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含五篇)

时间:2019-05-14 04:2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哲论文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08印1 张淑妤 08030041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但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与那个时代相比,经济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马克思劳动理论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如何让它所揭示的商品生产和剩余价值规律服务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我们应对“以人为本”予以足够的重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最核心的观点即是无差别的人类的一般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区别的人类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只能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只创造使用价值。进而可以得出财富产生的唯一源泉是劳动者的劳动而非物的贡献。他将劳动者的劳动视为社会财富产生的唯一源泉,其理论本质是尊重人的劳动和人的劳动产品。所以,我们应当把人的因素作为一切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充分尊重人利,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当今社会的生产结构与生产方式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高科技的生产工具在社会生产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这一切都是缘于人自身的进步,都是缘于劳动者智慧与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新时期劳动者仍是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劳动者在社会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贡献给予高度重视和肯定。

其次,我们应以剩余价值理论作为对待私有制政策的理论出发点。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问题的本质。当前私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但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产力的进步,资本家对于工人的剥削关系已经不像资本主义制度刚刚建立之时那样暴露了,但是无论如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不会改变。其剥削工人的本质亦不会改变,只是这种剥削关系随着剥削方式的转变及工作日的缩短逐渐被淡化了而已。因此在私有制仍将长期存在且劳资双方的对立已不再尖锐的今天,仍应不断重温剩余价值理论,将其作为政策与行动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到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切实保障劳动者利益并不断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和谐与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生产力平稳快速地提高。

再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充分分析和把握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等的基础上提出的,而现时代的今天,无论生产方式还是其他方面,与当时相比,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我国,劳动创造价值的形式及作用方式等日趋多样化。科技、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各种服务性行业及其他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劳动,也在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中所论述的,价值的源泉与价值的形成是不同的。同样,财富的创造与价值的创造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

马哲论文

应当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鼓励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另外,马克思还指出,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我们应当认识到劳动者的素质、生产要素的配置、管理的科学程度等都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其中的管理劳动不仅作为一般劳动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作为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大高于简单劳动。所以,我们应当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优化管理,促进企业间的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降低成本,发展集约经济和规模经济;同时充分肯定经营管理人员在创造价值中付出的劳动,使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相对称,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市场资源配置方面,我们应当充分把握价值规律的科学内涵。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主要体现在调节、刺激、分化等方面,尤其是分化作用,它能导致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和生产者的两极分化。所以,在规范市场秩序时,我们应做到有的放矢,将“有形”和“无形”的两只手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在当今社会,面对新的情况,我们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我国社会有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二篇:浅谈从思想和实际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浅谈从思想和实际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论文关键词:和谐 马克思价值理论 生命力

论文摘要: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价值理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方法。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也形成特定的发展观,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涵。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都为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和认识提出了新的课题。突出了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价值理论,其科学真理性日益凸显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价值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数倍。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坚持和发展并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核必须坚持,即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这一内核反映了人类追求自身“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理想,也反映了当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日趋增强的事实。如果不坚持这一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就会遭到彻底破坏。同时,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个由既定不变的现成概念所构成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与时代共进,富有自我更新的开放的思想洪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质量、劳动的科技含量、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成为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点正体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强调,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谁就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人类社会财富的创造已摆脱对劳动时间的单纯依赖,劳动的质量、劳动的科技含量、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成为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最重要的因素。人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者和运用者,劳动质量、劳动力配置效率等的提高都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实现的。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普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也得到极大提高。知识经济越发展,人的因素在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就越明显;生产力越先进,高索质的劳动者就越重要。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价值理论,其科学真理性日益凸显。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由现代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和谐社会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和谐经济,消除社会经济中不平衡、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在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和谐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要辨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建设“和谐社会”,以相对而不是绝对的观点对“和谐”进行定位。任何事物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无论是社会共同富裕,还是制度平稳过渡,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强求绝对的“和谐”。社会待遇和社会机会的多样化,人的先天条件在个体上的不平等,地区文化、教育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等等,都是不可抹杀的社会差异的根源,其所蕴涵的不和谐成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将继续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强求绝对的“和谐”,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歪曲和否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为进一步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思想上的生命力,提供了一个契机。

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来自社会实践,并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凡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因而也就具有说服力;凡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就不具有真理性,从而也就不具有说服力。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工人阶级革命实践的产物,它自产生以来,总是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倾听实践的呼声,不断地通过实践来修正自己、发展自己,因而这种说服力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从社会实践、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无论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问题、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问题,还是伴随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而产生的其他重大问题,都证明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并没有消失,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所采用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并没有过时。因此,人类今后的发展,还需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启示,还需要发扬它的批判精神所特有的智慧和勇气。

社会主义的中国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历程。在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后,既取得过辉煌成就,也走过一些弯路,甚至遭受过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巨大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现了第二次飞跃,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一邓小平理论。在这个科学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二十多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经受住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仅继续存在,而且通过改革发展得更好了。“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展现出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也从实践上证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以来,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和谐发展的观念在中国广受重视,国家领导人多次出现在危难之处,特别是在几次令人难忘的矿难中,国家领导人多次出现并且作出许多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工人的劳动价值,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实践性作出了形象的说明。

综上述之,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实践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包含和肯定了劳动价值的和谐I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强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科学论断有着内在统一性。在中国现实的实践中,价值创造与收入分配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核心原则是激励价值创造,通过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进行分配;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实现劳动分享其他要素收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劳动者对价值创造的积极意义,强调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将成为价值创造和分配最积极的要素。江泽民同志阐述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是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进步潮流的科学真理,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就要充分发挥人的决定性作用,营造一个以科技知识为核心和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生产力系统,建立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运行机制。正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的具体体现

第三篇: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现实指

导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继承和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阐述了关于劳动创造价值或价值来源于劳动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是把价值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虽然是从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但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阐述劳动价值论时,研究的却是商品生产的一般,而不是特指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他认为,只要存在商品生产,不管是在什么社会制度下,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的,而且只有抽象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可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的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 规律,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没有关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而且也必然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在社会大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有计划按比例生产是商品价值得以实现的条件,商品必须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才能实现其价值。尽管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所反映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不同,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仍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仍然起作用。在没有政府介入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会出现失灵现象。比如,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经济总量平衡问题、外部不经济问题、经济结构平衡与优化问题、垄断问题、社会公平问题,以及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和盲目性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等问题。所以,政府必须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运用财政、货币等手段对国民经济从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和引导,以期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有计划按比例生产,合理调整利益格局,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劳动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它总是一种人的体力与脑力共同作用的活动。然而劳动的具体形式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原始形式的劳动是体脑不分的,后来由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开始分离。商品经济出现后,创造价值的劳动与非创造价值的劳动即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相分离。时间推移到今天,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又各自衍生出多种形式,甚至还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重合、创造价值劳动与非创造价值劳动的交叉与衔接的现象,以至于有人将劳动只区分为直接生产劳动与间接生产劳动两类。科技革命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劳动所具有的新特点更加显著:一是产品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体力劳动的付出越来越少。主要原因在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体现在机器设备、原材料、生产工艺等上面的科学技术创新即科技劳动大大增加了;二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内外关系愈益复杂化,管理的难度愈来愈大,从而管理劳动的作用更加突出;三是产品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外依赖增强,因而为产品的直接生产提供服务的各种劳动如提供信息、咨询、审计、评估、认证、广告、经纪及交易服务等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限;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崇高的历史地位,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但任何先进的科学理论,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科学的理论,必须结合新情况与时俱进,不

断进行丰富和发展,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永不枯竭的理论之源。

第四篇:浅谈从思想和实际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论文关键词:和谐 马克思价值理论 生命力

论文摘要: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价值理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方法。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也形成特定的发展观,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涵。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都为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和认识提出了新的课题。突出了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价值理论,其科学真理性日益凸显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价值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数倍。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坚持和发展并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核必须坚持,即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这一内核反映了人类追求自身“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理想,也反映了当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日趋增强的事实。如果不坚持这一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就会遭到彻底破坏。同时,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个由既定不变的现成概念所构成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与时代共进,富有自我更新的开放的思想洪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质量、劳动的科技含量、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成为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点正体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强调,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谁就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人类社会财富的创造已摆脱对劳动时间的单纯依赖,劳动的质量、劳动的科技含量、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成为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最重要的因素。人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者和运用者,劳动质量、劳动力配置效率等的提高都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实现的。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普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也得到极大提高。知识经济越发展,人的因素在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就越明显;生产力越先进,高索质的劳动者就越重要。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价值理论,其科学真理性日益凸显。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由现代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和谐社会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和谐经济,消除社会经济中不平衡、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在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和谐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要辨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建设“和谐社会”,以相对而不是绝对的观点对“和谐”进行定位。任何事物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无论是社会共同富裕,还是制度平稳过渡,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强求绝对的“和谐”。社会待遇和社会机会的多样化,人的先天条件在个体上的不平等,地区文化、教育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等等,都是不可抹杀的社会差异的根源,其所蕴涵的不和谐成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将继续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强求绝对的“和谐”,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歪曲和否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为进一步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思想上的生命力,提供了一个契机。

第五篇:从发展角度看我国经济形势

经过20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磨炼和邓小平务实精神的教育,我国经济学界敢于面对现实,揭示问题和矛盾。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有些研究报告和文章就问题论问题,问题成堆而理不清头绪,很少用哲学思维来研究当前经济发展和运行中的矛盾,不搞矛盾排队,分不清支流和主流。甚至造成莫名其妙的悲观情绪,我们的经济学成了问题经济学。有些研究报告和文章照抄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用来描述和研究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把我国经济当做一个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来看待,很少考虑我们的发展度和市场度。判断经济形势只根据那几个统计指标的走势论是非,找对策,只力图扭转那几个指标的走势,我们的经济学成了总量经济学,符号经济学。这种研究方法严重脱离实质经济内在矛盾运行的总量分析,更严重地脱离中国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体制机制、结构转换升级具体阶段的实际。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抓不住根本问题,只看运行,不看发展,只讲量变走势,不讲质量内容。这种西化的问题经济学,是一种很危险的倾向。它打乱了现阶段有形手和无形手的分工结构,过早淡化政府的发展主体地位,扩大了政策市场调控的范围,干扰了市场的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行。为了克服这种倾向,我们必须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坚持邓小平的中国特色思想,牢牢把握住我们的特殊国情。我国经济运行在什么历史阶段是必须首先弄清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判断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好坏,要有一个特定的质和量的客观标准,不能仅仅根据几个总量统计指标的走势,简单地以升降论是非。经济运行指标在时间上不能简单地向后看,和上年周期比,和上月,上季比;在空间上也不能简单地和别的国家、地区比。首先要给当前经济运行一个准确的时空定位,即当前经济运行是处于我国、本地经济发展的什么阶段上。这个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发展的内容、发展的历史任务是什么?当前经济运行走势是向着解决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化主要矛盾方面推进,还是朝着反方向推进。这是判断经济运行走势好坏的主要标准,定性标准。

从发展的本质含义、发展的规律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根本性转变这个大的历史阶段中,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转变的一个关键性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都是结构性矛盾。所谓总量矛盾不过是抽象了结构内含的结构性矛盾在统计上的一种反映。总量矛盾是存在的,它只存在于总量统计之中,存在于符号经济之中,在实质经济之中只有结构矛盾,没有总量矛盾。我们面临的结构矛盾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城乡两种生活方式,这种两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矛盾。第二层次是区域经济结构的矛盾,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仅是东、中西大区结构间的矛盾,而且还有每一个大区内部小区结构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第三层次是产业结构的矛盾。多年来我们对这个层次的矛盾是重视的,当作第一位的结构矛盾来抓。实际上它受前两位矛盾制约,就产业结构调产业结构是调不动的。第四个层次是产品结构的矛盾,主要是剩余和短缺产品的矛盾。

这四个层次的矛盾同时存在相互交错,呈现复杂的局面,但只要认真把矛盾排队,就会发现第一层次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是诸矛盾的总根源。产业结构久调不见显效,剩余和短缺同时共存,关键是城乡人口大结构转化滞后,产业政策没有区域化,区域政策没有产业化,工业分散,重复建设,区域同构,这是造成结构性剩余、结构性短缺共存的根本原因。发展形势不如人意,不是自今日始,不是一两年的事,是自1992年以后逐步形成的。这是阶段性问题,不是当前运行问题,当前运行状况是这四个结构矛盾的正常反映。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都不是短期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性的问题。

下载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