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
浅谈《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
高中教师是履行高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中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高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高中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外,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对待英语教育事业。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
一,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实施,英语教师要对所教的教材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要用动态的、多元的观点认识英语,学会选择恰当的素材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英语教育的价值。通过对英语学科本质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加强高中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经各种研究调查报告和访谈了解到,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希望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一半以上的教师不具备此能力,有的虽然具备,但无此条件。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是师生教学与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培训,让教师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够用计算机解决英语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计算机网络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增强他们学英语的好奇心。
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有这样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学实施的效果等过程进行反思。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师德为先”。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做个好的榜样。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五,加强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课外知识的学习
新时代的教师面对的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新一代学生,面对的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新一代学生,因此还必须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出现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如果一位英语教师仅有狭隘的英语这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授课时是很难做到融会贯通的。而且英语教师要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更新和强化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英语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它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相当多的知识,才能做到课堂上游刃有余,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第二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标准
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标准
一、专业理想
1、认识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神圣的使命感。
2、乐意在专业工作实践中体现自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3、确立对儿童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的信念,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致力于不断完善“促进儿童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案。
4、有近期和远期的工作目标和自我发展目标,并努力实现自我追求。
5、在与儿童、家长、领导、同事交往的过程中表现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工作作风及人格魅力。
二、专业态度
1、乐意接纳并关爱班上每个儿童,维护儿童权利,顺应儿童需求,平等对待每个儿童,保证他们拥有同等的教育机会。
2、理解并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儿童积极、充分、富有个性地发展。
3、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尊重儿童独特的见解,倾听、理解儿童的想法与感受。
4、能根据教育需要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与学习机会,支持儿童的学习。
5、能意识到自已的言行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促进每个儿童人格积极和谐地发展。
6、关注世界幼儿教育改革新趋势,及时吸纳幼儿教育新信息,精心研究、设计课程方案。
7、在一日活动中,能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教育态度。
8、愿意与儿童、同事互相学习、合作,在分享经验、分享智慧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三、专业知识
1、学习并贯彻国家的教育法规及有关国际公约,如《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儿童权利公约》等。
2、掌握幼儿生理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特殊儿童教育学和教育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指导教育实践。
3、自觉学习卫生保健、保育知识与技能,并运用于保教实践。
4、全面理解、实施并丰富园本课程。
5、及时了解科技新成果,学习教学实践中需拓宽的各学科知识。
6、认真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技能。
四、专业能力
1、能正确认识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完整的个体,全面了解儿童的发展潜能和特点。
2、在与儿童一起生活、交往的过程中,多角度地观察、了解儿童,研究并掌握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在了解本班儿童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的需求和生活经验,选择并组识教育内容。
4、为儿童创设关爱、尊重、和谐和支持心理环境,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5、有效组织适合儿童自主活动、激发儿童思考与探究、激励儿童不断学习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6、有效促进儿童间符号检验极互动与交往,建立积极、良好看互动关系,创高能原子利于儿童学习和以展的合作性学习环境。
7、在组织一日活动的过程中,能敏锐地察觉儿童的问题、困难和需要,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帮助与引导。
8、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地观察、积极地评价儿童,并能调整、能上能引导儿童同伴、家长及其他保教人员对儿童的评价,形成以积极性评价为主的集体氛围。
9、以专业教育者的角色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有效地运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等教育资源,优化儿童的生活与成长环境。
10、经常反思自已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反省、分析、判断、概括、总结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1、具有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12、具有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给儿童良好熏陶所必需的说、弹、唱、画、跳等基本技能技巧及一曲代教育技能。
第三篇: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南漳县龙门中学
罗建莉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教师是教育之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赋予了中学英语教师新的角色。英语教师的素质水平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的关键。提高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管理的艺术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新型的高素质专业化的英语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培养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从英语教学的任务理念、目标、实施策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英语课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现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线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提升,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成为新课改下高素质的中学英语教师。
二、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人们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英语课程改革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观念、课程目标与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创新。实现历史性课程改革的目标,除了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之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基本保障,也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挑战。
三、高专业素质英语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
(一)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如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等,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才能胜任以后的教学任务。
(二)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即从事教师职业的基础知识,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不仅要通过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与评价的改革等来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还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如学习钻研涉及教育的各门课程及 现代 信息技术等。
(三)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技能
现代的英语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课堂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生必需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朝一个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五、高素质中学英语教师成长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
树立新的外语教学观念,用适用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外语教学。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改革首先是英语教学观念的改革,使教师在校教学期间就要树立正确的外语教学观念和外语教学指导思想,培养教师热爱外语教育事业的情感,掌握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正确的学习策略。
其次针对培养高专业素质英语教师所开设的课程应该能够适应社会和基础教育的 发展 趋势和新的挑战。根据教育部规定的英语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目前一些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有些陈旧,已不能适应社会的 经济 发展和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应重新修订教学计划,砍掉或减少那些实用性小的课程,增设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如增加口语和 听力 课的课时,增设商务英语、计算 机英语、多媒体应用及课件制作和英语教学技能课,这可以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教学能力。
(二)深化和拓宽英语专业知识
高专业素质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要重视对英语教师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及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课程标准和现行的教材及大纲都要求教师主要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也要求课堂教学要情景化、交际化,使学生在情景对话角色表演中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内容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丰富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及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风土人情、社交礼仪,打破文化障碍,使之能够把正确的语言形式得体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加强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工作
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系统的,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利用寒暑假对英语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内容包括新课改,中学英语课程、教材,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等。请英语教学骨干教师来给大家授课,帮助中学英语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特别注重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如英语口语训练;要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学的英语教材,帮助教师掌握必要的英语学习策略和必要的英语方面的文体常识;使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更好地与教师课程实施相衔接。把新课改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出促进中学英语教师自身及整体发展的作用。(四)通过互帮互学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校可以安排教学能力高、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在教学上一对一地交流和总结,结成“以老带新,手拉手帮扶对子”,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指导老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新教师跟踪学习辅导教师的课,辅导老师跟踪听评、指导新教师的课;新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教法,学会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构建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桥梁。“老带新”活动并不全是师父带徒弟,更多的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新老教师互相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的碰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获得与提高。
(五)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
改变过去把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并且将其与教师的奖惩挂钩的做法。传统的评价体系是单纯地以分数高低来评判学生素质和能力,相应地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判教师的教学效果。需要切实改变这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实施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鼓励、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以教师的工作业绩为依据的评价指标,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注重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过程进行评价,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教学热情,谋求教师的发展,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五、结语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6]新课改为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契机,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各个学校及教育部门要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努力为广大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学管理的艺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确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赵生飞,耿峰.新课程背景下师范毕业生如何从事教学与科研[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4]转引自王振宾.新课改系更加凸显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5]转引自王春燕.课后反思型说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J].学前教育研究,2000.5.[6]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浅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摘要: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总目标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本人认为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性质,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三、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只有这样,在新课改的崭新舞台上, 语文教师才能扮演全新的角色,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原则和内容,针对新的课堂特点,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和谐状态。
关键词:语文教师 新课标 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总目标的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师毋庸置疑地担当起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大任务,这一任务实施的关键就是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课改,首先是改教师。”[1]那么,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在新课改的崭新舞台上, 扮演好这个全新的角色,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原则和内容,针对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和谐状态呢?
本人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性质,把握合理的教学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说:“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就会在有意无意之间降格为技能技巧的操作,就会有悖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因此当今的语文教师,应该既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又是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努力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
语文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基础学科。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是训练学生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并融合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础学科。它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传导历史文明和现代信息的载体,是感情色彩最为浓郁的人文学科。
语文教育研究的先驱黎锦熙先生在他的《新著国语教学法》中初步建立起语文学科的理论体系,他的“国语要旨”图表体现出国语教学要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方面。而他的后继者吕叔湘、张志公、叶圣陶先生在这个问题上都有详细的论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实质, 就是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的教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特征是以语文形式为主导,来探求如何运用语文形式表达各种语文内容,从而熟练运用语文工具,提高听说读写各项语文能力。中学语文教师只有明确了中学语文的性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教育方向,从而完成新课标交给教师的任务。
(一)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课程标准,它都视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气息,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蕴去激活教学内容,触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强的认同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同时,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教学方法同讨论、探究法综合于一体,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基础课,是工具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和手段。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叶圣陶说: 凡为教, 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之运用这个能力去有效地获取新知识,促进其智能的全面发展。魏书生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样,学生便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一)“亲其亲而信其道”
爱的渗透是教学和谐的必要条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水一样。”鲁迅也说:“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在仪态、表情、口语表达、着装、眼神等方面的修炼就很有价值。”[2]
教师是学生阅读中的第一本道德书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身边的学生。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己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深厚的文化素养是教师成长的土壤
于漪老师说的好“语文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语文教育发展的如何关键在语文教师自我发展得如何。”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回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是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不能仅仅依靠参考书,要多读古今优秀诗文及本学科的有关报刊,选读一些重要的美学和文艺学论著,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优秀古诗文的积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相比,古文功底较弱是多数人的通病。这将成为我们教学的绊脚石。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自觉主动补好古文这一课。教师自身积淀厚了,视野宽了, 立足点高了,既能宏观把握,又能微观深入,语文教学才能进入游刃有余、循序渐进的境界。
三、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一)专业知识的提升为语文教师保驾护航
大量的语文知识源自《现代汉语》、《现代文学》、《文学概论》、《古代文学》等专业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传播知识的必然前提,对于这些知识我们必须熟练掌握。
于漪老师是著名的特级教师,从她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让源头活水不断汩汩地补充进来,方能使自己心灵的“半亩方塘”清澈如许。
(三)过硬的教学技能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品质
在不断提升的教学技能中,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语感不能被忽视。我们常说以情动人,如果把课堂比做舞台,那么语文教师就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情感,才能演好课堂教学这场戏, 真正感染学生。丰富的情感来自于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不同的课文当有不同的情感,整个课堂气氛都在情感交流中涌动,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和中心思想。
最早提出“语感”的我国早期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所谓“语感”,实际上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灵敏的、具有想象性质的感受能力。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文教学中必须切切实实地加强语感训练。语感能力是语文素质中的核心。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最要紧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而培养语感能力的关键,是教师自身对语言材料有独特的敏锐性。洪振涛老师的语感派正是对这一理论最好的实践。
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同时,语音的好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名拥有纯正普通话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规范了学生的发音,在课外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所以,语文教师除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课堂语言特点,像讲究准确、生动、活泼、得体,还应做到风趣幽默、富有情感,给人以亲切的感受。许多语文名师,诸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都有很高的语言说话素质,为他们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现在的学生由于过多依赖电脑,对于字体的好坏越来越忽视。这样不仅让老师在批改作业中大为头疼,同时也影响了卷面的整洁,在考试中失去太多的印象分。如语文教师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不仅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逐步规范自己的字体。
结语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终身化、人才多样化的社会对基础教育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动力应该是所有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3]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教师要通过不懈努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教学中融注自己的个性色彩,使自己逐步成为既志存高远、严谨笃学, 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新型高素质教师。
注释:
[1] 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7.[2] 施光跃,李荣,邬旭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33.[3] 肖川.教师的五项修炼,教育的力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36.参考文献:
[1]刘朝晖.语文教育改革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晞等.课堂教学技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姓名:宁茜
学号:201110340
第五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内容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培养与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将成为当务之急。非师范类职业幼师生是在我国学前教育迅速发展时期对师资需求激增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很长一段时间承担着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工作。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的重视,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全面实施,非学前教育师范生不断加入幼儿教师队伍的行列,使得非师范类职业幼师生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大。
职前幼儿师资的专业素质培养需要全面的进行,其中幼师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是难点和重点,它必须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仅靠理论的传授与认同是不够的,必须加强教育实践环节,让职业幼师生在真实的幼儿教育情境中实践、体验、感悟、操作,才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培养非师范类职业幼师生的教师进修学校,我们期望通过课程改革来提升职业幼师生的自身素质,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其中改革教育实习是重点内容。
本文从当今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要求、职业幼师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学校培养职业幼师课程改革的需要三方面入手,分析了非师范类职业幼师生教育实习改革的意义。以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思想理论和知识分类观原理为依据,对职业幼师教育实习改革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心理学支撑做了深入剖析。为了更好地借鉴和完善职业幼师生教育实习改革,笔者研究了张雪门的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实习管理经验、陶行知倡导的用“艺友制”来培养幼稚师范生的经验、以及陈鹤琴运用“活教育”理论举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经验,并从这些教育家的幼儿师范教育思想和实践中获得启发,以指导今天学校职业幼师培养的教育实习改革。本文以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近四年的职业幼师生教育实习的管理实践为例,从课程计划的编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实习的教务管理策略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了非师范类职业幼师生培养过程中教育实习管理的具体做法、经验,并对教育实习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本文立足于笔者的工作实践,来源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对当前学前教育职前师资的培养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