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与艺术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1、1911志着经验管理时代的终结和科学管理时代的到来。
23、罗伯特·卡茨认为,领导者必须具有三项技能,技术技能、人事技能、概念技能,上述技能又简称为领导者的THC技能
4素
56、美国心理学家沙因提出了有关人类特性的四种假设,分别是理性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7自由放任型三种基本领导风格
89、领导用人成效的类型有正成效、零成效、负成效
101966年出版的《有效的管理者》一书
111213、领导艺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创造性、非模式化、有效性
14需要、自我现实需要
二、名词解释
1、领导科学P6:领导科学史关于领导理论、方法、艺术的知识体系,是一门研究领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领导问题,目的在于开发领导力,提高组织的领导效能。
2、公共组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包括政府和非营利组织
3、公共组织领导者P15: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领导权力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其中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
4、领导环境P23:领导环境是独立于领导者之外并能为领导者所认识的客观存在,包括对领导活动产生直接或潜在制约的各方面因素、条件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发展态势。(1)领导环境既包括客观的物质因素和条件,也包括主观的精神因素和条件,他们都是领导者认识和实践的对象。(2)领导环境是一个多层次的开发的有机系统。(3)领导环境还包含着组织特有的工作任务,这是领导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5、组织文化P27: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则。
6、菲德勒权变模型P78:领导绩效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的合理匹配:情境对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风格。首先要“确认领导风格”,其次要“确定情境”,第三是进行两者的匹配,最后提出改进绩效的方法
7、领导决策P90: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组织目标,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完善和修正,以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8、头脑风暴法P117:是指依靠一定数量的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对领导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进行集中判断。
9、决策评估:是指对整个领导决策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因果关系以及决策效果进行的评价
10、战略性资源:是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和军事安全又重大影响的资源
11、领导沟通P145:是组织及其领导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履行管理职责、实现管理职能过程中,通过信号、媒介和渠道,有目的地交流观点、信息和情感的行为过程。
12、领导激励机制P195:是为了达到激励下属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地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13、愿景领导P229:愿景领导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指组织中的领导者通过为组织或其追随者建立组织共同的愿望、目标和信念,来凝聚追随者的团队意识,引导追随者朝着愿景共同努力。
14、领导艺术内涵P181: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
15、危机领导P246:是指领导人在危机状态下的领导活动。
16、领导绩效P252: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依据组织目标,在领导过程中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和实际效果。
17、领导绩效评估P255:是指为实现其预期目标,相关评估主体对领导者实施领导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结果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的活动。
18、领导力P277: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领导力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远见卓识、感召力、掌控力、领导艺术。远见卓识要求领导者有洞察力、有批判性思维;感召力要求领导者会表达愿景,阐发自己的思想立意要高,会讲故事;而掌控力要求领导者能够组建核心团队,把握权力;领导艺术则要求领导者有智慧、知道平衡,明确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19、领导力开发P278:是指领导者根据自身的组织环境的需要,由组织或者个人对领导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和教育,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领导能力,提升领导绩效,增进领导责任,最终使领导者获得发展的一个过程。
三、简答题
1、人类活动的基本特点P13条
(1)人类活动有特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人类活动是有组织的,有特定的规范性和秩序性。
(3)人类活动是不断发展的,有特有的累积性、传承性和进步性。
2、领导环境的作用P334条
(1)领导环境是领导活动的必要条件。(2)领导环境是领导者决策的科学依据。
(3)领导环境是领导者创新的客观基础。(4)领导环境影响领导者的素质。
3、领导体制变革与完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P513条
(1)变革和完善领导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2)变革和完善领导体制是领导主体适应领导环境的客观要求。
(3)变革和完善领导体制是领导者实施有效领导的必要前提。
4、领导与管理的区别P1
1领导与管理从管理职能的角度看,领导是一个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然而,并非所有的管理都是领导,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能成为领导者。当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或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时,他们就卷入了领导工作。有效的领导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对实现管理目标起着重要作用。领导是管理的一项核心职能,因为管理的其他各项职能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保证组织既定目标的实现,因此而对组织的各种要素和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5、组织文化的功能P604条
一般而言,组织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目标导向功能(2)整合协调功能(3)规范约束功能(4)激励辐射功能
6、领导决策体制由哪几部分组成P1016大部分
现代领导决策体制在宏观上完整的结构,一般由六大系统组成:
(1)信息系统:信息构成领导决策的基础,领导决策的贯彻和实施也离不开信息。
(2)智囊系统:具有决策咨询功能、综合认识功能、培养和输送人才功能、传播和宣传功能。
(3)决策中枢系统:是现代领导决策体制的核心。
(4)执行系统: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有令即行,有禁即止;要发动、依靠组织成员的力量。
(5)监督系统:是对决策的制定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组织。
(6)反馈系统:主要任务是把决策实施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到决策中枢系统,以便决策中枢系统根据新的情况或动向对决策指令作出适当的控制和调整。
7、为什么说人是组织的战略性资源 P1234条
(1)人才是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2)人才是社会生产的第一资本。
(3)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4)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8、领导决策程序包括哪些步骤和环节P1089条
(1)界定问题(2)确定目标(3)搜集信息(4)价值标准(5)拟定方案
(6)分析评估(7)方案优选(8)贯彻实施(9)追踪检查
9、领导用人的原则P1368条
(1)竞争择优原则(2)重才用人原则(3)尊重信任原则(4)扬长避短原则
(5)整体功能原则(6)层次授权原则(7)激励爱护原则(8)称职适时原则
10、领导用人的方法P1406条
(1)鼓励自荐(2)群众评议(3)聘任(4)公开招考(5)试用观察(6)委任
11、领导沟通的特点P1464条
(1)从领导沟通的性质来看,领导沟通是管理的内容之一;
(2)从领导沟通的形式来看,领导沟通是一种制度体系;
(3)从领导沟通的内容来说,领导沟通是规范性的活动和过程;
(4)就其必要性来说,领导沟通是有效领导的本质要求。
12、非正式沟通的特点P1565条
(1)非正式沟通的渠道有随意性、灵活性、松散性的特点;
(2)非正式沟通的沟通内容非正式,更容易表露真实想法;
(3)非正式沟通的情感性强;
(4)非正式沟通的效率高、速度快、比较灵活;
(5)非正式沟通的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
13、领导授权的目的P1843条
(1)领导授权是为了更好地管理(2)领导授权是为了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3)领导者抓大事管全局的需要
14、运筹领导的基本要求P2444条
(1)要坚持正确理论指导(2)要坚持调查研究先行
(3)要坚持辩证思维(4)要谋之以众,断之以独
15、危机领导的能力要求P2494条
(1)见微知著、预知先判的能力(2)果敢决策、快速反应的能力
(3)把握大局、掌控局势的能力(4)严密组织、周密协调的能力
16、领导绩效评估的原则P257~P2614条
(1)价值导向原则(2)客观公正原则(3)民主公开原则(4)注重实绩原则
17、提升领导绩效的途径P2686大类(简答题答出6大类应该够了,论述题要多写一些)
(1)提高领导者的能力素质1.提高领导者的能力素质2.改善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
(2)打造高效的领导班子
(3)规划远景目标1.对组织进行摸底 2.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入加工 3.与组织成员讨论目标表述 4.确定组织目标 5.对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分解
(4)寻求良好的组织运行机制1.进一步调整组织设置,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2.加强队伍建设,健全选拨培养机制 3.处理好组织运行的工作关系,健全决策执行机制和领导指导机制
(5)加强领导者的信息素质培训
(6)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1.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实领导活动的物质基础 2.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3.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8、领导力是否具有习得性,为什么P280
领导力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因为领导力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远见卓识、感召力、掌控力、领导艺术。远见卓识要求领导者有洞察力、有批判性思维;感召力要求领导者会表达愿景,阐发自己的思想立意要高,会讲故事;而掌控力要求领导者能够组建核心团队,把握权力;领导艺术则要求领导者有智慧、知道平衡,明确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领导力的大多数因素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领导力是可以从日常中习得的,并带入到工作中
19、领导力开发的障碍P2803大类
(1)社会层面的障碍1.缓慢的危机不能产生伟大的领袖2.专业化分工不利于通才的形成(2)组织层面的障碍1.文化障碍2.权力主导的思维定式
(3)个人层面的障碍1.道德失范 2.心里障碍 3.权力滥用 4.思维僵化 5.眼界限制
四、论述题
1、现代领导体制变革与科学化的基本原则P557条 按照书上内容多写一些
(1)目标统一性原则(2)权责一致、合理明确原则(3)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4)机构精干和整体效应原则(5)管理适度原则(6)信息回路原则(7)法治原则
2、领导理论发展脉络
(1)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了解领导者和非领导者在哪些人格特质方面存在差异,形成领导特质理论。
(2)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采用行为主义的方法和视角,希望从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的差异上发现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区别,统称为领导行为理论。1.领导的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2.员工导向的领导者与生产导向的领导者。3.管理方格论。4.领
导风格理论。5.克里特的四种领导体制。6.领导风格连续统一体理论。
(3)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考察的重点主要在环境和领导情景对领导的有效性是否有决定性的影响,统称为领导权变或领导情境理论。1.菲德勒权变理论。2.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3.路径——目标理论。4.领导者参与模型。5.领导替代理论。
3、如何实现有效的领导沟通P1715大类
(1)明确领导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领导沟通
(2)保证信息完整和有效 1.有效沟通的信息组织原则强调信息的全面对称;
2.强化信息的甄选
(3)健全组织的沟通渠道,提高沟通效率 1.健全组织的沟通渠道,提高沟通效率;
2.减少沟通的层级
(4)塑造利于沟通的组织文化 1.塑造提供沟通机会的组织文化;
2.营造平等、理解、信任的组织文化氛围
(5)掌握沟通的技巧 1.明确角色和换位思考;
2.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1)心理需求分
析和沟通策略;2)信息处理风格和沟通策略;3)气质类型和沟通策略;4)管理风格和沟通策略
3.积极倾听;4.直接、清楚的语言表达;5.利用反馈技术,变单
向沟通为双向沟通;6.选择适当的沟通气氛和时机;7.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8.注意恰当地使用非言语沟通;9.注意保持理性,避免情绪化行为;10.注重礼节。
4、领导绩效评估的作用与意义P256~P2573大类 按照书上内容多写点
领导绩效评估是检验行政领导者领导水平、质量和效益的有效手段,是促进行政领导工作上水平、上档次的有力措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加以正确评价,对于深化行政领导体制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领导绩效评估是检测行政领导活动的综合尺度
(2)领导绩效评估是促进行政领导活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3)领导绩效评估是识别、选用领导者的重要标准
第二篇:领导与艺术第四次作业
一、领导效能的内涵
领导效能是指组织中的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的目标和现实绩效之间的接近程度,反映为领导活动进行的状态和结果。可分解为两个基本层面:首先是领导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其次是领导效益(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领导效能是一切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二、领导效能评估的方法
1.群众评议法:通过调查研究、民意测验等方法来进行。其中,调查研究法是由上级有关部门在一定的方针指引下,通过各种方式,例如走访、座谈、实地了解等,密切与被领导对象进行接触,对领导者的工作表现与工作绩效进行测评的评议方式。民意测验法包括投票法、问卷法等。
2.自我述职法:由领导者本人对领导活动的绩效与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基本结果向测评主体进行汇报的一种自我鉴定方法。其优点是测评内容由于经过事先比较认真的准备,测评工作进行得比较集中。缺点是花费成本较大,并且有可能流于形式。
3.目标测评法:指事先确立领导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体系,然后由测评主体依据此体系检查领导者工作的完成情况,从而评定领导活动绩效的方法。
4.定量测评法:指依据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的量化表现,运用统计方法对领导效能进行相对精确的测度。好处是它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对领导活动的绩效进行评估,避免主观价值判断与个人好恶对评估过程的影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理性主义倾向。但定量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对领导活动的本质和基本倾向具有清楚认识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应当与定性判断良好地结合。
5.模拟测评法:是指把被考评者置于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他按照给定的前提要求进行模拟操作,观察他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以测度其领导能力。
三、领导效能的组成部分
1.决策效能:是指领导者是否在明智的时机、明智的条件下做出了明智的决断,是领导者选择目标正确与否,以及正确的程度如何。无数事实证明,领导者深谋远虑,审时度势,以战略性的眼光做出明智的决策,是实现领导效能的先决条件。
2.组织效能:指在领导活动中组织管理、指挥协调方面所显示的成效。
3.人事效能:领导所面临的问题在本质上说是如何让人快乐地做事,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众人联合起来,以集体的作用去完成任务。用人效能的评价从两个维度去进行——首先是是否知人善任,把最适当的人配置到最适当的岗位上:其次是下属的实际工作发挥能力与其潜在能力相比发挥的程度。
4.执行效能:执行环节是将策略与设想转变为现实行动的关键。执行效能直接关系到领导效能的高低。
四、影响领导效能提升的因素
1.目标的恰当与否。目标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正确性,而且相当大程度上还在于它的恰当性。
2.领导者的素质能力是否与任务相称。不同层次岗位对领导者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而最佳的状况是使领导者素质与岗位要求合理匹配,各得其所,不会出现“高才低用”。
3.相应的资源条件是否具备。任何领导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现实条件中开展的,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而客观条件的欠缺会使得许多合理的目标无法实现,有价值的活动难以充分开展。
4.下属的潜力与能力是否被充分调动。
5.环境的不确定性。
六、领导创新的含义和特征
1.领导创新的含义:领导创新是创新活动在领导理论以及实践中的应用,指的是将新的思维、方式引入领导活动中,革新原有的领导关系和情境,创造新的领导方法和途径,塑造新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从而提高领导活动的绩效,更好地实现领导活动的预期目标。包括领导观念创新、领导关系创新、领导方式创新等多个方面。
2.领导创新的特征
(1)首创性。创新意味着突破与创造。
(2)风险性。环境的变动性决定了领导创新具有相当的风险性。一方面,领导创新一旦成功,可以改变整个领导活动的面貌,提高组织的活力和效率,取得可观的物质和精神效益。另一方面,如果创新没有取得成功,将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组织运行的紊乱,甚至给组织带来不可预期的损失,这种损失有时是难以弥补的。
(3)应用性。将创新成果应用于组织,提高组织的绩效,这既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创新活动的最终归宿。
(4)收益性。创新成果应当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取得相当的收益。这种收益既可以体现在经济收益方面,也可以体现在非经济性收益方面。收益性应当体现在领导创新的整个过程中。
(5)整体性。任何创新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各部分力量和组成因素的协同作用。被领导者的参与程度往往决定了领导创新的成败。
(6)进步性。进步性体现为较之原状更好的适应性、效益性和前瞻性。
七、领导创新的内容
1.领导观念创新,就是运用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方法研究组织领导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利用创新成果改造领导活动过程,为组织领导活动开辟新局面。
2.领导方式创新。领导方式创新既包括在领导活动中探索出具有突破性的全新的领导方式,也包括在组织中引入已经产生但从未在本组织运用过的领导方式。
3.领导环境创新。首先要正确认识环境;其次环境因素的客观性,决定了在领导活动中必须遵循环境及其客观发展规律。再次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领导创新活动去影响、改变环境,使环境更加有利于未来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领导环境创新不仅要改变组织内部小环境,也要积极改变组织外部的大环境。
4.领导制度创新。领导制度主要指组织日常领导活动中各种具体程序规则的总称。其中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分配制度创新主旨在于寻找组织以往从未采用过的新的分配程序、分配原则、分配标准、分配方式等,实现报酬与贡献的平衡,静态结构与动态调整之间的平衡。
八、领导创新的程序
1.环境的扫描和分析。在环境中所有代表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要素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敏锐地察觉出环境的变化。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将有助于人们找出领导活动中的问题所在。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轻重缓急对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周密的分析将有助于人们掌握问题的本质、真相和根源。
2.信息的处理。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信息的处理和积累都是关键性的。首先,要广泛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其次,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再次,将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传递、汇总等相关工作。在信息处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可以使得信息工作更加省力并且更加精确。
3.想法的产生。创新往往起源于一点点的想法或者灵感。这种想法必须具有现实性。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种促进创新想法和汇集的集体创新方式。
4.方案或规范的设计与评估。方案以确定的目标指导创新的方向。经过对最初想法的发展和完善,会形成若干备选方案。对初选后留下的方案可以做一定的修改和补充,使得方案更加具体、完善、细致。在此基础上,对方案的利弊得失进行比较,完成方案的优劣排序。
5.领导创新的实施。
6.领导创新的控制。控制首先需要严格地对创新活动进行检查,检查是发现问题、收集信息的过程,检查工作应随时随地进行。控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方案做大范围的调整和变动,或随意改变方案的目标和方向,以免给组织带来大的波动。控制必须建立在充足的信息保障的基础之上。
7.反复的试错。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原有的想法与方案,创新才会不断推进,在此过程中,原先的想法会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完善,新的想法也会不断涌现。
第三篇:电大领导科学与艺术作业答案
领导科学与艺术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追随者、领导手段;
3.经验型转为技术型、全能型转为服务型;
4.建立愿景与战略计划、建立组织关系;
5.20世纪80年代;
6.外倾性、创造型智力;
7.分析型智力、创造型智力。
二、名词解释
1.领导者是领导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是在领导组织中担负一定领导职务,拥有组织赋予的权利,肩负着率领和组织追随者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责任的人。
2.在社会的共同生活中,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通过特定的组织结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引导、指挥,协调和组织追随者共同实现某种预期目标的行为过程。
3.管理力是通过计划和预算、组织、控制和决策等行为对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配置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4.领导力是在特定的情况中带领和激励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的目标的能力,领导力的内容主要有:建立愿景与战略规划、建立组织关系、激励的决策。
三、简答题
1.价值观可以在很多方面影响领导者和领导能力。
(1)领导者个人价值观会影响他对事态和问题的洞察力;
(2)价值观也会影响领导者与他人的关系;
(3)价值观影响领导者的选择和行为。
2.(1)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被考核者的不同岗位,设计个性化的考核表格,这样才更有针对性;
(2)评价后应及时对向考核者提供反馈结果,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支持;
(3)在实施中应确保考核者的匿名性,以消除考核者(主要是合同和下属)的顾虑,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真实。
四、论述题
1.躬亲庶务和委任责成型。
躬亲庶务及事必躬亲,指帝王尽最大可能亲自处理或独自包揽政务,委任责成是指帝王委政宰相及有司而责其成功,不独自处理政务,也不插手有司事务。
2.操术任使型与推诚委任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议君主采用操术任使型领导模式的人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此种模式基于“人性恶”的基础,操术任使是“任掌权者以权术控制,驾驭属僚,拿特别属僚并以逆诈守法监督属僚的权利行使方式。
推诚委任型领导模式,强调的是一种与操术任使型领导模式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它更重视寻找君臣之间的推诚置腹、真诚合作,寻求君臣的一致性、和谐点。
3.温和感化型和严厉监督型
温和感化型模式的基础是“人性本善”。所以人人皆可为尧舜,它承认人们向善的本性,只要权利主体将心比心,用真心对待权利客体,诱发客体固有的善质,创造促使客体向善的条件,那么就能感化权利客体,使客体做出善的行为。
严厉监督型领导模式以外在的强制力量为特征,认为人所崇尚的只有“力”,只有“力”
才能抑制人性向恶的本能,所以必须严格监督,以强制的力量,使下属不敢不服从上司,人性恶的一面显示了严厉监督型领导模式的合理性。
4.清静无为型
这种领导给民众的印象是“不知有之”。就好像这个领导不存在一样,领导者真的做到了无为而治,身教不言,他虽隐于众,但却能以无形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来规范民众的行为,使民众以为是自己要那样干的,而不是受领导支使所为。
作业二
一、填空题
1.自我意识、自我激励;
2.专制型领导、民主型领导;
3.放任型领导、民主型领导;
4.领导者的正式职位、个人才能;
5.传统、资历;
6.能力、感情;
7.为他人服务、诚实。
二、名词解释
1.权利是组织中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经常用来定义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所拥有的影响其他人(或部门)并实施指令或做一些他们不会做的事情的能力。
2.价值观是阐述个人是重要的一一般行为或事态的构想、概念。
3.广义的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调动和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狭义的激励是一种使个体将外来刺激内化为自觉的、适当的,健康的刺激是促使完成目标的行为,一直处于高度刺激状态的某些内在心理需求的外在因素。
三、简答题
一、1.自我主义膨胀、傲慢而专断;
2.僵化固执,缺少灵活变通;
3.好大喜功、求名心切;
4.用人不限、盘剥压榨;
5.为人冷酷无情,不善于与人沟通交往;
6.不择手段、追还权利;
7.邪恶无德、暴戾恣睢;
8.溜须拍马、谄媚上司。
二、1.使用理性说服力;
2.对理想、价值和情感的要求;
3.使用信号行动;
4.建立联盟;
5.扩展网络;
6.使用决策力。
三、1.价值观会影响领导者对即将到来的情况和问题的感知;
2.会影响到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有关问题的决策;
3.影响领导者对不同的个人和群体的感觉;
4.影响领导者对个人成功和组织成功的感知,并会影响其赢得这些成功的方式;
5.为领导区分正确和错误、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提供了基础;
6.影响领导者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或抵制组织压力和目标。
四、论述题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还将这五种需求分为高低两段,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属于低一级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高级需求,只有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一般来说,等级越低的需求越容易满足。等级越高满足的几率就越小,同一时期,追随者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是只有占支配地位的需求才对行为有决定性影响。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马洛斯的理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这一理论尚未得到实证研究的检验,马洛斯本人没有为他的理论提供实验证据,一些试图寻求其有效性的研究也无功而返。
作业三
一、填空题
1.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
2.个体工作的积极性、个体工作的满意度;
3.工作本身、报酬、升职机会;
4.公平报酬、融洽同事关系;
5.方向性和目标性、超前控制;
6.规范作用、示范作用。
二、名词解释
1.是领导活动中执行具体决策方案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者;
2.工作满意度是一种工作态度,是组织追随者对肩负工作的情感反应,它强调的是态度的情感成分;
3.组织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组织领导者长期倡导和组织内全体成员的积极实践所形成的组织整体价值观念,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共同信仰和文化观念、历史传统、行为准则及制度体系。
三、简答题
1.(1)具有自我领导与自我管理能力;
(2)较强的目标承诺感;
(3)凭借自身的能力充分实现目标;
(4)具有诚实、勇气和值得信赖的道德品质。
2.(1)创造公平竞争的企业环境;
(2)创造追求进步的企业氛围;
(3)创造自由开放的企业氛围;
(4)创造关爱员工的企业氛围。
3.(1)沟通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沟通时一个始终变化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
(2)沟通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的;
(3)沟通是复杂的;
(4)沟通时不可撤销的;
(5)沟通是人的完全参与。
四、论述题
要建设一个有效的追随者团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共同愿景与共享愿景,确立团队规范,以绩效的衡量为标尺,确保团队关注明确的结果,关注追随者在团队中的贡献,创建组织关系。
另外,团队中的冲突不可避免,必须解决团队中的冲突,设置共同的高层次目标,通过改变组织机构,调整不同部门的工作关系来减少冲突,建立层级决策,明确冲突处理负责人,建立和运用冲突处理机制,如谈判制度、投诉系统来疏导和解决冲突。
作业四
一、填空题
1.领导者品质、领导者素质;
2.合法性原则、客观公正性原则;
3.外部适应性、持续发展;
4.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
5.安全需求、尊重需求;
6.计划、激励;
7.模式性、变化性。
二、名词解释
1.领导文化是领导成员在领导活动中产生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形成的反映领导实践的观念意识,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或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和沉淀,是领导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
2.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3.协调是领导者的领导与管理活动中,引导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建立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
三、简答题
1.(1)把个人的意愿和企业使命结合起来;
(2)明确企业方向、塑造使命整体图像;
(3)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使命;
(4)培养共同语言;
(5)开展团队学习;
(6)号召成员实现自我超越。
2.(1)思想动员;(2)组织准备;(3)考评方案准备;(4)提出绩效目标和对绩效的风险进行评估;(5)确立绩效责任;(6)制定公布考评目标;(7)绩效检查;(8)公布考评结果并进行评定;(9)考评结果的反馈;(10)绩效总结及存档。
四、论述题
沟通:领导实现沟通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馈,领导者需要明白,反馈意见是自发性的,为了使反馈信息能直接得到重视,领导者应该提供一种路径确保信息能够传达。领导者应尽量使被沟通者能清楚的了解领导者想要的是哪种反馈,领导者要确定这些话得到保密,不会给下属带来不良的影响,要确定能做到对于自己不同的意见保持良好的情绪。
协作:领导者应该了解如何让群体获得协作,不断挖掘个体员工在其特殊领域的无限潜能,鼓励员工撇开竞争的恐惧与紧张,集中精力在自身发展上。领导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一是要有威信;二是要有能力;三是要有方法。所以,正确的开展协调工作,以及掌握一些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篇:领导科学与艺术农大网上在线作业答案
领导科学与艺术农大网上在线作业答案
领导科学与艺术-在线作业_A 用户名:w110202102021最终成绩:100.0 一 单项选择题
1.领导的根本目的是:()
(5.0 分)
更好管理下属
适应环境的变化
增强团队精神
实现组织的目标
知识点:
用户解答: 实现组织的目标
2.关于领导与管理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5.0 分)
领导与管理是一回事
领导与管理没有任何联系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管理是从领导中分化出来的知识点:
用户解答: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3.领导者有效开展工作的首要条件是:()
(5.0 分)
领导责任
领导权力
领导职位
领导能力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领导职位
4.领导特质理论是:()
(5.0 分)
以领导者为中心
以领导环境为中心
以领导行为为中心 以被领导者为中心
知识点:
用户解答: 以领导者为中心
5.X理论的提出者是:()
(5.0 分)
彼特
吉赛利
威廉·大内 麦格雷戈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麦格雷戈
6.领导体制的核心是:()
(5.0 分)
领导方法
领导权限的划分
领导的程序
领导活动的原则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领导权限的划分
7.把法定的决策权集中于最高领导者一人手中的领导体制是:()
(5.0 分)
职能制 集权制
首长负责制
一体制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首长负责制
8.对于非正式组织结构,领导者应当:()
(5.0 分)
充分重视其作用
可采取熟视无睹的策略
敬而远之 严厉打击
知识点:
用户解答: 充分重视其作用
9.领导结构的发展趋势除扁平化外,还有:()
(5.0 分)
缩小中间层 科层制
扩大中间层
柔性化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柔性化
10.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观、个性特点、兴趣和需求等,是说明领导者:()
(5.0 分)
应当有自知之明
应知道领导的地位是通过“竞赛”所得
要弄清领导不同于管理
应寻求志趣相同的伙伴的支持
知识点:
用户解答: 要弄清领导不同于管理
11.领导素质的修炼关键在于:()
(5.0 分)
政治素质的培养 体魄的锻炼.知识的增加
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识点:
用户解答: 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说的是:()
(5.0 分)
领导者要有政治使命感
领导者的道德素养是其领导工作的起点
领导者要家庭和事业兼顾
领导者要有大的志向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领导者的道德素养是其领导工作的起点
13.如果把领导者同智囊团的关系表述为“谋与断的关系”,那么:()
(5.0 分)
断高于谋
谋高于断
二者相辅相成,但不能相互替代 二者非此即彼
知识点:
用户解答: 二者相辅相成,但不能相互替代
14.直接头脑风暴法的实质是:()
(5.0 分)
通过信函搜集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为风险决策做准备
发挥专家集体智能结构效应
建立同态模型
知识点:
用户解答: 发挥专家集体智能结构效应
二 多项选择题
1.领导具有的特点是:()
(5.0 分)
基层性 系统性
超前性与战略性.权威性
具体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系统性
| 超前性与战略性.| 权威性
2.领导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
(5.0 分)
被领导者
社会生产方式 领导者
领导环境
劳动者
知识点:
用户解答: 被领导者
| 领导者
| 领导环境
3.按照克里斯托弗·霍金森的观点,领导者应分为:()(5.0 分)
政治家
教授 技术专家 诗人
野心家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政治家
| 技术专家 | 诗人 | 野心家
4.职位权力包括:()
(5.0 分)
惩罚权
专长权
合法权
奖励权
感情权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惩罚权
| 合法权
| 奖励权
5.在领导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的阶段包括:()
(5.0 分)
综合论阶段 职能论阶段
行为论阶段 权变论阶段 特质论阶段
知识点:
用户解答: 行为论阶段 | 权变论阶段 | 特质论阶段
6.命令应符合的条件是:()
(5.0 分)
完整
迅速
可执行
低成本 清晰
知识点:
用户解答: 完整
| 可执行
| 清晰
领导科学与艺术-在线作业_B 用户名:w110202102021最终成绩:85.0 一 单项选择题
1.“霍布森选择”是指:()
(5.0 分)
有两个选择方案
有四个选择方案
别无选择的选择方案 有三个选择方案
知识点:
用户解答: 别无选择的选择方案
2.创造组织的文化需要领导者明确:()
(5.0 分)
组织的管理方式
组织的目标
组织的核心价值 组织员工的数量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组织员工的数量
3.领导者的核心角色是:()
(5.0 分)
战略制订者
危机管理者
信息沟通者 追随者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战略制订者
4.领导者制定正确战略的必要方式是:()
(5.0 分)
集权 激励
放权
沟通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集权
5.造成危机的原因是:()
(5.0 分)
环境复杂
领导者的素质差
突发性事件
组织管理无序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环境复杂
6.情商是一种指标,是用于测定和描述:()
(5.0 分)
人的智力水平
人的经商能力 人的情绪情感 人的恋爱技巧
知识点:
用户解答: 人的情绪情感
7.(5.0 分)
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关系是:()
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是根本对立的
领导科学从管理科学中分化出来并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领导科学接近于硬科学,管理科学接近于软科学 领导科学就是管理科学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领导科学从管理科学中分化出来并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8.权力是实施领导的基本条件,领导者的权力可从两方面看,一是组织法定权,二是:()
(5.0 分)
经济权 行政管理权 个人影响权 决策权
知识点:
用户解答: 个人影响权
9.按照同一层级的各部门接受上级机关的指挥、控制程度不同来划分,领导体制可分为一体制和()
(5.0 分)
集权制 层次制 层次制 分离制
知识点:
用户解答: 分离制
10.西方学者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而好逸恶劳、逃避工作、怕负责任的。这种理论为:()(5.0 分)
X-Y理沦 Z理论 X理论 Y理论
知识点:
用户解答: X理论
11.(5.0 分)
集权制的最大优点就在于()
有利于联系群众 激励下级的积极性 具有弹性和应变能力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统一政令、指挥灵活
12.(5.0 分)
现代领导应懂得战略的立足点是现在,着眼点则是:()
实践
统一政令、指挥灵活
未来 目标 过去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未来
13.(5.0 分)
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是:()
主导地位 双重地位 中间地位
知识点:
用户解答: 主导地位
14.(5.0 分)
工业革命前,西方主要采取的领导体制是:()
软专家式的领导体制 家长制 经理制
知识点:
用户解答: 家长制
专家集团式的领导体制
辅助地位
二 多项选择题
1.基本的领导方法包括:()
(5.0 分)
会议领导法.科学分析方法
危机领导法
群众路线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科学分析方法
| 群众路线方法
| 调查研究方法
2.沟通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
(5.0 分)
理解力
说服力
记忆力 注意力
建立友善关系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理解力
| 说服力
| 记忆力 | 注意力
| 建立友善关系
3.使用领导技能的动态方法包括:()
(5.0 分)
自我激励
自我估价
适度授权
选择恰当的时机
自我认可
知识点:
用户解答: 自我激励
| 选择恰当的时机
| 自我认可
4.按照明茨伯格的观点,领导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有:()
(5.0 分)
人际关系角色
决策制定者 信息传递者
企业家 追随者
知识点:
用户解答: 人际关系角色
| 决策制定者 | 信息传递者
5.领导创新能力主要包括:()
(5.0 分)
推动力
洞察力
应变力 决断力
预见力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推动力
| 洞察力
| 应变力 | 决断力
| 预见力
6.智囊系统的特点是:()
(5.0 分)
独立性
相对独立性 集体性
可行性
科学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相对独立性 | 集体性
| 科学性
第五篇:《领导科学与艺术》作业题目
《领导科学与艺术》作业题目
1、中纪委向党的十七大的工作报告中关于五年来反腐倡廉的主要认识和体会是什么?
2、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通过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七不准”规定内容是什么?
3、实施党纪处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中央提出的倡导领导干部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是什么?
5、当前反腐倡廉要下大力气抓好的四个方面工作是什么?
6、中纪委二次全会对国有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提出的七项要求具体内容?
7、当前反腐倡廉要下大力气抓好的四个方面工作是什么?
8、党内监督包括那些制度?
9、依照《党纪处分条例》,哪些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10、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1、党员在党内监督方面有哪些责任和权利?
12、假定你是单位的一把手,请谈一谈如何抓好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13、结合实际,谈谈在领导岗位上应如何提高自身的拒腐防变能力。
14、请联系实际谈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15、源头治腐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6、反腐倡廉建设如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17、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18、全面加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19、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反腐倡廉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0、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反对腐败和权力制约
腐败是全球性的问题,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控制和消除腐败现象,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腐败现象存在日益增加的趋势,已达到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地步,成为严重妨碍经济发展、威胁政治稳定的公害,反对和克服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权力的角度对腐败进行探讨,对腐败成因及权力约束提出一孔之见。
一、事实上,腐败并不是今天出现于社会中的新问题,它是与国家相伴随出现的社会政治现象,对于腐败进行研究则属于政治学的古老课题。多少年来,关于怎样界定腐败曾产生过一系列观点。塞缪尔•亨廷顿认为:“腐化是指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①戴维•巴利则认为:腐败与贿赂行为有着特别的联系,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滥用权力。在这里,利益并不仅仅指金钱。我国学者认为:“腐化是指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行为。”②尽管以上各个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腐败进行了探讨,但仍不难看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即腐败总与公共权力结合在一起,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是腐败行为的核心。所谓权力,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观点,就是“在某一个社会关系内,不管别人的抗拒,某人仍得以使其意愿成为可能,不管此可能的基础为何。”当然,在这里,权力主要是指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基于权力的角度,腐败的共同之处表现为:
第一,就表象而言,腐败主要表现为拥有权力的人员滥有权力,导致滥用权力的原因则是私人牟利。腐败的主体是政府官员,他们是权力的拥有者,运用权力则是他们的主要身份行为。同时,这些政府官员也是普通人,他们也尤其个人利益。一般来讲,个人利益总和权力的运用没有直接冲突。问题主要在于,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他们是在规定范围内运用权力,还是在规定范围外运用权力?如果为了个人利益而随便运用或滥用权力,腐败行为就产生了。第二,就其深层原因而言,导致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对权力的运用缺乏必要的约束,即缺乏必要的权力监督。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个人总是会极力为自己牟利的,也就是说,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是有可能会选择个人利益的。但是,如果权力会受到约束,也就是说那些拥有权力的人们不能随便的运用权力或滥用权力,这时腐败也不会产生。当权力处于一种“无约束”状态时,滥用权力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第三,就其过程而言,腐败是以似乎合理的运用权力的方式来达到正常运用权力所无法到达或无法迅速实现的目标。事实上,仅仅从表面形式来看,很多腐败现象根本不会被发现,原因在于这些腐败现象运用权力的方式似乎是合理的。但合理运用这种权力的背后却掩盖着不合理的目标,或是目标置换(本是工作目标却被置换为个人目标)。所以仅仅从运用权力的方式或目标本身出发,很难判断是否是腐败现象,但把二者结合起来,就一目了然了。归根到底,腐败现象之所以能够产生就在于权力拥有者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如果权力的拥有者能够随意地运用权力而不受到约束,他就很有可能以似乎合理的运用权力的方式来达到不合理的目标(正常运用权力所无法实现的目标),腐败现象也就由此而生。
二、如同其它社会现象一样,尽管腐败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但具体到目前我国来讲,仍然会
具有一些时代性、地域性特色。比如,目前我国的腐败现象以政府官员(或其亲朋好友)“寻租”为多。究其原因,首先就在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很不完善,给政府官员不合理运作权力提供了方便。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旧的体制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的体制则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就形成了社会经济运行既受国家计划干预又受市场经济调节的局面。两者体制之间本身就已存在着不协调和矛盾之处,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所带来的制度不完善,使得实际工作中必然会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漏洞,在客观上给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穷庙富方丈”、“权力寻租”等现象就是这样一些腐败行为。
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正常干预也人为地造成了一些腐败现象的产生。政府对经济行为的不正常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平合理竞争机制的形成,致使一些企业不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来获取高的经济效益,而是通过挖空心思地向国家公职人员行贿获得优惠贷款、低价购买原材料、减免税收(包括偷税、漏税、逃税)等方面得到好处。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为了正常的经济活动也不得不行贿以免受其刁难。这样一来,国家公职人员的公共权力就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其职位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肥缺”,而且比直接从事经济活动更为便利。
当然,制度的不完善只是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一个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对现有公职人员的权力运用缺乏必要的监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权力的主体,但人民不可能直接去管理国家事务,因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还不可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③以及“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④的理想境界。因此,尽管人民是权力的主体,但人民只能通过选举代表和官员组成国家机关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造成了权力所有者和权力使用者的分离。如果权力所有者没有足够的权力去制约权力使用者,无疑给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创造了条件,成为少数人以权谋私的工具。尽管法律关于人民的政治监督、惩治腐败等有许多原则性或具体性规定,但这些规定很少兑现,许多从未被用足甚至从未使用过。
事实上,既是目前存在的一些监督主体也由于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应有的权威性而无法有效运作。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有效权力制约机制建立的前提条件,但我国现阶段的监督主体受制于、甚至从属于监督客体,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同时又具有下级与上级的隶属关系,因而监督机构在其监督活动中就必然在执行机构中寻求权力支撑点。而监督者一旦为被监督者的意志所左右,就会蜕变为权力的附庸,监督活动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效力。正如汉密尔顿所说,就一个人的天性而言,对一个人的生存有控制权,就是对这个人的意志有控制权。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有效监督另一个对其生存有控制权的人的行为。
尽管目前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仍不健全,但并不是讲我国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没有一点有价值之处,应该将我国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还是有一些可借鉴之处,如果他们能够有效地运作也能够避免一些腐败现象的产生。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廉政法律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性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却大打折扣,有的几乎形同虚设,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到处可见。从这一角度来讲,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具体操作人员的素质也就非常重要的。就目前我国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而言,并不是没有权力监督制度
和监督机制这些“经”,而让一些“和尚”给念坏了。他们为了保持所谓大局“稳定”,使工作“正常”持续进行,往往是轻描淡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以罚代法地处理一些腐败行为,从而更纵容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自从权力现象产生以后,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曾就权力制约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思考,以防止权力的腐败和扩张,使权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既然腐败总是与公共权力相伴而生的,“权力失去监督是决策失误和权力腐败的根源”,因此任何克服腐败的努力都必须从对权力的约束开始。
事实证明,权力是一种客观实在的物质力量,它必须借助另外一种与之相等的或者更强大的力量来约束,才能接受监督。孟德斯鸠曾指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⑤这也是以权力约束权力所追求的目的。在我国,这种权力制约主要包括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制约是指从中央到地方、从上到下的垂直权力分割制约。一方面要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保证中央有权威;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国家权力运行中地方或下级对于中央和上级的独立性,也就是要保证地方因地制宜、独立自主地解决地区性问题。横向制约就是按照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解决好国家机构体系内职权横向分配和监督制约问题,防止某项权力过大或过小和权力运用者越权或失权,也就是要实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当前,国家权力机关要根据法律的要求,对所任命干部的廉洁守法情况进行权力制约,监督同级“一府两院”的活动是否违背宪法、法律,对为政不廉的“一府两院”主要成员坚决依法给予撤职或罢免,以保证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对权力的监控权。
同时,还要实现司法的相对独立。目前,我国的司法部门置于同级政府权力的控制之下。就犹如体育比赛的裁判权一样,裁判权的运用必须以独立裁判为前提。如果在制度设计上允许场外多种力量都可以对裁判员的判断施加压力,公正和廉洁就很难靠此来保障了。因此,要使司法机关能公正行使权力,就必须使司法既受国家权力机关的制约又要使司法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
当然,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包括保证司法的独立性,不能仅仅依靠权力本身,还要借助于权力以外的东西,就是制度。党的十四大报告曾指出:“廉政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如果缺少法律对腐败行为的具体规定,那么在处理腐败案件时就会显得束手无策。因此,要针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腐败的薄弱环节,来制定严格、周密、完善的法律,用制度来规范权力的运行,规范权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控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用权行为。此外,还要借助于社会力量来对权力进行监督,包括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没有人民的监督,政府便会退化变质,人民是自己政府唯一可靠的看守人。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才不会人亡政息。多年以来,党和政府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明显成效,很大程度上都是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动和利用群众的监督热情是制约那些玩弄权术、搞权钱交易官员的一种重要形式。广大群众向纪检、监察、检察等机关的举报,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环节,是现阶段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行使社会监督权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适度地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有效地提高群众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必须疏通群众监督的机制,制定类似《公民举报法》等相关法律,对群众权力、义务、举报方法予以保护,尤其是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做法进行严厉制裁。
新闻舆论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监督力量,它在及时、有效地揭露社会腐败现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西方国家,新闻舆论被称为是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立的“第四种权力”,我国也有“不怕内部通报,只怕公开见报”的说法。只是在动用各方面社会力量进行约束权力的时候,还必须注意各种约束力量之间的协调性,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制度多么完备,机制多么健全,如果制度执行不力或因为人的因素机制运作低效,那么这些制度和机制也仅仅是画饼充饥。要把这种理想状态转化为现时,就必须努力提高有关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对这些人进行教育也就非常必要。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消除腐败的希望完全寄到这上面,制度和机制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