

2.灾害性天气临近短时预报方法。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PUP产品中已有不少灾害性天气诊断和临近预报软件,那是根据美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拿到中国来用就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订正。对每一种灾害性天气都要总结归纳它出现的条件,用于监测和预报。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客观定量的临近、短时预报系统,为预报员制作灾害性天气及其引发灾害的临近和短时预报提供科技支撑。

3.预报指标叠套(配料)的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方法。目前台站在制作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时,客观方法很少,主要是根据经验画出落区。暴雨落区尚有数值降水预报产品可以参考,其他灾害性天气因为没有参考的客观预报产品,预报员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画落区线的任意性很大,必须开发客观的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方法,其中预报指标叠套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

法。

4.多模式集合预报方法。国家气象中心已经开展了多初值多模式的集合预报业务,这需要巨大的计算机资源,只需要在国家级业务单位开展这项业务就行了,省和省以下台站没有必要开展这项业务。但应当对国家气象中心下发的集合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同时要开展多模式产品的集合预报业务。最简单的办法是把预报性能相近的模式的预报结果取平均或是用概率表示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这种“穷人的集合预报”要求有较多的模式产品,如果模式较少,可以根据不同模式前期的表现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集成,也可以在分析不同模式误差的基础上进行集合。

第二篇:如何提高县级气象局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如何提高县级气象局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作者:刘星 吴淋娣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0期

县级气象台是为当地的政府、群众服务,气象事业快速发展促进了预报水平准确率的提高,纵观目前县级气象预报业务不难发现其中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发展滞后现象。分析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能极大的提高县级气象局的预报准确率。

一、制约县级气象局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因素

1、人员的素质偏低。天气预报员的学历、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本科学历的服务人员很少,其中有部分服务人员通过自考、函授等获取大专学历,不过普遍的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学历都在中专以下;极少有连续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服务人员,服务人员具有不稳定性;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很少有天气预报相关专业的人员,对高科技的数值预报产品,云图资料、物理量信息以及雷达产品等不甚了解,严重缺乏应用经验;缺乏能力较高的科研技术,存在完全依赖上级进行灾害性天气的指导预报现象,订正服务技术不达标【1】。

2、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县级天气预报气象服务部分台站专职预报服务人员不足,很多都是只经过短期培训便上岗值班的人员,普遍缺乏系统专业的预报理论技术;由于县局的业务人员少,预报服务人员一般情况下都是身兼数职,相对投入到预报业务的精力就少;大部分的服务人员都存在知识面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无法达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及进行服务领域拓展的需求。

3、业务流程亟待完善。自从县级气象局建立了单收站,促使预报业务在体制及流程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国家、省气象局的要求,基于新的业务体制、新业务流程基础,县级的气象台站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不过由于目前在工作流程、平台建设及技术路线等方面均不完善,因此影响了预报的准确率。

4、一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效益尚待发挥。气象现代化建设获得迅猛的发展,很多通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自动站、新一代的天然气雷达、宽带及通信卫星等。气象预报时采用平台以及电视会商系统、对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完善都有助于提高预报的准确率。为提升预报准确率,县级气象台站也在建设平台、完善业务流程、使用资料、建立补充预报的措施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不过依旧没有将总体的现代化建设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依然存在闲置、利用率较低的设备,造成信息浪费,这种现象不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

5、缺乏完善的天气预报服务目标任务。虽然目前县级预报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已经增加了很多,却依然沿用传统的考核办法,考核方式并没有发生转变。过多的注重是否发布、更新预警信号,灾情收集情况,服务产品内容多少等,注重完成目标任务,忽略了预报的准确率。仍需提高灾害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突出服务效果。

二、县级气象局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1、对气象预报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提升

(1)为将气象服务人员培养成基础知识扎实、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预报一线业务技术精英,需要加强培训的力度;(2)稳定预报服务队伍能够确保预报准确率得以提升。随意变动预报岗位的服务人员,预报技术方法不能很好的传承下来,新服务人员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极大的影响到预报的准确率;还有一些数据情况必须牢记,如:当地气候特征情况、一些气象要素年极值、平均值以及会对当地气象台站天气系统产生影响的因素等;

(3)建立并完善管理体制。实行竞聘上岗的机制,县局要注重实绩与贡献,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完善奖罚分配机制,激发服务人员确保预报准确率。

2、加强预报服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对预报服务员的管理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提升责任心及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预报服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气象局可以通过组织预报人员调查气象灾害现场,促使他们从心里明确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服务人员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3、加强科研技术,提高预报的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的提高为预报的准确性提供了技术的依靠。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对气象预报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加以运用,促进预报准确性;对典型、重大天气变化的机理及规律进行深入探究,并从中归纳出新的预报方法、新的思路思路进行运用;分享优秀的科研成果,提供预报服务人员提高技术水平的机会。

4、完善业务流程

结合各县的实际,综合利用各种气象信息,建立新型的预报业务流程,将采集信息的方式和过程、分析各种天气情况、进行预报的制作过程、分发产品、实施工作管理等操作都实现自动化。

5、及时变更业务考核方式

对预报考核机制进行全面的补充并将其进一步的完善,对预报员的预报服务情况建档,并考核、评定每日的预报质量。预报考核必须注重服务质量,将预报考核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助于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效果。制定详细的预报服务程序及规划,对预报值班情况做好记录。加大奖惩的力度,增加奖项和名额,使预报服务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均有较大的机会获得奖项,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6、充分发挥现代化建设的效益

将探测资料的应用性研究工作充分做好,并加强对数值预报、指导产品的检验和释用研究工作,研制能够定时定点定量进行天气预报精细化的客观方法,促进当地与外地向业务服务的转化【3】。

7、将业务现代化系统效益进一步提升

对数值预报产品加强检验和使用,将探测资料的应用性研究工作充分做好,并结合自动站的资料进一步分析加工,采用高科技信息完善天气预报的流程;做好短期预报订正工作,并制定出完善的周年预报服务方案。

另外需要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系统,开发省市县共享的业务平台,对天气预报的技术方法进行整合利用,这些都是提高县级气象局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三、总结

提高县级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预报员的因素,技术装备因素,管理机制因素等各方面都会影响预报准确率,只有充分增强科研、预报人员主观能动性,气象业务的总体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对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东林,邓全强,贲维芬.基层台站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措施[J].农技服务.2009,26(6):168,171

[2] 范厚谨,管丽晶,马骙,李京平.提高县级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思考[J].农技服务.2008,25(5):122,124

[3] 高瑞华,栾东红,马剑锋.提高县级天气预报准确率之我见[J].山东气象.2004,24

(3):46-47

第三篇:关于提高山东天气预报准确率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高山东天气预报准确率的调研报告

山东省气象台 杨成芳

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大气科学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气象事业的立命之身、事业根本。郑国光局长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考虑的首要工作。”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是各级领导和预报员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省气象台组织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并建议我省主要从整合天气预报技术方法、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和加大预报员队伍的建设力度三方面提高预报准确率。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与预报员座谈、省气象台领导班子讨论、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从预报技术方法、科研业务化情况、指导预报应用、预报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省气象台组织首席预报员、一般预报员、市局来济南进修的预报员以及已退休的老预报员分别进行了三次座谈,就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进行深入讨论。问卷调查由省气象台组织,面向全省十七市气象台进行全方位的调研,调查问题涉及指导预报、天气会商、科研等,主要目的是了解市级对省级预报业务的意见和建议,各市气象台均进行了认真的回答与反馈。

二、现状分析

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制约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较少且亟待整合

1.特色预报技术方法有待集成。2000年以来,我省预报员在本地预报方法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基于实践研发的暴雨、冰雹、雷暴等预报技术方法曾经在业务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编程技术不统一,造成这些方法分散独立,运行环境有差异,客观产品的显示各自为政,有的没有实现自动化运行,有的基于当时国家下发的数值预报产品,而目前的数值预报产品已升级造成了业务系统无法运行,有的由于人员工作变动等原因无法继续在业务上运行,预报员们辛辛苦苦研制的预报技术方法没有继承下来。海雾及风暴潮等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需要进一步检验其准确率方能起到参考作用。

2.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有待增强。灾害性天气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其预报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体天气预报的服务效果。突发强对流、内陆雾和海雾造成的灾害严重,是我省高影响灾害性天气之一。对于这些天气,短期和短时预报准确率都很低,也是最容易引起政府和公众不满意的灾害性天气。在现有的探测水平和预报技术条件下这些天气现象本身难以预报,长期以来业务和科研上对这些现象又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预报员对其产生机理没有深入认识,无有效预报指标等是制约预报准确率不高的原因。

3.研究成果有待应用。近年来对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视,预报员们不断进行预报技术总结研究,形成了一些有用的如Q矢量、湿位涡等暴雨预报指标,并在研究刊物上发表,但是这些有用的新指标并没有业务化。

4.市气象台研究成果可全省共享。一些市气象台研究成果在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烟台市在渤海和渤海海峡的大风方面 做过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利用数值预报产品预报海上大风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预报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应用。

(二)省级指导预报难以发挥效益

调研中发现,一些市气象台不知道省气象台的指导产品放在那里。实际上,在精细化客观预报方面我们近几年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国家气象中心此项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乡镇指导预报产品上传下达,已经形成业务流程,减灾处也下过文件。在诸多原因中,由于没有共享平台,省台发布的乡镇精细化客观预报及雷电预警等短时临近预警产品,市气象台只能从服务器上直接去查找产品文件,非常繁琐且不够直观明了,一些市台预报员可能没有参考,起不到预报业务指导作用。

国家级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正在开发。目前,已建立完成了短时临近零版本,并在我省推广。实现了雷达拼图、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等,目前正在开展一版本的研究,涉及强降水、短时大风、冰雹、龙卷的识别和预警指标建设,这些预警指标需要针对本省的大量历史个例进行总结,对系统进行本地化完善。

山东省前期已开展了关于灾害性天气的雷达分析研究,并提取了一些预警指标,但这些预警指标还不系统,主要停留在分析阶段,没有通过一定的算法形成灾害性天气的临近识别。

(三)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预报能力不足

天气预报归根结底是预报员做出来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预报员身上。预报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天气预报技术发展和实际预报成效的关键。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和山东省气象局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首席预报员的地位日渐提高就是一个佐证。

1.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当前,我省预报员队伍的突出 问题是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省气象台和部分市气象台都存在这个问题。根据省局科技减灾处2008年的统计数字,截止到2007年年底,省、市两级的预报服务人员为170名,不到全省气象职工的10%,这与天气预报作为气象事业的核心是不相称的。作为担负全省天气预报业务和对市级有指导任务的省气象台,2010年共有22名预报员,承担中期、短期、短时和海洋天气预报业务。其中首席预报员3名,短期预报员9名(含两名新进毕业生),短时预报员6名,海洋预报员4名。据调研全国近20省(区、市)气象台,我省预报员人数是最少的。预报员人数是保证预报业务运转的最低限。除了汛期以外,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预报员都处于疲于应付值班状态,根本谈不上拿出必要的时间进行天气总结和科研。在非汛期,部分预报员需要参加学历进修与论文写作、培训、学习、交流或其他必要的出差任务,能够留下值班的预报员就很少了,曾经出现过只剩下三名预报员值班的情况。今年省气象台预报员紧张的情况更为突出,10-11月期间,部分预报员必须参加全国预报员培训、全省预报员考试、骨干班培训、学位进修等,导致海洋预报科、中短期科长期只有两名或三名预报员值班。在岗值班的预报员疲惫不堪。另外,省气象台骨干预报员少,年轻预报员多,预报员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严重。省气象台预报员中,除了首席预报员外,仅有两名35~45岁的中青年预报员,其余多为30岁以下年轻预报员,且女预报员较多。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年轻预报员往往预报经验不足,难以独当一面。这种状况也造成省气象台一线预报员领军团队整体实力弱、青黄不接。

2.预报能力不足。一些年轻预报员还停留在日本、欧洲等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卫星产品的“看图识字”水平上,对天气影 响系统的物理结构、演变机理等方面的分析还不够,预报技术总结尚未成为预报员自主行动,对首席预报员有较强的依赖性。对系统配合较好,比较明显的大尺度的天气过程,预报较准确,但对中小尺度、局地性的灾害天气的预报能力有待提高,还需要大量的积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预报经验的总结。

3.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由于实行阳光工资,目前津贴、补贴标准按职务及职称而不是按岗位确定,每个人的收入都是阳光化,无法实施奖励政策,存在着大锅饭现象,不利于调动预报员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一)整合天气预报技术方法

首先要组织精干力量收集整理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成果,凝练出预报技术方法;实现我省台风、暴雨、冰雹、雷暴、乡镇精细化预报等业务系统版本升级;组织对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集中攻关,形成预报方法和指标;市气象台特色预报方法全省推广。将以上的各种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进行整合,使之运行和产品统一化,形成完整的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体系。

(二)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

对致洪暴雨、冰雹、雷暴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总结,提炼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关键物理量特征指标,同时,基于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站等总结此类灾害性天气发生的临近预警指标,对国家级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进行本地化。通过人机交互实现灾害性天气的最终识别和预警,建立基于GIS的省-市-县灾害性天气临近预警联防系统。

(三)加大预报员队伍的建设力度

建设预报员人才队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预报员建立起 岗位自豪感和浓厚的工作热情是提高预报准确的前提。首先加强预报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队伍数量;其次提高预报员的预报能力;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1.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队伍数量

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目前,突发性天气事件越来越多,其造成的灾害越来越重,社会对天气预报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在预报第一线的各级预报员面临着巨大的责任和重大的压力。预报工作量较大,人数较少,待遇也不比其他岗位高,造成部分预报员思想较浮躁,怠于工作。在人员数量无法迅速增加的前提下,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使他们具有奉献精神,充分挖掘现有预报员个人潜能。

尽快充实预报员队伍。每年要引进一定数量预报员,一是有利于预报员形成良好的老中青梯队,二是人员充足了,预报员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搞天气个例总结和预报技术研究,提高预报能力。也可以从市级气象单位引进优秀的预报员人才。同时要保持预报员队伍稳定。因为部门业务性质,长期以来一直有气象台出干部,领导多来自预报员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重要,另方面不利于预报员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一名有经验的预报员需要至少十年的磨练,经验来自于勤奋和长期的积累,减少优秀的预报人员从事管理岗位的人数。

2.加强预报过程的总结,提高预报能力

天气预报技术总结是预报员提高预报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天气预报过程的分析检验十分重要。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天气预报的分析检验过程十分重要,每分析好一个个例,都能够增长很多知识。只有坚持不断地对天气预报过程进行总结,进行分析检验,我们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才能够提 高”。将对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总结分析化为预报员的自觉行动。一是要坚决响应中国气象局提出的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总结上报举措;二是要坚持已制定的每月天气过程总结制度,每个预报员每月必须对值班的一次过程在科里进行总结交流,使预报员从大量失败的(或预报不完美的)个例中找到失败的原因;三是有计划地组织预报员进行大量天气个例积累和分析,分析天气产生的机理,寻找各种气象资料在本次过程中的表现,凝练预报指标,并集中进行交流;四是加强省市预报技术交流与研讨,尽管对重大灾害性天气事后通过视频会商系统进行预报技术总结,由于时间限制只能个别市台发言,并且不能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应增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预报质量考核和目标考核是个指挥棒,考核什么项目,什么项目就会受到重视。目前我省温度预报准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去不重视温度预报造成的。过去目标考核仅考核降水、高温和低温,因此造成了预报员重降水、轻温度的思想,主要重视降水预报和暴雨预报,对温度、大风或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重视程度不够。雾、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和海上风的预报也是如此。因此,建议对温度、海上风和一些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质量考核,并将预报质量考核成绩纳入目标考核中,以此引起预报员和管理部门的重视。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目前我省预报员少、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与公务员差距较大的现实,严重影响预报员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应建立奖罚机制,预报好进行奖励,不好适当处罚,从政策上进行引导。

第四篇: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大气科学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气象事业的立命之身、事业根本。郑国光局长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考虑的首要工作。”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是各级领导和预报员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下,任何成绩在一次预报失误面前都显得苍白,尤其是重大活动的保障,容不得预报失败(如XX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济南站的预报)。从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公布的全国各省(市)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来看,XX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6、5、5位,XX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9、15、12位,但是气温预报水平位居下游,我省的天气预报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目前制约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主要问题

今年11月10日到20日,省台领导班子分别到业务科室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围绕提高预报准确率、气象服务、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对十七市气象台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调查的问题主要涉及指导预报、天气会商、天气联防、科研等,各市气象台均进行了认真的回答与反馈。同时,省气象台领导班子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讨论。总体而言,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较少且亟待整合1、特色预报技术方法有待集成。

XX年以来,我省预报员在本地预报方法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基于实践研发的暴雨、冰雹、雷暴等预报技术方法曾经在业务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编程技术不统一,造成这些方法分散独立,运行环境有差异,客观产品的显示各自为政,有的没有实现自动化运行,有的基于当时国家下发的数值预报产品,而目前的数值预报产品已升级造成了业务系统无法运行,有的由于人员工作变动等原因无法继续在业务上运行,预报员们辛辛苦苦研制的预报技术方法没有继承下来。海雾及风暴潮等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需要进一步检验其准确率方能起到参考作用。

2、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有待增强

灾害性天气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其预报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体天气预报的服务效果。突发强对流、内陆雾和海雾造成的灾害严重,是我省高影响灾害性天气之一。对于这些天气,短期和短时预报准确率都很低,也是最容易引起政府和公众不满意的灾害性天气。在现有的探测水平和预报技术条件下这些天气现象本身难以预报,长期以来业务和科研上对这些现象又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预报员对其产生机理没有深入认识,无有效预报指标等是制约预报准确率不高的原因。

3、研究成果有待应用

近年来对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视,预报员们不断进行预报技术总结研究,形成了一些有用的如q矢量、湿位涡等暴雨预报指标,并在研究刊物上发表。但是没有业务化。

4、市气象台研究成果可全省共享。

一些市气象台研究成果在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如聊城市台用卫星tbb资料开展短时临近预警预报方法,值得在全省推广应用。

(二)省级业务平台零散不系统,指导预报难以发挥效益

1、现有的山东省业务平台还没有形成涵盖综合气象业务的共享平台。

去年汛期前开发完成的山东省气象预警预报业务平台在业务中特别是奥帆赛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业务上共同需求的一些气象信息如区域自动站雨情、日本欧洲等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只能从micaps系统和专用的业务系统程序中调用,无法脱离业务系统而存在。综合探测系统的一些新的探测资料如浮标站、gps/met,风廓线资料等没能在平台上体现。

2、省级业务制作平台零散不系统。

近年来,省级预报业务变化快,一些新业务和新产品不断增加。根据不同业务发展的需要,省气象台建立了多个预报业务平台,如全省自动站数据显示平台、雷暴潜势预报业务系统、精细化客观预报业务系统、co中毒潜势预报系统、空气质量预报、山洪地质灾害预报等等,这些业务系统是在不同的时间针对某种业务需要研发的,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形成当前一种方法一个界面,一项业务一个独立制作软件的分散局面,面对繁杂凌乱的信息,预报员难以迅速有效地完成预报分析、产品制作和分发业务流程。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

3、省气象台指导预报缺乏有效显示平台,包装不力,影响了对下指导效果。

矫梅燕副局长来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省级指导能力不强。一些市气象台不知道省气象台的指导产品放在那里。实际上,在精细化客观预报方面我们近几年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国家气象中心此项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乡镇指导预报产品上传下达,已经形成业务流程,减灾处也下过文件。刚刚公布的XX年10月全省天气预报质量表明,省气象台的温度指导预报成绩明显高于各市气象台的城镇报,客观指导预报产品下发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在诸多原因中,由于没有共享平台,省台发布的乡镇精细化客观预报及雷电预警等短时临近预警产品,市气象台只能从服务器上直接去查找产品文件,非常繁琐且不够直观明了,一些市台预报员可能没有参考,起不到预报业务指导作用。

4、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不够完善

国家级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正在开发。目前,已建立完成了短时临近零版本,并在我省推广。实现了雷达拼图、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等,目前正在开展一版本的研究,涉及强降水、短时大风、冰雹、龙卷的识别和预警指标建设,这些预警指标需要针对本省的大量历史个例进行总结,对系统进行本地化完善。

山东省前期已开展了关于灾害性天气的雷达分析研究,并提取了一些预警指标,但这些预警指标还不系统,主要停留在分析阶段,没有通过一定的算法形成灾害性天气的临近识别,也缺乏一个业务上方便快捷的、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临近预警制作平台。

(三)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能力不足

天气预报归根结底是预报员做出来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预报员身上。预报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天气预报技术发展和实际预报成效的关键。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和山东省气象局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首席预报员的地位日渐提高就是一个佐证。

1、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

当前,我省预报员队伍的突出问题是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省气象台和部分市气象台都存在这个问题。根据省局科技减灾处的统计数字,截止到XX年底,省、市两级的预报服务人员约为170名,不到全省气象职工的10%,这与天气预报作为气象事业的核心是不相称的。作为担负全省天气预报业务和对市级有指导任务的省气象台,目前共有20名预报员,实际参与日常值班的预报员为19名,承担中期、短期和短时的天气预报业务。其中首席预报员3名,短期预报员9名(含两名新进毕业生),短时预报员8名。这个预报员人数是保证预报业务运转的最低限,据调研全国近20省(区、市)气象台,我省预报员是最少的。在非汛期,部分预报员需要参加学历进修与论文写作、培训、学习、交流或其他必要的出差任务,能够留下值班的预报员就很少了,曾经出现过只剩下三名预报员值班的情况。除了汛期以外,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预报员都处于疲于应付值班状态,根本谈不上拿出必要的时间进行天气总结和科研。另外,省气象台骨干预报员少,年轻预报员多,预报员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在19名值班预报员中,除了首席预报员外,仅有两名35-45岁的中青年预报员,其余多为30岁以下年轻预报员,且女预报员较多。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年轻预报员往往预报经验不足,难以独当一面。这种状况也造成省气象台一线预报员领军团队整体实力弱。

2、预报能力不足。

年轻预报员还停留在日本、欧洲等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卫星产品的“看图识字”水平上,对天气影响系统的物理结构、演变机理等方面的分析还不够,预报技术总结尚未成为预报员自主行动,对首席预报员有较强的依赖性。对系统配合较好,比较明显的大尺度的天气过程,预报较准确,但对中小尺度、局地性的灾害天气的预报能力有待提高,还需要大量的积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预报经验的总结。

3、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实行阳光工资,目前津贴、补贴标准按职务及职称而不是按岗位确定,每个人的收入都是阳光化,无法实施奖励政策,存在着大锅饭现象,不利于调动预报员积极性。

二、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

(一)整合天气预报技术方法

首先要组织精干力量收集整理我省的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成果,凝练出预报技术方法;实现我省台风、暴雨、冰雹、雷暴、乡镇精细化预报等业务系统版本升级;组织对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集中攻关,形成预报方法和指标;市气象台特色预报方法全省推广。将以上的各种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进行整合,使之运行和产品统一化,形成完整的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体系。

(二)开发省市县共享的业务平台

开发省市县共享的业务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显示地面自动站、天气雷达、卫星等各种观测资料、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省市县级预报产品及省台指导预报等。

对现行业务中的各业务制作系统进行归类整理,衔接到统一的平台上来。(已在省局立项,目前完成省市县共享业务平台开发实施方案待论证)

(三)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系统

对致洪暴雨、冰雹、雷暴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总结,提炼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关键物理量特征指标,同时,基于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站等总结此类灾害性天气发生的临近预警指标,对国家级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进行本地化。通过人机交互实现灾害性天气的最终识别和预警,建立基于gis的省-市-县灾害性天气临近预警联防系统。(已在省局立项)

(四)加大预报员队伍的建设力度

建设预报员人才队伍,是一个长期的的过程。首先加强预报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队伍数量;其次提高预报员的预报能力;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1、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队伍数量

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目前,突发性天气事件越来越多,其造成的灾害越来越重,社会对天气预报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在预报第一线的各级预报员面临着巨大的责任和重大的压力。预报工作量较大,人数较少,待遇也不比其他岗位高。部分预报人员思想较浮躁,怠于工作。在人员数量无法迅速增加的前提下,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使他们具有奉献精神,充分挖掘现有预报员个人潜能。

尽快充实预报员队伍。每年要引进一定数量预报员,人员充足了,预报员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总结和研究,而不是仅仅疲于值班应付。也可以从市级气象单位引进优秀的预报员人才。同时要保持预报员队伍稳定。因为部门业务性质,长期以来一直有气象台出干部,领导多来自预报员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重要,另方面不利于预报员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一名有经验的预报员需要十年的磨练,“经验”来自于勤奋和长期的积累,减少优秀的预报人员从事管理岗位的人数

2、加强预报过程的总结,提高预报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天气预报过程的分析检验十分重要。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天气预报的分析检验过程十分重要,每分析好一个个例,都能够增长很多知识。只有坚持不断地对天气预报过程进行总结,进行分析检验,我们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才能够提高”。

将对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总结分析化为预报员的自觉行动。一是要坚决响应中国气象局提出的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总结上报举措;二是要坚持已制定的每月天气过程总结制度,每个预报员每月必须对值班的一次过程在科里进行总结交流,使预报员从大量失败的(或预报不完美的)个例中找到失败的原因;三是有计划地组织预报员进行大量天气个例积累和分析,分析天气产生的机理,寻找各种气象资料在本次过程中的表现,凝练预报指标,并集中进行交流。四是加强省市预报技术交流与研讨,尽管对重大灾害性天气事后通过视频会商系统进行预报技术总结,由于时间限制只能个别市台发言,并且不能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应增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预报质量考核和目标考核是个指挥棒,考核什么项目,什么项目就会受到重视。目前我省温度预报准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去不重视温度预报造成的。过去目标考核仅考核降水、高温和低温,因此造成了预报员重降水、轻温度的思想,主要重视降水预报和暴雨预报,对温度、大风或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重视程度不够。雾、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和海上风的预报也是如此。因此,建议对温度、海上风和一些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质量考核,并将预报质量考核成绩纳入目标考核中,以此引起预报员和管理部门的重视。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目前我省预报员少、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与公务员差距较大、夜班费低的现实,严重影响预报员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要建立奖罚机制,预报好进行奖励,不好适当处罚,从政策上进行引导。

第五篇: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大气科学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气象事业的立命之身、事业根本。郑国光局长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考虑的首要工作。”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是各级领导和预报员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下,任何成绩在一次预报失误面前都显得苍白,尤其是重大活动的保障,容不得预报失败(如XX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济南站的预报)。从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公布的全国各省(市)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来看,XX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6、5、5位,XX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9、15、12位,但是气温预报水平位居下游,我省的天气预报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目前制约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主要问题

今年11月10日到20日,省台领导班子分别到业务科室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围绕提高预报准确率、气象服务、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对十七市气象台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调查的问题主要涉及指导预报、天气会商、天气联防、科研等,各市气象台均进行了认真的回答与反馈。同时,省气象台领导班子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讨论。总体而言,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较少且亟待整合

1、特色预报技术方法有待集成。

XX年以来,我省预报员在本地预报方法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基于实践研发的暴雨、冰雹、雷暴等预报技术方法曾经在业务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编程技术不统一,造成这些方法分散独立,运行环境有差异,客观产品的显示各自为政,有的没有实现自动化运行,有的基于当时国家下发的数值预报产品,而目前的数值预报产品已升级造成了业务系统无法运行,有的由于人员工作变动等原因无法继续在业务上运行,预报员们辛辛苦苦研制的预报技术方法没有继承下来。海雾及风暴潮等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需要进一步检验其准确率方能起到参考作用。

2、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有待增强

灾害性天气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其预报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体天气预报的服务效果。突发强对流、内陆雾和海雾造成的灾害严重,是我省高影响灾害性天气之一。对于这些天气,短期和短时预报准确率都很低,也是最容易引起政府和公众不满意的灾害性天气。在现有的探测水平和预报技术条件下这些天气现象本身难以预报,长期以来业务和科研上对这些现象又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预报员对其产生机理没有深入认识,无有效预报指标等是制约预报准确率不高的原因。

3、研究成果有待应用

近年来对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视,预报员们不断进行预报技术总结研究,形成了一些有用的如q矢量、湿位涡等暴雨预报指标,并在研究刊物上发表。但是没有业务化。

4、市气象台研究成果可全省共享。

一些市气象台研究成果在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如聊城市台用卫星tbb资料开展短时临近预警预报方法,值得在全省推广应用。

(二)省级业务平台零散不系统,指导预报难以发挥效益

1、现有的山东省业务平台还没有形成涵盖综合气象业务的共享平台。

去年汛期前开发完成的山东省气象预警预报业务平台在业务中特别是奥帆赛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业务上共同需求的一些气象信息如区域自动站雨情、日本欧洲等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只能从micaps系统和专用的业务系统程序中调用,无法脱离业务系统而存在。综合探测系统的一些新的探测资料如浮标站、gps/met,风廓线资料等没能在平台上体现。

2、省级业务制作平台零散不系统。

近年来,省级预报业务变化快,一些新业务和新产品不断增加。根据不同业务发展的需要,省气象台建立了多个预报业务平台,如全省自动站数据显示平台、雷暴潜势预报业务系统、精细化客观预报业务系统、co中毒潜势预报系统、空气质量预报、山洪地质灾害预报等等,这些业务系统是在不同的时间针对某种业务需要研发的,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形成当前一种方法一个界面,一项业务一个独立制作软件的分散局面,面对繁杂凌乱的信息,预报员难以迅速有效地完成预报分析、产品制作和分发业务流程。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

3、省气象台指导预报缺乏有效显示平台,包装不力,影响了对下指导效果。

矫梅燕副局长来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省级指导能力不强。一些市气象台不知道省气象台的指导产品放在那里。实际上,在精细化客观预报方面我们近几年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国家气象中心此项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乡镇指导预报产品上传下达,已经形成业务流程,减灾处也下过文件。刚刚公布的XX年10月全省天气预报质量表明,省气象台的温度指导预报成绩明显高于各市气象台的城镇报,客观指导预报产品下发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在诸多原因中,由于没有共享平台,省台发布的乡镇精细化客观预报及雷电预警等短时临近预警产品,市气象台只能从服务器上直接去查找产品文件,非常繁琐且不够直观明了,一些市台预报员可能没有参考,起不到预报业务指导作用。

4、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不够完善

国家级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正在开发。目前,已建立完成了短时临近零版本,并在我省推广。实现了雷达拼图、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等,目前正在开展一版本的研究,涉及强降水、短时大风、冰雹、龙卷的识别和预警指标建设,这些预警指标需要针对本省的大量历史个例进行总结,对系统进行本地化完善。

山东省前期已开展了关于灾害性天气的雷达分析研究,并提取了一些预警指标,但这些预警指标还不系统,主要停留在分析阶段,没有通过一定的算法形成灾害性天气的临近识别,也缺乏一个业务上方便快捷的、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临近预警制作平台。

(三)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能力不足

天气预报归根结底是预报员做出来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预报员身上。预报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天气预报技术发展和实际预报成效的关键。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和山东省气象局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首席预报员的地位日渐提高就是一个佐证。

1、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

当前,我省预报员队伍的突出问题是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省气象台和部分市气象台都存在这个问题。根据省局科技减灾处的统计数字,截止到XX年底,省、市两级的预报服务人员约为170名,不到全省气象职工的10%,这与天气预报作为气象事业的核心是不相称的。作为担负全省天气预报业务和对市级有指导任务的省气象台,目前共有20名预报员,实际参与日常值班的预报员为19名,承担中期、短期和短时的天气预报业务。其中首席预报员3名,短期预报员9名(含两名新进毕业生),短时预报员8名。这个预报员人数是保证预报业务运转的最低限,据调研全国近20省(区、市)气象台,我省预报员是最少的。在非汛期,部分预报员需要参加学历进修与论文写作、培训、学习、交流或其他必要的出差任务,能够留下值班的预报员就很少了,曾经出现过只剩下三名预报员值班的情况。除了汛期以外,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预报员都处于疲于应付值班状态,根本谈不上拿出必要的时间进行天气总结和科研。另外,省气象台骨干预报员少,年轻预报员多,预报员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在19名值班预报员中,除了首席预报员外,仅有两名35-45岁的中青年预报员,其余多为30岁以下年轻预报员,且女预报员较多。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年轻预报员往往预报经验不足,难以独当一面。这种状况也造成省气象台一线预报员领军团队整体实力弱。

2、预报能力不足。

年轻预报员还停留在日本、欧洲等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卫星产品的“看图识字”水平上,对天气影响系统的物理结构、演变机理等方面的分析还不够,预报技术总结尚未成为预报员自主行动,对首席预报员有较强的依赖性。对系统配合较好,比较明显的大尺度的天气过程,预报较准确,但对中小尺度、局地性的灾害天气的预报能力有待提高,还需要大量的积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预报经验的总结。

3、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实行阳光工资,目前津贴、补贴标准按职务及职称而不是按岗位确定,每个人的收入都是阳光化,无法实施奖励政策,存在着大锅饭现象,不利于调动预报员积极性。

二、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

(一)整合天气预报技术方法

首先要组织精干力量收集整理我省的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成果,凝练出预报技术方法;实现我省台风、暴雨、冰雹、雷暴、乡镇精细化预报等业务系统版本升级;组织对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集中攻关,形成预报方法和指标;市气象台特色预报方法全省推广。将以上的各种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进行整合,使之运行和产品统一化,形成完整的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体系。

(二)开发省市县共享的业务平台

开发省市县共享的业务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显示地面自动站、天气雷达、卫星等各种观测资料、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省市县级预报产品及省台指导预报等。

对现行业务中的各业务制作系统进行归类整理,衔接到统一的平台上来。(已在省局立项,目前完成省市县共享业务平台开发实施方案待论证)

(三)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系统

对致洪暴雨、冰雹、雷暴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总结,提炼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关键物理量特征指标,同时,基于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站等总结此类灾害性天气发生的临近预警指标,对国家级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进行本地化。通过人机交互实现灾害性天气的最终识别和预警,建立基于gis的省-市-县灾害性天气临近预警联防系统。(已在省局立项)

(四)加大预报员队伍的建设力度

建设预报员人才队伍,是一个长期的的过程。首先加强预报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队伍数量;其次提高预报员的预报能力;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1、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队伍数量

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目前,突发性天气事件越来越多,其造成的灾害越来越重,社会对天气预报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在预报第一线的各级预报员面临着巨大的责任和重大的压力。预报工作量较大,人数较少,待遇也不比其他岗位高。部分预报人员思想较浮躁,怠于工作。在人员数量无法迅速增加的前提下,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使他们具有奉献精神,充分挖掘现有预报员个人潜能。

尽快充实预报员队伍。每年要引进一定数量预报员,人员充足了,预报员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总结和研究,而不是仅仅疲于值班应付。也可以从市级气象单位引进优秀的预报员人才。同时要保持预报员队伍稳定。因为部门业务性质,长期以来一直有气象台出干部,领导多来自预报员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重要,另方面不利于预报员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一名有经验的预报员需要十年的磨练,“经验”来自于勤奋和长期的积累,减少优秀的预报人员从事管理岗位的人数

下载从预报员角度谈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预报员角度谈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企业文化角度谈企业执行力的提高重点范文合集

    现代商业 MODERN B USINESS 管理纵横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123 从企业文化角度谈企业执行力的提高 一、企业执行力与企业文化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

    从美的角度谈作文教学

    从美的角度谈作文教学 衡阳市五中 王培霖 爱美是人的天性。从摇篮曲中露出甜美笑靥的婴儿到“钓胜于鱼”的老翁;从古代的“锄者忘其锄”的农夫,到维纳斯像前的学生,都足以证明:......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新闻三家谈》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新闻三家谈》 张玲 2009年9月,山东卫视公共频道推出了省级地面频道第一个专家点评类节目——《新闻三家谈》,秉承着“新闻之道,民生为先”的理念,《新闻三家......

    从心理学角度谈小学生减负

    从心理学角度谈小学生减负 1.激发内部学习兴趣: (1)正确的内驱力--明白了解学习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推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从而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内驱力的定义,作......

    如何提高电费复核准确率

    如何提高电费复核准确率 我们知道电费是用户向供电企业缴纳所使用电能的费用,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体现,而为了及时足额的回收电费,首先要求电费金额的计算是完整无误没有瑕疵......

    烟草如何提高需求预测准确率

    如何提高需求预测准确率需求预测是在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影响市场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推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市场需求情况和发展变化趋势。预......

    提高抄表准确率

    定期轮换抄表-- 提高抄表准确率 一、前言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抄、核、收工作是经营管理效益体现的一个重要环节,抄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抄表工作质量的好坏成正比关系。......

    从法学角度谈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市场经济规划与国际接轨,我们必须建立有限、民主、高效的政府、笔者围绕准行政行为谈政府机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